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平台生产水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
1
作者 吴绍伟 南源 +3 位作者 劳文韬 卢辰 张耀元 董浩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7,共7页
从海上平台对水质监测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海上平台作业环境,自主研发了一套耐腐蚀、集成度高、具备自动清洗功能的海上平台生产水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DC-01。30 d的连续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准确测定水质6项参数。DC... 从海上平台对水质监测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海上平台作业环境,自主研发了一套耐腐蚀、集成度高、具备自动清洗功能的海上平台生产水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DC-01。30 d的连续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准确测定水质6项参数。DC-01与标准方法(《油田水分析方法》(SY/T 5523—2016))对水中油、悬浮物、溶解氧、总铁、硫化物和pH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97、0.965、0.999、0.999和0.963,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该监测系统大幅缩短了水质分析时间,具有测量精度高、检测效率高、可实时上传监测数据等优点,同时自动清洗功能保证了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可满足监测海域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 海上平台 石油开采 自动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小清河氮磷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
2
作者 王方钰 娄琦 +1 位作者 崔晓莹 李正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7-54,共8页
针对河流污染物通量监测中单个数据源无法获取完整通量或通量结果准确度不高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方法,并利用示范河流小清河2018—2020年的氮磷污染物浓度及径流量监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 针对河流污染物通量监测中单个数据源无法获取完整通量或通量结果准确度不高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方法,并利用示范河流小清河2018—2020年的氮磷污染物浓度及径流量监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基于小清河入海断面的监测数据,利用Monte Carlo抽样模拟和LOADEST模型分别估算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水质数据条件下小清河入海的总氮(TN)、总磷(TP)污染物月通量及上下限值,选取其中可利用月通量值进行比对和整合后,得到基于多源数据的小清河氮磷污染物入海年通量及波动范围。结果表明:多源数据的应用有效弥补了单一数据源估算污染物通量的不足,实现污染物入海年通量估算的同时提升了估算结果的准确度,小清河氮磷污染物入海年通量估算误差整体在25%以内;研究期间TN入海通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P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准确获取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值,实施流域氮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水质监测 小清河 入海通量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新河水质监测与分析
3
作者 贺玥玥 王宝峰 +2 位作者 王娟娟 张萍 石霄 《河北渔业》 2025年第5期37-39,共3页
永定新河具有防洪蓄滞、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通过对2022-2023年永定新河四个站位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了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总氮(TN)、总磷(TP)、石油类和溶解氧(DO)年均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永定新河四... 永定新河具有防洪蓄滞、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通过对2022-2023年永定新河四个站位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了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总氮(TN)、总磷(TP)、石油类和溶解氧(DO)年均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永定新河四个站位的水质整体变化不大,COD Mn、TN和DO年平均值较2022年有所上升,TP年平均值基本稳定;全局性污染指标为COD Mn、TN和石油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新河 水质监测 水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ython的因子分析在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评价中的应用
4
作者 聂慧君 孔宇 +4 位作者 蔡颖 朱晓晓 张淼 张雪娇 吴天祺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4期74-79,共6页
为提升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利用效率,准确识别水质污染关键因子,本文运用Python,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某省控站2021—2023年的水质连续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3个主因子以64.29%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保留并解释原始评价指标,... 为提升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的利用效率,准确识别水质污染关键因子,本文运用Python,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某省控站2021—2023年的水质连续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3个主因子以64.29%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保留并解释原始评价指标,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浊度(Tur)、氨氮(NH_(3)-N)是F1主因子的关联指标,在解释研究断面水质变化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断面的水质存在明显波动,超标时间主要集中在2—3月(冬春季)与7月前后(汛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因子分析法能够涵盖诸如电导率(EC)、Tur、总氮(TN)等单因子评价法可能受限的指标,在综合评估水质、描述水质波动形态、污染程度以及污染持续时间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本研究为水质精准监测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THON 因子分析 自动监测数据 水质评价 因子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水质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秦艳 徐庆 +3 位作者 陈晓倩 刘振鸿 唐亦舜 高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当前地表水突发性污染事件频发,已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对环境监管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地表水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具有高频率和高时效等特点,系统论述了基于在线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水质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 当前地表水突发性污染事件频发,已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对环境监管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地表水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具有高频率和高时效等特点,系统论述了基于在线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水质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包括数据软测量、预处理方法和水质预测模型等,分析了不同水质预测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质预测预警和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模型 在线监测 时间序列分析 自回归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湖区水质现状调查与富营养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林保国 许大强 +2 位作者 胡广志 陈铁龙 褚巍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8期76-82,87,共8页
以某湖区水体为研究对象,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对2011-2020年该湖区高锰酸盐指数(CODMn)、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等... 以某湖区水体为研究对象,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对2011-2020年该湖区高锰酸盐指数(CODMn)、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等水质指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湖区近十年水质除2017-2019年TP超标为Ⅳ类水外,其他时间基本稳定在Ⅲ类水质水平;TN近十年一直超过Ⅲ类,2016年达到最高值3.4 mg/L,之后下降至1.3 mg/L左右,但2018年之后又有略微上升的趋势;结合NH4+-N浓度不断下降的趋势,发现近十年该湖区有机氮和无机氮的输入不断增加。通过对湖区水质进行加密分析,发现TN、TP在东湖东岸边以及南岸附近浓度较高,Chl-a在东湖北部和西湖西北部圩区附近含量较高。通过富营养化状态指数分析可知,自2014年以来,该湖区富营养化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且西湖有高于东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区 水质指标 加密分析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农田面源污染月尺度入河系数精准测算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诚 怀红燕 +3 位作者 吴阿娜 刘熠阳 陈小华 沈根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38-2847,共10页
为充分考虑平原河网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水系特点,精细化排摸其农田面源污染排放底数与排放特征,基于上海市“4+9”(4个市级试点+9个区级试点)农田面源污染试点监测评估成果构建了面源污染月尺度入河系数测算的成套技术方法体系。平原... 为充分考虑平原河网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水系特点,精细化排摸其农田面源污染排放底数与排放特征,基于上海市“4+9”(4个市级试点+9个区级试点)农田面源污染试点监测评估成果构建了面源污染月尺度入河系数测算的成套技术方法体系。平原河网地区农田面源污染入河系数测算包括监测区域选取、基础资料搜集、监测单元划定、监测点位布设、采样监测周期和方式选择、自动采样触发条件和监测频次设置、监测指标选定、(净)入河系数计算、负荷分类评估、质量控制等10个重要环节。在农田入河排放口开展流量高频在线监测,并合理设置程序触发水质自动采样,以完整捕捉农田产流事件全过程。针对农田面源污染的脉冲式输出特征设置“先密后疏”的采样频次,结合水文监测数据对降水、灌溉和倒灌产流事件进行识别,根据施肥时间节点等选取典型产流事件开展面源污染监测,分别计算入河负荷和净入河负荷,并采用微积分算法和平均浓度法分别估算监测期和非监测期的入河负荷,从而实现全周期负荷精准评估,并定量分析人为(可控)因素与自然(不可控)因素对面源污染排放造成的影响。针对2024年9月双台风首次同时登陆上海的汛期农田面源污染排放典型事件的监测评估结果表明,试验稻田当月总磷、磷酸盐、总氮、氨氮、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的入河系数分别为0.225、0.093、1.719、0.597、0.775、4.916 kg·hm^(-2)·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水文水质协同监测 农田面源污染入河系数 自动采样 负荷分类评估 微积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微纳米气泡辅助技术的可变光程水质多参数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 李德健 +6 位作者 马永跃 田旺 陈银银 王利民 吕赫 李杰 骆紫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37-2044,共8页
针对目前国家标准分析检测水质多参数方法存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微纳米气泡(US-MNB)辅助技术、连续光谱法和顺序注射分析法(SIA)的可变光程水质多参数检测新方法。设计水质多参数检测系统,通过检测总磷(TP)、化学需... 针对目前国家标准分析检测水质多参数方法存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微纳米气泡(US-MNB)辅助技术、连续光谱法和顺序注射分析法(SIA)的可变光程水质多参数检测新方法。设计水质多参数检测系统,通过检测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和六价铬(Cr^(6+))四种水质参数,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系统设计的核心是基于超声与微纳米气泡相结合的消解室以及具有可变光程功能的光谱扫描检测室,可达到快速消解和稳定检测的目的。同时系统基于国家水质检测标准,优化了水质多参数联合检测流程,并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顺序注射分析技术对四种水质参数的含量进行连续光谱检测。首先,在常温常压下采用US-MNB辅助技术结合强氧化剂对TP进行消解,同时对检测室中NH_(3)-N参数显色反应后的化合物直接进行光谱扫描测定,消解后,再进行TP的测定。同理,消解COD的同时,对检测室中的Cr^(6+)参数显色反应后的化合物直接进行光谱扫描测定,消解后,再进行COD的测定。整个检测过程所用时间大幅降低,可在短时间内自动完成水质多参数的测定,显著地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以上述四种水质参数为测定对象,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回归模型,拟合回归方程并计算相关系数,并绘制各参数的浓度-吸光度标准工作曲线。结果表明:TP标准工作曲线拟合系数≥0.9845,且浓度与吸光度成正相关,重复性(RSD)为3.05%~3.62%,加标回收率为97.8%~103.6%;COD标准工作曲线拟合系数≥0.9987,且浓度与吸光度成负相关,重复性(RSD)为2.12%~2.74%,加标回收率为98.7%~104.7%;NH_(3)-N标准工作曲线拟合系数≥0.9953,且浓度与吸光度成正相关,重复性(RSD)为3.41%~3.59%,加标回收率为99.2%~102.4%;Cr^(6+)标准工作曲线拟合系数≥0.9938,且浓度与吸光度成正相关,重复性(RSD)为3.51%~3.92%,加标回收率为98.9%~109.3%。系统可准确测定水样中TP、COD、NH_(3)-N和Cr^(6+)的含量,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基于超声-微纳米气泡辅助技术的可变光程水质多参数检测方法研究,对于拓宽光谱法在水质多参数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以及提升检测效率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光谱 超声-微纳米气泡 顺序注射分析法 可变光程 多参数水质检测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监测的龙溪河水质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薛京洲 龙小兰 +1 位作者 赵倩 何仁江 《绿色科技》 2024年第6期117-122,共6页
根据2019-2023年龙溪河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对龙溪河水质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溪河入境水质对泸州段水质影响较大;结合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发现,龙溪河入境断面的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整体呈升高趋势,而在泸州段均出现不同... 根据2019-2023年龙溪河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对龙溪河水质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溪河入境水质对泸州段水质影响较大;结合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发现,龙溪河入境断面的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整体呈升高趋势,而在泸州段均出现不同程度改善。龙溪河沿岸农业源、生活源较多,加之枯水期流量小、流速慢,导致龙溪河枯水期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致使污染物富集和水质恶化。基于此,从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实施污染防治措施三方面提出了综合提升龙溪河水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溪河 地表水水质 自动监测 污染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0
作者 魏康林 温志渝 +2 位作者 武新 张中卫 曾甜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4-1077,共4页
光谱分析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应用是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论述了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现代水质监测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并从在线监测和原位监测两个方面论述了该技术的主要研究现状与进展,指出了尚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问... 光谱分析在水质监测领域的应用是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论述了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现代水质监测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并从在线监测和原位监测两个方面论述了该技术的主要研究现状与进展,指出了尚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展望了基于集成化微型光谱仪的多参数水质监测微系统及水质监测微系统网络的技术发展趋势,对我国水资源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现代科学仪器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光谱分析 微型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探讨 被引量:43
11
作者 高娟 李贵宝 华珞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14,共5页
分析水环境监测的进展情况,对目前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水环境标准进行总结;阐述各项水环境监测技术包括理化监测、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的进展状况,分析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监测管理没有统一性等问题... 分析水环境监测的进展情况,对目前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水环境标准进行总结;阐述各项水环境监测技术包括理化监测、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的进展状况,分析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监测管理没有统一性等问题,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水环境监测 水质自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水质自动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32
12
作者 陈光 刘廷良 +1 位作者 刘京 孙宗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文章阐述了水质自动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站点选择、采配水单元设计、仪器选型及日常监测等,并根据实际经验,对自动监测数据质量检查和审核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水质 自动监测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58
13
作者 侯迪波 张坚 +2 位作者 陈泠 黄平捷 张光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39-1844,共6页
相对于传统水质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光(ultraviolet-visible,UV-Vis)光谱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维护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在线监测各个领域。介绍了UV-Vis光谱法的检测原理,论述了基于UV-Vis光谱的常规水质分析... 相对于传统水质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光(ultraviolet-visible,UV-Vis)光谱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维护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在线监测各个领域。介绍了UV-Vis光谱法的检测原理,论述了基于UV-Vis光谱的常规水质分析方法研究现状,以及UV-Vis光谱法与其他水质检测方法相融合以提高水质检测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UV-Vis光谱分析在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水质分类、水质报警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VIS 光谱分析 水质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4
作者 曾甜玲 温志渝 +2 位作者 温中泉 张中卫 魏康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8-1103,共6页
基于紫外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具有实时在线、无试剂、无需样品预处理、无二次污染、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在对饮用水、地表水、工业废水等水体的在线监测中具有显著优势,已成为现代水质监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基于... 基于紫外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具有实时在线、无试剂、无需样品预处理、无二次污染、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在对饮用水、地表水、工业废水等水体的在线监测中具有显著优势,已成为现代水质监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基于紫外光谱分析的现代水质监测技术的原理、特点、现状及发展的新趋势,并提出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谱分析 水质监测 微型光谱仪 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污染事件应急跟踪监测期分析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薛荔栋 平小凡 +5 位作者 李瑞霞 刘方 袁懋 朱红霞 李红亮 戎征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随着环境应急事故处理的规范化要求不断深入,在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不同阶段应做好相关质量控制工作。研究以某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为例,探讨跟踪监测阶段分析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实验室手工分析和采用自动分析设备分析。质量控制数据统... 随着环境应急事故处理的规范化要求不断深入,在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不同阶段应做好相关质量控制工作。研究以某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为例,探讨跟踪监测阶段分析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实验室手工分析和采用自动分析设备分析。质量控制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该污染事件跟踪监测期间实验室分析数据处于可控状态,自动分析仪器所得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可比。案例结果表明:在确定主要污染物后的污染事件跟踪监测期内,实验室分析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开展质量控制。建议在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中,通过方法比对和规范的质量控制措施,使监测处于受控状态,进一步提高应急监测数据质量,保证监测结果的及时、科学、准确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事件 跟踪监测 实验室分析 自动分析仪器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江龙 庄马展 +5 位作者 刘方 郁建栓 丁页 林树权 李天深 李俊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建立规章制度、实验室条件、设备维护和校准、数据检查和审核、记录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实例介绍了设备维护和校准周期的确定、设备维护效果的...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建立规章制度、实验室条件、设备维护和校准、数据检查和审核、记录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实例介绍了设备维护和校准周期的确定、设备维护效果的影响和数据有效性的判别等,为近岸海域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水质自动监测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发展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33
17
作者 嵇晓燕 刘廷良 +4 位作者 孙宗光 刘京 陈亚男 李文攀 朱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4年第6期1-4,8,共5页
阐述了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定义和目的,介绍了构成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6个子网,即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网、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和锰三... 阐述了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定义和目的,介绍了构成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6个子网,即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网、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和锰三角地区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了目前该网络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计技术体系、扩大监测网覆盖面、扩展监测项目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监测网络 自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体系结构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立中 林志贵 +1 位作者 黄凤辰 王慧斌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4-697,共4页
结合我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充分挖掘监测信息内涵入手,引入信息融合技术,讨论和分析了系统的信息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定义了各个子系统的边界,在基于将"物理构成"和"逻辑构成"分开的原则下... 结合我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充分挖掘监测信息内涵入手,引入信息融合技术,讨论和分析了系统的信息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定义了各个子系统的边界,在基于将"物理构成"和"逻辑构成"分开的原则下,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自动监测 多传感器系统 信息采集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元分析方法评价白洋淀水质现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凤超 刘存歧 +2 位作者 管越强 刘炜炜 康现江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5-410,共6页
应用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获得原生动物群落的特征参数,结合化学监测得到的数据,于2004年4月对枯水期白洋淀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枯水期白洋淀的主要超标因子是N—NH3,COD,BOD5等,其中N—NH3严重超标.... 应用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获得原生动物群落的特征参数,结合化学监测得到的数据,于2004年4月对枯水期白洋淀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枯水期白洋淀的主要超标因子是N—NH3,COD,BOD5等,其中N—NH3严重超标.将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的结果进行主成分聚类分析发现,府河入淀口南刘庄与圈头2个采样点污染最重,表明府河污水仍是白洋淀的重要污染源,同时淀内村庄产生的内源性污染也已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PFU法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近海水质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以雷州半岛海域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付东洋 张莹 +5 位作者 刘大召 丁又专 栾虹 杨锋 梁晓军 黄一平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建立适用于近岸海域水质的评价模型,依照《国家海水水质标准》构建了1个包含13种水质指标信息、共计400个假设采样站位的数据样本。通过计算其KMO统计量、球形检验及相关矩阵发现,各水质指标间存在较大相关性,故可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为建立适用于近岸海域水质的评价模型,依照《国家海水水质标准》构建了1个包含13种水质指标信息、共计400个假设采样站位的数据样本。通过计算其KMO统计量、球形检验及相关矩阵发现,各水质指标间存在较大相关性,故可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针对13个水质指标,仅前2个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是有效的,且它们可以代表原假设数据81.25%的信息。利用前2个主成分建立了可完全区分四类水质的自动分类图版,即水质评价模型。根据上述水质评价模型绘制了2010年雷州半岛近岸海域的水质类型专题图。分析表明,雷州半岛的湛江港湾、鉴江口海域及铁山港区为第四类水质,东海岛西南、鉴江口外海、徐闻东北角海域、流沙湾及江洪港海域为三类水质,其它区域为一、二类水质。本研究较好地反应了雷州半岛近岸海域水质分布状况,可为该海域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及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海域 近海水质 自动评价模型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