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AMF联合对水稻根际Cd固定的趋向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廷 杨基先 +3 位作者 汤丁丁 薛强 刘东斌 王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共11页
为探究外源添加物如何影响水稻根际微环境,进而对水稻Cd积累过程产生影响,采用生物炭(BC)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作为非生物与生物制剂的代表,联合添加修饰水稻根际环境应对土壤Cd污染。结果表明:生物炭和AMF... 为探究外源添加物如何影响水稻根际微环境,进而对水稻Cd积累过程产生影响,采用生物炭(BC)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作为非生物与生物制剂的代表,联合添加修饰水稻根际环境应对土壤Cd污染。结果表明:生物炭和AMF的添加均促使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且对土壤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以及土壤碳、氮固定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缓解了Cd胁迫对土壤脲酶的活性抑制作用,使土壤DTPA-Cd占比从58.95%提高到64.42%;Cd胁迫影响了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生物炭和AMF的添加促使土壤中变形菌门的丰度由29.7%恢复到33.1%;土壤Cd质量分数为1 mg/kg时,BC+AMF处理组较CK处理组Bacillus群落丰度提高88.5%;在5 mg/kg土壤Cd胁迫下,生物炭和AMF的联合施加使水稻根系Cd积累量占比由CK处理组的60.4%提高到联合处理组的77.1%,而籽实Cd积累量占比由4.4%降低到1.6%;生物炭和AMF的施加可通过提高水稻根际土壤的营养条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促进Cd在水稻根系的固定,减少了向地上部籽实的迁移。这一结果为联合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根际固定 丛枝菌根真菌 秸秆生物炭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沿海滩涂曲霉物种多样性与一个新记录种
2
作者 臧威 孙剑秋 +1 位作者 宋福行 王龙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657,共10页
基于多相系统分类学研究,即形态学观测结合β-微管蛋白基因(BenA)、钙调蛋白基因(CaM)和RNA多聚酶Ⅱ第二大亚基基因(Rpb2)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调查了我国沿海6个省和1个自治区的滩涂土壤曲霉物种多样性,包括辽宁、山东、江苏、浙江、... 基于多相系统分类学研究,即形态学观测结合β-微管蛋白基因(BenA)、钙调蛋白基因(CaM)和RNA多聚酶Ⅱ第二大亚基基因(Rpb2)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调查了我国沿海6个省和1个自治区的滩涂土壤曲霉物种多样性,包括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分离、鉴定出134株28种曲霉,分属于曲霉属的5个亚属10个组16个系。其中环绕亚属subgen.Circumdati的物种占优势,发现了13个种,其次为巢状亚属subgen.Nidulantes,发现了11个种,该亚属的焦色组sect.Usti、焦色系ser.Usti的贝蒂斯曲霉Aspergillus baeticus为我国新记录种,依据形态学特征和BenA-CaM-Rpb2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对其进行了确认和描述。研究结果为我国滩涂曲霉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初步信息,为滩涂曲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分子系统学 滩涂真菌 真菌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油茶叶部可培养内生真菌对炭疽病菌的拮抗作用
3
作者 汤强 胡江昕 +2 位作者 刘玉军 常晓云 陈名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
油茶炭疽病是影响油茶产量和质量的真菌性病害,安全高效的生物防治油茶炭疽病是提高油茶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分析皖南山区油茶炭疽病的病原,筛选出该病害绿色生物防治的生防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皖南山区油茶叶部可培养内生真菌... 油茶炭疽病是影响油茶产量和质量的真菌性病害,安全高效的生物防治油茶炭疽病是提高油茶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分析皖南山区油茶炭疽病的病原,筛选出该病害绿色生物防治的生防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皖南山区油茶叶部可培养内生真菌和油茶炭疽病病原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菌株,采用菌丝体和发酵液抽提物验证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从健康油茶叶部分离出180株内生真菌,隶属于7科7属16种,其中间座壳孢属和刺盘孢属是优势属,分别有7种和4种。经形态学特征和分子序列片段比对,皖南山区油茶炭疽病病原真菌为果生炭疽菌;从180株可培养内生真菌中初步筛选出生防菌榆树间座壳(YC202107-105)、梭状间座壳(YC202107-100、YC202107-115)和核桃间座壳(YC202110-170)。采用生防真菌菌丝体和发酵液抽提物进行抑菌试验,发现4个菌株中梭状间座壳(YC202107-100)菌丝体发酵液抑菌效率最高,达78.27%;发酵液抽提物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榆树间座壳(YC202107-105)抑菌效率最高,达43.04%。不同地理分布的油茶炭疽病病原菌可能不同,皖南山区油茶叶部可培养内生真菌丰富,但物种多样性相对单一。筛选出4株对油茶炭疽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生防菌,为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提供研究基础和新的菌株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内生真菌 炭疽病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皮侧耳覆土栽培对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4
作者 弥春霞 许澍 +3 位作者 王守现 刘宇 宋庆港 宋爽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5-343,共9页
【目的】探究利用食用真菌覆土栽培模式降低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丰度的可行性。【方法】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覆土栽培模式下土壤细菌中ARG... 【目的】探究利用食用真菌覆土栽培模式降低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丰度的可行性。【方法】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覆土栽培模式下土壤细菌中ARG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丰度,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出菇前后土壤细菌群落差异,并通过网络分析揭示ARGs、MGEs和细菌群落之间的共现模式。【结果】糙皮侧耳覆土栽培后,土壤中ARGs总相对丰度降低34.62%(P<0.01),总绝对丰度降低48.56%(P<0.01),其中氨基糖苷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肯酰胺类-链阳性菌素类和四环素类ARGs削减效果显著。MGEs总相对丰度下降20.63%,总绝对丰度降低32.99%(P<0.01)。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显著(P<0.01),解释了31.50%的ARGs变异,细菌群落结构与MGEs共同解释了8.01%的ARGs变异。【结论】糙皮侧耳菌丝在土壤中的增殖和发育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达到了削减ARGs丰度的效果。利用糙皮侧耳覆土栽培的方法无需高温和发酵处理,实施操作简便,不仅能够降低土壤中ARGs丰度,而且能够正常收获食用的子实体,产生经济效益,为受ARGs污染的农业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污染 农业土壤 食用真菌 微生物群落结构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产量和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肖荣凤 陈燕萍 +5 位作者 郑雪芳 郑梅霞 袁小坦 刘波 朱育菁 王阶平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424,共10页
【目的】探明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产量和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探索太子参可持续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调查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不同类型田块太子参根腐病发病率和产量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栽培基... 【目的】探明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产量和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探索太子参可持续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调查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不同类型田块太子参根腐病发病率和产量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栽培基质改良土壤对太子参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影响,并分析根腐病发病率、产量与根际真菌群落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栽培基质处理组比对照组的发病率降低4.84%~7.75%,产量提高39.00%~109.31%,且对山地的改良效果最佳。太子参出苗期和膨大期的对照组根际真菌丰富度高于基质处理组,但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而采收期基质处理组根际真菌的丰富度升高,但多样性降低。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所有根际土壤样品中均为优势真菌门。基质处理组的优势属为锥毛壳属(Coniochaeta)、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 Gibellulopsis和青霉属(Penicillium);而对照组的优势属为Saitozyma、亚隔孢壳属(Didymella)、镰刀菌属(Fusarium)和附球菌属(Epicoccum)。镰刀菌属在采收期对照组根际土壤的丰度显著升高,与根腐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太子参产量与Gibellulopsis的丰度呈正相关、与镰刀菌属的丰度呈负相关。【结论】采用栽培基质替换太子参根围部分原土进行连作地块的土壤改良,能够降低根腐病的发病率并提高太子参产量,也能够调节根际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有益菌的丰度,降低病原菌的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根腐病 产量 根际真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生长及其AM真菌的特性
6
作者 费昭雪 李晴 +3 位作者 赵鑫 杨诺 张博勇 盛敏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目的]本研究以陕西省南部的元宝枫林为研究对象,阐明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生长状况及其AM真菌的特性,为菌根技术在元宝枫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元宝枫良种选育的性状标准,筛选元宝枫优树和与其相邻的普通树,采集优... [目的]本研究以陕西省南部的元宝枫林为研究对象,阐明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生长状况及其AM真菌的特性,为菌根技术在元宝枫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元宝枫良种选育的性状标准,筛选元宝枫优树和与其相邻的普通树,采集优树和普通树的根和叶,测定其根系AM真菌侵染状况及根和叶养分含量,提取土壤和根系DNA并进行HiSeq测序,构建优树和普通树的AM真菌群落共现网络,分析优树和普通树AM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1)元宝枫优树的土壤pH值、根全氮及根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树,而树高、叶全氮、叶全磷、叶全钾、根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碳含量则显著低于普通树。(2)优树根际AM真菌菌丝密度和Chao指数显著高于普通树。(3)优树根系和根际AM真菌群落共现网络拓扑结构比普通树更为复杂,筛选二者差异OTU发现其主要集中在元宝枫根系。(4)元宝枫根系AM真菌群落多样性与根全磷含量显著相关;土壤pH值、树高和胸径与有机碳、速效钾、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元宝枫优树和普通树根内或根际AM真菌特性差异显著,且这些差异与元宝枫植株养分状况及根际土壤特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优树 丛枝菌根真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碱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王正 马金龙 +2 位作者 黄钰辉 王珍 孙兆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探究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干旱区碱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塑效果,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用量有机肥(0、7.5 t/hm^(2))和生物炭(0、2%和4%)配施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7.5 t/hm^(2... 为探究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对干旱区碱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塑效果,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用量有机肥(0、7.5 t/hm^(2))和生物炭(0、2%和4%)配施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7.5 t/hm^(2)有机肥与2%、4%生物炭复配处理显著降低了门分类水平上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而担子菌门和球囊菌门等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土壤真菌的Observed指数和Shannon指数明显增加,Simpson指数明显减少,复配处理明显改善了土壤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同时,复配处理有利于油葵生长及产量增加,其中7.5 t/hm^(2)有机肥配施4%生物炭的产量最高,为2521.5 kg/hm^(2),较对照增加1589.1 kg/hm^(2)。因此,相较于单一材料,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可以进一步优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生物炭 碱化土壤 真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菌渣有机肥对葡萄园土壤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沈甜 王海霞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共10页
为促进酿酒葡萄的可持续发展,本试验将双孢蘑菇菌渣和鸡粪、牛粪分别混合发酵后以每亩5、7、9吨3个梯度施入11年生‘赤霞珠’葡萄园中,通过测定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果实品质,得出:双孢蘑菇菌渣鸡粪和牛粪有机肥均可显著降低土壤... 为促进酿酒葡萄的可持续发展,本试验将双孢蘑菇菌渣和鸡粪、牛粪分别混合发酵后以每亩5、7、9吨3个梯度施入11年生‘赤霞珠’葡萄园中,通过测定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果实品质,得出:双孢蘑菇菌渣鸡粪和牛粪有机肥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全盐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MBC含量,显著提升土壤蔗糖酶和土壤脲酶活性;在果实成熟初期多数处理显著提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在果实成熟末期,施用双孢蘑菇菌渣有机肥可不同程度显著增加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经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理化指标、酶活性与果实品质指标呈显著相关,应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出每亩施9吨牛粪-双孢蘑菇有机肥处理的‘赤霞珠’根际土壤质量和果实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酿酒葡萄 土壤微环境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抗病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冬静 高方园 +5 位作者 马居奎 唐伟 陈晶伟 梁昭 张成玲 孙厚俊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1030,共10页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种植国,甘薯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种薯、种苗地频繁调运,甘薯病害发生日趋严重,新病害不断产生,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中国甘...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种植国,甘薯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种薯、种苗地频繁调运,甘薯病害发生日趋严重,新病害不断产生,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中国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甘薯抗病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研究思路。本文主要从甘薯抗真菌病、抗细菌病、抗线虫病以及抗病毒病相关基因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甘薯抗病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为甘薯抗病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和抗病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基因克隆 真菌 细菌 线虫 基因功能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黏类芽孢杆菌抗真菌活性及其纳米硒化应用
10
作者 袁莲莲 刘天波 +7 位作者 李晓东 邓征宇 滕凯 申莉莉 焦裕冰 王英文 杨金广 李莹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为筛选防效优良的微生物应用于作物真菌类病害防治,对前期筛选得到的多黏类芽孢杆菌KZJ-1进行了抗病及纳米硒化研究。结果显示,KZJ-1菌液对烟草炭疽病菌、靶斑病菌、根腐病菌、黑胫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49.78%、53.64%... 为筛选防效优良的微生物应用于作物真菌类病害防治,对前期筛选得到的多黏类芽孢杆菌KZJ-1进行了抗病及纳米硒化研究。结果显示,KZJ-1菌液对烟草炭疽病菌、靶斑病菌、根腐病菌、黑胫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49.78%、53.64%、46.42%、58.85%。菌株KZJ-1可以生物合成纳米硒,不同浓度的纳米硒活性菌液对黑胫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随着加入的亚硒酸钠浓度增大,抑制效果增强。同时,盆栽试验结果显示,KZJ-1菌液及其纳米硒活性菌液均可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并促进烟株生长,灌施纳米硒活性菌液7 d后烟草黑胫病病情指数最低,防效达90.23%,14 d后防效稍有下降,仍高达83.32%,均显著高于药剂对照;纳米硒活性菌液灌根的本氏烟生长发育最好,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的增长率分别为16.21%、31.74%、33.61%。可见,菌株KZJ-1生物合成纳米硒增强了原始菌株的抗病及促生能力,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类芽孢杆菌 烟草病害 真菌 病害防治 纳米硒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浆对堆肥腐殖化过程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范博文 赵立琴 +2 位作者 姬快乐 高莹 杨凤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研究旨在探讨工业副产品玉米浆作为堆肥氮源替代尿素对堆肥腐殖化过程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玉米秸秆作为原料,设置两个处理组:一组作为对照组(CK),使用尿素作为氮源;另一组作为试验组(CS),使用玉米浆作为氮源。结果表明:添加... 研究旨在探讨工业副产品玉米浆作为堆肥氮源替代尿素对堆肥腐殖化过程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玉米秸秆作为原料,设置两个处理组:一组作为对照组(CK),使用尿素作为氮源;另一组作为试验组(CS),使用玉米浆作为氮源。结果表明:添加玉米浆可提升堆体的还原糖、氨基酸及富里酸含量,降低土壤真菌OTU数量及Alpha多样性指数,其中OTU数量和Alpha多样性是衡量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指标。试验中两处理组的发酵高温期优势真菌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两菌门在两处理组内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添加玉米浆能够增加高温期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对培养料发酵进程有危害的节担菌属(Arthrobacter)的相对丰度,使具有降解木质纤维素功效的曲霉属(Aspergillus)、嗜热链球菌属(Mycothermu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添加玉米浆能够加速腐殖化进程,并提高降解木质纤维素真菌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浆 堆肥 真菌 腐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山菌菜生产工艺研究及其品质分析
12
作者 刘静雪 翟巧茹 +5 位作者 高婷婷 李凤林 栾玉霞 李凤竹 李东辉 张丽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5-180,共6页
该研究以食用菌与山野菜为原料,研制即食山菌菜产品。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明确制备即食山菌菜的工艺条件,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山菌菜即食产品的工艺参数。通过电子鼻和质构仪对产品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即食山菌菜... 该研究以食用菌与山野菜为原料,研制即食山菌菜产品。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明确制备即食山菌菜的工艺条件,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山菌菜即食产品的工艺参数。通过电子鼻和质构仪对产品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即食山菌菜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食用盐添加量6%、小米辣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3%、泡发时间15 min、煮制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即食山菌菜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4分。此时研制的即食山菌菜菌香味浓郁,口感极佳,色泽均匀,是一款优质的休闲菌菜。该研究为食用菌和山野菜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山野菜 加工工艺 响应面法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真菌CFEM蛋白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艳玲 郭勇 高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CFEM (common in fungi extracellular membrane)蛋白是仅存在于真菌的一种细胞外膜蛋白,在真菌中往往起到效应子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不同病原真菌CFEM蛋白的结构、起源、进化及其作用和分子机制,强调了致病性真菌中CFEM蛋白在获取铁元... CFEM (common in fungi extracellular membrane)蛋白是仅存在于真菌的一种细胞外膜蛋白,在真菌中往往起到效应子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不同病原真菌CFEM蛋白的结构、起源、进化及其作用和分子机制,强调了致病性真菌中CFEM蛋白在获取铁元素、维护真菌细胞壁完整性、影响真菌生长发育、侵染结构形成及引发宿主免疫反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扩展青霉的CFEM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针对未来CFEM蛋白在侵染致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等研究进行讨论和展望。旨在进一步解析CFEM蛋白在侵染致病中的作用和分子机理,为防控植物病原真菌病害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EM效应蛋白 病原真菌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信号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配方对白参菌栽培的影响
14
作者 马吉平 王赟萍 +4 位作者 王素贞 肖银润 熊小文 钟国祥 张诚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4-45,8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白参菌栽培的影响。[方法]设计不同配方,研究白参菌在不同栽培配方中的生物学特性和品质。[结果]利用杂木屑30%、棉籽壳50%、玉米粉8%,麦麸10%、过磷酸钙1%,石膏粉1%的配方栽培白参菌,菌丝满袋时间最短(19.0 d)...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白参菌栽培的影响。[方法]设计不同配方,研究白参菌在不同栽培配方中的生物学特性和品质。[结果]利用杂木屑30%、棉籽壳50%、玉米粉8%,麦麸10%、过磷酸钙1%,石膏粉1%的配方栽培白参菌,菌丝满袋时间最短(19.0 d),菌丝生长速率也最快,达8.20 mm/d,生物学效率达44.57%。[结论]该研究可为白参菌的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参菌 基质配方 食用菌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个食用菌菌株的菌丝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15
作者 何容 华蓉 +5 位作者 孙钰媛 周锫 苟学磊 曹晶晶 张微思 孙达锋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3期68-78,共11页
为探究食用菌菌丝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采用液体发酵培养18个菌株,测定菌丝体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并使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18个食用菌菌株的菌丝体蛋白质含量为26.4~47.3 g·100^(-1)&#... 为探究食用菌菌丝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采用液体发酵培养18个菌株,测定菌丝体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并使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18个食用菌菌株的菌丝体蛋白质含量为26.4~47.3 g·100^(-1)·g^(-1)(其中7个菌株的蛋白质含量超过40%),总氨基酸含量为16.58~34.37 g·100^(-1)·g^(-1)(其中4个菌株的氨基酸总量超过30%)。有3个菌株的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以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均高于WHO/FAO模式参考值,分别为羊肚菌、榆黄菇和蛹虫草。18个菌株的鲜甜味氨基酸占比均超过20%,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占比最高的为红平菇(分别为8.81 g·100^(-1)·g^(-1)和25.63%),甜味氨基酸占比最高的是双孢蘑菇(39.51%)。综合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和营养指数等指标,金耳菌丝体蛋白的营养价值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菌丝体 氨基酸 蛋白质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6
作者 赵莹 李建平 +3 位作者 王誉陶 张翼 赵雅欣 罗叙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9,共16页
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降水变化极为敏感,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遮雨棚技术模拟5个降水梯度(减少33%降水,减少66%降水,自然降水,增加33%降水,增加66%降水),系统研究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降水变化极为敏感,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遮雨棚技术模拟5个降水梯度(减少33%降水,减少66%降水,自然降水,增加33%降水,增加66%降水),系统研究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期内降水处理对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影响不显著,对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有显著影响,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无显著影响。2)降水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比真菌小,但细菌、真菌多样性均在减水处理中增加,细菌多样性在增水处理中减少,真菌多样性在增水33%处理中最高,在增水66%从处理中最低。3)降水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小,真菌群落组成在门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在属水平上减水和增水中均明显发生改变。4)差异物种在属水平上真菌多于细菌,且各处理间的差异物种真菌较细菌更显著。5)土壤碳氮磷含量与细菌多样性呈负相关关系,与真菌多样性呈正相关关系,植物特征与土壤细菌、真菌多样性整体上呈负相关关系;环境因子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不同降水梯度下,真菌差异物种变异较大,而细菌较小。荒漠草原降水变化的短期处理中,真菌较细菌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化 土壤微生物 荒漠草原 真菌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宫丽丹 马静 +1 位作者 吴超 岳海 《热带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5-29,共5页
探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澳洲坚果生长建植提供更为有效的栽培方法。将消毒过的澳洲坚果种子播种于已灭菌基质中,测定不同处理下澳洲坚果生长状况、光合参数及根系分泌物含量。结果显示:接种丛枝菌... 探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澳洲坚果生长建植提供更为有效的栽培方法。将消毒过的澳洲坚果种子播种于已灭菌基质中,测定不同处理下澳洲坚果生长状况、光合参数及根系分泌物含量。结果显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促进了澳洲坚果的生长及叶、根的生物量积累,显著提高了澳洲坚果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不同处理澳洲坚果根系分泌物含量不同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促进澳洲坚果生长,增强澳洲坚果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其幼苗的生长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丛枝菌根真菌 生物量 光合参数 根系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内生真菌非生物胁迫抗性及抑菌效果评价
18
作者 杨帆 王爽 +3 位作者 蒋希峰 杜虹锐 李沐恺 刘春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为挖掘利用优良拮抗菌资源,选取前期初筛试验中对不同靶标菌表现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复筛试验。测定了9株拮抗内生真菌在盐渍化、温度差异化逆境胁迫下,菌株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青霉属菌株1-R-6对6种靶标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为挖掘利用优良拮抗菌资源,选取前期初筛试验中对不同靶标菌表现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复筛试验。测定了9株拮抗内生真菌在盐渍化、温度差异化逆境胁迫下,菌株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青霉属菌株1-R-6对6种靶标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性。离蠕孢属菌株2-Fr-8及棘壳孢属菌株12-R-5分别对玉米大斑病菌及灰葡萄孢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50.79%和66.67%,具有潜在的生防潜力。蓝状菌属菌株11-R-10表现出较强的抗高温特性,40℃条件下,平皿测定菌落直径可达3.72 cm;4株内生真菌在4℃条件下缓慢生长,且镰刀菌属菌株16-FL-1的菌落直径也可达到1.06 cm。菌株16-FL-1在含盐量3%的平皿中菌丝生长与对照组无差异,且在12%的含盐平皿条件下菌落直径仍可达到2.66 cm,表现出较强的抗盐渍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非生物胁迫 抗逆性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至2023年我国食(药)用菌商品出口总量和产值分析
19
作者 赵春艳 孙达锋 +4 位作者 董娇 何俊 刘寅山 刘韵然 华蓉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1期84-90,96,共8页
食(药)用菌是大健康产业和大食物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项目。2019年至2023年,我国31种食(药)用菌商品出口总量为339.86万吨,出口总金额超154.83亿美元,食用菌罐头类和香菇类仍然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商品类型。总体上... 食(药)用菌是大健康产业和大食物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项目。2019年至2023年,我国31种食(药)用菌商品出口总量为339.86万吨,出口总金额超154.83亿美元,食用菌罐头类和香菇类仍然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商品类型。总体上,除了2020年和2021年各地食用菌商品的产量下降外,统计期内的其他年份出口贸易发展形势整体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用菌 中国 出口情况 高质量发展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仙桃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20
作者 朱华 吴文源 +6 位作者 张淼 陈龙 杨丽容 梁仁涛 黄诗萍 吴焕 施晓光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从传统药用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中,分离对致病细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菌株,研究菌株的抗菌活性。采用组织块法分离石仙桃内生真菌,采用纸片法进行抑菌试验,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筛选有抑菌活... 从传统药用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中,分离对致病细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菌株,研究菌株的抗菌活性。采用组织块法分离石仙桃内生真菌,采用纸片法进行抑菌试验,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筛选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并进行DNA提取和鉴定。结果表明,从石仙桃根、根茎、叶和假鳞茎中分离得到49株内生真菌,其中,广西河池市石仙桃分离出37株内生真菌,福建省漳州市石仙桃分离出12株内生真菌,从叶部组织中分离到的广西河池市石仙桃内生真菌HCY-5、HCY-9、HCY-10菌株和福建省漳州市石仙桃内生真菌FJY-2、FJY-5、FJY-6、FJY-7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结合形态特征,将测得内生真菌菌株基因序列导入GenBank,经过比对,鉴定广西河池市石仙桃内生真菌HCY-5、HCY-9、HCY-10菌株和福建省漳州市石仙桃内生真菌FJY-2、FJY-5、FJY-6、FJY-7菌株为Phyllosticta(叶点霉属),推测为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意大利果壳叶点霉)。广西河池市石仙桃内生真菌HCY-5、HCY-9、HCY-10和福建省漳州市石仙桃内生真菌FJY-2、FJY-5、FJY-6、FJY-7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