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长时序哨兵数据的黄河下游汛情监测
1
作者 李慧 高旭昂 +1 位作者 何培培 王新静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9-86,共8页
时序哨兵数据时空分辨率高,据此可实时监测洪水及其对堤岸和周边地区的影响,实时监测水域变化,实现对洪水的快速响应和精准评估,在汛情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Sentinel-1 SAR影像数据和Sentinel-2光学影像数据,兼顾黄河中下游洪... 时序哨兵数据时空分辨率高,据此可实时监测洪水及其对堤岸和周边地区的影响,实时监测水域变化,实现对洪水的快速响应和精准评估,在汛情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Sentinel-1 SAR影像数据和Sentinel-2光学影像数据,兼顾黄河中下游洪水淹没区地表地物类型特征,借助GEE平台提出一种基于长时序哨兵卫星数据的汛情监测方法。首先利用Sentinel-1双极化数据水体提取指数(SDWI)和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分别结合大津法(OTSU)得到提取结果,以2022年7月为示例,分别基于Sentinel-1和Sentinel-2两种影像提取区域水体信息并进行精度评价,水体提取结果精度分别为95.3%和95.1%,Kappa系数分别为0.91和0.90。随后,利用Sentinel-2影像提取结果对Sentinel-1影像提取结果进行补充校正,并实现对2016—2022年研究区域长时序月际水体动态变化监测,通过对不同时期水体提取结果的时间变化分析,得出研究区水体时空变化规律。最后依据谷歌影像和区域内现实情况完成研究区淹没范围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情监测 时序SAR数据 Google Earth Engine 水域面积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会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黄河下游滩区所在县域生态防洪与保护补偿标准研究
2
作者 何慧爽 景仕琪 安思同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83,共10页
保障黄河流域防洪安全与生态安全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机会成本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黄河下游滩区所在县域生态防洪补偿总成本,确定当量因子测算滩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生态补偿系数测算黄河下... 保障黄河流域防洪安全与生态安全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机会成本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黄河下游滩区所在县域生态防洪补偿总成本,确定当量因子测算滩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生态补偿系数测算黄河下游滩区所在县(区)2015—2021年生态补偿的阈值。结果表明:(1)黄河下游滩区所在县域总成本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研究期内整体上总成本有所下降,中部与东部总成本较高;(2)黄河下游滩区东部区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且下游滩区所在县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占比最低;(3)黄河下游滩区所在县域生态补偿金额的上限值为19.39亿~30.98亿元,下限值为8.87亿~19.26亿元。因此,黄河下游滩区所在县域应统筹考虑各地资源禀赋,为基于三生空间的国土空间利用分类提供技术支撑;建立生态补偿基金,探索多元化补偿机制,统筹滩区所在县域内外联动发展;因地分类施策,综合整治下游滩区,协调生态防洪与生态占用带来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防洪 黄河下游滩区 机会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黄河小浪底水库防洪保滩能力研究
3
作者 万占伟 李保国 李荣容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08,共7页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保安的重要战略性工程,投入运用20多a来,黄河水沙情势、下游河槽过洪能力、水库泥沙淤积以及滩区防洪形势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黄河...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保安的重要战略性工程,投入运用20多a来,黄河水沙情势、下游河槽过洪能力、水库泥沙淤积以及滩区防洪形势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黄河下游滩区防洪保安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小浪底水库处于拦沙后期,水库的防洪库容较设计防洪库容大,有条件利用富余的库容进行防洪保滩运用。研究表明,在确保小浪底大坝防洪安全前提下,前汛期水库防洪保滩运用上限水位为258.8 m,后汛期水库保滩运用上限水位为259.5 m。综合洪水输沙能力、滩区淹没影响以及河道平滩流量变化等因素,选取下游保滩流量为4 500~5 000 m^(3)/s,经不同组合洪水调节计算,前汛期小浪底水库可保证5~10 a一遇上大洪水下游不漫滩,后汛期可保证5 a一遇洪水下游不漫滩。按照2000年以来黄河实测来沙水平,数学模型预估小浪底水库能够维持现状保滩标准的时间为10 a左右。鉴于当前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滞后,建议深化细化小浪底水库防洪保滩运用方案,明确水库保滩运用时机、水位和调度方式,为中下游洪水调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后汛期 保滩上限水位 保滩标准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模型和NAM模型在皖南山区中小河流洪水模拟中的适应性研究
4
作者 张辉 倪晋 +1 位作者 贲鹏 王久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4,38,共5页
为提高皖南山区中小河流洪水模拟精度,以宁国流域为例,研究了新安江模型和NAM模型在该流域的适应性。选取2016~2020年场次洪水,应用相对灵敏度分析方法,确定了2个模型参数的敏感程度,选用全局寻优算法结合人工调试方法分别率定2个模型参... 为提高皖南山区中小河流洪水模拟精度,以宁国流域为例,研究了新安江模型和NAM模型在该流域的适应性。选取2016~2020年场次洪水,应用相对灵敏度分析方法,确定了2个模型参数的敏感程度,选用全局寻优算法结合人工调试方法分别率定2个模型参数,采用洪峰、洪量、峰现时间、确定性系数及过程吻合程度对模拟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并对比分析2个模型在宁国流域场次洪水中模拟的差异,总结2个模型在该流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新安江模型参数中S_(M)、K、K_(c)为敏感参数,NAM模型中C_(QOF)、C_(K1,2)为敏感参数,对模型过程影响较大;新安江模型既能模拟高峰洪水,也能兼顾低峰洪水,整体预报精度达到甲级;NAM模型对于模拟连续洪水过程时出现峰值偏大的情况,整体预报精度达到乙级;新安江模型和NAM模型在宁国流域洪水模拟均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对于连续洪水过程的模拟,新安江模型更具有优势。结果可为皖南山区中小河流洪水模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NAM模型 皖南山区 中小河流 洪水模拟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羊峡水库后汛期入库径流特征及可蓄水量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龙庆 刘玉环 +1 位作者 张献志 沈延青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0,48,共4页
以1956—2022年唐乃亥水文站实测水文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重点分析黄河源区后汛期径流特征,并结合龙羊峡水库满负荷发电流量,对龙羊峡水库在后汛期可蓄水量进行不同情景的分析讨论。研究表明:1)唐乃亥水文站后汛期径流量年际... 以1956—2022年唐乃亥水文站实测水文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重点分析黄河源区后汛期径流特征,并结合龙羊峡水库满负荷发电流量,对龙羊峡水库在后汛期可蓄水量进行不同情景的分析讨论。研究表明:1)唐乃亥水文站后汛期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枯不均,以正常偏枯为主,多年平均后汛期径流量占汛期径流量的29.1%;2)唐乃亥水文站后汛期日平均流量在1000 m^(3)/s以上的径流量平均为8.96亿m^(3),年际变化极大,以1000 m^(3)/s发电流量运用,龙羊峡水库蓄至正常蓄水位的保证率仅为10%,多数年份汛期结束后水位无法达到正常蓄水位2600 m。建议根据后期来水,适时调整进入后汛期的时机,优化和调整龙羊峡水库年度调度方案,为高效合理利用黄河源区后汛期水资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汛期 径流特征 水库可蓄水量 龙羊峡水库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黄河下游决泛区的时空变化及其人地关系规律
6
作者 吴俊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130,共10页
明清黄河下游决泛水沙对颍河沿岸平原地区的环境和地表塑造的影响相对较轻,颍河两岸未形成显性决口扇地貌,历次黄泛水沙一般未越过颍河向西南漫溢,颍河干流长期作为黄泛水沙的良好容受体及其向西南蔓延扩张的界隔线。涡河沿岸地区受到... 明清黄河下游决泛水沙对颍河沿岸平原地区的环境和地表塑造的影响相对较轻,颍河两岸未形成显性决口扇地貌,历次黄泛水沙一般未越过颍河向西南漫溢,颍河干流长期作为黄泛水沙的良好容受体及其向西南蔓延扩张的界隔线。涡河沿岸地区受到明清黄河独流干道决口水沙向南泛滥及涡河本身被黄水夺溜时决泛水沙的双重影响,黄河主故道南岸核心决口扇的边缘带与沿涡次级决口扇相互交集,在涡河地区形成叠加型决口扇地貌,涡河干流长期作为黄泛重灾区与影响轻微地区的分界线。大型湖泊洼地的积水面通常与黄泛决口扇的前缘互为进退,鱼台县的土壤分布及农作物结构特征,较好地证明了南四湖洼地长期作为黄泛决口扇的边界,南四湖是明清时期黄泛水沙向北蔓延扩张的重要蓄洪区和调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黄泛区 显性边界 决口扇 土壤 水患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黄河大洪水前期地球系统演变的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汤懋苍 高晓清 +2 位作者 柳艳香 郭维栋 王钟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1-449,共9页
通过分析江、淮、黄、海四大河共 1 4个大洪水年的前期地震场特征 ,发现大洪水前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亚欧中纬地带和台湾以东洋面三处均有强地震发生。若强震出现在中印缅热点区则对应着江淮大水 ;强震出现在川青甘地区则对应着黄海河... 通过分析江、淮、黄、海四大河共 1 4个大洪水年的前期地震场特征 ,发现大洪水前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亚欧中纬地带和台湾以东洋面三处均有强地震发生。若强震出现在中印缅热点区则对应着江淮大水 ;强震出现在川青甘地区则对应着黄海河大水。引发大水的直接原因是本地区地热涡的强烈发展 ,它因刚好位于数组“同向等距地热涡族”的相交点上 ,受相干共振的结果。文中详细分析了 1 954和 1 982年两个个例。最后分析了“中印缅热点”的强热脉冲存在准半年韵律的事实。将它与大气对流边界层中的“大涡”自组织现象作了初步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洪水 强地震 地球系统演变 长江 黄河 地热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干旱特征及干旱灾害应对措施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方红远 甘升伟 余莹莹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9,共4页
以区域干旱特征分析以及干旱灾害应对策略研究为目的,阐述我国南、北方两种不同地域类型的区域干旱成因和基本特征,指出黄淮海区域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天然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系统性深度供需矛盾,以及晴热少雨气候加剧这种矛盾而产生的... 以区域干旱特征分析以及干旱灾害应对策略研究为目的,阐述我国南、北方两种不同地域类型的区域干旱成因和基本特征,指出黄淮海区域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天然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系统性深度供需矛盾,以及晴热少雨气候加剧这种矛盾而产生的持续干旱灾害;南方地区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晴热少雨气候导致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出现,以及地理气候特征和供水工程容量不足等因素产生的年内季节性干旱缺水.此外,一般性地描述了干旱灾害的危害,并从防旱抗旱的组织管理基础措施、技术性措施、农村(或农业)防旱措施、城市防旱措施以及干旱应急对策等5个方面提出了干旱灾害的系统性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特征 旱灾 北方地区 黄淮海区域 南方地区 防旱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台风与河套低涡共同影响的陕北暴雨分析 被引量:40
9
作者 张弘 陈卫东 孙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9,共8页
分析了黄土高原东部一次台风与河套低涡共同影响的陕北暴雨,结果表明:深厚、稳定的河套低涡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及位势不稳定等特征为暴雨区附近强烈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低空台风低压环流北侧偏东风气... 分析了黄土高原东部一次台风与河套低涡共同影响的陕北暴雨,结果表明:深厚、稳定的河套低涡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及位势不稳定等特征为暴雨区附近强烈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低空台风低压环流北侧偏东风气流形成的水汽和能量通道在地处内陆的陕北地区产生强水汽辐合,并导致不稳定能量的积蓄和释放,直接造成了台风外围远距离暴雨的发生。暴雨的形成与地面流场上中尺度辐合系统、卫星云图上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河套低涡 MβCSs 陕北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安徽省2007年的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薛仓生 金菊良 +1 位作者 丁峰 李舒宝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系统研究淮河流域安徽省2007年的暴雨洪水特征,对降雨过程和暴雨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的主要暴雨特性是梅雨时间长,梅雨量淮河以北多、淮河以南少,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通过淮河干支流洪水过程... 为系统研究淮河流域安徽省2007年的暴雨洪水特征,对降雨过程和暴雨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的主要暴雨特性是梅雨时间长,梅雨量淮河以北多、淮河以南少,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通过淮河干支流洪水过程和淮河干流洪水特征值的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的主要洪水特性是水位高、流量大,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干支流洪水并发,洪水组合恶劣。虽然淮河干流经过了大规模的治理,2007年洪水期间沿淮启用了蒙洼等9个行蓄洪区,但淮河中游仍然持续高水位,润河集至汪集段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表明淮河流域洪水灾害较为严重,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科学调度沿淮行蓄洪区、如何协调淮河与洪泽湖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该流域的洪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管理 暴雨洪水 特性分析 淮河流域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故道地区阳光玫瑰葡萄合理产量负载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娄玉穗 张晓锋 +4 位作者 樊红杰 王鹏 吴文莹 张柯 吕中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115,共6页
为了确定适合黄河故道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合理产量负载量,以6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设置11. 25、15. 00、18. 75、22. 50、26. 25 t/hm^25个不同的产量处理,以30. 00 t/hm^2为对照,比较各处理的新梢生长、果实发育、果实品质... 为了确定适合黄河故道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合理产量负载量,以6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设置11. 25、15. 00、18. 75、22. 50、26. 25 t/hm^25个不同的产量处理,以30. 00 t/hm^2为对照,比较各处理的新梢生长、果实发育、果实品质以及花芽分化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所有处理的新梢生长趋势基本一致,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均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产量负载水平越低,新梢长度和新梢粗度越大。其中,中等产量处理的新梢生长适中,成熟期,新梢长度维持在150 cm左右,新梢粗度为13. 26 mm。葡萄果粒大小随产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中等产量处理的果粒在成熟期最大,果粒横径与单粒质量分别为24. 73 mm和12. 40 g。同时,单穗质量随产量负载量的变化与果粒大小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中等产量处理的单穗质量也最大,成熟期为899. 95 g。果实硬度、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抗坏血酸含量均随产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中等产量处理的果实硬度适中,为0. 79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2. 8%、94. 0和4. 6 mg/kg。果汁可滴定酸含量与pH值随产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中等产量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 24%,pH值适中,为4. 772。随着产量负载量的增加,成花率与双花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中等产量处理的成花率适中,为98. 1%,双花率最高,分别为82. 4%。综上所述,中等产量处理综合表现最佳,因此,确定18. 75~22. 50 t/hm^2为适合黄河故道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合理产量负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道 阳光玫瑰葡萄 产量负载 树体生长 果实品质 花芽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治理黄河70年防洪保护区防洪效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卫宾 曹廷立 +3 位作者 李保国 张建 蔡春祥 胡笑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4,共4页
黄河下游河道在历史上决口频繁。自1946年人民治理黄河以来,黄河下游的防洪措施确保了两岸保护区的安全,共取得防洪效益44 062亿元。采用"实际发生年法"对1996—2015年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 黄河下游河道在历史上决口频繁。自1946年人民治理黄河以来,黄河下游的防洪措施确保了两岸保护区的安全,共取得防洪效益44 062亿元。采用"实际发生年法"对1996—2015年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 a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减免大堤决口9次,防洪效益38 515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效益 防洪保护区 黄河下游 1996—2015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的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先富 王诗晨 +2 位作者 路明浩 吴庆双 徐光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准确了解区域洪涝灾害风险演变规律。利用安徽沿江地区1990年和2007年的气象、社会经济等数据,评价了其洪涝灾害风险,绘制了洪涝灾害风险指数图和风险等级图,分析了洪涝灾害风险演变规律。研究表明:1990-2007年...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准确了解区域洪涝灾害风险演变规律。利用安徽沿江地区1990年和2007年的气象、社会经济等数据,评价了其洪涝灾害风险,绘制了洪涝灾害风险指数图和风险等级图,分析了洪涝灾害风险演变规律。研究表明:1990-2007年间研究区的洪涝灾害风险在时空分布格局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低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的面积减小,而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的面积在增大;风险整体在增大,区域内部差异减小,但不同地区风险增减不一;风险景观形状指数减小,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聚集度和分离度均增大,人为活动影响在逐步增强。该研究可为沿江地区制定规划及灾害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演变 空间格局 安徽沿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江南北堤防洪保护区溃坝洪水演进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扬 黄本胜 +2 位作者 倪培桐 陈丕翔 董志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175-179,185,共6页
洪水分析计算是洪水风险图编制的基础。基于一维、二维水力学耦合模型,建立了韩江南北堤防洪保护区溃坝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分析探讨了韩江南北堤瞬溃后溃口流量水位关系、主要地物特征点的水位和流速变化以及洪水演进过程。结果表明:溃... 洪水分析计算是洪水风险图编制的基础。基于一维、二维水力学耦合模型,建立了韩江南北堤防洪保护区溃坝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分析探讨了韩江南北堤瞬溃后溃口流量水位关系、主要地物特征点的水位和流速变化以及洪水演进过程。结果表明:溃口峰值流量出现在溃坝瞬间,随外江水位下降,溃口流量减小,至溃坝99 h后基本为0。湘桥区距溃口最近,受洪水破坏最严重,最大流速值超过1. 3 m/s。云路镇、登岗镇和湘桥区由于地势较低,最大淹没水深普遍在2 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保护区 溃坝洪水 洪水演进 溃口峰值流量 数值模拟 韩江南北堤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水库利用排渗减压技术预防库外农田浸没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瑞兰 曹先玉 +1 位作者 杨国瑞 高开绪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2-436,共5页
由于黄泛区平原水库坝基一般为软弱透水地基,坝基经过防渗处理后,坝基渗透稳定,渗漏量得到有效控制,但坝基不可避免的还有一定数量的渗漏量,下游坝址外尚保留一定的剩余水头,渗水如果不及时排走,会导致区域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库外农田浸... 由于黄泛区平原水库坝基一般为软弱透水地基,坝基经过防渗处理后,坝基渗透稳定,渗漏量得到有效控制,但坝基不可避免的还有一定数量的渗漏量,下游坝址外尚保留一定的剩余水头,渗水如果不及时排走,会导致区域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库外农田浸没。笔者以山东聊城发电厂新厂引黄调蓄水库为依托,阐述平原水库如何用排渗沟和减压井联合排渗减压技术防止库外浸没和土地盐碱化。减压井和排渗沟联合排渗减压是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库外浸没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泛区平原水库 软弱透水地基 剩余水头 排渗减压 防止浸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河下游滩区生产堤对防洪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翟家瑞 郝守英 申冠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0-21,共2页
黄河下游修建的生产堤 ,对保护滩区农业生产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生产堤的存在 ,缩窄了河道的过洪断面 ,削弱了河道滞洪排洪能力 ,使同流量洪水水位抬高 ,洪峰流量沿程衰减量变小 ,洪水传播时间缩短 ,严重影响了下游水文预报的精... 黄河下游修建的生产堤 ,对保护滩区农业生产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生产堤的存在 ,缩窄了河道的过洪断面 ,削弱了河道滞洪排洪能力 ,使同流量洪水水位抬高 ,洪峰流量沿程衰减量变小 ,洪水传播时间缩短 ,严重影响了下游水文预报的精度 ,给防洪决策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因此 ,必须彻底破除黄河下游滩区存在的生产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堤 黄河下游 滞洪排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区洪水对黄河下游游荡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调整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欧阳 许炯心 张红武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共7页
以黄河下游实测流量过程等水文资料为基础 ,从流域系统的角度出发 ,以洪水作为联系流域系统各子系统耦合关系的指标 ,揭示了不同来源区洪水对黄河下游游荡河段洪水前后河床横断面形态变化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上少沙来源区洪水使河床形... 以黄河下游实测流量过程等水文资料为基础 ,从流域系统的角度出发 ,以洪水作为联系流域系统各子系统耦合关系的指标 ,揭示了不同来源区洪水对黄河下游游荡河段洪水前后河床横断面形态变化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上少沙来源区洪水使河床形态变宽浅为主 ,变宽浅主要由于主槽淤积所造成 ;下少沙来源区洪水使河床宽深比以变窄深为主 ,主要由于主槽冲刷所造成 ;多沙粗沙来源区洪水造成河床宽深比减小 ,主要由于高含沙洪水淤滩刷槽所造成 ;多沙细沙来源区的洪水后宽深比变化不大 ,仅略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形态调整 不同来源区洪水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泛区非饱和砂质粉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达 岳建伟 +2 位作者 徐安全 杨光辉 张家宾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9-164,260,共7页
为了确定黄泛区非饱和砂质粉土的土-水特征曲线,以开封市朗润园小区的地下土为试验对象,通过滤纸法对其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并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试验测定出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砂质粉土的进气值约为9.... 为了确定黄泛区非饱和砂质粉土的土-水特征曲线,以开封市朗润园小区的地下土为试验对象,通过滤纸法对其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并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试验测定出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砂质粉土的进气值约为9.5kPa,残余饱和度对应的吸力值约为73.5kPa,非饱和土的减饱和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根据拟合出的含水率和吸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预测黄泛区非饱和砂质粉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泛区 非饱和砂质粉土 滤纸法 土-水特征曲线 VAN GENUCHTE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泛区粉砂土静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丽敏 袁玉卿 +1 位作者 李伟 郭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54-258,共5页
以河南开封地区粉砂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静力特性,进行了固结试验、液塑限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粉砂土的压缩系数为0.3 MPa-1,属中等压缩性土。粉砂土液限为15.3%,塑限为10.1%,塑性指数为5.2,属于含砂低液限粉土。粉砂土... 以河南开封地区粉砂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静力特性,进行了固结试验、液塑限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粉砂土的压缩系数为0.3 MPa-1,属中等压缩性土。粉砂土液限为15.3%,塑限为10.1%,塑性指数为5.2,属于含砂低液限粉土。粉砂土的内摩擦角为35.3°,黏聚力为7.5 kPa。并选取沙漠地区风积沙,及豫东平原区和南京地区广泛分布的黏性土为代表,与研究中黄泛区粉砂土的静力特性做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土 固结试验 液塑限试验 直剪试验 黄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实行分类管理的设想 被引量:5
20
作者 汪自力 余咸宁 许雨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共2页
随着小浪底水利工程的投入运用和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逐步完善,以往笼统地将黄河下游滩区作为行洪河道管理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黄河下游滩区按其功能分为3类进行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即... 随着小浪底水利工程的投入运用和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逐步完善,以往笼统地将黄河下游滩区作为行洪河道管理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黄河下游滩区按其功能分为3类进行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即:Ⅰ类为行洪区、Ⅱ类为行滞洪区、Ⅲ类为集中居住区。为做好滩区的分类管理,现阶段应重点研究滩区的分类试点、滩区的补偿政策以及生产堤建设标准与管理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管理 行洪区 行滞洪区 集中居住区 滩区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