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化氢信号分子介导S-烯丙基-L-半胱氨酸调控水稻镉胁迫 被引量:1
1
作者 火兴宇 张宇 +4 位作者 王常荣 齐麟 刘斌 黄雁飞 黄永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0-1168,共9页
土壤Cd污染不仅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导致Cd在水稻籽粒中累积,从而给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硫化氢(H2S)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调控植物重金属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具有内源H2S供体功能的大蒜提取物S-... 土壤Cd污染不仅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导致Cd在水稻籽粒中累积,从而给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硫化氢(H2S)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调控植物重金属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具有内源H2S供体功能的大蒜提取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调控水稻Cd胁迫的潜在机制。选用我国南方主栽水稻品种“中早35”作为试验材料喷施系列浓度SAC,结果表明:喷施0.2 mmol·L^(-1)SAC后水稻幼苗地上部和根部H2S含量随时间延长持续增加,12 h后与对照(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44.57%和83.22%。采用荧光标记法对水稻幼苗叶片和根部的测定结果也表明H2S荧光强度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254.55%和700.25%。进一步对水稻幼苗地上部和根部H2S主要合成酶L-半胱氨酸脱硫酶(LC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喷施0.2 mmol·L^(-1)SAC后地上部和根部LCD活性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94.17%和41.05%。喷施0.2 mmol·L^(-1)SAC后对水稻抗氧化酶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水稻幼苗地上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32.36%、26.69%、24.87%,根部分别显著增加38.61%、11.99%、62.93%。地上部和根部丙二醛(MDA)含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降低37.37%和28.54%。对水稻幼苗Cd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当SAC喷施浓度达到0.2 mmol·L^(-1)时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降低18.07%和46.05%。研究表明,喷施SAC诱导了幼苗LCD活性,促进了水稻合成H2S信号分子,调控了水稻Cd胁迫和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烯丙基-L-半胱氨酸 硫化氢 信号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链状端基二烯的制备及其闭环、聚合
2
作者 张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70-1075,共6页
以Michaelis-Arbuzov反应制备的烯丙基膦酸二乙酯(Ⅰ)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制备了一个非对称的链状端基二烯含磷化合物Ⅲ,化合物Ⅲ进行闭环复分解反应,制备了一种七元含磷、含氧杂环烯烃化合物Ⅳ。初步尝试了化合物Ⅲ的非环二烯复分解聚... 以Michaelis-Arbuzov反应制备的烯丙基膦酸二乙酯(Ⅰ)为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制备了一个非对称的链状端基二烯含磷化合物Ⅲ,化合物Ⅲ进行闭环复分解反应,制备了一种七元含磷、含氧杂环烯烃化合物Ⅳ。初步尝试了化合物Ⅲ的非环二烯复分解聚合(ADMET)和化合物Ⅳ的开环易位聚合(ROMP)反应,得到具有相同化合物结构的含磷聚合物P(Ⅲ)和P(Ⅳ)。通过1HNMR、~1H-~1H COSY、FTIR和GPC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Ⅲ、Ⅳ及P(Ⅲ)的FTIR中均存在1 633 cm-1处C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定性分析可知,峰强度与各化合物的CC官能团数成正比;在1HNMR中,化合物Ⅲ在δ2.39处出现的四重峰即为与烯丙基相邻的碳上质子的特征峰,而化合物Ⅳ在δ5.88和δ5.70处的特征峰积分面积相等,说明化合物Ⅳ中的不饱和双键为环内双键,均聚物P(Ⅲ)在δ5.05~5.35的特征峰则归属于聚合物主链中不饱和双键上质子的特征峰;由聚合物P(Ⅲ)的GPC数据可知,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 600 g/mol,PDI>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含磷化合物 非对称链状端基二烯 七元杂环烯烃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