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换波各向异性速度分析与偏移成像 被引量:5
1
作者 于春玲 王建民 +2 位作者 付雷 雷波 谢广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44-47,共4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技术已从常规三维地震勘探向三维三分量勘探方向发展。本文针对三维转换波各向异性精确成像的关键技术难题,在综合分析转换波速度各向异性特性及表征方法基础上,研究了各向异性高精度速度分析及叠...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技术已从常规三维地震勘探向三维三分量勘探方向发展。本文针对三维转换波各向异性精确成像的关键技术难题,在综合分析转换波速度各向异性特性及表征方法基础上,研究了各向异性高精度速度分析及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该技术已在大庆探区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各向异性 速度分析 叠前时间偏移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大庆探区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孙长赞 王建民 +1 位作者 冯文霞 那晓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71-73,共3页
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不仅消除了介质各向异性地震成像精度的影响,而且能够解决叠前反演共反射点道集大炮检距数据校正过量的问题。本文介绍了VTI介质三维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和技术关键,以及在大庆探区... 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不仅消除了介质各向异性地震成像精度的影响,而且能够解决叠前反演共反射点道集大炮检距数据校正过量的问题。本文介绍了VTI介质三维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和技术关键,以及在大庆探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应用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可使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断点归位更加清楚准确,断层清晰,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叠前时间偏移 成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近地表方位各向异性特征及地震成像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勇 谭佳 +2 位作者 杨晓海 窦强峰 刘宜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安集海背斜近地表非均质性强,岩性剧变,风化层速度变化大,复杂的表层激发接收条件改变了地震波传播的路径和速度,产生严重的近地表方位各向异性,导致有效地震波无法同相叠加成像,严重影响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是地震成像... 准噶尔盆地南缘安集海背斜近地表非均质性强,岩性剧变,风化层速度变化大,复杂的表层激发接收条件改变了地震波传播的路径和速度,产生严重的近地表方位各向异性,导致有效地震波无法同相叠加成像,严重影响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是地震成像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原始单炮初至走时特征,结合野外地质露头和卫星图,分析了动、静校正后的地震道集与炮点、检波点的对应关系,并与近地表各类冲沟、介质岩性进行紧密关联;通过分方位动、静校正及分方位加权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构建了不同方位的加权系数场,叠前时间偏移成像中“画弧”现象得到压制,成像效果明显改善,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结果有效落实了安集海背斜中、下组合圈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安集海背斜 方位各向异性 地震成像 叠前时间偏移 地质露头 卫星图 加权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在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马昭军 唐建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2期174-180,15,共7页
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和倾斜时差校正等是处理的难点,而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不需要进行共转换点道集抽取、倾斜时差校正和叠后偏移等处理,就能实现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全空间精确成像。为此,探讨了叠前克希霍夫时间... 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和倾斜时差校正等是处理的难点,而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不需要进行共转换点道集抽取、倾斜时差校正和叠后偏移等处理,就能实现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全空间精确成像。为此,探讨了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论述了建立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的方法原理——根据转换波的特点,在转换波散射旅行时方程中引入各向异性参数,针对转换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利用“三谱”分析技术建立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论述了建立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原理——通过对共成像点道集的偏移、反正常时差校正处理、交互迭代解释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等,确定最佳的偏移速度场。将该技术应用于XC气田的三维三分量转换波资料处理,处理后的三维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成像清晰,归位准确,地质形态细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资料处理 各向异性参数 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 共成像点道集 偏移速度场 成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介质中qP波方程逆时偏移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何兵寿 武雪峤 高琨鹏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45,69,共13页
理论上说,TI介质逆时偏移技术更有利于解决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波成像问题,工业实践也证明了此项技术在解决复杂地层地震波成像问题方面的巨大潜力。总结了TI介质中qP波逆时偏移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qP波方程的建立、qP波方程的延... 理论上说,TI介质逆时偏移技术更有利于解决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波成像问题,工业实践也证明了此项技术在解决复杂地层地震波成像问题方面的巨大潜力。总结了TI介质中qP波逆时偏移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qP波方程的建立、qP波方程的延拓算法和qP波成像方法这3个逆时偏移关键技术的实现思路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分析认为,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已有的TI介质qP波方程具有较高的运动学精度,但对方程的动力学精度缺乏深入研究;②qP波方程炮点波场重构中的随机边界技术存在不稳定隐患,业界在提升稳定性方面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③二阶或高阶qP波方程难以准确求取qP波的坡印廷矢量,且现有的坡印廷矢量技术无法解决多组波场问题;④子波拉伸校正缺乏针对性技术等。因此,今后TI介质中qP波方程逆时偏移领域的研究重点应该包括qP波方程的动力学精度分析多参数随机边界设置技术和qP波传播方向的准确求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TI介质 qP波方程 逆时偏移 成像条件 波场重构 坡印廷矢量 子波拉伸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逆时偏移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6
作者 何兵寿 高琨鹏 徐国浩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223,共14页
基于矢量波动理论的多波地震技术在解决各向异性地层的精确勘探方面具有理论基础优势,纵、横波深度域成像是多波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之一,多分量联合逆时偏移是实现纵、横波深度域成像的重要方法之一。总结了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中弹性... 基于矢量波动理论的多波地震技术在解决各向异性地层的精确勘探方面具有理论基础优势,纵、横波深度域成像是多波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之一,多分量联合逆时偏移是实现纵、横波深度域成像的重要方法之一。总结了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中弹性波逆时偏移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弹性波延拓和纵、横波成像中各个环节的实现思路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TI介质中弹性波方程逆时偏移领域重点技术主要包括:三分量地震数据之间的频谱一致性处理技术、各向异性随机边界构建技术、各向异性逆时偏移的噪声压制技术、数据驱动的TI介质中的纵、横波解耦技术、更准确的纵、横波传播方向求取技术和横波三叉区的处理与成像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TI介质 弹性波方程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 逆时偏移 波场重构 纵、横波分离 成像条件 坡印廷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走时叠前时间偏移在青东4东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新荣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年第4期279-283,共5页
胜利青东4东地区滩海三维横跨潍北凸起、青东凹陷、郯庐断裂带,地下地质情况复杂,构造变化大,第三系地层发育大量的低序级断层,中生界古潜山特征复杂。为了做好该区复杂构造的成像工作,地震资料处理中采用了非对称走时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胜利青东4东地区滩海三维横跨潍北凸起、青东凹陷、郯庐断裂带,地下地质情况复杂,构造变化大,第三系地层发育大量的低序级断层,中生界古潜山特征复杂。为了做好该区复杂构造的成像工作,地震资料处理中采用了非对称走时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该方法走时计算公式中含有水平源像距的多次项以及关于速度的横向导数,能够有效提高走时计算精度,改善复杂条件下的地震波聚焦效果。抽取一条南北向的测线测试了非对称走时方法的有效性;用该方法进行实际资料处理有效改善了中生界古潜山的成像效果,较准确、精细地刻画了层间信息的细节及断层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构造 非对称走时 叠前时间偏移 成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卡GPU集群的多次波逆时偏移成像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博 宋鹏 +1 位作者 李金山 谭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65,共6页
相对于常规逆时偏移,多次波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在分析多次波逆时偏移成像原理和条件的基础上,对多次波逆时偏移成像中的多次波预测、波场延拓等步骤的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Sigsbee2B地质模型,应用基... 相对于常规逆时偏移,多次波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在分析多次波逆时偏移成像原理和条件的基础上,对多次波逆时偏移成像中的多次波预测、波场延拓等步骤的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Sigsbee2B地质模型,应用基于反馈环理论的自由界面多次波衰减方法预测得到纯多次波炮集,实现了基于多卡GPU集群的多次波逆时偏移成像处理。处理结果显示,多次波逆时偏移的中浅层成像清晰,构造的成像精度明显高于常规逆时偏移。多卡GPU集群的应用可显著提高多次波逆时偏移的计算速度和效率,使得基于地震大数据体进行多次波逆时偏移成像处理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 波场延拓 逆时偏移成像 多卡GPU 成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表直接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曲英铭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5-644,共20页
常用的高程静校正方法需要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的基本条件,但在我国西部与南方山前带油气勘探区内,地表起伏剧烈,横向变速明显,地表一致性假设不再成立。为了对复杂山前带进行准确的成像,起伏地表直接成像方法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快速发展... 常用的高程静校正方法需要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的基本条件,但在我国西部与南方山前带油气勘探区内,地表起伏剧烈,横向变速明显,地表一致性假设不再成立。为了对复杂山前带进行准确的成像,起伏地表直接成像方法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快速发展。对起伏地表直接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基于射线理论的起伏地表偏移,基于单程波方程的起伏地表偏移及基于双程波方程的起伏地表变网格、曲网格、三角网格逆时偏移,起伏地表粘声逆时偏移,起伏地表各向异性逆时偏移,起伏地表最小二乘偏移等,并对起伏地表速度反演方法进行了总结。从简单的起伏地表构造成像到同时存在剧烈起伏地表及复杂地下结构的双复杂构造直接成像回顾了起伏地表成像的总体发展趋势,指出基于双程波方程的起伏地表直接成像方法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该方法在理论上可以对任意复杂构造进行精确成像,对速度的依赖性强和计算量庞大是其主要的发展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直接成像 叠前深度偏移 射线类 单程波 逆时偏移(RTM)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速度建模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