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锑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与性能评定 被引量:9
1
作者 胡建强 谢凤 +1 位作者 魏贤勇 宗志敏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0,共4页
合成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锑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两类有机锑化合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梯姆肯和四球试验结果表明,有机锑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极压性能和承载能力,但随着烷基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性能逐渐减弱。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试验结... 合成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锑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两类有机锑化合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梯姆肯和四球试验结果表明,有机锑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极压性能和承载能力,但随着烷基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性能逐渐减弱。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有机锑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随烷基的增大,热稳定性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 性能评定 制备 磷酸 化合物 有机 相对分子质量 润滑油添加剂 极压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杂环的酯或酰胺类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余磊 戴康徐 +5 位作者 鲁浩 方岩雄 曹华 韩利芬 赵鸿斌 李诗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83-4089,共7页
设计合成了4种含氮杂环的酯或酰胺类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Ⅰ~Ⅳ)。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所得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4种添加剂的油溶性、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系统考察了... 设计合成了4种含氮杂环的酯或酰胺类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Ⅰ~Ⅳ)。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所得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4种添加剂的油溶性、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系统考察了添加剂在液体石蜡中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观察和分析了钢球磨斑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均具有良好的油溶性、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当添加剂Ⅰ的质量分数达到1.0%时,钢球的磨斑直径(WSD)和摩擦系数分别比在液体石蜡中降低了33%和26%。SEM结果显示4种添加剂的加入能明显减小WSD,减少表面磨损,EDS结果表明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反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润滑油添加剂 磨损 表面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石酸盐体系制备的SbSbS_4及其润滑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喜云 段习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8-534,共7页
以硫化钠溶液与锑酸钠反应制备硫代锑酸钠,采用盐酸溶解氧化锑得到三氯化锑溶液,添加酒石酸钾钠防止三氯化锑水解。当酒石酸钾钠与Sb3+摩尔比范围为1.7-2.1、锑浓度低于75.24 g/L时,三氯化锑溶液在酸性、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可稳定存在。... 以硫化钠溶液与锑酸钠反应制备硫代锑酸钠,采用盐酸溶解氧化锑得到三氯化锑溶液,添加酒石酸钾钠防止三氯化锑水解。当酒石酸钾钠与Sb3+摩尔比范围为1.7-2.1、锑浓度低于75.24 g/L时,三氯化锑溶液在酸性、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可稳定存在。然后,将此稳定的三氯化锑溶液与硫代锑酸钠溶液直接合成硫代锑酸锑(SbSbS4),考察pH值、温度、反应时间与洗涤方式对产品锑含量和锑沉淀率的影响,得到了锑含量(质量分数)为65.38%,硫含量为34.26%,形貌为无定形的硫代锑酸锑,它可明显提高锂基润滑油脂的抗负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钾钠 硫代锑酸锑 水解 润滑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修饰LaPO_4和Ce/LaPO_4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4
作者 聂芊 刘宁 +1 位作者 李俊生 孙雪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6期427-430,共4页
采用共沉淀表面修饰法,制备了硬脂酸修饰LaPO4和Ce/LaPO4纳米微粒,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表面修饰纳米微粒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表面修饰纳米微粒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表面修饰纳米微粒... 采用共沉淀表面修饰法,制备了硬脂酸修饰LaPO4和Ce/LaPO4纳米微粒,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表面修饰纳米微粒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表面修饰纳米微粒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表面修饰纳米微粒的摩擦学性能,并用扫描电镜对钢球磨斑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脂酸修饰LaPO4和Ce/La-PO4纳米微粒平均粒径为10nm左右,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性能好,在液体石蜡中添加硬脂酸修饰LaPO4和Ce/LaPO4的纳米微粒可使液体石蜡的PB值分别提高0.75和1.1倍,磨斑直径降低了41%和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 纳米微粒 制备 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铈有机配合物添加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文静 查飞 +1 位作者 杨志刚 王金清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0-217,共8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分别制备了含1,10-菲啰啉和油酸两种配体的稀土铈配合物,以及作为对照组的只含一种配体的配合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和热重分析仪对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利用SRV-IV型微动摩... 采用水热合成法分别制备了含1,10-菲啰啉和油酸两种配体的稀土铈配合物,以及作为对照组的只含一种配体的配合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和热重分析仪对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利用SRV-IV型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目标产物的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Ce^3+为中心离子,1,10-菲啰啉作为第一配体,油酸作为第二配体所制备的稀土有机配合物可以显著提高基础油(PAO8)的极压性能和抗磨损性能,并且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法 稀土配合物 润滑油添加剂 极压性能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硫磷三嗪杂环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性能
6
作者 公丕建 王海彦 +2 位作者 唐海燕 徐红彬 张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02-1711,共10页
以三聚氯氰和吗啉、苯酚为原料合成了两种无硫磷的三嗪含氮杂环衍生物2,4,6-三吗啉基-均三嗪(CMMM)和2,4,6-三苯酚基-均三嗪(CPPP)润滑油添加剂,并采用FT-I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PPP和CMMM的热稳定性和油溶性。采用四... 以三聚氯氰和吗啉、苯酚为原料合成了两种无硫磷的三嗪含氮杂环衍生物2,4,6-三吗啉基-均三嗪(CMMM)和2,4,6-三苯酚基-均三嗪(CPPP)润滑油添加剂,并采用FT-I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PPP和CMMM的热稳定性和油溶性。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CMMM和CPPP在菜籽油中的极压、抗磨及减摩性能;并测试了CMMM和CPPP分别与T202进行复配后的摩擦学性能。采用SEM和EDS观察摩擦表面的形貌特征和元素。结果表明,合成了目标产物CMMM和CPPP;CMMM和CPPP在菜籽油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相同实验条件下,CMMM和CPPP的分解温度范围分别为270.16~347.58℃和285.26~478.45℃。两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CPPP的热稳定性优于CMMM;在不同的载荷、添加比例等条件下,CPPP的摩擦学性能优于CMMM。CPPP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得益于分子中含的苯酚环比吗啉环更加紧密,在摩擦过程中,添加剂与摩擦副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含氮的复合边界润滑膜,起到减摩抗磨的作用。复配性能测试发现,在不同的载荷、添加比例等条件下,CMMM与T202的最佳复配比为5:5,CPPP与T202的最佳复配比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硫磷 三嗪衍生物 润滑油添加剂 合成 溶解性 稳定性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锑酸锑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春林 李德昌 +1 位作者 罗桂新 王文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1999年第7期24-26,共3页
简述了硫代锑酸锑的基本性能及合成工艺,在专利方法的基础上对硫代锑酸锑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获得了满意结果。
关键词 硫代锑酸锑 润滑油脂添加剂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含氮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鲁浩 戴康徐 +5 位作者 曹华 赵鸿斌 韩利芬 余磊 胡嘉漫 赵才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7-775,共9页
设计合成了4种不同结构类型的新型环境友好润滑油添加剂(LA1~LA4),采用1 H NMR和MALDI-TOF-MS确证了其分子结构。考察了4种添加剂的油溶性、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在四球摩擦机上考察了其在液体石蜡(LP)中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 设计合成了4种不同结构类型的新型环境友好润滑油添加剂(LA1~LA4),采用1 H NMR和MALDI-TOF-MS确证了其分子结构。考察了4种添加剂的油溶性、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在四球摩擦机上考察了其在液体石蜡(LP)中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钢球磨损的表面形貌,并用能谱分析仪(EDS)分析了钢球磨斑表面的元素组成,初步探讨了其摩擦作用机理。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具有优良的油溶性、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能够满足实际工况的要求;LP+1.0%LA2(质量分数,下同)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比LP提高了87%,LP+1.0%LA3的烧结负荷(PD)值是LP的2倍,LP+1.0%LA3的钢球磨斑直径(WSD)只有LP的50%;SEM显示4种添加剂的加入能明显减小WSD,减少表面磨痕数量;EDS结果表明,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形成复杂的反应膜。添加剂结构中的官能团会影响其性能,黄原酸酯基和羧酸酯基能够提高添加剂的极压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环境友好 设计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