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调控LC-ACC神经环路缓解尼古丁戒断后痛觉敏化
1
作者 张雨卓 沈亮 +1 位作者 王迪 胡姗姗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86-1692,共7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缓解尼古丁戒断应激引起小鼠痛觉敏化和焦虑样行为的中枢机制。方法建立尼古丁戒断小鼠模型,给予DEX检测其对尼古丁戒断小鼠行为学影响。von Frey机械痛测试小鼠痛阈,旷场试验行为学方法检测小...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缓解尼古丁戒断应激引起小鼠痛觉敏化和焦虑样行为的中枢机制。方法建立尼古丁戒断小鼠模型,给予DEX检测其对尼古丁戒断小鼠行为学影响。von Frey机械痛测试小鼠痛阈,旷场试验行为学方法检测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尼古丁戒断小鼠前扣带回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和蓝斑(locus coeruleus,LC)脑区神经元变化。顺行、逆行示踪病毒检测LC-ACC投射连接。化学遗传学方法调控LC神经元活性。纤维光度法检测ACC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以及神经元活性。结果尼古丁戒断小鼠出现痛觉敏化和焦虑样行为;尼古丁戒断小鼠LC、ACC神经元活性增加;LC-ACC神经环路存在功能性投射连接;激活LC-ACC神经环路诱导小鼠产生痛敏和焦虑样行为;DEX通过LC-ACC神经环路缓解尼古丁戒断引起的痛敏和焦虑样行为。结论DEX通过作用于LC-ACC神经环路,抑制ACC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以及神经元活性,缓解尼古丁戒断诱导的痛觉敏化和焦虑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蓝斑 尼古丁戒断 痛觉过敏 前扣带回皮层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胶质细胞GR/CX3CR1双信号探讨柴金解郁安神片含药血清减轻体外抑郁模型大鼠ACC神经元突触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检 杨蕙 +2 位作者 赵洪庆 孟盼 王宇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7-1007,共11页
目的:基于胶质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 chemokine receptor 1,CX3CR1)双信号探讨柴金解郁安神片(CJJY)含药血清对体外抑郁模型中大鼠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神经元... 目的:基于胶质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 chemokine receptor 1,CX3CR1)双信号探讨柴金解郁安神片(CJJY)含药血清对体外抑郁模型中大鼠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神经元突触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ACC脑区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并分别进行鉴定;采用200μmol/L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联合1 mg/L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模拟抑郁环境的体外细胞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CORT+LPS)、GR阻断剂(GR-)组(CORT+LPS+RU486)、GR激动剂(GR+)组(CORT+LPS+dexamethasone)、CX3CR1阻断剂(CX3-)组(CORT+LPS+AZD8797)、CX3CR1激动剂(CX3+)组(CORT+LPS+fractalkine)、CJJY组(CORT+LPS+CJJY含药血清)、CJJY联合GR激动剂(CJJY/GR+)组(CORT+LPS+CJJY含药血清+dexamethasone)组和CJJY联合CX3CR1激动剂(CJJY/CX3+)组(CORT+LPS+CJJY含药血清+fractalkine);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技术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ACC神经元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COR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和谷氨酸(glutamate,Glu)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中GR和囊泡谷氨酸转运体1(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1,VGluT1)表达水平,以及小胶质细胞中CX3CR1和腺苷A2A受体(adenosine A2A receptor,A2AR)表达水平;Nissl染色和β-tubulin染色观察神经元突触损伤情况。结果:CJJY含药血清能减轻体外抑郁模型中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同时抑制细胞上清液中ACTH、CRH、CORT、TNF-α、IL-1β、IL-6和Glu水平异常增高(P<0.05或P<0.01),有效调控GR、VGluT1、CX3CR1和A2AR表达异常(P<0.05或P<0.01),并减轻大鼠ACC神经元树突和树突棘损伤。结论:CJJY含药血清通过调控胶质细胞GR/CX3CR1双信号而减轻体外抑郁模型中大鼠ACC神经元突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柴金解郁安神片 前扣带皮层 神经元 突触损伤 糖皮质激素受体 CX3C趋化因子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通过调控前扣带回皮层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缓解束缚应激诱导的小鼠焦虑样行为
3
作者 陈昌锋 方勤 +2 位作者 高银环 王烈成 陈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2-968,共7页
目的探究前扣带回皮层锥体神经元调控丰富环境缓解束缚应激致焦虑样行为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分为3组:正常组(CON)、束缚组(RS)和丰富环境组(RS+EE),8只/组。CON组正常实验室环境饲养,RS组给与2 h/d连续3 d的束缚应激,RS+EE组在给与... 目的探究前扣带回皮层锥体神经元调控丰富环境缓解束缚应激致焦虑样行为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分为3组:正常组(CON)、束缚组(RS)和丰富环境组(RS+EE),8只/组。CON组正常实验室环境饲养,RS组给与2 h/d连续3 d的束缚应激,RS+EE组在给与2 h/d连续3 d的束缚应激的同时EE下饲养。利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焦虑样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小鼠ACC区c-Fos的变化,采用膜片钳实验检测小鼠PynACC兴奋性的变化,进一步检测PynACC的mEPSC和mIPSC的发放频率和幅度,以评估突触传递的变化。结果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在开臂的停留时间减少(P<0.01),进入开臂的次数减少(P<0.05);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在开臂的停留时间增加(P<0.01),进入开臂的次数增加(P<0.05);旷场实验中,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在中心区域的移动时间减少(P<0.01),进入中心区域的次数减少(P<0.01);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在中心区域的移动时间增加(P<0.01),进入中心区域的次数增加(P<0.05)。免疫荧光实验中,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ACC区c-Fos表达增加(P<0.001);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前扣带回皮层c-Fos表达减少(P<0.01)。膜片钳实验中,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PynACC动作电位发放增多(P<0.01);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PynACC动作电位发放减少(P<0.05);与CON组比较,RS组小鼠PynACC的mEPSC频率增加(P<0.05);与RS组比较,RS+EE组小鼠PynACC的mEPSC频率降低(P<0.05),而幅度均没有变化;mIPSC的频率和幅度均没有变化。结论丰富环境降低前扣带回皮层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缓解束缚应激致焦虑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前扣带回皮层 锥体神经元 焦虑 兴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初步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丽梅 李梦瑶 +9 位作者 黄颖欣 黄毅华 谢旺 阎路达 李晶晶 李仲贤 彭敏 周逸夫 方继良 周鹏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110,共7页
目的探讨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recurrent depression comorbid insomnia,RDCI)的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53例抑郁症共病失眠患者,根据抑郁是否为首次发作分为首发抑郁... 目的探讨首发和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recurrent depression comorbid insomnia,RDCI)的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53例抑郁症共病失眠患者,根据抑郁是否为首次发作分为首发抑郁症共病失眠(first-episode depression comorbid insomnia,FEDCI)组32例和RDCI组21例,另外,纳入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21例。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估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评估睡眠状态。所有受试者均采集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运用SPSS软件包,对三组基于双侧前扣带皮质喙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为种子点的FC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其差异脑区与临床量表的相关性,fMRI数据采用GRF校正,设置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DCI组和RDCI组与HC组间基于双侧rACC的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以左侧rACC为种子点,与HC组相比,RDCI组的左侧角回、右侧额中回的FC值较低(P<0.05);RDCI组与FEDCI组相比,左侧角回、左侧额下回FC值更高(P<0.05)。以右侧rACC为种子点,与HC相比,FEDCI组左侧丘脑FC值更高(P<0.05);左侧中央后回、右侧岛叶FC值更低(P<0.05)。与RDCI组相比,FEDCI组左侧中央后回、右侧岛叶FC值更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EDCI组左侧rACC和左侧角回FC值与HAMD-17呈正相关(P=0.012,r=0.439)。RDCI组的左侧rACC与左侧额下回之间的FC值与发作次数正相关(P=0.002,r=0.654)。结论FEDCI和RDCI的前额叶-情感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存在明显差异,与临床症状、发作次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首发抑郁症共病失眠 复发抑郁症共病失眠 功能连接 喙侧前扣带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音疗法干预中风后精神障碍潜在的靶向脑区:共情回路
5
作者 丹禹钦 王思童 +7 位作者 侯少贞 许铛瀚 尹萌 张云逸 王菁华 于功昌 李丽 夏伟丽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90-1796,共7页
中风后精神障碍(PSMD)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抑郁、焦虑、痴呆或淡漠等情感认知和行为功能的缺陷,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近年来,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五音疗法(FEMT),在调节情绪、提升认知功能和改善行为等方面展现出显著... 中风后精神障碍(PSMD)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抑郁、焦虑、痴呆或淡漠等情感认知和行为功能的缺陷,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近年来,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五音疗法(FEMT),在调节情绪、提升认知功能和改善行为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疗效并逐渐得到业界认可。FEMT因其易于实施、不良反应少和患者接受度高等优势,正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成为治疗PSMD的重要方案。现有研究表明,PSMD的发生与前扣带皮层(ACC)、前额叶皮层(PFC)和脑岛(INS)等共情相关脑区的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FEMT对PSMD的干预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和修复上述脑区功能,从而发挥治疗效果。此外,FEMT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患者中表现出更佳的疗效,提示FEMT对PSMD的作用可能与共情相关的“认知-神经-心理”作用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疗疾 五音 中风后精神障碍 共情回路 靶向脑区 前扣带回 前额叶皮质 脑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前扣带回皮质Yes激酶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6
作者 赵石祥 平苹 +4 位作者 李治贵 黄美金 刘明沅 孔繁一 李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80,共9页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的Yes激酶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的Yes激酶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大鼠模型,疼痛评估采用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YAP的表达变化,并观察YAP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共表达以及YAP的核定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I组大鼠术后MWT和TWL显著降低,对侧ACC区域YA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YAP核表达量增加,YAP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存在共表达,CCI组YAP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共定位数量显著增加。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后大鼠ACC区域YAP核表达与蛋白表达增多,可能在NP的发生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前扣带回皮质 Yes激酶相关蛋白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通过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缓解炎性痛伴发焦虑样行为 被引量:6
7
作者 肖思琦 吴泽民 +6 位作者 沈醉 孙海榉 朱怡晨 吴梦薇 朱希潇 方剑乔 邵晓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94-501,共8页
目的:探讨吻侧前扣带皮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是否与慢性炎性痛伴发焦虑样行为相关,明确电针是否通过调控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起到抗焦虑样行为作用。方法: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 目的:探讨吻侧前扣带皮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是否与慢性炎性痛伴发焦虑样行为相关,明确电针是否通过调控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起到抗焦虑样行为作用。方法: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0.1 ml建立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通过注射化学遗传病毒调控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并使用动态足底触觉仪和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分别检测其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焦虑样行为改变;观察调控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是否对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足三里、三阴交穴的抗焦虑样行为作用产生影响。结果:特异性激活生理状态大鼠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可以诱发焦虑样行为;特异性抑制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可缓解CFA模型大鼠的焦虑样行为;电针缓解CFA大鼠焦虑样行为的作用被特异性激活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逆转。结论:电针通过下调rACC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缓解慢性炎性痛大鼠的焦虑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侧前扣带皮质 谷氨酸能神经元 慢性疼痛 焦虑样行为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记忆模型大鼠ACC脑区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电针干预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立雷 孙晶 +6 位作者 李菲 何俏颖 何晓芬 沈醉 刘伯宇 方剑乔 邵晓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339-1348,共10页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痛记忆模型大鼠ACC脑区差异蛋白,并进一步筛选与电针干预痛记忆可能相关的差异蛋白,为电针干预痛记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痛记忆模型大鼠ACC脑区差异蛋白,并进一步筛选与电针干预痛记忆可能相关的差异蛋白,为电针干预痛记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通过二次角叉菜胶足跖注射建立痛记忆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电针组于首次注射后5h、1~5d进行电针治疗。模型组与空白组仅作与电针组相同的束缚处理。分别检测3组大鼠造模前,首次注射后4h、5d和二次注射后4h、72h的机械痛阈。二次注射后第3天,大鼠处死后取ACC脑组织。以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双向电泳后经不同波长光激发扫描得到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经ImageMaster2D6.0软件进行分析后,筛选相差在1.5倍以上的蛋白作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进行质谱鉴定。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二次未注射角叉菜胶足跖痛阈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二次未注射角叉菜胶足跖痛阈显著上升(P<0.05)。2)经蛋白质组学分析共筛选出18个差异蛋白质。其中模型组有明显差异者有11个,4个表达呈现下调,分别为微管蛋白α-1A链、DAB2相互作用蛋白、NADH脱氢酶的辅酶黄素蛋白2、转凝蛋白-3;7个表达呈现上调,分别为微管蛋白β-3链、肌动蛋白1、磷酸甘油酸激酶1、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蛋白、肌动蛋白2、细胞色素c氧化酶6A1亚基、泛素40S核糖体蛋白S27a。与空白组比较,电针组有明显差异者有15个,3个表达呈现下调,分别为微管蛋白α-1C链、RhoGDP解离抑制因子、NADH脱氢酶的辅酶黄素蛋白2;12个表达呈现上调,分别为微管蛋白β-2A链、微管蛋白β-3链、肌动蛋白1、乌头酸水合酶、丙酮酸激酶同工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1、Ras相关Rab-19蛋白、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蛋白、肌动蛋白2、细胞色素c氧化酶6A1亚基、泛素40S核糖体蛋白S27a。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后呈现明显差异的有8个差异蛋白,2个呈现下调,分别是RhoGDP解离抑制因子、肌动蛋白2。6个呈现上调,分别是微管蛋白α-1A链、微管蛋白β-2A链、DAB2相互作用蛋白、乌头酸水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Ras相关Rab-19蛋白。结论:经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有11个差异蛋白参与痛记忆的唤醒过程;有8个差异蛋白参与电针干预痛记忆的过程。提示电针对痛记忆的干预可能与稳定神经细胞骨架蛋白,进而抑制神经突触可塑性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痛记忆 前扣带皮层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角叉菜胶 全景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CX3CR1双信号探讨柴金解郁安神片对抑郁症大鼠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突触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检 赵洪庆 +4 位作者 唐林 杨蕙 孟盼 刘林 王宇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50-3960,共11页
目的 探讨柴金解郁安神片对胶质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趋化因子受体1 (GR/CX3CR1)双信号介导的抑郁症大鼠前扣带皮层(ACC)神经元突触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方法复制大鼠抑郁症模型,造模28 d后随机分为模... 目的 探讨柴金解郁安神片对胶质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趋化因子受体1 (GR/CX3CR1)双信号介导的抑郁症大鼠前扣带皮层(ACC)神经元突触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方法复制大鼠抑郁症模型,造模28 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 GR阻断剂组(10μmol/L RU486)、 CX3CR1阻断剂组(50 nmol/L AZD8797)、文拉法辛组(13.5 mg/kg)和柴金解郁安神片组(5.68 g/kg),每组7只,另取7只常规饲养的大鼠为正常组。给药28 d后,采用水迷宫、旷场和强迫游泳实验联合动物行为学分析系统评估大鼠抑郁样行为;HE染色检测大鼠ACC脑区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ELISA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脑脊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酮(CORT)、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6 (IL-6)和谷氨酸(Glu)水平;免疫荧光、 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GR、谷氨酸转运体1 (VGluT1)、 CX3CR1、腺苷受体A2a(A2AR)蛋白表达;高尔基染色检测ACC脑区神经元树突、树突棘及突触损伤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柴金解郁安神片能有效改善水迷宫、旷场和强迫游泳实验中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P<0.05,P<0.01),修复大鼠ACC脑组织中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抑制大鼠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内分泌相关因子ACTH、 CRH、 CORT和神经免疫相关因子TNF-α、 IL-1β、 IL-6、 Glu水平的异常升高(P<0.05,P<0.01),下调胶质细胞GR/CX3CR1双信号相关蛋白GR、 CX3CR1、 A2AR表达(P<0.05,P<0.01),上调VGluT1蛋白表达(P<0.01),并减轻大鼠前扣带皮层神经元树突、树突棘及突触结构损伤。结论 柴金解郁安神片可能是通过调控胶质细胞GR/CX3CR1双信号表达,抑制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突触损伤,进而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这可能是其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继而抗抑郁的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金解郁安神片 抑郁症 前扣带皮层 GR/CX3CR1双信号 突触损伤 神经免疫 神经内分泌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内脏痛及诱发负性情绪的神经回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常晓丽 张海燕 +1 位作者 张丽丽 陈少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慢性内脏痛及其诱发的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然而,与其相关的神经回路和机制仍是尚未解决的生命科学难题。前扣带回和杏仁核是处理啮齿类动物和人类慢性疼痛感觉和情绪成分的核心脑区,因此,本文... 慢性内脏痛及其诱发的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然而,与其相关的神经回路和机制仍是尚未解决的生命科学难题。前扣带回和杏仁核是处理啮齿类动物和人类慢性疼痛感觉和情绪成分的核心脑区,因此,本文以慢性内脏痛中功能性胃肠疾病(肠易激综合征)为例,重点围绕上述核团,从神经回路水平,总结并分析肠易激综合征啮齿类动物模型内脏痛及诱发负性情绪脑回路的最新发现。同时还讨论了今后该研究领域相关的重要研究方向,为揭示慢性内脏痛及诱发负性情绪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内脏痛 负性情绪 前扣带回 杏仁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扣带回至伏隔核GABA能神经通路调控小鼠肠易激综合征及潜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瑞晓 高胜利 +7 位作者 冯旭菲 刘华 明星 孙金秋 栾心驰 刘震宇 刘蔚毅 郭菲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5-826,共12页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ACC)至伏隔核(NAc)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通路对小鼠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慢急性联合应激法(CACS)建立C57BL/6J小鼠IBS模型,分为正常组和IBS组(均n=8),通过行为学测试、肠动力实验和...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ACC)至伏隔核(NAc)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通路对小鼠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1)慢急性联合应激法(CACS)建立C57BL/6J小鼠IBS模型,分为正常组和IBS组(均n=8),通过行为学测试、肠动力实验和腹部退缩反射评分观察小鼠IBS样症状。(2)采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CC-NAc的GABA能通路和IBS小鼠ACC中GABA神经元兴奋性(均n=8)。(3)在正常和IBS小鼠NAc分别注射1.5μL生理盐水(NS)、GABA_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或激动剂异四氢烟酸(Isog),并据此将小鼠分为3组(均n=8):NS组、BIC组和Isog组,观察其IBS样症状。(4)采用化学遗传法将腺相关病毒载体AAV2/9-mDlx-iCre-WPRE-pA定向注射于ACC,AAV2/2Retro Plus-hSyn-DIO-hM3D(Gq)-eGFP-WPRE-pA注射于NAc,小鼠分为4组(均n=8):NS(腹腔注射)+NS(NAc注射)组、NS+BIC组、氯氮平N-氧化物(CNO)+NS组和CNO+BIC组;或AAV2/2Retro-hSyn-DIO-hM4D(Gi)-EGFP-WPRE-pA注射于NAc,小鼠分为3组(均n=8):NS+NS组、NS+BIC组和CNO+NS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组胺和5-羟色胺(5-HT)的表达,并观察ACC-NAc的GABA能神经通路对小鼠IBS样症状的影响。结果:CACS诱导小鼠出现IBS样症状;FG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ACC的GABA神经元可以投射至NAc。NAc注射BIC后IBS小鼠的焦虑样行为、腹泻样症状和内脏超敏反应显著减轻(P<0.05)。化学遗传法抑制投射至NAc的ACC内GABA能神经元可显著减轻IBS小鼠的症状(P<0.05)。结论:ACC^(GABA)-NAc神经通路可参与小鼠IBS样症状的调控,其机制可能与肠道组胺和5-HT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扣带回 伏隔核 γ-氨基丁酸 焦虑样行为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超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L-苏糖酸镁预防长春新碱诱导的大鼠记忆和情感障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佳新 周鑫 +2 位作者 熊媖 刘先国 舒海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3-423,共11页
目的:观察L-苏糖酸镁(magnesium-L-threonate,L-TAMS)对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诱导的大鼠记忆和情感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Control组(饮用正常水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VCR组(大鼠腹腔... 目的:观察L-苏糖酸镁(magnesium-L-threonate,L-TAMS)对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诱导的大鼠记忆和情感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Control组(饮用正常水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VCR组(大鼠腹腔注射长春新碱并饮用正常水)、L-TAMS+VCR组(VCR注射前7天起至实验结束在饮用水中加入L-TAMS),每组5~7只。采用新颖物体识别测试(novel object recognition test,NORT)检测大鼠记忆能力;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levated plus-maze test,EPMT)检测大鼠焦虑行为;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检测大鼠抑郁行为。使用在体电生理实验技术记录海马CA3-CA1突触后诱发场电位的幅度;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s,NMDARs)亚基NR2B表达的情况;免疫荧光检测海马CA1与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内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VCR组认知系数降低,静止不动时间延长,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的时间和次数减少,海马CA3-CA1突触后场电位幅度降低,海马内NR2B含量显著降低,海马CA1和ACC内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增多,腹腔注射VCR之前,提前7天直至实验结束口服L-TAMS可预防VCR所引起的上述变化。结论:L-TAMS可通过上调海马突触后膜NMDARs亚基NR2B,逆转VCR引起的CA3-CA1突触后场电位幅度显著降低,改善海马突触传递受损,同时,降低大鼠海马CA1和前扣带回皮质的小胶质细胞表达,减轻神经炎症,进一步预防VCR诱导的记忆和情感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苏糖酸镁 长春新碱 记忆情感障碍 海马 前扣带回皮质 突触可塑性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炎致小鼠焦虑模型诱导前扣带回皮质单细胞基因表达差异
13
作者 程果 周永生 +1 位作者 冷冬妮 宋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2,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小鼠膀胱炎模型,探讨膀胱炎引发的焦虑样行为及其在前扣带回皮质(ACC)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建立膀胱炎模型,通过旷场实验探究小鼠焦虑样行为,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分析ACC中的神经元基因表...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小鼠膀胱炎模型,探讨膀胱炎引发的焦虑样行为及其在前扣带回皮质(ACC)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建立膀胱炎模型,通过旷场实验探究小鼠焦虑样行为,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分析ACC中的神经元基因表达改变。结果:HE染色结果提示LPS处理的小鼠膀胱存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以及膀胱上皮脱落等炎症反应。旷场实验提示小鼠在旷场中心区域活动时间以及距离明显减少,存在明显的焦虑样行为。单细胞RNA测序质控提示数据质量较好,通过前2000个高变基因降维聚类揭示了ACC存在7群不同的细胞亚群以及5种主要的细胞类型。神经元进一步降维聚类成5群不同的细胞亚群,并鉴定出2种主要的细胞类型,差异基因分析提示神经元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改变,并且功能富集于突触功能异常等通路。结论:膀胱炎可引发ACC中特定细胞亚群的基因表达改变,提示特定的神经元类型可能在膀胱炎引发的焦虑样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深入理解膀胱炎与焦虑行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未来探究膀胱炎诱发的焦虑行为的脑区及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炎 焦虑样行为 前扣带回皮质 单细胞RNA测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扣带回在睡眠调节中的机制
14
作者 周尚涛 刘程曦 +1 位作者 刘文捷 王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6-1581,共6页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间和质量异常的疾病,包括出现失眠、睡眠呼吸紊乱和睡眠碎片化等表现,已经成为困扰现代人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是大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间和质量异常的疾病,包括出现失眠、睡眠呼吸紊乱和睡眠碎片化等表现,已经成为困扰现代人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是大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沟与胼胝体沟之间,具有调节自主运动、情绪、疼痛等多种功能,是睡眠调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时间较短与其ACC中γ-氨基丁酸水平较低有关,且原发性失眠患者多伴有ACC体积增加、功能结构改变。ACC是公认的痛觉感知和相关负性情绪调控的中心脑区,ACC脑区可参与控制慢性疼痛并通过下行投射调控痛性失眠。ACC是重度抑郁症病理生理学中的关键区域,抑郁或者睡眠质量差的个体,ACC与外侧眶额皮层、后扣带皮层、楔前叶、角回和颞叶皮层等区域的功能连接增强,ACC亚区的异常功能连接介导重性抑郁症患者快感缺乏与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意识 前扣带回 睡眠调控 大脑边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猜谜作业中顿悟的ERP效应 被引量:16
15
作者 买晓琴 罗劲 +1 位作者 吴建辉 罗跃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5,共7页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 (ERP)探索问题解决过程中顿悟的神经机制。以猜谜作业为实验程序 ,对“有顿悟”和“无顿悟”答案引发的脑电分别进行叠加和平均 ,并将二者相减 (有顿悟 -无顿悟 )得到差异波。在 2 5 0~ 5 0 0ms“有顿悟”比“无顿悟...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 (ERP)探索问题解决过程中顿悟的神经机制。以猜谜作业为实验程序 ,对“有顿悟”和“无顿悟”答案引发的脑电分别进行叠加和平均 ,并将二者相减 (有顿悟 -无顿悟 )得到差异波。在 2 5 0~ 5 0 0ms“有顿悟”比“无顿悟”的ERP波形有一个更加负性的偏移 ,在差异波中 ,这个负成分的潜伏期约为 380ms(N380 )。地形图和电流密度图显示 ,N380在额中央区活动最强。偶极子源定位分析结果显示 ,N380可能起源于扣带前回。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N380 猜谜作业 偶极子源定位 扣带前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扣带皮层与痛觉信息加工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永静 张玉秋 赵志奇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297,共5页
前扣带皮层是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皮层及皮层下结构的许多核团存在广泛的纤维联系 ,参与多种功能的调节。近来的电生理学、功能成像及行为学的研究表明 ,前扣带皮层与疼痛 ,特别是疼痛的情绪反应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该领域... 前扣带皮层是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皮层及皮层下结构的许多核团存在广泛的纤维联系 ,参与多种功能的调节。近来的电生理学、功能成像及行为学的研究表明 ,前扣带皮层与疼痛 ,特别是疼痛的情绪反应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扣带皮层 痛觉 形态学 生理学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前扣带回皮层与执行功能 被引量:30
17
作者 蔡厚德 刘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3-650,共8页
回顾了近期有关大脑前扣带回皮层(ACC)参与执行功能的研究资料。结果显示,ACC可以对正在进行的目标定向行为实施在线监控,在出现反应冲突或错误时提供信号,以便能及时调整与分配注意资源,因此可能是一个行为规划与执行的高级调控结构。... 回顾了近期有关大脑前扣带回皮层(ACC)参与执行功能的研究资料。结果显示,ACC可以对正在进行的目标定向行为实施在线监控,在出现反应冲突或错误时提供信号,以便能及时调整与分配注意资源,因此可能是一个行为规划与执行的高级调控结构。这两年来的新发现提示,ACC的执行监控作用可能是基于动机与奖赏期待做出的对“意志行动”的整合性控制,并可能具有对行动结果的情绪评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扣带回皮层 执行功能 冲突与错误监控 动机与情绪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啊哈!”和“哈哈!”:顿悟与幽默的脑认知成分比较 被引量:14
18
作者 聂其阳 罗劲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9-227,共9页
作为人类智能的高级表现形式,顿悟和幽默存在诸多共同之处。从认知和情感组成上看,顿悟的非连续性、突发性、重构和惊讶,对应于幽默的失谐、失谐探测、失谐消解和愉悦,两者存在表征机制的重叠。神经机制的研究发现,顿悟和幽默的心理事... 作为人类智能的高级表现形式,顿悟和幽默存在诸多共同之处。从认知和情感组成上看,顿悟的非连续性、突发性、重构和惊讶,对应于幽默的失谐、失谐探测、失谐消解和愉悦,两者存在表征机制的重叠。神经机制的研究发现,顿悟和幽默的心理事件都伴随着400ms左右的额中央区负波(N400)以及前扣带回、顶颞叶联合区和前额叶等脑区的活动;同时顿悟和幽默在P300成分以及海马、右侧前部颞上回等脑区活动上存在差异。未来可借鉴幽默的认知和情感成份的脑成像研究范式,进一步探明顿悟过程的认知和情感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顿悟 幽默 重构 失谐 N400 前扣带回(a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评价海洛因依赖者脑局部一致性改变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佳 王亚蓉 +3 位作者 李强 李玮 常海峰 王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01-1804,共4页
目的采用局部一致性方法(ReHo)评价海洛因成瘾者静息态下脑局部神经元自发活动的改变,及其与用药时间和剂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未接受美沙酮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HD组)17例和健康对照者(NC组)15名,通过EPI序列扫描获取静息态数据,比较两组R... 目的采用局部一致性方法(ReHo)评价海洛因成瘾者静息态下脑局部神经元自发活动的改变,及其与用药时间和剂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未接受美沙酮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HD组)17例和健康对照者(NC组)15名,通过EPI序列扫描获取静息态数据,比较两组ReHo差异,分析其与海洛因使用时间和剂量的关系。结果与NC组相比,HD组ReHo值增大的脑区为左侧颞上回,减低的脑区为左侧颞下回、左侧前扣带回、左侧尾状核、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左侧颞下回ReHo值与使用海洛因总剂量呈负相关(r=-0.558,P=0.048)。结论海洛因成瘾者存在ReHo异常,主要涉及成瘾过程中的认知控制、情感调节、听觉等相关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局部一致性 扣带前皮质 尾状核 额叶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改变CFA炎症痛大鼠前扣带回脑区神经元放电活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萌萌 刘风雨 +6 位作者 岳路鹏 蔡捷 廖斐斐 朱兵 景向红 万有 伊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37-742,共6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炎症痛大鼠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为4组:CFA炎症痛模型组加电针,CFA炎症痛模型组加假电针,对照组加电针,对照组加假电针。应用多通道在体记录技术,记录在电针前、后... 目的:研究电针对炎症痛大鼠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为4组:CFA炎症痛模型组加电针,CFA炎症痛模型组加假电针,对照组加电针,对照组加假电针。应用多通道在体记录技术,记录在电针前、后1 h内以及给予激光痛刺激前、后ACC神经元的放电,处理记录到的神经信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针后,CFA炎症痛组和对照组大鼠ACC神经元的平均放电率均增高,CFA炎症痛组大鼠ACC脑区内对激光痛刺激有反应的兴奋性神经元反应性降低。结论:电针激活炎症痛大鼠ACC脑区的神经元,但抑制ACC脑区内对痛刺激起兴奋性反应的神经元。推测电针通过调节ACC脑区神经元活动而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痛 前扣带回 电针 神经元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