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Short-Term Electric Load Forecasting Using IWOA CNN-BiLSTM-TPA Model
1
作者 MEI Tong-da SI Zhan-jun ZHANG Ying-xue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7,共9页
Load forecast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ower systems.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mart grids,the inte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istribute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power electronics devi... Load forecast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ower systems.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mart grids,the inte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istribute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power electronics devices have made power load data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volatile.This places higher demands on the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power load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short-term power load,a CNN-BiLSTMTPA short-term power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the Improved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IWOA)with mixed strategies was proposed.Firstly,the model combined th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with the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BiLSTM)to fully extract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ad data itself.Then,the Temporal Pattern Attention(TPA)mechanism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CNN-BiLSTM model to automatically assign corresponding weights to the hidden states of the BiLSTM.This allowed the model to differentiate the importance of load sequences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At the same time,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difficulties of select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temporal model,and the poor global search ability of the whale algorithm,which is easy to fall into the local optimization,the whale algorithm(IWOA)was optimized by using the hybrid strategy of Tent chaos mapping and Levy flight strategy,so as to better search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In this experiment,the real load data of a region in Zhejiang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an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R2)of the proposed method reached 98.83%.Compared with the prediction models such as BP,WOA-CNN-BiLSTM,SSA-CNN-BiLSTM,CNN-BiGRU-Attention,etc.,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proposed in this study has a higher prediction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Long Short-Term Memory Temporal Pattern Attention Power load foreca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 probabilistic forecasting system based on graph generative network with graph U-nets architecture
2
作者 LI Yan-fei YANG Rui +1 位作者 DUAN Zhu LIU 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1期304-318,共15页
Urban air pollution has brought great troubles to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economic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other aspects.Predicting the changes and trends of air pollution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 Urban air pollution has brought great troubles to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economic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other aspects.Predicting the changes and trends of air pollution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governance and prevention efforts.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n interval prediction method that considers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of PM_(2.5)signals from multiple stations.K-nearest neighbor(KNN)algorithm interpolates the lost signals 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on,transmission,and storage to ensure the continuity of data.Graph generative network(GGN)is used to process time-series meteorological data with complex structures.The graph U-Nets framework is introduced into the GGN model to enhance its controllability to the graph generation process,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robustness of the model.In addition,sparse Bayesian regression is incorporated to improve the dimensional disaster defect of traditional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interval prediction.With the support of sparse strategy,sparse Bayesian regression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SBR-KDE)is very efficient in processing high-dimensional large-scale data.The PM_(2.5)data of spring,summer,autumn,and winter from 34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ites in Beijing verified the accuracy,generalization,and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in interval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interval forecasting graph generative network graph U-Nets sparse Bayesian regression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 Forecasting for Optimizing Response of Nuclear Emergency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3
作者 BILAL Ahmed Khan HASEEB ur Rehman +5 位作者 QAISAR Nadeem MUHAMMAD Ahmad Naveed Qureshi JAWARIA Ahad MUHAMMAD Naveed Akhtar AMJAD Farooq MASROOR Ahmad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68-2076,共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based approach to predict crucial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pressure,and wind speed,typically calculated from computationally intensive wea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based approach to predict crucial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pressure,and wind speed,typically calculated from computationally intensiv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Accurate meteorological data is indispensable for simulating the release of radioactive effluents,especially in dispersion modeling for nuclear emergency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Simulation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during nuclear emergencies using the conventional WRF model is very complex and time-consuming.Therefore,a new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based technique was proposed as a viable alternative for 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neural network was trained using historical site-specific meteorological data to forecast th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is technique was conducted to test its performance in forecasting various parameters including atmospheric pressure,temperature,and wind speed components in both East-West and North-South directions.The performance of developed network was evaluated on an unknown dataset,and acquired results are within the acceptable range for all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Results show that ANNs possess the capability to forecast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such as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at multiple spatial locations within a grid with high accuracy,utilizing input data from a single station.However,accuracy is slightly compromised when predicting wind speed components.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was utilized to report the accuracy of predicted results,with values of 1.453℃for temperature,77 Pa for predicted pressure,1.058 m/s for the wind speed of U-component and 0.959 m/s for the wind speed of V-component.In conclusion,this approach offers a precise,efficient,and wellinformed method f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during nuclear emerge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iction of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nuclear emergency support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id urban flood forecasting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a and deep learning
4
作者 BAI Bing DONG Fei +1 位作者 LI Chuanqi WANG Wei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28,共12页
[Objective]Urban floods are occurring more frequently becaus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urbanization.Accordingly,urban rainstorm and flood forecasting has become a priority in urban hydrology research.However,two-d... [Objective]Urban floods are occurring more frequently becaus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urbanization.Accordingly,urban rainstorm and flood forecasting has become a priority in urban hydrology research.However,two-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models execute calculations slowly,hindering the rapid simulation and forecasting of urban floods.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speed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urban flood simulations and forecasting,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deep learning were combined to develop a more effective urban flood forecasting method.[Methods]Specifically,a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urban flood process and address the need to include a large number of datasets in the deep learning process.Meanwhile,to shorten the time required for urban flood forecasting,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odel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rainfall and inundation depth.[Resul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of forecasting the maximum inundation depth in flood-prone locations is less than 10%,and the Nash efficiency coefficient of forecasting inundation depth series in flood-prone locations is greater than 0.75.[Conclusion]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uld execute highly accurate simulations and quickly produce forecasts,illustrating its superiority as an urban flood forecasting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flooding flood-prone location cellular automata deep learn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rapid foreca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清指标与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辉 陈亚伦 +3 位作者 孙新超 宋彦 王民珩 高媛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性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gter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 目的探讨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性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gter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0,ADAM10)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LAA性AIS患者12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和预后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68例、重度组25例,预后良好组72例和预后不良组5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PDCD4、ADAM1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DCD4、ADAM10水平与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DCD4、ADAM10对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和中度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重度神经缺损、高血压、Hcy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CD4、ADAM10与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关(OR=2.759,95%CI:1.479~5.146,P=0.001;OR=2.818,95%CI:1.559~5.093,P=0.001)。PDCD4、ADAM10单独和联合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40、0.864、0.935,联合预测的AUC显著优于单独预测(Z=2.687、2.008,P<0.05)。结论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LAA性AIS患者血清PDCD4、ADAM10水平较高,二者联合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效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预后 回归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时序数据预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7
6
作者 孟祥福 石皓源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4,共20页
时序数据预测(TSF)是指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的趋势性、季节性等潜在信息,预测未来时间点或时间段的数值和趋势。时序数据由传感器生成,在金融、医疗、能源、交通、气象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物联网传感器的发展,海量的时序数据... 时序数据预测(TSF)是指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的趋势性、季节性等潜在信息,预测未来时间点或时间段的数值和趋势。时序数据由传感器生成,在金融、医疗、能源、交通、气象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物联网传感器的发展,海量的时序数据难以使用传统的机器学习解决,而Transformer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诸多任务表现优秀,学者们利用Transformer模型有效捕获长期依赖关系,使得时序数据预测任务取得了飞速发展。综述了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时序数据预测方法,按时间梳理了时序数据预测的发展进程,系统介绍了时序数据预处理过程和方法,介绍了常用的时序预测评价指标和数据集。以算法框架为研究内容系统阐述了基于Transformer的各类模型在TSF任务中的应用方法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验对比了各个模型的性能、优点和局限性,并对实验结果展开了分析与讨论。结合Transformer模型在时序数据预测任务中现有工作存在的挑战提出了该方向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时序数据预测 数据预处理 Transform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深度学习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许世卫 李乾川 +3 位作者 栾汝朋 庄家煜 刘佳佳 熊露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57-69,共13页
[目的/意义]农产品供给、消费和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市场监测和预警。随着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市场体系的转型,数据获取技术的进步使得农业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然而,农产品多品种的联动监测和预测仍面临数据复杂、模型狭窄、应变能力弱... [目的/意义]农产品供给、消费和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市场监测和预警。随着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市场体系的转型,数据获取技术的进步使得农业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然而,农产品多品种的联动监测和预测仍面临数据复杂、模型狭窄、应变能力弱等挑战。因此,亟需构建适应中国农业数据特点的深度学习模型,以提升农产品市场的监测与预警能力,推动精准决策和应急响应。[方法]本研究应用深度学习方法,从中国多维农业数据资源实际出发,创新提出了一套不同监测预警对象条件下深度学习综合预测方法,构建了生成对抗与残差网络协同生产量模型(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and Residual Network, GAN-ResNet)、变分自编码器岭回归消费预测模型(Variational Autoencoder and Ridge Regression, VAE-Ridge)、自适应变换器价格预测模型(Adaptive-Transformer)。为适应实际需求,研究在CAMES中采用“离线计算与可视化分离”策略,模型推理离线完成,平衡了计算复杂度与实时预警需求。[结果和讨论]深度学习综合预测方法在玉米单产、生猪消费量和番茄市场价格的预测上,均表现出显著的精度提升。GAN-ResNet生产量预测模型进行县级尺度玉米单产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为6.58%,运用VAE-Ridge模型分析生猪消费量的MAPE为6.28%,运用Adaptive-Transformer模型预测番茄价格的MAPE为2.25%。[结论]该研究提出的深度学习综合预测方法,具有较先进的单品种、多场景、宽条件下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分析能力,并在处理不同区域多维数据、多品种替代、市场季节性波动等分析方面显示出优良的指标性能,可为中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提供一套新的有效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预警 深度学习 生产量预测 消费量预测 价格预测 生成对抗与残差网络协同生产量模型 变分自编码器岭回归消费预测模型 自适应变换器价格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海洋学研究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灿影 张斌 +1 位作者 冯志纲 李晓峰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5,共14页
海洋科学研究对于理解和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支持经济发展,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海洋监测范围的不断扩大,海洋数据的收集速度和量级呈指数级增长,这远远超出了传统科研方法的处理和分析... 海洋科学研究对于理解和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支持经济发展,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海洋监测范围的不断扩大,海洋数据的收集速度和量级呈指数级增长,这远远超出了传统科研方法的处理和分析能力,给海洋动态变化的分析带来了挑战。同时,海洋数据的快速增长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提供了丰富的训练材料,为AI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AI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海量数据,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与工具,分析了8 021篇(2024年4月20日为止)AI海洋学研究的整体态势,结果表明:(1) 2020年前后全球AI海洋学研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 2017年中国发文数量超过美国,成为AI海洋学研究领域发文最多的国家;(3)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和遥感是发表论文最多的3个学科领域;(4) AI技术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评估、海洋和大气现象识别与预报等领域应用较多。尽管AI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应用中表现良好,显示出巨大潜力,但仍存在局限性。未来建议制定统一的海洋数据标准和协议,鼓励跨学科的研究合作,以更有效地利用AI技术挖掘海洋数据的潜力,为海洋保护和管理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海洋监测 分类 预报 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SSA-ELM-LSTM模型的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桩水平变形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彦伟 彭洁 +4 位作者 任连伟 高保彬 郭佳奇 王泽武 韩红凯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6,共13页
灾害监测与预测是岩土工程领域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工程监测数据中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一直是预测的难点。为应对此挑战,引入数据驱动算法极限学习机(EL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结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 灾害监测与预测是岩土工程领域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工程监测数据中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一直是预测的难点。为应对此挑战,引入数据驱动算法极限学习机(EL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结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麻雀搜索算法(SSA),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CEEMDAN将支护桩水平位移序列分解为趋势项和波动项,降低数据的非平稳性。其次,为充分考虑分解序列差异的非线性特征,分别采用SSA优化后的ELM和LSTM模型对低频趋势项与高频波动项进行预测,并将结果叠加重构为最终预测值。最后,以郑州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例,通过设置消融实验、对比实验和泛化性验证实验,系统评估了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显著优于其他模型,其中R2提升了2.88%~23.62%,RMSE和MAPE分别降低了6.63%~41.13%、8.08%~64.79%。这充分说明模型在应对数据非平稳性和捕捉非线性特征方面表现出色,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为岩土工程中的灾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支护桩 变形监测 组合预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技术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进展及思考
10
作者 祁海霞 彭涛 +6 位作者 智协飞 季焱 殷志远 沈铁元 王俊超 向怡衡 胡泊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6-459,共14页
洪水预报是降低洪灾损失、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非工程措施的有效途径,实现精准洪水预报是水文领域的关键技术挑战之一。目前,基于物理机制的洪水预报模型在模拟精度和效率上仍有不足,而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构建的预报模型则得到了迅猛发展。... 洪水预报是降低洪灾损失、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非工程措施的有效途径,实现精准洪水预报是水文领域的关键技术挑战之一。目前,基于物理机制的洪水预报模型在模拟精度和效率上仍有不足,而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构建的预报模型则得到了迅猛发展。文章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洪水预报领域所应用的深度学习模型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在洪水定量和概率预报中的应用进展和存在问题。聚焦介绍和探讨了深度学习模型与洪水物理模型在物理过程参数化、可解释性研究、洪水预报模型误差校正等方面的契合点和应用前景。分析认为,深度学习未来将走向与物理模型的深度耦合,成为洪水时间序列预报的重要发展范式,并将是实现未来水利智慧化的重要研究内容。最后针对深度学习在洪水预报中的难点给出几点思考,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在洪水预报领域探索应用深度学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洪水预报 定量预报 概率预报 耦合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的服装时尚趋势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涛 田蜜 +3 位作者 刘军平 张自力 胡新荣 何儒汉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针对传统时尚趋势预测方法效率低,高度依赖专家和用户的主观意志,训练数据难以反映真正的时尚趋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STM和时装周图像信息的时尚趋势预测模型。该方法首先通过爬取时尚网站vogue中2013到2021年的四大时装周的秀场图片... 针对传统时尚趋势预测方法效率低,高度依赖专家和用户的主观意志,训练数据难以反映真正的时尚趋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STM和时装周图像信息的时尚趋势预测模型。该方法首先通过爬取时尚网站vogue中2013到2021年的四大时装周的秀场图片,然后分析图片信息,将秀场图片信息与时尚内部知识相结合,最后利用基于注意机制的LSTM模型从时间序列中寻找时尚关系,从而进行时尚趋势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个数据集上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趋势预测 时尚分析 时装周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季节性与趋势特征的光伏功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东风 李青博 +1 位作者 张博洋 黄宇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8-356,共9页
针对光伏功率预测中未充分考虑光伏功率季节性与趋势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eural-Prophet(NP)与深度神经网络的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首先,通过互信息法筛选出影响光伏功率的主要因素,利用NP模型对光伏功率建模得到光伏功率的季节性与... 针对光伏功率预测中未充分考虑光伏功率季节性与趋势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eural-Prophet(NP)与深度神经网络的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首先,通过互信息法筛选出影响光伏功率的主要因素,利用NP模型对光伏功率建模得到光伏功率的季节性与趋势特征,将季节性与趋势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作为模型输入。其次,采用改进残差网络(ResNet)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建立NP-ResNet-BiGRU光伏功率预测模型并完成光伏功率预测。利用春夏秋冬四季的数据进行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方法,所提方法的MAE至少提升7.44%,RMSE至少提升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预测 神经网络 残差网络 Neural-Proph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合预报进展、挑战及展望
13
作者 陈静 朱跃建 +11 位作者 段晚锁 智协飞 闵锦忠 李晓莉 邓国 袁慧玲 冯杰 杜钧 李巧萍 龚建东 沈学顺 穆穆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0-502,共23页
系统概述了集合预报的发展历程和中外主要的集合预报方法,重点回顾了中国全球/区域集合预报系统的发展历程、集合预报系统业务技术、初值扰动技术、模式扰动技术和集合预报应用的进步,以及与当前国际主要数值预报中心集合预报水平的对... 系统概述了集合预报的发展历程和中外主要的集合预报方法,重点回顾了中国全球/区域集合预报系统的发展历程、集合预报系统业务技术、初值扰动技术、模式扰动技术和集合预报应用的进步,以及与当前国际主要数值预报中心集合预报水平的对比。针对集合预报系统逐步走向对流尺度、人工智能模型的趋势,从业务、科研、人工智能与集合预报、天气与气候一体化以及用户需求等方面分析了集合预报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对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 方法 中国集合预报 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台风预报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14
作者 余晖 陈联寿 +9 位作者 谈哲敏 端义宏 杨梦琪 陈琛 李永平 陈国民 黄伟 钱奇峰 麻素红 王新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6-797,共12页
近百年来,中国台风预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看云识天、天气图分析、统计预报、统计-动力预报、数值预报及其集成应用等主要阶段。随着台风预报技术的发展,中国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能力呈现出阶梯式跃进特征,准确性和稳定性均显著提升。展... 近百年来,中国台风预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看云识天、天气图分析、统计预报、统计-动力预报、数值预报及其集成应用等主要阶段。随着台风预报技术的发展,中国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能力呈现出阶梯式跃进特征,准确性和稳定性均显著提升。展望未来,台风预报已进入突破台风精细结构预报和长时效预报挑战的新阶段,加强物理规律认识深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相融合是未来台风预报技术发展的一条希望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预报技术 预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瘤周水肿特征对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红兵 陈哲 +2 位作者 肖茜茜 任静 周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分析基于MRI的瘤周水肿特征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有完整术前MRI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的213例浸润性乳腺癌。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将病例分为高负... 目的分析基于MRI的瘤周水肿特征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有完整术前MRI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的213例浸润性乳腺癌。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将病例分为高负荷淋巴结转移组47例(转移淋巴结总数>2枚)和低负荷淋巴结转移组166例(转移淋巴结总数≤2枚)。在T2WI序列上,分析每例的乳腺癌瘤周水肿(包括瘤周水肿类型和水肿程度)特征。在DCE-MRI序列上,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术语分析乳腺癌的MRI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瘤周水肿等T2WI特征和乳腺癌MRI特征对淋巴结转移负荷的诊断价值,将有显著意义的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的诊断效能,根据约登指数计算模型的诊断效能指标。结果本研究的高负荷转移淋巴结占22.1%(47/2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瘤周水肿程度(OR=18.70,P<0.001)、瘤周水肿类型(OR=16.00,P<0.001)、肿瘤最长径(OR=1.40,P=0.025)和肿瘤最短径(OR=2.01,P=0.003)对高负荷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对浸润性乳腺癌高负荷淋巴结转移有价值的特征是瘤周水肿水肿特征,包括瘤周水肿程度(OR=8.02,P<0.001)和瘤周水肿类型(OR=5.53,P=0.001),最终诊断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高负荷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敏感度为0.766,特异度为0.861,阳性预测值为0.610,阴性预测值为0.929。结论术前MRI的瘤周水肿特征对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负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对低负荷淋巴结转移状态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磁共振成像 水肿 诊断 鉴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生态脆弱矿区采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姚强岭 于利强 +2 位作者 陈胜焱 李英虎 李学华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767,共20页
西部生态脆弱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当前煤炭开采规模与强度已远超其环境承载能力,极有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不可逆破坏。后煤炭开采阶段地表生态修复将是该区域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而水资源在此过程中起基础配置作用,“水−... 西部生态脆弱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当前煤炭开采规模与强度已远超其环境承载能力,极有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不可逆破坏。后煤炭开采阶段地表生态修复将是该区域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而水资源在此过程中起基础配置作用,“水−环”矛盾突出。煤矿采动水资源是指因采矿活动而转移、汇集并有效储存的水资源,为人造含水层,从区域水循环的角度来看其对地表生态修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动水资源总量及采动空间存储量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其与覆岩结构、水文地质、煤层开采及储水空间稳定性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包含3个方面15种参数的采动水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分析了区域水循环模式及采动影响下的生态损伤过程,探讨了维持生态平衡所需采动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定义了区域最佳、合理及最低生态需水量的概念,提出了地表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煤炭开采全周期的矿井规划设计思路及技术体系;以西部生态脆弱矿区某矿为例,阐述了区域水循环下的水量平衡/超平衡状态,评估和预测了地表生态修复效果。研究表明:即使在枯水年,当前采动水资源总量亦能为地表生态环境提供可靠、足够的水资源,生态修复等级为Ⅱ级。平年和丰年则可以在Ⅰ级水平下修复1.53~2.26倍采空区面积的地表生态环境,同时可以维持更大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比例系数在丰年最高达9.03。采动水资源总量随煤炭开采面积增大而逐级增加,在满足区域生态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将其作为战略储备资源长期储存并适时用于国防、民生、工业等方面是下一步重点研究的方向。水是区域生态环境要素改变过程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采动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与生态环境修复均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循环 采动水资源 生态修复 水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诱捕法和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我国西南区域番茄潜叶蛾的监测诱捕效率及成虫发生期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11 位作者 冼晓青 李萍 刘万才 曾娟 刘慧 黄聪 王玉生 卞悦 李亚红 王田珍 刘万学 万方浩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6,287,共13页
为明确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最佳监测方法,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法和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在我国西南区域对番茄潜叶蛾进行田间系统监测研究,评价不同方法的监测效率,分析成虫发生期。结果显示,尽管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有益节肢动物(包... 为明确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最佳监测方法,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法和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在我国西南区域对番茄潜叶蛾进行田间系统监测研究,评价不同方法的监测效率,分析成虫发生期。结果显示,尽管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有益节肢动物(包括自然天敌和传粉昆虫)有一些不利影响,但诱捕率较低,仅占靶标害虫和有益节肢动物总诱捕量的0.53%,而且紫外光灯光诱捕法对4个茬口番茄田的番茄潜叶蛾成虫诱捕率更高,累计诱蛾量为2158.5~16966.4头/诱捕器,是性信息素诱捕法的1.47~3.73倍,逐日诱蛾量显著高于性信息素诱捕法(P<0.001),可采用该诱捕法对盛发期成虫进行大量诱集诱杀。与灯光诱捕监测法相比,性信息素诱捕法监测到的番茄潜叶蛾成虫具有蛾峰期早、蛾峰期明显的特点,更能准确反映番茄潜叶蛾的田间发生趋势,且具有专一性强、对有益节肢动物安全等优点,可作为番茄潜叶蛾田间种群监测预报的一项重要手段。在西南区域的保护地条件下,2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番茄潜叶蛾主要发生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1月上旬至2月中旬为发生低谷期,10月初至11月底为偶发期;基于性信息素诱捕法数据分析,4月下旬-9月底,番茄潜叶蛾每25~30 d发生1代。2023年春夏茬番茄田的4个成虫盛发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2022年夏秋茬番茄田的2个成虫盛发期分别为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研究结果对番茄潜叶蛾的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成虫发生期预测 性信息素诱捕 监测预报 紫外光灯光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_(S)6.9和四川泸定M_(S)6.8地震震中的精准判定及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祝意青 赵云峰 +2 位作者 隗寿春 张国庆 刘芳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5-245,共11页
2022年中国南北地震带先后发生青海门源M_(S)6.9和四川泸定M_(S)6.8地震,2次地震均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后者还造成100多人伤亡与失联。这2次地震前,中国地震局在南北地震带开展过多期地表重力观测,观测到震中区域地表重力正、负变化交... 2022年中国南北地震带先后发生青海门源M_(S)6.9和四川泸定M_(S)6.8地震,2次地震均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后者还造成100多人伤亡与失联。这2次地震前,中国地震局在南北地震带开展过多期地表重力观测,观测到震中区域地表重力正、负变化交替出现,呈现出的显著重力异常变化具有四象限分布特征。文中回顾了对这2次地震成功的中期预测和预测依据,2次地震的实际震中与2022年度的预测地震危险区中心距离均≤56km,尤其是2021年度对震中位置的精准判定,实际震中与预测震中距离均≤10km。流动重力测量是探索地震预测的主要观测手段,建立高密度的原子重力仪绝对重力观测网络或具有良好绝对重力控制的相对重力观测网络,开展密集的强化监测,有可能揭示高风险区震中附近的地下结构分布特征,提取强震、大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变化伴随的绝对重力变化信号,发展其地震短临预测应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泸定地震 重力变化 构造活动 中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河船舶营运碳排放强度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清 聂凤铭 王磊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公转水”是内陆运输减排路径之一,内河航运业的低碳减排受到广泛关注,内河船舶碳排放强度指标既能反映内河航运绿色化进程,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公转水”效果,开展内河船舶碳排放强度预测也是制定内河航运新能源政策的基础。文章针对... “公转水”是内陆运输减排路径之一,内河航运业的低碳减排受到广泛关注,内河船舶碳排放强度指标既能反映内河航运绿色化进程,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公转水”效果,开展内河船舶碳排放强度预测也是制定内河航运新能源政策的基础。文章针对国内外前沿研究中探讨的内河航运业绿色转型问题,在分析内河船舶营运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提出了内河船舶营运碳排放强度预测方法,并以长江集装箱船舶为案例验证对象,分析各情景下长江集装箱船舶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论文结论显示:1)文章构建的内河船舶营运碳排放强度预测模型通过了有效性检验,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系统。2)提高船舶能效情景下,2030年和2060年碳排放强度相较于基准情景分别下降到94.04%、64.40%;优化能源结构情景下,与基准情景相比,2030年和2060年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到92.62%、44.59%。3)在提高船舶能效措施、优化能源结构措施、加速淘汰船舶措施和征收碳税措施的多重作用下,2030年和2060年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到同年基准情景的87.47%、2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河 船舶营运 碳排放强度 系统动力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春 朱凤雪 +5 位作者 陈源源 李纾 赵秀娟 姜娟 王振洲 刘健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中、高危急性肺栓塞(APE)合并右心功能不全(RVD)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他们进入重症监护室(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CT肺动脉造影(CT... 目的探讨中、高危急性肺栓塞(APE)合并右心功能不全(RVD)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他们进入重症监护室(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为中、高危APE合并RVD的住院患者共92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67.3±10.9)岁。根据是否收治ICU分为入ICU组(31例)和未入ICU组(6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与未入ICU组比较,入ICU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快、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较低,心功能指标中B型利钠肽(BNP)、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高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凝血功能指标中D-二聚体(D-dimer)较高,合并创伤/骨折病史比例较高(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BNP、hs-cTnI、PASP和D-dimer是影响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APE合并RVD患者的SBP>119 mmHg(AUC=0.879,95%CI:0.811~0.947)时进入ICU可能性降低,BNP>416 pg/ml(AUC=0.996,95%CI:0.988~1.000)、hs-cTnI>321.15 pg/ml(AUC=0.801,95%CI:0.694~0.907)、D-dimer>686 ng/ml(AUC=0.852,95%CI:0.771~0.933)和PASP>41 mmHg(AUC=0.967,95%CI:0.905~1.000)时进入ICU可能性增加(均为P<0.001)。根据上述指标是否为高优或低优指标进行赋值,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即Score1模型(取值范围[0,5]),截断点值为3分(AUC=0.999,95%CI:0.996~1.000,P<0.001),即当APE合并RVD患者的Score1≤3分时,患者进入ICU的可能性增加;当APE合并RVD患者的Score1>3分时,患者进入ICU的可能性降低。结论SBP、BNP、hs-cTnI、PASP和D-dimer是影响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右心功能不全 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