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RC based control for a class of input time delay systems 被引量:6
1
作者 Dongyang Zhang Xiaolan Yao +1 位作者 Qinghe Wu Zhuoyue S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6期1210-1220,共11页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control design an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a class of input time-delay systems with stable, critical stable or unstable pole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time delay, a novel feed-fo...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control design an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a class of input time-delay systems with stable, critical stable or unstable pole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time delay, a novel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FFC-ADRC) approach is proposed. It combines advantages of the Smith predictor and the traditional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 The tracking differentiator(TD) is designed to predict the control signal, which adds an anticipatory control to the control signal and allows a higher observer bandwidth to obtain better disturbance rejection. The modified 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 is designed to estimate both system states and the total disturbances(internal disturbance, uncertainties and delayed disturbance). Then the Lyapunov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the input-output stability are applied to prove the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Finally,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proposed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delay system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FFC-ADRC) tracking differentiator(TD) Lyapunov theory bound-input-bound-output(BIBO)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无功功率补偿的交直流混联线路潜供电弧抑制措施
2
作者 刘洋 何柏娜 +7 位作者 崔荣喜 李辉 吴硕 孟凡涛 代维汉 尉元龙 王硕 张东进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6,41,共9页
随着电压等级提高、输送功率增大,系统无功功率变化更加频繁,不利于熄弧,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严重威胁。基于交直流混合无功补偿线路研究了混合无功补偿装置(hybri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HRPC)补偿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 随着电压等级提高、输送功率增大,系统无功功率变化更加频繁,不利于熄弧,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严重威胁。基于交直流混合无功补偿线路研究了混合无功补偿装置(hybri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HRPC)补偿度对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影响,分析分级可控高抗与小电抗联动控制的措施对潜供电弧抑制效果,提出一种改进型旁路断路器时序控制策略。结果表明,串补度20%、补偿度70%及小电抗700 mH时,潜供电流与恢复电压幅值最小,抑制效果最佳。此外,采用潜供电弧熄灭后旁路断路器断开的控制策略能够进一步加快熄弧速率,提高单相重合闸成功率。研究成果为HRPC在远距离大容量混联线路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无功补偿装置 交直流混联输电线路 潜供电弧 旁路断路器时序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S模糊的直流电弧炉闪变抑制优化
3
作者 朱明星 许路遥 高敏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为提高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应对直流电弧炉等冲击性负载的闪变抑制性能,文中在改进Takagi-Sugeno(TS)模糊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SVC滚动预测控制方法。首先,建立直流电弧炉电气模型并仿真分析其无功特性;然后,... 为提高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应对直流电弧炉等冲击性负载的闪变抑制性能,文中在改进Takagi-Sugeno(TS)模糊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SVC滚动预测控制方法。首先,建立直流电弧炉电气模型并仿真分析其无功特性;然后,针对经典TS模糊预测算法应用于波动负荷时出现的输出异常置0情况,提出一种范围自适应修正的改进方法,该方法能消除一类算法应用机理导致的异常值,从而提高TS模糊算法对波动负荷无功功率预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最后,基于模型训练时间约束,建立无功功率半周期滚动预测控制模型,提前10 ms预测无功功率,改善了SVC传统控制系统响应的滞后特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SVC传统控制方法,所提方法的平均闪变改善率提高了54.17%,验证了所提方法对闪变现象的抑制效果提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agi-Sugeno(TS)模糊算法 直流电弧炉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 预测控制 异常值修正 闪变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混合式消弧线圈的全补偿故障消弧原理及其柔性控制策略 被引量:32
4
作者 陈柏超 王朋 +3 位作者 沈伟伟 田翠华 魏亮亮 涂志康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1-318,共8页
随着非线性负荷和电力电子设备等的大量使用,接地故障电流中的有功和谐波分量大幅增加,仅补偿了无功电流后的残流足以维持电弧,易导致过电压及事故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基于磁控电抗器(MCR)和有源补偿器(APC)的电磁混合式消弧线圈(EHP... 随着非线性负荷和电力电子设备等的大量使用,接地故障电流中的有功和谐波分量大幅增加,仅补偿了无功电流后的残流足以维持电弧,易导致过电压及事故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基于磁控电抗器(MCR)和有源补偿器(APC)的电磁混合式消弧线圈(EHPC),并详细论述了其两种运行状态和全补偿故障消弧原理。分析了扫频法测量对地电容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理论推导了中性点位移电压、故障相电压和线路零序电流与接地故障电流各分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针对接地故障电流无功、有功和谐波分量的解耦补偿和柔性控制策略。经仿真分析和实验平台验证,接地故障电流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全补偿,达到电流和电压双重消弧,表明了本文所述原理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电抗器 有源补偿器 故障消弧 全补偿 柔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控自动消弧成套装置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虹 尹忠东 +1 位作者 陈柏超 陈维贤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12,共4页
分析了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消孤装置,分别指出了它们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阀式”结构可控消抓电抗器及其控制装置。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可控自动消弧成套装置能够克服传统消抓装置的种种... 分析了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消孤装置,分别指出了它们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阀式”结构可控消抓电抗器及其控制装置。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可控自动消弧成套装置能够克服传统消抓装置的种种不足,并能对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实现快速、精确的最佳补偿,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 可控电抗器 自动控制 电力网 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电弧炉平衡化补偿实用公式推导及验证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鹏 石新春 +2 位作者 梁志瑞 陈志业 周晓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80,共4页
电弧炉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冲击负载,它将产生大量的负序分量而污染电网,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平衡化补偿。本文推导了平衡化补偿的实用公式,并利用动模实验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电弧炉 平衡化补偿 无功补偿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 炼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式消弧线圈补偿特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恒 蔡旭 汪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1-86,共6页
相控式消弧线圈是一种由晶闸管控制的随调式消弧线圈。为了研究滤波电路对其性能的影响,文中论述了带通滤波电路的相控式消弧线圈的运行特性,通过仿真分析、10kV高压现场模拟接地试验表明滤波电路能将谐波电流畸变率控制在限定范围内,... 相控式消弧线圈是一种由晶闸管控制的随调式消弧线圈。为了研究滤波电路对其性能的影响,文中论述了带通滤波电路的相控式消弧线圈的运行特性,通过仿真分析、10kV高压现场模拟接地试验表明滤波电路能将谐波电流畸变率控制在限定范围内,但响应速度变慢,产生过零紊乱等,为此设计的控制策略可提高这类消弧线圈的补偿效果与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式消弧线圈 晶闸管 补偿特性 EM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电弧炉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的综合补偿系统 被引量:62
8
作者 张定华 桂卫华 +1 位作者 王卫安 刘连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29,共7页
针对大型电弧炉引起的电压闪变、谐波污染和功率因数低等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由静止无功补偿装置与有源滤波器构成的新型综合补偿系统。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快速补偿无功,并通过对其三相不对称控制来改善电网三相不对称和消除负序电... 针对大型电弧炉引起的电压闪变、谐波污染和功率因数低等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由静止无功补偿装置与有源滤波器构成的新型综合补偿系统。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快速补偿无功,并通过对其三相不对称控制来改善电网三相不对称和消除负序电流,有源滤波器滤除电弧炉和静止无功补偿装置产生的谐波。通过构造合理的拓扑结构,可使静止无功补偿装置与有源滤波器互不影响,从而实现对其分散控制。将该系统投入实际运行,对比分析了系统投入前后的波形和数据,证明了该综合补偿系统对改善电网电能质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炉 电能质量 静止无功补偿器 有源电力滤波器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 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同步补偿器在电弧炉治理中的应用仿真 被引量:8
9
作者 丁思奇 曼苏乐 +1 位作者 崔灿 胡志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大型电弧炉在生产过程中会引起电网电压波动和闪变,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能够平滑、快速地改变发出无功功率,已成为动态无功补偿的核心装置。为解决实际系统关键参数不确定且受到不可测量干扰问题,对应用于电弧炉治理的STATCOM采用H... 大型电弧炉在生产过程中会引起电网电压波动和闪变,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能够平滑、快速地改变发出无功功率,已成为动态无功补偿的核心装置。为解决实际系统关键参数不确定且受到不可测量干扰问题,对应用于电弧炉治理的STATCOM采用H∞控制。根据系统性能要求选取混合灵敏度设计中的加权函数,计算广义被控对象的状态空间实现,最后通过解Riccati方程得到鲁棒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应用H∞控制的STATCOM明显减轻了电弧炉负载对电网电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补偿器 电弧炉 H∞控制 电压波动与闪变 无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38
10
作者 贾晨曦 杨龙月 杜贵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5-154,共10页
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可有效解决接地故障残余电流中阻性与谐波电流成分的补偿问题,同时抑制电弧接地过电压,保证配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的原理、结构及研究现状,对全电流补偿消弧线... 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可有效解决接地故障残余电流中阻性与谐波电流成分的补偿问题,同时抑制电弧接地过电压,保证配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的原理、结构及研究现状,对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利用其进行接地残流补偿时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总结,指出将零序电压作为检测和分析对象对残流补偿十分有利。最后,给出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的控制思路,阐述了对其进行增容改造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流补偿消弧线圈 接地残流 主从控制 增容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消弧线圈控制的单相接地电流测量方法 被引量:19
11
作者 唐轶 王涛 罗建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42-2245,共4页
为提高消弧线圈动作的成功率,提出了一种既适合于"随调式",又适合于"预调式"消弧线圈控制的接地电流测量方法。该法是先测量出电网正常运行的零序电压,而后控制消弧线圈输出一个已知的增量补偿电流,再测得该增量补... 为提高消弧线圈动作的成功率,提出了一种既适合于"随调式",又适合于"预调式"消弧线圈控制的接地电流测量方法。该法是先测量出电网正常运行的零序电压,而后控制消弧线圈输出一个已知的增量补偿电流,再测得该增量补偿电流输出后的电网零序电压值,依据这3个量准确计算出电网的接地电流的电容电流(或脱谐电流)分量和有功电流(阻尼电流)分量。模拟试验和挂网运行均证明该方法测量简便、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接地 消弧线圈 调谐控制 接地电流测量 补偿 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馈补偿的五通连接器机器人GTAW熔透控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华斌 樊重建 +3 位作者 林涛 杨学勤 李来平 陈善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4,83,共5页
在Motoman UP6示教再现型机器人本体基础上,增加视觉模块和数据采集功能模块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弧焊机器人焊接过程的自主化和智能化;在此平台基础上,针对五通连接器法兰焊接中的问题,提出焊缝背面宽度的动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建立... 在Motoman UP6示教再现型机器人本体基础上,增加视觉模块和数据采集功能模块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弧焊机器人焊接过程的自主化和智能化;在此平台基础上,针对五通连接器法兰焊接中的问题,提出焊缝背面宽度的动态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建立了对焊缝间隙前馈补偿的电流自适应调节非线性复合控制策略;同时,应用该方法对五通连接器模拟件进行施焊.结果表明:在焊接装配间隙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该实验系统能够使焊后背面焊缝宽度的误差控制在11%,正面余高维持在0.5 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补偿 弧焊机器人 五通连接器 熔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控制的谐振接地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庞清乐 孙同景 +1 位作者 穆健 程丽平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5,共4页
针对偏磁式消弧线圈很难实现对消弧线圈的精确控制,提出了基于PID的控制系统。通过对偏磁式消弧线圈机理的分析,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且利用遗传算法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M atlab仿真比较该系统和传统开环系统的阶跃... 针对偏磁式消弧线圈很难实现对消弧线圈的精确控制,提出了基于PID的控制系统。通过对偏磁式消弧线圈机理的分析,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且利用遗传算法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M atlab仿真比较该系统和传统开环系统的阶跃响应,说明该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 PID控制器 补偿 自动调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面凸轮的非等径廓面加工误差控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东方 郭建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7-732,共6页
对加工误差进行有效控制是弧面凸轮非等径廓面加工获得高精度和高效率的重要手段。根据空间啮合原理和旋转变换张量法,对刀具与凸轮的接触线进行分析,计算出加工过程中的刀位偏移量和偏移方向,进而建立了非等径加工弧面凸轮的实际工作... 对加工误差进行有效控制是弧面凸轮非等径廓面加工获得高精度和高效率的重要手段。根据空间啮合原理和旋转变换张量法,对刀具与凸轮的接触线进行分析,计算出加工过程中的刀位偏移量和偏移方向,进而建立了非等径加工弧面凸轮的实际工作廓面方程。运用微分几何原理推导出弧面凸轮廓面法向误差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非等径加工理论加工误差与仿真实验的对比,结果验证了该新的刀位控制技术对误差补偿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面凸轮 非等径加工 误差补偿 法向误差 误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弧控制的等离子切割电源新型复合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强 陈龙 +1 位作者 陈桂涛 王华民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75,116-117,共5页
根据非高频引弧技术在等离子切割电源中的应用,分析了等离子电弧的静态特性,推导出了等离子电弧数学模型,并结合电源在非高频引弧、弧转移及弧能量突变过程中的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控制策略,该策略的内环是由前馈补偿的电弧电... 根据非高频引弧技术在等离子切割电源中的应用,分析了等离子电弧的静态特性,推导出了等离子电弧数学模型,并结合电源在非高频引弧、弧转移及弧能量突变过程中的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控制策略,该策略的内环是由前馈补偿的电弧电压与反馈电弧电压构成电压闭环复合控制,外环则以电流闭环对等离子弧柱能量进行控制,形成了一种前馈补偿双闭环复合控制方式,以满足电源在非高频引弧负载条件下对快速性和稳定性的控制需求.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控制策略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快速性和鲁棒性,还具有优异的动态响应能力,电源的非线性适应能力强,有效的解决了等离子切割电源的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切割电源 弧控制 前馈补偿 前馈补偿双闭环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补偿消弧装置新型测控方法的研究及其实现 被引量:7
16
作者 闫静 马志瀛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自动补偿消弧装置的技术核心就在于对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准确跟踪和精确测量。针对目前电容电流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同时考虑系统阻尼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测控方法,并得到两台消弧线圈并联运行时的测控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以PC/10... 自动补偿消弧装置的技术核心就在于对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准确跟踪和精确测量。针对目前电容电流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同时考虑系统阻尼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测控方法,并得到两台消弧线圈并联运行时的测控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以PC/104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补偿消弧装置控制器,模拟试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系统 自动补偿消弧装置 电容电流 测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系统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方军 周艳群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9,共4页
研究了采用高漏抗变压器型可控电抗器作为新型的配电系统自动调整消弧线圈的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问题。该装置的控制采用动态补偿方案,实时监测电网电容电流。在正常工作时,补偿装置远离谐振点,当发生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时,补偿装置实现... 研究了采用高漏抗变压器型可控电抗器作为新型的配电系统自动调整消弧线圈的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问题。该装置的控制采用动态补偿方案,实时监测电网电容电流。在正常工作时,补偿装置远离谐振点,当发生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时,补偿装置实现快速补偿。仿真结果表明:以该原理构成的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具有伏安特性线性度优良、响应速度快、补偿效果好、对系统适应性强、经济性能指标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系统 自动补偿 消弧线圈 可控电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全补偿消弧线圈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昭昭 马小平 卜丽 《工矿自动化》 2011年第8期61-64,共4页
为解决预调式消弧线圈补偿精度较低和随调式消弧线圈接地点残流较大以及补偿速度较慢的问题,结合预调式和随调式消弧线圈的优点,给出了一种新型全补偿消弧线圈的结构,建立了可控电抗器特性仿真模型以及10 kV电网经新型消弧线圈接地仿真... 为解决预调式消弧线圈补偿精度较低和随调式消弧线圈接地点残流较大以及补偿速度较慢的问题,结合预调式和随调式消弧线圈的优点,给出了一种新型全补偿消弧线圈的结构,建立了可控电抗器特性仿真模型以及10 kV电网经新型消弧线圈接地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消弧线圈在10 kV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主消弧线圈可以迅速投入,补偿大部分电容电流;从消弧线圈在反应时间之后可以微调实现精确全部补偿,兼顾了消弧线圈的补偿速度和补偿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 全补偿 单相接地故障 可控电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全桥软开关弧焊逆变电源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军 刘志刚 +1 位作者 张钢 沈茂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114,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峰值电流控制模式的全桥软开关变换器,配合以一定的焊机外特性控制电路,成功将其应用于ARG160型弧焊逆变电源,工作频率150 kHz,达到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的领先水平.全桥变换器采用移相谐振的控制方式,通过增加一个辅助谐振... 设计了一种基于峰值电流控制模式的全桥软开关变换器,配合以一定的焊机外特性控制电路,成功将其应用于ARG160型弧焊逆变电源,工作频率150 kHz,达到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的领先水平.全桥变换器采用移相谐振的控制方式,通过增加一个辅助谐振网络,可以在较宽负载范围内实现主功率器件的零电压开关.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弧焊逆变电源工作波形良好,开关损耗小,满载时效率达到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桥变换器 峰值电流控制 斜坡补偿 逆变焊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补偿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消弧方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荣飞 刘成 +1 位作者 刘红文 柴晨超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5-52,共8页
针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无源消弧法存在残流,有源消弧法又存在设备容量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线相变换器与有源补偿装置串联使用的混合补偿方法,利用线相变换器将故障相电源电动势反相接入中性点,考虑到线相变换器两侧存在电压... 针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无源消弧法存在残流,有源消弧法又存在设备容量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线相变换器与有源补偿装置串联使用的混合补偿方法,利用线相变换器将故障相电源电动势反相接入中性点,考虑到线相变换器两侧存在电压偏差,利用有源补偿装置补偿此偏差,达到精确补偿目的,有源补偿装置采用比例谐振控制方式,对线相变换器二次侧电压进行实时跟踪控制,使线相变换器二次侧电压与有源装置输出电压之和恒等于故障相相电源电动势相反数。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10 kV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混合补偿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实现单相接地故障消弧,又能大幅度减小有源补偿装置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接地故障 混合补偿 线相变换器 比例谐振控制 消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