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精准农业的玉米耕整地机械智能化控制系统研究
1
作者 段天青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3期52-54,共3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精准农业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该文针对玉米耕整地机械智能化控制系统功能展开研究,结合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先进技术,分析了玉米耕整地智能...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精准农业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该文针对玉米耕整地机械智能化控制系统功能展开研究,结合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先进技术,分析了玉米耕整地智能控制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系统总体架构及与耕整地机械的功能匹配,并利用AgriSim软件开展玉米耕整地机械智能控制系统,明确了系统功能开发的下一步方向。研究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农业 玉米种植 耕整地机械 智能化控制系统 资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机械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双碳目标视角
2
作者 李明亮 蒲娟 +2 位作者 孔荣 余国新 赵兰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探讨保护性耕作机械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基于“双碳视角”,采用SBM—GML指数法测度2005—2021年31个省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定量分析保护性耕作机械... 探讨保护性耕作机械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基于“双碳视角”,采用SBM—GML指数法测度2005—2021年31个省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定量分析保护性耕作机械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样本期内,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值为1.025,说明我国粮食绿色生产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大多数地区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提升程度较小;地区间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平原地区的粮食绿色生产水平要明显优于丘陵山区。保护性耕作机械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高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保护性耕作机械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地形和粮食功能区而异。因此,未来应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完善农机补贴政策,扎实推进农机服务供需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机械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农机跨区作业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对崆峒区土壤与作物的影响及适地技术模式探讨
3
作者 吴俊峰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40-42,共3页
就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在崆峒区的作业现状、对土壤影响及适地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整理,为推动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在干旱农业区的推广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 土壤 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ZLZ-300型全幅复式种床整地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侯锡彬 崔舒然 +3 位作者 李明森 范旭辉 张冲 马明洋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25-134,共10页
针对松耙联合整地机在秋季黏重土壤条件下作业后土块较大、地表不平、种床秸秆与土壤混拌不均等生产实际问题,设计一种具有种床土地平整及秸秆残茬梳理功能的1ZLZ-300型全幅复式种床整地机。根据覆混耕作春整地技术要求及黏重土壤特点... 针对松耙联合整地机在秋季黏重土壤条件下作业后土块较大、地表不平、种床秸秆与土壤混拌不均等生产实际问题,设计一种具有种床土地平整及秸秆残茬梳理功能的1ZLZ-300型全幅复式种床整地机。根据覆混耕作春整地技术要求及黏重土壤特点确定种床整地机的总体设计方案,分别对自激振土壤水平剪切单元、弹性梳理单元进行研究。借助EDEM离散元仿真技术,根据田间测量数据与相关文献建立东北黑土区秸秆混埋土壤仿真模型,通过对种床整地机作业过程的模拟仿真得出各入土部件的工作机理以及对土壤的扰动效果。以松土铲入土深度、弹齿入土深度、弹齿入土角度为试验因素,以地表秸秆覆盖率、地表平整度为评价指标,进行Box-Behnken正交试验,确定了1ZLZ-300型全幅复式种床整地机在作业速度为10 km/h时最优工作参数为:松土铲入土深度10.0 cm、弹齿入土深度8.0 cm、弹齿角度0°。在上述工况下,通过田间试验测得秸秆覆盖率平均值为50.7%、地表平整度平均值为3.2 cm、深度0~10 cm种床土壤紧实度平均值为73.3 kPa、深度10~20 cm种床土壤紧实度平均值为690.2 kPa、碎土率平均值为89.7%。试验结果表明,机具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覆混耕作春整地技术要求。1ZLZ-300型全幅复式种床整地机的研制为吉林省中东部地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玉米秸秆覆混还田技术的推广提供了装备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混耕作 种床 整地机械 EDEM仿真 黑土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整地机械的自动化升级与软硬件适配 被引量:1
5
作者 邱冬雪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9期61-63,共3页
耕整地作为农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其作业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后续种植环节的顺利进行和最终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探索适用于耕整地作业的自动化升级方案与软硬件适配策略对于提升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精度、促进资源节约等... 耕整地作为农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其作业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后续种植环节的顺利进行和最终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探索适用于耕整地作业的自动化升级方案与软硬件适配策略对于提升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精度、促进资源节约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分析了耕整地机械的自动化升级的主要方向和软硬件合理化适配,对于促进耕整地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整地机械 自动化 升级 软硬件 系统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整地机械在节水灌溉下的作业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任嘉宇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5期18-20,共3页
该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整地机械的实地作业进行观测和数据收集,结合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等指标,基于滴灌技术,分析了不耕整地(CK)、旋耕机(RP)和深松机(DM)3种类型整地机械方式对作物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滴... 该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整地机械的实地作业进行观测和数据收集,结合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等指标,基于滴灌技术,分析了不耕整地(CK)、旋耕机(RP)和深松机(DM)3种类型整地机械方式对作物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深松机(DM)整地方式在节水灌溉条件下能显著降低作物的耗水量(P<0.01),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P<0.05),而旋耕机(RP)整地方式次之,不耕整地(CK)方式效果最差。研究结果可以为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化和整地机械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本研究为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对于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地机械 节水灌溉 作业效果比较 滴灌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模式下农机作业对PM_(2.5)、PM_(10)和TSP排放的影响
7
作者 段改莲 陈卫文 +2 位作者 王揽月 周明源 邢广青 《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53-55,共3页
农机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但也会加剧农田扬尘的排放,对农田区域大气造成污染,影响空气质量。以北京市昌平区玉米收获与小麦耕种环节农机作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农机作业对农田PM_(2.5)、PM_(10)和TSP 3种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 农机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但也会加剧农田扬尘的排放,对农田区域大气造成污染,影响空气质量。以北京市昌平区玉米收获与小麦耕种环节农机作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农机作业对农田PM_(2.5)、PM_(10)和TSP 3种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耕种阶段,农机作业对农田扬尘浓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秸秆切碎、旋耕、免耕播种和传统播种;传统耕作模式排放的颗粒物总量为保护性耕作模式的4.6~6.7倍,保护性耕作模式减少了作业环节,减少了农机下地次数,从根本上减少了农田扬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模式 农机作业 扬尘排放 空气质量 PM_(2.5) PM_(10) T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地机械作业参数对土壤固碳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赵冰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8期45-47,共3页
整地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增加土壤对碳的储存能力。以旋耕机为例开展分析,选取工作深度、速度、转速为影响因素,探明在不同参数下土壤对碳的储存能力,... 整地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增加土壤对碳的储存能力。以旋耕机为例开展分析,选取工作深度、速度、转速为影响因素,探明在不同参数下土壤对碳的储存能力,结合试验数据分析,探讨了这些参数对土壤固碳效果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适当调整整地机械的作业参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其中工作深度和速度是影响固碳效果的关键参数之一,增加工作深度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通气性,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进而提高土壤的碳储存能力。然而,过深的工作深度可能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固碳效果。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土壤碳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准备机械 操作参数 土壤固碳效果 田间实验 农业生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两用秸秆还田耕整机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4
9
作者 张秀梅 张居敏 +3 位作者 夏俊芳 张顺 翟建波 吴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6,共7页
为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同时有效缓解秸秆焚烧难题,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稻、油-稻等水旱作物交替种植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水旱两用型秸秆还田耕整刀辊。阐述了新刀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并确定了关键部件的... 为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同时有效缓解秸秆焚烧难题,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稻、油-稻等水旱作物交替种植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水旱两用型秸秆还田耕整刀辊。阐述了新刀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并确定了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重点对传统旋耕刀的布置及其破茬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旱两用型秸秆还田耕整刀辊旋耕一遍即可实现水田和旱地秸秆埋覆、旋耕碎土、平整地表等多项功能,水田和旱地耕深分别为181.6~200.4和151.2~173.8 mm,耕深稳定性分别为92.4%~94.8%和92.4%~93.4%,耕后地表平整度均小于12 mm,植被埋覆率分别为96.3%~96.4%和90.6%~97%,碎土率为87.3%~89.6%和64.5%~90.2%,作业效果满足水稻播栽对耕整地的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秸秆 设计 刀辊 水田旱地 秸秆还田 土壤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形刮板式残膜与残茬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学军 吴成武 +2 位作者 王伟 马少辉 王旭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9-51,共3页
研究了清田整地联合作业机齿形刮板式残膜、残茬及土壤输送装置的结构原理,分析计算刮板组工作行程的阻力、功耗和动能。以刮板组工作行程的功耗、动能消耗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优化计算结果为刮板宽度890 mm,高度260... 研究了清田整地联合作业机齿形刮板式残膜、残茬及土壤输送装置的结构原理,分析计算刮板组工作行程的阻力、功耗和动能。以刮板组工作行程的功耗、动能消耗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优化计算结果为刮板宽度890 mm,高度260 mm,间距500 mm,工作速度2.5 m/s,工作角度33°。通过试验表明优化设计结果合理,并确定了第1排刮板齿尖与起膜铲刃口的最佳距离为3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清田整地联合作业机 输送装置 齿形刮板 起膜铲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SG-230型甘蔗地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的设计 被引量:17
11
作者 韦丽娇 董学虎 +5 位作者 李明 张家明 李少龙 李荣 黄敞 卢敬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77-179,共3页
为解决传统甘蔗地深松功耗大、作业成本高等问题,在研究分析传统国内外耕整地联合作业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与大型轮式拖拉机相配套的1SG-230型甘蔗地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该机具通过在一般旋耕机前增加一组深松装置,一次作业能够同时完... 为解决传统甘蔗地深松功耗大、作业成本高等问题,在研究分析传统国内外耕整地联合作业机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与大型轮式拖拉机相配套的1SG-230型甘蔗地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该机具通过在一般旋耕机前增加一组深松装置,一次作业能够同时完成深松和旋耕作业。结果表明:深松深度比一般铧犁深耕约深5 cm,作业效率提高约40%,而单位面积燃油消耗量相对增加不大,旋耕作业质量也能保证,可节能降低作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地 联合作业 深松 旋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专用性、风险规避与农机户生产经营行为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翌秋 祝云逸 +1 位作者 曹蕾 曹光乔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9-47,共9页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机资产的高度专用性和农机作业高风险特征,使得农机户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具有其特殊性。利用江苏省三个县(区)农机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专用性与农机保险这一风险规避方式对...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机资产的高度专用性和农机作业高风险特征,使得农机户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具有其特殊性。利用江苏省三个县(区)农机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专用性与农机保险这一风险规避方式对农机户生产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机户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沉淀成本越高,农机户对农机的依赖程度就越高。为了充分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农机户会倾向于更多地选择农地转入、提高对外农机作业服务和增加其他配套生产设施投入,以实现规模经营,降低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农机保险降低了农机事故的预期风险,也会影响到农机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基于此,提出健全农地流转机制、稳步推行农机购置补贴与作业补贴政策、完善和提高政策性农机保险的政策补贴和赔付比例,以发挥农机保险支农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专用性 农机保险 农地转入 农业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整地机械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怀君 张鲁云 +1 位作者 李文春 宋禹莹 《农业工程》 2023年第9期5-11,共7页
耕整地机械是最基本的农田作业机械,作业目的是为了使土质疏松、地表平整、除草灭虫及消灭病菌,给种子发芽、出苗和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简述了国内外耕整地机械种类、机型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其特点和发展趋势。根... 耕整地机械是最基本的农田作业机械,作业目的是为了使土质疏松、地表平整、除草灭虫及消灭病菌,给种子发芽、出苗和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简述了国内外耕整地机械种类、机型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其特点和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农业机械现状和精准农业实际需求,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促进耕整地机械装备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整地机械 智能农业 节能降耗 农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整地模式作业效果及配套机具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黎阳 杨发展 +2 位作者 李维华 姜芙林 荐世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共8页
在历年的农业生产中,耕整地作业是十分关键且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其作业效果会对耕地土层环境、籽种发育及幼苗生长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当前国内耕整地机械发展迅速,现有农业机具已经可以满足基本农艺要求,但依... 在历年的农业生产中,耕整地作业是十分关键且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其作业效果会对耕地土层环境、籽种发育及幼苗生长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当前国内耕整地机械发展迅速,现有农业机具已经可以满足基本农艺要求,但依然存在磨损较大、对土壤结构破坏严重、不同农业环节间机具匹配程度差等问题。为此,分析了当前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几种主要耕、整地作业模式及其配套机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汇总多方资料,系统总结了几种主要耕整地基本模式的优缺点及对土壤结构、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对与之配套的农业机具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机械设备能够深度满足农艺要求为目标,提出几点我国耕整地模式配套机具的发展建议,期望能够为下一步耕整地模式及配套机具研究、为解决关键机具结构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整地 农机具 作物生长 土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农机作业合作社现状与发展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晋栋 兰娣 温智钧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9-252,共4页
为了掌握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引导、规范农机合作社健康、有序的发展,对哈尔滨市126个农机作业合作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考评,从规模、管理、效益、发展潜力等方面总结了农机合作社组建的经验,论述了农机作业合作社在农业机械化... 为了掌握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引导、规范农机合作社健康、有序的发展,对哈尔滨市126个农机作业合作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考评,从规模、管理、效益、发展潜力等方面总结了农机合作社组建的经验,论述了农机作业合作社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作用,指出了目前农机作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 农业机械 农业现代化 土地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SZL-420型智能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景新 焦伟 +4 位作者 孙永佳 王钦祥 孙宜田 李青龙 陈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5-90,共6页
为避免整地机具多次进地作业造成土壤压实和动力浪费,针对大田深松整地作业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深松深度检测功能的智能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在虚拟建模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完成整机和关键部件结构和参数的设计。采用元线设计法... 为避免整地机具多次进地作业造成土壤压实和动力浪费,针对大田深松整地作业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深松深度检测功能的智能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在虚拟建模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完成整机和关键部件结构和参数的设计。采用元线设计法对深松铲柄的曲线进行优化,获得深松铲铲柄的外形曲线,设计了侧曲深松铲;优化旋耕刀的排列方式,降低旋耕刀辊的缠草程度;采用波纹齿辊式镇压机构,对表层土壤进行压实,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壤失墒;建立深松深度监控模型和深松深度滤波算法,并通过试验分析了深松深度监控模型的准确性。大田试验表明:该机具能够实现土壤的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25~50cm可调,作业时不打乱土层、不翻土;设计的旋耕装置能够细碎、疏松中上层土壤,形成有利于播种作业的土壤结构;整机作业速度为4.5km/h的作业速度时,深松深度测量误差最大为4.4%。该机具一次下地即可实现深松、旋耕、镇压及深松深度实时监测等功能,作业后地表平整,满足我国北方地区深松整地技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整地作业 旋耕机构 侧曲深松铲 深松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远程监控技术示范应用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梦遥 徐岚俊 +4 位作者 宫少俊 李小龙 刘婞韬 陈华 张传帅 《农业工程》 2021年第12期30-34,共5页
为有效解决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人工查验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抽查范围小及监管难度大等问题,示范推广了集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远程监控技术,结合田间试验进行校验,在北京郊区推广应用5500 hm^(2)。结果表明:与... 为有效解决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人工查验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抽查范围小及监管难度大等问题,示范推广了集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远程监控技术,结合田间试验进行校验,在北京郊区推广应用5500 hm^(2)。结果表明:与实际作业深度相比,在20、25和30 cm耕深处远程监测平均误差分别为0.590、0.555和0.595 cm,作业深度监测误差≤2 cm;与实际作业面积相比,远程监测平均误差为2.19%,精确度达到97%。分析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远程监控技术在北京市农机深松作业中的应用,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提供了科学量化依据,作业质量与作业面积监测能够满足农机监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深松整地作业 远程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深松联合整地机械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勇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7期77-79,共3页
概述了浅深松联合整地机械的应用进展,介绍了浅深松联合整地机械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以及该机械在不同农业生产条件下的应用情况,进一步分析了该机械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浅深松联合整地机械的发展方向。随着农业生产水... 概述了浅深松联合整地机械的应用进展,介绍了浅深松联合整地机械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以及该机械在不同农业生产条件下的应用情况,进一步分析了该机械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浅深松联合整地机械的发展方向。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浅深松联合整地机械将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同时还需要注重其与其他农业机械的协同作业,以提高整体作业效率和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深松联合整地机械 耕作深度 土壤肥力 作物产量 协同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地机械作业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关继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8期82-84,共3页
为了进一步探明整地机械作业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强调了土壤结构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阐述了整地机械作业的常见形式和作业原理,并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整地机械作业对土壤结... 为了进一步探明整地机械作业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强调了土壤结构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阐述了整地机械作业的常见形式和作业原理,并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整地机械作业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土壤的容重和紧实度、降低孔隙度和通气性、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活性、增加土壤水分流失等。最后,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以期为整地机械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 整地机械 耕作 土壤质量 土壤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耕整地农机作业标准化技术应用推广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永光 阳慈香 +1 位作者 林红辉 陈超平 《热带农业工程》 2010年第4期24-28,共5页
分析了国内外耕整地农机作业的概况,指出了目前甘蔗产区耕整地作业的无序状况,研究了甘蔗耕整地农机作业技术并提出了作业技术规范。
关键词 耕整地农机作业 标准化 推广应用研究 甘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