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7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Bioch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Crop(Cichorium intybus L.)Growth and Soil Properties in Cadmium Contaminated Soil 被引量:1
1
作者 Su Li-fei Li Yan-cong +3 位作者 Wang Sui Sun Xiao-he Liu Bo-wen Sun Yan-k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2年第4期11-23,共13页
The effects of biochar(BC),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nitrogen(N)and their composite treatments(BC+N,AM+N,BC+AM and BC+AM+N)application on Cichorium intybus L.(C.intybus L.)nutrient uptake,soil properties and ca... The effects of biochar(BC),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nitrogen(N)and their composite treatments(BC+N,AM+N,BC+AM and BC+AM+N)application on Cichorium intybus L.(C.intybus L.)nutrient uptake,soil properties and cadmium(Cd)accumul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Cd contaminated soil(0.11 mg·kg^(-1)).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BC increased the rate of mycorrhizal infection.However,the addition of N slightly inhibited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and the shoot and root bioaccumulation of chicory was positively influenced by BC and N when inoculated with AM fungi.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component treatment(AM,BC or N)or two-component treatment(BC+N,AM+N or BC+AM),the three-component composite treatment(BC+AM+N)had the highest shoot bioaccumulation,whereas BC+AM treatment was considered the best for root biomass bioaccumulation.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reatment,the single component treatment(AM,BC or N)and the composite treatment resulted in an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chicory shoot,root related nutrient uptake(N,P,K,Mg,Ca,Mn and Fe)and some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in addition,these treatments showed better results than BC+AM+N and BC+AM treatments.Among the Cd-related indexes,Cd concentrations in the shoot,root and soil of C.intybus L.were reduced through treatment with AM and BC.However,a lower bio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BCF)and a higher transfer coefficient(TF)were observed in both treatments,and the most desirable effect was observed following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BC+AM).Compared with other single management,the shoot and root Cd concentrations of C.intybus L.after the management of N alone were higher,and the value of BCF(2.63%)was higher,but the value of TF(1.05%)was lower.Indexes related to Cd improved concurrently following the application of N in combination with BC or AM.Therefore,in Cd contaminated soils,single or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BC,AM and N could promote chicory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and improve some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However,N should not be applied alone and needed to be combined with AM and BC;furthermore,it was evident that the treatment with the three composites(BC+AM+N)was optimal from an application point of 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nitrogen nutrient absorption cadmium accumulation soil nutr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AMF联合对水稻根际Cd固定的趋向调控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廷 杨基先 +3 位作者 汤丁丁 薛强 刘东斌 王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共11页
为探究外源添加物如何影响水稻根际微环境,进而对水稻Cd积累过程产生影响,采用生物炭(BC)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作为非生物与生物制剂的代表,联合添加修饰水稻根际环境应对土壤Cd污染。结果表明:生物炭和AMF... 为探究外源添加物如何影响水稻根际微环境,进而对水稻Cd积累过程产生影响,采用生物炭(BC)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作为非生物与生物制剂的代表,联合添加修饰水稻根际环境应对土壤Cd污染。结果表明:生物炭和AMF的添加均促使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且对土壤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以及土壤碳、氮固定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缓解了Cd胁迫对土壤脲酶的活性抑制作用,使土壤DTPA-Cd占比从58.95%提高到64.42%;Cd胁迫影响了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生物炭和AMF的添加促使土壤中变形菌门的丰度由29.7%恢复到33.1%;土壤Cd质量分数为1 mg/kg时,BC+AMF处理组较CK处理组Bacillus群落丰度提高88.5%;在5 mg/kg土壤Cd胁迫下,生物炭和AMF的联合施加使水稻根系Cd积累量占比由CK处理组的60.4%提高到联合处理组的77.1%,而籽实Cd积累量占比由4.4%降低到1.6%;生物炭和AMF的施加可通过提高水稻根际土壤的营养条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促进Cd在水稻根系的固定,减少了向地上部籽实的迁移。这一结果为联合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根际固定 丛枝菌根真菌 秸秆生物炭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生长及其AM真菌的特性
3
作者 费昭雪 李晴 +3 位作者 赵鑫 杨诺 张博勇 盛敏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目的]本研究以陕西省南部的元宝枫林为研究对象,阐明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生长状况及其AM真菌的特性,为菌根技术在元宝枫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元宝枫良种选育的性状标准,筛选元宝枫优树和与其相邻的普通树,采集优... [目的]本研究以陕西省南部的元宝枫林为研究对象,阐明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生长状况及其AM真菌的特性,为菌根技术在元宝枫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元宝枫良种选育的性状标准,筛选元宝枫优树和与其相邻的普通树,采集优树和普通树的根和叶,测定其根系AM真菌侵染状况及根和叶养分含量,提取土壤和根系DNA并进行HiSeq测序,构建优树和普通树的AM真菌群落共现网络,分析优树和普通树AM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1)元宝枫优树的土壤pH值、根全氮及根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树,而树高、叶全氮、叶全磷、叶全钾、根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碳含量则显著低于普通树。(2)优树根际AM真菌菌丝密度和Chao指数显著高于普通树。(3)优树根系和根际AM真菌群落共现网络拓扑结构比普通树更为复杂,筛选二者差异OTU发现其主要集中在元宝枫根系。(4)元宝枫根系AM真菌群落多样性与根全磷含量显著相关;土壤pH值、树高和胸径与有机碳、速效钾、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根内或根际AM真菌特性差异显著,且这些差异与元宝枫植株养分状况及根际土壤特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优树 丛枝菌根真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土壤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段海霞 罗崇亮 +3 位作者 师茜 康生萍 赵玲 熊友才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91,共17页
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土壤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影响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流,提高植物生产力和抗逆性,在改善土壤质量和养分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AMF... 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土壤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影响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流,提高植物生产力和抗逆性,在改善土壤质量和养分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AMF与植物共生抑制植物产量积累,不利于维持土壤生态功能和可持续性。AMF在调控植物⁃土壤系统中表现出的作用不一致,这可能与环境条件有关。因此,需总结现有研究,系统的阐明AMF对植物⁃土壤系统生产力、抗逆性和养分循环的作用及其机理。总结了AMF与植物⁃土壤系统共生关系和共生机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AMF对植物⁃土壤系统生产力和抗逆性的作用机制;探讨了AMF对植物⁃土壤系统养分循环的作用过程。提出AMF⁃植物⁃土壤系统共生领域中尚待系统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分析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共生 抗逆性 养分循环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对黑麦草抗氧化代谢路径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佳鑫 孙萍 +1 位作者 赵新月 陈友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9,共9页
为了解决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植物抗氧化代谢影响缺乏定量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不同NaCl浓度(0‰、10‰、20‰)的盐胁迫下,生物炭和AMF对黑麦草抗氧化代谢,尤其是... 为了解决生物炭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植物抗氧化代谢影响缺乏定量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不同NaCl浓度(0‰、10‰、20‰)的盐胁迫下,生物炭和AMF对黑麦草抗氧化代谢,尤其是针对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和AMF的联合作用可以在盐胁迫下增加植物生物量、提升光合作用、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提升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并增加抗氧化剂含量。在NaCl浓度为10‰时,这种联合作用对黑麦草的抗氧化代谢调节能力最显著。具体表现为,两者共同施用使得株高和根长分别增长了39.77%和95.63%,而AMF单独作用则使黑麦草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提高了21.79%和42.46%。在NaCl浓度为10‰时,生物炭单独作用使得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活性分别增加了39.53%和43.41%,AMF单独作用使得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提升了69.28%。通过运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path modeling,PLS-PM),揭示并量化了生物炭和AMF在调节植物抗氧化代谢过程中的不同路径:生物炭主要通过提升抗坏血酸相关酶的活性来增加抗坏血酸的含量,进而促进黑麦草生长;AMF主要通过促进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来增加谷胱甘肽含量,进而增强光合作用,最终促进黑麦草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 生物炭 抗氧化代谢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及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凡高 王幼珊 +1 位作者 张颖 李红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探讨不同菌种和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Verbena bonariensis)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了4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即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 为探讨不同菌种和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Verbena bonariensis)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了4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即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r)、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2种接种方式(菌剂、砂子与蛭石混匀的D接种方式和蛭石装至穴盘穴位2/3处,接种菌剂、砂子,再覆蛭石的H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Ce接种柳叶马鞭草的菌根侵染率、侵染密度及丛枝丰度显著高于其他菌种。Ce在H接种方式下的株高、总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光化学反射率指数显著高于D接种方式。相关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侵染密度和丛枝丰度与柳叶马鞭草的株高、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AMF菌种及接种方式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指标,以H接种方式下的Ce效果较好。其研究结果能为AMF在柳叶马鞭草育苗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柳叶马鞭草 幼苗 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苹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天龙 李慧奇 +2 位作者 宁瑞渊 刘博文 张满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8,90,共8页
【目的】探究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嘎啦和富士苹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AMF促进苹果树体生长及提升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自根砧为T337的嘎啦和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在根系生长高峰期和幼果期接种... 【目的】探究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嘎啦和富士苹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AMF促进苹果树体生长及提升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自根砧为T337的嘎啦和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在根系生长高峰期和幼果期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以未接种菌剂为对照,研究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对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营养元素(N、P、K)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在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嘎啦和富士的接种效果较好,接种后富士根系的菌根侵染率较嘎啦根系显著提高25.49%。与对照相比,接种AMF处理嘎啦和富士苹果树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5.62%和8.12%,营养元素N、P、K含量分别提高5.13%,8.27%,16.9%和5.36%,5.11%,16.79%,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12.12%,7.69%,17.3%和16.67%,15.62%,31.14%,果实的单果质量、红色饱和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8.12%,6.17%,16.24%,5.92%和9.10%,6.18%,6.20%,7.48%,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降低7.89%和11.76%。【结论】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与嘎啦和富士苹果树可以形成共生体,促进了嘎啦和富士苹果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苹果树 果实品质 果树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喀斯特植被恢复对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利 李梦霞 +5 位作者 黄慧欣 潘心茹 姜雪芳 杨淑君 潘于 覃云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共11页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 related soil protein,GRSP)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分,有加强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促进土壤碳储存等作用。为研究广西北部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GRSP的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本研究选取桂北喀斯特地区3个...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 related soil protein,GRSP)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分,有加强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促进土壤碳储存等作用。为研究广西北部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GRSP的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本研究选取桂北喀斯特地区3个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灌木林阶段、灌乔过渡阶段和乔木林阶段)的根际土、非根际土和农田(对照)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总土壤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total 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T-GESP)和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asily extractable 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EE-GRSP)含量,并分析影响GRSP含量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各植被恢复阶段根际土中的T-GRSP和EE-GRSP含量均显著高于农田阶段(P<0.05),且T-GRSP含量在乔木林阶段最高。T-GRSP/SOC(土壤有机碳)的比值为4.45%~18.05%,EE-GRSP/SOC的比值为0.23%~1.35%,农田的T-GRSP/SOC和EE-GRSP/SOC比值均显著高于各植被恢复阶段(P<0.001)。灌乔过渡阶段和乔木林阶段根际土的T-GRSP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P<0.05)。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是引起T-GRSP含量正向变化的关键因素,而土壤全氮、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是影响EE-GRSP正向变化的关键因素。因此,桂北喀斯特植被恢复能有效促进GRSP的积累,进而促进SOC的积累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植被恢复 丛枝菌根真菌 球囊霉素 土壤蛋白 根际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复垦地接菌驱动植物-土壤系统中光合碳分配与稳定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毕银丽 张可 +1 位作者 肖礼 王董董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2-583,共12页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植被恢复联合已成为矿区沉陷地生态修复关键复垦技术,探究菌根修复多年后矿区植物光合碳在植物-土壤系统中的积累与分配现状及稳定机制,对于深入明晰矿区菌根复垦后植物-土壤碳固...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植被恢复联合已成为矿区沉陷地生态修复关键复垦技术,探究菌根修复多年后矿区植物光合碳在植物-土壤系统中的积累与分配现状及稳定机制,对于深入明晰矿区菌根复垦后植物-土壤碳固定流动过程、实现矿区固碳增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大柳塔菌根修复试验示范区紫穗槐样地的接菌区与对照区,设计原位^(13)C同位素脉冲标记试验,结合碳同位素及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长期菌根复垦下矿区光合碳在植物-土壤系统中的分配及稳定策略。结果表明:叶片光合固碳后沿叶—茎—根—土的路径向下运移,长期菌根修复能增加光合碳在矿区植物-土壤系统中的积累量,标记接菌区平均光合碳富集总量是标记对照区的1.3倍;接菌提高光合碳向地下部(植物根系及土壤)的分配比例,标记接菌区地下部分配比例及平均富集量比标记对照区多13.4%,299.3%。光合碳^(13)C进入土壤后,更多地以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形式存在,其中光合碳^(13)C在MAOC中的平均富集量标记接菌区比标记对照区多分配了246.8%,标记接菌区^(13)C-MBC净富集量是标记对照区的4.5倍,维持了土壤碳库的稳定,同时菌根提高土壤有机碳转化的能力,有利于光合碳在土壤中的固存。结合代谢组学的结果发现,AMF菌丝网络通过调节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有机氧化物、苯丙烷和聚酮类等相关化合物的代谢,影响了酪氨酸代谢、糖解与糖代谢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等碳代谢途径,最终实现土壤中光合碳^(13)C的富集以及有机碳库的稳定。综上,微生物菌根复垦既可以促进土壤有机碳库积累,又可以调控有机碳库的转化与稳定,是矿区土壤实现固碳增汇的优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矿区生态复垦 原位^(13)C标记 代谢组学 光合碳分配 碳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不同AMF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及其综合效果评价
10
作者 韩召勇 王倩倩 +7 位作者 王香茹 贵会平 罗彤 董强 张西岭 曹楠 马小艳 万素梅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0-266,共17页
【目的】评估盐胁迫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对盐胁迫下棉花生长促进更为高效的AMF菌种。【方法】以新疆主推品种中棉113和塔河2号为材料,研究接种不同AMF对棉花幼苗生长、干物质... 【目的】评估盐胁迫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对盐胁迫下棉花生长促进更为高效的AMF菌种。【方法】以新疆主推品种中棉113和塔河2号为材料,研究接种不同AMF对棉花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光合参数、氮、磷、钾元素积累及钾钠比的影响,并通过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方法确定最适菌种。【结果】结果表明,接种AMF显著促进了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长,相较于不接种AMF,接种不同AMF菌株的中棉113株高显著提高62.13%~89.55%、单株干物质质量显著提高122.58%~141.94%、根冠比降低20.38%~49.34%、植株地上部含水量提高8.40%~12.65%、根部含水量提高9.78%~15.61%;接种不同AMF菌株的塔河2号株高显著提高70.23%~103.88%、单株干物质质量显著提高80.95%~188.10%、根冠比降低42.40%~59.28%、植株地上部含水量提高5.88%~11.11%、根部含水量提高12.05%~18.51%。接种AMF增强了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中棉113与塔河2号地上部钾钠比较不接种分别提高53.81%~102.96%与40.54%~122.10%。且接种不同AMF菌种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评分结果表明,中棉113的最适菌种为XJ04B,塔河2号的最适菌种为XJ02。【结论】接种不同AMF均能够明显促进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长,不同菌种在促进盐胁迫下棉花生长的表现上有差异,本试验为棉花在盐胁迫环境下筛选有效的AMF菌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盐胁迫 棉花 菌种筛选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杉木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11
作者 陈书羽 杨淑雅 +1 位作者 伊力塔 刘美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目的】探究根系共生真菌对杉木响应氮沉降的调节作用,为全球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提高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提供参考。【方法】以温室盆栽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加氮(N0,0 kg·hm^(-2)·a^(-1))、低氮(N30,30 kg·hm^(-2)... 【目的】探究根系共生真菌对杉木响应氮沉降的调节作用,为全球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提高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提供参考。【方法】以温室盆栽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加氮(N0,0 kg·hm^(-2)·a^(-1))、低氮(N30,30 kg·hm^(-2)·a^(-1))、高氮(N60,60 kg·hm^(-2)·a^(-1))3个模拟氮沉降水平和不接种、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dices)、接种摩西球囊霉(G.mosseae)3个接种处理的交互试验,研究模拟氮沉降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杉木的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模拟氮沉降条件下,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杉木根系的侵染率均较高。模拟低氮沉降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杉木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摩西球囊霉的促进作用更强;模拟高氮沉降使得杉木地下生物量降低,而接种摩西球囊霉显著增加了高氮下杉木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积累(P<0.05)。植株根冠比在模拟氮沉降下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接种降低了高氮对杉木根系的影响,其交互组根冠比的变化不显著(P>0.05)。在模拟氮沉降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杉木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电子传递速率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其中,低氮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共同处理使杉木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结论】丛枝菌根真菌能有效侵染杉木根系;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氮沉降下杉木幼苗的生长,其中,摩西球囊霉的促进作用更强;且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缓解高氮沉降对植株的影响,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丛枝菌根真菌 生长 光合作用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生态修复工程植被恢复对土壤AMF定殖的影响
12
作者 张昕雅 熊诗源 +6 位作者 夏栋 董悦 蒋佳媛 康东 李铭怡 刘大翔 许文年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6-145,共10页
为探究植被混凝土修复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定殖特征、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两者耦合关系,进一步认识植被混凝土基材中菌根生态效应,为后续将AMF应用到边坡植被恢复中,改善植物和根系周围... 为探究植被混凝土修复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定殖特征、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两者耦合关系,进一步认识植被混凝土基材中菌根生态效应,为后续将AMF应用到边坡植被恢复中,改善植物和根系周围环境,达到改善边坡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目的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取不同恢复年限的植被混凝土修复边坡(2、3、5、15 a),以自然恢复地(N1)及次生林(N_(2))作为对照,对AMF定殖特征和土壤生物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植被混凝土修复样地的AMF总侵染率均显著高于N_(2)(P<0.05)。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AMF总侵染率表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5 a样地较高,达到69.93%。植被混凝土修复样地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含量分别在0.47~1.07、3.47~16.51、14.77~77.60 mg/kg之间,但次生林微生物量碳含量、自然恢复地微生物量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植被混凝土修复样地(P<0.05)。AMF定殖特征和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量碳和土壤蔗糖酶均与侵染率相关(P<0.05),但冗余分析和回归方程明确微生物量碳是侵染率的直接驱动因子。研究表明,在植被混凝土修复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AMF均能侵染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相较于自然恢复地和次生林,植被混凝土修复措施能促进AMF定殖和生长。建议使用植被混凝土技术修复边坡时通过调控基材水分和养分促进AMF定殖,在修复3~5 a时强化微生物管理以优化生态效益。研究为边坡工程中菌根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物 化学 丛枝菌根真菌 AMF定殖特征 植被恢复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烤烟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特征及其群落结构
13
作者 胡静雯 周东波 +5 位作者 张金莲 陈廷速 韩洋 张康 卓丛莹 穰中文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背景和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在促生和改土等方面效果显著。通过分析湖南烟区烤烟根系共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侵染特征、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菌根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背景和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在促生和改土等方面效果显著。通过分析湖南烟区烤烟根系共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侵染特征、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菌根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K326和云烟87为试验材料,分别于长沙(CS)、衡阳(HY)、湘西(XX)和永州(YZ)开展品比试验,于成熟期取样,进行根系压片及扩增子MiseqPE300高通量测序。【结果】K326和云烟87的菌根侵染程度在不同地区间分别表现为HY>YZ>XX>CS和YZ>HY>XX>CS,品种间表现为K326>云烟87;根系AMF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地区间分别表现为XX显著高于CS和HY显著高于CS。球囊霉属(Glomus)在所有样本中相对丰度占比最高;YZ地区高度富集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烤烟品种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XX地区高度富集无梗球囊霉属(Acaulospora),CS地区高度富集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均于烤烟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Mantel检验表明,烤烟根系菌根侵染指标与AN、TK、OM、TP极显著正相关(P<0.01);无梗球囊霉属(Acaulospora)的相对丰度与海拔(EL)极显著正相关(P<0.01);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的相对丰度在K326中与速效磷(AP)显著正相关(P<0.05),在云烟87中与全钾(TK)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湖南烤烟根系共生AMF多样性、群落结构及菌根侵染特征均存在地域特异性和品种差异性,其中全钾、碱解氮、全磷、有机质是除品种因素外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后期于烤烟种植上应用菌根技术时应充分考虑品种及地域环境情况;球囊霉属为湖南植烟区烤烟共生AMF的土著优势属,可充分挖掘其共生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烤烟品种 根系 群落结构 菌根侵染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缓解微塑料对玉米生物量和抗氧化酶的毒性
14
作者 吴鑫 谢晓燕 +3 位作者 李元 湛方栋 李祖然 王磊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2-1042,共11页
为了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在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聚乳酸(PLA)处理下对玉米的毒性,本研究设置接种和未接种AMF两种情况,PE、PVC和PLA三种微塑料占土壤质量比0.1%、1%和10%三个浓度,进行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MF的侵染率在微... 为了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在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聚乳酸(PLA)处理下对玉米的毒性,本研究设置接种和未接种AMF两种情况,PE、PVC和PLA三种微塑料占土壤质量比0.1%、1%和10%三个浓度,进行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MF的侵染率在微塑料处理下显著增加了39.31%~84.83%。微塑料处理下玉米根直径降低了13.46%~34.62%,根体积降低了16.30%~44.02%,接种AMF后玉米根直径和根体积显著增加了26.69%~88.23%和19.31%~29.52%。玉米地上干质量在微塑料处理下显著降低了17.49%~48.13%,接种AMF后显著增加了77.62%~166.67%;玉米丙二醛(MDA)含量在微塑料处理下显著增加了37.99%~149.03%,接种AMF后显著降低了29.00%~60.47%。PE只有在高浓度(10%)下才会对玉米产生毒害,而PVC和PLA在中高浓度(1%和10%)下就抑制玉米根系生长;由于微塑料促进了AMF对玉米的侵染,接种AMF后有效提高了玉米对微塑料的耐性,而降低了玉米的MDA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了生物量。研究表明,AMF能缓解微塑料对玉米的毒性效应,但这与微塑料的类型和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微塑料 根系 抗氧化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F和ZNC对黄瓜和番茄幼苗生长以及耐低温弱光能力的影响
15
作者 马澳纪 付雨萱 +4 位作者 许丰雅 张大龙 魏珉 史庆华 李岩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319,共7页
本试验以黄瓜‘新泰密刺’和番茄‘D2856’为试材,研究在低温弱光(15℃/8℃,80μmol·m^(-2)·s^(-1),low temperature and low light,LL)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 本试验以黄瓜‘新泰密刺’和番茄‘D2856’为试材,研究在低温弱光(15℃/8℃,80μmol·m^(-2)·s^(-1),low temperature and low light,LL)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提取物智能聪(ZNC)对黄瓜和番茄幼苗生长及其抗氧化系统活性的影响。幼苗两叶一心时LL处理7 d,LL下根施基质重量比1%AMF(LL+AMF)和喷施10 mL 10 ng·mL^(-1) ZNC(LL+ZNC),以正常温光为对照(28℃/18℃,600μmol·m^(-2)·s^(-1),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LL显著降低黄瓜和番茄壮苗指数和根系活力,抑制植株生长,且黄瓜和番茄幼苗SOD、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增加,说明LL引起植株膜脂过氧化。LL下施用AMF和ZNC显著提高黄瓜和番茄的可溶性糖含量以及POD和CAT活性。其中,LL下施用AMF和ZNC黄瓜的壮苗指数显著提高,较LL分别提高19.4%和11.1%;LL+AMF和LL+ZNC番茄幼苗根系活力及可溶性糖含量较LL分别提高22.7%、14.8%和31.9%、26.9%。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AMF和ZNC可通过提高黄瓜和番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能力,减轻低温弱光造成的植株膜脂过氧化水平,进而缓解对黄瓜和番茄幼苗的生长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番茄 低温弱光 丛枝菌根真菌 智能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与AM真菌对金线莲微量元素吸收及相关药用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陈玮 甘志凯 谌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5,共9页
本试验选用金线莲品种“大元宝”为试材,采用棚内模拟种植试验方式,设置3个施硒(Se)水平(0、6、18 mg/L,分别记为Se_(0)、Se_(1)、Se_(2))与3个接菌水平(不接种、接种根内根孢囊霉、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分别记为Am_(0)、Am_(1)、Am_(2))... 本试验选用金线莲品种“大元宝”为试材,采用棚内模拟种植试验方式,设置3个施硒(Se)水平(0、6、18 mg/L,分别记为Se_(0)、Se_(1)、Se_(2))与3个接菌水平(不接种、接种根内根孢囊霉、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分别记为Am_(0)、Am_(1)、Am_(2))的组合处理,研究施硒与丛枝菌根(AM)真菌对金线莲生长发育、微量元素含量、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金线莲的高效栽培和富硒提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源硒可提高金线莲叶绿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挥发性物质含量,接种AM真菌可进一步促进金线莲的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整体上以Se_(1)水平上述参数存在极值。土壤硒赋存形态中,Se_(1)水平及接种AM真菌处理下可溶态硒和可交换态硒占比较高,铁锰氧化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硒占比较低,且结合植株相对生长率、硒含量及品质参数来看,Se_(1)Am_(1)处理优于Se_(1)Am_(2)。主成分分析表明,金线莲硒含量、生物活性成分(总酚、总黄酮、金线莲苷、多糖)含量、挥发性物质(醛、醇、酮)含量是判断施硒和AM真菌效果的主要指标,且其与土壤有效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外源硒与AM真菌组合施用可显著促进金线莲根际土壤硒活性,提高有效硒含量,从而提高金线莲的硒吸收、生物活性成分累积及挥发性物质含量,进而提高其药用品质,各处理中以施6 mg/L Se与接种根内根孢囊霉组合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AM真菌 土壤硒形态 生物活性成分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优势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木本植物的径级结构
17
作者 彭威雄 蒋晓兰 +4 位作者 文昌宇 冯嘉谊 杨志刚 曹洪麟 练琚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1-458,共8页
丛枝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成就了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多度,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径级结构是种群的重要特征,通过分析存活、死亡、补员个体的径级结构特征,能深入了解种群的生存现状、预测种群的发展方向。因此,AM和Ec... 丛枝菌根(AM)和外生菌根(EcM)成就了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多度,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径级结构是种群的重要特征,通过分析存活、死亡、补员个体的径级结构特征,能深入了解种群的生存现状、预测种群的发展方向。因此,AM和EcM植物的径级结构分析对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植物的定向保护有重要意义。为探究AM和EcM植物在群落中优势度和物种多样性差异的原因,该研究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 hm^(2)固定样地为平台,从优势种植物的径级结构角度分析AM和EcM植物在种群特征上的差异。结果表明,AM植物存活个体多为小树,径级分布呈“L”型或倒“J”型;EcM植物存活个体中,中树数量更多,径级分布呈峰型或倒“J”型。AM植物的死亡个体主要是小树个体,EcM植物的死亡个体多为小树和中树个体。EcM补员个体的胸径大于AM植物。AM和EcM植物间在存活个体和补员个体中径级结构的差异可能是这2种植物在群落中优势地位差异的2个重要原因,EcM植物既有较多的小径级储备个体保证种群的更新,也有较多的中径级储备个体保障较强的竞争能力,同时以相对较大径级的个体作为主更新库,更新的个体对资源竞争力较AM植物的强,在资源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优势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树种 外生菌根树种 种群结构 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下减氮配施丛枝菌根真菌对旱地灌区小麦灌浆期光合生理及氮代谢的影响
18
作者 蒋长明 冉新民 +1 位作者 叶万玉 陈云香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为了解节水灌溉下减氮配施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春小麦品系兰大211为材料,通过裂裂区试验,在两个灌溉量(常规灌溉400 mm和节水灌溉280 mm)和3个施氮水平[常规施氮(250 kg·hm^(... 为了解节水灌溉下减氮配施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春小麦品系兰大211为材料,通过裂裂区试验,在两个灌溉量(常规灌溉400 mm和节水灌溉280 mm)和3个施氮水平[常规施氮(250 kg·hm^(-2))、减施氮肥20%(200 kg·hm^(-2))和减施氮肥40%(150 kg·hm^(-2))]下设置AMF接种[菌种为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不接种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小麦灌浆期生长特性、光合生理、氮代谢过程以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FM能够侵染小麦根系,并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灌溉下FM的菌根侵染率、丛枝着生率、侵入点位数和泡囊数均降低。与常规灌溉下常规施氮处理相比,节水灌溉下减氮20%并接种FM处理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无显著影响,株高和群体总茎数均下降;小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气体交换参数与正常灌溉下常规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节水灌溉下减氮40%和减氮40%并接种FM处理。与常规灌溉下常规施氮处理相比,节水灌溉下减氮20%并接种FM处理的小麦旗叶全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氮代谢过程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节水灌溉下减氮20%并配施FM处理小麦产量达7786.0 kg·hm^(-2),与常规灌溉下常规施氮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本试验条件下,节水灌溉下减氮20%并配施FM能维持小麦灌浆期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保持小麦氮代谢酶活性以及代谢产物含量,是旱地灌区节水、省肥、保持高产的绿色水肥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丛枝菌根真菌 节水 减氮 光合作用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降解大豆根部土壤农药残留研究现状
19
作者 林玉莹 乔巍 +1 位作者 接伟光 杨昊博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共7页
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的功能、可降解的大豆农药残留类型、降解农药残留的作用机制,如酶促反应、生理学和生态学作用、共代谢作用,以及影响丛枝菌根真菌降解大豆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大豆产量,降低大豆中的农药残留,减少农药残留对... 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的功能、可降解的大豆农药残留类型、降解农药残留的作用机制,如酶促反应、生理学和生态学作用、共代谢作用,以及影响丛枝菌根真菌降解大豆农药残留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大豆产量,降低大豆中的农药残留,减少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丛枝菌根真菌 农药残留 降解机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AMF菌丝传递距离对两种荒漠植物幼苗生长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麦格皮热提古丽·达吾提 王海鸥 +2 位作者 陈晓楠 伊力努尔·艾力 马晓东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6,共14页
采用盆栽试验,选取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为供体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受体植物,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菌丝传递短距离(15 cm,S)和长距离(30 cm,L)对AMF侵染率、株高、基径、根系形态结构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采用盆栽试验,选取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为供体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受体植物,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菌丝传递短距离(15 cm,S)和长距离(30 cm,L)对AMF侵染率、株高、基径、根系形态结构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讨干旱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AMF)菌丝传递距离对疏叶骆驼刺和多枝柽柳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对于维持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菌丝传递长距离处理多枝柽柳的侵染率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水分下的侵染率相比降幅为73.22%;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AMF显著促进长和短距离受体株高、基径、生物量、比根长、根平均直径、根尖数的增加;中度水分条件下,AMF通过提高S、L处理受体最大荧光(Fm)、最小光化学效率(F(v)/F_(o))、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值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值,降低最小荧光(F_(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值来减少干旱对光系统带来的损伤从而提高光合能力,且不同距离处理的受体间差异不显著;但重度水分条件下仅对S处理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对L处理下幼苗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著促进作用(P>0.05)。综上所述,在中度水分胁迫下,AMF定殖对长距离受体植物也能通过显著提高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及光合作用来缓解干旱胁迫对受体植物的伤害,提高其耐旱性,促进受体植物的生长;但在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菌丝传递距离过长对菌根的定殖和幼苗的生长不利,而且AMF促进受体植物的能力也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叶骆驼刺 多枝柽柳 AMF 干旱胁迫 叶绿素荧光 根系 丛枝菌根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