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冬季水生高等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
111
1
作者
王国祥
濮培民
+2 位作者
张圣照
胡春华
胡维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在太湖-湖湾的物理-生态工程围区内,采用覆膜和改变生态位的越冬技术,使喜旱莲子草,凤眼莲等漂浮植物能安全越冬,并有效地改善水体透明度,为水植物生长及种群自我演替提供了保障,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简易的防寒越冬技术,改...
在太湖-湖湾的物理-生态工程围区内,采用覆膜和改变生态位的越冬技术,使喜旱莲子草,凤眼莲等漂浮植物能安全越冬,并有效地改善水体透明度,为水植物生长及种群自我演替提供了保障,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简易的防寒越冬技术,改变生态位的喜旱莲子草对TN,NH^+4-N,Chla的去除率达77.2%,90.15,58.3%透明度提高1.5倍;对喜旱莲子草覆膜并间种沉水植物,这一镶嵌组合群落对TN,N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高等植物
越冬
净化
富营养化
湖水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冬季富营养化湖泊中水生植物的恢复及净化作用
被引量:
59
2
作者
成小英
王国祥
+2 位作者
濮培民
张圣照
陈宝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秋末冬初大多数水生植物处于衰亡期 ,在透明度较低的富营养化湖泊中引种和恢复水生植物往往十分困难 .借助物理生态工程技术 ,秋末冬初在重富营养化湖泊中新建的 10 0 0m2围隔内 ,引种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利用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及人工干...
秋末冬初大多数水生植物处于衰亡期 ,在透明度较低的富营养化湖泊中引种和恢复水生植物往往十分困难 .借助物理生态工程技术 ,秋末冬初在重富营养化湖泊中新建的 10 0 0m2围隔内 ,引种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利用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及人工干预 ,若干种水生高等植物不仅能够引种存活 ,而且能够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 .引种水生高等植物 3周后 ,有水生高等植物的围区内水体透明度提高一倍 ,并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6周后 ,有植物围区内水体TN浓度比对照围区及开敞水域分别降低 4 3.7%和 5 9.4 % ,TP分别降低 5 0 .3%和 5 7.0 % ;6个月后 ,TN分别降低 6 1.6 %和 79.7% ;TP有植物围区较开敞水体降低 72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富营养化
湖泊
水生植物
恢复
净化作用
净化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重建及水质改善试验研究
被引量:
24
3
作者
张萌
曹特
+2 位作者
过龙根
倪乐意
谢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4-159,共6页
普遍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及水生植被衰退引起水生态系统崩溃和水质恶化,受损湖泊进行水生植被(特别是沉水植被)的修复/重建被认为是改善湖泊水质和湖泊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研究在严重富营养化的东湖水果湖边建立的围隔中开展,采用多种...
普遍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及水生植被衰退引起水生态系统崩溃和水质恶化,受损湖泊进行水生植被(特别是沉水植被)的修复/重建被认为是改善湖泊水质和湖泊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研究在严重富营养化的东湖水果湖边建立的围隔中开展,采用多种措施对围隔的底质和水质进行适当改善,依据自然湖泊中水生植被分布和植物种类组成的特点,选用14种常见的土著水生植物在该区进行移栽与群落构建。经过水生植被的重建,所移栽的14种水生植物全部存活,并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植被群落,而且经过随后4个月的水质监测,发现植被重建后围隔内的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水的色度、透明度和叶绿素含量改善最为明显,与围隔外(即东湖I站)相比,围隔内除NO3-外湖水中的各种营养盐含量以及底泥中TP的含量都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TPW降幅最大;PCA分析发现构建的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水体的TPW、氨氮浓度、电导率、水下消光系数以及底泥的TPS影响;pH、COND、ORP、TPs、DO、碱度、Kd、PO43-、NO3-、TPW和DIC这些主要的环境梯度对构建的水生植物群落中各层片上的各种优势物种体内TN、TP含量影响最大。总而言之,本研究实现了水体从"浊水态"向"清水态"的快速转换。这一结果表明在富营养湖泊中通过建立围隔,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逐步恢复水生植被是一个可行方案。此外,增加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可以增加植被恢复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
生态修复
水质改善
东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湖上游水环境对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
11
4
作者
张萌
倪乐意
+6 位作者
曹特
方涛
熊道文
周广杰
祝国荣
徐军
过龙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8,194,共9页
对北太湖上游流域的苏南第二大湖泊滆湖及其入太湖的主要河流(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质和水生植被开展调查、评价与环境生态学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样点水质均超富营养化,尤以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体污染为甚。通过PCA综合评价,河流...
对北太湖上游流域的苏南第二大湖泊滆湖及其入太湖的主要河流(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质和水生植被开展调查、评价与环境生态学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样点水质均超富营养化,尤以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体污染为甚。通过PCA综合评价,河流绝大多数河段已是Ⅳ类水体,滆湖也已呈Ⅲ类水体。对水生植物类群调查而言,调查发现太隔运河和漕桥河中上游河段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很小,凤眼莲、芦苇和菰为优势种,沉水植被分布很少,群落退化严重,耐污种篦齿眼子菜和水盾草占优势;在湖泊中心区,沉水植物已完全退化。聚类分析发现所调查的植物可分为3大类群。PCO和CCA分别表明河流与湖泊所在的样点间的水体理化性状出现很明显的分离;该流域水体中不同形态N、P含量或底泥N、P含量主要影响水生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太滆运河
漕桥河
富营养化
水质评价
水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0年来洱海水生植被演替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
6
5
作者
马巍
王云飞
+1 位作者
奚满松
孙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82,共9页
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母亲湖和集中饮用水源地,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双重驱动影响,近60 a来,洱海水生植被演替过程明显,植被资源呈现出显著的衰退特征。基于洱海历年水位、水质、水生植被种类与面积以及浮游植物数量等相关数据,系统地...
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母亲湖和集中饮用水源地,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双重驱动影响,近60 a来,洱海水生植被演替过程明显,植被资源呈现出显著的衰退特征。基于洱海历年水位、水质、水生植被种类与面积以及浮游植物数量等相关数据,系统地研究了洱海水位、水质变化过程及其与水生植被演替过程的关联性,探讨了洱海水生植被演替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近60 a来洱海水生植被群落演替经历了扩张、鼎盛、衰退和稳定等过程,水生植被种群结构单一化、水深分布范围和面积大幅度萎缩,优势种群逐步由清水型转变为耐污型的苦草、金鱼藻和微齿眼子菜;②洱海水生植被演替受洱海水位变化驱动影响显著,年内5~8月份维持低水位及年内水位的大变幅波动,是驱动并维持洱海水生植被良好生长和最大面积分布的关键;③洱海的水质污染引起湖泊由草型转向藻型并导致水体透明度急剧下降,是1990年代至2003年期间洱海水生植被快速退化的关键环境驱动因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应有效控制并逐步减少流域入湖水体的氮磷等营养盐含量,科学制定并实施每年度5~8月份低水位运行、年内较大水位变幅的生态水位调度方案,以此来有效促进洱海水生植被的自然修复和湖泊水环境质量的可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被
演替过程
演替驱动力
富营养化
水位变化
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冬季水生高等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
111
1
作者
王国祥
濮培民
张圣照
胡春华
胡维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基金
国家科委和欧洲联盟科技部资助!CIl*-CT93-0094(DG12HSMU)
文摘
在太湖-湖湾的物理-生态工程围区内,采用覆膜和改变生态位的越冬技术,使喜旱莲子草,凤眼莲等漂浮植物能安全越冬,并有效地改善水体透明度,为水植物生长及种群自我演替提供了保障,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简易的防寒越冬技术,改变生态位的喜旱莲子草对TN,NH^+4-N,Chla的去除率达77.2%,90.15,58.3%透明度提高1.5倍;对喜旱莲子草覆膜并间种沉水植物,这一镶嵌组合群落对TN,NH^+4-
关键词
水生高等植物
越冬
净化
富营养化
湖水
太湖
Keywords
aquatic
macrophytes
:
overwintering
:
purification
:
eutrophic
lake
water
lake
Taihu
分类号
X524.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冬季富营养化湖泊中水生植物的恢复及净化作用
被引量:
59
2
作者
成小英
王国祥
濮培民
张圣照
陈宝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文摘
秋末冬初大多数水生植物处于衰亡期 ,在透明度较低的富营养化湖泊中引种和恢复水生植物往往十分困难 .借助物理生态工程技术 ,秋末冬初在重富营养化湖泊中新建的 10 0 0m2围隔内 ,引种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利用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及人工干预 ,若干种水生高等植物不仅能够引种存活 ,而且能够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 .引种水生高等植物 3周后 ,有水生高等植物的围区内水体透明度提高一倍 ,并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6周后 ,有植物围区内水体TN浓度比对照围区及开敞水域分别降低 4 3.7%和 5 9.4 % ,TP分别降低 5 0 .3%和 5 7.0 % ;6个月后 ,TN分别降低 6 1.6 %和 79.7% ;TP有植物围区较开敞水体降低 72 .9% .
关键词
冬季
富营养化
湖泊
水生植物
恢复
净化作用
净化
水质
Keywords
eutrophic
ation,
macrophytes
,
purification
,
water
quality,
eutrophic
lake
s, restoration
分类号
Q178.1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重建及水质改善试验研究
被引量:
24
3
作者
张萌
曹特
过龙根
倪乐意
谢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4-15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No.30570280)
"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研究课题(2006AA06Z342))的支持
湖风景区管理处的专项资助
文摘
普遍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及水生植被衰退引起水生态系统崩溃和水质恶化,受损湖泊进行水生植被(特别是沉水植被)的修复/重建被认为是改善湖泊水质和湖泊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研究在严重富营养化的东湖水果湖边建立的围隔中开展,采用多种措施对围隔的底质和水质进行适当改善,依据自然湖泊中水生植被分布和植物种类组成的特点,选用14种常见的土著水生植物在该区进行移栽与群落构建。经过水生植被的重建,所移栽的14种水生植物全部存活,并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植被群落,而且经过随后4个月的水质监测,发现植被重建后围隔内的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水的色度、透明度和叶绿素含量改善最为明显,与围隔外(即东湖I站)相比,围隔内除NO3-外湖水中的各种营养盐含量以及底泥中TP的含量都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TPW降幅最大;PCA分析发现构建的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水体的TPW、氨氮浓度、电导率、水下消光系数以及底泥的TPS影响;pH、COND、ORP、TPs、DO、碱度、Kd、PO43-、NO3-、TPW和DIC这些主要的环境梯度对构建的水生植物群落中各层片上的各种优势物种体内TN、TP含量影响最大。总而言之,本研究实现了水体从"浊水态"向"清水态"的快速转换。这一结果表明在富营养湖泊中通过建立围隔,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逐步恢复水生植被是一个可行方案。此外,增加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可以增加植被恢复的成效。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
生态修复
水质改善
东湖
Keywords
eutrophic
ation
aquatic
macrophytes
ecosystem restoration
improvement of
water
quality
East
lake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上游水环境对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
11
4
作者
张萌
倪乐意
曹特
方涛
熊道文
周广杰
祝国荣
徐军
过龙根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东湖湖泊生态系统实验站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8,19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30570280)
“863计划”研究课题资助(2006AA06Z342)
文摘
对北太湖上游流域的苏南第二大湖泊滆湖及其入太湖的主要河流(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质和水生植被开展调查、评价与环境生态学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样点水质均超富营养化,尤以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体污染为甚。通过PCA综合评价,河流绝大多数河段已是Ⅳ类水体,滆湖也已呈Ⅲ类水体。对水生植物类群调查而言,调查发现太隔运河和漕桥河中上游河段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很小,凤眼莲、芦苇和菰为优势种,沉水植被分布很少,群落退化严重,耐污种篦齿眼子菜和水盾草占优势;在湖泊中心区,沉水植物已完全退化。聚类分析发现所调查的植物可分为3大类群。PCO和CCA分别表明河流与湖泊所在的样点间的水体理化性状出现很明显的分离;该流域水体中不同形态N、P含量或底泥N、P含量主要影响水生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
关键词
滆湖
太滆运河
漕桥河
富营养化
水质评价
水生植物
Keywords
Taige Canal
Caoqiao River
lake
Gehu
eutrophic
atio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aquatic
macrophytes
分类号
X83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0年来洱海水生植被演替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
6
5
作者
马巍
王云飞
奚满松
孙磊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
大理州洱海湖泊研究院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82,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5305)。
文摘
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母亲湖和集中饮用水源地,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双重驱动影响,近60 a来,洱海水生植被演替过程明显,植被资源呈现出显著的衰退特征。基于洱海历年水位、水质、水生植被种类与面积以及浮游植物数量等相关数据,系统地研究了洱海水位、水质变化过程及其与水生植被演替过程的关联性,探讨了洱海水生植被演替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近60 a来洱海水生植被群落演替经历了扩张、鼎盛、衰退和稳定等过程,水生植被种群结构单一化、水深分布范围和面积大幅度萎缩,优势种群逐步由清水型转变为耐污型的苦草、金鱼藻和微齿眼子菜;②洱海水生植被演替受洱海水位变化驱动影响显著,年内5~8月份维持低水位及年内水位的大变幅波动,是驱动并维持洱海水生植被良好生长和最大面积分布的关键;③洱海的水质污染引起湖泊由草型转向藻型并导致水体透明度急剧下降,是1990年代至2003年期间洱海水生植被快速退化的关键环境驱动因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应有效控制并逐步减少流域入湖水体的氮磷等营养盐含量,科学制定并实施每年度5~8月份低水位运行、年内较大水位变幅的生态水位调度方案,以此来有效促进洱海水生植被的自然修复和湖泊水环境质量的可持续改善。
关键词
水生植被
演替过程
演替驱动力
富营养化
水位变化
水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洱海
Keywords
aquatic
macrophyte
succession process
driving force of plant succession
eutrophic
ation
water
level variation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control
water
pollution
Erhai
lake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冬季水生高等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的净化作用
王国祥
濮培民
张圣照
胡春华
胡维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1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冬季富营养化湖泊中水生植物的恢复及净化作用
成小英
王国祥
濮培民
张圣照
陈宝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
5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重建及水质改善试验研究
张萌
曹特
过龙根
倪乐意
谢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太湖上游水环境对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
张萌
倪乐意
曹特
方涛
熊道文
周广杰
祝国荣
徐军
过龙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60年来洱海水生植被演替及其驱动力分析
马巍
王云飞
奚满松
孙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