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老舍作品英译中的译出、译入比较
被引量:
13
1
作者
李越
王克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3-88,共6页
老舍作品英语译作众多,涵盖小说、戏剧、散文等体裁。部分译作由中国"送出",多数作品由译入语国主动"拿来","送出"与"拿来"构成老舍作品英译的"译出"和"译入"两种路径。...
老舍作品英语译作众多,涵盖小说、戏剧、散文等体裁。部分译作由中国"送出",多数作品由译入语国主动"拿来","送出"与"拿来"构成老舍作品英译的"译出"和"译入"两种路径。老舍作品英译研究表明,译出、译入各具特点、各有短长,在选材、翻译策略、出版发行、接受效果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接受效果的考察表明,译入作品接受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作品
英译
译介路径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语境下的翻译偏离及其接受——基于薛绍徽翻译《八十日环游记》的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立香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196-202,共7页
晚清时期翻译偏离现象异常普遍,薛绍徽的译著《八十日环游记》也存在较多误译、改写、删除、添加等偏离原作之处,然而这些偏离并未阻碍译作的成功,反而促成了译作被读者接受,是译者有意选择的翻译策略。为什么译者采用了偏离策略呢?通...
晚清时期翻译偏离现象异常普遍,薛绍徽的译著《八十日环游记》也存在较多误译、改写、删除、添加等偏离原作之处,然而这些偏离并未阻碍译作的成功,反而促成了译作被读者接受,是译者有意选择的翻译策略。为什么译者采用了偏离策略呢?通过考察译作的语言特征和偏离现象,我们发现:(1)翻译偏离提升了译作语言的音美、形美和意象美;(2)译者通过偏离兼顾了多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尤其照顾了下层普通百姓的解码能力;(3)译者通过偏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彰显了译者学习西学和兼顾中学的矛盾心态,反映了译者坚持弘扬传统中国文化的态度,尤其在女性角色问题上始终坚持旧的道德观念和保守立场;(4)翻译偏离是历史语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绍徽译著的翻译偏离
历史语境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作品名翻译中审美信息的传递
3
作者
卢志君
刘万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1-136,共6页
文学作品名审美信息的传递是译者在文学作品名翻译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根据接受美学理论,译者的接受过程首先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在文学作品名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审美主体,对原名和原作(审美客体)的理解和审美判断,对译文读者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名审美信息的传递是译者在文学作品名翻译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根据接受美学理论,译者的接受过程首先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在文学作品名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审美主体,对原名和原作(审美客体)的理解和审美判断,对译文读者审美能力和审美接受的审慎辨别,最终导致了原名审美信息在传递中的复制、损失和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信息
接受美学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审美信息的传递
文学作品名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翻译中的副文本策略和读者接受——以余华作品在美国的译介为例
被引量:
17
4
作者
邵璐
周以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9,共10页
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当下,将民族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语境中考察促成了文学研究的"世界"转向。通过梳理美国出版余华作品的副文本材料,文章探讨了世界文学背景下美国出版方针对中国文学采取的副文本策略,以及相关策略下目标语...
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当下,将民族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语境中考察促成了文学研究的"世界"转向。通过梳理美国出版余华作品的副文本材料,文章探讨了世界文学背景下美国出版方针对中国文学采取的副文本策略,以及相关策略下目标语读者对翻译作品的接受状况。企鹅兰登书屋主要采用了强调地域他者和诗学共性两种策略以呈现余华英译作品,使其参与目标文化市场流通。对读者接受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上述策略基本符合目标读者群对余华作品的期待视野。余华作品在美国的成功译介揭示,在促进翻译文学在目标文化市场的有效传播方面,副文本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读者接受
余华作品英译
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舍作品英译中的译出、译入比较
被引量:
13
1
作者
李越
王克非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3-88,共6页
基金
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导师科研项目"原创文学与翻译文学类比语料库建设及现代汉语白话文发展考察"(项目编号:YB20081003001)
2011年"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11JBG08)资助
文摘
老舍作品英语译作众多,涵盖小说、戏剧、散文等体裁。部分译作由中国"送出",多数作品由译入语国主动"拿来","送出"与"拿来"构成老舍作品英译的"译出"和"译入"两种路径。老舍作品英译研究表明,译出、译入各具特点、各有短长,在选材、翻译策略、出版发行、接受效果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接受效果的考察表明,译入作品接受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
老舍作品
英译
译介路径
接受
Keywords
works
of
Lao She
English tr
an
slation
tr
an
slating paths
reception
effects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语境下的翻译偏离及其接受——基于薛绍徽翻译《八十日环游记》的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立香
机构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196-202,共7页
基金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0世纪初至60年代闽籍女作家翻译语言研究"(项目号:14YJC740052)阶段性成果
文摘
晚清时期翻译偏离现象异常普遍,薛绍徽的译著《八十日环游记》也存在较多误译、改写、删除、添加等偏离原作之处,然而这些偏离并未阻碍译作的成功,反而促成了译作被读者接受,是译者有意选择的翻译策略。为什么译者采用了偏离策略呢?通过考察译作的语言特征和偏离现象,我们发现:(1)翻译偏离提升了译作语言的音美、形美和意象美;(2)译者通过偏离兼顾了多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尤其照顾了下层普通百姓的解码能力;(3)译者通过偏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彰显了译者学习西学和兼顾中学的矛盾心态,反映了译者坚持弘扬传统中国文化的态度,尤其在女性角色问题上始终坚持旧的道德观念和保守立场;(4)翻译偏离是历史语境的产物。
关键词
薛绍徽译著的翻译偏离
历史语境
接受
Keywords
tr
an
slation deviation in Xue Shaohui's
translated
work
historical context
reception
by
the
readers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作品名翻译中审美信息的传递
3
作者
卢志君
刘万云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外语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1-136,共6页
文摘
文学作品名审美信息的传递是译者在文学作品名翻译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根据接受美学理论,译者的接受过程首先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在文学作品名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审美主体,对原名和原作(审美客体)的理解和审美判断,对译文读者审美能力和审美接受的审慎辨别,最终导致了原名审美信息在传递中的复制、损失和替代。
关键词
审美信息
接受美学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审美信息的传递
文学作品名
翻译
Keywords
aes
the
tic information
reception
aes
the
tics
aes
the
tic subject
aes
the
tic object
the
convey
an
ce
of
aes
the
tic information
title
of
literary
works
tr
an
slation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翻译中的副文本策略和读者接受——以余华作品在美国的译介为例
被引量:
17
4
作者
邵璐
周以
机构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茅盾文学奖’作品英译与国际传播研究”(21BYY00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当下,将民族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语境中考察促成了文学研究的"世界"转向。通过梳理美国出版余华作品的副文本材料,文章探讨了世界文学背景下美国出版方针对中国文学采取的副文本策略,以及相关策略下目标语读者对翻译作品的接受状况。企鹅兰登书屋主要采用了强调地域他者和诗学共性两种策略以呈现余华英译作品,使其参与目标文化市场流通。对读者接受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上述策略基本符合目标读者群对余华作品的期待视野。余华作品在美国的成功译介揭示,在促进翻译文学在目标文化市场的有效传播方面,副文本策略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副文本
读者接受
余华作品英译
世界文学
Keywords
paratexts
reader
reception
English tr
an
slation
of
Yu Hua’s
works
world literature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老舍作品英译中的译出、译入比较
李越
王克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历史语境下的翻译偏离及其接受——基于薛绍徽翻译《八十日环游记》的研究
刘立香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学作品名翻译中审美信息的传递
卢志君
刘万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翻译中的副文本策略和读者接受——以余华作品在美国的译介为例
邵璐
周以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