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1
作者 颜廷武 王璐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5,共11页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乡村技术、资本、管理和资源等要素实现了优化重组与创新配置。尽管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乡村技术、资本、管理和资源等要素实现了优化重组与创新配置。尽管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链条上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价值链条上生产要素约束明显、增收链条上利益联结机制松散等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数实融合、科技渗透以及制度变革,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重塑乡村产业结构,拓展乡村产业功能,从而有效促进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为进一步发挥新质生产力在乡村产业融合中的驱动作用,必须强化科技创新以加速二三产业发展,激发要素活力以壮大新型经营体系,完善支持体系以优化政策执行环境,从而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融合 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促进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吗?
2
作者 周利平 柯芩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4-594,共11页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政...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政策实施后使示范省份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年均提升约0.329个单位,且该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该政策主要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两条路径实现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效果受地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对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据此,建议扩大政策覆盖范围,重点向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倾斜,并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劳动力培训体系,以进一步提升政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协同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忍 葛语思 林元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6,共9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新时期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关系着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转型。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协同,对于优化土地利用、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改善农村生态、加快城乡融合及激发乡村发展动力...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新时期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关系着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转型。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协同,对于优化土地利用、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改善农村生态、加快城乡融合及激发乡村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具有耦合性,经历了从关注实现农业生产力提升与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到农村产业升级与土地开发及盘活,再到重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全面现代化与人—地—协同的3个阶段。(2)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协同联动体系需从组织、空间和目标等方面展开,组织协同上需构建能辐射带动土地以外其他资源整合活化的多元主体内外联动模式;空间协同上需把握空间的横纵向联系,注重多维空间的系统整合;目标协同上则需坚持全域尺度的转型发展,促进土地整治功能性、实践性与现代化转型内生性、全面性的协同。(3)典型实践案例表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组织、空间和目标上的协同,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以推动多重目标的实现,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实现空间的差异化发展,通过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实现乡村全域整治与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发展 土地利用转型 乡村空间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任务、基本依循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儒 何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推动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新发展阶段,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是推动农业农村绿色转型升级,旨在构建农村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乡村绿色和美环境,传承民间优秀绿色文化,构建生态共治格局,突出生态富民效益... 推动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新发展阶段,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是推动农业农村绿色转型升级,旨在构建农村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乡村绿色和美环境,传承民间优秀绿色文化,构建生态共治格局,突出生态富民效益。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依循全面性、持续性、共生性和有序性基本原则,妥善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人类与自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探索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制度设置层面应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绿色政策体系;具体实践层面应全面准确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创新运用绿色技术,营造绿色生产生活环境。最终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高质高效、农村环境宜居宜业、农民生活富裕富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 绿色产业体系 绿色和美环境 优秀绿色文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承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全面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更加注重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确定的方向,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加注重改革系统集成,统筹提升“三个乡村”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更加注重改革重点,守住“两条底线”,凝聚振兴合力,夯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动能;更加注重遵循城乡融合发展视野下乡村全面振兴的改革原则,走好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贾志宽 王龙昌 +5 位作者 韩清芳 王俊鹏 蒋骏 胡建宏 马林 任世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以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农业综合发展为研究对象 ,经过 5年试验示范 ,提出了旱作农田微集水种植、秋覆膜春播等旱作有效技术 ,形成了适于该区域主要作物栽培的专用肥 ,成功地开发出秸秆微发酵饲喂技术 ,针对区域生态条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 以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农业综合发展为研究对象 ,经过 5年试验示范 ,提出了旱作农田微集水种植、秋覆膜春播等旱作有效技术 ,形成了适于该区域主要作物栽培的专用肥 ,成功地开发出秸秆微发酵饲喂技术 ,针对区域生态条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农技术开发 农业综合发展 半干旱偏旱区 推荐施肥系统 集雨节水补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考 被引量:45
7
作者 胡志超 张会娟 +2 位作者 钟挺 吴峰 顾峰玮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18,共3页
南方丘陵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麻类等作物的生产基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并针对其存在问题以及目前国内实际,提出了今... 南方丘陵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麻类等作物的生产基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并针对其存在问题以及目前国内实际,提出了今后加快推进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丘陵山区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与时空演变 被引量:41
8
作者 张发明 丁峰 王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为了探索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情况,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高质量发展和五大发展理念建立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时空... 为了探索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情况,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高质量发展和五大发展理念建立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偏低,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江苏长期保持第一的位置;中高水平区数量呈现比较明显的递增趋势,由中国沿海地区扩展到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等地;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正向集聚趋势不断增强;大部分粮食主产区相互之间联系较弱,呈现孤立发展的态势;农业高质量发展热点区域呈现萎缩然后又扩展的态势,热点区由北向南、由东部沿海向中部地区演变且不断增强。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技术投入,促进农业区域合作,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以提升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粮食主产区 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红壤开发的水土资源保护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被引量:5
9
作者 黄道友 王克林 +4 位作者 黄新 汪立刚 彭佩钦 刘守龙 宋变兰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以湖南省桃源县为例,针对目前丘陵红壤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探明季节性干旱成因和发生规律、水资源合理调蓄利用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红壤丘陵区抗御季节性干旱的水分管理对策和主要措施;通过不同经营模式的水土资源动态观测、分析,提... 以湖南省桃源县为例,针对目前丘陵红壤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探明季节性干旱成因和发生规律、水资源合理调蓄利用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红壤丘陵区抗御季节性干旱的水分管理对策和主要措施;通过不同经营模式的水土资源动态观测、分析,提出了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值应≤200 t·km-2·a-1、相应的降水径流系数<0.25 等水土资源协调发展的关键技术指标,并在丘陵红壤坡地上建立了土壤侵蚀模数<100 t·km-2·a-1 的“土壤-水分-生物”资源互利型的高效利用模式。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为中心,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建立了茶叶、苎麻、果业、庭园高效生态农业等四大科技先导型的产业化规模经营体系,为我国红壤丘陵区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提供实用模式与示范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 水土资源保护 产业化经营模式 红壤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河南省辉县市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守臣 岳庆玲 +2 位作者 徐炳成 李凤民 黄占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4,共5页
在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脆弱生态系统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当地环境和经济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区域内不同的土地生态适宜型,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其关键技术,即经济型生态... 在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脆弱生态系统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当地环境和经济问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区域内不同的土地生态适宜型,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其关键技术,即经济型生态防护林模式、集约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家园模式、休闲观光农业模式和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模式,并指出在这些模式中进行生物多样的恢复与保护,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区 生态农业 可待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浙西低丘红壤区农业的持续发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永进 王国法 蒋彭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37-342,共6页
研究分析了浙江低丘红壤区农业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上的特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匀;低丘红壤连绵分布而地力不足;作物多样化而种植制单一,产量和效益不高。综合1978~1994年国家投资开展区域治理系列研究,特别... 研究分析了浙江低丘红壤区农业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上的特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匀;低丘红壤连绵分布而地力不足;作物多样化而种植制单一,产量和效益不高。综合1978~1994年国家投资开展区域治理系列研究,特别在浙西开展的红壤综合试验区所进行的多元复合种植中的高产配套技术;红壤园地经济果木优质丰产技术;红壤改良培肥及防旱、避旱种植效应;食草家畜(湖羊)的优化杂交组合和高效舍饲效应;红壤水土保持及优化生态模式的动态监测,以及发展红壤农区森林适生、快育树种筛选等专题研究成果和成就,论述了该区今后农业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导向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 低丘红壤区 资源 农业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丘陵区牧草种植前景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超文 陈一兵 +1 位作者 张庆玉 黄晶晶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12期77-78,46,共3页
四川盆地是全国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可是耕地资源相对并不富足。作者通过对四川省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家畜饲养为中心的农牧结合型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实行农牧结合、扩大牧草种植模式可以解决四川农业发展中的畜牧业结构... 四川盆地是全国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可是耕地资源相对并不富足。作者通过对四川省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家畜饲养为中心的农牧结合型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实行农牧结合、扩大牧草种植模式可以解决四川农业发展中的畜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总体效益不高、饲料缺口大、人畜争粮、水土流失等问题,为四川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持续发展 模式 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刚 张绍良 +2 位作者 公云龙 胡璐 邓晓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煤矿开采引起的塌陷地对周边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和破坏,并且严重制约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该文根据徐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特点(塌陷面积大、地表移动和变形大、地表积水严重),引用了PD I指数,分析了徐州矿区采煤塌陷地对当... 煤矿开采引起的塌陷地对周边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和破坏,并且严重制约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该文根据徐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特点(塌陷面积大、地表移动和变形大、地表积水严重),引用了PD I指数,分析了徐州矿区采煤塌陷地对当地农业资源的破坏情况,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如何保障实施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农业综合开发 徐州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绩效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海霞 马康贫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年第1期3-7,共5页
基于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县市(溧阳、溧水、仪征、赣榆、盱眙)开发情况的调研基础数据,结合国家和省委和省政府对丘陵山区开发的目标和要求,形成江苏省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绩效评价综合(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评价法... 基于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县市(溧阳、溧水、仪征、赣榆、盱眙)开发情况的调研基础数据,结合国家和省委和省政府对丘陵山区开发的目标和要求,形成江苏省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绩效评价综合(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评价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确定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业综合开发 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15
作者 张常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8年第3期45-47,共3页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近年来,祁阳县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开发等项目为契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需认真对待并认真...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近年来,祁阳县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开发等项目为契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需认真对待并认真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 新农村建设 成效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以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飒 苏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1,88,共6页
选取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2个一级区8个亚区。通过采用实地调查与专家推荐的方法,确定了河北省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完成了现状条件下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 选取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2个一级区8个亚区。通过采用实地调查与专家推荐的方法,确定了河北省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完成了现状条件下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坝上高原和冀西北山间盆地亚区农业对气候变化非常脆弱,山麓平原亚区农业对气候变化较为适中,滨海平原亚区农业对气候变化脆弱性逐渐变缓。评价结果基本上反映出河北省农业开发项目区生态系统气候脆弱性现状的一个大致轮廓,可供进一步研究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农业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溪县农业综合开发回顾与展望
17
作者 王永生 胡勇 罗瑜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7年第5期22-25,共4页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是支持财力困难县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是国家管理最为规范实施效益最好的农业项目资金。近年来,四川省苍溪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创新思维,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迈上...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是支持财力困难县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是国家管理最为规范实施效益最好的农业项目资金。近年来,四川省苍溪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创新思维,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其措施、经验为山区农业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成效、潜力和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忠彬 王昭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0年第11期3-6,共4页
"十一五"以来,省政府更加重视丘陵山区开发,召开了两次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颁发了《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意见》,把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极来规划,作为建设现代高效农业... "十一五"以来,省政府更加重视丘陵山区开发,召开了两次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颁发了《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意见》,把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极来规划,作为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阵地加以突破。各地紧紧围绕丘陵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经济林果、特色蔬菜、草食畜禽和观光农业等主导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产业规模和区域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业综合开发 成效 潜力和展望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探讨——以江苏省句容市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褚小明 张晓翠 凌云芳 《宁夏农林科技》 2011年第8期85-87,共3页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句容市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经过10多年发展,已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成功之路,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在概述句容市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已取得的...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句容市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经过10多年发展,已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成功之路,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在概述句容市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已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综合开发的主要途径和经验,以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其综合开发的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综合开发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综合开发必须坚持八项原则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定顺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8年第11期41-42,共2页
各地实践经验表明,制约丘陵山区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坚持八大原则进行系统的综合性开发,搞总体战,才能真正加快丘陵山区开发步伐,取得预期的效果,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状况。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业综合开发 八项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