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确定烃源岩有效排烃总有机碳阈值的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高岗
杨尚儒
陈果
胡丹丹
赵克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青西作业区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7-401,408,共6页
-
基金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科技重大专项(2012E330)
中国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2013E-050209)资助
-
文摘
针对油气地质学中排烃源岩难以识别的问题,依据生排烃原理,利用常规烃源岩有机碳和热解(Rock-Eval)分析测试参数,建立了判别排烃源岩的实用方法。该方法主要基于生烃量参数[I_(HC)=S_1/w(TOC)]和沥青转化率[w(A)/w(TOC)],判别排烃源岩的总有机碳阈值,高于该值的烃源岩即为排烃源岩。根据分析测试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和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酒泉盆地营尔凹陷和青西凹陷白垩系下沟组以及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的排烃源岩进行判别,判别效果较好,应用该方法时要求烃源岩的母质特征与热演化程度接近。由于气态烃易散失,所以采用的参数主要反映烃源岩中生成的液态烃量。该方法对于油源岩的判别更为有效。
-
关键词
总有机碳阈值
生烃量
残留烃量
饱和吸附
排烃源岩
油气生成
-
Keywords
TOC threshold
hydrocarbon generating amount
remained hydrocarbon amount
saturated absorption hydrocarbon
hydrocarbon-expelling source rock
oil and gas generation
-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煤岩生烃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曾立飞
靳军
马万云
于双
潘长春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
-
出处
《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2-293,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2107)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4010104)。
-
文摘
应用金管-高压釜装置对采自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煤样JC25和东部煤样JC41进行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获取生油、生气量和生烃动力学参数。升温速率分别为2℃/h和20℃/h,实验压力为50 MPa。实验得到两个煤样JC25和JC41最大生油量(以下单位mg/g均表示每克有机碳的生成量)分别为126 mg/g和68.5 mg/g,计算的排油量分别为88.8 mg/g和29.5 mg/g,表明侏罗系煤岩在南缘西部四棵树凹陷较其他区域具有较大的生油潜力。两个煤样最大生气量(∑C1–5)分别为121.6mg/g和112mg/g,差异相对较小。煤样JC25和JC41的H/C原子比值分别为0.85和0.77,类脂组含量分别约为8%和6%,岩石热解(Rock-Eval)参数氢指数(IH)分别为155 mg/g和156 mg/g。实验结果表明, H/C原子比值、类脂组含量比IH能更好地反映煤岩的初始生油、生气潜力。依据生烃动力学参数模拟了地质条件下(升温速率5℃/Ma)的生油和生气过程。煤样主要生、排油阶段的Ro, Easy介于0.80%~1.20%之间。在半开放条件下(发生排油),两个煤样的生气速率比较接近。在Ro, Easy=1.50%时生气转化率分别为23%和18%,煤岩主要生气过程发生在高过成熟阶段(Ro,Easy>1.50%)。侏罗系烃源岩在霍玛吐背斜带中部成熟度较高,较其他区域具有更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
关键词
侏罗系煤岩
生烃动力学
生排油量
气态烃产率
准噶尔盆地南缘
-
Keywords
Jurassic coaly source rocks
kinetics for petroleum generation
amounts of the generated and expelled oils
gaseous hydrocarbon yield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
分类号
P59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