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cook-off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mal safety venting area of RBOE charge 被引量:1
1
作者 Kebin Zhang Wenbin Li +3 位作者 Changfang Zhao Zhifang Wei Shuxia Zhang Jin L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1期271-287,共17页
RBOE is a new type of DNAN-based high-energy melt-cast mixed explosive,whose safety under thermal stimulation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heating conditions and venting area of the warhead.Based on the thermal decomp... RBOE is a new type of DNAN-based high-energy melt-cast mixed explosive,whose safety under thermal stimulation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heating conditions and venting area of the warhead.Based o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omponent of RBOE explosive,the cook-off calculation models of RBOE warhead before and after ignition were established.In addition,closed and vented warheads were designed,as well as fast and slow cook-off test devices.The cook-off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mal safety venting area of RBOE warhead were extensively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osed RBOE warhead underwent deflagration reaction under both slow and fast cook-off conditions.The calculation result of the shell wall temperature before slow cookoff ignition response of the warhead was 454.06 K,with an error of+1.75%compared to the test result of462.15 K,and the temperature rise rate calculated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The calculated ignition time of RBOE warhead under fast cook-off was 161 s,with an error of+8.8%compared to the test result of 148 s,which verified the accuracy of cook-off model of RBOE warhead before ignition.According to the cook-off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warhead after ignition and cook-off test of the vented warhead,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thermal safety venting area was 1124.61 mm^(2)for fast cook-off and 530.66 mm~2 for slow cook-off,effectively preventing the reaction of warhead above combustion.Therefore,this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thermal safety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insensitive warhe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OE explosive Cook-off mode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Pressure growth Venting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tion of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Catalyst Layer in Unitized Regenerative Fuel Cell
2
作者 Yollanda Nurcholifah Dedi Rohendi +4 位作者 Edy Herianto Majlan Nirwan Syarif Addy Rachmat Dwi Hawa Yulianti Nyimas Febrika S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3,共12页
A unitized regenerative fuel cell(URFC)is a device that may function reversibly as either a fuel cell(FC)or water elec-trolysis(WE).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is device is th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Therefo... A unitized regenerative fuel cell(URFC)is a device that may function reversibly as either a fuel cell(FC)or water elec-trolysis(WE).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is device is the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Therefore,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MEA using electrodes with single and three catalyst layers.This study measured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Area(ECSA),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XRD),and X-ray Fluorescence(XRF).Furthermore,the round-trip efficiency(RTE)of the MEA,as w ell as the performance in FC and WE mode,was measured.In comparison,The ECSA values of Pt-Ru/C and Pt/C with three catalyst layers were higher than the single catalyst layer.This result was supported by electrode characterization data for XRD and XRF.The respec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values of Pt-Ru/C and Pt/C with three catalyst layers are also higher than the single cata-lyst layer,and the performance of URFC using MEA with three catalyst layers has the highest value of RTE among the MEA performances of URFC,which is 100%at a current density of 4 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tized regenerative fuel cell Round trip efficiency Pt-Ru/C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 defects formation and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steel plate of quasi-cracking area subjected to explosive load
3
作者 Zheng-qing Zhou Ze-chen Du +5 位作者 Xiao Wang Hui-ling Jiang Qiang Zhou Yu-long Zhang Yu-zhe Liu Pei-ze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80-593,共14页
As the protective component,steel plate had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because of frequently threats of explosive loads.In this paper,the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the mechanism of damage in the quasi-crackin... As the protective component,steel plate had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because of frequently threats of explosive loads.In this paper,the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the mechanism of damage in the quasi-cracking area of steel plate subjected to explosive load were discuss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 defects and dynamic mechanical response were revealed.After the explosion experiment,five observation points were selected equidistant from the quasi-cracking area of the section of the steel plate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defects at the observation points were analyzed by optical microscope(O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The observation result shows that many slip bands(SBs) appeared,and the grain orientation changed obviously in the steel plate,the two were the main damage types of micro defects.In addition,cracks,peeling pits,grooves and other lager micro defects were appeared in the lower area of the plate.The stress parameters of the observation poin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an effective numerical model.The mechanism of damage generation and crack propagation in the quasicracking area were clarified by comparing the specific impulse of each observation poin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micro defect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generation and expansion of micro defects are related to the stress area(i.e.the upper compression area,the neutral plane area,and the lower tension area).The micro defects gather and expand at the grain boundary,and will become macroscopic damage under the continuous action of tensile stress.Besides,the micro defects at the midpoint of the section of the steel plate in the direction away from the explosion center(i.e.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were also studied.It was found that the specific impulse at these positions were much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the micro defects were only SBs and a few micro cracks,and the thos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from the explosion ce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ve load Quasi-cracking area Micro defects Steel plate Dynamic response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ol model for burning-bubble clouds formed by confined meltcast explosives under thermal stimulation
4
作者 Zhi Li Zhuoping Duan +4 位作者 Zhiling Bai Jixuan Jiao Liji Xu Liansheng Zhang Fenglei Hu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6期268-283,共16页
DNAN-based insensitive melt-cast explosives have been widely utilized in insensitive munition in recent years. When constrained DNAN-based melt-cast explosives are ignited under thermal stimulation, the base explosive... DNAN-based insensitive melt-cast explosives have been widely utilized in insensitive munition in recent years. When constrained DNAN-based melt-cast explosives are ignited under thermal stimulation, the base explosive exists in a molten liquid state, where high-temperature gases expand and react in the form of bubble clouds within the liquid explosive;this process is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the dynamic crack propagation process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solid explosives. In this study, a control model for the reaction evolution of burning-bubble clouds wa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reaction process and quantify the reaction violence of DNAN-based melt-cast explosives, considering the size distribution and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the burning-bubble cloud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was verified throug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under geometrically similar conditions, with identical confinement strength and aspect ratio, larger charge structures led to extended initial gas flow and surface burning processes, resulting in greater reaction equivalence and violence at the casing fracture.Under constant charge volume and size, a stronger casing confinement accelerated self-enhanced burning, increasing the internal pressure, reaction degree, and reaction violence. Under a constant casing thickness and radius, higher aspect ratios led to a greater reaction violence at the casing fracture.Moreover, under a constant charge volume and casing thickness, higher aspect ratios resulted in a higher internal pressure, increased reaction degree, and greater reaction violence at the casing fracture. Further,larger ullage volumes extended the reaction evolution time and increased the reaction violence under constant casing dimensions. Through a matching design of the opening threshold of the pressure relief holes and the relief structure area, a stable burning reaction could be maintained until completion,thereby achieving a control of the reaction violence. The proposed model could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effects of the intrinsic burning rate, casing confinement strength, charge size, ullage volume, and pressure relief structure on the reaction evolution process and reaction violence,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method for the thermal safety design and reaction violence evaluation of melt-cast explos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t-cast explosives Non-shock-initiated reaction Self-sustaining enhanced combustion Burning-bubble cloud model Pressure relief area Reaction viol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隧道瓦斯工区分级标准及海拔影响研究
5
作者 林志 蒋星遥 +2 位作者 陈相 丁永超 冯森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6-886,共11页
针对交通瓦斯隧道现有标准存在的设防标准偏高、建设成本较高和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等问题,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平均风速和瓦斯体积分数在空间上的动态变化,提出风速安全系数和瓦斯体积分数安全系数,... 针对交通瓦斯隧道现有标准存在的设防标准偏高、建设成本较高和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等问题,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平均风速和瓦斯体积分数在空间上的动态变化,提出风速安全系数和瓦斯体积分数安全系数,并确定了稳定回风流断面的位置。对高海拔环境条件进行模拟,揭示不同海拔对瓦斯爆炸特性、爆炸极限和瓦斯体积分数的影响机制,通过引入基于海拔的瓦斯爆炸极限影响系数和瓦斯体积分数影响系数,建立平原瓦斯隧道与高海拔瓦斯隧道之间的关联模型。研究主要成果为:1)针对现行交通隧道瓦斯工区分级标准,改进分级标准值的计算公式,提出考虑不同隧道回风流断面面积大小的分级标准;2)优化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值,并将其与风速安全系数和瓦斯体积分数安全系数引入现行施工阶段绝对瓦斯涌出量实测值计算公式,提出修正后的实测值计算公式;3)针对高海拔瓦斯隧道,提出适用于不同海拔的瓦斯工区分级标准值计算公式和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隧道 瓦斯工区分级标准 高海拔 瓦斯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重磁场特征及北中祁连构造边界划分
6
作者 杨柳 冯旭亮 +2 位作者 张健 柴培琪 马佳月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4,共12页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交汇地带,亦为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相互作用的部位,构造格局复杂,目前对该区内北祁连和中祁连构造单元边界的划分仍然值得商榷。笔者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交汇地带,亦为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相互作用的部位,构造格局复杂,目前对该区内北祁连和中祁连构造单元边界的划分仍然值得商榷。笔者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技术,结合小波多尺度分析对布格重力异常及化极磁力异常进行处理分析,综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断一级断裂4条,二级断裂54条,一级断裂为构造单元边界。在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中祁连与北祁连的构造边界以平安-乐都-定西-张家川一线为界,即中祁连北缘断裂所在。中祁连与北祁连之间存在1个一级构造单元—北祁连增生楔,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可划分为北祁连岛弧带、北祁连增生楔和中祁连造山带3个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构造单元 重磁异常 小波多尺度分析 覆盖区 祁连造山带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粮食单产影响的HP滤波法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荣越 黄高彦 马恒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因素对黄淮海地区粮食单产长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影响。【方法】基于1949—2021年黄淮海地区小麦和玉米的单产数据,采用HP滤波法进行单产分离,得到受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影响的长周期分量趋势单产,及受气候变化引起的...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因素对黄淮海地区粮食单产长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影响。【方法】基于1949—2021年黄淮海地区小麦和玉米的单产数据,采用HP滤波法进行单产分离,得到受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影响的长周期分量趋势单产,及受气候变化引起的短周期分量气候单产。【结果】对比实际单产数据,HP滤波分离得到的趋势单产与作物实际单产具有相似的年际变化特征,趋势单产变化更为平滑,波动幅度小于实际单产;气候单产年际波动幅度最大,其变化情况直接影响当年实际单产;气候单产对实际单产的影响分为正反两方面;不同作物同一年份受气候单产影响程度不同。【结论】尽管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但是在长期层面来讲,小麦和玉米的单产主要受种植技术、作物品种改良、数智化技术等科学技术发展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气候变化 趋势单产 气候单产 HP滤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无人机多时相参数的冬小麦单产估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葛焱 朱志畅 +4 位作者 臧晶荣 张睿男 金时超 徐焕良 翟肇裕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55,共12页
为探讨无人机遥感与多时相参数融合在冬小麦单产预测中的潜力,采集了冬小麦7个生育期的无人机RGB和多光谱数据,从中分别提取光谱参数和形态参数,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建模,比较不同生育期单产预测效果,在此基础上,筛选优势参数组合,分别... 为探讨无人机遥感与多时相参数融合在冬小麦单产预测中的潜力,采集了冬小麦7个生育期的无人机RGB和多光谱数据,从中分别提取光谱参数和形态参数,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建模,比较不同生育期单产预测效果,在此基础上,筛选优势参数组合,分别比较不同生育期及参数组合与单产预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及参数组合对冬小麦单产预测具有不同影响;单生育期时,灌浆期和开花期预测效果最佳,其次为抽穗期、孕穗期、成熟期、拔节期和分蘖期;多生育期时,双生育期、三生育期、四生育期组合预测精度逐渐升高,但考虑到增长幅度以及数据采集、算力开销、处理成本等因素,“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的三生育期组合经济性最高。5种机器学习算法整体预测精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极端梯度提升和逐步多元回归,通过机器学习可解释性方法SHAP优选的光谱和形态参数组合虽然不同生育期有所不同,但除拔节期外,均能提高单产预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单产预测提供方法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单产预测 无人机遥感 机器学习 多时相参数 SHA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炸药单耗的地下采场爆破能耗模型
9
作者 郑超 李祥龙 +3 位作者 左庭 王建国 陈浩 顾迎春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13-1618,共6页
金属矿山地下矿物产出过程主要涉及爆破、碎矿和磨矿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中能耗的分布显得相当不均衡。其中爆破作为矿石破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爆破效果将决定后续碎矿和磨矿阶段的能量消耗。在系统学领域,灰关联理论分析作为主要的理... 金属矿山地下矿物产出过程主要涉及爆破、碎矿和磨矿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中能耗的分布显得相当不均衡。其中爆破作为矿石破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爆破效果将决定后续碎矿和磨矿阶段的能量消耗。在系统学领域,灰关联理论分析作为主要的理论分析手段被广泛应用。通过灰关联度分析,在众多影响爆破效果的相关因素中,确定了炸药单耗为关联度最高的关键因素,基于炸药单耗,选取平均块度和大块率作为影响爆破效果的因素进行能耗分析,将采场爆破环节所需的爆破成本代替能耗,建立了经济合理的采场爆破能耗模型F(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关联度理论 炸药单耗 平均块度 大块率 能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DNAN基熔铸炸药燃速特性
10
作者 李治 段卓平 +3 位作者 白志玲 许礼吉 张连生 黄风雷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0,共9页
约束装药点火后反应演化模型是安全弹药缓释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而炸药燃速-压力关系是反应演化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给2,4-二硝基苯甲醚(2,4-Dinitroanisole,DNAN)基熔铸炸药的安全弹药反应烈度控制设计提供基础,基于激光点火技术... 约束装药点火后反应演化模型是安全弹药缓释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而炸药燃速-压力关系是反应演化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给2,4-二硝基苯甲醚(2,4-Dinitroanisole,DNAN)基熔铸炸药的安全弹药反应烈度控制设计提供基础,基于激光点火技术和快响应热电偶火焰阵面探测技术,建立密闭空腔线性燃烧燃速-压力特性实验测量系统,得到典型DNAN基熔铸炸药RB-2(DNAN/奥克托今/Al/黏结剂)的燃速-压力特性,研究温度对炸药燃速-压力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RB-2炸药燃速增大,压力指数增加,同时压力越高、温度对燃速的影响越显著;RB-2炸药在60 MPa压力下会发生固体结构失效,导致燃速剧增,使炸药由线性传导燃烧机制向对流燃烧机制转变;与熔铸B炸药相比,RB-2炸药的燃速和压力指数较低,结构失效压力较高,意外点火后的反应增长慢,更容易通过反应缓释结构调控反应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N基熔铸炸药 燃烧速率 初始温度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旱地多熟种植模式气候资源利用比较研究
11
作者 李晶晶 梁冰 +6 位作者 蒲甜 马淑梅 余常兵 王淑彬 魏亚凤 杨文钰 王小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6-417,共12页
【目的】通过比较长江流域不同熟制、种植模式资源生产效率和产量,明确不同区域多熟种植模式增产增效效益。【方法】在长江上游(四川、湖北),长江中游(湖南、江西)和长江下游(江苏)分别设置不同的种植模式。【结果】各地区的三熟种植模... 【目的】通过比较长江流域不同熟制、种植模式资源生产效率和产量,明确不同区域多熟种植模式增产增效效益。【方法】在长江上游(四川、湖北),长江中游(湖南、江西)和长江下游(江苏)分别设置不同的种植模式。【结果】各地区的三熟种植模式与两熟模式相比,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和折谷产量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四川试验点的“小麦/春玉米/夏大豆”三熟模式在光能、温度和降水的生产效率上较“小麦-夏玉米”两熟模式分别提高12.7%、12.7%和11.7%,折谷产量提高7%~12.7%。湖北试验点的“马铃薯/春玉米/夏大豆”三熟模式较“饲料油菜-夏玉米”两熟模式的光能、温度和降水的生产效率分别提高31.9%、34.5%和35.5%,折谷产量提高13.4%~32%,春玉米较夏玉米产量提高10.1%~57.5%。湖南试验点“油菜-夏玉米‖夏大豆”两熟三作模式较“油菜-夏玉米”两熟模式的光能、温度和降水的生产效率提高15.3%、15.3%和15.2%,折谷产量提高15.2%,春玉米较夏玉米产量提高31.1%。江西试验点“黑麦草-春玉米/夏大豆”三熟模式较“冬闲-春玉米‖春大豆”一熟两作的光能、温度和降水的生产效率分别高出20.4%、13.7%和11.9%,折谷产量提高17.6%~18.2%。江苏试验点“鲜食蚕豆/鲜食玉米-鲜食玉米”三熟模式的光能、温度和降水的生产效率较两熟的“两熟收干籽蚕豆-玉米”分别高出123.5%、122.2%和116.7%,较两熟“鲜食蚕豆-鲜食玉米”的光能、温度和降水的生产效率分别高出36%、35.5%和34.5%,折谷产量提高24.6%~121.4%,春玉米较夏玉米产量提高15.4%。将作物的折谷产量和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积温生产效率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结论】长江流域各区域三熟种植模式均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尤以长江下游增效显著,种植春玉米较种植夏玉米的增产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多熟种植模式 折谷产量 资源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英国经验看中国道路:继续教育何以阻断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
12
作者 郭存 何爱霞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进程中,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已由治理绝对贫困及其代际传递向治理相对贫困及其代际传递转移。继续教育作为缩小社会鸿沟、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在阻断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从摇篮到坟墓”...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进程中,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已由治理绝对贫困及其代际传递向治理相对贫困及其代际传递转移。继续教育作为缩小社会鸿沟、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在阻断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英国的贫困治理理论及实践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从英国经验看中国道路,对我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在经历了初步发展时期、失衡探索时期、全面推进时期之后,英国继续教育阻断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呈现出“代内与代际”“社会共同善与个体权利平衡”“济贫与济身”兼顾的特点。借鉴英经验,我国继续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助力阻断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以一代发展推进二代流动,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形成多元一体合力;以提高能力实现个人自由,激发公民个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农村 相对贫困 代际传递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火区爆破技术现状与趋势
13
作者 王桂林 费鸿禄 +3 位作者 刘秉轩 郭纪委 张建俊 白润才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60,共16页
露天煤矿火区爆破威胁着爆破作业安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在爆破器材耐热稳定性、高温火区温度场监测技术、高温爆破技术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为火区爆破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仍存在高温火区爆破技术瓶颈,如爆... 露天煤矿火区爆破威胁着爆破作业安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在爆破器材耐热稳定性、高温火区温度场监测技术、高温爆破技术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为火区爆破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仍存在高温火区爆破技术瓶颈,如爆破施工过程炮孔温度实时监测、耐高温爆破器材研制、较大规模的火区爆破技术等。为实现露天煤矿火区安全高效爆破,对露天煤矿火区爆破技术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了火区高效安全爆破技术体系和发展方向:构建火区温度场三维工程地质模型、利用光纤光栅进行全孔深测温、开发火区温度场实时监测系统,实现爆破施工过程温度监测与预警;优选耐高温炸药的抑制剂和闪点提高剂,优化炸药配方以及研发耐高温起爆器材;高温炮孔降温方法与隔热材料的选择及药包隔热防护装置设计;研制孔内装药超过温度安全阈值时的炸药失效装置;设计高温火区单向爆破网路;分区采用加强松动、松动爆破、弱松动爆破技术和“三小一长”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编制煤层高温火区爆破作业规程,实现火区爆破信息化与智能化。深入开展露天煤矿火区爆破关键技术研究,对提高露天煤矿火区爆破安全和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区爆破 孔温智能监测 耐高温爆破器材 炸药失效装置 单向爆破网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区斗口测流设备自动除泥沙装置研究
14
作者 张欣 张健 +2 位作者 翟林鹏 梁妙元 姚文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48,共5页
我国西北地区年均降雨量小于400 mm,属于常年灌水区,没有灌溉就没有稳定的产量。其中从引黄灌区引入的水泥沙含量较高,在流速偏低的支渠和斗渠等,会形成泥沙堆积。当泥沙在渠道布设的测流设备和闸门测控系统中堆积到一定程度后,严重影... 我国西北地区年均降雨量小于400 mm,属于常年灌水区,没有灌溉就没有稳定的产量。其中从引黄灌区引入的水泥沙含量较高,在流速偏低的支渠和斗渠等,会形成泥沙堆积。当泥沙在渠道布设的测流设备和闸门测控系统中堆积到一定程度后,严重影响测流精度和闸门开度的感知。为了解决智慧灌区中对高泥沙含量水质测流设备的有效运用,提高小型渠道流量的精准测量,研究设计了一种超声波振动单元,可安放在斗口测流系统和测控一体化闸门中。该振动单元包括密封盒、金属盖板和线路板,密封盒设有一个顶口,金属盖板盖在密封盒的顶口上,线路板上设有信号接口电路、电源模块、延迟电路、PWM(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芯片、MOS管电路、漏电保护芯片、变压器电路、匹配电路和超声波换能器。振动单元工作时长和工作间隔受延时芯片控制,可通过控制接口的信号配置,MOSFET晶体管开合由PWM控制芯片控制,超声波频率由PWM频率控制。振动单元的控制集成在测流系统中,由该系统根据现场情况给出控制指令,分为固定和动态两种。该装置可根据泥沙堆积情况,自动开启振动清除堆积泥沙。样机在试验室中进行了实验,得到不同程度泥沙堆积情况下振动除沙的结果,验证了清除堆积泥沙的有效振动时长,并在宁夏现场进行了试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泥沙累积量的增加,超声波振动时长也会增加,在淤积厚度不超过30 mm时,启动超声波振动装置工作一次(3 min)就能有效清除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流设备 自动除积 智慧灌区 超声波振动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平均状态的土地砾化程度监测评估研究
15
作者 叶虎 裴浩 +3 位作者 苗百岭 姜艳丰 徐丽娜 贾成朕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为了从取样、测量到评估分析全流程提高土地砾化程度监测指标——地表砾石覆盖度的监测评估精度,以内蒙古高原西部的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市为研究区,设计不同尺寸的样方,开展二次平均状态取样方法研究。采用地面测量法和测量盘法对比确... 为了从取样、测量到评估分析全流程提高土地砾化程度监测指标——地表砾石覆盖度的监测评估精度,以内蒙古高原西部的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市为研究区,设计不同尺寸的样方,开展二次平均状态取样方法研究。采用地面测量法和测量盘法对比确定小样方中砾石覆盖度的最佳测量方法,通过大、小样方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统计特征分析确定大样方及样地砾石覆盖度的最佳评估方式。同时,探讨了构建“仿生态学”的必要性和初步思路。结果表明:(1)二次平均状态法通过缩减样方尺寸、增加样本数量的方式,使样本更具代表性,且样方尺寸的减小可使测量盘的尺寸随之缩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地表砾石覆盖度测量精度。(2)由小样方到大样方再到样地,数据的离散程度越来越小,右偏及尖峰型分布越来越明显,研究区砾化程度的总体特征越来越凸显,同时大样方及样地的砾石覆盖度、地表单位面积砾石质量相关性较高,说明基于二次平均状态取样的土地砾化程度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用于改进土地砾化程度监测流程及精度,并提高野外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化土地 地表砾石覆盖度 地表单位面积砾石质量 二次平均状态 仿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部寒旱区胡麻旧膜免耕穴播技术
16
作者 孙夏玲 叶春雷 +4 位作者 王炜 陈军 柴宗文 蔡芊依 薛文芳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847-850,共4页
胡麻作为甘肃中部地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显著的经济价值。旧膜免耕穴播技术一定程度上能保护土壤墒情,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发挥保水抗旱功能。通过开展胡麻新品种陇亚31号配套旧膜免耕穴播技术示范,从品种选择、栽培... 胡麻作为甘肃中部地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显著的经济价值。旧膜免耕穴播技术一定程度上能保护土壤墒情,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发挥保水抗旱功能。通过开展胡麻新品种陇亚31号配套旧膜免耕穴播技术示范,从品种选择、栽培与播种、播种后的田间管理以及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胡麻旧膜免耕穴播技术,以期为甘肃中部寒旱区胡麻的提质增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区 胡麻 旧膜免耕 穴播 单产提升 甘肃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三江源区牧区牧草供需格局及潜力分析
17
作者 张海蓉 施建军 +3 位作者 刘青青 吕亮雨 李发毅 蔡宗程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2期29-35,共7页
为阐明青海三江源区(TRSR)牧区牧草供需格局及其潜力,本研究运用典型调查法搜集三江源区牧区牧草业、畜牧业相关数据及资料,同时利用供需计算公式分析牧草供给量和需求量。结果显示,玉树州牧草供需平衡状态优于果洛州,其中治多县鲜草产... 为阐明青海三江源区(TRSR)牧区牧草供需格局及其潜力,本研究运用典型调查法搜集三江源区牧区牧草业、畜牧业相关数据及资料,同时利用供需计算公式分析牧草供给量和需求量。结果显示,玉树州牧草供需平衡状态优于果洛州,其中治多县鲜草产量达峰值(2.95×10^(9)kg),囊谦县最低(0.54×10^(9)kg);兴海县鲜草需求量最大(4.19×10^(9)kg),玛多县最低(0.87×10^(9)kg)。80%的县域存在供给缺口,兴海县短缺量最大(3.30×10^(9)kg),曲麻莱县最小(0.17×10^(9)kg)。种植面积差异较大,达日县保有最大饲草种植面积,杂多县面积最小。区域饲草供给差异显著,果洛州与玉树州分别供应0.30×10^(9)kg和0.19×10^(9)kg,而泽库、河南、兴海三县分别供应0.05×10^(9)kg、0.07×10^(9)kg和0.19×10^(9)kg。在不同利用率(25%~100%)下,果洛州鲜草需求量均为1.56×10^(9)kg,玉树州约为2.70×10^(9)kg;河南、泽库、兴海在100%利用率下的鲜草需求分别为1.94×10^(9)kg、1.96×10^(9)kg和2.69×10^(9)kg。研究表明,当前牧草产量无法满足畜牧业增长需求,供给调配机制存在关键瓶颈。本研究为高寒生态脆弱区草地管理策略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产量 草地供给量 供需格局 羊单位 三江源区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车联网城市二维覆盖的低功耗路边单元部署策略
18
作者 杨新杰 王帅 马楠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8,共12页
为解决城市车联网(IoV)系统中路边单元(RSU)提供二维(2-D)服务覆盖时存在大量功耗浪费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城市RSU部署策略,根据车辆空间分布动态调整RSU的工作模式及发射功率,建立RSU功耗与车辆分布的自适应映射机制,突破传统RSU固... 为解决城市车联网(IoV)系统中路边单元(RSU)提供二维(2-D)服务覆盖时存在大量功耗浪费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城市RSU部署策略,根据车辆空间分布动态调整RSU的工作模式及发射功率,建立RSU功耗与车辆分布的自适应映射机制,突破传统RSU固定覆盖范围导致的功耗瓶颈,实现RSU总功耗的最小化。进一步地,基于候选通信服务区域(CCSA)概念,提出基于探索算法(ERDA)和增强遗传算法(eGA)实现RSU部署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RSU部署策略可以显著减少道路冗余覆盖,从而有效降低RSU总功耗。当车辆稀疏时,可使用复杂度低的ERDA达到最优解;在车辆密集时,可使用eGA实现复杂度与性能之间的良好平衡。因此,针对现实城市交通系统中车辆密度的动态变化,所提算法具有实际工程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车联网 路边单元 候选通信服务区域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在炸药库房区域智能巡检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李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1-77,共7页
为提升煤矿炸药库房的安全管理水平,解决传统人工巡检方式存在的总行程距离长以及总行程耗时长等问题,提出采用无人机智能巡检炸药库房区域。首先,采用三维栅格化建模方法分析炸药库房的复杂空间环境,构建炸药库房三维环境模型;然后,综... 为提升煤矿炸药库房的安全管理水平,解决传统人工巡检方式存在的总行程距离长以及总行程耗时长等问题,提出采用无人机智能巡检炸药库房区域。首先,采用三维栅格化建模方法分析炸药库房的复杂空间环境,构建炸药库房三维环境模型;然后,综合巡检效率与巡检成本2个关键指标,利用无人机智能巡检目标函数,分析炸药库房区域智能巡检的核心问题;最后,在炸药库房区域无人机巡检过程中,利用贪心遗传混合算法在炸药库房三维模型空间内对目标函数进行寻优求解,检验炸药库房区域无人机的巡检质量,并采用所提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的总航行距离较试验对比方法分别减少0.14、0.13 km;总航行时间较试验对比方法分别缩短6.0、4.0 min,即完成巡检的总航行距离最短、总航行时间最低,表明该设计方法的巡检效率高。此外,采用该设计方法的无人机能在高风险环境下进行非接触式巡检,显著提升了安全性和巡检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炸药库房区域 智能巡检 三维环境模型 目标函数 贪心遗传混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先进数字农业技术体系在中国粮食种植的试点实践探索
20
作者 李迅 潘超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3,I0011,共14页
针对国家粮食单产提升和社会化服务两大战略需要,系统阐述了全球粮食生产所面临的气候变化等挑战和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机遇,分析了全球先进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构成。并以河南内黄县玉米北斗+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单产提升和赋能社会化... 针对国家粮食单产提升和社会化服务两大战略需要,系统阐述了全球粮食生产所面临的气候变化等挑战和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机遇,分析了全球先进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构成。并以河南内黄县玉米北斗+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单产提升和赋能社会化服务为例,介绍了先进数字农业技术体系中的产量地图、土壤地图、精准(变量)播种、精准(变量)施肥、精准(变量)喷药、北斗导航和无人机遥感等技术的系统应用和效果,以及专委会围绕上述技术体系的推广所做的示范。内黄县的实践表明,系统性应用数字农业技术体系不仅实现了玉米大规模提升单产达24.5%,还可以极大改善谷物品质,如降低真菌毒素,且有更强韧性面对极端天气和病虫灾害的影响。先进数字农业技术的推广也将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的建立,为到2035年实现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的达成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智慧农业 变量作业 北斗导航 单产提升 社会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