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Plastic Responses of Metal Beams under Repeated Impacts Based on Membrane Factor Method
1
作者 GUO Kai-ling ZHANG Yi-jiang +1 位作者 MU Meng-ying ZHU Ling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1-1907,共17页
Marine structures are frequently subjected to repeated impact loadings,resulting in failure of the structures,even causing serious accidents.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dimensionless permanent deflection and impact ... Marine structures are frequently subjected to repeated impact loadings,resulting in failure of the structures,even causing serious accidents.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dimensionless permanent deflection and impact force of a metal beam based on maximal normal yield surface are derived by membrane factor method(MFM),then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repeated impact tests.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solutions based on MFM ar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s,and very close to the results of the repeated impact tests,indicating the theoretical model proposed can predict the plastic responses of the metal beam accurately.What’s more,the influences of impact location and boundary condition on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beam subjected to repeated impacts are determined.Results show that,as the distance of impact location from the middle span of the beam increases,the permanent deflection decreases,while the impact force increases.Meanwhile,the influences of impact location enhance as the impact number increases.When the permanent deflection is smaller than the thickness,the effect of boundary condition on the plastic responses is significant.However,when the deflection is larger than the thickness,the beam will be like a string and only axial force works,resulting in little influence of boundary condition on the plastic responses of the b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eated impact theoretical analysis membrane factor method impact location boundary cond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燃气泄漏事故人因失误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钟虹 韩梦萦 +2 位作者 李琼 吴敏 姬荣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17-2725,共9页
人因失误引起的燃气泄漏事故,严重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加强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可减少燃气事故风险。针对城市燃气人因失误引起的泄漏事故,采用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HFACS)识别20个影... 人因失误引起的燃气泄漏事故,严重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加强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可减少燃气事故风险。针对城市燃气人因失误引起的泄漏事故,采用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HFACS)识别20个影响因素,以问卷形式邀请专家评分,并通过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法(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dversarial Interpretation Structural Modeling, AISM)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atrices Impacts Croises-Multiplication Appliance Classement, MICMAC)等方法,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程度、层次结构及风险传导逻辑。研究表明:安全意识、习惯性违规和安全监督监察等因素对城市燃气泄漏人因失误有显著影响,且有强敏感性;规章制度为影响城市燃气泄漏人因失误的根源因素;影响因素层级反馈系统呈多变性和不稳定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人因失误 燃气泄漏 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 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法 对抗解释结构模型 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职业使命感的潜在剖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成 张宁 +4 位作者 刘义兰 张丰健 张宗彦 冷菊 张樱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索我国护士职业使命感的现状及潜在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护士职业使命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月抽取辽宁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上海市6家三级综合医院共4797名护士... 目的:探索我国护士职业使命感的现状及潜在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护士职业使命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月抽取辽宁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上海市6家三级综合医院共479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使命感量表进行调查,并对护士职业使命感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不同类别护士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结果:护士职业使命感得分为(37.74±7.93)分,可分为职业疏离型(5.8%)、低导向力型(22.7%)、高利他贡献型(43.1%)和高主动进取型(28.4%)4个类别,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均收入、工作满意度、婚姻状况和工作科室是护士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职业使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存在异质性,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护士职业使命感类别提供相应支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职业使命感 潜在剖面分析 影响因素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影响因子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晏尔伽 华薇娜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8年第1期70-102,74,共6页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以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开发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基础,检索了有关研究影响因子的文献,并从文献量、著者、机构、核心期刊、引文等角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定量数据从侧面反映了影响因子这一评价期刊质量...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以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开发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基础,检索了有关研究影响因子的文献,并从文献量、著者、机构、核心期刊、引文等角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定量数据从侧面反映了影响因子这一评价期刊质量的指标在其被提出之后30余年内的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子 定量分析 数据库 WEB of SCI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I Web of Science的《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影响力分析及提升举措 被引量:3
5
作者 曹会聪 朱立禄 王琳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本文以Web of Knowledge为检索平台,从总被引频次、发表文章数量、单篇文章被引用次数、引用作者分布等方面,基于地理学学科特点和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近年来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子下降的原因,总... 本文以Web of Knowledge为检索平台,从总被引频次、发表文章数量、单篇文章被引用次数、引用作者分布等方面,基于地理学学科特点和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近年来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子下降的原因,总结了该刊为提高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所采取的改进措施,为该刊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也为其他同类刊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 地理学 影响因子 被引分析 提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用手环的睡眠呼吸暂停检测
6
作者 黄锦阳 崔丰麒 +6 位作者 马长秀 樊文东 李萌 李经宇 孙晓 黄林生 刘志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45-3056,共12页
睡眠呼吸暂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多导睡眠图(PSG)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然而它的成本高且不便长期监测。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通用运动手环的新方法以便捷地检测睡眠呼吸暂停。该方法通过分析手环采集的心率、血氧饱和... 睡眠呼吸暂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多导睡眠图(PSG)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然而它的成本高且不便长期监测。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通用运动手环的新方法以便捷地检测睡眠呼吸暂停。该方法通过分析手环采集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睡眠状态数据,采用自适应生理数据重构方法和数据插值方法滤除噪声;在特征工程中,融合连续生理变量和类别变量,以深度提取睡眠状态特征;而分类模块采用轻量级门控循环单元(GRU)模型,从而简化训练过程,并降低过拟合风险。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23人数据集上获得了93.68%的准确率和93.97%的召回率。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氧饱和度、身体质量指数和年龄是判断睡眠呼吸暂停的关键特征。与PSG相比,所提方法更适用于家庭环境下的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检测 通用手环 多模态数据处理 长时健康监测 多因素影响指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伪强概念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7
作者 张健安 杨凯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2-890,共9页
在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协同过滤算法中,概念格的构建通常需要大量计算资源,限制了其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应用。为此,伪强概念的引入可显著降低资源消耗。同时,通过对“近邻”集合进行划分,以及对影响因子和相似度进行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 在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协同过滤算法中,概念格的构建通常需要大量计算资源,限制了其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应用。为此,伪强概念的引入可显著降低资源消耗。同时,通过对“近邻”集合进行划分,以及对影响因子和相似度进行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推荐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伪强概念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用户伪强概念的外延集合对“近邻”用户组进行划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定义相应的相似度计算方法。随后,通过融合均方差影响因子和相似度来计算预测评分。在Movie Lens-100K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召回率和F_(1)值等评价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概念分析 协同过滤 影响因子 启发式算法 伪强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平陆运河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
8
作者 崔勇 凌远胜 +3 位作者 张庆泰 门媛媛 杨范艺 曾嵘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82-90,共9页
以平陆运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和AHP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探究其生态敏感性分布特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生态敏感性大体呈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极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处于塔尖,分别占4.43%和6.3... 以平陆运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和AHP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探究其生态敏感性分布特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生态敏感性大体呈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极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处于塔尖,分别占4.43%和6.39%;9个单项影响因子生态敏感性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景源分布、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地表水系、道路交通、坡度、人口分布、坡向;依据生态敏感性评估结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其面积为943.4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34%。研究区内生态敏感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建议采取差异化的开发策略及运营管理模式,为运河沿线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保护红线 影响因子分析 平陆运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天然草地土壤pH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
9
作者 原韶雨 韩诗卉 +2 位作者 夏天 何宁波 张建杰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40,共13页
土壤pH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施肥作为修复退化草地的重要措施,可能会对土壤pH造成影响。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中国北方天然草地土壤pH的影响,进一步为修复退化草地的措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 土壤pH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施肥作为修复退化草地的重要措施,可能会对土壤pH造成影响。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中国北方天然草地土壤pH的影响,进一步为修复退化草地的措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收集了2000-2024年公开发表的63篇文献,共包括461组数据,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对施用化学氮肥、氮磷配施和有机肥对土壤pH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使用随机森林方法明确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pH影响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总体上,施用化学氮肥对土壤pH的降幅最大,为5.31%,并且随施肥强度及施肥年限的增加而增大;氮磷配施的降幅为2.92%;施用有机肥在整体上对土壤pH没有显著影响。土壤pH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在不同草地类型、气候条件和酸碱度土壤中存在显著差异;随机森林分析结果显示,施肥量、施肥年限、土壤初始pH和年均降水量是土壤pH对不同施肥措施响应的重要因素。其中,施肥量是施用化学氮肥影响土壤pH的主控因素,均方误差的增加百分比为52.40%;土壤初始pH是氮磷配施和有机肥影响土壤pH的主控因素,均方误差的增加百分比分别为22.80%与22.20%。本研究还发现,施用有机肥对土壤pH的总体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酸性及中性土壤的pH,降低了碱性土壤的pH。因此,在今后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等措施来调控土壤pH,从而保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PH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北方天然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2次PM_(2.5)重污染过程逆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邓敏君 张卫红 +2 位作者 田林锋 顾驭程 左正艳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6,共12页
文章选取银川市2020年和2022年1月2次典型PM_(2.5)重污染过程,利用探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及欧洲中心(ECMWF)第五代全球大气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数理统计和流场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2次过程积累、持续和清除阶段近地... 文章选取银川市2020年和2022年1月2次典型PM_(2.5)重污染过程,利用探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及欧洲中心(ECMWF)第五代全球大气ERA5再分析资料,基于数理统计和流场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2次过程积累、持续和清除阶段近地层逆温及风、相对湿度、混合层高度、垂直风切变、垂直速度等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和高低空环流场配置特点。结果显示,2次过程最大逆温强度分别达3.6℃/hm和2.6℃/hm,逆温厚度达525 m和368 m,且存在多层逆温。地面至近地层小风、高湿、低混合层高度、偏南转偏西的垂直风切变,上升-下沉的垂直速度分布及不利于扩散的高低空环流场配置,是造成逆温维持加强进而导致银川市冬季PM_(2.5)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市 PM_(2.5)重污染过程 逆温特征 气象因子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碰撞球形凹曲面复合level set-VOF法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志伟 李大树 +2 位作者 仇性启 朱晓丽 崔运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67-1675,共9页
采用复合水平集法和流体体积法建立液滴冲击球形凹曲面的数值模型,通过分析计算结果揭示了液滴撞壁流动及破碎机制。研究表明:液滴的撞壁特性与液滴碰撞速度密切相关;液滴凹曲面撞壁与平面撞壁相比,铺展系数较小,回弹射流出现时间超前,... 采用复合水平集法和流体体积法建立液滴冲击球形凹曲面的数值模型,通过分析计算结果揭示了液滴撞壁流动及破碎机制。研究表明:液滴的撞壁特性与液滴碰撞速度密切相关;液滴凹曲面撞壁与平面撞壁相比,铺展系数较小,回弹射流出现时间超前,回弹射流速度较大。量纲1分析得出:液滴的最大铺展系数和相对最大铺展速度与Reynolds数近似幂递增,液滴的相对最大射流长度与Reynolds数近似对数递增,液滴的相对最大射流速度与Reynolds数近似幂递减。对比分析现有液滴撞壁最大铺展系数理论解析模型,提出了液滴凹曲面撞壁最大铺展系数解析模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撞壁 铺展系数 动力效应模型 动力学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马尾松林可燃物载量模型研究
12
作者 王洪荣 封伟 +1 位作者 马诚 王纪杰 《森林防火》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探讨四川省马尾松林可燃物载量影响因素及构建估测模型,为该区域森林可燃物估算与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451个马尾松林可燃物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重要性排序,确定了影响可燃物载量主要因子,并构建了组合方程模型、逐步回归模型... 探讨四川省马尾松林可燃物载量影响因素及构建估测模型,为该区域森林可燃物估算与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451个马尾松林可燃物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重要性排序,确定了影响可燃物载量主要因子,并构建了组合方程模型、逐步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马尾松林样地总可燃物载量均值为53.703 t/hm^(2),地表可燃物载量平均值为14.577 t/hm^(2),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海拔和郁闭度。通过对比,组合方程模型R^(2)为0.706,拟合效果最好,预测精度高,因此被选为最佳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可燃物载量 影响因子 相关性分析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余志刚 陈琛 崔钊达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当前粮食需求扩大与粮食生产区域性不足矛盾突出,寻求更合理的耕地利用格局来实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遥感监测数据,应用GIS软件提取东北三省2000、...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当前粮食需求扩大与粮食生产区域性不足矛盾突出,寻求更合理的耕地利用格局来实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遥感监测数据,应用GIS软件提取东北三省2000、2005、2010、2015年耕地利用格局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估算了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东北三省区域和市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在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和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基础上,从耕地利用格局变化的角度选取指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其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市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4个时期均值分别为0.81、0.78、0.82和0.83,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布从最初的相对均匀到局部集聚;耕地转出率和耕地斑块破碎度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耕地面积比例、耕地转入率和耕地斑块聚合度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东北三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源于耕地面积增加、林地和未利用地向耕地的转入以及耕地在流域的聚合,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主要源于耕地转入减少和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嵌入式占用。研究表明,严格规划耕地利用格局、持续开展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聚合度,可在保证耕地有效数量的同时,提高耕地利用格局的集聚性和合理性,促进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耕地利用格局 数据包络分析 影响分析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料冲击对椭圆振动筛筛分性能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兵 刘涵 +3 位作者 任江 王彪 尹忠俊 肖有鹏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7-915,1036,1037,共11页
为了研究物料冲击对振动筛动态特性的影响,加工了某型三轴椭圆振动筛样机。首先,建立简化后的筛机模型,采用离散元法与多体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椭圆振动筛的筛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其次,引入有限元法对物料冲击下的筛面进行分析,以筛分... 为了研究物料冲击对振动筛动态特性的影响,加工了某型三轴椭圆振动筛样机。首先,建立简化后的筛机模型,采用离散元法与多体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椭圆振动筛的筛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其次,引入有限元法对物料冲击下的筛面进行分析,以筛分效率、物料运输速度、筛上物质量和最大冲击力为筛分性能的评价指标;最后,通过试验对其不同工况下的结构振动和应变信号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了振幅、振频、筛面倾角以及入料速度对筛分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常规筛机评价指标与振动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多目标评价和振动筛机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振动筛 冲击 离散元法 筛分性能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里雅河流域中游绿洲蒸散发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冉冉 吕光辉 +1 位作者 何学敏 李进宝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6,139,共7页
蒸散发是评估荒漠绿洲水热循环的关键因素,其时空变化监测及驱动力研究可为水资源的精准调控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克里雅河流域中游绿洲地区为研究区域,本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与SEBS模型分析了2010—2022年蒸散发的时空变化... 蒸散发是评估荒漠绿洲水热循环的关键因素,其时空变化监测及驱动力研究可为水资源的精准调控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克里雅河流域中游绿洲地区为研究区域,本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与SEBS模型分析了2010—2022年蒸散发的时空变化,通过蒸发皿实测数据和Penman-Monteith模型进行了估算结果的精度验证,并进一步探讨了蒸散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蒸散发的SEBS模拟值与蒸发皿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和R 2分别为0.93和0.87,RMSE为0.96 mm/d;与彭曼公式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和R 2分别为0.90和0.81,RMSE为0.64 mm/d。②2010—2022年的实际蒸散发呈下降趋势,其变化速率为14.75 mm/a;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呈下降趋势,在冬季则呈上升趋势。③蒸散发的空间异质性明显,高值主要集中在克里雅河沿岸附近,低值则分布在绿洲边缘地区的沙地;近13年整个研究区约有70.2%的像元呈无显著下降趋势,10.4%的像元呈显著下降趋势。④蒸散发与气温、气压、日照时数、地表温度和NDVI呈显著相关关系,与风速和地表反照率呈弱相关关系。总体而言,研究结果能够较好地模拟克里雅河流域中游绿洲的蒸散发时空异质特征,有助于流域水资源合理规划与调控政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雅河流域 蒸散发 SEBS模型 LANDSAT Mann-Kendall趋势分析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地面沉降时序InSAR监测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楚 丁瑞力 +4 位作者 陈蜜 张丹丹 葛鹏飞 成曦 范凯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84,共16页
地面沉降作为平原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行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为了探究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的地面沉降情况,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70景Sentinel-1B卫星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对该路段沿线地面沉降展开监测,... 地面沉降作为平原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行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为了探究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的地面沉降情况,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70景Sentinel-1B卫星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对该路段沿线地面沉降展开监测,并采用外部水准观测方法对InSAR监测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在此基础上,结合3类9个影响因子数据对沿线地面沉降进行空间模拟,通过对比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后选取相对最优模型对各种影响因子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表现出不均匀沉降特征,最大年均沉降速率超过-90 mm·年-1;研究区主要分布有6个明显的沉降中心,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经过其中3个;采用模拟效果相对最优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可知,第四系沉积厚度和地下水位变化对沉降的影响较大,而地形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SBAS-InSAR技术 时序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京沪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水分-地形-植被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晓玉 张定海 +1 位作者 宁婷 马玉婧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8-1557,共10页
土壤水分是固沙植被的主要驱动因子,受地形、植被和气候的相互作用影响。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半固定沙丘上的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线性、广义加性和随机森林等模型,研究了不同微地貌类型和深度的土壤水分与地形-植被因子之... 土壤水分是固沙植被的主要驱动因子,受地形、植被和气候的相互作用影响。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半固定沙丘上的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线性、广义加性和随机森林等模型,研究了不同微地貌类型和深度的土壤水分与地形-植被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迎风坡上表层(0~40 cm)土壤水分之外,沙丘不同微地貌类型和深度的土壤水分之间差异不显著;与植被因子相比,地形因子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影响更显著;地形因子坡度和高差与土壤水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坡向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植被因子的灌木盖度和生物量也对土壤水分呈现负向趋势;针对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与地形-植被因子的关系建模上,随机森林模型优于广义线性和广义加性模型。研究结果为该地区未来固沙植被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影响因子 相关性分析 广义线性模型 广义加性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行山区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以河南新乡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敬天 张玥 +1 位作者 赵森 董璁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6-104,共9页
【目的】南太行山区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探究南太行山区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提取聚落斑块,通过景观指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量化河南省新乡地区南太行山区聚落空间格局,并通过... 【目的】南太行山区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探究南太行山区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聚落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提取聚落斑块,通过景观指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量化河南省新乡地区南太行山区聚落空间格局,并通过指标聚类分析聚落基本类型,再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该地区聚落空间格局特征的影响因子。【结果】1)研究区内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存在显著地域性差异,聚落邻近水系及道路分布,平缓地带的聚落规模较大、密度高且形态较复杂,深山区聚落则规模小、密度低且形态较规则。2)区域内聚落可根据地形条件分为6类,其中小规模中密度条带型聚落数量在全域最多,是山区聚落中最常见的类型;数量中等的2类聚落规模较大、密度高、形状较复杂,多分布在山前平原、丘陵区及盆地;规模最大、密度较高且边缘规则的聚落数量最少,位于平原地带。3)降水、气温是影响聚落规模的主要因素,高程、人口规模、坡度、可达性、与水系和耕地的距离、耕地面积等也对聚落规模产生影响。其他体现聚落形状特征、邻近特征的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因子,大部分回归结果不理想,模型解释力较弱。【结论】研究基于地理网格精确描绘了南太行山区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基本类型,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了影响因子及其空间异质性。在推进乡村振兴时,应结合上述成果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 影响因子 景观指数 聚类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南太行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耦合量化表征模型的冲击危险区域划分
19
作者 贾海宾 刘爱鑫 +2 位作者 张斌 付相超 蔡武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4,97,共9页
针对现有冲击危险评价方法不能准确体现冲击危险因素影响下应力集中变化特征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因素耦合量化表征模型的冲击危险区域划分方法。首先,根据地下煤层的地质条件、巷道分布、开采范围等实际情况,分析得出主要的冲击影响因素... 针对现有冲击危险评价方法不能准确体现冲击危险因素影响下应力集中变化特征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因素耦合量化表征模型的冲击危险区域划分方法。首先,根据地下煤层的地质条件、巷道分布、开采范围等实际情况,分析得出主要的冲击影响因素;其次,分别参考多因素叠加法和应力分析法,确定各类冲击影响因素的影响范围及相对应力集中系数;然后,基于煤岩体内部微元强度分布函数,构建冲击危险多因素耦合量化表征模型;最后,将冲击影响因素的影响范围及相对应力集中系数代入量化表征模型,得到煤层应力分布结果,根据应力分布结果进行冲击危险等级划分,得到冲击危险区域分布情况。以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3煤层为例,通过分析叠加断层、大巷和采空区等主要冲击危险因素引起的应力集中,制定合理的冲击危险等级划分标准,得到了3煤层冲击危险区域划分结果,并进行了现场验证。由评价工作完成前后发生的矿震事件可知,冲击震源主要集中在强冲击危险区域,这与区域划分结果较为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定量划分煤层冲击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冲击危险性评价 区域划分 多因素耦合法 应力分析法 量化表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城区大气重金属沉降特征和来源研究 被引量:43
20
作者 汤洁 韩维峥 +3 位作者 李娜 李昭阳 卞建民 李海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87-3091,共5页
鉴于大气重金属降尘对城市居民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胁,针对哈尔滨市从未开展过重金属沉降特征研究的现状,采用被动采样技术共收集大气降尘样品46份,用AFS-230E原子荧光光度计和ICP-AES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量样品中的重金属... 鉴于大气重金属降尘对城市居民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胁,针对哈尔滨市从未开展过重金属沉降特征研究的现状,采用被动采样技术共收集大气降尘样品46份,用AFS-230E原子荧光光度计和ICP-AES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量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计算各元素年沉降通量,利用Pearson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富集因子法进行重金属沉降特征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Mn和Co元素主要来自于自然源,其余各元素沉降主要由人为源构成,且人为源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燃煤尘、汽车尘和金属冶金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重金属 主成分分析 富集因子 哈尔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