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pathogenetic mechanism of maternally inherited deafness 被引量:6
1
作者 GUAN Min - XinDivision and Program in Human Genetics and Center for Hearing and Deafaess Research,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and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Universityof Cincinnati College of Medicine, Cincinnati, Ohio 45229, USA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49-57,共9页
关键词 MTDNA in is et of Molecular pathogenetic mechanism of maternally inherited deafnes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37例基因筛查阴性耳聋患者全外显子测序结果分析
2
作者 岳凤娟 韩巍 +1 位作者 张嫄 曹祖威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了解全外显子测序在贵州省耳聋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科收治的永久性听力障碍患者37例。分析所有接受全外显子测序患者的数据资料。结果未发现突变位点1例,至少1个位点突... 目的了解全外显子测序在贵州省耳聋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科收治的永久性听力障碍患者37例。分析所有接受全外显子测序患者的数据资料。结果未发现突变位点1例,至少1个位点突变36例,检出率97.30%;隐性遗传的单杂合突变未能明确病因2例,复合杂合突变或纯合突变34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指南,55个突变位点中明确致病16个(29.09%),疑似致病15个(27.27%),致病性不明确24个(43.64%),突变位点未见文献报道28个(50.91%)。结论贵州省耳聋患者热点致聋位点与全国存在差异,全外显子测序在贵州省耳聋患者病因诊断中具在重要的作用。贵州省耳聋遗传基因复杂多样,存在大量未发现的耳聋突变位点,需进一步进行基础与临床研究,以明确其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基因筛查 全外显子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医学视角下突发性耳聋患者医患关系重构研究
3
作者 李静静 寇晓会 +5 位作者 吕晖 张阿玲 杨慧 马伟军 王佳怡 吴彩芹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8-726,共9页
突发性耳聋患者在突如其来的听力丧失后,面临较大的心理挑战与沟通障碍,传统医学模式往往无法充分应对其独特需求。基于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与行为改变现状、患者对医疗关怀期望与现实差距的现状分析,从叙事医学的视角探寻医患关系重... 突发性耳聋患者在突如其来的听力丧失后,面临较大的心理挑战与沟通障碍,传统医学模式往往无法充分应对其独特需求。基于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与行为改变现状、患者对医疗关怀期望与现实差距的现状分析,从叙事医学的视角探寻医患关系重构的理论与特征,发现叙事医学能够增强患者情感共鸣与理解、提升医患沟通效率与质量、促进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以及提高治疗依从性与满意度。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医患关系重构的策略与路径,包括:构建共感桥梁,挖掘叙事医学中情感共鸣机制;优化沟通策略,促进叙事技术在医患对话中的应用;连接叙事路径,提倡在个性化治疗中探索故事与策略;促进治疗依从性,充分利用叙事医学心理动力学作用。叙事医学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实践,能够有效促进医患关系重构,提升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为人性化的治疗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突发性耳聋 医患关系 个性化治疗 情感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辉 吴文武 +3 位作者 王雪萍 侯小娟 邵文慧 刘百溪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探究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患者血小板参数水平对患者听力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SD患者288例。根据听力损伤程度分为轻中度组... 目的探究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患者血小板参数水平对患者听力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SD患者288例。根据听力损伤程度分为轻中度组163例,重度组125例。分析SD患者一般资料、血清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参数与患者听力损伤程度的关系。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患者听力损伤模型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分析SD患者重度听力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方程y=1-1/(1+e-z)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轻中度组合并高血压例数、合并睡眠障碍例数、合并情绪不稳定例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均低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病程短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合并冠心病例数、合并糖尿病例数、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酸(uric acid,UA)、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与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与SD患者听力损伤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血小板参数与SD耳聋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线性关系。PDW、PCT、MPV对听力损伤严重程度具有正向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对听力损伤严重程度具有反向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对重度听力损伤的预测效能良好。PDW、PVT、MPV、PLT联合预测听力损伤严重程度,预测效能更高。合并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合并情绪不稳定、血小板参数等均是重度听力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经Bootstrap自抽样,预测模型区分度、准确度较好。结论血小板参数与SD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密切相关,PDW、PVT、MPV、PLT联合预测对听力损伤程度预测有较高价值。临床应做好对SD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水平监测,以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参数 突发性耳聋 听力损伤程度 联合预测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5
作者 周虹 张建庭 +2 位作者 高建军 郭刚 段宏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5-629,共5页
目的对1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并寻找病因。方法通过家系收集、构建家系图、二代测序、Sanger验证等方法,共分离分析家系中疑似致病位点。结果该家系8例患者均为非综合征性耳聋,其中先证者TRIOBP基因存在c.A4484T/c.A4510... 目的对1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并寻找病因。方法通过家系收集、构建家系图、二代测序、Sanger验证等方法,共分离分析家系中疑似致病位点。结果该家系8例患者均为非综合征性耳聋,其中先证者TRIOBP基因存在c.A4484T/c.A4510G复合杂合突变,患者Ⅱ-6携带TRIOBP基因c.A4484T杂合突变,Ⅱ-7存在TRIOBP基因c.A4510G/c.G59T复合杂合突变,查阅相关文献及数据库未发现以上变异的致病性报道。此外,患者Ⅱ-6、Ⅲ-4、Ⅲ-6存在CHD7基因c.T2615C和c.3202-5T>C杂合突变,患者Ⅱ-6、Ⅲ-4还存在CHD23基因c.G5312A和c.C6250T杂合突变。结论文章首次在该家系中发现了新的可疑耳聋致病位点,为该家系的遗传变异提供了新的线索,但该家系其他成员耳聋原因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耳聋基因 TRIOBP基因 致病性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隐性遗传聋哑(deaf-mute)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秋菊 杨伟炎 +3 位作者 吴子明 李庆忠 郭维维 仇春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9-583,共5页
在进行中国人群的遗传性耳聋发病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个5代隔代遗传的聋哑家系(L021家系)。研究中调查家系成员64人,对其中的31人进行了系统的听力学检查,发现聋哑男性8位,听力表型为全聋及极重度聋,获得家系成员的血样31人份。家系... 在进行中国人群的遗传性耳聋发病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个5代隔代遗传的聋哑家系(L021家系)。研究中调查家系成员64人,对其中的31人进行了系统的听力学检查,发现聋哑男性8位,听力表型为全聋及极重度聋,获得家系成员的血样31人份。家系图谱分析显示该家系为X连锁隐性遗传性耳聋家系,为先天性聋哑疾病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哑 遗传性耳聋 X连锁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的听力学特征分析
7
作者 李梦琴 鲁兆毅 +2 位作者 宋为明 辛颖 潘滔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 分析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听力学特点,结合手术探查所见,为手术前预判术中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4例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患者。采用以下两种分组方法:(1)按照听骨链病... 目的 分析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听力学特点,结合手术探查所见,为手术前预判术中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4例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患者。采用以下两种分组方法:(1)按照听骨链病变特点分为两组:听骨链中断组、镫骨底板固定组。(2)按照疾病类型主要分为两组:耳硬化症组、听骨链畸形组。分析术前纯音听阈(pure tone audiometry,PTA)、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各频率听阈阈值及各频率气骨导差。结果 根据术中探查情况,34耳患者术后诊断耳硬化症14例,听骨链畸形16例,其他原因所致的听骨链中断4例,术后PTA、ABG及多个频率气导听阈均显著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听骨链异常情况中,镫骨底板固定组500 Hz及1000 Hz处骨导听阈显著大于听骨链中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骨导差值在250 Hz处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频率均听骨链中断组气骨导差均大于镫骨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类型中,听骨链畸形组听力阈值在气导500 Hz处大于耳硬化症组,在骨导500、1000、2000、4000 Hz及气导8000 Hz听力阈值均小于耳硬化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包括多种病因及听骨链异常情况,不同情况的听骨链病变可表现于其对应的听力学特征。听骨链连续且镫骨固定表现为500 Hz及1000 Hz处骨导损失,镫骨固定病例表现为1 kHz骨导下降符合耳硬化症特点,但这一特征不是耳硬化特异性表现。听骨链固定表现为低频区巨大的骨气导间距,而中高频区较小的骨气导间距。听骨链中断表现为全频率巨大的骨气导间距,根据术前听力学特征可以一定程度上预判手术中听骨链病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完整 传导性聋 听力学特征 耳硬化症 听骨链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易感基因筛查的关联性分析
8
作者 刘媛媛 李一晨 陈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分析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及特点,并探讨听力复筛未通过的关联规则。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北京市12339例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的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听力复筛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利用Apri... 目的分析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及特点,并探讨听力复筛未通过的关联规则。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北京市12339例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的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听力复筛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利用Apriori算法挖掘与听力复筛未通过相关的强关联规则。结果12339例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的耳聋易感基因变异检出率为7.14%(881/12339),由高到低依次为GJB2、SLC26A4、GJB3、MT-RNR1基因;听力初筛、听力复筛未通过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5.93%(1965/12339)、17.87%(226/1265)。关联规则挖掘显示,听力初筛双耳未通过且存在双/多胎、入住NICU、耳聋基因变异检出新生儿的听力复筛未通过风险相对提高了4.47%、9.25%、16.72%;耳聋基因变异检出且女性、听力初筛双耳未通过新生儿的听力复筛未通过风险相对提高了3.99%、12.60%。结论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的耳聋易感基因变异检出率较高,听力初筛双耳未通过且耳聋基因变异检出新生儿的听力复筛未通过风险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筛查 耳聋 基因 新生儿 关联规则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聋对侧耳听觉系统跨模态重塑机制及干预效果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海云 赵乌兰 王枫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9-513,共5页
单侧聋已成为听力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引发的噪声下言语识别、声源定位困难及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其对侧耳潜在的听觉功能及神经机制的改变亦逐渐被关注。本文将系统性地阐述单侧聋对对侧耳产生影响的机理、对侧耳听力学... 单侧聋已成为听力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引发的噪声下言语识别、声源定位困难及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其对侧耳潜在的听觉功能及神经机制的改变亦逐渐被关注。本文将系统性地阐述单侧聋对对侧耳产生影响的机理、对侧耳听力学特征以及患侧干预后对侧耳的改变等研究情况,旨在提高公众对保护和干预单侧聋对侧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聋 单侧听觉剥夺 神经可塑性 干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性致聋突变GJB2 p.D179N影响缝隙连接蛋白26寡聚平衡状态
10
作者 骆华鸿 黄国辉 +3 位作者 高云鸽 杨涛 吴皓 张治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究缝隙连接蛋白β2(GJB2)基因显性致聋点突变p.D179N对缝隙连接蛋白26(Cx26)寡聚平衡状态的影响。方法通过在HEK293F细胞表达Cx26野生型(Cx26-WT-GFP)及突变体融合蛋白(Cx26-D179N-GFP,Cx26-D179C-GFP);通过荧光尺寸排阻色谱法(fl... 目的探究缝隙连接蛋白β2(GJB2)基因显性致聋点突变p.D179N对缝隙连接蛋白26(Cx26)寡聚平衡状态的影响。方法通过在HEK293F细胞表达Cx26野生型(Cx26-WT-GFP)及突变体融合蛋白(Cx26-D179N-GFP,Cx26-D179C-GFP);通过荧光尺寸排阻色谱法(fluorescence-detection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FSEC)及尺寸排阻色谱法(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分别在溶膜纯化条件下根据分子量分析目的蛋白的寡聚状态;通过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单颗粒分析(single particle analysis,SPA)根据目的蛋白颗粒2D分类形态结果来分析目的蛋白的寡聚状态。结果在离体条件下,野生型Cx26蛋白(Cx26-WT)几乎均为十二聚体,Cx26致聋点突变p.D179N蛋白(Cx26-D179N)同时存在十二聚体及六聚体,Cx26人为改造点突变p.D179C蛋白(Cx26-D179C)不存在十二聚体。结论显性致聋突变GJB2 p.D179N可减弱其六聚体蛋白间的对接能力,影响其六聚体、十二聚体之间的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聋突变 缝隙连接蛋白26 蛋白纯化 尺寸排阻色谱法 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耳聋人群线粒体基因12S rRNA的突变频谱筛查
11
作者 黄露莎 岑晓晴 +5 位作者 梁悦 王月莹 王娟 方淑斌 姜鸿彦 陈垲钿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1-437,共7页
目的 研究华南地区耳聋人群线粒体12S rRNA基因在非综合征型耳聋和药物性耳聋中的突变谱特点,对发现的候选突变位点进行初步功能探讨。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来自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等省... 目的 研究华南地区耳聋人群线粒体12S rRNA基因在非综合征型耳聋和药物性耳聋中的突变谱特点,对发现的候选突变位点进行初步功能探讨。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20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来自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等省份的散发性或家族性听力障碍患者312例,另选取同期年龄匹配的听力正常者180例。对312例非综合征型耳聋和药物性耳聋患者进行病史、临床表型分析,采用Sanger测序对患者线粒体12S rRNA基因进行检测,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TRMU基因m.7445A>G,m.7444G>A和线粒体突变阈值进行定量。采用线粒体结构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潜在的致病位点进行功能分析。结果 线粒体12S rRNA基因检测共发现28个突变,包括5种已知和可能的致病突变(m.827A>G、m.961insC、m.1005T>C、m.1027A>G和m.1555A>G)和1个新的替换突变m.1236C>T。可能的致病突变比例为5.77%(18/312)。未发现TRMU基因m.7445A>G和m.7444G>A突变。线粒体突变阈值对表型的修饰作用不明确。线粒体结构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支持m.1555A>G,m.827A>G和m.1005T>C为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性突变,m.1027A>G,m.961insC和新发现的m.1236C>T可能与耳聋相关。此外,m.750A>G,m.1438A>G的致病性有待研究。结论 线粒体12S rRNA突变在非综合征型耳聋和药物性耳聋中突变率较高,m.1555A>G,m.827A>G和m.1005T>C为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性突变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12S rRNA GJB2 TRMU 非综合征型耳聋 药物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X连锁遗传性耳聋2型致病基因POU3F4新突变致多系统临床表现的研究
12
作者 刘硕 齐心 +3 位作者 黄莎莎 戴朴 张帆 苏钰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47,共8页
目的研究POU3F4基因新突变在不完全分隔Ⅲ型内耳畸形中的致病作用及与多系统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先证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影像学检查、激素水平检测,以及全外显子测序和家系验证。结果该家系符合X连... 目的研究POU3F4基因新突变在不完全分隔Ⅲ型内耳畸形中的致病作用及与多系统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先证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影像学检查、激素水平检测,以及全外显子测序和家系验证。结果该家系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模式,先证者听力学表现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影像学显示典型的不完全分隔Ⅲ型内耳畸形,同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睾丸发育不全、垂体高度减小、注意力缺陷等内分泌和神经发育问题。实验室检查显示先证者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的多项功能异常。全外显子测序发现了POU3F4基因的新突变c.401_404dup(p.Gln136Leufs*58),符合基因型与表型共分离。结论POU3F4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但POU3F4基因变异相关的综合征性听力损失的定义和治疗策略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遗传性耳聋2型 POU3F4基因 不完全分隔Ⅲ型内耳畸形 多系统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耳聋伴耳闷患者健康管理旅程地图研究
13
作者 周紫凤 周静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9-83,共5页
目的 基于旅程地图识别突发性耳聋伴耳闷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点,从而找到机会点优化该群体的全旅程照护。方法 2024年1-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3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闷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定向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按诊疗时间轴... 目的 基于旅程地图识别突发性耳聋伴耳闷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点,从而找到机会点优化该群体的全旅程照护。方法 2024年1-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3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闷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定向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按诊疗时间轴,从任务、情绪、需求点和相关人员4个维度将突发性耳聋伴耳闷患者的健康管理需求归纳为识别早期症状、症状管理、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等35个主题,并绘制出患者的健康管理旅程地图。结论 根据绘制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闷患者的健康管理旅程地图,瞄准需求点,提出优化策略,可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优质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耳闷 患者旅程地图 症状管理 生理需求 心理需求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Deaf1基因变构体全长cDNA的克隆
14
作者 盛德乔 FATHMAN C Garriso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克隆小鼠Deaf1基因变构体全长cDNA序列。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diabetic,NOD)小鼠胰淋巴结总RNA中克隆Deaf1变构体全长cDNA,并做多重序列比对。结果从NOD小鼠胰淋巴结中克隆得到了多个Deaf1变构体的全长cDNA序... 目的克隆小鼠Deaf1基因变构体全长cDNA序列。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diabetic,NOD)小鼠胰淋巴结总RNA中克隆Deaf1变构体全长cDNA,并做多重序列比对。结果从NOD小鼠胰淋巴结中克隆得到了多个Deaf1变构体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部分Deaf1变构体缺失了重要功能结构域。结论 Deaf1在NOD小鼠胰淋巴结中存在不同的变构体,这些变构体的产生可能会影响Deaf1作为转录因子的功能并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f1基因 变构体 NOD小鼠 克隆 序列比对 Ⅰ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塞音发音特点研究
15
作者 郭倩倩 孟超 +3 位作者 吕静 潘慧 陈雪清 王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的语前聋儿童术后普通话塞音产出特点。方法以30例3岁以内单侧CI语前聋儿童(CI组,平均生理年龄4.37±1.57岁,平均植入年龄1.54±0.78岁,其中听力年龄≤2岁组、2~3岁组、≥... 目的分析早期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的语前聋儿童术后普通话塞音产出特点。方法以30例3岁以内单侧CI语前聋儿童(CI组,平均生理年龄4.37±1.57岁,平均植入年龄1.54±0.78岁,其中听力年龄≤2岁组、2~3岁组、≥3岁组各10例)和30例生理年龄(平均4.02±0.67岁)相匹配的听力正常(normal hearing,NH)儿童(NH组)为研究对象,选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研发的《1.5至6岁普通话儿童发音测试(北京地区)》词表进行塞音发音测试,计算两组儿童产出塞音(/b/、/d/、/p/、/t/、/k/、/g/)的正确率及偏误率,及其与生理年龄和听力年龄等的相关关系。结果①CI组塞音产出总正确率及各个塞音的正确率均显著低于NH组(P<0.05),CI组各个塞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为/b/>/d/>/p/>/t/>/g/>/k/,NH组从高到低为/b/>/p/>/d/>/t/>/g/>/k/;②CI组塞音偏误模式与NH组类似,主要偏误均为替代错误,最易发生相同发音部位的音的相互替代,以及较难发音部位的音容易被较易发音部位的音替代;③随生理年龄和听力年龄增长,CI儿童塞音产出总正确率增加(P<0.05),术后3年进步最大,但依然没有达到百分百的正确率,塞音产出正确率与植入年龄无关(P>0.05)。结论语前聋CI儿童塞音产出水平落后于同龄NH儿童,听力年龄和生理年龄对塞音产出正确率有影响,其产出能力在术后3年内发展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语前聋 儿童 塞音发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市10105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分析
16
作者 龚莉 赖俊仁 +4 位作者 陈瑾芬 刘文其 张宇晴 朱庆丰 胡淑宝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3-647,共5页
目的评估安庆市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携带率和突变谱,以提供该地区遗传性耳聋防治的基础数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10日至2018年6月19日安庆市立医院、安庆第一人民医院、安庆第二人民医院、安庆海军116医院、安庆石化医院共5家助产机... 目的评估安庆市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携带率和突变谱,以提供该地区遗传性耳聋防治的基础数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10日至2018年6月19日安庆市立医院、安庆第一人民医院、安庆第二人民医院、安庆海军116医院、安庆石化医院共5家助产机构出生的10105例新生儿为筛查对象(男5334例,女4771例)。收集所有新生儿足底血斑,提取基因组DNA,使用微阵列芯片杂交法检测4个耳聋易感基因(GJB2、SLC26A4、mtDNA12SrRNA及GJB3)的9个位点。结果共检测出427例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携带率为4.23%(427/10105)。其中,GJB2、SLC26A4、mtDNA 12SrRNA及GJB3基因突变携带率分别为2.35%、1.42%、0.32%和0.15%。GJB2、SLC26A4和GJB3突变类型均为杂合突变,mtDNA 12SrRNA基因突变为均质突变23例和异质突变9例。未发现多位点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论安庆市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4.23%,以GJB2突变为主。随访未发现携带者5~6年内听力异常,提示干预措施可能降低了耳聋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市 遗传性耳聋 新生儿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CDH23基因新型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耳聋家系分析
17
作者 孙毅 葛雨彤 +2 位作者 刘雅琳 韩庆亚 郑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 研究一个家系中2例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的致病原因。方法 收集该耳聋家系临床检查结果资料,采集静脉血后提取DNA,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分析可疑致病基因,并通过Sanger测序对变异进行验证。结果 该家系中2代5人,先证者(Ⅱ-2,9... 目的 研究一个家系中2例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的致病原因。方法 收集该耳聋家系临床检查结果资料,采集静脉血后提取DNA,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分析可疑致病基因,并通过Sanger测序对变异进行验证。结果 该家系中2代5人,先证者(Ⅱ-2,9岁)和其弟弟(Ⅱ-3)均为迟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父母听力正常。先证者弟弟(Ⅱ-3)携带相同突变位点。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CDH23基因c.4762C>T(p.ARG1588TRP)和c.6604G>A(p.ASP2202ASN)。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分析显示,c.4762C>T和c.6604G>A位点均为致病突变。蛋白功能分析发现,变异后氨基酸改变造成蛋白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蛋白质功能。结论 CDH23基因c.4762C>T和c.6604G>A复合杂合突变位点组合很可能是该家系耳聋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H23基因 遗传性聋 基因测序 突变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病程感音神经性聋药物疗效分析
18
作者 林佳华 张娇 +1 位作者 任丽瑶 邹艺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8-430,共3页
目的分析长病程(≥30 d)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药物疗效,为其是否采用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尤其在人工耳蜗植入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收治的首次治疗时病程≥30 d的感音神经... 目的分析长病程(≥30 d)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药物疗效,为其是否采用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尤其在人工耳蜗植入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收治的首次治疗时病程≥30 d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87例(124耳),纯音阈值0.125~8 kHz,按照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的疗效评估标准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分析影响两组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87例(124耳)中13耳治疗有效,有效率为10.5%,对长病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药物疗效,病程>3个月和双侧耳聋是影响的危险因素(P<0.05),不同年龄及性别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长病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10.5%仍有效,病程>3个月和双侧耳聋是影响长病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药物疗效的危险因素。因此对长病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以及此类患者决定采取人工耳蜗植入前,可尝试行一期药物治疗,有改善听力或改人工耳蜗植入为佩戴助听器的可能,这将大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聋 长病程 药物疗效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耳聋相关的机械-电转导通道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9
作者 梁明静 於镇寰 庞秀红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9-293,共5页
机械-电转导(the mechanoelectrical transduction,MET)通道属于大分子蛋白复合物,是内耳毛细胞中将声波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关键环节之一,对哺乳动物的听力和平衡功能至关重要。目前,MET通道的分子构成尚未完全明确,已知与MET通道... 机械-电转导(the mechanoelectrical transduction,MET)通道属于大分子蛋白复合物,是内耳毛细胞中将声波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关键环节之一,对哺乳动物的听力和平衡功能至关重要。目前,MET通道的分子构成尚未完全明确,已知与MET通道相关的蛋白包括TMC1/2、LHFPL5、TMIE及CIB2等,这些蛋白的功能改变或缺失会导致MET通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从而导致听力损失。我们就MET通道及其相关基因进行综述,探讨MET通道相关蛋白基因突变与耳聋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电转导通道 LHFPL5 TMC1/2 TMIE 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鳃耳综合征家系EYA1基因新的无义突变的鉴定及遗传学分析
20
作者 李琼 梁鹏飞 +4 位作者 王淑娟 李薇 王剑 邱建华 查定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为一个鳃耳综合征家系明确其致病基因及变异位点。方法收集该家系临床资料,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耳聋基因捕获测序,通过Sanger测序验证该变异的致病性。结果该家系共3代17人,3人表现为听力下降、耳前瘘管和鳃裂瘘管,符合鳃耳综合征... 目的为一个鳃耳综合征家系明确其致病基因及变异位点。方法收集该家系临床资料,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耳聋基因捕获测序,通过Sanger测序验证该变异的致病性。结果该家系共3代17人,3人表现为听力下降、耳前瘘管和鳃裂瘘管,符合鳃耳综合征临床诊断,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患病成员均携带EYA1基因c.963dupT(p.E322X)杂合变异,该变异为无义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既往文献无相关报导。家系内该变异与鳃耳综合征表型共分离,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本研究在一个鳃耳综合征家系中鉴定了一个新的致病性变异位点EYA1基因c.963dupT(p.E322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耳综合征 EYA1基因 无义突变 遗传性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