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LE-ANCF方法的卷曲展开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1
作者 黄斐 袁婷婷 刘锦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针对含复杂的多区域接触的卷曲展开机构,该研究将其简化为带刚性转盘的变长度柔性构件,建立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实现高效仿真。首先,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的绝对节点坐标法对变长度梁进行建模;然后,将复杂接触问题简化为移动边... 针对含复杂的多区域接触的卷曲展开机构,该研究将其简化为带刚性转盘的变长度柔性构件,建立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实现高效仿真。首先,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的绝对节点坐标法对变长度梁进行建模;然后,将复杂接触问题简化为移动边界的约束关系,给出一种增删节点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单元长度变化引起的奇异和精度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刚-柔耦合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用隐式算法实现了动力学方程的数值求解。通过滑绳和动滑轮算例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建立了卷曲机构充气展开系统的简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移动网格实时跟踪卷曲机构的位置,精准捕捉移动边界点,从而高效确定接触行为。分析了气压力与黏附力对展开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控制黏附力分布,实现了卷曲机构的匀速展开,对工程实际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长度梁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的绝对节点坐标法 卷曲展开机构 动力学建模 移动边界约束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运行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的时变分析法
2
作者 杨蔡进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0-754,共15页
随着运行速度的提升,高速列车与服役结构及环境的耦合作用显著加剧,并且上述耦合作用表现在车辆运动的全过程.考虑实际的运行环境,建立精细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开展更为精确的服役模拟是当前研究热点,但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车辆与... 随着运行速度的提升,高速列车与服役结构及环境的耦合作用显著加剧,并且上述耦合作用表现在车辆运动的全过程.考虑实际的运行环境,建立精细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开展更为精确的服役模拟是当前研究热点,但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车辆与长大轨道结构耦合动力学建模难题.现代高速列车短时间内就能在轨运行至数百公里的距离,经典的理论方法采用了拉格朗日方式描述系统的运动和变形,限定系统的力学研究对象固定不变,往往需要针对全部长度的轨道结构进行建模,计算分析效率亟需提高.围绕高速轨道交通领域内关键基础力学模型问题,基于模型截断的策略,从时变系统动力学角度,构建长距离连续运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高效建模与分析方法.引入移动控制体描述长大轨道结构在有效振动区域内动力学行为,利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原理建立移动控制体内截断轨道梁的连续时变动力学模型,基于自适应步长Runge-Kutta-Fehlberg积分策略,通过预处理当前时间步的积分信息,确定预测下一时间步系统响应所需的迭代条件,从而表征控制体内轨道梁下轨枕和道床质量系统的离散时变动力学问题.最后,通过数值算例仿真,分析了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模态叠加法获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长大轨道结构 离散/连续时变系统动力学 移动控制体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流固耦合振动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胡世良 鲁传敬 何友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87-1493,1502,共8页
采用了一种基于紧耦合的流固耦合算法,对流场与柔性平板之间的耦合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流场部分通过有限体积法求解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下的不可压缩N-S方程,而结构则由有限元法离散求解拉格朗日坐标下的弹性动力学方程.在一个时间步... 采用了一种基于紧耦合的流固耦合算法,对流场与柔性平板之间的耦合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流场部分通过有限体积法求解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下的不可压缩N-S方程,而结构则由有限元法离散求解拉格朗日坐标下的弹性动力学方程.在一个时间步内,流场与结构计算区域的交界面上进行多次的数据传递和插值,以保证满足耦合面边界条件.计算了在静止流场中弹性板的自由振动和方柱后部平板的涡激振动现象,监测了平板的振幅和频率以及水动力载荷.通过与前人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所采用的流固耦合算法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不同的材料参数对于平板耦合运动的影响.流体黏性越大对平板振动的阻尼作用越明显,而流体密度的增加会加速振动的衰减,并降低振动的频率.对于具有较低固有频率的结构,在耦合运动中的振动幅度和频率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紧耦合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的盾构刀盘土体切削仿真 被引量:8
4
作者 汤华 金先龙 +1 位作者 丁峻宏 沈建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77-2181,共5页
针对盾构刀盘切削土体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和高性能计算方法的大规模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盾构和土体的三维分析模型,并且充分考虑到土体的材料非线性,利用动态显示算法进行了基于国产“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的大规模流固耦合分析... 针对盾构刀盘切削土体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和高性能计算方法的大规模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盾构和土体的三维分析模型,并且充分考虑到土体的材料非线性,利用动态显示算法进行了基于国产“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的大规模流固耦合分析.仿真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ALE),解决了土体大变形造成的有限元单元畸变问题,预测土体-刀具相互作用的过程;将修正的Drucker-Prager塑性土体模型作为土体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其仿真方法和结果可以为未来盾构机的刀盘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刀盘 土体切削 有限元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 大变形问题 高性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伞衣织物透气性快速预测算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宁雷鸣 张红英 童明波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8,共9页
伞衣织物透气性是决定降落伞气动特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快速而准确地预测伞衣织物透气性将能够有效减少透气性试验次数并提高降落伞仿真计算可靠性。文章根据降落伞伞衣织物材料的结构特点,基于多孔介质透气性理论提出了一种伞衣织物透气... 伞衣织物透气性是决定降落伞气动特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快速而准确地预测伞衣织物透气性将能够有效减少透气性试验次数并提高降落伞仿真计算可靠性。文章根据降落伞伞衣织物材料的结构特点,基于多孔介质透气性理论提出了一种伞衣织物透气性预测算法,该算法可以在缺乏透气量试验数据的情况下,仅根据伞衣织物厚度和标准透气量大小快速计算得到该伞衣的透气性曲线(压差–透气量曲线)。应用该算法对多种国际上常见伞衣织物材料的透气性进行了计算,并给出了相应透气性参数预测结果。为进一步分析该预测算法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建立了织物透气性仿真试验流固耦合模型,将上述预测得到的织物透气性参数用于仿真试验中,并将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算法对常见伞衣织物在中低压差下的透气量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能够方便快速地预测各类不同伞衣织物在降落伞工作过程中的透气性能,可被用于降落伞的工程设计、性能计算、仿真分析等工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衣织物 透气性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 流固耦合 降落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E有限元法的发动机液压悬置动态特性仿真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无畏 王景蓉 +1 位作者 陈晓新 胡延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1-645,共5页
液压悬置在发动机隔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复杂的动特性。文章以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橡胶主簧与上液室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系统参数识别,计算出橡胶主簧的静态特性及上液室的体积特性;同时还建立了惯性通道式的... 液压悬置在发动机隔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复杂的动特性。文章以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橡胶主簧与上液室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系统参数识别,计算出橡胶主簧的静态特性及上液室的体积特性;同时还建立了惯性通道式的液压悬置有限元模型,应用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法(ALE)的流固耦合理论,进行悬置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应用ALE有限元法分析液压悬置是可行的,所得结果为悬置的生产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悬置 任意拉格朗日法 流固耦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模型下电解加工过程的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何长运 黄志刚 +1 位作者 郭钟宁 唐怡 《电加工与模具》 2015年第4期38-41,共4页
利用数值仿真追踪电解加工中被加工面的动态成形,对提高电解加工质量非常重要。在加工过程中,被加工面的形状不断变化,如何模拟时刻变化的三维曲面成了问题的关键。通过采用一种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和重新划分网格的方法来处理三维... 利用数值仿真追踪电解加工中被加工面的动态成形,对提高电解加工质量非常重要。在加工过程中,被加工面的形状不断变化,如何模拟时刻变化的三维曲面成了问题的关键。通过采用一种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和重新划分网格的方法来处理三维形变问题,再根据法拉第定律并利用有限元法获得加工间隙内的电流密度分布,便可模拟出三维模型下电解加工中被加工面的形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 重新划分网格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e of oxides in the formation of hole defects in friction stir welded joint of 2519-T87 aluminum alloy 被引量:2
8
作者 YI Tie LIU Sheng-dan +1 位作者 FANG Chen JIANG Geng-du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3836-3846,共11页
The role of oxides in the formation of hole defects in friction stir welded joint of 2519-T87 aluminum alloy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 The role of oxides in the formation of hole defects in friction stir welded joint of 2519-T87 aluminum alloy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 to exa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oxides and the features of hole defects, and using ABAQUS 3D thermo-mechanical coupling finite element model based on 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 method to simulate the material flow behavior. Oxides exist at the edge of tunnel hole and in the micropores in the joint. Based on distribution of oxygen and material flow behavior,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oxid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alloy tend to flow down into the bulk along the flow direction of plastic material during friction stir welding, aggregate in the weak region of material flow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shoulder affected zone and the stir pin-tip affected zone, and consequently prevent the material from contacting and diffusing. Due to the insufficient material flow and therefore the small plastic deformation,the pressure is not high enough to compress the accumulated oxides, resulting in hole de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alloy friction stir welding 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 method hole defects OXI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