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E磁性指纹粉末在手印显现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王亮 王允熙 刘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40-1947,共8页
手印是犯罪现场中最重要的物证之一,利用聚集诱导发光材料显现潜在手印是当下的研究方向之一。通过探究AIE磁性指纹粉末的最适激发波长,显现不同物质成分、不同客体上、不同遗留时间的手印的显现效果,以及AIE磁性指纹粉末与磁性粉、绿... 手印是犯罪现场中最重要的物证之一,利用聚集诱导发光材料显现潜在手印是当下的研究方向之一。通过探究AIE磁性指纹粉末的最适激发波长,显现不同物质成分、不同客体上、不同遗留时间的手印的显现效果,以及AIE磁性指纹粉末与磁性粉、绿色荧光粉显现手印的显现效果差异,来评价AIE磁性指纹粉末显现手印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AIE磁性指纹粉末适合选用365nm的紫外光激发,且能够清晰的显现汗液手印和皮脂手印。AIE磁性指纹粉末对不同客体上手印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且可以消除客体背景图案和颜色对乳突纹线的干扰。AIE磁性指纹粉末可以较好的显现遗留时间为30天的皮脂手印。相比于传统粉末,AIE磁性指纹粉末具有增加手印与客体背景反差、客体背景附粉量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印显现 聚集诱导发光 有机发光材料 潜在手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E型荧光探针对土壤中硫氰酸根的识别和检测
2
作者 任洁 卢万鹏 郑子麒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2-461,共10页
硫氰酸根(SCN⁻)在农业中扮演复杂的角色,对植物营养、生物防治和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硫氰酸根难以分解,造成积累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包括对植物的毒性、水资源的污染以及最终可能影响到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因此,本研究采用... 硫氰酸根(SCN⁻)在农业中扮演复杂的角色,对植物营养、生物防治和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硫氰酸根难以分解,造成积累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包括对植物的毒性、水资源的污染以及最终可能影响到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因此,本研究采用Suzuki偶联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种基于苯联吡啶框架AIE荧光探针分子,其结构用^(1)H NMR表征,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探针对SCN⁻的荧光响应。倒置荧光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实验表明,在SCN⁻存在下,探针分子出现聚集行为,致使探针荧光发射增强。分析结果表明,该探针在水溶液中对SCN⁻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常见生物相关阴离子无法干扰对SCN⁻的识别,且在一定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79μmol·L^(-1)。同时,探针聚集导致的散射光增强使其可完成对SCN⁻的裸眼半定量检测。在处理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如土壤污染的快速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氰酸根 SUZUKI偶联反应 荧光探针 聚集诱导发光 农业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Q、AIE聚合物纳米粒子发光性能及其在喷墨印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小琴 梁梨花 +1 位作者 朱尽顺 马明月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为探究聚集诱导猝灭(ACQ)型和聚集诱导发光(AIE)型聚合物纳米粒子(PNPs)的发光性能,以及二者在喷墨印花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细乳液聚合技术原位包覆ACQ染料尼罗红(NR)和AIE染料四苯基乙烯(TPE),制得ACQ-PNPs和AIE-PNPs。采用重量法、动态... 为探究聚集诱导猝灭(ACQ)型和聚集诱导发光(AIE)型聚合物纳米粒子(PNPs)的发光性能,以及二者在喷墨印花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细乳液聚合技术原位包覆ACQ染料尼罗红(NR)和AIE染料四苯基乙烯(TPE),制得ACQ-PNPs和AIE-PNPs。采用重量法、动态光散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等研究了染料用量对PMMA/NR NPs和PMMA/TPE NPs的最终转化率、颗粒特征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将poly(MMA-co-20%BA)/NR NPs和poly(MMA-co-20%BA)/TPE NPs乳液配制成墨水,用于棉织物的喷墨打印,探究两类墨水在棉织物上的喷墨印花效果。结果表明:当染料质量分数低于1.5%时,NR和TPE染料对PMMA/NR NPs和PMMA/TPE NPs体系聚合反应最终转化率和纳米粒子尺寸影响均较小,PMMA/NR NPs荧光强度随NR染料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而PMMA/TPE NPs荧光强度与TPE染料近乎呈线性正相关。此外,经poly(MMA-co-20%BA)/NR和poly(MMA-co-20%BA)/TPE NPs墨水喷墨打印后的棉织物,其图案分别呈现出明亮的红色和蓝色荧光。研究表明,在合适的染料浓度范围内,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得的ACQ和AIE聚合物纳米粒子乳液在喷墨印花领域中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聚集荧光猝灭 聚合物纳米粒子 细乳液聚合 发光性能 喷墨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效应材料制备及其智能响应性——综合化学实验设计
4
作者 董翠芳 张雪琪 +3 位作者 郑温馨 胡宾 李耀坤 刘长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2,共6页
选用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的典型分子四苯乙烯醛(TPA)和壳聚糖(CS)为原料,利用醛基和氨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亚胺键制备AIE材料。利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对AIE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亚胺键的“动态可逆”对AIE材料酸碱响应进行探... 选用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的典型分子四苯乙烯醛(TPA)和壳聚糖(CS)为原料,利用醛基和氨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亚胺键制备AIE材料。利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对AIE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亚胺键的“动态可逆”对AIE材料酸碱响应进行探究。该实验操作过程简单、AIE效应明显、动态响应速度快,有助于学生理解有机反应机理和响应性能、掌握仪器表征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开展全过程科学研究的能力。该综合实验将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和仪器分析等学科知识集合于一体,内容丰富,难度适中,适合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阶段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聚集诱导发光效应 动态亚胺键 酸碱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异构体制备与光电性能测试实验设计
5
作者 张然 郑修畅 +3 位作者 赵云 王虹 江海深 王启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6,共6页
为了实现科研创新和教学实践相融合,设计了一个涵盖分子设计合成、结构表征、光物理化学性质测试等内容的综合实验。合成了对位和间位连接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四苯乙烯-咪唑异构体,并进行结构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 为了实现科研创新和教学实践相融合,设计了一个涵盖分子设计合成、结构表征、光物理化学性质测试等内容的综合实验。合成了对位和间位连接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四苯乙烯-咪唑异构体,并进行结构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研究异构体的光电性质,并深入分析性质差异的本质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对位和间位取代导致分子间聚集方式不同,同分异构体在吸收、荧光、聚集诱导发光、压制变色、循环伏安等性质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该对异构体作为模型化合物,直观地展示了结构的微小改变对性质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助于理解“结构决定性质”化学核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合成 异构体 聚集诱导发光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E型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园 刘茜 +1 位作者 杨菊香 刘振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39-12046,12072,共9页
超支化聚合物(HBP)是一类含有大量官能团、结构高度支化的三维大分子,具有分子间不纠缠、低粘度和高反应活性等特点。聚集诱导发光(AIE)型HBP不但具有以上特征,而且在聚集状态下能够发出明亮的光,因此在发光成像、传感材料、荧光材料等... 超支化聚合物(HBP)是一类含有大量官能团、结构高度支化的三维大分子,具有分子间不纠缠、低粘度和高反应活性等特点。聚集诱导发光(AIE)型HBP不但具有以上特征,而且在聚集状态下能够发出明亮的光,因此在发光成像、传感材料、荧光材料等领域表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在探讨AIE型HBP结构与发光性能关系的基础上,对不同种类的AIE型HBP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含有芳香环的AIE型HBP和含有非典型发光基团的AIE型HBP。同时讨论了AIE型HBP的发光机理,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及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超支化聚合物 高分子聚合物 发光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用于荧光成像治疗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振操 吕宁 +1 位作者 陈梁芳 饶跃峰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1-756,共16页
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分子因其具有易修饰、抗光漂白能力强、荧光成像信噪比高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生物成像、生物治疗等研究领域。基于上述特性,AIE分子被开发作为疾病诊断剂,可对病灶区域环境... 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分子因其具有易修饰、抗光漂白能力强、荧光成像信噪比高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生物成像、生物治疗等研究领域。基于上述特性,AIE分子被开发作为疾病诊断剂,可对病灶区域环境特异性信号识别,在疾病区域聚集并产生明亮荧光信号,定位病灶位置,这种方式可以实时原位可视化病灶,备受关注。此外,在成像诊断基础之上,AIE分子治疗能力被进一步开发,可用作光热治疗剂、光动力治疗剂等,使成像诊断协同光治疗领域获得快速发展。因此,本文综述了AIE分子靶向成像协同光治疗在2020−2024年间的研究现状,总结和归纳了其分子结构设计与荧光成像、光治疗效果之间的联系,展望发展方向,希望能给光诊断治疗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光动力治疗 光热治疗 成像协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测界面聚合反应过程的研究
8
作者 张滢滢 忻嘉辉 +3 位作者 张歆宁 郭毅 徐志康 倪旭峰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2,共6页
界面聚合是合成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常用聚合方法,但受限于原位观测和表征手段,界面聚合过程中微观反应动力学及聚合物的结构演变一直难以深入研究。该实验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界面聚合反应过程的不同阶段... 界面聚合是合成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常用聚合方法,但受限于原位观测和表征手段,界面聚合过程中微观反应动力学及聚合物的结构演变一直难以深入研究。该实验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界面聚合反应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实时荧光成像,通过对荧光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生成机制及其微观结构演变过程,揭示了界面处聚合物“疏-密-疏”的结构分布及聚合物结构与单体浓度的关系。该原位实时观测与全程可视化表征新方法可为界面聚合机理研究提供可视化平台,同时为功能聚合物的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界面聚合 聚集诱导发光 原位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检测污水中甲基苯丙胺的应用
9
作者 周欣雨 陶欣泽 +4 位作者 冷芳雨 郭佳宁 娄振宁 熊英 廉永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78,共7页
设计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TPE-2COOH),其与γ-环糊精(γ-CD)进行复合,制备了具有AIE特性的荧光探针TPE-2COOH@γ-CD。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荧光探针进行... 设计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TPE-2COOH),其与γ-环糊精(γ-CD)进行复合,制备了具有AIE特性的荧光探针TPE-2COOH@γ-CD。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荧光探针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分子荧光光谱法考察了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TPE-2COOH@γ-CD在四氢呋喃中几乎不发射荧光,在四氢呋喃-水体系中具有典型的AIE性能。在TPE-2COOH@γ-CD水溶液中加入甲基苯丙胺(METH),超声,混合均匀,测定在激发波长314 nm下的荧光光谱,METH会导致TPE-2COOH@γ-CD荧光猝灭,进而用于METH的检测。METH的质量浓度在0.10~0.26 g·L^(−1)内与荧光探针的荧光猝灭量(472 nm)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035 g·L^(−1)。方法用于城市污水中METH的富集和检测,回收率为106%~127%,METH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为7.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乙烯衍生物 γ-环糊精(γ-CD) 甲基苯丙胺 聚集诱导发光 荧光探针 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型荧光探针在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黄欣欣 石有圣 +1 位作者 邓涛 蔡春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5-1056,共22页
聚集诱导发光(AIE)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光电材料等多个领域。不同于传统的荧光探针,AIE型荧光探针聚集后,分子内运动由于空间位阻而受限,从而表现出强发光。AIE型荧光探针表现出更高的选择性、灵敏度和信噪... 聚集诱导发光(AIE)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光电材料等多个领域。不同于传统的荧光探针,AIE型荧光探针聚集后,分子内运动由于空间位阻而受限,从而表现出强发光。AIE型荧光探针表现出更高的选择性、灵敏度和信噪比,以及更短的响应时间。这些优势使得聚集诱导发光广泛应用于生化检测、疾病的早期诊疗和细胞成像等多个方面。本文总结了AIE型荧光探针在酶、金属离子和生物活性小分子等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此外,还讨论了AIE型荧光探针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荧光探针 生物标志物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吡喃腈类近红外聚集诱导荧光探针在粘度检测及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11
作者 孟真真 杨金凤 延钰康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1-981,共11页
粘度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关键参数,开展粘度检测与细胞成像对于深入剖析生理机制意义重大。本文以2-(2-甲基-4H-色满-4-亚基)丙二腈和1,3-二苯-1H-吡唑-4-甲醛为原料,通过Knoevev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近红外发射的新型粘度探针(DCM-P... 粘度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关键参数,开展粘度检测与细胞成像对于深入剖析生理机制意义重大。本文以2-(2-甲基-4H-色满-4-亚基)丙二腈和1,3-二苯-1H-吡唑-4-甲醛为原料,通过Knoevev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近红外发射的新型粘度探针(DCM-PD),分子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基于光谱测试考察了探针的溶剂效应、聚集诱导发光性能以及粘度响应等关键性能指标,以分子转子优势实现了对细胞粘度变化的检测。结果显示,探针DCM-PD的近红外发射表现具有优异的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性能以及大Stokes位移(245 nm)。随水-甘油体系(V∶V)中甘油体积分数(φ(glycerol))的升高,660 nm处的荧光强度增强10倍,并且二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41),证明探针在粘度检测定量应用的可行性。同时,探针不受金属离子、阴离子、氨基酸和pH值变化等潜在干扰,表现出优异的粘度响应选择性、抗干扰性与光稳定性能。将探针与制菌霉素(Nystatin)诱导的HeLa细胞共孵育30 min后,观察到细胞荧光亮度显著增强,表明DCM-PD可应用于药物诱导下HeLa细胞内粘度变化的高效检测,为后续生物医学研究及临床诊断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度响应 苯并吡喃腈 聚集诱导发光 近红外荧光探针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铂(Ⅱ)配合物探针的核苷酸类药物双模可视化鉴别研究
12
作者 李安安 徐艺 +1 位作者 李改茹 李毓姝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6,共7页
提出了一种比色-荧光双模法与逻辑门、颜色编码技术结合鉴别5种核苷酸类药物(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的方法,探究了阿德福韦酯与氯化氯·(羟基化三联吡啶)合铂(Ⅱ)探针([Pt(tpy-OH)Cl]·Cl)产... 提出了一种比色-荧光双模法与逻辑门、颜色编码技术结合鉴别5种核苷酸类药物(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的方法,探究了阿德福韦酯与氯化氯·(羟基化三联吡啶)合铂(Ⅱ)探针([Pt(tpy-OH)Cl]·Cl)产生显著荧光可视化信号的机理,并评价了其检测性能。结果表明,探针可通过自组装聚集产生的比色-荧光双模信号实现5种核苷酸类药物的快速同步鉴别;且探针对阿德福韦酯的检测有较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抗干扰性。该方法有望发展成为高效的核苷酸类药物鉴别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氯·(羟基化三联吡啶)合铂(Ⅱ) 荧光探针 聚集诱导发光 核苷酸类药物 比色-荧光双模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AIE特性的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光谱和电化学性能
13
作者 赵鑫 葛梦媛 +2 位作者 杨慧慧 梁俊芳 管翔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4-228,234,共6页
以咔唑、芴酮等为原料,通过亲核加成等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型咔唑衍生物:3-亚芴基肼撑亚甲基-N-乙基咔唑和3,6-双(亚芴基肼撑亚甲基)-N-乙基咔唑(a和b)。通过红外、核磁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两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紫外吸... 以咔唑、芴酮等为原料,通过亲核加成等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型咔唑衍生物:3-亚芴基肼撑亚甲基-N-乙基咔唑和3,6-双(亚芴基肼撑亚甲基)-N-乙基咔唑(a和b)。通过红外、核磁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两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行为和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化合物a和b的薄膜均显示出较强的红色荧光,且均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特性;化合物a和b的电离势分别为5.62和5.65eV,与正电极ITO的功函数相匹配,可有效降低空穴注入的能垒,有利于空穴的传输;化合物a和b的热分解温度分别是310℃和309℃,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衍生物 聚集诱导发光 空穴传输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S型配体的Pt(Ⅱ)配合物二聚体的磷光性质
14
作者 周艳 栾雪垠 +1 位作者 乔立歌 张玉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240,共9页
以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为基础,研究8种含S^S型配体的Pt(Ⅱ)配合物二聚体的磷光发射机制,揭示构效关系,定性探索聚集诱导发光(AIE)机制。结果表明:配合物1、2和3的二聚体的发光特性为^(3)ILCT/^(3)MLCT/^(3)L... 以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为基础,研究8种含S^S型配体的Pt(Ⅱ)配合物二聚体的磷光发射机制,揭示构效关系,定性探索聚集诱导发光(AIE)机制。结果表明:配合物1、2和3的二聚体的发光特性为^(3)ILCT/^(3)MLCT/^(3)LLCT,配合物4的发光特性为^(3)ILCT/^(3)MLCT,均以^(3)ILCT为主;4种配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无磷光发射的原因是Stpip上苯环的旋转导致大的非辐射衰变常数,而配合物的聚集限制了苯环旋转;配合物3有最大量子产率的主要原因是其^(3)MLCT成分最大以及单重态和三重态分裂能ΔE_(ST)最小;非稠合主配体ppy适中的共轭扩展程度、稳定的π-π堆积和有效的分子内转动限制有利于产生大的量子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金属配合物 磷光 聚集诱导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共掺杂碳量子点和聚集诱导发光效应检测粮食中六六六的研究
15
作者 崔美琪 王金辰 +4 位作者 李鑫 王婉昭 张星宇 关美佳 张丽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68-78,共11页
为实现六六六(HCH)在粮食中的快速检测,通过水热法合成NS共掺杂碳量子点(NS-CQDs),并对NS-CQDs进行了表征。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IE),构建一种快速检测HCH的荧光探针,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采用加标回收试验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 为实现六六六(HCH)在粮食中的快速检测,通过水热法合成NS共掺杂碳量子点(NS-CQDs),并对NS-CQDs进行了表征。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IE),构建一种快速检测HCH的荧光探针,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采用加标回收试验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缓冲溶液的pH值为2时,孵育时间在2~5 min内,孵育温度为25℃时,NS-CQDs的检测效果最佳;碳点结构表征发现NS-CQDs的最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为350 nm和430 nm,粒径集中在1.4~3.5 nm,氮元素成功与CQDs掺杂在一起,并确定了官能团。研究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并具有良好的精密性和稳定性,且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经济环保、方便快捷,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硫共掺杂碳量子点(NS-CQDs) 荧光探针 聚集诱导发光效应 六六六(HCH)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聚集诱导发光荧光涂层研究进展
16
作者 曹宇奇 李璐 +3 位作者 时慧 刘国良 杨金龙 高安然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29-1743,共15页
功能性涂料因其在防水、防污、耐火、防锈、电磁屏蔽等方面表现出的诸多优异性能而成为涂料界的中流砥柱。作为功能性涂料中的重要一员——荧光功能性涂料得益于其独特的功能性和艺术性,在生物医药、化学检测、食品工程、特种设备等领... 功能性涂料因其在防水、防污、耐火、防锈、电磁屏蔽等方面表现出的诸多优异性能而成为涂料界的中流砥柱。作为功能性涂料中的重要一员——荧光功能性涂料得益于其独特的功能性和艺术性,在生物医药、化学检测、食品工程、特种设备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受到传统荧光剂聚集诱导猝灭效应(Aggregation caused quenching,ACQ)的影响,荧光功能性涂料的应用严重受限。随着技术发展,聚集诱导发光材料(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的合成和开发有力打破了这一僵局。相较于传统荧光剂,AIE材料能够在聚集状态下发射强烈荧光,而在良性溶剂中荧光强度极弱。由于其在荧光量子产率、灵敏度、光稳定性及成像分辨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因此被视为涂层制备中的理想颜料替代品。同时,分子结构多变性带来的可调控刺激响应性能也为多功能荧光涂层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行性。针对AIE材料特殊的发光性能,本文综述了AIE功能性荧光涂层在化学检测、食品与医疗、公共安全以及其他智能涂层四大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此外,还分析了制约AIE荧光功能性涂层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聚集诱导猝灭 功能性涂料 可修饰性 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检测有机溶剂中水含量的三苯胺荧光探针
17
作者 姚叶林 胡浩 +2 位作者 邓林龙 薛蕾 王海滨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3,共9页
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苯胺荧光探针TPAO。该探针在有机溶剂中表现出明显的溶剂致变色效应。通过溶剂极性经验参数ET(30)方法,确定了TPAO的溶剂致变色效应与极性的相关性。基于TPAO对极性的高度敏感性,检测了8种有机溶剂中水... 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苯胺荧光探针TPAO。该探针在有机溶剂中表现出明显的溶剂致变色效应。通过溶剂极性经验参数ET(30)方法,确定了TPAO的溶剂致变色效应与极性的相关性。基于TPAO对极性的高度敏感性,检测了8种有机溶剂中水的含量,检测限分别低至0.0015%(v/v,1,4-二氧六环)、0.0016%(v/v,四氢呋喃)、0.0066%(v/v,丙酮)、0.016%(v/v,DMF)、0.043%(v/v,DMSO)、0.0043%(v/v,乙腈)、0.0040%(v/v,乙醇)、0.014%(v/v,甲醇)。此外,成功将TPAO用于国产白酒酒精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溶剂致变色 分子内电荷转移 聚集诱导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氰基苯乙烯荧光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及织物防伪
18
作者 武浩扬 吴宏伟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具有刺激响应发光的化合物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多步化学反应合成两种新型氰基苯乙烯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在四氢呋喃(THF)/水混合体系中均表现出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AIE)行为。通过测试两种化合物固体粉末的荧光光谱发现,它们分别... 具有刺激响应发光的化合物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多步化学反应合成两种新型氰基苯乙烯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在四氢呋喃(THF)/水混合体系中均表现出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AIE)行为。通过测试两种化合物固体粉末的荧光光谱发现,它们分别具有较亮的黄色(化合物C,510 nm)和橙色(化合物D,560 nm)荧光。经机械研磨后,化合物C的荧光发射峰产生从510 nm到530 nm的明显红移现象,粉末颜色也由黄色变为橙色;化合物D在研磨前后荧光颜色并未发生变化。化合物C具有不同的固体发光现象是由于羟基的存在,其可以诱导形成氢键,从而使化合物具有更灵敏的对外界刺激响应的性质,在施加外力后,分子堆积从紧密变松散,导致力致荧光红移。基于上述机理,开发了具有快速力致荧光颜色切换的压敏纺织品,为实现氰基苯乙烯化合物在先进信息加密和智能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氰基苯乙烯衍生物 压致变色 刺激响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体工程增强金纳米团簇的聚集诱导发光
19
作者 叶伟卿 逯慧 +9 位作者 陈婉京 李宁静 张瑜 王丽华 李江 诸颖 李明强 樊春海 贾思思 陈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共8页
金纳米团簇的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在生物成像、化学传感和光电器件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如何通过有效设计增强金纳米团簇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仍具有挑战性.本文报道了一种配体工程策略,在Au_(8)纳米团簇中实现了显著的聚集诱导发... 金纳米团簇的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在生物成像、化学传感和光电器件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如何通过有效设计增强金纳米团簇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仍具有挑战性.本文报道了一种配体工程策略,在Au_(8)纳米团簇中实现了显著的聚集诱导发光增强.与溶液状态相比,聚集态Au_(8)纳米团簇的量子产率提升约90倍,发射强度增强达560倍.通过结合光学表征和聚集体系中亚稳态组分的追踪,阐明了其聚集诱导发光机制.由于该配体工程策略缩短了团簇间距(从1.31 nm压缩至0.72 nm),进而有效了抑制分子间旋转/振动弛豫,使得金纳米团簇的聚集诱导发光和结晶诱导发光均得到增强.这种空间位阻缩减策略为精准调控金纳米团簇在聚集态和晶态的光致发光行为建立了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体工程 光致发光 聚集诱导发光 原子精确 金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发射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雷秀明 孙海亚 路胜利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6-1478,共13页
光敏剂(PS)是光动力治疗(PDT)中的核心物质,其对提高PDT的效果和减少副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PS在生物体内易发生聚集,会导致聚集荧光猝灭效应,使PS的荧光强度和活性氧生成效率降低。同时,传统PS的光吸收和发射波段也存... 光敏剂(PS)是光动力治疗(PDT)中的核心物质,其对提高PDT的效果和减少副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PS在生物体内易发生聚集,会导致聚集荧光猝灭效应,使PS的荧光强度和活性氧生成效率降低。同时,传统PS的光吸收和发射波段也存在局限性。红光发射聚集诱导发光PS具有聚集态下活性氧产率高、激发/发射光组织穿透力强、背景干扰小、对正常细胞毒性低甚至无毒等优点,在PDT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首先介绍了红光PS的结构设计原则;然后,综述了基于氰基、苯并噻二唑、氟硼二吡咯等吸电子基团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的红光PS及其在光动力治疗领域的相关应用;最后,提出了红光发射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及其在PDT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其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更高效、更安全的红光发射聚集诱导发光PS的分子设计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红光 光动力治疗 氰基 苯并噻二唑 氟硼二吡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