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1
作者 颜廷武 王璐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5,共11页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乡村技术、资本、管理和资源等要素实现了优化重组与创新配置。尽管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乡村技术、资本、管理和资源等要素实现了优化重组与创新配置。尽管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链条上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价值链条上生产要素约束明显、增收链条上利益联结机制松散等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数实融合、科技渗透以及制度变革,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重塑乡村产业结构,拓展乡村产业功能,从而有效促进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为进一步发挥新质生产力在乡村产业融合中的驱动作用,必须强化科技创新以加速二三产业发展,激发要素活力以壮大新型经营体系,完善支持体系以优化政策执行环境,从而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融合 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促进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吗?
2
作者 周利平 柯芩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4-594,共11页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政...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政策实施后使示范省份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年均提升约0.329个单位,且该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该政策主要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两条路径实现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效果受地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对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据此,建议扩大政策覆盖范围,重点向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倾斜,并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劳动力培训体系,以进一步提升政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丘陵山区农机研发和使用现状及对策
3
作者 张世杰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6期13-15,共3页
从政策的角度出发,对丘陵山区农机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归纳出当前丘陵山区农机生产企业研发和农机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促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机 发展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专利技术发展态势 被引量:3
4
作者 潘颖 孔宝红 +1 位作者 袁寿其 朱兴业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5-972,共8页
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从专利视角对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技术的成果产出、研发主题、创新主体、成果应用等现状开展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专利技术在经过近30年的缓慢发展,于2015年进入快速增长期,近5年的年均申请量超70... 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从专利视角对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技术的成果产出、研发主题、创新主体、成果应用等现状开展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专利技术在经过近30年的缓慢发展,于2015年进入快速增长期,近5年的年均申请量超700件;相比于国外注重农机智能化和精细化研究,中国更侧重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研究,近年来逐渐重视智能农机和微地形改造探索;高校是该领域的创新主体,其专利申请量占比32.43%;在研发模式方面,合作研发模式占比7.17%,其中企业参与的研发仅占1.10%;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程度较低,专利转让率为4.78%,许可率为0.58%,质押率为0.54%.针对目前技术发展现状,从深化“政企校”创新模式、聚焦智能农机领域研发、“前+终”两端共同推动专利技术转化等3个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丘陵山区 专利分析 发展态势 技术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协同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忍 葛语思 林元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6,共9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新时期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关系着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转型。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协同,对于优化土地利用、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改善农村生态、加快城乡融合及激发乡村发展动力...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新时期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关系着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转型。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协同,对于优化土地利用、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改善农村生态、加快城乡融合及激发乡村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具有耦合性,经历了从关注实现农业生产力提升与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到农村产业升级与土地开发及盘活,再到重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全面现代化与人—地—协同的3个阶段。(2)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协同联动体系需从组织、空间和目标等方面展开,组织协同上需构建能辐射带动土地以外其他资源整合活化的多元主体内外联动模式;空间协同上需把握空间的横纵向联系,注重多维空间的系统整合;目标协同上则需坚持全域尺度的转型发展,促进土地整治功能性、实践性与现代化转型内生性、全面性的协同。(3)典型实践案例表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组织、空间和目标上的协同,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以推动多重目标的实现,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实现空间的差异化发展,通过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实现乡村全域整治与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发展 土地利用转型 乡村空间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先行”目标下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
6
作者 石晓燕 索利利 +3 位作者 韩苏 武萌 任宁 俞国红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9-264,共6页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两个先行”建设的重要支撑。浙江省作为典型丘陵山区,低缓丘陵山区占比70%以上,地理位置和资源制约以及老龄化加深的影响下,决定浙江省“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浙江省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统计分...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两个先行”建设的重要支撑。浙江省作为典型丘陵山区,低缓丘陵山区占比70%以上,地理位置和资源制约以及老龄化加深的影响下,决定浙江省“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浙江省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统计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调研,深入分析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区域间产业间发展不均衡、产业发展环节装备应用瓶颈、科技装备强农基础、农业机械化效益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从开展顶层设计、完善推广体系、健全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创新、强化人才建设、加强行业引导等方面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促进浙江省“两个先行”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丘陵山区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任务、基本依循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儒 何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推动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新发展阶段,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是推动农业农村绿色转型升级,旨在构建农村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乡村绿色和美环境,传承民间优秀绿色文化,构建生态共治格局,突出生态富民效益... 推动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新发展阶段,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是推动农业农村绿色转型升级,旨在构建农村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乡村绿色和美环境,传承民间优秀绿色文化,构建生态共治格局,突出生态富民效益。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依循全面性、持续性、共生性和有序性基本原则,妥善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人类与自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探索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制度设置层面应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绿色政策体系;具体实践层面应全面准确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创新运用绿色技术,营造绿色生产生活环境。最终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高质高效、农村环境宜居宜业、农民生活富裕富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 绿色产业体系 绿色和美环境 优秀绿色文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承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全面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更加注重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确定的方向,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加注重改革系统集成,统筹提升“三个乡村”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更加注重改革重点,守住“两条底线”,凝聚振兴合力,夯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动能;更加注重遵循城乡融合发展视野下乡村全面振兴的改革原则,走好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太行山区绿色农业发展问题与路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辉 石乐 张岩峰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发展绿色农业是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京津冀生态屏障的太行山区要统筹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将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河北省太行山区具备发展绿色农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也存在着土地细碎... 发展绿色农业是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京津冀生态屏障的太行山区要统筹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将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河北省太行山区具备发展绿色农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也存在着土地细碎化、产业化程度低、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土地流转以实现规模化作业、成立科技创新联盟以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河北省太行山区绿色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绿色农业 发展 路径优化 创新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山区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推广运用及效益分析
10
作者 梁顺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59-62,共4页
为发挥稻田的多功能性,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推动高原山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推广运用为例,详细阐述了稻鱼综合种养技术在高原山区应用的关键要点,涵盖了选址要求、田埂建设、进排水口设计、沟溜开挖、鱼... 为发挥稻田的多功能性,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推动高原山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推广运用为例,详细阐述了稻鱼综合种养技术在高原山区应用的关键要点,涵盖了选址要求、田埂建设、进排水口设计、沟溜开挖、鱼种投放与管理等多个方面。针对鱼病防治、水位控制、施药准备和科学用药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导。深入分析了稻鱼综合种养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减少成本、增加收入、促进就业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该技术通过推广应用,实现了降本增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品质,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山区 稻鱼综合种养 种养技术 绿色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贾志宽 王龙昌 +5 位作者 韩清芳 王俊鹏 蒋骏 胡建宏 马林 任世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以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农业综合发展为研究对象 ,经过 5年试验示范 ,提出了旱作农田微集水种植、秋覆膜春播等旱作有效技术 ,形成了适于该区域主要作物栽培的专用肥 ,成功地开发出秸秆微发酵饲喂技术 ,针对区域生态条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 以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农业综合发展为研究对象 ,经过 5年试验示范 ,提出了旱作农田微集水种植、秋覆膜春播等旱作有效技术 ,形成了适于该区域主要作物栽培的专用肥 ,成功地开发出秸秆微发酵饲喂技术 ,针对区域生态条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农技术开发 农业综合发展 半干旱偏旱区 推荐施肥系统 集雨节水补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考 被引量:45
12
作者 胡志超 张会娟 +2 位作者 钟挺 吴峰 顾峰玮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18,共3页
南方丘陵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麻类等作物的生产基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并针对其存在问题以及目前国内实际,提出了今... 南方丘陵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麻类等作物的生产基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并针对其存在问题以及目前国内实际,提出了今后加快推进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丘陵山区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晓一 汤青 +1 位作者 徐勇 党丽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85,311,共5页
发展特色农业对我国西部的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总结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效益目标和应注意的问题。从生产要素和产业化两方面探讨了宁南山区的... 发展特色农业对我国西部的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总结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效益目标和应注意的问题。从生产要素和产业化两方面探讨了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区位农业模式与创新组织结构模式相结合、示范农业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相结合、工程农业模式与企业带动模式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应推广这三种模式,以促进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和实现农业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特色农业 模式 效益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脉区域农业经济绿色发展战略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旭 梅旭荣 +3 位作者 杨世琦 杨正礼 邢磊 刘宏元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7,共9页
协同推进秦巴山脉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产业发展,农业经济绿色发展是关键内容。本文根据秦巴山脉区域绿色循环发展的研究需求,深入分析该区域农业经济的现状,凝练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从农业发展政策、土地规模化... 协同推进秦巴山脉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产业发展,农业经济绿色发展是关键内容。本文根据秦巴山脉区域绿色循环发展的研究需求,深入分析该区域农业经济的现状,凝练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从农业发展政策、土地规模化经营、引导人才和资本定向流动、农业产业技术升级、劳动力素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世界名山品牌树立等方面完整阐述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的创新路径;针对性提出保障措施:推动区域发展的共同认识与学术研讨、示范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建立农村产业金融机制、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优化基层组织作用、统筹城乡发展空间等。研究建议,设立秦巴山脉区域农业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特区,通过生态制度创新引导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脉区域 农业经济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蒲洼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段文标 陈立新 余新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53-57,72,共6页
为北京市山区生态环境建设、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以蒲洼小流域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适用的、可操作的、简化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类目指标层、项目指标层和指标变量层构成... 为北京市山区生态环境建设、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以蒲洼小流域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适用的、可操作的、简化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类目指标层、项目指标层和指标变量层构成。目标层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度 ,类目指标层为社会发展能力、经济发展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项目指标层为物质需求度、核心发展度、经济富强度、资源丰富度和环境容忍度 ,指标变量层由 16个具体的指标构成。按照从低层到高层的次序 ,逐层计算各项指标值 ,最终得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度的指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指标 经济发展 项目 社会发展能力 资源丰富 小流域综合治理 北京山区 防沙治沙工程 生态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与时空演变 被引量:41
16
作者 张发明 丁峰 王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为了探索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情况,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高质量发展和五大发展理念建立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时空... 为了探索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情况,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高质量发展和五大发展理念建立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偏低,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江苏长期保持第一的位置;中高水平区数量呈现比较明显的递增趋势,由中国沿海地区扩展到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等地;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正向集聚趋势不断增强;大部分粮食主产区相互之间联系较弱,呈现孤立发展的态势;农业高质量发展热点区域呈现萎缩然后又扩展的态势,热点区由北向南、由东部沿海向中部地区演变且不断增强。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技术投入,促进农业区域合作,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以提升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粮食主产区 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丘陵山区生态农业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新县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孟俊杰 贾小虎 +1 位作者 乔璐 陈士勃 《农学学报》 2015年第12期121-126,共6页
以河南省新县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豫南丘陵山区生态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新县生态农业总体上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发展策略应重点考虑增长性战略(SO)和多元化战略(ST),同时也应结合扭转化战略(... 以河南省新县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豫南丘陵山区生态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新县生态农业总体上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发展策略应重点考虑增长性战略(SO)和多元化战略(ST),同时也应结合扭转化战略(WO)和防御型战略(WT),综合确定新县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具体提出了选择适宜主导产业、搞好规划布局、壮大龙头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健全科技支撑、打造高端品牌、开拓市场营销、加大财政补贴和强化金融扶持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生态农业 SWOT分析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邱国锋 张正栋 《热带地理》 2001年第2期173-177,182,共6页
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原理出发 ,认为促进南方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政治意义 ,提出了“以生态为基础 ,以科技为主导”的“生态 +现代生产 +现代经营管理 +现代科技 +现代市场体系”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可持续发展模式 南方丘陵山区 生态农业 科技 经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石匣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段文标 余新晓 +1 位作者 侯旭峰 吴敬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6-90,共5页
以石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适用的、可操作的、简化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类目指标层、项目指标层和指标变量层构成。目标层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度,类目指标层为社会发展能力、经济发展... 以石匣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适用的、可操作的、简化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类目指标层、项目指标层和指标变量层构成。目标层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度,类目指标层为社会发展能力、经济发展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项目指标层为物质需求度、核心发展度、经济富强度、资源丰富度和环境容忍度,指标变量层由18个具体的指标构成。按照从指标变量层、项目指标层、类目指标层到目标层的次序,逐层计算各项指标值,最终得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度的指标值。对不同年度石匣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山区 石匣小流域 综合治理 可持续发展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胁迫下武陵山区农业发展:多重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7
20
作者 商兆奎 邵侃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57,共7页
武陵山区是国家扶贫攻坚先行先试示范区,区域内产业发展构成了这一重大战略实施的核心内容,而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部门,其地位和功能不容小觑。武陵山区农业发展饱受自然灾害的困扰,以致综合收益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由于致灾因子、基... 武陵山区是国家扶贫攻坚先行先试示范区,区域内产业发展构成了这一重大战略实施的核心内容,而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部门,其地位和功能不容小觑。武陵山区农业发展饱受自然灾害的困扰,以致综合收益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由于致灾因子、基础设施、资源禀赋和经营主体等因素的制约,武陵山区减灾农业发展深陷多重困境。现有发展模式的改良无法有效解决这一历史难题,因而需要转换思路,在立足于地域资源禀赋基础上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着力点就在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进而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为实现武陵山区减灾与减贫战略的双赢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自然灾害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