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5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ments in energet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salts, and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Predictive models for detonation velocity, heat, and pressure
1
作者 Mohammad Hossein Keshavarz Nasser Hassanzadeh Mohammad Jafar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96-112,共17页
Recent advancements have led to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new metal-containing explosives,particularly energet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EMOFs),which feature high-energy ligands within well-ordered crystalline structu... Recent advancements have led to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new metal-containing explosives,particularly energet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EMOFs),which feature high-energy ligands within well-ordered crystalline structures.These explosives exhibit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compounds,including higher density,greater heats of detonation,improved mechanical hardness,and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To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ir detonation performance,it is crucial to have a reliable method for predicting detonation heat,velocity,and pressure.This study leverages experimental data and outputs from the leading commercial computer code to identify suitable decomposition pathways for different metal oxides,facilitating straightforward calculations for the detonation performance of alkali metal salts,and metal coordination compounds,along with EMOFs.The new model enhances predictive reliability for detonation velocities,aligning more closely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as evi-denced by a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of 0.68 km/s compared to 1.12 km/s for existing methods.Furthermore,it accommodates a broader range of compounds,including those containing Sr,Cd,and Ag,and provides predictions for EMOFs that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computer code outputs than previous predictiv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salt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 Detonation performance Decomposition pathway Predictive reli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infrared emissivities of alkali metal doped ZnO powders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会会 黄云霞 +2 位作者 李智敏 姚银华 张淑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3449-3455,共7页
Alkali metal(Li, Na, K) doped ZnO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 at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and holding time. Effects of holding time and K sources on the infrared emissivity of ZnO were i... Alkali metal(Li, Na, K) doped ZnO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 at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and holding time. Effects of holding time and K sources on the infrared emissivity of ZnO were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e and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he UV-Vis absorption and infrared emiss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a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and an infrared emissometer, respectively. XRD patterns confirm the wurtzite structure of the as prepared samples with single phase. Smooth grain surfaces are detected in all doped ZnO samples, while ZnO:Li and ZnO:Na present the aggregation of grains. The redshifts in the optical band-gap are observed in K-, Na-, and Li-doped ZnO with the values 3.150, 3.144, and 3.142 eV. Due to better crystalline quality, ZnO:K shows a lower emissivity than others. The emissivity of K-doped ZnO decreases to the minimum value(0.804), at 1200 °C and holding 2 h. Compared with KNO3 as K source, K2CO3 doped ZnO has lower emiss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emissivity alkali metal crystalline quality optical band-gap ZnO powd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Mechanism for Separation of Alkali, Alkaline Metal and Ammonium Cations in Nonaqueou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红霞 宋鹃梅 +2 位作者 张书胜 MACKA Miroslav HADDAD Paul R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5-328,共4页
关键词 碱金属 碱性稀土金属 毛细管电泳 电色谱法 铵根离子 非水媒介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cattering lengths for alkali-metal atoms
4
作者 WULi-jin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157-158,共2页
The collision of alkali-metal atoms at ultralow temperatures have been studied, The Scattering lengths and the effective range are calculated for 7Li, 23Na, 39K, 87Rb, and 133Cs.
关键词 散射长度 碱金属原子 原子碰撞 低温条件 原子物理学 锂元素 铷元素 铯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生物质混燃锅炉结渣评价指标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波 王永征 +3 位作者 梁艳杰 刘济森 牛胜利 韩奎华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0,共10页
煤与生物质混燃发电是现有燃煤电厂实现CO_(2)减排及生物质大规模高效利用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但由于生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碱金属成分,在煤与生物质混燃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积灰、结渣、腐蚀问题,严重威胁锅炉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分别... 煤与生物质混燃发电是现有燃煤电厂实现CO_(2)减排及生物质大规模高效利用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但由于生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碱金属成分,在煤与生物质混燃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积灰、结渣、腐蚀问题,严重威胁锅炉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分别针对燃煤锅炉、燃用生物质锅炉及煤与生物质混燃锅炉的受热面结渣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对燃用不同燃料锅炉及混燃锅炉结渣特性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论述,并进一步评估了这些结渣评价指标在具体锅炉设备中的适用性。综合分析表明:燃料中的灰成分决定了灰渣的物理化学性质,灰熔融特性反映了灰渣的固液转变倾向和温度,而灰黏度则关系到灰的流动性和能否在受热面沉积结渣,从这3个方面综合考虑可以更准确地评价锅炉受热面结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碱金属 结渣评价指标 灰熔融特性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对转底炉处理含锌、铁尘泥工艺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堵伟桐 张杰 +4 位作者 居殿春 郑传波 毛瑞 王飞 陈卓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44,共10页
碱金属元素的存在加剧了转底炉设备管道系统的堵塞风险以及炉衬结构的腐蚀程度,不仅威胁到生产流程的持续稳定性,还影响转底炉最终产品的品质。本文系统剖析了碱金属的来源构成及其物理化学特性,深入探讨了碱金属在转底炉内的迁移转化... 碱金属元素的存在加剧了转底炉设备管道系统的堵塞风险以及炉衬结构的腐蚀程度,不仅威胁到生产流程的持续稳定性,还影响转底炉最终产品的品质。本文系统剖析了碱金属的来源构成及其物理化学特性,深入探讨了碱金属在转底炉内的迁移转化行为和其与设备内壁发生黏结反应的内在机制,并从入炉原料预处理策略、设备工艺优化设计、产物回收与处理等多维度综合考虑,归纳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有效减轻碱金属危害的实用措施,以期为转底炉工艺的优化升级与稳定运行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底炉 含锌、铁尘泥 碱金属 资源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碱金属检测的受热面结渣监测实验研究
7
作者 王浩帆 郭丽 +6 位作者 徐永宁 晋中华 李翔 方顺利 张向宇 姚斌 娄春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48,共9页
新疆高碱煤储量巨大,但碱金属引起的受热面沾污结渣问题严重限制其高效利用。基于气相碱金属检测,结合烟温监测、传热计算等方法对燃用高碱煤四角切圆锅炉的受热面进行结渣监测,分析了配风对炉内火焰温度、气相碱金属质量浓度与受热面... 新疆高碱煤储量巨大,但碱金属引起的受热面沾污结渣问题严重限制其高效利用。基于气相碱金属检测,结合烟温监测、传热计算等方法对燃用高碱煤四角切圆锅炉的受热面进行结渣监测,分析了配风对炉内火焰温度、气相碱金属质量浓度与受热面传热量的影响,建立了气相碱金属质量浓度对受热面传热量的定量关系,对受热面沾污结渣进行初步监测。结果表明:水冷壁侧与烟气侧渣块宏观差异较大,水冷壁侧疏松多孔而烟气侧表现为致密、坚硬的黑色焦块,钠晶相以长石为主;炉内主燃区的火焰温度、气相碱金属质量浓度最高,上二次风与下二次风比例越高,炉膛内的温度与气相碱金属质量浓度水平越高;在燃用高碱煤的四角切圆锅炉内,负荷稳定在300 MW时,炉内气相碱金属质量浓度平均值每升高1 mg/m^(3),水冷壁的传热量下降0.82×10^(8)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碱金属 结渣监测 高碱煤 传热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煤掺烧对烟气NaCl浓度及其凝结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郭若瑾 陈鑫科 +5 位作者 姚杨 马仑 方庆艳 谭鹏 张成 陈刚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151,共11页
准东煤中碱金属钠含量较高,燃用过程中会导致受热面严重的积灰结渣问题,降低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将准东煤与合适的煤种掺烧,通过煤灰中硅铝矿物与气相碱金属钠反应降低烟气中碱金属钠浓度,是防治严重积灰结渣问题发生的有效手段... 准东煤中碱金属钠含量较高,燃用过程中会导致受热面严重的积灰结渣问题,降低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将准东煤与合适的煤种掺烧,通过煤灰中硅铝矿物与气相碱金属钠反应降低烟气中碱金属钠浓度,是防治严重积灰结渣问题发生的有效手段。为探究准东煤合适的掺烧比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一台600 MW对冲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UDF对准东煤掺烧过程中碱金属钠析出、气相反应及NaCl蒸气凝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实现了大型锅炉掺烧准东煤时碱金属钠迁移转化过程的模拟,获得了烟气中NaCl蒸气浓度分布及受热面上NaCl蒸气凝结特性随准东煤掺烧比例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烟气中NaCl蒸气浓度及炉内各受热面上NaCl蒸气凝结速率均随准东煤掺烧比例的增大而增大;当准东煤掺烧比例超过80%时,屏区受热面NaCl蒸气凝结速率增幅最大,使屏区受热面黏性明显增大,对飞灰颗粒的吸附倾向明显增强,屏区受热面沾污结渣倾向明显提高;当准东煤掺烧比例超过70%时,水冷壁受热面NaCl蒸气凝结速率增幅最大,导致其对飞灰颗粒的吸附倾向明显增强,水冷壁受热面发生严重积灰结渣问题的倾向明显提高。综合考虑,将准东煤掺烧比例控制在70%以内,有利于降低炉内各受热面的积灰结渣倾向。研究结果可为燃煤锅炉安全掺烧准东煤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掺烧 碱金属蒸气 凝结 积灰结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K^+离子交换对Co-Mo/MCM-41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翔 王安杰 +2 位作者 张生 鲁墨弘 胡永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共6页
用偏硅酸钠和正硅酸乙酯作硅源制备了MCM-41(分别记作MCM-41(S)和MCM-41(T))分子筛,并用Na2C2O4和K2C2O4对MCM-41(S)进行了碱金属离子交换改性。以质量分数0.8%的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不同MCM-41担载的Co-Mo... 用偏硅酸钠和正硅酸乙酯作硅源制备了MCM-41(分别记作MCM-41(S)和MCM-41(T))分子筛,并用Na2C2O4和K2C2O4对MCM-41(S)进行了碱金属离子交换改性。以质量分数0.8%的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不同MCM-41担载的Co-Mo硫化物催化剂对DBT的加氢脱硫反应性能。结果表明,MCM-41担载的Co-Mo催化剂加氢活性较低,DBT主要通过直接脱硫反应路径脱硫。其活性顺序为:Co-Mo/MCM-41(T)>Co-Mo/MCM-41(S)>Co-Mo/MCM-41(K)>Co-Mo/MCM-41(Na)。UV-Vis结果表明,部分Co与MCM-41(S)中少量Al发生相互作用,生成了CoAl2O4,是造成Co-Mo/MCM-41(S)活性降低的重要因素。而在Co-Mo/MCM-41(K)和Co-Mo/MCM-41(Na)中,除CoAl2O4物种之外,碱金属的引入还促进了Co3O4物种的形成,使其活性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MCM-41 CO-MO 碱金属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冲锅炉高岭土添加对燃用准东煤烟气NaCl分布及凝结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崔明硕 陈鑫科 +4 位作者 郭若瑾 谭鹏 张成 方庆艳 陈刚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41-451,共11页
在准东煤燃用过程中添加高岭土,通过其与烟气中的碱金属蒸气反应降低其浓度是减弱积灰结渣问题的有效方法。以一台600 MW对冲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准东煤燃烧过程中碱金属钠的析出、气相反应、与高岭土反应以及在炉内受热面凝结的数... 在准东煤燃用过程中添加高岭土,通过其与烟气中的碱金属蒸气反应降低其浓度是减弱积灰结渣问题的有效方法。以一台600 MW对冲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准东煤燃烧过程中碱金属钠的析出、气相反应、与高岭土反应以及在炉内受热面凝结的数学模型,对高岭土不同添加比例和不同添加方式下准东煤的燃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岭土添加比例在0~3%范围内时烟气中NaCl蒸气浓度及受热面上NaCl蒸气凝结速率随高岭土添加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高岭土添加比例超过3%后继续增加添加比例烟气中NaCl浓度及受热面上NaCl凝结速率降低趋势减缓,趋于稳定。将高岭土添加方式由下层燃烧器送入炉膛改为由全部燃烧器送入时,烟气中NaCl浓度和受热面上NaCl蒸气凝结速率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高岭土 积灰结渣 碱金属蒸气 凝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催化剂的耐水化封装
11
作者 董婷婷 张美杰 +3 位作者 顾华志 谢雨婷 许聚良 蔡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7-393,共7页
本文利用CaCO_(3)壳层封装碱金属类催化剂Na_(2)CO_(3),以Al(H_(2)PO_(4))_(3)为结合剂并引入草酸调节壳层致密度,使用圆盘造粒封装及热处理制备核壳结构催化剂复合颗粒。通过耐水浸泡性能与耐水冲刷性能测试、物相组成与微观结构表征,... 本文利用CaCO_(3)壳层封装碱金属类催化剂Na_(2)CO_(3),以Al(H_(2)PO_(4))_(3)为结合剂并引入草酸调节壳层致密度,使用圆盘造粒封装及热处理制备核壳结构催化剂复合颗粒。通过耐水浸泡性能与耐水冲刷性能测试、物相组成与微观结构表征,研究草酸加入量对复合颗粒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层中引入草酸后生成草酸钙,草酸钙在热处理过程中分解产生的气体导致壳层中的孔洞数量增加,同时提供了CO_(2)进入壳层的通道,促进了碳酸钙的生成。当草酸加入量(质量分数)为10%时,形成了致密的碳酸钙壳层可防止碱金属催化剂的水化,复合颗粒的耐水化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类催化剂 封装 核壳结构 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氨条件下生物质单颗粒着火特性及碱金属释放研究
12
作者 王晓波 霍凯红 +3 位作者 刘丝雨 翁武斌 何勇 王智化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506,共12页
基于CH^(*)、K^(*)化学自发光和焦炭热辐射信号图像,研究了N_(2)条件和掺氨条件下生物质单颗粒燃烧过程的着火特性及K释放规律,并分析了生物质种类和携带气氛等因素对单颗粒着火模式及着火延迟时间等特征参数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生物... 基于CH^(*)、K^(*)化学自发光和焦炭热辐射信号图像,研究了N_(2)条件和掺氨条件下生物质单颗粒燃烧过程的着火特性及K释放规律,并分析了生物质种类和携带气氛等因素对单颗粒着火模式及着火延迟时间等特征参数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生物质燃烧产物中的有机元素和碱金属元素.结果表明:随着氨的掺烧,生物质的着火模式和K释放规律未发生显著改变.然而,氨火焰加速了生物质单颗粒的脱挥发和燃烧反应速率,使燃烧过程和K释放过程略有提前,着火延迟时间缩短.同时,掺氨工况下燃烧产物中的C、H、K和Na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氨火焰强化了生物质单颗粒燃烧.此外,N元素含量的增加表明氨中的N在与生物质共烧过程中可能会吸附或掺杂在焦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掺混燃烧 着火延迟时间 碳中和 生物质燃料 碱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管丝网吸液芯上碱金属钠润湿特性研究
13
作者 唐松胜 郭凯伦 +7 位作者 田诗雨 孙奇士 王明军 张大林 王成龙 马誉高 田文喜 秋穗正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237-244,共8页
碱金属钠高温热管作为热管反应堆的关键传热元件,其内部钠在丝网吸液芯上的润湿特性直接影响传热性能。本研究通过搭建可视化实验平台,系统研究了碱金属钠在丝网吸液芯上的润湿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钠液滴接触角与测量室环境压力呈负相关... 碱金属钠高温热管作为热管反应堆的关键传热元件,其内部钠在丝网吸液芯上的润湿特性直接影响传热性能。本研究通过搭建可视化实验平台,系统研究了碱金属钠在丝网吸液芯上的润湿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钠液滴接触角与测量室环境压力呈负相关,且不同压力下均存在相同的润湿转变温度点Ttrans。当温度低于Ttrans时接触角几乎不变(600、800和1000 Pa工况下,接触角的平均值分别为128.58°、125.46°、113.57°);达到Ttrans后接触角才开始变小。此外,丝网层数越多接触角越大,而目数越大接触角越小;丝网层数越多或目数越大,Ttrans越高(1层400目、1层600目、3层600目丝网的Ttrans分别为450、500、525℃)。本研究能够为高温热管的优化设计和高精度性能分析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管 丝网吸液芯 碱金属钠 润湿性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内钠蒸气对焦炭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非 马方清 +4 位作者 徐涛 孔亚东 周峰 李克江 张建良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59,65,共6页
在高炉炼铁全流程中,碱金属对焦炭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始终是关注的重点。文中研究了高炉下部高温区域中钠蒸气对焦炭结构的破坏及焦炭气固溶损反应的影响。吸附钠蒸气后的焦炭未产生粉化现象,但气孔数量增加,同时伴有内部裂纹的产生,焦炭... 在高炉炼铁全流程中,碱金属对焦炭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始终是关注的重点。文中研究了高炉下部高温区域中钠蒸气对焦炭结构的破坏及焦炭气固溶损反应的影响。吸附钠蒸气后的焦炭未产生粉化现象,但气孔数量增加,同时伴有内部裂纹的产生,焦炭机械强度降低。焦炭吸附钠蒸气后,反应性明显提高,反应后强度逐渐降低,表明钠促进了焦炭与CO_(2)的气固溶损反应。此外,非等温热重实验结果显示,在升温过程中,随着钠/焦炭的增加,失重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碱金属 溶损反应 气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对炼焦煤成焦特性及其高温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郭小云 刘洋 +4 位作者 王刚 李超 徐静 隋月斯 白金锋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5,共6页
煤中矿物质含量对所炼制焦炭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实验选用AK1890焦煤添加不同比例碱金属开展2 kg试验焦炉炼焦实验,并对焦炭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炼焦煤加入碱金属后,焦炭的平均粒度减小,冷态强度降低。随着碱金属添加量的增加,... 煤中矿物质含量对所炼制焦炭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实验选用AK1890焦煤添加不同比例碱金属开展2 kg试验焦炉炼焦实验,并对焦炭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炼焦煤加入碱金属后,焦炭的平均粒度减小,冷态强度降低。随着碱金属添加量的增加,焦炭的反应性呈上升趋势,反应后强度呈下降趋势。并在1350℃时对焦炭溶损反应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二氧化碳与焦炭的界面反应速率及二氧化碳的内扩散系数都有明显增大。通过对焦炭光学组织和SEM电镜分析,发现添加碱金属焦炭的各向同性含量增加,高温溶损后焦炭的孔隙增多,碳骨架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 孔径分布 热态性能 高温溶损 光学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碱金属盐干水抑制甲烷爆燃实验研究
16
作者 杨耀勇 汪泉 +3 位作者 徐建设 李瑞 朱文艳 方敬贤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132,共9页
为探究干水对瓦斯爆炸的抑制效果,通过干水材料和碱金属盐干水材料进行抑爆。以疏水性SiO_(2)和溶液为原料通过高速分散制备出包覆效果较好的干水材料,在自行搭建的实验平台中探究不同面密度、不同碱金属盐干水、不同质量分数干水对甲... 为探究干水对瓦斯爆炸的抑制效果,通过干水材料和碱金属盐干水材料进行抑爆。以疏水性SiO_(2)和溶液为原料通过高速分散制备出包覆效果较好的干水材料,在自行搭建的实验平台中探究不同面密度、不同碱金属盐干水、不同质量分数干水对甲烷爆燃压力和火焰传播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面密度为80 mg/cm^(2)时对甲烷爆燃抑制效果最好,不同碱金属盐干水对甲烷爆燃抑制效果:KCl干水>CH_(3)COOK干水>K_(2)CO_(3)干水>KH_(2)PO_(4)干水,其中5%KCl干水抑制效果最好,峰值压力Pext较纯甲烷空白组降低69.98%,较纯水干水抑制效果提高33.80%。研究结果可为甲烷高效抑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爆燃 干水 碱金属盐 抑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5种传统农田杂草饲用价值评估
17
作者 柏雨 鲁雪莉 +5 位作者 王萌 孙海栓 王文良 孟晨 李义强 徐宗昌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21-125,共5页
试验旨在评估盐碱地传统农田杂草的饲用潜力,为低成本饲草开发及盐碱地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试验选取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典型杂草牛筋草、马唐、狼尾草、稗草和银青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 试验旨在评估盐碱地传统农田杂草的饲用潜力,为低成本饲草开发及盐碱地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试验选取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典型杂草牛筋草、马唐、狼尾草、稗草和银青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灰分、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和植酸)、矿物质(Na、K、Mg、P、Ca)及重金属(Pb、Cd、As、Hg)含量,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饲用价值。结果显示:5种杂草的粗蛋白含量为11.34%~17.35%,粗脂肪含量为0.80%~3.29%,粗纤维含量为25.86%~30.81%,蛋白酶抑制剂和凝集素含量分别为4.00~6.12 ng/g和4.01~6.33 ng/g。5种杂草的矿物质含量丰富,重金属含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均达到优质饲草标准。银青菜、狼尾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杂草(P<0.05),稗草的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银青菜和狼尾草(P<0.05),隶属函数均值排序为银青菜>稗草>狼尾草>牛筋草>马唐。研究表明,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典型杂草资源中,银青菜、稗草和狼尾草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替代传统饲草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农田杂草 饲用价值 营养指标 重金属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式扫描量热技术的碱金属二元合金配比调控
18
作者 王风娇 李新坤 +3 位作者 邓意成 蔡玉珍 安华亮 王学锋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7-921,928,共6页
原子气室内部碱金属的定量填充以及二元碱金属合金组元的精确配比控制是开展超高灵敏度仪表研究的基础。针对原子气室内部合金组元配比精细调控的难题,通过差式扫描量热的测试方法获得了碱金属合金组元的精确质量配比,并结合碱金属二元... 原子气室内部碱金属的定量填充以及二元碱金属合金组元的精确配比控制是开展超高灵敏度仪表研究的基础。针对原子气室内部合金组元配比精细调控的难题,通过差式扫描量热的测试方法获得了碱金属合金组元的精确质量配比,并结合碱金属二元合金相图对两类合金进行了分析,配合蒸馏-冷凝法实现了原子气室内部二元碱金属混合配比微克量级的精细调控。对高性能原子气室,尤其是基于碱金属混合自旋交换光泵浦的原子气室性能提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式扫描量热技术 碱金属二元合金 原子气室 配比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内碱金属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解明亮 陈汝刚 +3 位作者 余珊珊 王炜 陈绍鹏 陈绪亨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前,高炉内碱金属富集量的研究主要分析整体富集量,而炉内不同区域的碱金属富集量并不相同。为此,根据碱金属在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建立碱金属分布模型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K和Na在炉内富集量最大的区域均在炉身中下部,两者... 目前,高炉内碱金属富集量的研究主要分析整体富集量,而炉内不同区域的碱金属富集量并不相同。为此,根据碱金属在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建立碱金属分布模型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K和Na在炉内富集量最大的区域均在炉身中下部,两者在炉内的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但K的富集量远高于Na②炉内各区域碱金属的富集量,随着入炉碱金属负荷及炉渣碱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在三元碱度保持不变时,各区域碱金属的富集量随着炉渣(MgO)含量的增加而减少;④降低入炉碱金属负荷、炉渣碱度和增加炉渣(MgO)含量,均有利于降低炉内碱金属的富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碱金属 循环富集 分布模型 炉渣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生物质灰催化煤焦气化反应性及其赋存形态迁移规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晓 董睿 +5 位作者 朱超超 张如梦 黄婷婷 刘开蓉 张兴闯 李佩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本工作通过复配生物质灰的实验方法,重点考察典型生物质灰中关键组分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分析了气化过程生物质灰的赋存形态迁移规律及煤焦结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化温度及Si元素含量是影响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关键因素,当煤中S... 本工作通过复配生物质灰的实验方法,重点考察典型生物质灰中关键组分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分析了气化过程生物质灰的赋存形态迁移规律及煤焦结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化温度及Si元素含量是影响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关键因素,当煤中Si/K质量比为0.5及1.0时,复配煤样气化反应性强于原煤,而Si/K质量比为1.5时,气化反应性则比原煤差。实验条件下Si/K质量比为0.5、Ca/K质量比为0.4的样品气化反应性最强,反应性指数约为原煤的1.35倍。相比含钾矿物质,含钙矿物质有着更高的反应活性,容易与硅酸盐结合生成含钙硅酸盐,如钙沸石(CaO·Al_(2)O_(3)·2SiO_(2)·4H_(2)O)等,进而避免了含钾矿物质与硅酸盐的反应,使钾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催化作用。动力学分析表明,复配生物质灰催化脱灰煤的气化过程采用收缩核模型拟合较为适宜,当Si/K质量比为0.5、Ca/K质量比为0.4时,复配煤样的气化反应活化能缩减为174.39 kJ/mol,相比原煤降低了1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催化气化 碱金属/碱土金属 气化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