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9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功角偏差和阻尼效应的构网型双馈风机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颜湘武 蔡光 +3 位作者 李锐博 贾焦心 张书瑞 王耀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16-2632,I0014,共18页
构网型双馈风机(grid-formingdoublyfedinduction generator,GFM-DFIG)具有与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相近的主动支撑能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与SG类似的暂态稳定性问题。但是,风机转子侧控制的电流限幅环节及转子电流和定子... 构网型双馈风机(grid-formingdoublyfedinduction generator,GFM-DFIG)具有与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相近的主动支撑能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与SG类似的暂态稳定性问题。但是,风机转子侧控制的电流限幅环节及转子电流和定子电流之间的强耦合关系,使其暂态建模和分析更加困难。该文首先对GFM-DFIG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用于暂态分析的二阶模型,考虑虚拟功角与机端功角的偏差,推导二阶模型在转子电流限幅下的虚拟功角特性方程,实现对GFM-DFIG动态特性的刻画;通过对阻尼效应做近似化处理,提出计及阻尼的改进暂态能量函数法,在所提二阶模型基础上,计算得到稳定极限电压、极限切除角、极限切除时间等暂态稳定评价指标;借由以上指标开展定量分析,揭示并网阻抗和控制参数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为GFM-DFIG参数优化设计提供指导;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双馈风机 电流限幅 功角偏差 阻尼效应 暂态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限流切换的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暂态同步稳定分析
2
作者 吴峰 鲍颜红 +4 位作者 郑建勇 徐泰山 任先成 张金龙 杨可昕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6,共13页
电网短路故障下,并联运行的新能源构网型变换器暂态交互作用显著增强,增加了系统暂态同步失稳风险。文中首先建立了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暂态交互模型。其次,借助传统同步发电机稳定理论,分析了暂态交互能量影响变换器稳定性的作用机理... 电网短路故障下,并联运行的新能源构网型变换器暂态交互作用显著增强,增加了系统暂态同步失稳风险。文中首先建立了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暂态交互模型。其次,借助传统同步发电机稳定理论,分析了暂态交互能量影响变换器稳定性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揭示了交互能量作用下的功角牵引机制将促使多变换器稳定性趋近一致或致使稳定性较差的变换器加速失稳。由此,提出了计及限流切换的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稳定域构建方法,并通过稳定域分析了变换器运行状态及控制参数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换器 暂态稳定 并联运行 暂态交互能量 稳定域 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功-无功联合控制的构网型变流器暂态稳定性提升方法
3
作者 夏向阳 赵晓悦 +3 位作者 梁军 罗文广 陈贵全 郑汉锋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4-125,共12页
针对构网型变流器在电网对称故障下的暂态功角失稳和故障电流越限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二阶滑模控制与电压自适应调节的联合控制方法。首先,在构网型变流器有功功率-频率环中引入改进型积分滑模面并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依据稳定性判据设... 针对构网型变流器在电网对称故障下的暂态功角失稳和故障电流越限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二阶滑模控制与电压自适应调节的联合控制方法。首先,在构网型变流器有功功率-频率环中引入改进型积分滑模面并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依据稳定性判据设计输出功率控制律,在计及电网相位变化的同时严格限制故障期间变流器输出功角波动。其次,采用无功功率-电压环切换控制以提供稳定的无功功率,支撑并网点电压,同时确保故障电流维持在安全阈值之内。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在电网电压严重跌落并伴随相位突变的情况下,所提策略仍能有效提升构网型变流器故障穿越能力及故障切除后的恢复速率,其精细化主动支撑特性也同样适用于高低压穿越的复杂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暂态稳定性 二阶滑模控制 故障限流 电压跌落 相位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流限幅环节影响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暂态稳定区间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高凯 肖凡 +3 位作者 葛平娟 涂春鸣 邹凯星 肖泽坤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1-1961,I0054,共12页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输出外特性与传统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相似,因此VSG能够为电网提供电压与频率支撑。然而,在故障工况下,VSG存在与SG类似的功角失稳问题,且VSG无法承受过大的故障...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输出外特性与传统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相似,因此VSG能够为电网提供电压与频率支撑。然而,在故障工况下,VSG存在与SG类似的功角失稳问题,且VSG无法承受过大的故障电流。由于VSG过流能力较弱,一般需要设置相应的电流限幅环节。加入电流限幅环节后,VSG暂态特性发生改变,暂态分析复杂度提升,目前电流限幅环节对VSG暂态稳定区间的影响尚不清晰。基于此,该文充分考虑电流限幅环节对VSG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得到故障全过程下VSG的暂态行为;接着,利用Runge-Kutta迭代算法及最小二乘数据拟合等分析手段,计算得到不同电流限幅倍数与不同故障深度下的极限切除角(critical clear angle,CCA)和极限切除时间(critical clear time,CCT),定量刻画了VSG暂态稳定区间,为继电保护等电网实际操作提供准确的理论指导。最后,仿真和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与暂态稳定区间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暂态特性分析 电流限幅环节 暂态稳定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暂态同步稳定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孙鹏飞 田震 +4 位作者 查晓明 黄萌 王伟 杨冬梅 刘文飞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共19页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使系统呈现低惯量、弱支撑特点。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运行特性,可提供频率和电压主动支撑能力。但不同于同步发电机,变流器中电力电子器件过流和过热耐受能力有限,由限流控制引发的功...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使系统呈现低惯量、弱支撑特点。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运行特性,可提供频率和电压主动支撑能力。但不同于同步发电机,变流器中电力电子器件过流和过热耐受能力有限,由限流控制引发的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多控制环交互作用显著,其引发的暂态同步失稳与闩锁问题严重影响了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主动支撑能力的发挥。而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同步环呈现出的高度非线性特性使其并网系统暂态同步稳定性难以分析与量化,给暂态同步稳定性的优化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在不考虑故障限流时的暂态失稳问题,以及考虑故障限流作用下的暂态失稳与闩锁问题,对系统建模、分析与稳定边界量化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基于暂态失稳与闩锁问题的分析与归纳结果,对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未来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分析与控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变流器 并网系统 暂态稳定 电网故障 故障限流 闩锁 同步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电压同步的构网型直驱风电机组暂态控制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邓桢彦 王晗 +3 位作者 周少泽 曹云峰 王伟 蔡旭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共11页
“双高”电力系统呈现出弱惯量、低短路比特性,跟网型新能源无法自主提供系统所需的暂态频率和电压支撑,采用构网型控制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构网型变流器体现为电压源特性,然而受限于功率器件的过流能力有限,故障下其暂态电流控... “双高”电力系统呈现出弱惯量、低短路比特性,跟网型新能源无法自主提供系统所需的暂态频率和电压支撑,采用构网型控制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构网型变流器体现为电压源特性,然而受限于功率器件的过流能力有限,故障下其暂态电流控制是难题。全功率直驱风电机组可采用直流电压同步实现构网,并附加电流控制环路抑制暂态电流以实现故障穿越。然而,该方法仍存在故障发生和恢复瞬间的冲击电流,容易导致变流器因控制策略保护而失去暂态支撑能力。针对该问题,通过对直流电压同步构网型全功率风电机组在电网故障下的短路电流产生机理及功率响应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改进暂态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电压矢量限幅器实现内电势与故障电压的快速匹配以限制短路电流的稳态分量,并引入自适应调节虚拟电阻以抑制短路电流的暂态分量。此外,在故障期间闭锁同步环路和无功环路,以维持机组的电压源特性实现自发功率响应。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风电机组 直流电压同步 暂态响应 短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负荷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陶劲宇 秦川 +2 位作者 金宇清 鞠平 李建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187,共20页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的显著特征是含有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和高比例新负荷,因此新型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会发生明显变化。首先,从负荷总量和负荷成...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的显著特征是含有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和高比例新负荷,因此新型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会发生明显变化。首先,从负荷总量和负荷成分两个方面总结了电力负荷发生的变化,分析了负荷模型面临的研究挑战。然后,从机理性和非机理性模型的角度分别介绍了电力电子接口负荷模型和含分布式电源的广义负荷模型,并指明了进一步的研究需求。最后,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仿真的新需求,介绍了三类其他方面的专用负荷模型,包括电磁暂态负荷模型、短路电流负荷模型以及负荷谐波模型,并对未来研究内容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负荷模型 电力电子接口负荷 分布式电源 电磁暂态仿真 短路电流计算 负荷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的GA-SVM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晓鹏 白洁 +3 位作者 孙乃君 李捷 郑帅 万庆祝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8,共9页
针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数据量较少时,选线方法精度不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genetic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GA-SVM)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有功功率法以及小波包变换对不... 针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数据量较少时,选线方法精度不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genetic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GA-SVM)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有功功率法以及小波包变换对不同故障工况下每一条线路的暂态零序电流进行分解,提取基波幅值、五次谐波幅值、平均有功功率分量及小波能量值四种特征,经主成分分析法对这四种特征进行融合,提取主成分分量,建立特征数据库,将特征数据库的80%作为训练集,20%作为测试集,通过GA-SVM对特征数据库中的样本进行训练,实现故障选线。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包含5条馈线的配电网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通过小样本数据实现故障选线,选线精度较高,适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接地故障 特征融合 GA-SVM 暂态零序电流 小样本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熵双重判据的多分支配电线路故障区段定位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洪华 李晓晨 +4 位作者 刘晓军 尤金石 王小林 方雅民 盛晓星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为提高复杂拓扑结构下多分支配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区段定位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暂态零序电流的模糊熵(FurryEn)双重判据故障区段定位方法。首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区段的暂态零序电流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拓扑下故障区段... 为提高复杂拓扑结构下多分支配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区段定位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暂态零序电流的模糊熵(FurryEn)双重判据故障区段定位方法。首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区段的暂态零序电流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拓扑下故障区段暂态零序电流特征与分支线路增加的关系。其次,利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对暂态零序电流信号进行预处理,提取其高频部分。最后引入模糊熵来刻画暂态零序电流信号特征,构建模糊熵比值判据,作为故障区段定位的主判据;同时引入模糊熵波形的初始极性判据,作为辅助判据。通过PSCAD搭建的仿真模型验证表明该方法受分支线路增加、噪声的影响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支配电线路 故障区段定位 暂态零序电流 CEEMDAN 模糊熵 双重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其暂态电流注入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继磊 张兴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0-400,I0045,I0046,共13页
在电网故障期间,逆变器之间以及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交互作用易引发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暂态稳定性问题。此外,以往的逆变器暂态稳定性分析结果与改进策略的研究对象大多为单逆变器并网系统,可能并不适用于多逆变器并联系统。针对这一问题,... 在电网故障期间,逆变器之间以及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交互作用易引发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暂态稳定性问题。此外,以往的逆变器暂态稳定性分析结果与改进策略的研究对象大多为单逆变器并网系统,可能并不适用于多逆变器并联系统。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建立了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暂态同步模型,指出多机交互作用会改变系统平衡点存在性和暂态特征参数。然后,在不同电网故障初始状态和逆变器输出特性下,采用等面积准则和相平面图分析了多机交互作用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实现电网故障前后平衡点近似恒定的暂态电流注入策略,以确保各逆变器暂态稳定运行,为电网故障期间暂态电流的设置提供参考。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和实验平台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暂态同步模型能够准确反映系统暂态响应特性,所提策略能够最大化系统暂态稳定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 暂态稳定性 多机交互作用 暂态电流注入策略 电网故障 平衡点存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驱动的直流送端暂态过电压评估及抑制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博宇 张哲 +2 位作者 高鑫 丁涛 张逸兴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157,共10页
对于含大规模新能源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故障可能引发送端暂态过电压问题,进而导致新能源连锁脱网。为确保换相失败故障下直流送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响应驱动的暂态过电压评估及抑制策略。首先,建立融合压缩-激发(SE... 对于含大规模新能源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故障可能引发送端暂态过电压问题,进而导致新能源连锁脱网。为确保换相失败故障下直流送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响应驱动的暂态过电压评估及抑制策略。首先,建立融合压缩-激发(SE)模块和LeNet网络的过电压幅值预测模型,挖掘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关键响应特征与过电压水平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次,分析调相机接入容量对送端交流母线电压的影响,结合过电压幅值预测结果,提出简化的调相机容量选取原则,初步确定调相机接入台数。最后,分析调相机在换相失败期间的动态无功特性,设计基于触发角响应的调相机励磁控制优化策略,以减弱其反调效应,进一步抑制暂态过电压。面向存在暂态过电压问题的直流外送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送端过电压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及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过电压 高压直流输电 换相失败 响应驱动 评估 调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脉冲涡流检测下金属管道缺陷检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超 孙虎 唐超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40,共9页
电磁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因其瞬态响应信号具有丰富的时域特征而广泛地用于金属管道缺陷检测中,然而脉冲电磁场在空间中快速衰减现象导致瞬态响应信号易受噪声干扰。为提高脉冲涡流检测中瞬态响应信号的信噪比并实现管道缺陷检测,此处优化... 电磁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因其瞬态响应信号具有丰富的时域特征而广泛地用于金属管道缺陷检测中,然而脉冲电磁场在空间中快速衰减现象导致瞬态响应信号易受噪声干扰。为提高脉冲涡流检测中瞬态响应信号的信噪比并实现管道缺陷检测,此处优化了检测线圈参数并给出了一种金属管道壁厚腐蚀缺陷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了激励线圈对瞬态响应信号的影响,优化了激励线圈参数;然后研究了优化前后检测线圈对金属管道缺陷的检测效果,优化后检测信号的幅度提高了4~5倍,分析了瞬态响应信号缺陷检测灵敏度与检测信号时间的关系,并给出了缺陷检测方法;最后,通过搭建的脉冲涡流金属管道缺陷检测实验平台,在具有环状缺陷的金属管道上进行了缺陷检测方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缺陷检测曲线在瞬态响应信号较前时刻具有良好的信噪比和缺陷识别灵敏度,可用于金属管道整体壁厚变薄情况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涡流 金属管道 缺陷检测 瞬态响应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同步控制的构网型变流器不对称故障下暂态稳定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龙悦 胡鹏飞 +2 位作者 于彦雪 杨锐良 张哲玮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9,共10页
构网型变流器具有良好的主动支撑特性和弱电网适应能力,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然而,构网型控制(GFMC)在电网故障下的暂态稳定性能是制约其运行的关键问题,现有成果主要关注对称故障下GFMC策略的暂态同步稳定问题,对于不对称交流故障下... 构网型变流器具有良好的主动支撑特性和弱电网适应能力,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然而,构网型控制(GFMC)在电网故障下的暂态稳定性能是制约其运行的关键问题,现有成果主要关注对称故障下GFMC策略的暂态同步稳定问题,对于不对称交流故障下的暂态同步稳定特性鲜有深入研究。针对最新的混合同步型构网控制方法,首先,结合正负序解耦模块与混合同步控制结构,使混合同步控制能够应用于不对称故障。其次,建立了不对称故障下系统的详细动态模型,基于此模型,定性分析了正负序电流对暂态稳定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基于相图模型定量解析正负序电流与暂态失稳边界的数学关系。最后,基于电磁暂态数值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不对称故障下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故障 暂态稳定性 构网型变流器 混合同步控制 相平面法 电流稳定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暂态电热场特性的高压直流电缆线路动态增容能力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潇镁 刘英 李文清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4-1683,共10页
电力需求的增长和系统容量的提升对输配电电缆的传输容量和运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利用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电缆线路的动态增容潜力对于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 电力需求的增长和系统容量的提升对输配电电缆的传输容量和运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利用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电缆线路的动态增容潜力对于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方法建立了不同敷设环境中高压直流电缆线路的暂态热场及电场模型,仿真分析了电缆在多种典型动态负荷下的温度分布及绝缘电场特性,研究发现:相比于架空及土壤直埋敷设,隧道敷设的HVDC电缆系统热响应时间常数达到数百小时,因此具有更好的动态增容能力。论文以隧道中敷设为例,通过相应FEA模型反演计算了不同初始负荷与应急时长下直流电缆的允许最大过负荷电流,给出了针对HVDC电缆线路短时动态增容能力的评估方法,并对直流电缆线路动态增容过程中的暂态电热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始负荷率高,应急持续时间长,绝缘电导率温度敏感性强的高压XLPE直流电缆在动态增容过程中场强变化幅度大,应予以特别关注;初始负荷率不超过50%的隧道敷设双极直流电缆线路,单级可在1.5倍额定电流下安全运行2 h。该结果可为工程中HVDC电缆线路动态增容与优化调度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电缆线路 交联聚乙烯绝缘 动态增容 暂态电热场分析 允许最大过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瞬变电磁法组合波脉冲电流源研究
15
作者 张栋 张一鸣 +2 位作者 王旭红 崔龙飞 李永亮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7,共5页
为了提高直升机瞬变电磁(HTEM)系统的发射频带宽度,基于LC串联谐振原理和高压钳位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波脉冲电流源。给出了脉冲电流源的时序控制方法,并对电路模态及参数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所提脉冲电流源直接由直升机机载... 为了提高直升机瞬变电磁(HTEM)系统的发射频带宽度,基于LC串联谐振原理和高压钳位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波脉冲电流源。给出了脉冲电流源的时序控制方法,并对电路模态及参数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所提脉冲电流源直接由直升机机载电源驱动,具有简单可靠、高效节能的特点。搭建实验样机并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半正弦波的峰值电流达到890 A;而梯形波的峰值电流为50 A,下降沿时间仅为67μs。该电流源实现了在半个发射周期内先后发射高幅值半正弦波和快关断梯形波,有助于提高HTEM系统的探测深度与浅部分辨率,在航空电磁探测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瞬变电磁法 脉冲电流源 LC串联谐振 高压钳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变压器剩磁测量与退磁系统设计
16
作者 王朝祚 汪友华 +2 位作者 刘成成 武仕朴 任于展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1,共7页
为准确测量电力变压器铁心剩磁并进行退磁,设计了一种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的变压器铁心剩磁测量与退磁系统。该系统的剩磁测量部分基于暂态电流法,利用D/A转换器和功率放大器对变压器绕组施加正反向直流电压激励,通过A/D转换器... 为准确测量电力变压器铁心剩磁并进行退磁,设计了一种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的变压器铁心剩磁测量与退磁系统。该系统的剩磁测量部分基于暂态电流法,利用D/A转换器和功率放大器对变压器绕组施加正反向直流电压激励,通过A/D转换器采集回路中的暂态电流,利用剩磁和暂态电流所对应电荷量的关系实现剩磁的间接计算。利用DSP进行数据处理、暂态电流波形拟合、电荷量计算和剩磁计算。根据测量结果,基于直流退磁法进行退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测量剩磁并进行退磁,测量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退磁后的剩磁控制在0.1 T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数字信号处理器 剩磁测量 退磁 暂态电流 电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侧电压跌落与故障重合闸的下垂逆变器优化控制策略
17
作者 彭子豪 肖凡 +3 位作者 涂春鸣 郭祺 谢伟杰 汪清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13,共11页
配电网源侧电压跌落将导致下垂并网逆变器暂态失稳,随之而来的传统无检重合闸又会带来过电流问题,逆变器安全运行面临巨大挑战。文中针对配电网源侧电压跌落时下垂逆变器暂态功角失稳和过电流问题,以及传统无检自动重合闸时产生冲击电... 配电网源侧电压跌落将导致下垂并网逆变器暂态失稳,随之而来的传统无检重合闸又会带来过电流问题,逆变器安全运行面临巨大挑战。文中针对配电网源侧电压跌落时下垂逆变器暂态功角失稳和过电流问题,以及传统无检自动重合闸时产生冲击电流问题,提出一种故障暂态全周期的下垂逆变器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有效提高了逆变器并网运行稳定性,减小重合闸时冲击电流,实现平滑并网。首先,分析了故障期间逆变器暂态特性及重合闸瞬时过电压与高压侧断路器两侧电压幅值、相角和频率偏差之间的规律。其次,在电压跌落阶段,根据下垂逆变器有功功率关于并网点电压输出特性和无功功率对线路电流幅值影响关系,结合实际工况动态调整逆变器功率参考值,控制故障前后暂态功角稳定,限制逆变器输出电流在安全阈值之下;在重合闸过渡阶段,引入频率-相角综合调节机制来减小电压频率差和相角差,相比于现有并网控制机制减少了指令计算环节比例-积分(PI)控制器的数量,极大地缩短了准同期所需时间。最后,结合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与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逆变器 暂态功角控制 故障限流控制 准同期 自动重合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态量保护中基于暂态波形特征拟合的高压线路合闸于故障快速辨识判据
18
作者 吴宇奇 王楷杰 +2 位作者 黄梓欣 李正天 林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256-4268,I0012,共14页
不论合闸于健全线路抑或故障线路,断路器的合闸操作均会引起输电线路的行波过程,如何可靠判别输电线路是否存在故障是暂态量保护实用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的合闸于故障辨识判据易受故障工况与合闸方式的影响,且其动作速度... 不论合闸于健全线路抑或故障线路,断路器的合闸操作均会引起输电线路的行波过程,如何可靠判别输电线路是否存在故障是暂态量保护实用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的合闸于故障辨识判据易受故障工况与合闸方式的影响,且其动作速度尚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该文首先研究故障线路与健全线路合闸电流中衰减直流分量、稳态工频分量以及固有频率分量的差异性,发现合闸于故障线路时,合闸电流初期将以近50 Hz正弦变化,而合闸于健全线路时,其将以远高于50 Hz的固有频率快速振荡;继而,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提取了电流暂态波形的主导频率,并严谨整定了保护门槛与保护窗长,形成一种基于暂态波形特征拟合的合闸于故障快速辨识判据;最后,基于PSCAD仿真平台证实所提保护判据的有效性,其保护性能不受故障工况与合闸方式的影响,且保护窗长仅为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量保护 合闸于故障 固有频率 最小二乘拟合 合闸电流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脉冲电流Mg/Al异种合金瞬间液相扩散连接工艺
19
作者 王涵 陈明和 +2 位作者 谢兰生 冯瑞 欧阳金栋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80,共8页
采用辅助脉冲电流瞬间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扩散连接技术,实现以Zn为中间层的AZ31B镁合金和7075铝合金的异种金属的扩散连接,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和加工工艺参数对接头强度的影响,通过观察在脉冲电流辅助下连接界面组织... 采用辅助脉冲电流瞬间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扩散连接技术,实现以Zn为中间层的AZ31B镁合金和7075铝合金的异种金属的扩散连接,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和加工工艺参数对接头强度的影响,通过观察在脉冲电流辅助下连接界面组织形貌、元素分布和焊接接头处物相的种类,从微观层面分析影响接头强度的原因.结果表明,在380℃、保温时间40 min、保压时间15 min、脉冲模式为(10 ms:10 ms)情况下可以得到较为良好的焊接接头,接头强度为16.28 MPa.但是由于在脉冲电流作用下,金属原子会加速扩散,同时中间液相区也会加快原子的扩散速率,进而产生Al_(5)Mg_(11)Zn_(4)、Al_(12)Mg_(17)等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compound,IMC)脆性层,从而降低了接头的抗剪强度,因此还需要加入合适的中间层起到“屏障”作用和Zn箔组成复合中间层,进而提高焊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流 瞬间液相 AZ31B镁合金 7075铝合金 脉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电弧模型的GIL接地电流特性研究
20
作者 陈锋 陈石毅 +4 位作者 汪宇轩 李梦齐 王先勇 彭小圣 雷秉惠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7-1725,共9页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metal 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s,GIL)在运输及安装过程中易遗留绝缘隐患,进而引发内部电弧故障。内部电弧故障的接地电流特性对GIL设备的绝缘诊断及故障定位工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针对上...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metal 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s,GIL)在运输及安装过程中易遗留绝缘隐患,进而引发内部电弧故障。内部电弧故障的接地电流特性对GIL设备的绝缘诊断及故障定位工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动态电弧理论的GIL仿真模型,并开展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接地电流特性研究。研究通过Mayr-Schwarz电弧及Bergeron传输线理论,结合GIL设计参数,搭建了正常运行与内部电弧故障工况下的电磁暂态程序(electric magnetic transient program,EMTP)仿真模型,并对2种工况三相短接排的接地电流特性展开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运行工况下的短接排将流过近似对称的三相工频电流,接地电流幅值不超过额定负载电流的1%。GIL内部发生电弧故障后,将产生沿GIL管廊两侧传播的故障电流行波,接地电流将在纳秒级时间内发生突变,并出现幅值可达7kA的微秒级故障暂态电流衰减过程。最后,基于真型GIL的模拟脉冲测试,验证了基于暂态电流法GIL故障定位方案的可行性。仿真结果可为GIL设备的绝缘设计及故障定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弧模型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 暂态电流特性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