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方法的继电保护设备健康状态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畅 王洋 +2 位作者 张永伍 田琨 苏红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0,共8页
针对传统继电保护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不全面、依赖专家系统且缺乏相关预测方法的问题,在电力系统全时空量测的环境下,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提出继电保护设备健康状态预测方法。首先,提出继电保护设备家族缺陷健康评估模型、老化评估模... 针对传统继电保护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不全面、依赖专家系统且缺乏相关预测方法的问题,在电力系统全时空量测的环境下,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提出继电保护设备健康状态预测方法。首先,提出继电保护设备家族缺陷健康评估模型、老化评估模型、环境影响模型;其次,考虑到继电保护设备的负载是其老化故障的主因,提出负荷时空分布预测模型;第三,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继电保护设备健康状态预测模型;最后,以实际电网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表明所提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设备 健康状态 预测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继电保护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2
作者 戴志辉 耿宏贤 +3 位作者 刘媛 吴道钰 刘悦 杨鑫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在双碳背景下,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与碳减排已成为电网发展的重要目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考虑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与系统功率储备进行系统调度。在预测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损失概率的评估方法,以确定系统运行储备功率。... 在双碳背景下,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与碳减排已成为电网发展的重要目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考虑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与系统功率储备进行系统调度。在预测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损失概率的评估方法,以确定系统运行储备功率。将系统运营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建模为优化目标。优化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优化中利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进行确定性优化,生成具有规定功率储备要求的发电机组组合。在第二阶段优化中考虑预测不确定性,对运行计划进行调整,使用可控发电机来处理预测偏差。将不同方法下可用运行储备功率、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仿真中进行了对比。与传统大数据技术及智能电网的发展为继电保护系统历史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提供了支撑,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基于大数据的继电保护运维管理系统。文章针对基于大数据的继电保护运维管理系统进行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模块、系统实现。系统在原始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可视化,从统计分析和动态分析两个角度对保护设备进行评估,实现了设备失效数据的统计计算、设备缺陷关联性分析、运行水平评估以及设备状态检修功能。系统实现了继电保护设备运维全流程管理,最终服务于继电保护检修工作,能够为运行人员状态检修提供参考,对于减小维修的盲目性、提高检修工作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ACCESS数据库 关联规则 可靠度函数 状态检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虚回路失效风险动态识别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家焰 武芳瑛 +1 位作者 李瑞 胡波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继电保护二次虚回路出现失效风险,会给保护功能造成隐患,影响继电保护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虚回路失效风险动态识别技术,系统性预警虚回路失效风险,及时发现虚回路故障。首先,通过分析虚回路对象,梳理虚回路显性缺陷... 继电保护二次虚回路出现失效风险,会给保护功能造成隐患,影响继电保护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虚回路失效风险动态识别技术,系统性预警虚回路失效风险,及时发现虚回路故障。首先,通过分析虚回路对象,梳理虚回路显性缺陷和隐性缺陷,构建二次虚回路失效风险预警技术架构。关键技术包含二次回路链路故障识别和二次回路功能故障识别。对于二次回路链路故障识别,通过装置断链告警处理、端口光功率分析、光纤损耗评估等技术监测端口,并通过判据监测异常报文。对于二次回路功能故障识别,监测保护功能有关的跳合闸回路、检修压板状态、虚回路软压板状态。最后,通过智能录波器的技术应用,验证该技术可行、方法正确。该技术为继电保护智能运维在虚回路失效风险方面提供助力,具备很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继电保护 二次虚回路 失效风险 智能录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源录波数据比对的继电保护采样回路异常检测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志辉 张富泽 韩笑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9,共13页
处于改建阶段的智能变电站采样模式复杂,继电保护装置难以发现采样回路轻微异常,导致回路隐患暴露时间严重滞后。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改建时期智能变电站的采样模式和二次设备配置情况,提出基于同源录波数据比对的继电保护采样回路异常检... 处于改建阶段的智能变电站采样模式复杂,继电保护装置难以发现采样回路轻微异常,导致回路隐患暴露时间严重滞后。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改建时期智能变电站的采样模式和二次设备配置情况,提出基于同源录波数据比对的继电保护采样回路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双向编码器表征(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ERT)语言模型与余弦相似度算法,实现同源录波数据的通道匹配。然后,利用重采样技术和曼哈顿距离完成波形的采样频率统一与时域对齐。最后,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提出改进算法,并结合采样点偏移量共同设置采样回路的异常判据。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完成录波数据的同源通道匹配,实现波形的一致性对齐,并且相比于传统DTW算法,改进DTW算法对异常状态识别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更高。根据异常判据能够有效检测继电保护采样回路的异常状态,确保了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装置 采样回路 异常检测 改进DTW算法 录波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作通信的电力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智雄 刘宗山 +1 位作者 金鑫 冯俊豪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8-1680,共13页
为了满足物联网与智能电网高可靠性、高吞吐量、灵活接入等要求,电力线与无线协作通信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多媒质并行通信或中继转发等技术进行设计优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增强通信系统的综合性能。基于此,对现有的电力线和无线... 为了满足物联网与智能电网高可靠性、高吞吐量、灵活接入等要求,电力线与无线协作通信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多媒质并行通信或中继转发等技术进行设计优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增强通信系统的综合性能。基于此,对现有的电力线和无线协作通信的研究进行整理,从物理层技术、媒体访问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硬件设计及通信标准等主要方向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最后从中继系统性能分析、中继机器学习优化处理、多模通信MAC接入机制、中继系统跨层设计、感知和通信协同等5个方面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通信 协作通信 中继 MA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系统效率的分析与提高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密 齐予 +3 位作者 易亨瑜 尚建力 黄吉金 匡艳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激光具有亮度极高、方向性好的特殊优势,因此有可能被用于远距离无线传能、发挥特殊的作用。为了延长高空无人机的飞行时间,使用激光对高空无人机进行无线传能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方法。通过对激光无线传能技术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 激光具有亮度极高、方向性好的特殊优势,因此有可能被用于远距离无线传能、发挥特殊的作用。为了延长高空无人机的飞行时间,使用激光对高空无人机进行无线传能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方法。通过对激光无线传能技术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激光无线传能的距离不够远、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均不高。为解决这些问题,首次提出了以掺Yb光纤激光器为光源、InGaAs光伏电池为光电转换模块,同时使用激光中继技术以实现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的技术路线。根据激光无线传能的工作流程,调研了激光产生、传输、接收和光电转换等流程的效率,在忽略天气状况、跟踪瞄准误差和激光强度不均匀等因素的前提下推算出使用激光对相距60 km的高空无人机进行无线传能的系统效率(电-激光-电的转换效率)可达11%~14%。目前,尚未发现有对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的系统效率进行定量计算的公开文献。同时,对提高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系统效率的技术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未来开展高功率激光远距离无线传能技术研究和设计激光无线传能系统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无线能量传输 光伏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 激光中继技术 系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的多级无线供电系统设计与一体化绝缘子装置研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民 张鑫 +3 位作者 刘野然 李勇 何正友 吴宁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4-843,I0115,共11页
感应取电+多中继无线供电为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提供了一种不受天气影响且安全稳定的新型供电方式。然而,目前多中继无线供电技术还缺少完整的系统设计和高压环境下的运行验证。为此,该文提出了一套面向35kV电压等级的多中继无线... 感应取电+多中继无线供电为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提供了一种不受天气影响且安全稳定的新型供电方式。然而,目前多中继无线供电技术还缺少完整的系统设计和高压环境下的运行验证。为此,该文提出了一套面向35kV电压等级的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方案,并研制了具有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一体化绝缘子装置。首先,基于系统电路模型,以实现恒压输出和零相角输入为目标,设计了五线圈-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的补偿电容参数,并给出了功率变换电路设计方案;其次,给出了多中继线圈与环氧树脂绝缘子的一体化封装方案和封装流程,并制作了一套一体化绝缘子装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的恒压特性,并且通过高压实验验证了融合多中继线圈的一体化绝缘子的绝缘性能以及在高压环境下实现无线能量传输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整套设备输出功率达到44.38W,传输效率达84.5%,一体化绝缘子装置满足35kV电压等级绝缘耐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 多中继无线供电 一体化绝缘子 恒压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在轨中继对通方案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赵洋 李晓光 +3 位作者 陶灼 盛瑞卿 徐宝碧 黄昊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0,共12页
中国首个月背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探测器在中继星支持下完成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采样封装等月面工作,为确保探测器与中继星能够顺利稳定建立中继链路,顺利完成中继任务,在探测器入轨后提前建立器-星中继通信链路,即提前实施了探测器全... 中国首个月背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探测器在中继星支持下完成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采样封装等月面工作,为确保探测器与中继星能够顺利稳定建立中继链路,顺利完成中继任务,在探测器入轨后提前建立器-星中继通信链路,即提前实施了探测器全向测控链路和定向数传链路在轨中继对通测试。系统总结了月背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在轨中继对通方案设计与在轨实施结果,首先梳理了月背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在轨中继对通的任务过程,结合探测器和中继星飞行轨道特点对中继对通原理进行概述;然后对中继对通过程数据流设计状态进行说明;接着给出了在轨中继对通测试方案,具体包括中继对通测试弧段选择、地面测控站资源分配、中继对通飞行姿态设计、单器及器间全信息流覆盖测试项目设计以及测试流程和飞行时序设计等内容;最后描述了在轨飞行中继对通测试实施过程。在轨测试结果表明,月背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在轨中继对通测试方案设计能够满足任务需求,测试过程有效验证了探测器与中继星接口匹配性和中继链路设计的正确性,所设计的方案兼顾了地面测控资源分配、飞行任务安全、飞行姿态设计、飞行时序设计、中继测控链路设计、器间信息流设计等综合因素,并且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发射窗口器-星间轨道相位变化,为后续复杂航天器与合作中继目标的在轨通信任务提供技术基础和飞行经验,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背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 月球中继星 中继链路建链 在轨测试 全向测控通信 定向数传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动电流相位特性的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识别方法
9
作者 唐治国 陈琦 +4 位作者 王胜 孙震宇 薛明军 顾剑飞 张少华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4,共9页
针对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导致的差动保护在区外故障下的不正确动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动电流相位的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识别及差动保护策略。对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情况下差动保护区内、外故障下差动电流相位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 针对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导致的差动保护在区外故障下的不正确动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动电流相位的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识别及差动保护策略。对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情况下差动保护区内、外故障下差动电流相位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区内、外故障的故障相与非故障相相位特性差异,提出了一套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识别方法及差动保护策略,解决了现有判据的局限性。利用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建立典型的3/2接线母线模型,通过大量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动保护 电流互感器 中性线异常 相位特性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bileViT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诊断技术
10
作者 郑茂然 余江 +3 位作者 史泽兵 高宏慧 姜健琳 沈亚东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8,共8页
随着变电站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二次设备数量急剧增长,通信网络配置日趋复杂,高效准确地实现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诊断关系着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为了降低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运维成本,研究了基于MobileViT的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诊... 随着变电站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二次设备数量急剧增长,通信网络配置日趋复杂,高效准确地实现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诊断关系着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为了降低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运维成本,研究了基于MobileViT的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诊断技术。将二次设备报文接收状态以及交换机端口流量信息作为保护回路的故障特征,结合矩阵式编码技术获取保护回路故障特征的二维图像形式;利用先进的MobileViT算法构建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诊断模型,并提出在线操作方法。以典型110 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为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基于MobileViT的故障诊断模型能够准确识别保护回路中的二次设备及通信链路故障。与其他方法的对比研究证明了所提方法在特征构造、辨识误差、诊断精度等方面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继电保护 二次回路 故障诊断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暂态过程分析及保护新方案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艳霞 宋金孺 张子扬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的柔直配电网分析了直流馈线发生单极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提出了单极接地保护新方案,能有效解决现有直流线路保护不能反应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问题。在单极接地故障的分析中,将故障发展过程分为子模...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的柔直配电网分析了直流馈线发生单极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提出了单极接地保护新方案,能有效解决现有直流线路保护不能反应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问题。在单极接地故障的分析中,将故障发展过程分为子模块电容放电阶段和交流重新馈入充电阶段。基于叠加原理分析了子模块电容放电阶段的电流流通路径、直流馈线暂态零模电流的电流成分和变化规律,得到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主要呈现衰减非周期分量特征、非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主要呈现振荡衰减分量特征的结论;利用牛顿迭代法推导了交流重新馈入充电的时刻,分析了影响因素并计算了过渡过程持续的最短时间。基于子模块电容放电开始时刻至交流重新馈入充电时刻这一段的暂态特征提出单极接地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直流母线出现的零模电压启动保护,利用零模电压极性实现故障选极,利用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绝对值的第一个积分时段值大于非故障馈线的值、且呈现衰减非周期分量特征选出故障馈线。搭建仿真模型,对故障分析结果和保护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直配电网 直流中性点不接地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单极接地故障 暂态特性 零模分量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车联网最优中继节点选取
12
作者 张琰 李娟 马华玲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2-737,共6页
针对车联网随机分布状态下面临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等通信需求,设计了无线传感网络下的车联网最优中继节点选取方法。采用D2D通信技术,并引入入簇因子实现通信范围内行驶车辆的分簇。再基于通信范围内各节点车辆的物理传输距离与... 针对车联网随机分布状态下面临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等通信需求,设计了无线传感网络下的车联网最优中继节点选取方法。采用D2D通信技术,并引入入簇因子实现通信范围内行驶车辆的分簇。再基于通信范围内各节点车辆的物理传输距离与社交关系强度在各簇内进行中继节点二次筛选,建立中继节点候选集合。从节点传输效率、传输时延、丢包率三方面综合考量,构建最优中继节点判断矩阵。引入元素乘积算法,实现判断矩阵的求解,完成车联网中最优中继节点的选择。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选取的中继节点,数据传输吞吐量为9.1×10^(5) bps,中断概率为6.8×10^(-5),能效值最高可达到12.8 bit/J,说明所提方法可保障车联网内数据的高效、稳定传输,对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通信 中继节点选取 二次筛选 元素乘积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换流站容量和过渡电阻影响的柔性直流配电网纵联保护
13
作者 王要强 李亚玺 +3 位作者 梁军 韩婧 陈剑 吕忠涛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68,共9页
柔性直流配电网工程实际中,进行换流站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对应源荷容量的差异,传统纵联保护未考虑在该场景下的适用性。为此,对故障后换流站直流电容放电阶段进行了数学分析,并揭示了线路两侧换流站容量不同和过渡电阻较大时故障特征的变... 柔性直流配电网工程实际中,进行换流站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对应源荷容量的差异,传统纵联保护未考虑在该场景下的适用性。为此,对故障后换流站直流电容放电阶段进行了数学分析,并揭示了线路两侧换流站容量不同和过渡电阻较大时故障特征的变化;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时间窗内不同时刻的电流采样值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对线路两侧暂态电流进行线性拟合,基于直线斜率构造故障识别和故障选极判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换流站容量不同和过渡电阻导致的电气量相关性变化的问题,在不同的采样频率、噪声干扰和线路分布电容影响下均可有效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配电网 纵联保护 继电保护 故障特征 过渡电阻 线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CA的铁路继电电路逻辑仿真方法研究
14
作者 杨明 马亮 +1 位作者 郭进 于楫玉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221,共12页
针对现有继电电路分析过程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以及大规模电路分析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图论(GT)和元胞自动机(CA)的铁路继电电路逻辑功能仿真方法。首先,对继电电路进行形式化描述,并引入短电路概念以简化电路结构;其次,制定将继电电路... 针对现有继电电路分析过程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以及大规模电路分析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图论(GT)和元胞自动机(CA)的铁路继电电路逻辑功能仿真方法。首先,对继电电路进行形式化描述,并引入短电路概念以简化电路结构;其次,制定将继电电路转化为有向图的规则,并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设计有向图方向的判断规则,构建继电电路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并制定其演化规则;最后,通过实际继电电路的测试案例,展示电路的动态执行过程,并与预期执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4种测试场景下的仿真过程及结果与预期效果一致,基于GT-CA的铁路继电电路逻辑仿真方法具备准确实现铁路继电电路逻辑功能仿真的能力,可为铁路继电电路的设计校验和故障查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继电电路 图论 元胞自动机 逻辑功能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隧道通风接力风管安装位置研究——以合武高铁隧道为例
15
作者 姜学鹏 郭元俊 +1 位作者 张晓宁 管鸿浩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5-963,共9页
为提高长距离施工隧道独头压入式通风中风管漏风计算精度,进而确定接力风机安装位置,保证通风效率,首先,根据理论推导出风管沿程各单元段漏风率、漏风量的计算公式,并使用Python开发风管沿程漏风率计算程序;然后,与常规漏风计算公式对比... 为提高长距离施工隧道独头压入式通风中风管漏风计算精度,进而确定接力风机安装位置,保证通风效率,首先,根据理论推导出风管沿程各单元段漏风率、漏风量的计算公式,并使用Python开发风管沿程漏风率计算程序;然后,与常规漏风计算公式对比,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计算公式的先进性;接着,提出风管漏风条件下长距离压入式通风接力风机安装位置的确定方法,并以合武高铁隧道斜井工区大里程侧为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接力风机选型,使用该方法得到其使用不同管径的风管进行通风时,能够满足施工隧道通风要求的接力风机安装位置,即通过理论计算公式确定的风管内风压最小值处;最后,运用CFD软件进行通风模拟,验证该理论计算公式的准确性以及接力风机安装位置确定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合武高铁隧道斜井工区大里程侧使用管径1.5 m的风管时,风管出口处风速最接近推荐值;2)在2 200 m处加装SDF(A)-2-No4.0型接力风机进行通风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接力风机 风管漏风率 漏风量 理论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环境下多无人机中继通信轨迹与资源联合优化
16
作者 陈勇 侯颖智 +2 位作者 王伟 陈泳 张余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5-863,共9页
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中继通信场景中,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为多无人机(Multi-UAV,MUAV)中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干扰条件下MUAV中继通信下行NOMA服务用户能力和公平性问题,提... 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中继通信场景中,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为多无人机(Multi-UAV,MUAV)中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干扰条件下MUAV中继通信下行NOMA服务用户能力和公平性问题,提出了一种MUAV轨迹和资源联合优化方法。首先,通过对UAV进行飞行限制,获取飞行路径点作为轨迹优化变量;然后,两次利用Kuhn-Munkres算法分别完成信道-用户匹配和信道-UAV匹配;最后,利用冠豪猪优化算法(Crested Porcupine Optimizer,CPO)对MUAV的飞行轨迹进行优化,并根据优化结果重新进行信道-用户-UAV匹配,循环迭代直至达到限定条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对两种基准算法性能分别提升约21.6%和3.5%,并能够有效拟合UAV路径,通过轨迹优化与资源分配实现有效抗干扰,并在确保用户服务公平性的条件下提升了系统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机 中继通信 干扰环境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 冠豪猪优化算法(C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送出线路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不正确动作机理分析
17
作者 戴志辉 韦舒清 柳梅元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86,共13页
大规模新能源经交流联络线送出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典型场景。在此背景下,受新能源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存在不正确动作风险。为进一步探究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性能下降机制,基于电压平面分析可知,在光伏场站控制策略... 大规模新能源经交流联络线送出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典型场景。在此背景下,受新能源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存在不正确动作风险。为进一步探究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性能下降机制,基于电压平面分析可知,在光伏场站控制策略的作用下,光伏场站馈出正序电流表征为相位、幅值皆受控的非线性变量,造成保护补偿电压大小随故障工况变化且矢量方向发生不确定性偏转,导致保护动作可行域不明确,从而造成基于传统整定判据下的阻抗继电器性能严重劣化。在此基础上,借助距离保护正确动作边界条件与光伏场站接入容量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保护适用性快速评估与保护失效边界接入容量计算方法。基于PSCAD/EMTDC建立了光伏场站送出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大量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保护 工频变化量 相间阻抗继电器 不正确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阵组网测控同频中继射频自干扰抑制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柳 刘田 +2 位作者 李洋 潘文生 张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7-315,共9页
针对相控阵同频中继节点在测控网络系统中自干扰问题,分析收发天线阵列分离情况下的自干扰信号特性。针对接收阵列天线合成后自干扰的特性,提出一种阵射频自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根据阵面的布局以及不同规模子阵内自干扰信号的时延扩展... 针对相控阵同频中继节点在测控网络系统中自干扰问题,分析收发天线阵列分离情况下的自干扰信号特性。针对接收阵列天线合成后自干扰的特性,提出一种阵射频自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根据阵面的布局以及不同规模子阵内自干扰信号的时延扩展,将一定时延扩展范围内的所有阵元等效为一个阵元,从而降低射频干扰抑制的分析复杂度。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干扰抑制技术在阵列天线中仍然能够实现自干扰抑制,性能与抽头个数强相关,且每个抽头的时延、相位以及幅度的范围选取与子阵划分相关。针对256阵元发射阵面和256阵元接收阵面的场景,仿真对比不同抽头数下的自干扰抑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16个抽头对载波频率为26.8 GHz,带宽为200 MHz的自干扰信号抑制能力大于47 dB;实际测试结果表明,采用16个抽头进行自干扰射频重建,自干扰抑制能力大于3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 组网测控 中继节点 同频中继 射频自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反行波的新能源送出线路单端暂态量主保护新方案
19
作者 翁汉琍 刘胜福 +1 位作者 林湘宁 吴宇奇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182,共11页
传统的单端工频量主保护在新能源送出线路中难以适用,单一边界保护判据无法可靠保护线路全长,行波距离保护在正向区外故障下存在误动风险。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反行波的新能源送出线路单端暂态量主保护新方案,通过不同保护判据间的... 传统的单端工频量主保护在新能源送出线路中难以适用,单一边界保护判据无法可靠保护线路全长,行波距离保护在正向区外故障下存在误动风险。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反行波的新能源送出线路单端暂态量主保护新方案,通过不同保护判据间的优势互补,恢复并强化新能源交流送出线路单端主保护的动作性能。分析了故障行波的折反射特性及区内、外故障反行波波过程。根据发生区内、外故障时首个同极性波与首个反极性波到达检测点的时刻之和的差异,提出了新的单端测距式行波保护判据,针对所提判据存在的故障判别死区及三相金属性短路故障失效的问题,通过引入边界保护判据及设计新的辅助判据进行互补,形成一种单端暂态量主保护新方案。在PSCAD平台搭建仿真模型,对所提保护判据及方案的有效性、灵敏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线路 边界保护 行波距离保护 行波极性 单端暂态量保护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继电保护多场景的数字仿真测试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清泉 杨鹏 +2 位作者 李铁成 王献志 文明浩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5,共8页
新能源大量接入使得继电保护面临适应性问题,提出一种应对继电保护多场景的数字仿真测试方法,可为继电保护性能评估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从继电保护装置时序配合逻辑、不同保护装置配合关系、多场景测试的维度出发,提出了继电保护仿真模... 新能源大量接入使得继电保护面临适应性问题,提出一种应对继电保护多场景的数字仿真测试方法,可为继电保护性能评估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从继电保护装置时序配合逻辑、不同保护装置配合关系、多场景测试的维度出发,提出了继电保护仿真模块设计和模拟方法。所提方法能够满足各类继电保护仿真测试要求,并通过了仿真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数字仿真 继电保护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