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A微胶囊扩散数学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6
1
作者 何洋 谢玉冰 +2 位作者 王勇 刘群 马小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78-282,共5页
在膜阻力系数和膜内基质的分配系数两个新特性的基础上 ,重新建立了蛋白质在 APA微胶囊体系上的扩散数学模型 。
关键词 apa微胶囊 数学模型 阻力系数 膜技术 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APA微囊牛肾上腺嗜铬细胞移植治疗疼痛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涛 周道标 +11 位作者 杜智 孙以鲁 肖琅 高宝柱 回建峰 李学敏 方淑昌 李隽 崔润海 付立 宋继昌 孙绵方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101,共5页
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用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法包埋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将微囊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植入恶性肿瘤患者的蛛网膜下腔 ,移植后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结果显示在 3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 ,止痛的显效率为 ... 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用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法包埋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将微囊牛肾上腺嗜铬细胞植入恶性肿瘤患者的蛛网膜下腔 ,移植后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结果显示在 3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 ,止痛的显效率为 6 7% (2 0例 ) ,有效率为 2 7% (8例 ) ,无效率为 6 % (2例 ) ,镇痛作用维持时间长达 15 0天。除个别患者发烧和腰痛外未发现其它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胶囊 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癌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微囊低温保存中降温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田磊 潘静坤 +2 位作者 高宇红 崔忻 薛毅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6期487-488,共2页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APA)微囊低温保存的降温方法。方法用静电法制作APA微囊,分别以程控降温法、冰箱梯度法或直接液氮法降温,最终将APA微囊保存于液氮中。复温后,在显微镜下观察APA微囊的破损情况,并用荧光标记的葡...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APA)微囊低温保存的降温方法。方法用静电法制作APA微囊,分别以程控降温法、冰箱梯度法或直接液氮法降温,最终将APA微囊保存于液氮中。复温后,在显微镜下观察APA微囊的破损情况,并用荧光标记的葡聚糖检测APA微囊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程控降温组为微囊完好率(91.2±1.57)%、皱缩率(3.1±0.81)%、破损率(5.7±2.62)%;冰箱梯度组为微囊完好率(85.3±1.42)%、皱缩率(5.2±0.74)%、破损率(9.5±3.81)%;直接冻存组为微囊完好率(14.5±1.57)%、皱缩率(84.1±3.47)%、破损率(1.4±2.62)%。冻存复温后,各组完好的APA微囊膜通透性无改变。结论程控降温法可较好地低温保存APA微囊并维持其通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apa)微囊 低温保存 膜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化牛嗜铬细胞移植对致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游言文 赵文峰 +1 位作者 臧卫东 李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囊化牛嗜铬细胞(BCC)蛛网膜下腔移植对疼痛大鼠脊髓后角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囊组、微囊化BCC组和BCC组,每组8只。分别在3组大鼠的脊髓蛛网膜下腔植入含空囊的DMEM、微囊化BCC和单纯BCC。移植8周后,... 目的:探讨微囊化牛嗜铬细胞(BCC)蛛网膜下腔移植对疼痛大鼠脊髓后角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囊组、微囊化BCC组和BCC组,每组8只。分别在3组大鼠的脊髓蛛网膜下腔植入含空囊的DMEM、微囊化BCC和单纯BCC。移植8周后,对3组大鼠行福尔马林疼痛实验;福尔马林处理后2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脊髓后角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空囊组、BCC组和微囊化BCC组大鼠痛觉行为反应和脊髓后角Cfos阳性神经元数目均依次减少(P均<0.05)。结论:BCC移植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有镇痛作用,可以抑制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脊髓后角Cfos的表达,微囊化BCC效果优于B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微囊 嗜铬细胞 疼痛 镇痛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NAT基因转染成肌细胞及其微囊化研究
5
作者 黄美贤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构建pTARGETTM-AANAT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L6成肌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制备pTARGETTMAANAT转基因细胞微囊,初步探讨AANAT转基因细胞微囊的生物活性。方法:RT-PCR技术扩增大鼠AANATcDNA,酶切连接pTARGETTM载体,脂质体法转染L6细... 目的:构建pTARGETTM-AANAT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L6成肌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制备pTARGETTMAANAT转基因细胞微囊,初步探讨AANAT转基因细胞微囊的生物活性。方法:RT-PCR技术扩增大鼠AANATcDNA,酶切连接pTARGETTM载体,脂质体法转染L6细胞并检测pTARGETTM-AANAT的基因表达产物;将高表达活性的L6细胞进行APA微囊化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微囊形态,Western-blot检测囊内细胞AANAT蛋白表达活性。结果:酶切、DNA测序及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证实,pTARGETTM-AANAT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后的L6细胞表达AANATmRNA,胞浆中能检测到AANAT蛋白的表达。转染细胞微囊体外存活良好,微囊外形完整无粘连,大小较均一,囊内细胞清晰可见,体外培养两周后破囊检测证实囊内细胞具有AANAT蛋白表达活性。结论:pTARGETTM-AANAT真核表达载体在L6细胞中成功表达,转染细胞微囊体外存活良好,囊内细胞具备AANAT蛋白表达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NAT L6细胞 pTARGETTM载体 apa微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