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组分水溶液中的石油磺酸盐与OP-10的荧光发射光谱
1
作者 毕只初 叶建平 俞稼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72-375,共4页
含苯氧基的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激发波长下可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在稀溶液中荧光发射强度与其浓度成正比,不受溶液里存在的其他物质的影响,在适当条件下相互之间也无影响。本文报道了用荧光检测复合驱油体系中的OP... 含苯氧基的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激发波长下可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在稀溶液中荧光发射强度与其浓度成正比,不受溶液里存在的其他物质的影响,在适当条件下相互之间也无影响。本文报道了用荧光检测复合驱油体系中的OP10、石油磺酸盐和OP10+石油磺酸盐的结果。此法选择性高,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望用于复合驱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10 石油磺酸盐 分析 复合驱油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表面活性剂SY-2在三元复合驱注入井防堵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军 李华 +3 位作者 王茹满 郭云霞 王云 张永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8,共3页
研制了含两种官能团的表面活性剂SY-2,用于三元复合驱替液注入井的增注处理。该剂在砂岩储层岩石表面吸附成膜,减少聚合物的吸附量,阻止碱与岩石反应,防止注入井堵塞。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经0.1%SY-2水溶液处理的石英砂,对聚合物的吸附量... 研制了含两种官能团的表面活性剂SY-2,用于三元复合驱替液注入井的增注处理。该剂在砂岩储层岩石表面吸附成膜,减少聚合物的吸附量,阻止碱与岩石反应,防止注入井堵塞。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经0.1%SY-2水溶液处理的石英砂,对聚合物的吸附量下降超过70%,在1.2%NaOH水溶液中的溶蚀率平均减小60%;水驱油至含水98%的树脂胶结石英砂岩心,经0.1%SY-2水溶液处理后注入三元复合驱替液,注入量达15 PV时驱替压力为初始值的1.52倍,而未经SY-2处理直接注入时为初始值的2.14倍;SY-2处理不影响三元复合驱岩心的采收率增值。在大庆杏六区东部Ⅰ块三元复合驱项目中,一部分可能出现注入困难的注入井实施了SY-2预处理,三元复合驱替液的注入压力平均降低1.3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三元复合驱 注入井 增注处理 聚合物吸附 碱岩反应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甜菜碱-重烷基苯磺酸盐/碱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的界面行为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寅 杨世忠 牟伯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1,共4页
在50℃实验研究了以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为表面活性剂组分、等质量比的Na2SiO3+Na2CO3为碱组分的AS二元和ASP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采油四厂原油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当碱浓度为12g/L、表活剂浓度为0.5g/L、BS-12、... 在50℃实验研究了以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为表面活性剂组分、等质量比的Na2SiO3+Na2CO3为碱组分的AS二元和ASP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采油四厂原油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当碱浓度为12g/L、表活剂浓度为0.5g/L、BS-12、HABS质量比在0~1之间变化时,等BS-12、HABS质量比的AS体系的界面张力最低,最低值可达10-4mN/m数量级。在4~24g/L范围改变碱浓度,则最低界面张力出现在碱浓度为12g/L时,碱对界面张力的影响是双向的。在1~10g/L范围改变外加盐(NaCl)浓度,则盐浓度为3g/L时界面张力最低,1g/L时次之,均可达10-3mN/m。在AS二元体系中加入M=2.5×107的HPAM(加量0~1.6g/L),当HPAM浓度为0.4g/L时,ASP三元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在11min后即降至10-4mN/m数量级,当HPAM浓度为1.2g/L时,三元体系的黏度(7.921/s)为29.0mPa.s,界面张力最低值可达10-3mN/m数量级,为性能最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甜菜碱 重烷基苯磺酸盐 动态界面张力 协同作用 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 弱复碱 聚合物 大庆原油 驱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4
作者 裴海华 张贵才 +3 位作者 葛际江 刘清华 王洋 王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0-356,共7页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化学驱 聚合物驱 碱驱 碱/表面活性剂驱 提高采收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稠油化学驱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0
5
作者 汤明光 裴海华 +3 位作者 张贵才 蒋平 刘清华 王洋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S1期44-48,52,共6页
对于普通稠油,一次采油后常采用注水开发和热采方法。据中石化2007年底统计,采用注水开发动用的普通稠油储量占稠油总储量的30.1%,但由于水油流度比高,使得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当油层太薄或埋藏太深时,热量损失严重,经济上不适... 对于普通稠油,一次采油后常采用注水开发和热采方法。据中石化2007年底统计,采用注水开发动用的普通稠油储量占稠油总储量的30.1%,但由于水油流度比高,使得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当油层太薄或埋藏太深时,热量损失严重,经济上不适合采用热采方法。化学驱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接替手段。因此,文中重点综述了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碱/聚合物驱技术在普通稠油油藏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指出了稠油化学驱中出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化学驱 聚合物驱 碱驱 碱/表面活性剂驱 碱/聚合物驱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天然混合羧酸盐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干佐 沈强 +1 位作者 郑立强 毛宏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59,63,共4页
本文是一篇专论,介绍了天然混合羧酸盐的原料(油脂下脚料),界面活性及抗二价离子的能力,简述了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筛选方法,介绍了针对我国不同酸值原油研制的含天然混合羧酸盐的3个ASP典型配方。
关键词 羧酸盐 表面活性剂 ASP 三元复合驱油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和聚合物驱油液粘度对驱油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克亮 廖广志 +1 位作者 杨振宇 李建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4-357,共4页
在模拟大庆油田某化学驱试验区油藏条件下 (4 5℃ ,原油粘度 9mPa·s) ,用 7个水油粘度比的三元复合和聚合物驱油液驱替非均质 (平均渗透率Ka=0 .83μm2 ,变异系数 0 .5 9)和均质 (Ka=1.2 μm2 )人工砂岩岩心的水驱剩余油 ,测定采... 在模拟大庆油田某化学驱试验区油藏条件下 (4 5℃ ,原油粘度 9mPa·s) ,用 7个水油粘度比的三元复合和聚合物驱油液驱替非均质 (平均渗透率Ka=0 .83μm2 ,变异系数 0 .5 9)和均质 (Ka=1.2 μm2 )人工砂岩岩心的水驱剩余油 ,测定采收率提高幅度。在三元复合驱实验中 ,主段塞 0 .3PV ,相同粘度的聚合物保护段塞 0 .2PV ,在聚合物驱实验中聚合物段塞 0 .5 7PV ,后续注水均为 5PV。当驱替液粘度与被驱替原油粘度之比由 1,2阶梯式增加到 7时 ,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的采收率提高值均不断增大 ,但对应于每一粘度比增加阶梯的采收率增幅却减小 ,在粘度比超某一范围后采收率增幅的减小变得十分显著。实验结果表明 ,在非均质岩心上 ,驱油液与原油的粘度比宜取 2— 4,这时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 2 0 .6 %— 2 4.0 %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13.3%— 16 .8% ;在均质岩心上该粘度比宜取 2— 3,这时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 17.0 %— 19.1%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 11.8%— 13.1%。根据驱油机理讨论了产生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油液 粘度 驱油效果 非均质岩心 均质岩心 三元复合驱油 聚合物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效果评价方法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廖广志 牛金刚 +2 位作者 王刚 李浩 李立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4-46,共3页
大庆油田中区西部、杏五区三元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和正在开展的北一断西、杏二区扩大矿场试验均见到较为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效果,根据正方形面积、流线面积和饱和度变化情况对其采收率进行... 大庆油田中区西部、杏五区三元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和正在开展的北一断西、杏二区扩大矿场试验均见到较为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效果,根据正方形面积、流线面积和饱和度变化情况对其采收率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注采比对三元体系波及范围有重要影响;流线法和含油饱和度法所得的采收率值能较好地反映模拟三元复合驱效果的实际。三次采油的采收率评价需要建立一套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评价方法,三元复合驱采收率计算方法尚需深入分析。图2表1参3(郭海莉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矿场试验 油田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粘弹性及界面活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夏惠芬 刘春泽 +3 位作者 侯吉瑞 岳湘安 宋文玲 刘中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4,93,共5页
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所用ASP三元复合驱替液的驱油效率与碱浓度之间的关系。在45℃(大庆油藏温度)下,随碱浓度增大(0~1.5×104mg/L),NaOH/ORS 41/HPAM蒸馏水溶液在全部实验剪切速率范围内的粘度及在全部实验剪切振荡频率范围内的损... 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所用ASP三元复合驱替液的驱油效率与碱浓度之间的关系。在45℃(大庆油藏温度)下,随碱浓度增大(0~1.5×104mg/L),NaOH/ORS 41/HPAM蒸馏水溶液在全部实验剪切速率范围内的粘度及在全部实验剪切振荡频率范围内的损耗模量、储能模量、松弛时间均不断下降,表明溶液粘弹性不断减小;溶液与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60min稳定值)基本上不受聚合物浓度的影响,而随碱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在碱浓度≥8.0×103mg/L时达到超低值(10-3mN/m)。用注入水(矿化度3.7×103mg/L)配制的相同ORS 41和HPAM浓度、不同碱浓度(0、3.0×103、6.0×103、1.2×104mg/L)的ASP溶液在不同岩心上的驱油效率变化规律有很大不同,水驱后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在人造非均质岩心上在碱浓度3.0×103和6.0×103mg/L时达到高峰值,在标准长度和加长至两倍长度的两组天然均质岩心上随碱浓度增大而逐步提高,在碱浓度增大至1.2×104mg/L时略有降低。高碱浓度ASP溶液尽管具有超低界面张力,但由于粘度低、粘弹性低,驱油效率也低;油水界面张力在10-1~10-2mN/m、粘弹性(和粘度)较高的ASP溶液在岩心上驱油效率最高;超低界面张力不是绝对必要的。图4表2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 粘弹性 界面张力 粘度 驱油效率 浓度 界面活性 氢氧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 被引量:41
10
作者 曹绪龙 孙焕泉 +2 位作者 姜颜波 张贤松 郭兰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0-353,共4页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扩大试验区包括 6口注水井和 13口采油井。介绍了试验区油藏地质特征。所设计的超低界面张力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主段塞 )配方为 :1.2 %Na2 CO3+0 .3%复配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ES +木质素磺酸盐PS) +...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扩大试验区包括 6口注水井和 13口采油井。介绍了试验区油藏地质特征。所设计的超低界面张力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主段塞 )配方为 :1.2 %Na2 CO3+0 .3%复配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ES +木质素磺酸盐PS) +0 .15 %聚合物 35 30S。从 1997年 5月开始实施化学剂注入 ,实际注入情况如下 :前置段塞(0 .2 0 %聚合物溶液 ) 0 .0 97PV ;主段塞 0 .30 9PV ;后置段塞 (0 .15 %聚合物溶液 ) 0 .0 5PV ,2 0 0 1年 11月转后续水驱。本文介绍注完化学剂时的试验效果 ,包括 :全区油井综合含水由 94 .7%降至 84 .5 % ,日产油量由 82t升至 194t,累计增油 10 .4 2× 10 4 t,提高采收率 5 .2 7% ,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 12 .0 4 % ;注水井纵向各层吸水均匀化 ,注水井流动系数和流度下降 ;注水利用率提高 ,每采出 1t原油的耗水量由 17.9t降至 10 .4t。从受效方向、油层构造、沉积微相、窜流等 4个方面分析了各油井增油减水效果不同的原因。图 3表 3参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西区 三元复合驱 矿场试验 驱替效果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结垢样品中碳酸钙的结晶特性及形貌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程杰成 周万富 +2 位作者 王庆国 程铁欣 周广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8-1142,共5页
采用EDAX,XRD和SEM等方法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结垢样品中碳酸钙的结晶特性及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垢样品中的碳酸钙呈现出球形、棒状和花状等形貌特征和层状生长的结晶特征.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降低了重烷基苯磺酸盐(HA... 采用EDAX,XRD和SEM等方法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结垢样品中碳酸钙的结晶特性及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垢样品中的碳酸钙呈现出球形、棒状和花状等形貌特征和层状生长的结晶特征.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降低了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促进了其胶束化作用;HABS使溶液中HPAM链的刚性增强,负电吸引能力增强;二者均会形成模板,导致结垢样品中的碳酸钙具有不同的形貌特征.聚丙烯酰胺和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未改变结垢样品中碳酸钙的层状生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 结垢 碳酸钙 形貌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华斌 高树棠 +2 位作者 杨振宇 李洪富 陈星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7-283,共7页
以能与大庆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的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为例,介绍了三元复合驱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包括化学剂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的筛选及浓度确定,驱油试验效果评价。
关键词 表面活剂 聚合物 驱油 设计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注入方式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文祥 侯吉瑞 卢文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4-357,共4页
通过在两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物理模型上开展的三元复合驱油实验研究,探讨了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找到了几种较佳的注入方式,可在化学剂用量不变的条件下使原油采收率提高2%左右;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注入方式 物理模拟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油液各组分在矿场试验中的滞留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道山 廖广志 +1 位作者 贾庆 陈星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2-366,共5页
介绍了大庆油田已完成的 4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情况 ,包括试验区油藏目的油层地质概况 (给出了粘土矿物组成 ) ,井位图和井网结构 ,地层水和配液水基本矿化组成 ,三元复合驱替液组分组成、段塞结构及大小 ,注入概况 ,全区 (以及个别典... 介绍了大庆油田已完成的 4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情况 ,包括试验区油藏目的油层地质概况 (给出了粘土矿物组成 ) ,井位图和井网结构 ,地层水和配液水基本矿化组成 ,三元复合驱替液组分组成、段塞结构及大小 ,注入概况 ,全区 (以及个别典型井 )采收率提高值以及驱油液及组分在油层内的滞留。这 4个矿场试验是 :中区西部先导性试验 ;杏五中块先导性试验 ;小井距试验区加牺牲剂RH的先导性试验 ;杏二区扩大性试验。在 4个试验区各选1口典型井 ,中部西区加选中心井 ,共 5口井 ,连续测定矿场试验期间这 5口井采出液中碱NaOH、聚合物HPAM、表面活性剂ORS41或B(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RH)的浓度 ,给出相对浓度 (实测浓度与注入浓度之比 )随注入PV数的变化曲线 ,主要关联粘土矿物含量以及驱油液组成、段塞大小 ,讨论了各组分的滞留、曲线峰值及峰位等。结论如下 :①在 3个组分中表面活性剂ORS41(和B)在油层中滞留量最大 ,油层粘土含量越高 ,滞留量越大 ;②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牺牲剂与磺酸盐ORS41复配 ,可以减少ORS41在油层的滞留量 ,减少三元复合驱配方中ORS41的用量 ;③ 3种组分在采出液中出现的顺序 ,先是碱或聚合物 ,二者相对浓度峰位接近 ,表面活性剂的产出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牺牲剂 滞留 油层 ASP三元复合驱 粘土 矿场试验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复合驱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5
15
作者 杨振宇 陈广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94-96,共3页
对复合驱技术概况做了简要阐述 ,并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研制、超低界面张力机理、室内配方筛选及矿场试验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复合驱技术研究现状做了总结与分析 ,提出了复合驱技术发展中需要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 三次采油 化学驱 复合驱 三元复合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其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亮 卢祥国 +1 位作者 邓庆军 肖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5-390,共6页
依据矿场实际需求,本文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对聚合物驱后采用高浓度聚合物溶液(平均相对分子量M(下同)=2500×104,聚合物浓度CP=2.5g/L)、"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CP=2g/L,表面活性剂HAPS浓度CS=3g/L,碱浓度(CA=12g/L... 依据矿场实际需求,本文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对聚合物驱后采用高浓度聚合物溶液(平均相对分子量M(下同)=2500×104,聚合物浓度CP=2.5g/L)、"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CP=2g/L,表面活性剂HAPS浓度CS=3g/L,碱浓度(CA=12g/L)、"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M=2500×104,CP=2g/L,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CS=3g/L)、聚表剂溶液(CSp=2g/L)驱油效果进行了对比与评价。结果表明,在化学剂用量相同条件下,4种驱油体系均可以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采收率增幅在10.1%~22.9%之间。在化学剂费用相同条件下,采用单一高浓度聚合物段塞增油降水效果最好,最终采收率均高于4种驱油剂多段塞组合方式。多段塞组合方式中,"低黏度驱油体系+高黏度驱油体系"方式的增油效果好于"高黏度驱油体系+低黏度驱油体系"的增油效果。综合技术条件和经济效果两方面考虑,推荐聚合物驱后采用单一高浓度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预计为1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高浓聚合物 聚表剂 三元复合体系 二元复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方林 朱南文 +1 位作者 夏福军 吴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19,共3页
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黏度大、污水中油珠粒径小、乳化程度高、难以分离的问题,研制了具有除油功能的除油剂DO1001。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除油剂投加量、药剂强化反应的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以及药剂反应后捕获时间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除油... 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黏度大、污水中油珠粒径小、乳化程度高、难以分离的问题,研制了具有除油功能的除油剂DO1001。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除油剂投加量、药剂强化反应的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以及药剂反应后捕获时间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除油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小型处理试验装置的现场试验研究,小型处理试验装置出水含油平均为29.27 mg/L,可以满足大庆油田过滤设备要求的进水含油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油田采出水 除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驱油体系中碱对地层伤害的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葛稚新 刘卫东 黄延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2-364,368,共4页
实验温度45℃。将大庆油田萨北小井距三元复合驱试验区储层岩心用含12 g/L NaOH的三元复合驱溶液浸泡30天,在扫描电镜下观测到岩心中石英、高岭土及长石受到明显溶蚀,岩心孔隙结构发生改变,液流通道破坏或堵塞;用该溶液驱替8小时的岩心... 实验温度45℃。将大庆油田萨北小井距三元复合驱试验区储层岩心用含12 g/L NaOH的三元复合驱溶液浸泡30天,在扫描电镜下观测到岩心中石英、高岭土及长石受到明显溶蚀,岩心孔隙结构发生改变,液流通道破坏或堵塞;用该溶液驱替8小时的岩心中有新生矿物晶体形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钙。复合驱试验区油井生产6个月后,3口油井油管垢样主要由钙垢和硅垢组成,钡垢量多少不等,垢样从近壁层到远壁层,硅垢量增加而钙垢量减少,即钙垢的形成快于并早于硅垢的形成。储层油砂、石英、高岭土、长石、蒙脱土在含6、12、20 g/L不同碱剂的三元复合驱溶液中浸泡120天,测定液相中Si、Al浓度,地层矿物的溶蚀在强碱(NaOH)液中最严重,混合碱(1∶1的NaOH+Na2CO3)液中次之,弱碱(Na2CO3)液中最轻,且溶蚀程度均随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3种黏土矿物中,蒙脱土的溶蚀程度最大,长石最小。讨论了岩石矿物与碱的反应机理及高岭土、蒙脱土与碱反应时生成的新矿物。图5表2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岩相互作用 ASP三元复合溶液 碱剂 岩石矿物 储层岩心 碱溶蚀 井下结垢 地层伤害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长岩心模拟实验中成垢离子变化规律 被引量:21
19
作者 周万富 张士诚 +1 位作者 王庆国 周世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0,96,共5页
利用强碱三元复合驱替液对长岩心进行驱替实验,根据驱替液中离子质量浓度及岩心中元素质量浓度变化结果,分析三元复合驱过程中成垢离子的变化规律,讨论强碱三元复合驱替液与岩心矿物的物质交换和化学反应对成垢离子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 利用强碱三元复合驱替液对长岩心进行驱替实验,根据驱替液中离子质量浓度及岩心中元素质量浓度变化结果,分析三元复合驱过程中成垢离子的变化规律,讨论强碱三元复合驱替液与岩心矿物的物质交换和化学反应对成垢离子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驱替液中Ca2+、Mg2+的质量浓度迅速降低至2.000×10-3mg/L以下,岩心中的Ca2+、Mg2+再次经历溶出和沉淀的过程;驱替液中Si4+的质量浓度经历迅速上升和稳中有降过程;随着驱替过程的不断进行,驱替液中的OH-质量浓度逐渐增加,直至达到饱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 模拟驱替实验 长岩心 成垢离子 -岩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干佐 林元 +5 位作者 徐桂英 王秀文 李文勇 苏红梅 戴大地 李锡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65,共5页
研究了天然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溶液与大庆、胜利原油构成的体系的界面性质,考察了Na2Co3、NaHCO3、NaCl、HPAM、助表面活性剂对体系界面性质的影响,提出了复合驱油体系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混合羧酸(... 研究了天然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溶液与大庆、胜利原油构成的体系的界面性质,考察了Na2Co3、NaHCO3、NaCl、HPAM、助表面活性剂对体系界面性质的影响,提出了复合驱油体系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混合羧酸(盐)可使复合驱油溶液与大庆或胜利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降至超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复合驱油 混相驱油 羧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