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探地雷达的白蜡树根系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定量分析
1
作者 樊国秋 李颖航 +3 位作者 李佳莹 陈锋军 赵燕东 梁浩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7-244,共8页
为了无损揭示树木地下根系的生长形态和空间分布,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的根系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定量分析方法,以中国北方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为研究对象,首先在野外使用900 MHz的GPR... 为了无损揭示树木地下根系的生长形态和空间分布,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的根系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定量分析方法,以中国北方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为研究对象,首先在野外使用900 MHz的GPR对其根系进行方形网格法扫描;其次从GPR的扫描结果中进行根系定位、直径估测以及根系构型(root system architecture,RSA)三维重建,在此基础上将根系视为圆台体模型定量分析其长度、表面积、体积以及空间生长角度等形态特征,并建立根体积-生物量的关系模型以实现根系生物量的估计;最后将根系定量分析结果与整根挖掘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PR重建9年生白蜡树RSA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生物量分别为786.5 cm、12588.9 cm^(2)、19969.9 cm^(3)和0.131 g/cm^(2),与整根挖掘结果相比,GPR定量分析各特征参数和生物量的准确率分别为66.77%、80.72%、93.84%和76.09%,表明了基于GPR无损定量分析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该研究为树木根系生长的无损监测以及根系生物量积累的动态评估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根系 形态特征 根生物量 根系构型 根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维量化与多元统计的乡村景观空间形态分析
2
作者 陈思淇 张玉钧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5,共8页
乡村景观空间形态定量分析对于探索乡村空间发展规律、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乡村分类建设与空间规划实践需求,构建了乡村景观空间形态四维定量指标体系。遴选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14个村落作为实验样区,采取系统聚类法描述... 乡村景观空间形态定量分析对于探索乡村空间发展规律、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乡村分类建设与空间规划实践需求,构建了乡村景观空间形态四维定量指标体系。遴选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14个村落作为实验样区,采取系统聚类法描述长三角丘陵地区乡村景观空间特征与分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形成乡村景观类型的空间主控因子。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区乡村景观空间形态可聚类为山地丘陵塘库型、缓岗坡地塘坝型、平原圩区水网型3类具有明显地貌差异的组团,其中,山地丘陵乡村最突出的空间形态特征是土地利用强度低、空间可达性低、地表粗糙度高且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高;2)主成分分析将多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包括四维综合主控因子PC1(42.53%)、乡村建成空间类因子PC2(16.74%)和半自然生态空间类因子PC3(14.51%),共解释了73.78%的乡村景观空间形态特征;3)经验证,相较传统定性分类描述,基于多维度指标的空间定量分析结果更加精细、系统,且可复制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空间形态 长三角地区 多维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形态视角下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红树林景观特征演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钊启 何昉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为应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红树林管理监测面临的“重量轻质”及“尺度效应”困境,提出红树林群落规模-形态景观特征观察框架,关注红树林规模指标,同时运用多尺度自相似的分形维数反映红树林生长的形态与质量。在结合梯度网格法、豪斯道夫... 为应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红树林管理监测面临的“重量轻质”及“尺度效应”困境,提出红树林群落规模-形态景观特征观察框架,关注红树林规模指标,同时运用多尺度自相似的分形维数反映红树林生长的形态与质量。在结合梯度网格法、豪斯道夫维数和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验证红树林分形特征及指标稳健性的基础上,梳理了21世纪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红树林规模-形态演变趋势,对不同国家红树林衰退风险进行分类,并探究红树林规模-形态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时空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城镇化等宏观社会因素对红树林规模有直接影响,营养不良发生率与红树林形态衰退有相关关系,并据此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框架下的各方行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海上丝绸之路 红树林景观特征 尺度效应 分形理论 规模-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社会”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识别-优化-验证方法研究
4
作者 唐天鹏 哈静 +2 位作者 陈思思 王雯思宇 张志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7,共8页
空间形态体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在组织规律,揭示了历史文化街区在结构与社会功能方面的内在联系。然而,纯粹依靠空间途径解决社会问题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为此,以张家口市堡子里为例,整合GIS与空间句法分析技术,从“空间-社会”视角... 空间形态体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在组织规律,揭示了历史文化街区在结构与社会功能方面的内在联系。然而,纯粹依靠空间途径解决社会问题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为此,以张家口市堡子里为例,整合GIS与空间句法分析技术,从“空间-社会”视角构建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识别-优化-验证方法。首先,从空间和社会2个层面构建空间形态和社会热点指数;其次,从结构、特征和均衡性三方面对“空间-社会”结合较差的区域进行识别,并提出局部空间优化、轴线特征强化和街巷空间细化的针对性优化措施;最后,从空间与社会协同方面对优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量化和可视化了空间与社会协同机制,为实践层面构建系统整合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文化街区 空间形态 空间句法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连接度的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浪 余浩然 +2 位作者 仲启铖 张桂莲 张青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共9页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本比的拐点作为该条廊道规划建设的参照宽度。结果显示:(1)研究区共识别59个30hm^(2)以上的生态源地,其中大型生态源地多处在研究区外围,景观阻力面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地“核心-边缘”特征;(2)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模型与电路理论提取出126条生态廊道,并识别了重要生态源地、夹点及障碍点,发现障碍点与夹点空间存在明显拮抗关系;(3)整合电路理论(Circuitscape平台Pairwise模式)与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划定研究区城市生态廊道的参考宽度范围处于60.27~371.83m,并对比了现有功能连接度量化方法对廊道参照宽度有潜在影响。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城市乃至区域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廊道 廊道宽度 功能连接度 电路理论 形态学格局分析(MS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生境质量评估和电路理论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优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瑞雪 林小龙 李云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4,共7页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对缓解生态环境问题、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以深圳市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和InVEST生境质量评估模型来识别生态源地,利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并识别生态夹点和障...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对缓解生态环境问题、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以深圳市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和InVEST生境质量评估模型来识别生态源地,利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并识别生态夹点和障碍点,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提出优化策略。深圳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由56个生态源地、79条生态廊道、面积约71.69 km^(2)的生态夹点和180.12 km^(2)的生态障碍点构成。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中西部的山体、林地等生态质量较高的区域;生态廊道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东北部等地区;生态源地间普遍存在生态夹点,主要分布在中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生态障碍点多位于生态源地的边缘或生态廊道内部,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中部及东北部。从生态源地、廊道和夹点的保护与质量提升,生态障碍点的修复,生态修复优先区的界定与分级三方面,提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优化策略,为深圳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与优化提供方法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生境质量评估 电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景环游: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的形态优化研究
7
作者 史北祥 张芷晗 +2 位作者 娄莺 崔澳 陈旭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5,共7页
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因其自然形态与城市形态相互融合,具有湖面水体开阔、观景点位自由、界面环形观览、视廊通透绵长的观赏特点。作为滨水中心区的典型类型,如何依托其滨江环湖的双重特点进行设计优化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聚焦滨江环湖城... 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因其自然形态与城市形态相互融合,具有湖面水体开阔、观景点位自由、界面环形观览、视廊通透绵长的观赏特点。作为滨水中心区的典型类型,如何依托其滨江环湖的双重特点进行设计优化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聚焦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其景观要素进行梳理并总结出4类特征,即前景开阔、动态观览、环形画卷、视野通透。进而结合其景观特征分别从点景、叠景、透景3个维度进行标志高层、观赏界面、景观视廊的设计优化。以重庆市万州中心区作为实证案例,对滨水界面进行设计优化,依托功能和类型合理布局标志建筑,结合自然要素打造城市超级视廊,以期为滨江环湖城市中心区形态优化提供设计方法及策略参考,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形态优化 视觉景观 滨江环湖中心区 观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北疆机采棉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延鸿 阿依古再丽·玉苏普 +7 位作者 王雪姣 赵鸣泽 布阿依姆·阿布都热依木 张立祯 李杰 巴特尔·巴克 孙帅 火勋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4-210,共17页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北疆机采棉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于2022年、2023年在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玛纳斯农业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选取2个棉花品种——中棉所127(V1)和欣试518(V2),设计3个种植密度分别...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北疆机采棉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于2022年、2023年在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玛纳斯农业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选取2个棉花品种——中棉所127(V1)和欣试518(V2),设计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11株·m^(-2)(D1)、22株·m^(-2)(D2)和28株·m^(-2)(D3)。比较不同处理对棉花主茎与果枝的叶长、叶柄长、叶柄直径、节间长和节间直径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2022年和2023年V1分别在D1和D2处理下的主茎和果枝的叶长、叶柄长以及节间长最小。2022年V2在D3处理下的主茎和果枝的叶长、叶柄长、叶柄直径及节间长均最小;2023年V2在D3处理下的主茎和果枝的叶柄长及节间直径最小。2022年在同一密度下,主茎和果枝的叶长及节间长均表现为V1≥V2;2023年在同一密度下,V1和V2的主茎和果枝的叶长、节间长和节间直径均无显著差异。2022年和2023年在同一密度下,V2的衣分均显著高于V1。2022年2个品种以及2023年V2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V1D3处理的籽棉产量在2022年最高,在2023年也较高;V2D3处理的皮棉产量在2年试验中均最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较优的种植密度为28株·m^(-2),欣试518的皮棉产量更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完善CottonXL棉花功能结构模型提供数据支撑,为北疆机采棉适宜品种、密度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种植密度 品种 形态结构 株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城市高温控制优先区域识别——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佳杰 邢忠 李旭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103,共7页
特大城市中心区热岛效应成因复杂,识别出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关键影响的斑块,从而将降温措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有助于在高温控制行动中降本增效。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综合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估识别城市... 特大城市中心区热岛效应成因复杂,识别出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关键影响的斑块,从而将降温措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有助于在高温控制行动中降本增效。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综合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估识别城市冷、热岛源地,通过电路理论构建冷、热岛网络并识别夹点、障碍点与高中心性源地斑块,从而定位城市高温控制优先区域。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冷岛网络22条,其中重要廊道6条;热岛网络90条,其中重要廊道78条。基于冷、热岛网络识别的高温控制优先区域包含热岛障碍点78.35 km^(2)、热岛夹点13.88 km^(2)、4个重点热源斑块共578.13 km^(2);冷岛障碍点29.83 km^(2)、冷岛夹点3.98 km^(2)、2个重点冷源斑块共974.31 km^(2)。研究结果对重庆市中心城区高温控制优先区域甄别及后续针对性生态修复规划具有指导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热岛效应 城市热环境 电路理论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样式框架:基于水文地貌评估支撑河流景观的可持续修复与管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鲍梓婷 张婷婷 +1 位作者 史蒂芬·奈豪斯 张皓翔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河流景观是人类需求与自然基底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多尺度嵌套的社会生态和水文地貌系统。基于水文地貌学原理的“河流样式框架”为理解河流“形式与过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成熟的分析工具。系统梳理河流样式框架的基本原则、具体... 河流景观是人类需求与自然基底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多尺度嵌套的社会生态和水文地貌系统。基于水文地貌学原理的“河流样式框架”为理解河流“形式与过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成熟的分析工具。系统梳理河流样式框架的基本原则、具体步骤与核心内容,提出多尺度的空间层级划分、河流样式与地貌单元的分类体系是该框架解释河流特征与河流行为的核心方法。进而在流域尺度依据地貌状况与修复潜力评估结果确定各个河段修复管理的优先次序,在河段尺度通过河流演变轨迹分析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基于过程”的河流景观修复设计与行动计划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河流景观修复 河流样式框架 水文地貌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植物根系生长观察的半固态凝胶配方筛选
11
作者 吴嘉希 朱会军 +6 位作者 邢鹤严 陈佳倩 谢子曦 邓文琪 于珊 曾曙才 吴道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72,共12页
【目的】植物根系是植物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研究植物根系有助于了解植物根系与地上部相互作用以及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分析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卡波姆U20(U20)单配和复配的稳定性和植物生长安全性,尝试建立... 【目的】植物根系是植物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研究植物根系有助于了解植物根系与地上部相互作用以及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分析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卡波姆U20(U20)单配和复配的稳定性和植物生长安全性,尝试建立植物根系生长观察的半固态凝胶开放培养方法。【方法】借助根箱试验,以草本植物黑叶芋(Alocasia longiloba)和灌木鹅掌藤(Schefflera actinopylla)为试验对象,基于营养液和SAP与U20复配半凝胶配方,分析1/4 Hoagland’s营养液(CK)、0.3%SAP凝胶营养液(T1)、0.5%U20凝胶营养液(T2)、0.4%U20+0.3%SAP凝胶营养液(T3)和0.5%U20+0.2%SAP凝胶营养液(T4)的稳定性以及在这些培养介质中植物生长、叶片叶绿素、根系形态变化和养分吸收差异。【结果】放置5周后,各处理培养介质均没有观察霉变和长菌现象,T1、T2和T3出现水化或絮凝分层,T4与CK一样性质稳定且澄清透明。动态观察叶片叶绿素变化发现,同一时间内,鹅掌藤各处理SPAD值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与CK无显著差异,黑叶芋各处理SPAD值也均与CK无显著差异(P>0.05)。与CK相比,T1和T2均对鹅掌藤和黑叶芋根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T1和T2处理鹅掌藤总根长分别显著降低了51.59%和47.48%(P<0.05),根表面积分别显著降低了30.59%和32.27%(P<0.05);黑叶芋总根长分别显著降低了44.72%和45.86%(P<0.05),根表面积分别显著降低了29.23%和27.75%(P<0.05)。T1和T2处理的鹅掌藤和黑叶芋的生物量累积以及氮磷钾吸收也显著低于CK。T3和T4中两种植物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氮磷钾吸收和生物量累积均与CK无显著差异(P>0.05);与CK中根系多下垂于营养液不同,T4中根系舒展自然,侧根和细根均呈一定角度展开在半固态凝胶中,较好的模拟了根系在土壤介质的生长状态。【结论】0.5%U20+0.2%SAP凝胶营养液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半固态凝胶状态,较好满足了模拟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生长的要求,并且短时间内在该营养液中植物生长、叶片叶绿素、根系形态变化和养分吸收与纯营养液无显著差异,可考虑选择该凝胶配方来建立植物根系生长观察的半固态凝胶开放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观察 根系形态 根系构型 凝胶培养 高分子吸水树脂 卡波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三维形态结构的参数提取及模拟 被引量:12
12
作者 董乔雪 王一鸣 +3 位作者 杨丽丽 杨卫中 石庆兰 徐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8-42,共5页
为了实现番茄植株形态的三维动态重建,通过对其形态结构的周期监测与统计分析,提取番茄主茎器官的形态结构变化规律与主要模型参数。模型中形态结构的演变被看作是生长轴由于节间累积而不断的延伸,果实个数应用二项分布进行随机模拟,番... 为了实现番茄植株形态的三维动态重建,通过对其形态结构的周期监测与统计分析,提取番茄主茎器官的形态结构变化规律与主要模型参数。模型中形态结构的演变被看作是生长轴由于节间累积而不断的延伸,果实个数应用二项分布进行随机模拟,番茄叶子典型结构采用马尔可夫过程进行模拟,模型采用悬臂梁弯曲模型实现了叶倾角的动态模拟,并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定义了器官的几何形状,而器官几何尺寸的变化应用贝塔(Beta)分布进行了模拟。模型实现了器官及植株的三维动态模拟并具有较高的逼真效果,器官动态生长与田间测量拟合较好。结果表明模型中引入的生长规则更加忠实于植物本身的生长结构特点,该研究将为温室番茄生长的定量化与可视化表达提供一个可靠的计算机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可视化 模型 番茄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器官生物量构建植株形态的玉米虚拟模型 被引量:57
13
作者 宋有洪 郭焱 +1 位作者 李保国 Philippe de Reffye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579-2586,共8页
探讨了基于玉米器官生物量模拟其形态的方法 ,并应用 2 0 0 0年田间试验数据提取了玉米节间、叶鞘和叶片的形态构建参数。基于玉米虚拟模型生物量分配模块模拟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建立的形态构建方法与提取的参数 ,模拟了 2 0 0 1年玉米... 探讨了基于玉米器官生物量模拟其形态的方法 ,并应用 2 0 0 0年田间试验数据提取了玉米节间、叶鞘和叶片的形态构建参数。基于玉米虚拟模型生物量分配模块模拟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建立的形态构建方法与提取的参数 ,模拟了 2 0 0 1年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器官形态 ,模拟结果与田间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应用本模型实现了玉米生长过程中植株各个器官形态变化以及植株高度、叶面积动态的模拟 ,并实现了植株形态的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模型 形态结构 可视化 虚拟植物 器官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磷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构型的关系 被引量:21
14
作者 高家合 邓碧儿 +3 位作者 曾秀成 廖红 严小龙 王秀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06-1613,共8页
以17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烟草基因型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和培养基栽培试验,研究烟草磷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构型的关系,为磷高效烟草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磷肥能够显著增加各供试烟草基因型的生物量及氮、磷和钾... 以17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烟草基因型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和培养基栽培试验,研究烟草磷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构型的关系,为磷高效烟草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磷肥能够显著增加各供试烟草基因型的生物量及氮、磷和钾的累积量;供试烟草的磷效率和氮、钾累积量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土壤盆栽试验中,低磷条件下的云烟85生物量和磷累积量分别是NC82的4.06倍和3.34倍,氮和钾累积量分别是K358的4.06倍和3.75倍;供试烟草可划分为磷低效低产型、磷低效高产型、磷高效高产型、磷高效低产型等4种类型,其中的云烟85、K326、云烟2号、RG11和红花大金元属于磷高效高产型,是现代磷高效高产品种选育的理想材料.供试烟草基因型的根系形态构型与其磷效率显著相关,与磷低效低产型烟草G28和许金1号相比,磷高效高产型烟草云烟85和K326在高低磷条件下根系均较发达,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均较大;磷有效性对烟草根构型具有调节作用,在缺磷条件下,磷高效基因型具有浅根根构型,而磷低效基因型具有深根根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磷效率 根系形态 根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形态研究与城市历史保护规划 被引量:79
15
作者 田银生 谷凯 陶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6,共6页
城市形态高度概括和表达了城市的物质形式及其人文内涵。城市形态分析是认知城市并进行城市历史保护规划所必需的理论工作。吸取国外城市形态研究的先进理论,结合我国的学术传统和实际情况,创新发展适用于中国的城市形态分析方法并尝试... 城市形态高度概括和表达了城市的物质形式及其人文内涵。城市形态分析是认知城市并进行城市历史保护规划所必需的理论工作。吸取国外城市形态研究的先进理论,结合我国的学术传统和实际情况,创新发展适用于中国的城市形态分析方法并尝试运用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规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国城市地理学家的城市形态学理论和意大利的建筑类型学理论是很好的学习对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中国城市的各类"城市形态单元"和"建筑类型过程"的观察确定方法。相关的城市形态研究结果可直接服务于城市历史保护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历史保护 形态单元 建筑类型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水青冈(Fagus sylvatical L.)构筑型与形态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2
16
作者 李俊清 臧润国 蒋有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155,共5页
通过对植物构件和构筑型的分析 ,可以了解植物的整体结构与系统演化关系。高等植物构筑型的研究以树木最为深入 ,植物学家对全球的树木进行了构筑模式的分类 ,并确定了 2 3个基本的构筑类型。植物的构筑型和其形态的多样性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对植物构件和构筑型的分析 ,可以了解植物的整体结构与系统演化关系。高等植物构筑型的研究以树木最为深入 ,植物学家对全球的树木进行了构筑模式的分类 ,并确定了 2 3个基本的构筑类型。植物的构筑型和其形态的多样性是密不可分的。构筑类型确定了植物所属的整体形态类型 ,而对每种植物具体的形态多样性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每种构筑型的数量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在概述了树木构筑型研究的基础上 ,系统说明了欧洲水青冈构筑型和形态多样性分析的步骤和分析的意义。水青冈属 ( F agus)为 Troll型构筑模式 ,处于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同一种的不同种群之间 ,在形态、解剖、生理和遗传多样性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树木的形态多样性虽然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 ,但生态条件对其形态和遗传多样性也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在对树木进行构筑型分析时 ,首先要根据构筑要素 (主要是形态与生长特性 )确定它所属的构筑模式类型 ,其次是分析它的形态特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进而进一步分析其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筑型 形态多样性 欧洲水青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植株生长的形态构造模型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展志岗 王一鸣 +1 位作者 Philippede Reffye 胡包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0,共5页
植物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关系密切。考虑植物经历的平均气候条件 ,在生长单元周期的水平上 ,建立了无水肥胁迫环境中冬小麦生长的形态构造模型 ,模拟了小麦地上植株拓扑结构的生成、鲜物质的生产和分配过程 ;根据实验数据估算模型的参数 ... 植物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关系密切。考虑植物经历的平均气候条件 ,在生长单元周期的水平上 ,建立了无水肥胁迫环境中冬小麦生长的形态构造模型 ,模拟了小麦地上植株拓扑结构的生成、鲜物质的生产和分配过程 ;根据实验数据估算模型的参数 ,模拟出了冬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结构。该模型经完善后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形态构造模型 拓扑结构 几何结构 植株生长 鲜物质生产 鲜物质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6种树种细根序级结构和形态特征 被引量:49
18
作者 熊德成 黄锦学 +3 位作者 杨智杰 卢正立 陈光水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88-1897,共10页
以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占优势的6种天然林树种(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CIM;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TOC;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e,CIC;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CAF;细柄阿丁枫Altingiagracilipes,A... 以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占优势的6种天然林树种(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CIM;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TOC;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e,CIC;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CAF;细柄阿丁枫Altingiagracilipes,ALG;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CAC)为研究对象,对其1—5级细根的结构,形态特征及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水樟,细柄阿丁枫和米槠细根分支比表现出在1,2级(4倍以上)明显大于其它序级(3倍左右);其余3种树种则是在3,4级的细根分支比最大,其中浙江桂达到8.65倍,其它序级则大致为3倍左右。6种树种1,2级细根数量占到总数的70%—90%。6种树种细根直径,根长,组织密度随序级升高逐渐增大,比根长减小,生物量未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6种树种生物量主要集中在高级根部分。方差分析表明,树种对细根分支比例有显著影响(P<0.05),浙江桂和米槠细根分支水平对分支比例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余4种树种分支水平对分支比例有显著影响(P<0.05),树种和分支水平的交互作用对6种树种细根分支比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树种对细根根长,直径以及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比根长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组织密度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树种和序级的交互作用对细根根长,直径以及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组织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比根长影响不显著(P>0.05)。序级对6种树种细根根长,直径,比根长以及生物量的影响并未达到一致,对6种树种细根组织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树种间1—4级根的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组织密度引起,而5级根的比根长变异则由直径引起,同时在1级根中组织密度与直径呈现出权衡的关系。6种树种细根数量,直径,根长,比根长,组织密度以及生物量与序级之间回归分析发现它们与序级之间具有指数函数,线性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或者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细根 序级 细根结构 细根形态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不同演替树种米槠和马尾松细根性状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韦韦 熊德成 +5 位作者 黄锦学 黄超超 杨智杰 胡双成 林成芳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813-5821,共9页
选择福建省三明市中亚热带演替前期树种马尾松和演替后期树种米槠两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芯法研究两个树种细根(直径<2mm)的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形态以及分支结构等细根性状特征。结果表明:(1)0—80cm土层米槠的细根生物量密度... 选择福建省三明市中亚热带演替前期树种马尾松和演替后期树种米槠两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芯法研究两个树种细根(直径<2mm)的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形态以及分支结构等细根性状特征。结果表明:(1)0—80cm土层米槠的细根生物量密度(0.21±0.06)kg/m3、根表面积密度(3.15±1.25)m2/m3和根长密度(2202.84±517.03)m/m3分别为马尾松的1.6、1.2倍和2.2倍,并且3个指标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但演替前期树种马尾松细根在土层间分布更均匀,而演替后期树种米槠细根更富集于表层。(2)马尾松细根的直径(0.86±0.04)mm、比表面积(191±32)cm2/g分别是米槠的1.4倍和1.3倍;米槠细根的比根长(10.73±0.46)m/g、组织密度(0.49±0.06)g/cm3分别是马尾松的1.4倍和2.0倍,马尾松细根的较大直径和低组织密度的形态结构能够迅速生长占领土壤空间和适应干旱环境,而米槠细根的较小直径、高比根长和较高的组织密度使其具有较强养分竞争能力和应对取食压力;(3)米槠的比根尖密度(4288±63)个/g、比分叉密度(1164±155)个/g均为马尾松的2.2倍,米槠细根的高分支系统能够迅速利用富养斑块。结论表明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树种细根性状具有明显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的资源获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演替 细根性状 形态特征 分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的形态结构分析与三维可视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丽玉 陈崇成 +2 位作者 王钦敏 孙静静 姚林强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15-318,共4页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实验林的实地调查和测量,分析其形态结构特征和生长规律,提取树木的形态结构特征几何参数和生长规则;借鉴和融合了多面体和参数化过程建模方法,以VC++为开发工具,OpenGL为图形平台,实现了基于马尾松形态结...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实验林的实地调查和测量,分析其形态结构特征和生长规律,提取树木的形态结构特征几何参数和生长规则;借鉴和融合了多面体和参数化过程建模方法,以VC++为开发工具,OpenGL为图形平台,实现了基于马尾松形态结构特征的交互式参数化建模工具;模拟了马尾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植株地上部分三维形态结构;根据样地树木的分布规律,把树木模型“种植”到数字地形模型(DEM)上,构建了虚拟样地的三维场景,逼真再现了样地马尾松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形态结构 参数化建模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