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EEG及rSO_(2)联合NBNA在先天性膈疝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马颖君 王惠萍 +2 位作者 席朝霞 苟维娜 王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1-496,共6页
目的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等检查方... 目的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等检查方法评估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患儿脑损伤情况,以明确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的足月CDH住院患儿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损伤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脑损伤组(n=36)和对照组(n=47)。比较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及入院、生后14 d、生后28 d的改良aEEG评分、rSO_(2);比较生后28 d时NBNA评分;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种工具对脑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脑损伤组患儿各时间节点改良aEE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脑损伤组患儿rSO_(2)在生后14 d、生后28 d低于对照组并恢复缓慢,NBNA评分也提示脑损伤组患儿神经发育明显低于对照组;ROC曲线显示生后28 d rSO_(2)、生后28 d aEEG、NBNA评分联合诊断脑损伤的效能优于单用(曲线下面积:0.968 vs.0.701 vs.0.685 vs.0.870;敏感度:92.0%vs.53.7%vs.87.8%vs.95.1%;特异度:97.0%vs.86.1%vs.50.0%vs.72.2%)。结论联合应用改良aEEG评分、rSO_(2)、NBNA在CDH患儿脑损伤诊断时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膈疝 脑组织氧饱和度(rSO_(2))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法(NBNA)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位置对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丹丹 丁海艳 +1 位作者 刘云峰 叶大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7-320,共4页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是一种简化的脑功能监护手段,特别适合于新生儿脑功能监护,而测量电极的安放位置是aEEG方法推广过程中需要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脑电导联的aEEG结果,探讨电极分布位置及电极间距对aEEG波形...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是一种简化的脑功能监护手段,特别适合于新生儿脑功能监护,而测量电极的安放位置是aEEG方法推广过程中需要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脑电导联的aEEG结果,探讨电极分布位置及电极间距对aEEG波形的影响。结果显示,顶区及中央区附近是aEEG电极放置的较理想位置;aEEG波形的下边界对电极间距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电极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癫痫为主的幕上肿瘤患者术前动态脑电图与术中皮层脑电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但炜 唐文渊 刘福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58-1463,共6页
目的:通过与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对比分析,探讨头皮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在以癫痫为主的幕上肿瘤患者中的表现特点及对致痫灶的定位意义。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124例以癫痫为主的幕上肿... 目的:通过与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对比分析,探讨头皮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在以癫痫为主的幕上肿瘤患者中的表现特点及对致痫灶的定位意义。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124例以癫痫为主的幕上肿瘤患者,术前均行至少1次头皮AEEG检查,术中作ECOG监测。将发作间期ECOG异常放电分为Ⅰ型:无棘波。Ⅱ型:偶发棘波或棘慢波。Ⅲ型:频发棘波散在出现。Ⅳ型:多棘波或多棘慢波间隙暴发出现。Ⅴ型:广泛高幅棘尖波连续出现。以A、B、C、D、E分别表示与上述分类相对应的头皮AEEG异常放电类型,将二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24例幕上肿瘤的癫痫患者,头皮AEEG有104例监测到异常放电,其阳性率为83.87%。其中ECOGⅡ型,Ⅲ型在头皮AEEG上易缺失(P<0.05)。(2)ECOG异常放电Ⅳ型最多,77例(62.96%),在头皮AEEG上有47例(61.04%)表现为D型,少数为C型。Ⅳ型与D型一致性高(P<0.01)。(3)额叶病变异常放电率及部位在头皮AEEG与ECOG上一致性较高,颞叶及顶病变头皮AEEG与ECOG均显示病灶前方异常放电较其它部位多,P<0.05;并分别有82.35%、80.88%异常放电在额及前颞出现。(4)头皮AEEG显示有19.35%病例在病灶对侧可见独立的异常放电,ECOG上显示该部分病例异常放电位于病灶的近中线侧。结论:(1)以癫痫为主的幕上肿瘤患者头皮AEEG异常放电阳性率低于ECOG。(2)头皮AEEG异常放电中C型、D型的定性及定位价值较大,与ECOG符合率较高。(3)头皮AEEG异常放电范围较ECOG广泛,但其出现的部位可提示ECOG中异常放电传导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肿瘤 癫痫 头皮动态脑电图 皮层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脑电图与剥夺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的诊断比较 被引量:32
4
作者 杨盈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99-101,104,共4页
目的:比较动态脑电图(aEEG)与剥夺睡眠脑电图(sdEEG)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癫痫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04例疑似癫痫患儿分别进行颅脑MRI、常规脑电图(rEEG)等常规检查及aEEG、sdEEG检查,以常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 目的:比较动态脑电图(aEEG)与剥夺睡眠脑电图(sdEEG)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癫痫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04例疑似癫痫患儿分别进行颅脑MRI、常规脑电图(rEEG)等常规检查及aEEG、sdEEG检查,以常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aEEG、sdEEG诊断正确率,并分析影响aEEG、sdEEG检查结果的因素。结果i204例疑似癫痫患儿常规检查确诊为癫痫189例,aEEG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8%、93.33%、99.44%、56.OO%,sdEEG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1%、73.339/5、97.73%、39.29%;aEEG痈样放电检出率为62.54%,高于sdEEG的51.95%;sdEEG在1~3岁惠儿检出痫样放电阳性率所占比例为69.819/6,高于4~7岁及〉岁患儿所占比例,而aEEG在三个年龄段痫样放电检出率较均衡。结论:aEEG检查对小儿癫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于sdEEG,且适用于各个年龄段患儿的诊断,而sdEEG使用较灵活,适合于3岁以下患儿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癫痫 动态脑电图 剥夺睡眠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