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odified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alkali-metal atomic magnetometer employing longitudinal carrier field 被引量:2
1
作者 Chang Chen Yi Zhang +4 位作者 Zhi-Guo Wang Qi-Yuan Jiang Hui Luo Kai-Yong Ya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302-311,共10页
Alkali-metal atomic magnetometers employing longitudinal carrier magnetic field have ultrahigh sensitivity to measure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s and have been applied in a variety of precise-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 Alkali-metal atomic magnetometers employing longitudinal carrier magnetic field have ultrahigh sensitivity to measure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s and have been applied in a variety of precise-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In practice,the magnetometer response is not rigorously proportional to the measured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s and the existing fundamental analytical model of this magnetometer is effective only when the amplitudes of the measured fields are very small.In this paper,we present a modified analytical model to characterize the prac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magnetometer more definitely.We find out how the longitudinal magnetization of the alkali metal atoms vary with larger transverse fields.The linear-response capacity of the magnetometer is determined by these factors:the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the longitudinal carrier field,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spin relaxation time of the alkali spins and rotation frequency of the transverse fields.We give a detailed and rigorous theoretical derivation by using the perturbation-iteration method an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proposed modified model.This model can be helpful for measuring larger fields more accurately and configuring a desirable magnetometer with proper linear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metal atomic magnetometer longitudinal carrier magnetic field linear-response capa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o-dimensional organic cathode materials for alkali-metal-ion batteries 被引量:4
2
作者 Chao Zhang Chenbao Lu +3 位作者 Fan Zhang Feng Qiu Xiaodong Zhuang Xinliang Fe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86-98,共13页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large-scale battery systems in electric vehicles(EVs) and smart renewable energy grids, organic materials including small molecules and polymers utilized as electrodes in rechargeable ...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large-scale battery systems in electric vehicles(EVs) and smart renewable energy grids, organic materials including small molecules and polymers utilized as electrodes i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raction. In recent years, two-dimensional(2D) organic materials possessing planar layered architecture exhibit optional chemical modification,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s well as unique electrical/magnetic properties, which have been emerging as the promising functional materials for wide applications in optoelectronics, catalysis, sensing, etc. Integrating with high-density redox-active sites and hierarchical porous structur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2D organic materials as cathode materials for alkali-metal-ion batteries have been witnessed. In this review, the recent progress in synthetic approaches, structure analyses,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2D organic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 in alkali-metal-ion batteries containing lithium ion battery(LIB), lithium sulfur battery(LSB), lithium air battery(LAB) and sodium ion battery(SIB) are summarized systematically,and their current challenges including cycling stability and electron conductivity for cathode materials in battery fields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material Two-dimensional Cathode alkali-metal-ion batt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stacked borophene–graphene bilayer as an anode material for alkali-metal ion batteries with a superhigh capacity
3
作者 Yi-Bo Liang Zhao Liu +1 位作者 Jing Wang Ying Li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431-437,共7页
As the lightest two-dimensional material,monolayer borophene exhibits great potential as electrode materials,but it suffers from stability issues in the free-standing form.Here,the striped-borophene and graphene bilay... As the lightest two-dimensional material,monolayer borophene exhibits great potential as electrode materials,but it suffers from stability issues in the free-standing form.Here,the striped-borophene and graphene bilayer(sB/Gr)is found to be a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alkali-metal ion batteries.The first-principles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three alkali-metal atoms,Li,Na,and K,can be strongly adsorbed on sB/Gr with ultra-low diffusion barriers than that on pristine borophene/graphene,indicating good charge-discharge rates.Remarkably,high storage capacities are proposed for LIBs(1880 mA·h/g),NIBs(1648 mA·h/g),and KIBs(470 m A·h/g)with relatively small lattice change rate(<2.9%)in the process of alkali-metal atoms intercalations.These intriguing features of sB/Gr make it an excellent choice for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metal ion batteries borophene-graphene bilayer adsorption property diffusion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cattering lengths for alkali-metal atoms
4
作者 WULi-jin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157-158,共2页
The collision of alkali-metal atoms at ultralow temperatures have been studied, The Scattering lengths and the effective range are calculated for 7Li, 23Na, 39K, 87Rb, and 133Cs.
关键词 散射长度 碱金属原子 原子碰撞 低温条件 原子物理学 锂元素 铷元素 铯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盐对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的影响
5
作者 郝瑞婷 赵钰彬 +2 位作者 那森 薛婉文 廖霖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299,共7页
通过揭示碱金属盐在注浆材料中的作用机理,可以更好地利用碱金属盐类早强剂调控注浆材料的性能。基于此,开展了碱金属盐对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宏观性能及水化机理影响的研究,第一阶段研究了碱金属盐Na_(2)CO_(3)、Na_(2)SO_(4)对抗... 通过揭示碱金属盐在注浆材料中的作用机理,可以更好地利用碱金属盐类早强剂调控注浆材料的性能。基于此,开展了碱金属盐对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宏观性能及水化机理影响的研究,第一阶段研究了碱金属盐Na_(2)CO_(3)、Na_(2)SO_(4)对抗压强度和凝结时间的影响,第二阶段选取第一阶段获得的最佳碱金属掺量,研究了碱金属盐对注浆材料浆体性质及水化产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碱金属盐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注浆材料的水化过程进而影响其硬化体强度。掺Na_(2)CO_(3)的注浆材料水化初期,Na^(+)易溶出且参与反应的程度低,体系碱度升高,CO_(3)^(2-)与Ca^(2+)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凝结时间缩短,4h的抗压强度高达18.95MPa;掺入Na_(2)SO_(4)的体系,SO_(4)^(2-)抑制石膏溶解,延缓了水化放热峰的出现,累计放热量增加对后期强度增长有利,但AFt后期结晶压力过大引起强度塌缩,28d的抗压强度为31.84MPa。研究对注浆材料外加剂的选择及复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 碱金属盐 宏观性能 液相性质 水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己烷在碱金属改性Pt-Sn/Al_(2)O_(3)催化剂上的转化规律
6
作者 陶劲文 刘昌呈 +2 位作者 王杰广 李筱玉 马爱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采用固定床微型反应实验装置和Py-FTIR、H_(2)-TPR、TPT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正己烷在Pt-Sn/Al_(2)O_(3)催化剂体系下转化的产物分布情况并对其反应网络机理进行探讨。通过添加碱金属K对Pt-Sn/Al_(2)O_(3)催化剂的酸性和金属功能进行调变,... 采用固定床微型反应实验装置和Py-FTIR、H_(2)-TPR、TPT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正己烷在Pt-Sn/Al_(2)O_(3)催化剂体系下转化的产物分布情况并对其反应网络机理进行探讨。通过添加碱金属K对Pt-Sn/Al_(2)O_(3)催化剂的酸性和金属功能进行调变,达到了减少催化剂的酸性中心,增加有利于脱氢的Pt位点、Al_(2)O_(3)载体与Pt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金属活性中心的稳定性以及多产C_(6)单烯及苯的目的,得到高活性稳定性的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力为0.07 MPa、氢/油摩尔比为1、质量空速为8.67 h^(-1)的条件下,随温度升高,正己烷转化率显著增加,当反应温度升至515℃以上时,苯产率迅速增加;在575℃时,苯的产率可达40%左右。氢气的引入会抑制正己烷的转化以及产物烯烃和苯的生成,但可以调控烯烃和芳烃的选择性,实现多产目标产物的目的,此外氢气还可促使催化剂表面的炭化物质分解,从而降低积炭生成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锡催化剂 正己烷 碱金属 烷烃脱氢 催化重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废水中重金属及钙镁离子沉淀规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永 崔振 +7 位作者 赵德玉 勾宝亮 刘树弟 李兰廷 寇丽红 刘敏 张显学 王亚强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155-161,共7页
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废水中的重金属及钙镁等离子危害较大,开展其沉淀去除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废水中有用元素的资源化回收和废水的回用。采用碱液沉淀法对脱硫废水进行分级处理,对沉淀产物采用SEM-EDS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氢氧... 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废水中的重金属及钙镁等离子危害较大,开展其沉淀去除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废水中有用元素的资源化回收和废水的回用。采用碱液沉淀法对脱硫废水进行分级处理,对沉淀产物采用SEM-EDS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氢氧化钙作为沉淀剂可以实现去除重金属、回收镁资源及去除氟化物和降低废水硬度等多种目标。在去除重金属离子的过程中,当脱硫废水pH值为9.0~9.5时,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得到有效去除且达到污水排放标准,镁离子几乎没有损失,钙增加率也较低,仅为4.6%以下;将废水pH值调整为9.5~9.7可有效回收废水中的镁元素,镁的回收率在62%以上,回收效果较好。在碱性条件下,向废水中投加Na_(2)CO_(3)可有效降低废水中的钙离子和残留的镁离子,实现废水降硬的目标。不同pH值下沉淀物的SEM-EDS能谱显示,对脱硫废水进行梯级pH处理可以达到分级去除重金属污染物和回收镁元素的目标。通过对脱硫废水中重金属及钙镁结垢离子的沉淀规律研究,实现了废水的分质分盐有用成分的资源化回用,避免了产生杂盐危废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达到了脱硫废水的零排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碱液沉淀 重金属离子 钙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燃煤锅炉中含Na/Cl/S组分的演变与受热面结渣倾向的数值模拟
8
作者 王毅斌 王肖肖 +2 位作者 李鹏 谭厚章 魏博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9,共9页
提出了一种考虑煤中含Na/S/Cl组分多步释放、气相组分相互作用、气-固反应以及盐蒸气冷凝耦合灰颗粒黏附的结焦模型,以预测炉内受热面气态碱金属组分冷凝行为、受热面结焦风险以及炉膛出口Na/S/Cl组分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炉膛出口气态... 提出了一种考虑煤中含Na/S/Cl组分多步释放、气相组分相互作用、气-固反应以及盐蒸气冷凝耦合灰颗粒黏附的结焦模型,以预测炉内受热面气态碱金属组分冷凝行为、受热面结焦风险以及炉膛出口Na/S/Cl组分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炉膛出口气态含Na组分主要以NaO_(2)、NaCl、Na_(2)SO_(4)和NaOH形式存在;最上层燃烧器至分离燃尽风(SOFA)喷口区域、最下层燃烧器至冷灰斗转角区域的水冷壁结焦风险高;炉膛出口区域后屏过热器底部颗粒黏附位置相对集中,炉内辐射式过热器结焦速率远高于气态钠盐冷凝速率,对流受热面颗粒沉积速率约是钠盐蒸气冷凝速率的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碱金属 结渣 冷凝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黑药类捕收剂强化浮选玉龙铅锌矿中伴生银的无碱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江锋 何帅 +3 位作者 唐鸿鹄 吴永安 韩英杰 许世明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针对玉龙铅锌矿浮选过程中伴生银矿物回收率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新型捕收剂下无碱铅银浮选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74μm占65%时,抑制剂采用亚硫酸钠与硫酸锌,捕收剂采用改性黑药类捕收剂CY-1,可实现无碱条件下铅银精矿中银... 针对玉龙铅锌矿浮选过程中伴生银矿物回收率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新型捕收剂下无碱铅银浮选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74μm占65%时,抑制剂采用亚硫酸钠与硫酸锌,捕收剂采用改性黑药类捕收剂CY-1,可实现无碱条件下铅银精矿中银回收率的显著提升。闭路实验获得了含Pb 52.05%、Ag 4 866 g/t的铅银精矿,铅、银回收率分别为91.76%和84.43%。与乙硫氮+丁铵黑药为组合捕收剂时的高碱工艺相比,铅、银回收率分别提高了2.5和6百分点。该工艺消除了浮选过程中石灰对银矿物的抑制,有助于强化铅锌矿伴生稀贵金属的综合回收,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铅锌矿 伴生金属 无碱工艺 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技术的O_(2)/CO_(2)燃烧气氛下准东煤中不同类型碱金属盐的释放特性
10
作者 赵京 杨本超 +3 位作者 魏小林 倪文翔 乔瑜 娄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16-3224,共9页
O_(2)/CO_(2)燃烧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清洁的燃煤发电技术,然而高碱准东煤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碱金属通常是引起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以及腐蚀的重要物质,严重危害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探讨O_(2)/CO_(2)燃烧气氛下准东煤中不同类... O_(2)/CO_(2)燃烧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清洁的燃煤发电技术,然而高碱准东煤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碱金属通常是引起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以及腐蚀的重要物质,严重危害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探讨O_(2)/CO_(2)燃烧气氛下准东煤中不同类型碱金属盐的释放特性对于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火焰发射光谱技术(FES),在金属丝网反应器上研究了煤粉燃烧过程中不同类型碱金属盐在O_(2)/N_(2)和O_(2)/CO_(2)两种气氛下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在O_(2)/N_(2)气氛下,挥发分燃烧会产生明亮的火焰;与O_(2)/N_(2)气氛相比,O_(2)/CO_(2)气氛下煤粉燃烧强度降低,火焰温度下降,着火时间延迟,挥发分和焦炭的燃烧时间延长,使得煤粉中气相Na的释放过程受到抑制。对于NaAc、Na_(2)CO_(3)和Na_(2)SO_(4)来讲,O_(2)/CO_(2)气氛延迟了其释放过程中质量浓度降低的时间,使煤粉中气相Na从开始释放就进入稳定释放阶段,气相Na质量浓度变化率波动不大;但NaCl会在释放的4 s左右质量浓度变化率变为负值,导致释放的气相Na质量浓度一直降低。同时CO_(2)气氛还会使得NaAc、NaCl等类型盐转化形成更难释放的Na_(2)CO_(3),进一步抑制气相Na的释放过程。而Na_(2)CO_(3)的质量释放率在O_(2)/CO_(2)气氛下也降低的主要原因则是CO_(2)抑制了Na_(2)CO_(3)向Na_(2)O的分解过程。Na_(2)SO_(4)则由于其本身释放就比较困难,因此其质量释放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燃料燃烧温度和强度降低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2)/CO_(2)燃烧 碱金属 火焰发射光谱技术 金属丝网反应器 释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H/NaOH两种碱性体系下合成纳米片层分子筛
11
作者 邵秀丽 王政 +2 位作者 张宇 田海洲 王文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7-1515,共9页
以小分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结构导向剂,在KOH和NaOH 2种碱性体系下水热合成纳米片层分子筛,并分析K^(+)、Na^(+)和Silicalite-1晶种溶胶对合成样品的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KOH为碱源,在添加Silicali... 以小分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结构导向剂,在KOH和NaOH 2种碱性体系下水热合成纳米片层分子筛,并分析K^(+)、Na^(+)和Silicalite-1晶种溶胶对合成样品的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KOH为碱源,在添加Silicalite-1晶种溶胶的条件下,水热晶化96 h即可合成高结晶度、纳米薄片沿b轴方向有序堆积多层和随机堆积单层的混合形貌ZSM-5分子筛;以NaOH为碱源,在不添加Silicalite-1晶种溶胶的条件下,水热晶化48 h即可合成高结晶度、由纳米薄片和纳米棒紧密堆积而成的纺锤状聚集体形貌MOR分子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合成MOR和ZSM-5分子筛纳米片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纳米片 碱金属离子 晶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煤半焦赤铁矿载氧体化学链燃烧及碱(土)金属迁移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银河 王儒儒 +3 位作者 关昱 林啸龙 王博 王园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8-1160,共13页
准东煤在常规燃烧利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积灰结渣和CO_(2)排放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低碳清洁高效利用。采用中低温热解低阶煤生产半焦、焦油和热解气是煤炭分质分级利用的龙头技术,准东高碱煤热解半焦气化活性高,采用化学链燃烧方式有... 准东煤在常规燃烧利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积灰结渣和CO_(2)排放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低碳清洁高效利用。采用中低温热解低阶煤生产半焦、焦油和热解气是煤炭分质分级利用的龙头技术,准东高碱煤热解半焦气化活性高,采用化学链燃烧方式有利于实现其低碳清洁高效转化。以CO_(2)为气化介质,赤铁矿石为载氧体,在固定床上开展准东煤半焦原位气化化学链燃烧特性研究,并探究了准东煤半焦中碱(土)金属(AAEMs)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表明,赤铁矿载氧体能够显著提高固定床反应器出口烟气中CO_(2)体积分数,然而随着载氧体与半焦质量比(mOC/mC)不断增加,CO_(2)体积分数先急剧增加而后趋于不变,最佳的mOC/mC为50:1,而700℃热解制取的准东煤半焦经酸洗脱灰处理后固定床反应器出口相应烟气中CO_(2)的选择性降低了8.95%,这表明准东煤半焦中具有催化活性的AAEMs显著影响其化学链燃烧性能。赤铁矿载氧体对准东煤半焦表面AAEMs的分布也有显著影响,与未加入时相比,Na、K元素在半焦表面呈现较为明显的团簇富集,Ca、Mg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呈更为明显的依赖关系。采用原位气化化学链燃烧方式后准东煤半焦中的AAEMs向赤铁矿载氧体中发生迁移与转化,并生成霞石(NaAlSiO_(4))、钾长石(KAlSi_(3)O_(8))、钙铝黄长石(Ca_(2)Al_(2)SiO_(7))、镁橄榄石(Mg_(2)SiO_(4))等高熔点矿物质,有效抑制了准东煤半焦中AAEMs向气相的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半焦 赤铁矿载氧体 碱(土)金属 化学链燃烧 分质分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火材料的抗碱侵蚀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凡 李红霞 +5 位作者 郭海荣 于建宾 李坚强 马渭奎 马北越 杨文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7,共12页
碱侵蚀是高炉、回转窑、匣钵等高温装置重要部位损毁的主要原因,不同于熔渣导致的溶解侵蚀和物理冲刷导致的蚀损,碱侵蚀有着其特殊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碱的物理性质并计算了其与耐火氧化物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和体积效应,以此为... 碱侵蚀是高炉、回转窑、匣钵等高温装置重要部位损毁的主要原因,不同于熔渣导致的溶解侵蚀和物理冲刷导致的蚀损,碱侵蚀有着其特殊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碱的物理性质并计算了其与耐火氧化物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和体积效应,以此为出发点综述了碱对典型高温装置关键部位的侵蚀过程及机制,并概述了碱性耐火材料、铝硅系耐火材料、非氧化物耐火材料、新型合成材料抗碱侵蚀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同时对比了几种国内外抗碱侵蚀标准或方法,最后对耐火材料抗碱侵蚀性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 炉衬 匣钵 Al_(2)O_(3)-MgO-CaO系材料 抗碱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矸石(煤系高岭土)共燃行为及固定碱金属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昊 刘海玉 +2 位作者 乔晓磊 谢玉婷 金燕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3-709,共7页
采用热重(TG)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研究了秸秆和煤矸石单独燃烧和共燃烧过程中的燃烧特性以及秸秆中碱金属元素的固留特性,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秸秆和煤矸石共燃烧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秸秆... 采用热重(TG)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研究了秸秆和煤矸石单独燃烧和共燃烧过程中的燃烧特性以及秸秆中碱金属元素的固留特性,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秸秆和煤矸石共燃烧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秸秆与煤矸石的混燃过程中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其中煤矸石掺混比例为10%时燃烧特性最优,混燃时随着煤矸石的添加,混合物的固定碳燃烧反应活化能降低且交互作用改变了燃烧过程中的反应机理;煤矸石质量分数为10%时对碱金属的释放抑制效果最好,在该比例下碱金属K、Na分别在1 000℃与1 100℃时的固定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煤矸石 共燃行为 固定碱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课教学中培养本科生科研素养的探索——以《无机化学》碱金属/碱土金属配合物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作中 魏灵灵 +4 位作者 曹译文 魏韵涵 史海媚 郑浩铨 高胜利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7期247-263,共17页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在基础课程中培养本科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无机化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无机化学》下册“碱金属/碱土金属”章节中大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已在高中学习,针对教学内容重复和课堂讲授单调...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在基础课程中培养本科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无机化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无机化学》下册“碱金属/碱土金属”章节中大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已在高中学习,针对教学内容重复和课堂讲授单调、单纯注重知识的课堂教学现状,结合学科发展和科学前沿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拓展,重点引入碱金属/碱土金属配合物相关内容,该部分既是对上一章配位化学基础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对当前无机化学科学前沿重要方向的扩展和补充。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思政、科研进展、软件操作、实验实践等将碱金属/碱土金属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且有深度,师生合作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强化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应用、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碱土金属 配合物 教学改革 科研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炼焦煤的煤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清杰 袁东营 +3 位作者 孟庆勇 王东升 张伟 高春燕 《煤质技术》 2024年第3期68-73,共6页
在我国优质炼焦煤短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我国焦化企业对优质炼焦煤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进口俄罗斯优质炼焦煤可作为我国炼焦煤的有益补充,从而缓解炼焦煤供需紧张的状况。通过对3种俄罗斯炼焦煤的煤岩、煤质、煤灰化学成分、... 在我国优质炼焦煤短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我国焦化企业对优质炼焦煤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进口俄罗斯优质炼焦煤可作为我国炼焦煤的有益补充,从而缓解炼焦煤供需紧张的状况。通过对3种俄罗斯炼焦煤的煤岩、煤质、煤灰化学成分、黏结性指标和单种煤炼焦的焦炭质量分析,以期探明俄罗斯煤在配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后期大规模利用俄罗斯炼焦煤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俄罗斯炼焦煤的灰分低、硫分低、有害微量元素含量低,能够满足我国进口炼焦煤的要求;煤中镜质组含量均在80%以上,以均质镜质组为主;碱性金属的含量较高,矿物催化指数较高;俄罗斯煤具有黏结性强、胶质层厚度大、流动性好、膨胀度好的特点,可较好地应用于配煤炼焦生产中。3种俄罗斯煤制备的焦炭的反应性(CRI)均在40%以上,而反应后强度(CSR)大多在30%以下。因此,针对俄罗斯炼焦煤应开展煤灰化学调控和活惰比调控的研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配煤方案,以期缓解国内焦化企业优质炼焦煤紧缺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炼焦煤 煤质特性 碱性金属 配煤炼焦 矿物催化指数 活性组分 黏结性 活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煤在液态排渣锅炉中的结渣特性和元素迁移规律
17
作者 伍其威 胡世豪 +3 位作者 刘婧雯 张一泽 李辉 周昊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5,共9页
高碱煤的清洁高效转化及资源化利用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液态排渣锅炉在燃用高碱煤方面存在较大优势,但目前尚缺乏全烧高碱煤的灰沉积和元素迁移特性相关研究。研究了准东煤在20 MW卧式液态排渣炉上燃烧时的积灰结渣特性和... 高碱煤的清洁高效转化及资源化利用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液态排渣锅炉在燃用高碱煤方面存在较大优势,但目前尚缺乏全烧高碱煤的灰沉积和元素迁移特性相关研究。研究了准东煤在20 MW卧式液态排渣炉上燃烧时的积灰结渣特性和元素迁移规律。通过在捕渣屏前后设置灰沉积探针1和2,研究了换热器表面灰沉积对传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层形成阶段通过探针表面的热流密度迅速下降,随沉积物的生长热流密度缓慢下降,沉积物生长趋于稳定时,热流密度也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按照探针表面的热流密度变化速率,可将灰沉积的形成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快速下降阶段、缓慢下降阶段和稳定阶段。探针1和2最终稳定的相对热流密度分别为0.75和0.83。此外,通过分析炉膛不同位置灰渣和沉积物的外观形貌、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探究了元素迁移对积灰结渣的影响。灰沉积的微观表征表明,Al_(2)O_(3)、Fe_(2)O_(3)、SiO_(2)等氧化物在高温区渣样中富集,而CaO、MgO、Na_(2)O、SO_(3)则主要出现在低温区域的沉积物中。换热器表面沉积初始层的形成与碱金属及其硫酸盐的冷凝密切相关,高温和低温区域样品中的平均Na_(2)O质量分数分别为1.38%和4.70%。铁元素会在渣中富集并充当助溶剂的作用,与硅-钙-镁-铝体系形成低温共熔体,从而导致灰熔融温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排渣 准东煤 元素迁移 积灰结渣 碱金属 煤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铁矿载氧体对碱金属钾的高温吸收特性
18
作者 张雨琪 朱纯 +5 位作者 徐禛 朱清 袁强 李林 孙镇坤 段伦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49-4158,共10页
载氧体辅助燃烧(Oxygen Carrier Aided Combustion,OCAC)技术的协同固碱潜力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以天然钛铁矿提钛后的尾矿及单一组分模化物Fe_(2)TiO_(5)和TiO_(2)作为吸收剂,以KCl和CH_(3)COOK作为模拟碱源,在静态吸收实验装置... 载氧体辅助燃烧(Oxygen Carrier Aided Combustion,OCAC)技术的协同固碱潜力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以天然钛铁矿提钛后的尾矿及单一组分模化物Fe_(2)TiO_(5)和TiO_(2)作为吸收剂,以KCl和CH_(3)COOK作为模拟碱源,在静态吸收实验装置上研究了钛铁矿尾矿对碱金属钾的高温吸收特性,系统探究了时间、粒径、温度、质量比、气固组分等多种因素对吸收效果的影响规律,结合X射线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等表征手段,揭示了K在钛铁矿表面富集和体相迁移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钛铁矿尾矿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K吸收能力,吸收速率随时间增长表现出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减小颗粒尺寸、提高反应温度和气相中的K浓度,可进一步提升钛铁矿尾矿的固碱性能。在与实际工业烟气相似的温度和碱金属浓度条件下,钛铁矿尾矿对K的捕集率可达40%以上。钛铁矿尾矿的主相具有富Fe层和富Ti层交替排列的独特片层结构,且相较单一组分模化物具有更复杂的形态和更优异的固碱能力。其过程为:K首先在钛铁矿表面沉积并逐渐形成富集层,随后通过固相扩散向内渗入,并沿富Ti层深度迁移至颗粒内部;同时,富Ti层中的Fe逐渐向颗粒外层迁移,并对K在钛铁矿中的吸收产生双重影响。此外,Cl可通过与钛铁矿表面的Fe反应生成易挥发的FeCl_(2)而进一步促进钛铁矿对K的吸收,钛铁矿尾矿中铁钙铝榴石等脉石相对K亦具有十分显著的协同吸收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OCAC技术的协同固碱潜力,同时为低品位钛铁矿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料 载氧体辅助燃烧 钛铁矿尾矿 碱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碱土金属对准东煤灰熔渣微观结构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罗茂芸 王长安 +2 位作者 赵林 聂影超 车得福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7-358,共12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碱金属Na和碱土金属Mg对准东煤灰熔渣微观体系结构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含量变化对体系中Al—O和Si—O键结合能影响不大,而当碱土金属含量增加,体系内桥氧含量降低,当碱土金属由22%...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碱金属Na和碱土金属Mg对准东煤灰熔渣微观体系结构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含量变化对体系中Al—O和Si—O键结合能影响不大,而当碱土金属含量增加,体系内桥氧含量降低,当碱土金属由22%增加至53%,桥氧含量减少了36.37%,体系网络结构的聚合程度随之降低.熔渣微观体系中存在三配位氧,且数量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的增大而减少;准东煤熔渣体系中Al、Si原子的扩散能力总体上随碱金属含量增加而降低,随碱土金属含量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熔渣 碱金属 碱土金属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中碱金属浓度及温度的在线检测标准化研究
20
作者 郭丽 贾广成 +5 位作者 李显 娄春 王祥曦 石鎏 胡振中 甄卫军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7,共7页
针对准东高碱煤清洁高效燃烧的技术需求,利用火焰自发辐射理论,研究高碱煤燃烧锅炉内关键参数在线测量技术,开展该技术标准化研究及应用:在提出一种定量原位实时准确检测燃烧中的高碱燃料的碱金属释放浓度与火焰辐射温度的方法的基础上... 针对准东高碱煤清洁高效燃烧的技术需求,利用火焰自发辐射理论,研究高碱煤燃烧锅炉内关键参数在线测量技术,开展该技术标准化研究及应用:在提出一种定量原位实时准确检测燃烧中的高碱燃料的碱金属释放浓度与火焰辐射温度的方法的基础上,对检测过程与标定过程标准化;制定发布检测规范;对检测方法进行可靠性评估;梳理量值溯源体系,力求为高碱煤炉内燃烧在线测量技术的标准化做一些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检测 标准化 碱金属浓度 辐射强度 量值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