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形链球菌防龋基因疫苗pcDNA3-gtfB免疫途径筛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锦波 刘天佳 庄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目的 :利用含有葡糖基转移酶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_gtfB作为基因疫苗 ,筛选有效的免疫途径。方法 :重组质粒pcDNA3_gtfB通过股四头肌注射、鼻腔灌注和颌下腺周注射免疫Wistar大鼠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G、唾液IgA的动态变化。结... 目的 :利用含有葡糖基转移酶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_gtfB作为基因疫苗 ,筛选有效的免疫途径。方法 :重组质粒pcDNA3_gtfB通过股四头肌注射、鼻腔灌注和颌下腺周注射免疫Wistar大鼠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G、唾液IgA的动态变化。结果 :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后产生的血清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两组血清IgG抗体水平 (P <0 0 1) ,且鼻腔灌注组和颌下腺周注射组间的血清IgG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各组唾液S_IgA抗体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 ,腺周注射组产生的唾液S_IgA抗体水平最高 (P <0 0 1)。结论 :基因疫苗通过腺周注射免疫途径能最有效激发特异性唾液S_IgA抗体的产生 ,可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防龋基因疫苗免疫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龋病 变形链球菌 葡糖基转移酶 基因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免疫防龋实验研究:唾液和血清抗体水平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2 位作者 曹福娴 杨锦波 刘建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 将基因疫苗pcDNA3_pac和pcDNA3_gtfB经腺周注射免疫定菌大鼠 ,观察唾液和血清抗体的变化 ,证实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36只Wistar大鼠分为 6个免疫组 :pcDNA3_pac ,pcDNA3_gtfB ,pcDNA3_pac联合pcDNA3_gtfB ,阳性对照灭活变... 目的 将基因疫苗pcDNA3_pac和pcDNA3_gtfB经腺周注射免疫定菌大鼠 ,观察唾液和血清抗体的变化 ,证实基因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36只Wistar大鼠分为 6个免疫组 :pcDNA3_pac ,pcDNA3_gtfB ,pcDNA3_pac联合pcDNA3_gtfB ,阳性对照灭活变形链球菌 ,阴性对照pcDNA3及PBS液组。建立龋攻击定菌鼠模型 3个月 ,各组大鼠均以 10 0 μg剂量免疫定菌鼠 3次 ,ELISA法检测唾液SIgA和血清IgG水平。 结果 疫苗组在首次免疫后第 33天(第 5周 )都出现较高水平的唾液SIgA ,在第 75天 (第 11周 )后达最高水平 ,并持续至实验结束。成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唾液SIgA水平在总体上各实验组间存在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 ,q检验分析在联合免疫组和全菌细胞组最高 ,单基因疫苗免疫组次之 ,pcDNA3与PBS组最低 ;血清IgG水平在 4个免疫组之间没有差异 (P >0 0 5 ) ,但都高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pcDNA3_pac和pcDNA3_gtfB腺周途径免疫定菌Wistar大鼠 ,能有效诱导唾液SIgA和血清IgG抗体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 葡糖基转移酶 基因疫苗 免疫 龋病 实验 唾液 血清 抗体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3-gtfB的构建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锦波 刘天佳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 :构建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3_gtfB ,为以其作为基因疫苗进行免疫动物实验奠定物质基础。方法 :以变形链球菌GS_5全染色体DNA为模板 ,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含有多个编码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抗原表位的目的基因... 目的 :构建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3_gtfB ,为以其作为基因疫苗进行免疫动物实验奠定物质基础。方法 :以变形链球菌GS_5全染色体DNA为模板 ,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含有多个编码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抗原表位的目的基因gtfB ,将分离纯化的目的基因和质粒pcDNA3用KpnⅠ、XhoⅠ双酶切 ,酶切产物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进行体外重组 ,用改良Hanahan法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 9,采用氨苄青霉素抗性LB平板初步筛选阳性克隆子后 ,抽提重组质粒 ,进行酶切鉴定 ,DNA序列测定。结果 :经PCR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分子量与预计相同 ,并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插入相位正确 ,未改变目的基因的阅读框架。结论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_gtfB含有多个葡糖基转移酶免疫显性抗原表位编码基因 ,且选用的高表达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能直接激活抗原提呈细胞 ,可以使重组质粒pcDNA3_gtfB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为利用其作为基因疫苗防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变形链球菌 葡糖基转移酶 基因重组 基因疫苗 GT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质粒pcDNA3-gtfB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锦波 刘天佳 谭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 :检测含有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抗原基因 (gtfB)的重组质粒pcDNA3_gtfB能否在哺乳动物细胞COS_1中正确地转录和表达。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法 ,将pcDNA3_gtfB转染哺乳动物细胞COS_1,采用RT_PCR法、免疫组化LSAB法、Western免疫... 目的 :检测含有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抗原基因 (gtfB)的重组质粒pcDNA3_gtfB能否在哺乳动物细胞COS_1中正确地转录和表达。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法 ,将pcDNA3_gtfB转染哺乳动物细胞COS_1,采用RT_PCR法、免疫组化LSAB法、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重组质粒的转录水平和表达产物。结果 :pcDNA3_gtfB在转染COS_1细胞后具有转录和翻译活性 ,蛋白质表达产物分子量为 116~ 2 12kD ,且可与兔抗葡糖基转移酶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_gtfB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能正确地转录和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质粒 pcDNA3-gtfB 哺乳动物 龋病 变形链球菌 葡糖基转移酶 基因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免疫防龋动物实验:体质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2 位作者 曹福娴 刘建国 杨锦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基因疫苗单独及联合免疫对定菌鼠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2 8d龄Wistar大鼠 3 6只 ,随机分为pcDNA3 pac组、pcDNA3 gtfB组、pcDNA3 pac联合pcDNA3 gtfB组、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阳性对照组、pcDNA3空载体阴性对照组...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基因疫苗单独及联合免疫对定菌鼠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2 8d龄Wistar大鼠 3 6只 ,随机分为pcDNA3 pac组、pcDNA3 gtfB组、pcDNA3 pac联合pcDNA3 gtfB组、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阳性对照组、pcDNA3空载体阴性对照组和PBS液空白对照组 ,进行 3次双侧颌下腺腺周注射免疫 ,建立定菌鼠模型及诱龋实验 3个月 ,于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体质量。结果 :基因疫苗免疫组体质量与 pcD NA3及PBS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而灭活全菌细胞免疫组体质量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pcD NA3 gtfB和pcDNA3 pac对大鼠体质量无不良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 葡糖基转移酶 基因疫苗 免疫学 龋病 动物实验 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转录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仇元新 方绍伟 秦宗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2-794,共3页
葡萄糖基转移酶是变异链球菌自身合成的一种重要的固有酶,是变异链球菌重要的致龋因子,它以蔗糖作为代谢底物,合成生物膜重要的胞外多糖葡聚糖,葡聚糖一方面介导细菌蔗糖依赖的生物膜形成,另一方面当外源性糖源缺乏时,被降解供细菌继续... 葡萄糖基转移酶是变异链球菌自身合成的一种重要的固有酶,是变异链球菌重要的致龋因子,它以蔗糖作为代谢底物,合成生物膜重要的胞外多糖葡聚糖,葡聚糖一方面介导细菌蔗糖依赖的生物膜形成,另一方面当外源性糖源缺乏时,被降解供细菌继续代谢。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葡萄糖基转移酶而控制龋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变异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转录的调控因子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葡萄糖基转移酶 基因转录 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疫苗防龋动物实验:Keyes龋齿计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德琴 刘天佳 +3 位作者 曹福娴 庄姮 刘建国 杨锦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基因疫苗 pcDNA3 pac和 pcDNA3 gtfB的免疫防龋效果。 方法 :2 8d龄Wistar大鼠 3 6只 ,随机分为pcDNA3 pac组 (A组 )、pcDNA3 gtfB组 (B组 )、pcDNA3 pac联合 pcDNA3 gtfB组 (C组 )、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组 (D...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基因疫苗 pcDNA3 pac和 pcDNA3 gtfB的免疫防龋效果。 方法 :2 8d龄Wistar大鼠 3 6只 ,随机分为pcDNA3 pac组 (A组 )、pcDNA3 gtfB组 (B组 )、pcDNA3 pac联合 pcDNA3 gtfB组 (C组 )、变形链球菌灭活全菌组 (D组 )、pcDNA3空载体组 (E组 )和PBS液组 (F组 )进行 3次双侧颌下腺腺周注射免疫。建立定菌鼠模型 ,诱龋 3个月 ,根据Keyes经典评分方法从龋损范围及深度进行龋损综合评估和比较。结果 :龋损牙面计分在 pcDNA3与PBS组最高 ,其次为单基因疫苗免疫组 ,联合免疫和灭活全菌细胞最低 (P <0 .0 1或P <0 .0 5 ) ;窝沟龋各级计分 :E级龋在单基因疫苗组 ,联合疫苗组、灭活全菌细胞组无区别 (P >0 .0 5 ) ,而PBS组和 pcDNA3组则较低 (P <0 .0 1) ;Dm级、Ds级则是联合免疫组与灭活全菌细胞组最低 ,单基因疫苗免疫组较高而PBS和 pcDNA3组最高 (P <0 .0 1或P <0 .0 5 ) ;Dx级四个免疫组发生率很低或不发生 ,显著低于PBS组和pcDNA3组 (P <0 .0 1)。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 gtfB和pcDNA3 pac具显著有效的免疫防龋作用 ,以联合基因疫苗免疫最好 ,是理想的防龋决策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膜蛋白质类 葡糖基转移酶类 基因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