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预测TACE治疗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杨文戈 陶赟 +3 位作者 李杰 周怡婷 吴清华 成岗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103例,术前均行MRI检查,以肝内最大病灶为靶病灶,以靶病灶边缘3、6、... 目的探讨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103例,术前均行MRI检查,以肝内最大病灶为靶病灶,以靶病灶边缘3、6、9、12点方向为中心,分别勾画感兴趣区,测量4个感兴趣区的ADC值,取其平均值作为四点法瘤周ADC值;以靶病灶最大层面为感兴趣区,测量该感兴趣区的ADC值,作为最大层面瘤体ADC值。TACE治疗6、12个月,接受增强CT或MRI检查,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临床疗效,CR、PR、SD定义为病情稳定,计算疾病缓解率(DC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对TACE治疗6、12个月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mRECIST标准,TACE治疗6个月,CR 12例、PR 18例、SD 22例、PD 51例,DCR为50.5%(52/103);TACE治疗12个月,CR 7例、PR 10例、SD 15例、PD 71例,DCR为31.1%(32/103)。TACE治疗6、12个月,病情进展者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均高于病情稳定者(P均<0.05),而病情进展者与病情稳定者术前血清AFP、胆碱酯酶、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预测TACE治疗6个月病情进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78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94×10^(-3)、1.505×10^(-3) mm^(2)/s,灵敏度分别为82.4%、62.7%,特异度分别为84.6%、88.5%;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预测TACE治疗12个月病情进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73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09×10^(-3)、1.505×10^(-3) mm^(2)/s,灵敏度分别为78.9%、49.3%,特异度分别为84.4%、90.6%。结论术前MRI四点法瘤周和最大层面瘤体ADC值均可预测TACE治疗HCC患者预后,以术前MRI四点法瘤周ADC值的预测价值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预后 磁共振成像检查 表观扩散系数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ADC联合血清IGF-1水平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茜 李婧 +2 位作者 袁慧 朱小华 张晓倩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表观扩散系数(ADC)联合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WML)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PWML早产儿114例(观察组),其中PWML病情程度轻度35例、中度46例、重度33例,规范治疗后预...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表观扩散系数(ADC)联合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WML)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PWML早产儿114例(观察组),其中PWML病情程度轻度35例、中度46例、重度33例,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85例、预后不良29例,同期另选无颅脑疾病的早产儿34例(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出生2周内接受颅脑MRI检查,常规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选取感兴趣区测量ADC;采集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和血清IGF-1水平对PWML早产儿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病情程度增加,PWML早产儿ADC和血清IGF-1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预后不良者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者(P均<0.05)。ADC、血清IGF-1水平单独和联合诊断早产儿PWM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0.762、0.960,ADC、血清IGF-1水平联合诊断早产儿PWML的AUC高于二者单独(Z分别为3.951、5.033,P均<0.05)。PWML早产儿预后不良者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者(P均<0.05)。ADC、血清IGF-1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PWML早产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722、0.636、0.950,ADC、血清IGF-1水平联合预测PWML早产儿预后的AUC高于二者单独(Z分别为3.887、5.292,P均<0.05)。结论PWML早产儿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降低,二者变化与PWML早产儿病情程度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ADC和血清IGF-1水平对PWML早产儿诊断和预后评估均有一定临床价值,二者联合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 表观扩散系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及月经状态女性正常乳腺ADC值的差异
3
作者 张爱娟 李周丽 +3 位作者 吴莉莉 闫娜 朱乐乐 陈基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及月经状态女性正常乳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8月~2022年11月弋矶山医院因自觉“包块”、不适,MRI检查双侧乳腺健康受试者332例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低年龄组(n=107)、中年龄组(n=1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及月经状态女性正常乳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8月~2022年11月弋矶山医院因自觉“包块”、不适,MRI检查双侧乳腺健康受试者332例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低年龄组(n=107)、中年龄组(n=114)、高年龄组(n=111)。根据不同月经状态将受试者分为月经期(n=49)、增殖期(n=77)、分泌期(n=94)和绝经后(n=112)。在西门子后处理站中测量正常乳腺ADC值,多次测量(ROI保持一致)取平均值,比较不同年龄及月经状态的乳腺ADC值差异。结果:高年龄组左右侧正常乳腺ADC值均低于中、低年龄组(P<0.05),3组左右侧正常乳腺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双侧正常乳腺ADC值均低于月经期、增殖期及分泌期(P<0.05),月经期、增殖期、分泌期及绝经后双侧正常乳腺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及月经状态下正常女性乳腺ADC值的差异及个体间的变异度较大,利用ADC值诊断女性乳腺疾病应考虑不同年龄及月经状态下的基线ADC值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月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MRI增强、DWI及ADC表现及临床价值
4
作者 韩凯 王广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MRI增强、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8例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合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手术或介入治疗前行MRI增强、DWI及ADC检查。比较肝内...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MRI增强、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8例经临床及MRI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合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手术或介入治疗前行MRI增强、DWI及ADC检查。比较肝内癌灶与PVTT在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DWI与ADC信号特点等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差异。分别测量肝内癌灶ADC值与PVTT的ADC值,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RI检查在38例中总共发现肝内癌灶49个,合并癌栓75支,肝内癌灶中动脉期强化45个,DWI高信号46个,ADC低信号45个。PVTT动脉期强化72个,DWI高信号71个,ADC低信号72个。肝内癌灶和PVTT的动脉期强化、DWI与ADC信号等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肝内癌灶的ADC值为(1.25±0.16)×10^(-3)mm^(2)/s,癌栓ADC值为(1.08±0.10)×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r=0.381,P<0.05)。结论MRI增强时PVTT动脉期强化、DWI高信号与ADC低信号表现及低ADC值,这些表现为PVTT的准确诊断提供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值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再毅 陈鑫 +3 位作者 颜丽芬 潘丹 黄燕琪 梁长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研究b值大小及数量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大小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39例健康志愿者行肝脏DWI扫描,使用膈肌导航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扫描2次,分别生成b值为(0、100)、(0、500)、(0、800)、(... 目的研究b值大小及数量对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大小及其可重复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39例健康志愿者行肝脏DWI扫描,使用膈肌导航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扫描2次,分别生成b值为(0、100)、(0、500)、(0、800)、(0、100、500)和(0、100、500、800)s/mm2的ADC图像。分别在左、右肝选取3个层面,然后在每个层面各选3个圆形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分别以左、右肝9个ROI的平均ADC值代表左、右肝的ADC值。结果 b值相同时,左肝ADC值大于右肝(P<0.001)。b=0、100s/mm2时ADC值最大;b=0、100、500、800s/mm2时ADC值最小。Bland-Altman分析显示,b=0、100、500、800s/mm2时可重复性最好(右肝:LOA=10.5%;左肝:LOA=13.9%)。结论 b值越小,ADC值越大;使用多个b值计算的ADC值可重复性最高,在临床中测量肝脏DWI的ADC值时使用多个b值计算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及ADC图在脑梗死不同期相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强 秦昕东 +3 位作者 韩景娟 纪志英 李荣华 苑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1386-1390,共5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对不同期相脑梗死的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脑梗死患者按发病就诊时间分为超急性期(8例)、急性期(10例...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对不同期相脑梗死的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脑梗死患者按发病就诊时间分为超急性期(8例)、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22例)和慢性期(14例)4组,对每例进行MRI的T1-FLAIR、FSE-T2WI、T2-FLAIR、DWI序列扫描检查及ADC图像重建,分别测量病灶中心和病灶对称点正常脑组织的信号强度,计算出两者的信号差作为本序列对病灶显示的对比度,并对在各序列图像上的信号差进行对比,对急性期患者在各序列图像上同一层面所显示面积进行比较。结果: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病灶,DWI序列的信号差(对比度)明显高于其它序列(P<0.05);亚急性期的病灶,T2-FLAIR的信号差低于DWI的病灶(P<0.05),T2WI、DWI中病灶信号差类同(P>0.05),不存在序列间的相互差别;对于慢性期的病灶,T2WI序列的病灶信号差明显高于其它序列(P<0.05);对于急性期的相同层面,T2WI、T2-FLAIR、DWI显示的病灶面积类同,不存在序列间的相互差别(P>0.05)。结论:DWI能对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的脑梗死病灶做出明确诊断,并对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其它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脑梗死 期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ADC值评估正常及退变腰椎间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娟 周义成 +2 位作者 夏黎明 王承缘 朱文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使用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可反映成人腰椎间盘中的水分子运动,探讨椎间盘ADC值和MR表现是否有相关性。方法:对28例患者及22名志愿者进行腰椎的MR弥散加权成像,测量每个椎间盘的ADC值。根据矢状... 目的:使用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可反映成人腰椎间盘中的水分子运动,探讨椎间盘ADC值和MR表现是否有相关性。方法:对28例患者及22名志愿者进行腰椎的MR弥散加权成像,测量每个椎间盘的ADC值。根据矢状位T2WI的MR表现,将椎间盘分为正常组和退变组。对比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的平均ADC值,并对部位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总计50名参与者中除3例因伪影明显未行ADC值测量外,余47例均成功行DWI及ADC值测量。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32±0.54(×10-3mm2/s)和1.87±0.42(×10-3mm2/s)。ADC值与部位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结论:对比正常腰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的ADC值有明显的减低。且邻近骶尾部的椎间盘较头侧椎间盘的ADC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兴趣区设置方法的不同对肝癌ADC值测量及观察者间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潘奇 侯炜寰 +6 位作者 李娜 张振华 芦军涛 赵娓娓 刘会佳 任静 宦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78-282,共5页
目的评估感兴趣区(ROI)不同设置方法对肝癌(HCC)患者TACE术治疗前后ADC值测量及观察者之间变异的影响。方法 36例经病理证实中晚期肝癌患者于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前、术后1个月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b=1 000)。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 目的评估感兴趣区(ROI)不同设置方法对肝癌(HCC)患者TACE术治疗前后ADC值测量及观察者之间变异的影响。方法 36例经病理证实中晚期肝癌患者于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术前、术后1个月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b=1 000)。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通过三种不同ROI设置方法对肝癌病灶行ADC值测量,这三种方法分别为:整体容积法、最大层面法、多个小样本法,最后对不同ROI设置方法测量的平均ADC±SD值及观察者之间变异的差异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ROI设置方法在不同观察者间均存在较好的一致性(P>0.05,ICC=0.99)。整体容积法ROI的ICC在TACE术前非常好(0.91),在TACE术后良好(0.79),单层最大层面法在TACE术前、后的ICC分别为0.77和0.63,多个小样本法的ICC分别为0.76和0.37。多个小样本法TACE术前ADC值低于整体容积法或最大层面法。TACE术后的ADC值在整体容积、最大层面或多个小样本RO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体容积和最大层面ROI的SD显著大于多个小样本ROI。结论 ROI设置大小和位置对肿瘤的ADC值测量和观察者间变异有相当大的影响。TACE术后观察者间变异性更大。整体容积法获得的肿瘤ADC值最具可重复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感兴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TIC曲线与DWI-ADC值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6
9
作者 李桢 李梦露 程流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DCE-TIC曲线、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值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的MRI资料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DCE-TIC曲线、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值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的MRI资料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106例,其中乳腺恶性病变64例,良性病变42例,分析DCE-TIC类型、DWI-ADC值与定性诊断的相关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单独应用DCE-TIC类型、DWI-ADC值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以DCE-TIC类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64.3%,准确率为76.4%;以ADC值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61.9%,准确率为75.5%;DCE-TIC联合ADC值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5.3%,特异度为85.7%,准确率为91.5,均高于DCE-TIC、ADC值单独应用(P均<0.05)。结论DCE-TIC联合DWI-ADC诊断乳腺癌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鉴别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值与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君臣 李保朋 +3 位作者 翟宁 孙新海 王晓莉 胡喜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通过椎体压缩骨折外伤时间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推断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外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40例及志愿者10名。根据外伤时间分为7个时段,分别进行磁共振跟踪扫描... 目的通过椎体压缩骨折外伤时间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推断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外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40例及志愿者10名。根据外伤时间分为7个时段,分别进行磁共振跟踪扫描。脊柱线圈TSE序列,常规行矢状位T2WI、T1WI、T2WI-Fs扫描,轴位T2WI、DWI扫描,观察各时段信号强度,测量ADC值。结果随着骨折愈合时间的延长,ADC值逐渐下降,骨折≥60天的患者其ADC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磁共振成像量化指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可以推测外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损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表观扩散系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导致门静脉癌栓的ADC和DW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克勇 丁汇清 +2 位作者 李长城 张名忠 李春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导致门静脉癌栓(PVTT)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临床和MRI诊断为肝癌导致门静脉癌栓的31例患者,共43个肝癌癌灶、63个门静脉主干支癌栓。31例均行常规MRI、DWI和ADC成像,... 目的探讨肝癌导致门静脉癌栓(PVTT)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临床和MRI诊断为肝癌导致门静脉癌栓的31例患者,共43个肝癌癌灶、63个门静脉主干支癌栓。31例均行常规MRI、DWI和ADC成像,观察肝癌癌灶和PVTT的MRI、ADC和DWI表现,分析癌灶和PVTT 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43个肝癌癌灶中,DWI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有1个、4个和38个;其ADC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有36个、5个和2个。63支PVTT中,DWI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有4支、7支和52支,其ADC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有54支、6支和3支。2名观察者观察癌灶ADC表现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334,P<0.05),观察PVTT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215,P<0.05)。同个体癌灶和PVTT的ADC均值分别为(1.127±0.268)×10-3 mm2/s和(1.021±0.363)×10-3 mm2/s,癌灶和PVTT的ADC值呈正相关(r=0.246,P<0.05)。结论 PVTT的ADC低信号、低ADC值和DWI高信号表现,对其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门静脉 栓塞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b值ADC直方图评价高级别胶质瘤治疗后进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袁涛 舒彩锟 +3 位作者 全冠民 魏建海 郑永利 雷建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比较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第5百分位数(C_5)评价高级别胶质瘤(HGG)治疗后进展的差异,以确定最佳b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1... 目的比较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第5百分位数(C_5)评价高级别胶质瘤(HGG)治疗后进展的差异,以确定最佳b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HGG术后放化疗患者。治疗前、后行增强T1WI、FLAIR和多b值DWI(b=0、1000、2000、3000 s/mm^2)。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分别获得5组对应于FLAIR高信号区域的ADC直方图,累计频率法计算C_5。比较进展与非进展组不同ADC直方图C_5的差别,确定肿瘤进展的C_5阈值及其准确度。结果进展组所有ADC图C_5均低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b值ADC图C_5诊断HGG治疗后进展的准确度明显高于低b值者,5组[ADC_((1000/0))、ADC_((2000/0))、ADC_((3000/0))、ADC_((3000/1000))、ADC_((3000/2000))]C_5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832、0.909、0.933、0.937。当ADC_((3000/2000))图C_5取405.6 mm/s^2时,判断肿瘤进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89.7%、89.9%、91.0%。结论 ADC直方图C_5值可有效鉴别HGG治疗后进展情况,且高b值者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神经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视野DWI的ADC值在肾透明细胞癌分级评价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健斐 王佳 +3 位作者 李莹 杨素君 王玉芳 楚坤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04-106,110,共4页
目的应用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r FOV DWI)研究肾透明细胞癌,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其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行r FOV DWI扫描,b值为(0、800s/mm2),术后病理分级采用Fuhrman病理分... 目的应用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r FOV DWI)研究肾透明细胞癌,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其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行r FOV DWI扫描,b值为(0、800s/mm2),术后病理分级采用Fuhrman病理分级法进行分级,共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Ⅲ~Ⅳ级为高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参数价值的准确性。结果高级别组透明细胞癌ADC值较低级别组显著偏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8,P<0.001)。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最优阈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26×10-3mm2/s,81.0%,100%。此外,Ⅲ级与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10);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Ⅰ级与Ⅳ级、Ⅱ级与Ⅲ级,Ⅱ级与Ⅳ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r FOV DWI的ADC值对透明细胞癌的分级评价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肾透明细胞癌 Fuhrman病理分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值定量分析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腺瘤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谌业荣 陆瑜 +1 位作者 单秀红 胡曙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1995-1999,共5页
目的评价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甲状腺腺瘤(T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采用不同b值(300、500、800s/mm^2)行DWI检查的36例患者的36个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PTC结节27个,TA结节9个)的实性部... 目的评价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甲状腺腺瘤(T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采用不同b值(300、500、800s/mm^2)行DWI检查的36例患者的36个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PTC结节27个,TA结节9个)的实性部分的ADC值进行测量。对各病灶相应b值的ADC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其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相应诊断阈值并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PTC组ADC值均低于TA组,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PTC组及TA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 839±0. 452)×10^(-3)mm^2/s及(2. 787±0. 539)×10^(-3)mm^2/s(b值为300s/mm^2时)、(1. 507±0. 431×) 10^(-3)mm^2/s及(2. 323±0. 563)×10^(-3)mm^2/s(b值为500s/mm^2时)、(1. 245±0. 409)×10^(-3)mm^2/s及(1. 970±0. 534)×10^(-3)mm^2/s(b值为800s/mm^2时)。其中以b值为300s/mm^2时ADC值诊断效果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 914;诊断阈值取2. 060×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为74. 07%,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68. 97%,阴性预测值为56. 25%,约登指数为74. 07。结论 ADC值对PTC与TA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以b值为300s/mm^2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腺瘤 表观弥散系数 磁共振弥散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b值下前列腺外周带癌灶ADC值的初步定量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建明 马周鹏 +2 位作者 滕华英 章顺壮 朱建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6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DWI在不同b值下前列腺外周带癌灶ADC值的参考值范围。方法:对28例前列腺外周带癌(PCa)的DWI在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 s/mm2时所得前列腺外周带癌灶和正常外周带ADC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s/... 目的:探讨DWI在不同b值下前列腺外周带癌灶ADC值的参考值范围。方法:对28例前列腺外周带癌(PCa)的DWI在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 s/mm2时所得前列腺外周带癌灶和正常外周带ADC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s/mm2下外周带癌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2±0.24)×10-3、(0.95±0.19)×10-3(、0.88±0.14)×10-3(、0.81±0.17)×10-3mm2/s,外周带非癌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93±0.39)×10-3、(1.78±0.23)×10-3、(1.61±0.21)×10-3、(1.53±0.21)mm2/s,同b值下2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分别为300、600、8001、000 s/mm2下外周带癌灶ADC值参考范围分别为(0.63~1.61)×10-3(、0.56~1.34)×10-3(、0.59~1.17)、(0.46~1.16)×10-3mm2/s。结论: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ADC值随b值变化而变化,通过ADC值测量可以定量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和ADC值测量在脑肿瘤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娄晓宇 程敬亮 杨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4期81-84,共4页
目的:评价DWI与ADC值对脑肿瘤鉴别诊断价值以及相关的生物物理学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脑肿瘤DWI与ADC值特点。结果:脑肿瘤DWI信号共有四种不同表现类型:Ⅰ型为DWI呈高信号同时伴ADC值升高(n=86);Ⅱ型为DWI呈高信号同时伴AD... 目的:评价DWI与ADC值对脑肿瘤鉴别诊断价值以及相关的生物物理学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脑肿瘤DWI与ADC值特点。结果:脑肿瘤DWI信号共有四种不同表现类型:Ⅰ型为DWI呈高信号同时伴ADC值升高(n=86);Ⅱ型为DWI呈高信号同时伴ADC值减低(n=49);Ⅲ型为DWI呈低信号同时伴ADC值升高(n=37);Ⅳ型为DWI呈混杂信号同时伴ADC值升高(n=18)。脑转移瘤、胶质瘤和脑膜瘤ADC值间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级胶质瘤ADC值高于Ⅲ~Ⅳ级胶质瘤ADC值(P〈0.01)。结论:DWI和ADC值的测量难以区别脑转移瘤、胶质瘤和脑膜瘤,通过DWI和ADC值测量可以提供脑肿瘤的组织成分信息,有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ADC值可预测胶质瘤良、恶性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腹部实质脏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和b值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月浪 孙兴旺 强永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PHILIPSGyroscanIntera1.5TMRI成像仪正常腹部实质脏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范围并研究适合本扫描仪腹部弥散加权成像的最佳b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ADC图上直接测量ADC值。结果:所有检查均... 目的:探讨PHILIPSGyroscanIntera1.5TMRI成像仪正常腹部实质脏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范围并研究适合本扫描仪腹部弥散加权成像的最佳b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ADC图上直接测量ADC值。结果:所有检查均一次成功得到弥散加权成像(DWI)和ADC图。正常肝脏、胰腺、肾脏、脾脏在b值分别为300、1000、1500s/mm2时的ADC值分别为(10-3mm2/s)1.520±0.169、1.937±0.370、2.632±0.258、1.163±0.188,1.200±0.132、1.484±0.272、2.016±0.178、0.840±0.117,1.068±0.118、1.321±0.149、1.659±0.169、0.747±0.102。不同b值时同一脏器ADC值有统计学差异;四种实质性脏器在同一b值时ADC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腹部不同脏器的ADC值有明显差异。腹部弥散加权成像的b值为300s/mm2和1000s/mm2时,DWI和ADC图像可以互相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B值 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eADC值在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三春 祁英 +1 位作者 周之怀 杨学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4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指数化表观弥散系数(eADC)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9年7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MRI DWI检查的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各50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指数化表观弥散系数(eADC)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9年7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MRI DWI检查的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各50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比较分析良、恶性前列腺病变的DWI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e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ADC和eADC最佳诊断分界点。结果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增生结节位于中央带和移行带,T2压脂呈不均匀混杂信号,边界欠清晰,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图呈稍高信号,eADC图呈低信号。5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癌结节12例位于周围带,7例位于中央带,5例跨叶生长,6例呈多发结节,20例呈弥漫性生长,2例出现骨转移,1例出现骨转移加淋巴结转移,癌结节T2压脂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大部边界较清晰,DWI呈高或稍高信号,ADC图呈显著低信号,eADC图呈高信号。前列腺癌的ADC均值低于前列腺增生的ADC均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DC值以1.245×10^-3 mm^2/s为最佳诊断阈值,敏感度94.6%,特异度90.0%;前列腺癌eADC均值高于前列腺增生的eADC均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eADC值以0.395为阈值,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91.5%。ADC和eADC诊断效能接近。结论eADC图具有与ADC图相近的效能,且消除了T2透过效应,提高了组织对比度,是评估前列腺癌的一个更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弥散加权成像 指数化表观弥散系数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eADC值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蓝月 王利伟 +3 位作者 薛海林 殷信道 卢铃铨 毛存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 ADC)评价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MRI DWI检查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66例,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60.00岁。行MRI检测,...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 ADC)评价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MRI DWI检查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66例,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60.00岁。行MRI检测,并与病理检测结果对照。MRI扫描序列包括T_1加权成像(T_1WI)、T_2加权成像(T_2WI)、脂肪抑制序列和DWI序列(b=0 s/mm^2、1 000 s/mm^2);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e ADC值。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ADC或e ADC值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绘制所测数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根据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最大值,计算ADC和e ADC值的诊断阈值,比较两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共发现96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前列腺增生组)44个,恶性病灶(前列腺癌组)52个。前列腺增生组ADC值为(0.98±0.15)×10^(-3)mm^2/s,前列腺癌组ADC值为(0.63±0.15)×10^(-3 )mm^2/s;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1.62,P<0.01);以0.78×10^(-3)mm^2/s为最佳阈值,ADC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0%、88.50%。前列腺增生组平均e ADC值为(0.20±0.17)×10^(-3 )mm^2/s,前列腺癌组e ADC值为(0.34±0.10)×10^(-3 )mm^2/s;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0,P<0.01);以0.22×10^(-3 )mm^2/s为最佳阈值,e ADC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0%、84.10%。AD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e AD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两者的诊断效能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 ADC图消除了T_2投射效应,改进了组织对比度,是评估前列腺癌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灌注参数(Ktrans)和扩散参数(ADC)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结节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新儒 罗昕 +1 位作者 何兵 董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645-648,共4页
目的评估MR定量灌注参数(Ktrans)和扩散参数(ADC)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结节灶的相关性。方法对52例乳腺结节灶患者行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和扩散成像(GE SIGNAL 1.5T)检查。对每个病例,在相应的Ktrans和ADC图上选取感兴趣区(ROI)。记录... 目的评估MR定量灌注参数(Ktrans)和扩散参数(ADC)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结节灶的相关性。方法对52例乳腺结节灶患者行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和扩散成像(GE SIGNAL 1.5T)检查。对每个病例,在相应的Ktrans和ADC图上选取感兴趣区(ROI)。记录所有ROI的Ktrans和ADC的最大值(max),平均值(mean),最小值(min),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Ktrans(max)与ADC(max)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483,P<0.001。Ktrans(min)亦与ADC(min)呈负相关,r=-0.550,P<0.001。Ktrans(mean)与ADC(mean)呈负相关,r=-0.527,P<0.001。结论不论乳腺结节灶的病理类型,Ktrans值与ADC值Ktrans值始终呈负相关,这些发现表明微血管渗透性、肿瘤微环境等因素,可能调节和/或影响肿瘤细胞数量、缺血性损伤及复杂的细胞外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MRI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肿瘤 表观扩散系数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