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策组合强度何以影响政策效能:基于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组合的分析
1
作者 张晓杰 刘晓瑜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37,199,共21页
适度的政策组合强度安排是政策设计的理论要点,也是政策效能高效释放的实践难点。论文以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组合为研究样本,利用改编的政策活动指数对政策组合强度展开测度,并基于2010—2022年31个(不包括中国台湾省及中国香港、中国... 适度的政策组合强度安排是政策设计的理论要点,也是政策效能高效释放的实践难点。论文以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组合为研究样本,利用改编的政策活动指数对政策组合强度展开测度,并基于2010—2022年31个(不包括中国台湾省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策组合强度对政策效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策组合强度与政策效能呈非线性的倒U形关系,资源效应与信息效应是政策组合强度发挥作用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二者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倒U形关系较为明显,在西部地区则呈现正向线性相关;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策组合强度对政策效能的作用更为显著。此外,区域合作网络中心性可显著调节二者的关系,增强网络中心性有使倒U形关系发生翻转的可能。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明晰不同情境下政策组合强度对政策效能的作用效果与影响机理,亦能够为完善政策组合设计、实现政策效能可持续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组合强度 政策效能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 资源效应 信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PAN污染及与臭氧和PM_(2.5)关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美 乔雪琪 +2 位作者 王逸飞 崔嘉楠 张剑波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7-459,共13页
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化学污染物和指示剂,同时也是氮氧化物(NO_(x))的关键储库物质,在低温条件下可以长距离传输,并在高温条件下分解释放NO_(x)和自由基,从而影响NO_(x)循环和大气自由基的转化。PAN与臭氧(O_(3))和... 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化学污染物和指示剂,同时也是氮氧化物(NO_(x))的关键储库物质,在低温条件下可以长距离传输,并在高温条件下分解释放NO_(x)和自由基,从而影响NO_(x)循环和大气自由基的转化。PAN与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的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研究其污染特征与成因有助于解析区域复合大气污染机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PAN的浓度水平及其变化特点、PAN的源汇机制及污染成因、PAN与O_(3)及PM_(2.5)关系的影响因素和作用途径的研究进展。经梳理发现,我国对于PAN的观测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全年PAN浓度存在区域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和大城市的平均PAN浓度高于沿海城市。PAN的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受到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和人为排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合理解析PAN的污染成因,需要全面考量稳态计算法、光化学盒子模型及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的优点与局限性及其适用场景。此外,区域传输和前体物的物种组成是影响PAN与O_(3)关系的关键因素,而PAN与PM_(2.5)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则涉及气相光化学反应、气溶胶表面非均相反应以及传输过程。未来的研究建议主要包括:进一步探讨PAN污染形成机制,建立更详尽的污染源排放与PAN浓度之间的响应关系;加强PAN对复合污染影响的分析,关注区域污染过程;深入研究气溶胶凝聚相中的PAN化学过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复合污染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臭氧 PM_(2.5) 协同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防联控政策对“2+26”城市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
3
作者 常天阳 冯琳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2-1731,共10页
大气环境效率可以反映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平衡程度,评估联防联控政策对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对下一阶段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9年“2+26”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模型(Super-SBM模型)测算大气环境效... 大气环境效率可以反映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平衡程度,评估联防联控政策对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对下一阶段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9年“2+26”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模型(Super-SBM模型)测算大气环境效率,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检验联防联控对整体和不同效率组城市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大气环境效率年均值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0.717升至2019年的0.810,总体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ML指数年均提升12.70%,技术进步是大气环境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②除个别年份外,大气环境效率、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工具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0,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低低集聚”主要分布在西南部。③直接效应上,命令控制型工具、环保支出产生正向影响,经济激励型工具、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上,高、中效率组的命令控制型工具、经济激励型工具、交通压力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低效率组的命令控制型工具、交通压力产生负向溢出效应,经济激励型工具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研究显示,联防联控政策的影响通过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工具实现,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需要结合城市特征赋予有区别的合作任务,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防联控政策 大气环境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SDM) “2+26”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行动的治理成效分析
4
作者 陈璐 王英成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9-268,共20页
为了加强对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的防治,2017年以来,北京、天津及周边26个城市联合发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本文基于121个中国北方集中供暖城市2014—2019年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联合防治行动对“2+26”城市秋冬季节空... 为了加强对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的防治,2017年以来,北京、天津及周边26个城市联合发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本文基于121个中国北方集中供暖城市2014—2019年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联合防治行动对“2+26”城市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北方供暖城市,联合防治行动使“2+26”城市秋冬季节AQI指数和PM2.5浓度分别下降了17.08与15.14μg/m3。这种污染治理效应不仅具有长效性,而且不以其他时期的报复性污染为代价。异质性分析表明,治理成效对于供暖季、高污染城市和邻近首都城市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联合防治行动通过提高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第二产业占比及提升绿色创新水平,从而减少了大气污染。本文进一步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行动的健康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联合防治行动使“2+26”城市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居民的呼吸系统发病率显著下降。本文以“煤改气”“煤改电”的补贴和联合防治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为成本,以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的减少为收益,研究发现,联合防治行动的收益远大于成本。上述发现对全面、科学地评估联合防治行动的有效性,以及精准把握政策实施的发力点和重点推进的区域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6”城市 联合防治行动 空气污染 健康 成本收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减排效应的评估——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李国柱 刘欣欣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195,共10页
基于2013—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为准自然实验,首先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该方案对于废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并将技术水平作为调节变量探... 基于2013—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为准自然实验,首先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该方案对于废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并将技术水平作为调节变量探究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政策效果的影响。其次,探究了该政策的区域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政策对于京津冀核心地区的减排效果是否显著高于周边地区,以及政策实施范围以外的地区是否受到政策的溢出效应影响。得到了如下结论:该政策的实施对于废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显著抑制作用;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政策实施效果有促进作用;政策实施产生了区域异质性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到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果对于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以及后续的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控 双重差分模型 调节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空气污染治理——基于城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兰兰 梁雪 +1 位作者 李晶晶 焦建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6,共8页
2013年颁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首个针对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行动计划;为巩固治理效果,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问题,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利用中国258个城市2013年1月至2... 2013年颁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首个针对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行动计划;为巩固治理效果,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问题,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利用中国258个城市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日度空气污染数据,实证检验了上述两阶段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从不同污染物治理效果、时间和区域异质性等角度分析了政策效应的差异。结果指出:第一,“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均显著降低了AQI、PM_(2.5)、PM_(10)、SO_(2)、NO_(2)、CO;第二,相比“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对NO_(2)的减排效应更高,且实现对O_(3)的协同治理;第三,“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对各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因供暖时期、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呈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空气污染治理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组合强度之于政策效能:“愈强愈善”抑或“过犹不及”?
7
作者 张晓杰 刘晓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5-97,共13页
政策组合强度作为政策组合设计的重要特征,关乎政策体系的系统性与可行性,影响政策效能的有效发挥。为探究政策组合强度如何影响政策效能,该研究在利用政策活动指数测算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组合强度的基础上,采用2010—2022年31个省份... 政策组合强度作为政策组合设计的重要特征,关乎政策体系的系统性与可行性,影响政策效能的有效发挥。为探究政策组合强度如何影响政策效能,该研究在利用政策活动指数测算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组合强度的基础上,采用2010—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策组合强度对政策效能的影响并非愈强愈善,而是呈现倒“U”形非线性关系,即强度适中的政策组合有助于政策效能的充分释放。进一步分析显示,政策组合强度对政策效能的影响呈现明显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倒“U”形效果较为明显,在西部地区则呈现正向线性相关关系;相较行政指令型政策组合强度,政策效能对市场经济型政策组合强度的变化更为敏感。为后续打出长短结合、破立并举、精准发力的政策组合拳,建议政策组合强度设计应秉持适度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并坚持不同类型政策组合强度的差异化布局。该研究为设计“适度”而非“过度”的政策组合,促进政策从“观念形态”向“现实效果”的有效转化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组合 政策组合强度 政策效能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阳市大气污染特征及防治策略分析
8
作者 文科 唐丽娟 +1 位作者 罗攀 任仪伟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4期188-197,202,共11页
结合2020年以来资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颗粒物组分分析数据及污染物排放数据,从主城区、国控站点和县(区)维度综合分析资阳市大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主城区空气质量总体有所下滑,O3、PM_(2.5)和PM10浓度同比2021年分别增长15.9%、25... 结合2020年以来资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颗粒物组分分析数据及污染物排放数据,从主城区、国控站点和县(区)维度综合分析资阳市大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主城区空气质量总体有所下滑,O3、PM_(2.5)和PM10浓度同比2021年分别增长15.9%、25.0%和10.0%。国控站点中,资阳中学和区法院O3浓度总体偏高,其中区法院2022年最高达160μg/m^(3);师范学校PM_(2.5)浓度常年维持高值,2023年最高达39μg/m^(3)。主城区污染天数明显增多,从2020年的41 d增长到2023年的70 d,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天数分别增加23、4和2 d。国控站点中区法院污染天数最多,2023年最高达73 d,师范学校中度和重度污染天数最多,2023年分别出现18 d和3 d;雁江区污染天数明显偏多,2023出现70 d污染天气。主城区以PM_(2.5)、O3和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分别占51.2%、47.8%和1.0%;国控站点中,师范学校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占比最高,达57.4%;区法院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占比最高,达55.6%。PM_(2.5)和O3污染周期明显延长,PM_(2.5)污染月份向秋季延伸,O3污染月份向春季和秋季延伸。轻度污染天中PM_(2.5)低位轻度污染天和O3低位轻度污染天分别占45.6%和58.8%。此外通过案例分析得出,资阳市的环境受秸秆焚烧和污染传输的影响明显,特提出持续推进污染物减排、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落实秸秆禁烧等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特征 秸秆焚烧 污染传输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效果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文康 唐贵谦 +4 位作者 吉东生 刘子锐 宋涛 程萌田 王跃思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7-1574,共8页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为研究《行动计划》颁布前后我国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状况变化及其防治措施效果,通过分析2013—2014年"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网络(CARE-China)"36个监测站点ρ...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为研究《行动计划》颁布前后我国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状况变化及其防治措施效果,通过分析2013—2014年"中国大气气溶胶研究网络(CARE-China)"36个监测站点ρ(PM(2.5)),结合同期环境保护部公布的74个重点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数据和OMI卫星数据,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ρ(PM(2.5))变化及其原因;同时,以北京为例,分析了不同粒径段中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京津冀及其周边、长三角、珠三角、西南、成渝、西北、华中、关中和东北9个地区ρ(PM(2.5))年均值下降了1.1-16.3μg/m3.其中,京津冀及其周边、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关中地区降幅均超过10.0%,分别为10.2%、10.7%、11.6%、16.9%和20.8%.2不同地区ρ(NO2)和ρ(SO2)年均值变化基本一致,近地面ρ(NO2)年均值在京津冀及其周边、珠三角、西南、成渝和华中等地区降幅在3.0%-9.2%之间,但是华北平原地区NO2柱浓度下降明显,降幅在10.0%-20.0%之间.3北京地区ρ(PM1)和ρ(PM(2.5))年均值分别下降了5.7和0.2μg/m3,并且ρ(NO3-)和ρ(SO42-)年均值在PM1和PM(2.5)中均有所下降,但ρ(PM1-2.5)与其ρ(NH4+)年均值升幅分别为27.9%和16.2%.因此,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在防治措施实施过程中,在控制高架点源与实施脱硝措施等情况下,应逐步加强近地面面源和线源的控制力度;在实施SO2和NOx减排措施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机动车三元催化过程和燃煤电厂脱硫脱硝过程中可能导致的NH3排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细颗粒物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5年北京市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状况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43
10
作者 吕天峰 袁懋 +1 位作者 吕怡兵 薛荔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91-2196,共6页
研究北京市室内空气污染特征,以了解新装修居室空气污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2007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市新装修在12个月以内的390套居民住宅和47个办公场所,共2478个房间进行室内空气中甲... 研究北京市室内空气污染特征,以了解新装修居室空气污染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2007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市新装修在12个月以内的390套居民住宅和47个办公场所,共2478个房间进行室内空气中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苯及甲苯、二甲苯、氨、氡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房间中,空气中甲醛超标率分别为50.8%,最高浓度超标12.9倍;TVOC超标率为76.3%,最高浓度超标55.8倍,苯、甲苯和二甲苯超标率分别为1.8%、22.9%和26.9%,最高浓度分别为超标4.5倍、32.6倍、57.9倍;氨超标率为0.09%,最高浓度超标3.4倍;氡无超标.北京市因装修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应采取适当的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产生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装修 室内空气污染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氮磷污染防治政策建议:生态补偿.污染控制·质量考核 被引量:28
11
作者 秦延文 赵艳民 +4 位作者 马迎群 郑丙辉 汪星 王丽婧 李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战略水资源库.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凸显,TN、TP成为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80%~85%入库氮、磷污染负荷来自流域上游.受长江富含营养物质水质输入和流域内人类活动面源输入等共同影响,长江... 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战略水资源库.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凸显,TN、TP成为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80%~85%入库氮、磷污染负荷来自流域上游.受长江富含营养物质水质输入和流域内人类活动面源输入等共同影响,长江中下游超过80%的湖泊发生富营养化,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赤潮频发.因此,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仅实施国家统一的COD和氨氮水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已不能满足流域水环境安全要求.为保障三峡水库、长江中下游湖泊和东海海域环境安全,支撑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应按照湖泊保护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氮、磷污染控制与治理.新安江是我国第一个跨省流域水质补偿试点,2010—2013年,为加强新安江水污染防治,提高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中央财政、浙江、安徽两省共拨付资金12.7×10~8元,试点工作启动后,新安江跨界断面连续3 a水质均符合补偿协议要求,ρ(COD_(Mn))、ρ(氨氮)和ρ(TP)均下降,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借鉴新安江流域水质补偿试点实施的成功经验,就"十三五"期间继续深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国家、下游和上游省(市)政府三方共同出资,建立长江流域水质补偿专项资金;(2)科学制订三峡水库水污染防治规划,强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氮、磷污染负荷控制;(3)建立并实施长江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质量考核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三峡库区 水污染防治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大气监测体系构建 被引量:17
12
作者 潘本锋 许人骥 +2 位作者 宫正宇 吴国平 谢品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3,共7页
京津冀区域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加强区域间的环境合作,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是解决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要求,目前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 京津冀区域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加强区域间的环境合作,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是解决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要求,目前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系还存在着监测网络不健全、监测项目覆盖不全面、监测新技术应用不足、质控体系不完善、信息产品供给与公众需求有差距等问题,与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系对区域联防联控的技术支撑能力,亟需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的监测网络,增设传输研究、污染监控等特殊监测点位;逐步拓展监测项目,开展颗粒物化学组分和O_3前体物监测;加快遥感监测等立体监测技术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全面分析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传输规律;加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为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技术支持;规范监测事权上收后的全过程质控体系,建立颗粒物标准方法比对和O_3量值传递质控机制;构建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分析应用与信息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大气污染 联防联控 监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 被引量:42
13
作者 王金南 宁淼 +1 位作者 严刚 杨金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8-36,111,共10页
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常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要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相互协调,不能彼此冲突;第二,要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与常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的优化组合,以最小成本实现控制大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 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常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要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相互协调,不能彼此冲突;第二,要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与常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的优化组合,以最小成本实现控制大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本文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重点为:着力抓好黑碳、N2O、CO2与常规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在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排放统计、协同控制政策制定与技术研发等领域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友好 大气污染防治 温室气体 协同控制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气候特征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65
14
作者 朱蓉 张存杰 梅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01-3610,共10页
为了定量地评估污染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作用并实现对空气污染潜势的预报,本文在城市大气污染数值预报系统(CAPPS)预报原理的基础上,定义了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并分别给出了采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方法... 为了定量地评估污染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作用并实现对空气污染潜势的预报,本文在城市大气污染数值预报系统(CAPPS)预报原理的基础上,定义了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并分别给出了采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方法.基于气象站观测资料的全国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分析计算表明,全国大气自净能力最差的地区分布在四川盆地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大气自净能力最强的地区分布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云贵高原、以及东北平原和三江平原、山东半岛和海南岛;1961~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全年低自净能力日数呈上升的变化趋势.采用大气自净能力指数评估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大气污染防控效果,表明在11月8~10日极端不利扩散气象条件发生时,减排措施使北京市空气质量AQI平均降低77%,使京津冀平原地区1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AQI平均降低37%.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气候预测模式(DERF2.0)的预报产品和中尺度模式(WRF),建立了可以预测全国未来40d逐日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延伸期-月尺度大气污染潜势预测系统,回报实验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提前15d预报出大气重污染过程;月尺度的大气重污染过程预报效果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月动力延伸气候预测模式(DERF2.0)的预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气象条件 大气自净能力指数 大气污染防控效果评估 延伸期-月尺度大气污染潜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区域影响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孙晓雨 刘金平 杨贺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92,共6页
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已从控制局地污染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准确界定大气污染空间扩散范围对于提高联防联控有效性尤为重要。基于2012年全国113个重点监测城市每日空气质量指数,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究大气污染区域影响的空间扩散范围及溢出... 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已从控制局地污染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准确界定大气污染空间扩散范围对于提高联防联控有效性尤为重要。基于2012年全国113个重点监测城市每日空气质量指数,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究大气污染区域影响的空间扩散范围及溢出特征,并解析大气污染主要污染源。研究发现,大气污染空间扩散呈"内城-外城"两级圈层结构,内城层是区域联防联控的责任主体;工业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生活烟尘是重要影响因素。以京津冀为例,提出联防联控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溢出效应 圈层结构 联防联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冬春季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常青 罗毅 +1 位作者 姜建彪 任爱玲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30-336,共7页
为了深入探究石家庄市冬春季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采用EPA TO-15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石家庄市冬春季环境空气中62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对比了环境空气中VOCs浓度的季度、月度变化情况,以及VOCs与PM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 为了深入探究石家庄市冬春季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采用EPA TO-15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石家庄市冬春季环境空气中62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对比了环境空气中VOCs浓度的季度、月度变化情况,以及VOCs与PM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环境空气中主要VOCs组分的来源。结果表明:在石家庄市冬春季环境空气中定量检测到其中的40种VOCs,主要有丙酮、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等;未定量的组分中,检测出了较高的乙酸丁酯、丁烷、乙醇等。在雾霾天气,PM2.5浓度和环境空气中VOCs浓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石家庄市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法律责任机制探析——以均衡责任机制为进路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丽娟 郑泽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0-416,共7页
2015年我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最突出的变化是,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责任承担从传统的行政区治理模式转向了联防联控治理模式,它强调区域治理的协同,并以共同治理责任机制为核心。然而,两年时间过去了,这种联防联控责任共担模式并... 2015年我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最突出的变化是,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责任承担从传统的行政区治理模式转向了联防联控治理模式,它强调区域治理的协同,并以共同治理责任机制为核心。然而,两年时间过去了,这种联防联控责任共担模式并没有给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带来根本性的改观。究其原因,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要求对区域内行政主体环境治理法律责任实现再分配,而环境治理法律责任机制的诸多困境使其难以落实,体现为立法中有关环境治理的成本负担与责任分配内容的缺失,因而借鉴美国在环境治理法律责任分担上的有益经验,我国理应通过立法以均衡责任机制对联防联控治理模式进行补足与完善,实现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上的成熟法律责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联防联控 法律责任 均衡责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保障畜禽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 被引量:7
18
作者 吕文魁 王夏晖 +2 位作者 孔源 张慧远 丁小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3-77,共5页
"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畜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期,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文系统识别了我... "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畜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期,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文系统识别了我国畜禽养殖产业发展和环境污染现状特征,分析了潜在的环境监管问题。基于保障畜禽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结合污染防治宏观形势判断,研究提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5项重点战略任务14条优先行动,分别是建制度——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规、政策和标准,抓减排——推进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控源头——强化分区分类管理和源头控制,推技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和推广,夯基础——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基础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 污染防治 可持续发展 战略政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基于多期差分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治双 廖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56,共15页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城市实施联防联控政策的时间不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构造一个准自然实验,评估联防联控政策实施效果,并考察政策的动态效果和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整体改善...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城市实施联防联控政策的时间不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构造一个准自然实验,评估联防联控政策实施效果,并考察政策的动态效果和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整体改善了7%左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表明基本结论的可靠性。动态来看,随着联防联控范围的扩大和政策的完善,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日趋明显。异质性方面,空气污染越严重的城市,在纳入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范围后,其空气质量改善程度超过样本整体平均水平近一倍,达到1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空气污染 联防联控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的社会经济影响对比 被引量:15
20
作者 董战峰 高晶蕾 +2 位作者 严小东 郝春旭 葛察忠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0-388,共9页
基于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建立了包含产业内部关联波及效应和居民消费诱发效应的投入产出宏观闭模型.在此基础上测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完全实施所需投资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GDP、就业的... 基于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建立了包含产业内部关联波及效应和居民消费诱发效应的投入产出宏观闭模型.在此基础上测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完全实施所需投资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GDP、就业的正负效应及重点区域不同行业的影响,并对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影响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五年期间项目实施将拉动京津冀地区GDP增加35.66×10~8元,增加就业岗位约40 808个;拉动长三角地区GDP增长2 782.03×10~8元,增加就业岗位约238285个;拉动珠三角地区GDP增长852.85×10~8元,增加就业岗位约74 758个.在短期(2013—2017年)内,长三角地区所获总收益远大于珠三角与京津冀地区.从行业影响看,三大地区实施"计划"后受益的行业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与"计划"直接关联的行业.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所获得的直接效益远大于珠三角地区,侧面反映出珠三角地区服务业水平要整体高于长三角及京津冀地区;而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因对交通行业投资较大,故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要远大于京津冀地区.研究显示,不同地区投资所获的效益受到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在未来产业发展中,京津冀地区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应多考虑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应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制造等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重点区域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