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5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饱和烷烃处理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转录学特征
1
作者 李岩 李云昊 +4 位作者 李雅茹 赵敏 秦天宇 王洪粤 黄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98,共10页
为探究紫花苜蓿在石油污染下的耐受机理,采用超声碎促溶的方法,将3种有机物(十二烷、十六烷和二十四烷)配置成质量分数均为1%的混合溶液,模拟饱和烷烃污染对紫花苜蓿幼苗进行处理,分别对污染0,6,24 h的植株取样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共获得1... 为探究紫花苜蓿在石油污染下的耐受机理,采用超声碎促溶的方法,将3种有机物(十二烷、十六烷和二十四烷)配置成质量分数均为1%的混合溶液,模拟饱和烷烃污染对紫花苜蓿幼苗进行处理,分别对污染0,6,24 h的植株取样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共获得143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DEGs主要涉及蛋白结合、代谢途径和催化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富集到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MAPK信号通路和光合生物碳固定途径等。qRT-PCR验证转录组结果可靠。研究结果为研究植物降解和耐受原油中饱和石油烃污染机制原理及后续筛选和培育耐石油污染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紫花苜蓿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土壤干层水分动态及草粮轮作恢复效应 被引量:38
2
作者 刘沛松 贾志宽 +3 位作者 李军 任小龙 李永平 刘世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3-191,共9页
以各类作物农田水分为对照,连续两年对宁南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深层土壤水分以及10年生苜蓿地耕翻后轮作不同年份作物农田的水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干层深度与厚度先增加后减小。3年生苜蓿干层深度为720c... 以各类作物农田水分为对照,连续两年对宁南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深层土壤水分以及10年生苜蓿地耕翻后轮作不同年份作物农田的水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干层深度与厚度先增加后减小。3年生苜蓿干层深度为720cm,6年生干层最深可达1000cm以下,10年生干层深度为920cm,3—12年生苜蓿地0—700cm土层基本上均属于土壤干层范围。苜蓿地0—800cm土壤湿度随生长年限增加而降低,2004年测定的4、7年生和12年生苜蓿地0—700cm土层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30%、5.22%和5.01%;2005年测定的3、6年生和10年生苜蓿地0—800cm土层湿度分别为6.26%、5.60%和5.27%;而800~1000cm土层湿度在一定年限后有恢复趋势。300cm为苜蓿地降水下渗的最大临界深度,300cm以下土壤干层一旦形成,将长期存在,7—12年生苜蓿300~700cm土层湿度仅维持在4.0%左右。苜蓿地和农田的土壤干层厚度与湿度有较大差异,草粮轮作可使苜蓿土壤干层水分基本恢复到农田湿度,而且轮作年份越长,土壤各层次水分恢复效果越好,10年生苜蓿轮作18年后土壤水分基本恢复到农田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土壤干层 草粮轮作 水分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复合体(Medicago sativa complex)叶片形态特征及数量分类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崔大方 羊海军 +2 位作者 赵业彬 李庆艳 陈考科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9,共9页
运用比较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方法,使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紫花苜蓿复合体(Medicago sativa complex)6个分类群的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以15个叶片表征形态性状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法(UPGMA)和主成分分... 运用比较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方法,使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紫花苜蓿复合体(Medicago sativa complex)6个分类群的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以15个叶片表征形态性状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法(UPGMA)和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6个分类群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各分类群叶片的上、下表皮多为不规则形细胞;垂周壁呈深浅不一的波状;气孔器为不规则型,具有蜡质气孔盖,气孔密度有一定差异。6个分类群的叶片均为薄纸质型,厚度130~170μm,表皮细胞切面近圆形或近长方形;栅栏组织细胞1~2层,厚度41~68μm,细胞排列紧密;海绵组织厚度32~75μm,细胞排列疏松;不同分类群叶片的组织疏松度和组织紧缩度有一定的差异,大花苜蓿(M.trautvetterii Sumnev.)叶片的组织疏松度最高,紫花苜蓿叶片的组织紧缩度最高。UPGMA结果显示:在结合线1.53处可将6个分类群划分为2支,其中,黄花苜蓿(M.falcataL.)独立为一支,其余5个分类群聚成另一支;在结合线1.18处,第2支又被分成2个亚支,其中一个亚支包含紫花苜蓿和天山苜蓿(M.tianschanica Vassilcz.),另一个亚支则包含西锡金苜蓿(M.schischkinii Sumnev.)、座垫苜蓿(M.rivularis Vassilcz.)和大花苜蓿。PCA结果表明:对紫花苜蓿复合体而言,叶片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轴性分化特征、组织疏松度和气孔密度等特征具有较好的分类价值;基于主成分分析的Q分布图与聚类分析结果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根据本研究结果及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国产的紫花苜蓿复合体应包含3个分类群,即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及多变苜蓿(M.varia Martyn)。此外,西锡金苜蓿、座垫苜蓿、天山苜蓿和大花苜蓿等杂交后代分类群的性状分化不稳定,应属于多变苜蓿的同种异名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复合体 叶片形态特征 解剖结构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数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电泳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魏臻武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0年第5期13-14,共2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不同品种苜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苜蓿品种具有6条共同的SOD同工酶酶带。适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的当地品种 (系 )同德杂种苜蓿表现出与其它苜蓿品种较大的特异性 ,与其它苜蓿品种相比...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不同品种苜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苜蓿品种具有6条共同的SOD同工酶酶带。适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的当地品种 (系 )同德杂种苜蓿表现出与其它苜蓿品种较大的特异性 ,与其它苜蓿品种相比缺少Rf0 .5 7和Rf0 .60两条酶带 ,而具有两条Rf0 .66和Rf0 .79酶带。抑制试验表明苜蓿超氧化物歧化酶为CuZn S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超氧化物歧化酶 抗寒性 电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高效根瘤菌菌剂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瑾瑾 王宏伟 +4 位作者 刘朋飞 刘晓云 杨志敏 刘振宇 刘桂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42-45,48,共5页
基于已获得高效紫花苜蓿根瘤菌菌株的基础上,以生产紫花苜蓿根瘤菌的固体粉剂和液体菌剂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生产菌剂所需的载体和添加剂、菌剂保存所需的菌剂含水量及保存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固体菌剂的最佳载体为含水量10%的高... 基于已获得高效紫花苜蓿根瘤菌菌株的基础上,以生产紫花苜蓿根瘤菌的固体粉剂和液体菌剂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生产菌剂所需的载体和添加剂、菌剂保存所需的菌剂含水量及保存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固体菌剂的最佳载体为含水量10%的高岭土,添加剂为1.0%的PVP,保存温度为4℃;液体菌剂的添加剂为共同添加1.0%海藻糖、5.0%PVP和10.0%蔗糖最佳。后经过结瘤试验验证,2种剂型都可促使紫花苜蓿高效结瘤,结瘤率达到更高,为95%;紫花苜蓿种子经过消毒处理较对照可使单株结瘤量提高72.4%。通过菌剂接种紫花苜蓿的田间试验产量统计,发现施加液体菌剂和固体菌剂,紫花苜蓿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21.9%和24.2%,结瘤率分别提高66.7%和67.1%,说明该研究获得的紫花苜蓿根瘤菌菌剂具有较好的田间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紫花苜蓿 剂型 载体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芝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品种鉴定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彭艳 马素洁 +1 位作者 德吉 魏学红 《高原农业》 2019年第1期76-83,共8页
紫花苜蓿不仅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分布广、饲用价值高,而且具有生物固氮、改土培肥、保持水土的作用,是西藏优质高产的优良牧草。本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引种阿尔冈金苜蓿为对照,鉴定早年林芝栽培的2种紫花苜蓿的品种,测定其生... 紫花苜蓿不仅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分布广、饲用价值高,而且具有生物固氮、改土培肥、保持水土的作用,是西藏优质高产的优良牧草。本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引种阿尔冈金苜蓿为对照,鉴定早年林芝栽培的2种紫花苜蓿的品种,测定其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早年林芝栽培的2种紫花苜蓿为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3个紫花苜蓿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引进种阿尔冈金苜蓿的干草产量(441.6 g)、蛋白质(18.7%)、水分含量(77%)最大,鲜干比(4.29)也最大,茎叶比(1.14)较小,日生长速率(2.2 cm)较好,适口性好,品质最佳,适宜林芝种植;肇东苜蓿的品质与阿尔冈金苜蓿差异不显著(P>0.05),适宜当地推广;公农1号苜蓿日生长率最快(2.5 cm),茎叶比(1.14)较小,适口性好,但品质一般,蛋白质(15.1%)、水分含量(58%)、鲜干比(2.39)最低,产量最低(334.9 g),公农1号苜蓿品质与阿尔冈金苜蓿差异显著(P<0.05),推广种植应用时应慎重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鉴定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施量对河西走廊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何玉龙 杨晓霞 +4 位作者 张春平 武志锋 陈学俊 杨增增 董全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6-1496,共11页
为研究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施氮肥和不施氮肥2个水平,磷肥设置4个水平梯度,在甘肃河西走廊荒漠化灌区,连续2年开展紫花苜蓿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配施显著提升苜蓿产量与品质,... 为研究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施氮肥和不施氮肥2个水平,磷肥设置4个水平梯度,在甘肃河西走廊荒漠化灌区,连续2年开展紫花苜蓿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配施显著提升苜蓿产量与品质,其中N_(1)P_(2)处理(N 103.5 kg·hm^(-2),P_(2)O_(5)90 kg·hm^(-2))效果最佳,干草产量达16.64 t·hm^(-2),较对照增产26.41%;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提高至19.8%,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提升11.2%,同时将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分别控制在32.5%和41.7%,接近国际优质苜蓿标准。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氮素通过增加节间数直接促进粗蛋白积累(路径系数=0.24),磷素则通过扩大叶面积间接降低纤维含量(路径系数=-0.17)。经济效益分析表明,N_(1)P_(2)处理的净收益(39791元·hm^(-2))较传统高磷处理(N_(1)P_(3))提高2.7%,且磷肥利用率达42.6%。本研究提出河西走廊地区紫花苜蓿第二、三年生长期推荐施肥量为N 103.5 kg·hm^(-2),P_(2)O_(5)90 kg·hm^(-2),并建议结合分次施氮与土壤诊断实现养分高效利用,为干旱区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施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浓度胁迫下16个紫花苜蓿品种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石嘉琦 谢楠 +9 位作者 崔素倩 孙国通 潘璇 张立锋 刘忠宽 刘振宇 张洪发 李亚楠 杨青川 龙瑞才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2-480,共9页
为筛选出适宜河北滨海地区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栽培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本研究以1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测定并比较了5种盐浓度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发芽指标的变化差异,并利用临界盐浓度阈值、层次分析... 为筛选出适宜河北滨海地区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栽培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本研究以1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测定并比较了5种盐浓度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发芽指标的变化差异,并利用临界盐浓度阈值、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进行了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轻度盐胁迫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生长,‘甘农5号’‘甘农12号’‘北极熊’‘公农5号’的百株干重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7.1%,44.2%,7.4%和31.3%;中重度盐胁迫则显著降低了紫花苜蓿的发芽率、发芽势和百株干重。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品种划分为强、中、弱3个耐盐等级,强耐盐的包括2个紫花苜蓿品种,分别是‘甘农5号’和‘WL377HQ’;中等耐盐的包括‘甘农12号’‘前景’‘莎莎’和‘赛沃7’;剩下的10个品种为弱耐盐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耐盐性 层次分析 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地区4种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郄晓旭 张生萍 +6 位作者 张群英 赵国君 杜雪燕 王雷 郝力壮 杨英魁 拜彬强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7,共8页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优选是牧草高产栽培的关键,本研究引进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青海高寒地区进行试种,测定样品的生产性能、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通过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4个品种的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各品种第2年的...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优选是牧草高产栽培的关键,本研究引进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青海高寒地区进行试种,测定样品的生产性能、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通过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4个品种的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各品种第2年的株高、茎粗均显著高于第1年,茎叶比除阿尔冈金品种外均显著低于第1年(P<0.05),WL319HQ和WL168HQ两品种第1年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茎叶比两年数据均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年份对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对有机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品种第2年有机物、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阿尔冈金品种第2年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增加(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极显著增加(P<0.01);叶面积同酸性洗涤纤维呈显著正相关(P<0.05),同株高和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株高和茎粗均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高寒地区,植物的生长和演化受到环境因素的强烈影响。以上各年份的产量、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的差异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品种均表现出高纤维化的趋势。这一趋势也说明,第2茬生长受到抑制;综合分析表明,各品种在当地引种和推广价值的排序为WL319HQ>WL298HQ>WL168HQ>阿尔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生产性能 营养价值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鲜酯浸种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灿 王梦琦 +3 位作者 赵琬璐 刘新颖 鉴晶晶 严俊鑫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58,共13页
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盐分胁迫是一个关键的限制因素。尽管胺鲜酯(DA-6)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在农业生产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有明确的... 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盐分胁迫是一个关键的限制因素。尽管胺鲜酯(DA-6)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在农业生产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有明确的研究报告。因此,本研究探究了150 mmol·L^(-1)NaCl溶液胁迫下2.5、5.0、10.0、15.0 mmol·L^(-1)的DA-6浸种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在高浓度NaCl环境中,紫花苜蓿种子的活力受到严重影响,其发芽过程也遭受明显的抑制。然而,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DA-6进行种子浸泡处理,可以有效地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根长、茎长、鲜重和干重等指标,从而整体上促进种子的萌发过程。特别地,当DA-6的浓度达到2.5 mmol·L^(-1)时,对于提高NaCl胁迫条件下种子的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显著效果。DA-6浸种通过提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从而提高紫花苜蓿对盐的耐受性,促进种子萌发。综合分析表明,2.5、5.0 mmol·L^(-1)DA-6对正常环境和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胺鲜酯 NACL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对淹水深度与水温的生理生化响应
11
作者 邓超艳 谢锦 +3 位作者 王士超 曲清华 李瑶 韩立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4-1583,共10页
夏季高温涝害是影响华北地区苜蓿生长的重要胁迫因素。本文通过模拟淹水深度和水温胁迫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夏季高温涝害生理生化响应特征及品质变化过程,以期为苜蓿抗高温涝害栽培提供数据支撑,并为涝害下苜蓿抢收以... 夏季高温涝害是影响华北地区苜蓿生长的重要胁迫因素。本文通过模拟淹水深度和水温胁迫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夏季高温涝害生理生化响应特征及品质变化过程,以期为苜蓿抗高温涝害栽培提供数据支撑,并为涝害下苜蓿抢收以减少经济损失提供理论指导。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淹水水深设3个水平(W1:与土壤齐平0 cm;W2:高于土壤10 cm;W3:高于土壤20 cm),淹水水温设4个水平(25℃、30℃、35℃、40℃),共12个处理组,以空气温度(25±2)℃+田间持水量70%为对照组(CK),分别在第2、第4和第6天取样,测定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代谢产物、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和无氧呼吸酶活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淹水水温、淹水水位和淹水时间对紫花苜蓿的生理生化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2)淹水水温对苜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显著大于淹水水位,尤其是高温(40℃)下,苜蓿的生理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淹水水温是夏季涝害下导致苜蓿迅速死亡的关键环境因素。3)随着淹水深度、淹水水温和淹水时间的增加,苜蓿的存活时间变短,粗蛋白(CP)、粗脂肪(EE)、相对饲喂价值(RFV)、根部可溶性糖含量(SSR)和根系活力(RSV)显著下降,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根部乙醇脱氢酶(ADH)和根部丙酮酸脱羧酶(PDC)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4)与CK相比,在较轻度胁迫条件下(如水温25℃、水位W1、淹水时间为2 d),苜蓿的CP、EE、SSR、RSV显著升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其中,CP、SSR和RSV在水温25℃、水位W1处理第2天升至最高,NDF和ADF分别于水温25℃、水位W1处理第4天和第2天降至最低,RFV在水温25℃、水位W2处理第2天升至最高。结果表明水淹和高温胁迫下存在短暂的品质优化窗口,是灾害抢收的关键时间节点。本研究揭示了淹水深度-水温-时间复合胁迫下苜蓿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及品质变化,为高温涝害区苜蓿抗逆品种选育、灾时抢收决策及精准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涝害 淹水深度 水温 品质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与乙烯交互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蔡文祺 李淑霞 +5 位作者 王晓彤 宋文学 麻旭霞 马小梅 李小红 代昕瑶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3,共14页
为明确外源褪黑素和乙烯在调控植物耐盐性方面的交互作用,以‘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褪黑素、乙烯利和褪黑素+乙烯利的方法,研究外源施加褪黑素和乙烯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 为明确外源褪黑素和乙烯在调控植物耐盐性方面的交互作用,以‘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褪黑素、乙烯利和褪黑素+乙烯利的方法,研究外源施加褪黑素和乙烯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施加一系列浓度的褪黑素处理(0.01、0.02、0.05、0.10 mmol·L^(-1) MT)和乙烯利处理(0.05、0.15、0.25、0.50 mmol·L^(-1) ETH)均对盐胁迫下(250 mmol·L^(-1) NaCl)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损伤具有缓解作用,并以0.05 mmol·L^(-1)褪黑素处理和0.15 mmol·L^(-1)乙烯利处理缓解效果最佳,其幼苗株高、叶面积、鲜重、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相对电导率显著降低。采用以上最佳处理浓度试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明显被抑制;与单独盐处理组相比,外源施加激素后紫花苜蓿幼苗长势明显较好,尤其是同时施加褪黑素和乙烯利时,紫花苜蓿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和鲜重分别增加了54.1%、76.8%和32.1%,组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46.2%和47.8%,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23.5%和39.7%,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含量分别减少了42.7%和63.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增加了54.1%、54.1%、59.1%和62.0%,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32.8%,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42.2%和27.2%,钾钠离子比值增加了217.5%,植株内源褪黑素和乙烯含量分别增加了60.0%和10.6%。综合分析表明,外源施加褪黑素和乙烯能够显著降低紫花苜蓿膜脂过氧化水平和活性氧积累,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调控植株体内离子平衡,增加幼苗内源激素含量,提高紫花苜蓿幼苗的耐盐性,从而促进盐胁迫下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盐胁迫 褪黑素 乙烯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抗逆育种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杰一 张众 +3 位作者 王静 曹婷婷 封菊 王照兰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5,共6页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富含蛋白质,牛羊喜食。作为一种高产、高营养、适口性好的优质牧草,紫花苜蓿的推广与应用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低温、干旱、盐碱地等各种逆境因子会影响紫花苜蓿在生产过程中的生长发育,进...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富含蛋白质,牛羊喜食。作为一种高产、高营养、适口性好的优质牧草,紫花苜蓿的推广与应用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低温、干旱、盐碱地等各种逆境因子会影响紫花苜蓿在生产过程中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其质量和产量,但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性和再生能力,是畜牧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优质饲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研究了紫花苜蓿多方面的抗逆性。本文就近年来对于紫花苜蓿应对非生物胁迫的五大抗逆性以及应对生物胁迫的两大抗逆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我国抗逆性紫花苜蓿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紫花苜蓿的抗逆性研究以及抗逆性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非生物胁迫 生物胁迫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与冰草混播当年对牧草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许莹月 侯钰荣 +7 位作者 周晨烨 王静 李有政 周齐 兰吉勇 柯梅 魏鹏 王玉祥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4-483,共10页
【目的】筛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最佳混播比例,为获得高品质牧草提供混播组合和理论依据。【方法】分别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豆(豆科牧草)∶禾(禾本科牧草)为A(3∶7)、B(4∶6)、C(5∶5)、D(6∶4)、E(7... 【目的】筛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最佳混播比例,为获得高品质牧草提供混播组合和理论依据。【方法】分别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豆(豆科牧草)∶禾(禾本科牧草)为A(3∶7)、B(4∶6)、C(5∶5)、D(6∶4)、E(7∶3)、单播紫花苜蓿(MX)和单播冰草(BC),利用牧草养分指标检测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比例豆禾混播对牧草品质的影响。【结果】混播当年牧草品质与混播比例差异显著,各混播处理与紫花苜蓿单播相比粗脂肪含量均有显著提升(P<0.05);C处理下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分别为38.64%、27.51%;粗蛋白含量为19.01%;全碳、全氮、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分别为40.21%、3.04%和41.77%。不同处理采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排序结果为BC>C>A>D>E>B>MX。【结论】紫花苜蓿和冰草混播可改善牧草的品质,混播牧草品质优于紫花苜蓿单播,且在混播各处理中以豆禾5∶5为最佳混播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冰草 同行混播 混播比例 牧草品质 播种当年 人工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MsGOLS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15
作者 张新宇 刘晓霞 +3 位作者 安雯 麻冬梅 马巧利 郎思睿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目的】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探究紫花苜蓿GOLS基因在盐胁迫响应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揭示紫花苜蓿的耐盐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为紫花... 【目的】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探究紫花苜蓿GOLS基因在盐胁迫响应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揭示紫花苜蓿的耐盐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为紫花苜蓿的抗逆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宝贵的基因资源。【方法】克隆紫花苜蓿MsGOLS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基因序列和蛋白结构,构建进化树,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荧光定量PCR探究MsGOLS2在紫花苜蓿不同器官中以及盐胁迫下的表达特异性。将紫花苜蓿MsGOLS2基因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并进行盐胁迫处理,从表型、生理和分子水平上分析过表达MsGOLS2对拟南芥耐盐性的影响。【结果】(1)MsGOLS2编码区序列全长987 bp,编码328个氨基酸;MsGOLS2为亲水性膜内蛋白,与蒺藜苜蓿和大豆的GOLS2的亲缘关系较近。(2)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sGOLS2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3)MsGOLS2的表达量在紫花苜蓿根中最高,并且在盐胁迫下表达量显著升高。(4)过表达MsGOLS2拟南芥植株的主根长度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盐胁迫后,过表达MsGOLS2拟南芥中丙二醛含量低于野生型,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野生型,抗氧化酶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与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紫花苜蓿MsGOLS2能够响应盐胁迫,提高植物的耐盐性。本研究不仅为解析紫花苜蓿MsGOLS2的基因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紫花苜蓿耐盐种质资源的筛选培育、创新改良提供了关键的候选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MsGOLS2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耐盐性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钾处理苜蓿对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16
作者 张航 刘艳君 +1 位作者 刘耀猛 胡桂馨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67-2473,共7页
为了揭示施钾苜蓿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生命参数的影响,本研究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设置4个施钾处理[K_(0)(0 mg·kg^(-1))、K_(1)(30 mg·kg^(-1))、K_(2)(60 mg·kg^(-1))和K_(3)(90 m... 为了揭示施钾苜蓿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生命参数的影响,本研究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设置4个施钾处理[K_(0)(0 mg·kg^(-1))、K_(1)(30 mg·kg^(-1))、K_(2)(60 mg·kg^(-1))和K_(3)(90 mg·kg^(-1))],并设1个完全不施肥为对照(CK),在苜蓿6叶期,用倒3叶饲喂豌豆蚜,记录其生长发育、繁殖情况,并测定苜蓿倒3叶中的营养成分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K_(2)和CK处理下豌豆蚜若虫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K_(2)处理下若虫的存活率、成虫繁殖力、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显著降低(P<0.05)。K_(2)处理下苜蓿叶中可溶性糖、总酚含量和碳氮比最高,K_(3)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P<0.05)。豌豆蚜的存活率、单雌日均产蚜率和内禀增长率与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显著负相关;单雌日均产蚜率和内禀增长率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周限增长率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施钾提高了苜蓿叶片中的碳氮比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进而抑制了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钾肥 豌豆蚜 生命参数 抗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种紫花苜蓿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17
作者 贾秉鑫 余香雪 +4 位作者 马旭杰 马悦悦 钱雯婕 张定国 郭新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6-171,共6页
干旱是限制苜蓿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一大难题,为筛选抗旱苜蓿品种,本试验选取20种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以0、10%、20%、30%4种浓度梯度的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地上部与地下部长、地上部与地下部鲜... 干旱是限制苜蓿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一大难题,为筛选抗旱苜蓿品种,本试验选取20种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以0、10%、20%、30%4种浓度梯度的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地上部与地下部长、地上部与地下部鲜重、地上部与地下部干重8项指标,通过综合抗旱系数(B)和抗旱度量值(D)综合评其抗旱性。最终筛选出叶不落1种强抗旱紫花苜蓿品种;雷霆、可汗、雅典娜、南半球和游客5种抗旱品种;多叶王迪拉诺和皇后为不抗旱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抗旱性 隶属函数 种质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酚酸对马唐和反枝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
18
作者 盖晓涵 徐凡入 +5 位作者 程世蒲 郄西虎 林克剑 李元恒 孙娟 徐玉芳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0,共9页
以紫花苜蓿田危害严重的禾本科杂草马唐、阔叶杂草反枝苋为目标杂草,测定了6种酚酸对其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生长(株高和鲜重)的化感作用,旨在为开发苜蓿田生物源除草剂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6种酚酸对马唐... 以紫花苜蓿田危害严重的禾本科杂草马唐、阔叶杂草反枝苋为目标杂草,测定了6种酚酸对其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生长(株高和鲜重)的化感作用,旨在为开发苜蓿田生物源除草剂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6种酚酸对马唐和反枝苋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效应。高浓度酚酸对杂草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而部分低浓度酚酸对马唐幼苗的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在溶液浓度为500 mg/L时,6种酚酸对马唐的化感作用由强到弱排序为:香豆素=水杨酸>咖啡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对反枝苋的化感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香豆素=水杨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咖啡酸。除咖啡酸外,绿原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素和水杨酸在相同浓度处理下对反枝苋的抑制作用均强于马唐。同种酚酸对同种杂草不同生长阶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初期)的影响具有差异,即高浓度酚酸对幼苗抑制作用效果强于种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 马唐 反枝苋 化感作用 紫花苜蓿 生物源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旱胁迫系数对‘WL’系列苜蓿品种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19
作者 杨子玉 余香雪 +4 位作者 马旭杰 马悦悦 钱雯婕 郭新勇 张定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90,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12种美国‘WL’系列紫花苜蓿的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利用水培法对12种美国‘WL’系列紫花苜蓿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其地上部长、地下部长、发芽率、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等7个抗旱相关生理指标...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12种美国‘WL’系列紫花苜蓿的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利用水培法对12种美国‘WL’系列紫花苜蓿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其地上部长、地下部长、发芽率、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等7个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及抗旱性的综合评价(D)值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的抗旱性。结果显示:当PEG-6000溶液浓度为10%时,D值综合排名前5为WL343HQ、WL903、WL168HQ、WL319HQ、WL440HQ;当PEG-6000溶液浓度为20%时,D值综合排名前5为WL343HQ、WL440HQ、WL319HQ、WL168HQ、WL354HQ;当PEG-6000溶液浓度为30%时,D值综合排名前5为WL656HQ、WL343HQ、WL358HQ、WL903、WL363HQ。研究表明,WL343HQ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不同程度的干旱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干旱胁迫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与苜蓿地土壤水分特征
20
作者 任鸿武 汪星 +4 位作者 吕雯 滕远 杨赵昱 侯嘉娜 马维薇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6,177,共10页
[目的]探究柠条与苜蓿土壤水分特征,阐明宁南山区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而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对宁夏固原彭阳县人工种植柠条林地(20 a)与紫花苜蓿地(18 a)0—200 cm土层生长季土... [目的]探究柠条与苜蓿土壤水分特征,阐明宁南山区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而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对宁夏固原彭阳县人工种植柠条林地(20 a)与紫花苜蓿地(18 a)0—200 cm土层生长季土壤水分进行了长期定位监测。[结果](1)人工柠条林地与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0—200 cm土层柠条林地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大于苜蓿地,苜蓿地土壤含水量下降幅度大于柠条林地;(2)柠条林地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苜蓿地整体呈现“S”形;(3)人工柠条林地与苜蓿地分别在60—200 cm土层和4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系数趋于稳定,柠条林地在30—4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大于苜蓿地;(4)人工柠条林地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储水量较苜蓿地显著提高(p<0.05),5月7日—6月7日和6月26日—7月9日人工柠条林地平均土壤储水量高于苜蓿地;(5)人工柠条林地与苜蓿地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最深层为人工柠条林地40 cm土层、苜蓿地30 cm土层,人工柠条林地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速度大于苜蓿地。[结论]苜蓿地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相较于人工柠条林地较低,且4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受降水补给有限,易造成水分亏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柠条苜蓿 土壤水分入渗 土壤储水变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