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疏水涂层在防除冰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健 周娟 +3 位作者 韦红草 罗宁康 汪希奎 梅益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共26页
鉴于积冰与霜雪覆盖对户外设备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及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必须寻求高效的防除冰策略来减少户外设备表面积冰。在众多方法中,超疏水表面因其出色的憎水性能和简便的制备流程,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防除冰手段。阐述了固体表... 鉴于积冰与霜雪覆盖对户外设备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及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必须寻求高效的防除冰策略来减少户外设备表面积冰。在众多方法中,超疏水表面因其出色的憎水性能和简便的制备流程,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防除冰手段。阐述了固体表面湿润性的基础理论及防除冰机理,指出超疏水表面可以通过减少固液界面接触面积、延长结冰时间及降低冰层附着力等方式,有效减少冰的生成或促使冰层脱落。重点综述了自修复性、耐磨性、电热及光热超疏水涂层在防除冰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存的问题与挑战。此外,归纳了超疏水涂层的常用制备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劣势进行了评价。鉴于目前超疏水涂层的性能测试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缺乏大规模的实际应用,最后对超疏水防除冰涂层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通过持续的创新和研究,期待可以有更多经济、环保和高效,并且可大规模制备的仿生超疏水表面出现,为减少户外设备表面的结冰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防除冰机制 纳米涂层 润湿性 光/电热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冰盐冻融作用下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与界面过渡区细观力学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本清 余红发 +2 位作者 巩旭 吴成友 麻海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1,共7页
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TZ)是混凝土内部结构的薄弱环节,也是外界侵蚀性离子向内扩散渗透的通道。通过除冰盐快速冻融实验研究了在除冰盐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界面宏观和细观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粗骨料... 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TZ)是混凝土内部结构的薄弱环节,也是外界侵蚀性离子向内扩散渗透的通道。通过除冰盐快速冻融实验研究了在除冰盐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界面宏观和细观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粗骨料与砂浆的界面粘结强度和ITZ显微硬度在盐冻过程中均呈现出典型的两段式线性变化,即随着盐冻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强的初始强化阶段和随着盐冻循环次数增加而降低的后期劣化阶段;初始界面粘结强度或ITZ显微硬度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而减小,初始强化速率减慢,后期劣化速率加快,且低水胶比的混凝土有着较好的抗盐冻性能;盐冻过程中混凝土粗骨料和砂浆的界面粘结强度与ITZ显微硬度之间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此研究结果为盐冻环境下混凝土细观力学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除冰盐 单面冻融 界面过渡区 力学性能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叶片覆冰机理及防除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郭时毅 安江峰 +1 位作者 吴军 郑鹏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65,共16页
在“双碳”政策下,绿色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占比越来越大。风力发电以其原料来源广、污染少、发电量大等优点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随着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机覆冰问题愈发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基于生物仿生... 在“双碳”政策下,绿色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占比越来越大。风力发电以其原料来源广、污染少、发电量大等优点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随着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机覆冰问题愈发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基于生物仿生学开发了具有优异防除冰性能的超疏水涂层,并广泛应用。目前,防止风机结冰最常用和最直接的方法是主动加热技术。综述了风力发电机覆冰的基本理论,介绍了覆冰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将覆冰抽象为过冷水滴在下降过程中撞击风力发电机叶片并黏附在叶片上,与叶片表面发生复杂热交换后凝结成冰的模型。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风力发电机防除冰方法,分析了不同被动和主动防除冰技术的优缺点。通过研究工程应用案例发现,单一的被动或主动防除冰技术存在防除冰能力有限、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将不同的防除冰技术组合使用、互相补充,更能满足多样化实践需求,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在优化当前防除冰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组合防除冰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叶片 覆冰机理 防除冰 组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机组叶片覆冰预测和防覆冰技术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莹博 单光华 +3 位作者 王飞 马海鹏 刘瑞卿 陈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128,共10页
风电机组运行在低温、潮湿环境下,叶片极易发生覆冰现象,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发电效益。本文基于航空器防覆冰相关技术的研究,从叶片覆冰检测和监测技术出发,阐述了防覆冰涂层和低粘接力涂层等被动除冰技术以及液流融冰、机... 风电机组运行在低温、潮湿环境下,叶片极易发生覆冰现象,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发电效益。本文基于航空器防覆冰相关技术的研究,从叶片覆冰检测和监测技术出发,阐述了防覆冰涂层和低粘接力涂层等被动除冰技术以及液流融冰、机械除冰、电热除冰和气热除冰等主动除冰技术。通过对不同除冰技术的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电热除冰和气热除冰将成为主要的研究和应用方向。建议在投资新项目建设时,将覆冰折减率纳入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并采购出厂配置除冰系统的考虑覆冰折减的风电场建设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覆冰 复合材料 覆冰监测 液流融冰 机械除冰 电热除冰 气热除冰 覆冰折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地面除冰保障过程动态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彪 邢志伟 王立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3,共10页
针对冰雪气象下除冰保障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及预测精度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关联动态贝叶斯网络的飞机地面除冰保障过程动态预测方法。在系统性分析除冰保障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面向离港除冰队列的时空关联节点判别方法,基于K最... 针对冰雪气象下除冰保障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及预测精度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关联动态贝叶斯网络的飞机地面除冰保障过程动态预测方法。在系统性分析除冰保障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面向离港除冰队列的时空关联节点判别方法,基于K最近邻算法简化关联节点并构建了变结构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基于核注意力机制的除冰保障节点先验概率密度估计方法,结合条件概率更新结果构建了面向不同状态的飞机地面除冰保障过程动态预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考虑除冰保障演化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各节点的动态预测,平均绝对误差为2.34 min,整体精度相比静态贝叶斯网络方法最大提升8.66%,为地面除冰运行战术组织及决策控制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动态预测 时空关联动态贝叶斯网 核注意力机制 地面除冰保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颗粒沥青路面的除冰机理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渊召 李振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73-2081,共9页
为分析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除冰机理,研究冰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分析橡胶颗粒沥青路面上冰层破坏的断裂力学,提出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作为判断冰层破坏的依据;针对不同温度、不同厚度的冰层,分析弹性模量与除冰效果之间的关系,得到不同... 为分析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除冰机理,研究冰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分析橡胶颗粒沥青路面上冰层破坏的断裂力学,提出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作为判断冰层破坏的依据;针对不同温度、不同厚度的冰层,分析弹性模量与除冰效果之间的关系,得到不同弹性模量下的路表面最大变形量;研究超载情况下冰层的受力和变形情况以及弹性模量与除冰效果之间的关系;采用车辙仪法进行室内除冰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型断裂破坏是冰层破坏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复合型裂纹发生失稳扩展,呈一定辐射状分布,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区域裂纹充分扩展或者裂纹分布密度达到一定饱和程度,进而引起冰的局部破碎;随着外界温度升高、冰层厚度减少和行车荷载增大,路表最大竖向位移和能够除冰的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逐渐增大,除冰效果越好;室内除冰模拟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较吻合,证明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除冰机理 橡胶颗粒沥青路面 断裂力学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电缆除冰机器人的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利霞 袁家政 杨志成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8-41,53,共5页
通过对现有架空电缆除冰机器人的分析,提出一种敲击挤压式除冰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方案完善了除冰机器人原有的工作方式,给出了该机器人的具体功能与结构的设计方法。最后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在动力源、... 通过对现有架空电缆除冰机器人的分析,提出一种敲击挤压式除冰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方案完善了除冰机器人原有的工作方式,给出了该机器人的具体功能与结构的设计方法。最后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在动力源、对电缆的损伤、操作危险性、效率、除冰效果等方面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电缆 除冰机器人 结构设计 除冰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除冰技术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顺新 罗浩东 邓小磊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6,共5页
如何对覆冰输电线路进行融冰、除冰以降低冰灾损失,目前仍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针对该问题,笔者在现有除冰技术如热力除冰法、机械除冰法以及其它新技术除冰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输电线路模型,并依次研究各种除冰技术及其实现电... 如何对覆冰输电线路进行融冰、除冰以降低冰灾损失,目前仍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针对该问题,笔者在现有除冰技术如热力除冰法、机械除冰法以及其它新技术除冰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输电线路模型,并依次研究各种除冰技术及其实现电路。最后得出适合该输电线路的除冰措施,从而为输电线路在覆冰情况下的除冰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除冰技术 融冰机理 覆冰 临界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除冰的热力耦合特性及其对冰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肖春华 林贵平 +1 位作者 桂业伟 肖京平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8,共6页
采用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电热除冰过程中的热力耦合特性及其对冰层的影响。在电加热条件下,耦合外部气动力载荷的作用,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不同热流密度下表面冰层和蒙皮间界面法向和切向应力的分布,比较了加热/不加热... 采用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电热除冰过程中的热力耦合特性及其对冰层的影响。在电加热条件下,耦合外部气动力载荷的作用,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不同热流密度下表面冰层和蒙皮间界面法向和切向应力的分布,比较了加热/不加热条件下界面法向和切向应力分布的差别,研究了冰层最大主应力随热流密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电加热条件下,在表面冰层融化前,热力耦合特性将造成冰层内部应力的显著增加,从而造成冰层局部区域的破裂,加速冰层的破坏。同时,设计的原理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热力耦合特性对冰层的破坏影响。研究结果对于电热除冰理论和除冰技术的发展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除冰 热力耦合 原理性实验 气动力载荷 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复合融除冰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自成 张学军 +2 位作者 徐肖攀 储伟俊 李超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19,共4页
如何保证冰雪天气条件下交通顺畅、行车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运营效益、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发生是当今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在分析现有不同除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融合热力-水射流切割融除冰与机械铣削除冰的复合除冰方法。介绍... 如何保证冰雪天气条件下交通顺畅、行车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运营效益、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发生是当今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在分析现有不同除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融合热力-水射流切割融除冰与机械铣削除冰的复合除冰方法。介绍了热力快速复合融除冰装置和机械铣削除冰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了复合融除冰装置,并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很好地完成融除冰任务,满足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铣削除冰 热力-水射流融冰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竖直摆臂机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冲振 庄佳兰 +3 位作者 王吉岱 王凤芹 梁程 张玲玲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研制除冰机器人代替人工方法进行导线除冰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分析了除冰机器人前(后)臂运动特点,得到竖直摆臂机构的设计要求。根据竖直摆臂机构设计要求,采用四杆机构实现竖直摆臂运动。基于四杆机构的封闭性,应用解析法进行了四杆... 研制除冰机器人代替人工方法进行导线除冰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分析了除冰机器人前(后)臂运动特点,得到竖直摆臂机构的设计要求。根据竖直摆臂机构设计要求,采用四杆机构实现竖直摆臂运动。基于四杆机构的封闭性,应用解析法进行了四杆机构的机构综合,并用实例说明其应用。除冰机器人实验样机验证了四杆机构综合方法是正确的,四杆机构式竖直摆臂机构满足机器人的运动所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冰机器人 竖直摆臂机构 四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复合除冰机的热力射流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自成 张学军 +2 位作者 王强 焉金山 孙杰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年第1期54-58,共5页
快速、经济地清除机场跑道、城市道路、桥面的积冰积雪,是冰雪气候条件下保障交通畅通与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研究分析现有除冰方法所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热力融冰、水射流切割与机械除冰相结合的复合除冰方法,探讨了热力... 快速、经济地清除机场跑道、城市道路、桥面的积冰积雪,是冰雪气候条件下保障交通畅通与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研究分析现有除冰方法所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热力融冰、水射流切割与机械除冰相结合的复合除冰方法,探讨了热力水射流机械复合除冰装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文章重点对热力-水射流融冰装置进行设计,并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有效地实施除冰作业,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除冰 热力除冰 水射流切割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盐类抗凝冰剂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鹏 高云 +2 位作者 孟献春 孟建玮 李正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4,59,共4页
为了研究蓄盐类抗凝冰剂的微观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法(XRD)、红外光谱法(FTIR)、热重分析法(TG)、差式扫描量热分析法(DSC)等进行物理化学特性分析,并采用融冰量实验评价其融冰性能。结果表明,蓄盐类抗凝冰材料的有效抑... 为了研究蓄盐类抗凝冰剂的微观机理,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法(XRD)、红外光谱法(FTIR)、热重分析法(TG)、差式扫描量热分析法(DSC)等进行物理化学特性分析,并采用融冰量实验评价其融冰性能。结果表明,蓄盐类抗凝冰材料的有效抑制冻结成分为氯化钠,并含有有机物与其他矿物盐成分,粒度分布较均匀,表面有微粒附着,表现为包覆结构,呈现较好的热稳定性,低温下能够有效降低冰点,具有良好的融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盐 缓释 融雪除冰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性能及其应用探索 被引量:7
14
作者 明越科 王奔 +4 位作者 周晋 辛志博 李婷 王枫 段玉岗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58-65,共8页
综述分析了连续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3D打印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技术瓶颈,并基于前期试验基础,提出了两步式3D打印解决方案,包括"纤维预浸及打印成型"与"预成型体热后固化"。3D打印制备了连续碳纤维(CCF)增强热固性... 综述分析了连续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3D打印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技术瓶颈,并基于前期试验基础,提出了两步式3D打印解决方案,包括"纤维预浸及打印成型"与"预成型体热后固化"。3D打印制备了连续碳纤维(CCF)增强热固性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样件,并通过力学测试发现,其拉伸强度及模量分别达到(1257±71)MPa和(96±11)GPa;弯曲强度及模量分别达到(965±80)MPa和(75±7)GPa;层间剪切强度达到(92±3)MPa。详细讨论了3D打印CCF/EP样件的纤维–树脂界面、分布以及孔隙缺陷。此外,还展示了多种连续纤维增强的3D打印复杂结构件,以验证其工艺可行性。最后,基于高导电性3D打印CCF/EP栅格,提出了其在电热除冰领域的应用尝试,并进行了人工模拟除冰试验探索。这些结果为通过3D打印数字化制造高性能热固性复合材料铺平了道路,并证明了其在先进工业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连续碳纤维 热固性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电热除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材加热组件一体成型制备及其热/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建民 黄寅良 +1 位作者 朱程香 朱春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524,共10页
针对玻纤/环氧复合材料,采用平板硫化机热压成型制备工艺,将预封装的石墨烯加热元件内嵌于复材夹层中,从而制备得到复材加热组件。实验证明,该制备方法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阻值及发热影响较小,保证了石墨烯加热元件的防/除冰效率。基于... 针对玻纤/环氧复合材料,采用平板硫化机热压成型制备工艺,将预封装的石墨烯加热元件内嵌于复材夹层中,从而制备得到复材加热组件。实验证明,该制备方法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阻值及发热影响较小,保证了石墨烯加热元件的防/除冰效率。基于复材加热组件,进行了热/力学性能实验和低温除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材加热组件的温升速率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铺层位置对复材加热组件的温升具有较大影响。在冷环境除冰实验中,环境温度为-20℃,热流密度为0.3 W/cm^(2)时,相较于传统电加热组件,复材加热组件的除冰时间大幅减小,能耗减少约30%,为进一步制备复材加热机翼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防/除冰 复材加热组件 一体成型 热/力学特性 除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常用镀镉钢在机场道面除冰液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亚博 彭华乔 +3 位作者 苏正良 王强 林修洲 张帆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65-868,872,共5页
采用全浸泡腐蚀试验方法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飞机常用镀镉钢在机场道面除冰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能谱和红外光谱分析了腐蚀产物的构成。结果表明:在机场道面除冰液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镀镉钢试件的腐蚀速率逐渐增大,镀镉钢的腐蚀不是纯扩... 采用全浸泡腐蚀试验方法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飞机常用镀镉钢在机场道面除冰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能谱和红外光谱分析了腐蚀产物的构成。结果表明:在机场道面除冰液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镀镉钢试件的腐蚀速率逐渐增大,镀镉钢的腐蚀不是纯扩散控制的电化学反应,阳极的电化学反应与镀镉层的腐蚀溶解有关;经过铬酸盐钝化后的镀镉钢和镀镉钛钢在机场道面除冰液中的腐蚀可能存在多个氧化还原反应,铬酸盐钝化产物也参与了电化学反应,腐蚀反应比较复杂;腐蚀产物中含有碳酸盐和磷酸盐;镀镉钢表面上的碳酸盐可能来自机场道面除冰液有机盐的分解,磷酸盐可能来自机场道面除冰液中的缓蚀剂或pH缓冲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道面除冰液 镀镉钢 腐蚀行为 腐蚀机理 全浸泡腐蚀测试 循环腐蚀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路除冰装置的机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聪 张晓龙 +5 位作者 谢晓全 吴张永 李俊杰 张峻豪 杨瑜君 徐初旭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2年第3期67-72,共6页
为了解决我国高海拔地区高压输电线路覆冰问题,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现有除冰技术基础上,以快捷有效除冰为目标,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除冰装置,即铣削挤压式除冰装置。装置总体采用模块化设计,对其除冰机构、刹车机构以及本体机构和装置总体... 为了解决我国高海拔地区高压输电线路覆冰问题,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现有除冰技术基础上,以快捷有效除冰为目标,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除冰装置,即铣削挤压式除冰装置。装置总体采用模块化设计,对其除冰机构、刹车机构以及本体机构和装置总体绝缘防护进行详细的设计说明,并对各机构关键零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仿真结果显示,该除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适用于高海拔地区高压线缆除冰工作。该装置具有重量较轻、结构简单紧凑、实用性较强等特点。该设计为线路除冰提供了一种新型除冰机构,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除冰 除冰装置 机构设计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雪除冰剂与沥青交互作用及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云霞 马渝东 +1 位作者 罗钰鸿 郭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93-2297,共5页
为了评价融雪除冰剂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揭示交互作用机理。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开展融雪除冰剂/矿粉沥青胶浆流变性能实验。运用Sigmoidal函数和WLF方程构建复数模量主曲线,基于Palierne模型中的C指标评价融雪除冰剂与沥青的交互作... 为了评价融雪除冰剂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揭示交互作用机理。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开展融雪除冰剂/矿粉沥青胶浆流变性能实验。运用Sigmoidal函数和WLF方程构建复数模量主曲线,基于Palierne模型中的C指标评价融雪除冰剂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并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揭示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通过交互作用评价C值得出随着融雪除冰剂替代矿粉量的增加,融雪除冰剂与沥青的交互作用逐渐减弱。石灰岩矿粉沥青胶浆有蜂型结构,形成密集交织的网状体系,而融雪除冰剂加入到沥青中通过吸收沥青中的轻组分而均匀分散,在沥青胶浆中无蜂型结构,降低了融雪除冰剂与沥青交互作用能力。鉴于融雪除冰剂对沥青混合料融冰雪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融雪除冰剂不宜全部替代矿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融雪除冰剂 沥青胶浆 交互作用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PI/PAM去除飞机除冰废水中增稠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雪奇 周洪 +3 位作者 梅拥军 张圆 崔艾军 高秋月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80,共4页
以聚合氯化铝(PAC)与阳离子有机絮凝剂(PI)作为复配絮凝剂,PAM作为助凝剂对去除飞机除冰废水中增稠剂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絮凝剂投加质量浓度为1.50 g/L,PAM投加质量浓度为0.1 g/L条件下,废水中增稠剂的去除率达到98.9%,浊度去除率... 以聚合氯化铝(PAC)与阳离子有机絮凝剂(PI)作为复配絮凝剂,PAM作为助凝剂对去除飞机除冰废水中增稠剂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絮凝剂投加质量浓度为1.50 g/L,PAM投加质量浓度为0.1 g/L条件下,废水中增稠剂的去除率达到98.9%,浊度去除率达97.7%,余浊为6.2 NTU。PAC与PI间具有协效作用,其最佳复配质量比为5:1,PAM的加入能够降低絮体沉降时间。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絮凝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除冰废水 聚合氯化铝 阳离子有机絮凝剂 增稠剂去除 絮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并混联型除冰机器人结构设计及步态分析
20
作者 唐宇 黄海龙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5年第9期288-292,298,共6页
面向低温地区风力发电机叶片除冰需求,研发了一种风力发电机串并混联攀爬除冰机器人,并对其步态进行规划与动力学分析。以攀爬灵活、功耗低、易于控制为设计目标,基于3-RPS并联机构单元设计多组串联式机器人主体结构,并虑及攀爬适应性... 面向低温地区风力发电机叶片除冰需求,研发了一种风力发电机串并混联攀爬除冰机器人,并对其步态进行规划与动力学分析。以攀爬灵活、功耗低、易于控制为设计目标,基于3-RPS并联机构单元设计多组串联式机器人主体结构,并虑及攀爬适应性设计多组并联式真空吸盘组合式定位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攀爬机器人运动学模型;为适应多种攀爬工况,增强平稳性,分析机器人在风力发电机塔筒、机舱、叶片等结构及结构间攀爬特点,规划了蠕动-过渡-翻转组合式攀爬步态;基于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机器人攀爬步态进行仿真分析,获取了机器人不同攀爬工况下真空吸盘组的运动规律,验证了攀爬机器人结构设计和步态规划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冰机器人 串并混联 3-RPS并联机构 真空吸盘 步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