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砾岩油藏二元复合驱注入体系优化研究
1
作者 曹锦鸿 高明 +2 位作者 刘皖露 刘朝霞 桑国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52-4958,共7页
新疆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经过几十年的水驱开发,面临剩余油高度分散、采油速度低等问题,选取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低张力表面活性剂PS-30及强乳化表面活性剂OP-10组合形成不同的二元复合体系,利用长砂管模型研究不同渗透率、... 新疆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经过几十年的水驱开发,面临剩余油高度分散、采油速度低等问题,选取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低张力表面活性剂PS-30及强乳化表面活性剂OP-10组合形成不同的二元复合体系,利用长砂管模型研究不同渗透率、不同驱替方式及不同注入量下复合驱体系在砾岩油藏的应用界限及提高采收率极限。实验结果表明:二元复合驱能够有效驱替残余油、扩大波及体积,显著提高砾岩油藏采收率。聚合物浓度为1000 mg/L,相对分子质量为7×10^(6)的聚合物在渗透率3×10^(-2)μm^(2)时复合驱采收率为66.31%,较水驱提高21.85个百分点。强乳化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效果好于低张力复合体系。复合体系注入量越高,提高采收率越大,但提高采收率幅度并非线性变化,复合体系注入量达到3.5 PV以后,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值逐渐趋于稳定,在注入10 PV后,复合驱体系最高提高采收率幅度达到40.3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二元复合驱 砾岩油藏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2
作者 裴海华 张贵才 +3 位作者 葛际江 刘清华 王洋 王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0-356,共7页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化学驱 聚合物驱 碱驱 碱/表面活性剂驱 提高采收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效果评价方法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廖广志 牛金刚 +2 位作者 王刚 李浩 李立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4-46,共3页
大庆油田中区西部、杏五区三元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和正在开展的北一断西、杏二区扩大矿场试验均见到较为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效果,根据正方形面积、流线面积和饱和度变化情况对其采收率进行... 大庆油田中区西部、杏五区三元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和正在开展的北一断西、杏二区扩大矿场试验均见到较为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效果,根据正方形面积、流线面积和饱和度变化情况对其采收率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注采比对三元体系波及范围有重要影响;流线法和含油饱和度法所得的采收率值能较好地反映模拟三元复合驱效果的实际。三次采油的采收率评价需要建立一套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评价方法,三元复合驱采收率计算方法尚需深入分析。图2表1参3(郭海莉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矿场试验 油田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 被引量:46
4
作者 刘卫东 罗莉涛 +3 位作者 廖广志 左罗 魏云云 姜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0-607,共8页
针对新疆油田七中区开发现状,设计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的填砂管、天然岩心及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为油田现场提供二元驱优化配方。二元驱采收率增幅随着水油黏度比增大而增大,随着界面张力减小而增大。毛细... 针对新疆油田七中区开发现状,设计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的填砂管、天然岩心及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为油田现场提供二元驱优化配方。二元驱采收率增幅随着水油黏度比增大而增大,随着界面张力减小而增大。毛细管准数反映二元体系溶液黏度和界面张力的协同效应,应以其为准优化筛选最佳配方。新疆油田七中区二元驱溶液临界黏度比2.5、临界界面张力数量级为1′10-2 m N/m、临界毛细管准数数量级为1′10-3;优选出配方为0.3%KPS-1+1 115 mg/L HPAM,可提高采收率23.96%。二元驱通过聚合物增黏,降低驱替相流度,增加油相流度,使流度比减小,克服了注水指进,增加了吸水厚度,从而提高波及系数,进而启动盲端残余油;通过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降低黏附功,使残余油乳化、剥离、拉丝并易于启动,同时乳状液进一步增加驱替相黏度,在低界面张力和较高黏度下,毛细管准数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洗油效率,进而启动岛状、柱状及膜状残余油,最终提高了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二元驱 提高采收率 黏度比 界面张力 毛细管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 被引量:41
5
作者 曹绪龙 孙焕泉 +2 位作者 姜颜波 张贤松 郭兰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0-353,共4页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扩大试验区包括 6口注水井和 13口采油井。介绍了试验区油藏地质特征。所设计的超低界面张力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主段塞 )配方为 :1.2 %Na2 CO3+0 .3%复配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ES +木质素磺酸盐PS) +...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扩大试验区包括 6口注水井和 13口采油井。介绍了试验区油藏地质特征。所设计的超低界面张力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主段塞 )配方为 :1.2 %Na2 CO3+0 .3%复配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ES +木质素磺酸盐PS) +0 .15 %聚合物 35 30S。从 1997年 5月开始实施化学剂注入 ,实际注入情况如下 :前置段塞(0 .2 0 %聚合物溶液 ) 0 .0 97PV ;主段塞 0 .30 9PV ;后置段塞 (0 .15 %聚合物溶液 ) 0 .0 5PV ,2 0 0 1年 11月转后续水驱。本文介绍注完化学剂时的试验效果 ,包括 :全区油井综合含水由 94 .7%降至 84 .5 % ,日产油量由 82t升至 194t,累计增油 10 .4 2× 10 4 t,提高采收率 5 .2 7% ,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 12 .0 4 % ;注水井纵向各层吸水均匀化 ,注水井流动系数和流度下降 ;注水利用率提高 ,每采出 1t原油的耗水量由 17.9t降至 10 .4t。从受效方向、油层构造、沉积微相、窜流等 4个方面分析了各油井增油减水效果不同的原因。图 3表 3参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西区 三元复合驱 矿场试验 驱替效果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渤海绥中361油田二元复合驱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新民 郭拥军 +4 位作者 冯茹森 柳建新 张健 吕鑫 曹旭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325,361,共5页
本文在渤海绥中361海上油藏条件下,测定了由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表面活性剂(辛基酚基聚氧乙烯醚TX100与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1∶4)与疏水缔合聚合物组成的SP二元复合驱体系的黏度及其与渤海绥中361脱气原油间的界面... 本文在渤海绥中361海上油藏条件下,测定了由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表面活性剂(辛基酚基聚氧乙烯醚TX100与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1∶4)与疏水缔合聚合物组成的SP二元复合驱体系的黏度及其与渤海绥中361脱气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该体系的抗温性、耐盐性、吸附性及老化稳定性等,测定了该驱油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在三层非均质岩心上进行了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同的6个室内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为3000 mg/L表面活性剂+1750 mg/L聚合物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温、抗盐、抗剪切性及老化稳定性;该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黏度达40 mPa.s以上,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同时该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均能建立较高的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室内驱油实验表明,在三层非均质岩心中,聚合物浓度为1750 mg/L,二元体系与原油界面张力由100mN/m(表面活性剂0 mg/L)降至10-2mN/m(表面活性剂750 mg/L)数量级时提高采收幅度很大;当界面张力由10-2mN/m(表面活性剂750 mg/L)降至10-3mN/m(表面活性剂1000 3000 mg/L),复合驱采收率增加幅度很小;总体上,该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可提高采收率3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 疏水缔合聚合物 黏度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MB/NAPS二元体系与原油界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燕 蒲万芬 +2 位作者 刘永兵 周明 胡星琪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0,共3页
室内在模拟中原油田油藏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双子表面活性剂NNMB与疏水缔合聚合物NAPS二元复合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考察了NNMB、NAPS、NaCl对二元体系/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APS对NNMB溶液界面张力值没有明显的影响;NNMB/N... 室内在模拟中原油田油藏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双子表面活性剂NNMB与疏水缔合聚合物NAPS二元复合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考察了NNMB、NAPS、NaCl对二元体系/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APS对NNMB溶液界面张力值没有明显的影响;NNMB/NAPS二元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可以增加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效率;该体系与原油间的最低瞬态界面张力均低至10^(-3)mN/m。这种新型二元体系对于高矿化度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疏水缔合聚合物 界面张力 二元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剂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对石油采收率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岳湘安 侯吉瑞 +1 位作者 吕鑫 张立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04-908,共5页
利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复合体系,探索了驱油剂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驱油剂的粘弹性越强,在油藏孔隙中的微观流场越易于向孔隙盲端及孔喉等滞留区发展,有利于驱替残留在这些区域中的原油。在以... 利用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复合体系,探索了驱油剂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驱油剂的粘弹性越强,在油藏孔隙中的微观流场越易于向孔隙盲端及孔喉等滞留区发展,有利于驱替残留在这些区域中的原油。在以ORS为主表面活性剂的ASP复合体系中,随着碱浓度的增加,驱油剂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可降至1×10-3mN/m,但同时导致复合体系粘弹性的严重损失,剪切速率为1×10s-1的视粘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使其驱油的综合效应变差。实验结果表明,在非均质岩心中,驱油实验的采收率最高值并不是与高碱浓度条件下的超低界面张力相对应,而是出现在界面张力为1×10-2mN/m量级的低碱浓度区。ASP复合体系的驱油能力实质上是其界面特性与流变性的综合效应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实现复合体系界面特性与流变性的最佳匹配,可获得理想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采收率 ASP复合驱 界面张力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模拟原油乳状液稳定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康万利 李媛 +3 位作者 单秀华 范海明 崔文洪 张鑫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8-433,共6页
基于两相分离的乳状液稳定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驱模拟原油乳状液稳定动力学特性;通过液膜强度和油水界面张力探讨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对模拟原油乳状液稳定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乳状液稳定模型可以很好的评价乳状液的稳定... 基于两相分离的乳状液稳定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驱模拟原油乳状液稳定动力学特性;通过液膜强度和油水界面张力探讨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对模拟原油乳状液稳定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乳状液稳定模型可以很好的评价乳状液的稳定性,并得到乳状液的稳定动力学特性;碱浓度小于900 mg/L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碱浓度大于900 mg/L不利于乳状液的稳定;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浓度的增加使得形成的模拟原油乳状液更加稳定;模拟原油乳状液的稳定作用主要是通过碱、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并增加油水界面膜强度,聚合物通过提高界面膜强度实现的,三者存在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原油乳状液 动力学特性 油水界面张力 液膜强度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张莉 崔晓红 任韶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根据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效果分析了聚合物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潜力。室内驱油实验表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为17.6%~20.1%,提高采收率幅度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驱(3%左右)和单一聚合物驱(11%~15%),高... 根据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效果分析了聚合物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潜力。室内驱油实验表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为17.6%~20.1%,提高采收率幅度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驱(3%左右)和单一聚合物驱(11%~15%),高于表面活性剂驱和聚合物驱二者之和,优于同等经济条件下聚合物驱的效果。孤岛中一区Ng3-6和孤东六区聚合物注入完成后接着实施二元复合驱,综合含水进一步下降,日产油量明显增加。聚合物溶液中加入粘弹性颗粒PPG(Preformed Particle Gel)后,体系从偏粘性转变为偏弹性,具有较强的剖面调整能力。2009年2月在聚合物驱转后续水驱多年的孤岛中一区Ng3单元实施聚合物+PPG驱,注入压力上升了1.4MPa,油层纵向非均质性明显改善,纵向各层吸水趋于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二元复合驱 PPG驱 采收率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尔图油田北二西试验区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承林 张庆昌 +2 位作者 胡晓辉 汪桂香 周正祥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44,124-125,共4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西试验区油藏的地质模型和化学驱模型,模拟主段塞、副段塞、前置段塞和后置段塞的弱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化学剂质量分数、段塞注入体积孔隙倍数及矿场注入速度等因素对驱油效果...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西试验区油藏的地质模型和化学驱模型,模拟主段塞、副段塞、前置段塞和后置段塞的弱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化学剂质量分数、段塞注入体积孔隙倍数及矿场注入速度等因素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段塞中弱碱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对采收率的影响显著,采收率可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无论是三元主段塞还是副段塞,增加聚合物的质量浓度,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很明显.各段塞注入体积孔隙倍数对驱油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弱碱 萨尔图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复合驱封堵调剖性能及矿场试验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莉 刘慧卿 陈晓彦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8,4-5,共6页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在孤岛中一区Ng3开展非均相复合驱实验和矿场试验,描述非均相复合体系的注入产出特征,评价非均相复合驱的封堵调剖性能和驱油效果.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的阻力因数、封堵效率、...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在孤岛中一区Ng3开展非均相复合驱实验和矿场试验,描述非均相复合体系的注入产出特征,评价非均相复合驱的封堵调剖性能和驱油效果.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的阻力因数、封堵效率、非均质剖面调整能力强于聚合物的,适合长期驱替应用;非均相复合驱实验提高聚合物驱后采收率13.6%,高于聚驱后二元驱和聚合物加PPG驱二者之和;矿场动态特征不同于聚合物驱和二元驱,纵向吸水剖面发生交替变化,见效井综合含水率呈台阶式直线下降,具有交替封堵、转向式驱替各小层剩余油的特点;增油倍数和综合含水率下降幅度高于同期聚合物驱和二元驱的,可成为聚合物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复合驱 聚合物驱后 封堵调剖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威 黄斌 +3 位作者 王莹莹 许瑞 史振中 傅程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158,共7页
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高、油水乳状液性质稳定、油水分离困难等问题,简要介绍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水质特性和油水分离特性,以及破乳、悬浮固体处理等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矿场试... 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高、油水乳状液性质稳定、油水分离困难等问题,简要介绍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水质特性和油水分离特性,以及破乳、悬浮固体处理等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矿场试验采用的处理技术和处理工艺。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 油水分离 含油量 悬浮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类油层中三元复合驱体系的损耗及有效作用距离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刚 侯吉瑞 +3 位作者 李秋言 王少朋 李明远 刘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1-177,共7页
采用天然露头岩心进行驱油物理模拟,研究三元复合体系在地层中不同运移距离下的界面张力以及化学剂损失规律。结果表明:二类油层中复合体系的各组分损失严重,表面活性剂在运移前20%距离后即损失了80%,此时碱、聚合物的损失率也达到23%和... 采用天然露头岩心进行驱油物理模拟,研究三元复合体系在地层中不同运移距离下的界面张力以及化学剂损失规律。结果表明:二类油层中复合体系的各组分损失严重,表面活性剂在运移前20%距离后即损失了80%,此时碱、聚合物的损失率也达到23%和12%;复合体系运移全程距离后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的损失率分别达到了92%、42.8%和31%,损失量都较为显著。复合体系的化学剂主要损失在注入井附近地层中,且这部分损失主要为'无效损耗',对采收率的贡献值有限。化学剂的损失导致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也逐步降低。复合体系的超低界面张力实际的有效作用距离仅为前20%距离,因而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十分有限,而对20%井距之后的水驱残余油的进一步启动则是三元复合驱发展的潜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大庆二类油层 露头岩心 吸附滞留 超低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周勇 郭靖 +2 位作者 梁家豪 姜梁妍 陈春茂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0,共4页
与水驱和聚驱相比,三元复合驱可大幅提高原油驱油效率,是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趋势。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具有水质复杂、黏度大、乳化程度高、胶体稳定性强等特点,导致其难以处理,限制了三元复合驱技术的推广。分析了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 与水驱和聚驱相比,三元复合驱可大幅提高原油驱油效率,是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趋势。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具有水质复杂、黏度大、乳化程度高、胶体稳定性强等特点,导致其难以处理,限制了三元复合驱技术的推广。分析了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水质特性,综述了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处理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油田采出水 含油污水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组成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哲 孙学法 +3 位作者 卢祥国 陈欣 喻琴 田春雨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5-730,共6页
采用大庆油田不同区域油水样与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相互作用,研究了原油组成对三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及采出液性质的影响;采用FTIR,GC-MS,XRF等方法对原油油水样、萃取活性组分、萃余油组分及油相中硫元素含量进行表征... 采用大庆油田不同区域油水样与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相互作用,研究了原油组成对三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及采出液性质的影响;采用FTIR,GC-MS,XRF等方法对原油油水样、萃取活性组分、萃余油组分及油相中硫元素含量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各油水样中的萃取活性组分均具有典型一元饱和羧酸(脂肪酸和环烷酸)峰值特征,喇嘛甸油水样萃余油正构烷烃中的重质组分含量较高,其组成与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组分更接近。实验结果表明,油水样中萃取活性组分及萃余油与三元复合体系间界面张力虽较高,但原油与三元复合体系间却可实现超低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原油 三元复合驱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表二元驱油体系界面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叶仲斌 施雷庭 +1 位作者 杨建军 罗平亚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60-63,共4页
应用沟槽式界面粘度计和改进的测定方法 ,测得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表面粘度和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粘度 ,结果表明 ,聚表二元体系表面层的流变性不同于它与油相之间界面层的流变性 ;提出了能够更好地描述界面流变性的无因次界... 应用沟槽式界面粘度计和改进的测定方法 ,测得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表面粘度和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粘度 ,结果表明 ,聚表二元体系表面层的流变性不同于它与油相之间界面层的流变性 ;提出了能够更好地描述界面流变性的无因次界面粘度 ,它排除了体相粘度的干扰 ;聚合物浓度显著影响界面流变性 ,当聚合物浓度位于其临界聚集浓度两侧时 ,聚表体系的无因次表面粘度和无因次界面粘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二元驱油体系 界面流变性 研究 界面粘度 复合化学驱 提高采收率 疏水缔合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体系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天江 赵燕红 +1 位作者 程辰 曹荣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0,81,共6页
针对长庆低渗透油藏特点,提出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以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2-巯基苯甲酸、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等为原料制备聚合物微球,以烷醇酰胺聚氧乙烯聚醚磺酸盐与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针对长庆低渗透油藏特点,提出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以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2-巯基苯甲酸、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等为原料制备聚合物微球,以烷醇酰胺聚氧乙烯聚醚磺酸盐与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为原料制得表面活性剂。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微球混合液的油水界面张力,考察了聚合物微球与混合液的调驱性能,优选了复合调驱注入方式,并在安塞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初始粒径为50~300 nm,具有水化膨胀特性,膨胀倍数为20~100倍。微球在水化膨胀过程中产生聚集特性,分散性、球形度均较好,且粒径呈高斯正态分布。表面活性剂适宜用量为3 g/L。聚合物微球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混合液黏度增大,微球分散相颗粒屏蔽了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以及形成胶束的能力,导致油水界面张力降幅变小,不利于表面活性剂驱油。聚合物微球溶液对岩心的封堵性较好,微球质量浓度大于4 g/L时的封堵率约80%。体积比为1∶1的聚合物微球与表面活性剂段塞式注入岩心的驱油效果好于二者混合式注入。该体系在安塞油田现场的应用效果显著,累计增油3576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聚合物微球 表面活性剂 复合调驱 提高采收率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9
作者 卿华 宋茹娥 +3 位作者 杨海涛 李世勇 金玉宝 刘进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111,共6页
为了优选强碱三元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调驱剂体系,以大庆杏树岗油田为试验平台,以采收率、含水率和注入压力为评价指标,开展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增油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 为了优选强碱三元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调驱剂体系,以大庆杏树岗油田为试验平台,以采收率、含水率和注入压力为评价指标,开展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增油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弱碱三元复合体系、"调剖剂+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组合和"调剖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组合均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凝胶2+体膨颗粒+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组合的流度控制能力和洗油效率均较强,采收率增幅达10.7%;高浓聚合物驱的产出投入比最大,试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后 提高采收率 高浓度聚合物 弱碱三元 聚表二元 投入产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善法 赖燕玲 +3 位作者 朱洲 刘大印 肖磊 黎锡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49,共3页
根据河南油田双河北II4-5块已完成聚合物和微凝胶驱的现状,提出了对聚合物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微凝胶驱优化组合进行组合驱提高其原油采收率的观点。并在数模优化组合驱段塞构成的基础上,对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与人造岩... 根据河南油田双河北II4-5块已完成聚合物和微凝胶驱的现状,提出了对聚合物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微凝胶驱优化组合进行组合驱提高其原油采收率的观点。并在数模优化组合驱段塞构成的基础上,对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与人造岩心进行了驱油实验。实验表明在双河北II4-5块聚合物驱后实施组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不仅可行,而且采收率(天然岩心)达13%。在最佳注入速度(14.2m/d)下,采收率高达15.7%。其驱油机理是调堵提高波及系数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而提高洗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凝胶驱 二元复合驱 组合驱 驱油机理 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