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三段沉积体系类型及差异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伟涛 赵瑞星 +5 位作者 邓涛 董艳蕾 滕宝刚 聂银兰 季芬 杨富财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营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沉积类型及其分布制约了油气勘探方向和精细勘探。文中综合孤北洼陷钻测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东营组东三段沉积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孤北洼陷东三段(Ed3)发育近岸...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东营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沉积类型及其分布制约了油气勘探方向和精细勘探。文中综合孤北洼陷钻测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东营组东三段沉积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孤北洼陷东三段(Ed3)发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沉积。2)东三段沉积类型时空分布差异性特征明显。西缘陡坡带发育近源砂砾岩与暗色泥岩组合的近岸水下扇;南侧和东侧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洼陷内发育湖相泥岩,断裂带附近多为滑塌浊积扇。3)沉积相带影响了储层质量。距源区越远,结构成熟度越高,则有利储层越发育;滑塌浊积扇相带储层质量优于辫状河三角洲相带,近岸水下扇相带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辫状河三角洲 滑塌浊积扇 东营组东三段 沾化凹陷孤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输入对大比降入湖三角洲演化的影响评估试验
2
作者 宋晓龙 徐海珏 白玉川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2,41,共8页
三角洲是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或入海时泥沙沉积形成的一种河口地貌。当三角洲上游地势相对较高、整体纵比降较大时,局部沉积体具有冲积扇的特性,三角洲演化过程表现出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通过进行重复自然模型试验,评估了两种不同流量水... 三角洲是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或入海时泥沙沉积形成的一种河口地貌。当三角洲上游地势相对较高、整体纵比降较大时,局部沉积体具有冲积扇的特性,三角洲演化过程表现出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通过进行重复自然模型试验,评估了两种不同流量水流输入对大比降三角洲沉积体形成演化的影响。基于三角洲沉积体横断面结构的多峰高斯函数拟合及其特征参数时变波动性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小流量条件下三角洲上游堆积体具有多方向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大流量条件下堆积体具有纵向多层级结构化发展的不确定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输入 大比降入湖三角洲 冲积扇特性 堆积结构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带及其在砂体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05
3
作者 陈发景 贾庆素 张洪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有关传递带构造的讨论中 ,以下三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1)褶皱冲断带中传递带 (或称调节带 )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传递带可定义为挤压构造变形中区域上保持缩短量守恒而产生的调节构造 ,它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递带两类 ,褶皱冲断带中分段... 有关传递带构造的讨论中 ,以下三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1)褶皱冲断带中传递带 (或称调节带 )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传递带可定义为挤压构造变形中区域上保持缩短量守恒而产生的调节构造 ,它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递带两类 ,褶皱冲断带中分段构造的产生是通过走滑断层型式的横向传递带实现的 ;(2 )伸展构造中传递带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裂谷系中传递带可定义为区域上为保持伸展量守恒而产生的传递或调节构造 ,它也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传递带两类 ,裂谷系中分段构造的形成是通过横向凸起型式的横向传递带完成的 ;(3)传递带在沉积盆地内砂体发育的作用 ,砂体分布与传递带关系密切 ,一般是在对应横向传递带控制的地势低和河流入盆的地方 ,在陡坡和湖盆中心才能依次发育冲积扇 -扇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带 褶皱冲断带 伸展构造 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扇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东南部核桃园组近岸水下扇与扇三角洲沉积特征比较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董艳蕾 朱筱敏 +5 位作者 耿晓洁 王波 王珩 江强 郭雷 韦敏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1-279,共9页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桃园组发育大量的砂砾岩体。这些砂砾岩体与鼻状构造配置形成该凹陷重要的油气藏。但是,前人对砂砾岩体成因的研究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争论集中于砂体成因是扇三角洲成因还是近岸水下扇成因。为了明...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桃园组发育大量的砂砾岩体。这些砂砾岩体与鼻状构造配置形成该凹陷重要的油气藏。但是,前人对砂砾岩体成因的研究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争论集中于砂体成因是扇三角洲成因还是近岸水下扇成因。为了明确砂砾岩体的成因及平面展布,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对比的方法,从沉积相发育背景、沉积亚相及微相划分、钻测井特征、岩心特征、粒度分布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6个方面,对这两种相类型进行了总结对比,并对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大断裂的活动造成的断层陡缓程度的差别对工区砂体成因类型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平面上,断层较缓(55°~75°)的西部地区发育扇三角洲;而在断层较陡(75°~90°)的东部地区,则发育近岸水下扇。在地震剖面上,早期断层比较陡,易沉积近岸水下扇;晚期断层比较缓,易沉积扇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扇三角洲 砂砾岩体 构造控制作用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浊积砂体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5
5
作者 韦东晓 田景春 倪新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17,21,共4页
在中国众多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发育浊积砂体,且其早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根据浊积砂体在层序地层中所处的位置、沉积相带、沉积物组合及平面展布特征等的差异,可将其归纳为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和深水... 在中国众多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发育浊积砂体,且其早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根据浊积砂体在层序地层中所处的位置、沉积相带、沉积物组合及平面展布特征等的差异,可将其归纳为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和深水型透镜状浊积岩4种类型,并分析了各自的沉积特征。综合研究表明,良好的储集砂体位于近岸浊积扇的中扇辫状水道、中扇叠置扇叶和远岸浊积扇的中扇水道以及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中,而透镜状浊积砂体储集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浊积扇 远岸浊积扇 三角洲前缘 滑塌浊积岩 透镜状浊积砂体 鲍玛序列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上亚段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建锋 朱筱敏 +4 位作者 王敏 林社卿 熊超 刘鹏 程文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3-750,791,共9页
通过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上亚段岩性组合、粒度和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认为深湖区滑塌浊积扇物源来自东北部侯庄辫状河三角洲,其岩性为灰色中砂岩、细砂岩,多夹于深灰色湖相泥岩中,与泥岩呈突变接触,地震剖面显示透镜状反射与前积反... 通过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上亚段岩性组合、粒度和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认为深湖区滑塌浊积扇物源来自东北部侯庄辫状河三角洲,其岩性为灰色中砂岩、细砂岩,多夹于深灰色湖相泥岩中,与泥岩呈突变接触,地震剖面显示透镜状反射与前积反射共生,粒度概率曲线具有"低斜一段"式特征。湖平面下降有利于无外界触发机制作用下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的形成。东北部三角洲前缘水体浅,当湖平面下降时,三角洲前缘出露部分因浮力消失而不稳定,可产生局部滑塌。波浪作用可以强烈剥蚀和改造浪基面附近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并在波浪的回流作用下进一步形成浊积砂体。滑塌浊积扇均发育在辫状河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之间的湖相泥岩中,当三角洲向前推进快、朵叶向前延伸较远时,易形成数量多、面积相对较大的滑塌浊积扇,且距离三角洲朵叶越近,滑塌浊积扇数量越多、面积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三角洲前缘 沉积模式 滑塌浊积扇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沉积体系储集层构型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1
7
作者 蒋平 赵应成 +1 位作者 李顺明 许晓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储集层构型自提出以来,研究范围从河流沉积体系逐步延伸到各种沉积体系。目前为止,针对曲流河沉积体系,形成了废弃河道定位、构型界面定期、相互关系定型的定量研究思路;针对辫状河沉积体系,逐步完善辫状河河道和心滩组合关系以及心滩... 储集层构型自提出以来,研究范围从河流沉积体系逐步延伸到各种沉积体系。目前为止,针对曲流河沉积体系,形成了废弃河道定位、构型界面定期、相互关系定型的定量研究思路;针对辫状河沉积体系,逐步完善辫状河河道和心滩组合关系以及心滩内部构型模式;针对冲积扇沉积体系,寻求地下储集层的构型分级和识别模式;针对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精细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加积体,河口坝内部增生体等构型要素划分。最后总结了不同沉积体系储集层构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认为建立其更加符合地下地质认识的构型模式,认识储集层构型动态响应特征以及与井网匹配关系将是储集层构型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构型 沉积体系 曲流河 辫状河 冲积扇 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丹 陈永成 +1 位作者 潘克 于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6-39,48,共5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沙四段层序格架,划分体系域,明确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阐明了沙四时期凹陷西侧为主要物源供给区,发育4个主要物源,形成了沈257、沈225、沈267、沈278等扇三角洲砂体。指出了沙四段主要为低位体系域和水进...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沙四段层序格架,划分体系域,明确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阐明了沙四时期凹陷西侧为主要物源供给区,发育4个主要物源,形成了沈257、沈225、沈267、沈278等扇三角洲砂体。指出了沙四段主要为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水进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平面上分布在凹陷的西部斜坡带,浊积扇则分布在湖盆中心。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控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沉积体系 物源方向 低位体系域 水进体系域 扇三角洲 浊积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屋断陷火石岭组-营城组沉积微相研究与储层识别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朋波 蒲仁海 刘娟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7-353,共7页
通过分析LS1、SN10等20多口井的岩心、测井、沉积微相和740km2三维精细地震相认为,十屋断陷深层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上段半深湖—深湖相十分发育,随深度和层位差异,湖相泥岩和储层砂岩均呈强弱不同的两种地震反射特征和分布特征... 通过分析LS1、SN10等20多口井的岩心、测井、沉积微相和740km2三维精细地震相认为,十屋断陷深层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上段半深湖—深湖相十分发育,随深度和层位差异,湖相泥岩和储层砂岩均呈强弱不同的两种地震反射特征和分布特征。储层砂岩以扇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浊积扇席状砂为主。扇三角洲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断陷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纵向上主要发育于营城组。由于与其相间的半深湖—深湖泥岩速度低,形成强反射,砂岩则为中弱振幅反射,平面上呈扇状、分支状河道组合或线状单河道展布。浊积扇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断陷南部的深陷带周围,纵向上主要发育于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上部。浊积扇上下的泥岩由于厚度大且岩性单一,形成大套弱振幅—空白反射,浊积扇砂体则为薄的中—强振幅前积反射,前积体由多期朵叶组成。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的物源来自断陷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深层油气显示十分普遍,这种储层识别和预测结果对于在该区寻找中大型气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沉积相 扇三角洲 浊积扇 欠压实 叠瓦状前积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文东地区沙三中亚段沉积相及砂体类型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昊 张洪波 +2 位作者 曹学良 黄新文 陈新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对东濮凹陷文东地区沙三中亚段的研究表明,其沉积环境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深水的或浅水的,而是深水和浅水环境交替出现。根据沉积特征,将文东地区沙三中亚段划分为3个浅水沉积层和3个深水沉积层。浅水沉积层主要发育低位三角洲相,砂体类型... 对东濮凹陷文东地区沙三中亚段的研究表明,其沉积环境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深水的或浅水的,而是深水和浅水环境交替出现。根据沉积特征,将文东地区沙三中亚段划分为3个浅水沉积层和3个深水沉积层。浅水沉积层主要发育低位三角洲相,砂体类型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深水沉积层主要发育湖底扇相,砂体类型主要有主水道砂体、支水道砂体、漫溢砂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东地区 沉积相 低位三角洲 湖底扇 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三叠系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28
11
作者 陈奋雄 李军 +1 位作者 师志龙 张顺存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8,124,共7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和录井资料分析,以及单井沉积相、剖面沉积相研究,结合研究区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分析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三叠系主要发育砾岩和砂岩;三叠系的主要物源来自研究区西北角,次...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和录井资料分析,以及单井沉积相、剖面沉积相研究,结合研究区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分析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三叠系主要发育砾岩和砂岩;三叠系的主要物源来自研究区西北角,次要物源来自研究区西部C45井以西.该区百口泉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冲积扇由研究区西北部向东南部延伸,克拉玛依组在继承百口泉组沉积特征的基础上,主要发育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白碱滩组在继承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的基础上,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及浅湖亚相沉积.三叠系由早期到晚期的水进沉积特征控制了研究区优质储层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车—拐地区 三叠系 沉积相 冲积扇 扇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家庄凸起东段北斜坡带沉积特征及有利砂体预测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怀强 郭元岭 +2 位作者 赵乐强 刘惠彪 赵丽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8,共3页
储层沉积特征是油田开发初期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表明,陈家庄凸起东段北斜坡带沙二段—馆陶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以及河流相沉积。通过岩心相分析进一步划分了各类沉积的亚相和微相类型。在砂体展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储层沉积特征是油田开发初期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表明,陈家庄凸起东段北斜坡带沙二段—馆陶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以及河流相沉积。通过岩心相分析进一步划分了各类沉积的亚相和微相类型。在砂体展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勘探实践,提出扇三角洲前缘砂、冲积扇扇中水道砂以及滨浅湖滩坝砂为该区最有利于油气成藏的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冲积扇 扇三角洲 河流相 陈家庄凸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扇三角洲沉积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春生 刘忠保 +4 位作者 施冬 张吉来 王德玉 朱广社 马永宁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共3页
沉积模拟实验表明,砂质扇三角洲侵蚀-沉积过程从扇三角洲平原开始,经历了直河道沉积、侵蚀-河口坝形成、滑塌-分流点向上迁移、砂坝生长-辫状河道废弃-形成新朵体的过程。基准面变化对扇三角洲影响明显:基准面上升,扇三角洲沉积厚度增加... 沉积模拟实验表明,砂质扇三角洲侵蚀-沉积过程从扇三角洲平原开始,经历了直河道沉积、侵蚀-河口坝形成、滑塌-分流点向上迁移、砂坝生长-辫状河道废弃-形成新朵体的过程。基准面变化对扇三角洲影响明显:基准面上升,扇三角洲沉积厚度增加,但平面形态及展布范围变化较小;基准面下降,展布范围增大,并出现新的扇三角洲朵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三角洲 碎屑沉积 沉积模式 模拟试验 基准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中生界沉积体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锋 解习农 +2 位作者 刘晓峰 杜学斌 武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6,共5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济阳坳陷中生界油气藏日益受到重视。针对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中生界缺乏详细地质分层和沉积体系研究、勘探开发受到地震资料解释和层位对比严重限制的实际问题,以该区近130口钻录井、测井层序、古生物和三维...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济阳坳陷中生界油气藏日益受到重视。针对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中生界缺乏详细地质分层和沉积体系研究、勘探开发受到地震资料解释和层位对比严重限制的实际问题,以该区近130口钻录井、测井层序、古生物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采用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将其中生界划分为下—中侏罗统坊子组、中侏罗统三台组、上侏罗统蒙阴组和下白垩统西洼组4个层位;建立了沾车地区中生代地层充填系列,并识别出主要发育的河流沉积体系(包括曲流河和辫状河)、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系统研究了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点、分布和空间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河流沉积体系 冲积扇沉积体系 湖泊沉积体系 三角洲沉积体系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频解释技术在川西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15
作者 叶泰然 苏锦义 刘兴艳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1期72-76,17-18,共5页
分频解释技术是沿着储层或固定时窗对地震反射波各频率成分对应的调谐能量进行识别和成像,它避免了常规属性分析方法中的调谐陷阱,提高了识别薄储层的能力,能更客观地刻画地质体。在川西地区陆相隐蔽岩性气藏勘探中,存在调谐陷阱、波阻... 分频解释技术是沿着储层或固定时窗对地震反射波各频率成分对应的调谐能量进行识别和成像,它避免了常规属性分析方法中的调谐陷阱,提高了识别薄储层的能力,能更客观地刻画地质体。在川西地区陆相隐蔽岩性气藏勘探中,存在调谐陷阱、波阻抗特征不明显、复杂地层结构中的有效薄储层不易识别等问题。为此,利用分频解释技术对川西地区侏罗系千佛崖组冲积扇相砾岩储层、上三叠统须四段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层进行了描述。在多频率振幅叠加图上,冲积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等地质体形态和边界反映清晰;在单频振幅图上,清楚地显示出冲积扇内的辫状河道相薄层砾岩储层,与钻井结果相吻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频解释技术 川西地区 冲积扇 三角洲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南地区沙三段砂岩体及其成藏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玉亮 陈红汉 +1 位作者 刘金 梁建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0-13,共4页
从沉积环境的演化出发,探讨了临南地区沙三下段水下扇体、沙三上段河流三角洲、滑塌浊积体的发育特点及展布规律,进而结合临南地区构造、油源条件等,指出了不同砂岩体可形成多种类型油藏:断层河道砂油藏、断层扇体油藏、三角洲前缘滑塌... 从沉积环境的演化出发,探讨了临南地区沙三下段水下扇体、沙三上段河流三角洲、滑塌浊积体的发育特点及展布规律,进而结合临南地区构造、油源条件等,指出了不同砂岩体可形成多种类型油藏:断层河道砂油藏、断层扇体油藏、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透镜状油藏。结果表明:临南地区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南地区 沙三段 砂岩体 成藏特征 沉积环境 油气源 油气运移 储层特征 水下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双河油田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昌民 尹太举 +1 位作者 张尚锋 淡卫东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前人研究认为 ,双河油田核三段为吉尔伯特型扇三角洲沉积。通过对该段沉积背景、沉积相展布、沉积物特征、沉积构造和沉积层序研究表明 ,研究区目的层段沉积坡度较缓、前缘亚相发育、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细 ,其沉积构造以牵引流沉积构造为... 前人研究认为 ,双河油田核三段为吉尔伯特型扇三角洲沉积。通过对该段沉积背景、沉积相展布、沉积物特征、沉积构造和沉积层序研究表明 ,研究区目的层段沉积坡度较缓、前缘亚相发育、沉积物粒度相对较细 ,其沉积构造以牵引流沉积构造为主 ,重力流沉积构造不发育 ,沉积层序特征既不具典型的河流沉积特征 ,亦无明显重力沉积特征 ,与吉尔伯特型和陆坡型扇三角洲都存在较大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三角洲 沉积模式 沉积构造 地层层序 双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中凹陷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划分与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伟 林畅松 +2 位作者 周心怀 赖维成 王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41,188+199,共9页
针对辽中凹陷东营组碎屑岩地层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了沉积相研究,揭示了三角洲、浊积扇等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辽中凹陷东营组地层可划分为3套三级层序(Sqd1、Sqd2和Sqd3),在三级层序S... 针对辽中凹陷东营组碎屑岩地层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了沉积相研究,揭示了三角洲、浊积扇等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辽中凹陷东营组地层可划分为3套三级层序(Sqd1、Sqd2和Sqd3),在三级层序Sqd2内部识别出一套易于追踪的水退界面,以此水退界面将Sqd2层序划分为2套四级层序。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对地震剖面进行精细刻画,在两套四级层序中识别出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等沉积相,与三角洲伴生的浊积扇富泥,而与湖相泥质沉积伴生的浊积扇富砂。通过提取地震属性识别沉积体边界,了解了四级层序的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发现沉积体系展布受水系物源、古地形、相对湖平面变化及古气候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凹陷 东营组 四级层序 浊积扇 辫状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屋断陷北部营城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探讨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德力 肖学 +2 位作者 魏分粮 李瑞磊 黄党委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48,共4页
十屋断陷北部营城组勘探近年来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油气水分布关系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缺乏较深入研究。通过大量的钻井、物探及分析化验资料,利用沉积相分析、砂体预测、油气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十屋断陷北部地区... 十屋断陷北部营城组勘探近年来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油气水分布关系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缺乏较深入研究。通过大量的钻井、物探及分析化验资料,利用沉积相分析、砂体预测、油气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十屋断陷北部地区砂体展布特征及相带、物性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了断裂期次和展布以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营城组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分布、扇三角洲砂体展布以及多期断裂输导的控制,存在大型岩性(物性)-地层油气藏,为下一步十屋断陷勘探主攻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屋断陷 营城组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烃源岩 扇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构型精细解剖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姜建伟 肖梦华 +1 位作者 王继鹏 胡书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0-568,共9页
利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在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级次划分及识别单一河道砂的基础上,精细解剖泌阳凹陷双河油田Ⅶ10小层扇三角洲前缘的构型。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溢岸砂3类构成单元,单一... 利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在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级次划分及识别单一河道砂的基础上,精细解剖泌阳凹陷双河油田Ⅶ10小层扇三角洲前缘的构型。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溢岸砂3类构成单元,单一砂体构型界面为泥粉砂质夹层、钙质砂砾岩夹层以及泥砾岩夹层。研究区砂体的拼接样式分为河口坝-河口坝拼接、河口坝-辫状水道拼接、辫状水道-辫状水道拼接以及辫状水道-溢岸砂拼接等4种类型。应用三维视窗内多视角栅状组合技术在小层内识别出3条单一河道及其相应河口坝和溢岸砂,单一河道宽度为100-150m,具有从北向南逐步交叉合并并分流的变化规律。油田现有的井网不能有效地控制单一河道砂体分布,需要缩小井距,沿单一河道完善注采系统,以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单砂体 构型解剖 扇三角洲前缘 双河油田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