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毗邻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分合流段视觉特性及行车风险
1
作者 周翱 尚婷 +1 位作者 谢磊 兰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8259-8271,共13页
为进一步分析驾驶员在毗邻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分合流段的视觉特性及风险情况,基于实车试验所采集的数据,通过构建线性拟合模型及计算瞳孔面积增长率分析了瞳孔面积变化规律,并基于K-medoids聚类法对驾驶员的注视兴趣区域进行划分,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驾驶员在毗邻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分合流段的视觉特性及风险情况,基于实车试验所采集的数据,通过构建线性拟合模型及计算瞳孔面积增长率分析了瞳孔面积变化规律,并基于K-medoids聚类法对驾驶员的注视兴趣区域进行划分,分析了驾驶员注视行为特征。通过构建博弈论-可拓云评价模型针对毗邻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分合流路段的行车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驾驶员瞳孔面积在入口段呈线性增长而在出口段呈现线性减小规律,整体变化毗邻入口合流段>毗邻入口分流段>毗邻出口分流段>毗邻出口合流段,同时驾驶员在毗邻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分合流段受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存在一定行车风险,针对评价结果与实际调研情况相结合,分析了各路段存在风险诱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改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段 分合流路段 行车风险 视觉负荷 博弈论-可拓云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云物元模型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风险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魏盛宇 梁文彪 +3 位作者 翟越 李艳 程禹翰 杨宇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59-4367,共9页
为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安全运行,降低城市交通事故发生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云物元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风险评价模型。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风险因素出发,结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实习期驾驶员比例等15个风... 为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安全运行,降低城市交通事故发生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云物元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风险评价模型。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风险因素出发,结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实习期驾驶员比例等15个风险评价指标,构建“人-车-道-环”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云物元模型,解决评价指标中存在模糊性与随机性的问题,同时采用博弈论将C-OWA有序加权算子处理的专家打分值和改进熵权法求出的权重进行组合优化,围绕待评物元与风险等级之间的隶属度,计算得出风险等级。将该模型应用于中国西部某城市A道路交通系统,展开风险评价,同时将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C-OWA云物元模型和熵权云物元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得出城市A道路交通系统中各指标风险评价结果与实地走访调研结果及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且博弈论组合赋权云物元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风险评价模型更加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可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风险评价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物元模型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熵权法 C-OWA算子 博弈论组合赋权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被引量:73
3
作者 路遥 徐林荣 +1 位作者 陈舒阳 曹禄来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4-200,共7页
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是地质灾害评价中的常用模型,多采用层次分析法等传统主观权重计算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存在判断矩阵偏主观、一致性检验过程较繁琐的问题。鉴于此,结合灰色系统理论与二元比较法,提出了一种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的关联度... 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是地质灾害评价中的常用模型,多采用层次分析法等传统主观权重计算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存在判断矩阵偏主观、一致性检验过程较繁琐的问题。鉴于此,结合灰色系统理论与二元比较法,提出了一种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的关联度-二元比较分析法,同时基于博弈论集结模型对主、客观权重进行组合赋权,充分挖掘、利用关联度-二元比较分析法的主观权重信息与熵值法的客观权重信息,从而克服单一权重的片面性。将该组合赋权法在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中进行了实例应用及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准确、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切实可行,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集结模型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主观赋权法 客观赋权法 组合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容网络服务节点部署理论综述 被引量:9
4
作者 尹浩 袁小群 +3 位作者 林闯 张法 庞善臣 刘志勇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11-1620,共10页
内容网络通过在Internet上部署由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节点来构成覆盖网,有效解决了新应用对网络的多样性需求与Internet尽力而为服务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服务节点部署是内容网络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部署好坏将... 内容网络通过在Internet上部署由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节点来构成覆盖网,有效解决了新应用对网络的多样性需求与Internet尽力而为服务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服务节点部署是内容网络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部署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覆盖网络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随着Internet和网络应用的发展,内容网络所处的网络环境、服务质量的要求和与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服务节点部署理论面临着众多的新挑战.近年来,如何改善现有的服务节点部署理论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文中系统总结了现有内容网络服务节点部署理论与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针对挑战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与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网络 节点部署 基于确定信息的选址模型 基于概率的选址模型 基于博弈论的选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和灰色Euclid理论的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亚伯 秦伟 汪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97,共4页
提高深基坑开挖施工安全水平,综合考虑基坑支护方案影响因素的特点,建立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和灰色Euclid理论的基坑支护方案优选决策模型。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信息熵法分别确定主客观权重。然后利用博弈集结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 提高深基坑开挖施工安全水平,综合考虑基坑支护方案影响因素的特点,建立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和灰色Euclid理论的基坑支护方案优选决策模型。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信息熵法分别确定主客观权重。然后利用博弈集结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组合赋权,得到综合权重。最后,运用灰色Euclid理论评价优选模型进行深基坑支护方案的优选,同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运用博弈集结组合赋权和灰色Euclid理论模型选出方案A4为最优支护方案,结果与工程实际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支护 博弈集结模型 组合赋权 灰色Euclid理论 方案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车辆自组网的多人博弈数据融合算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羽中 翁诗宁 郭昆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07-1811,共5页
针对车辆自组织网络中数据融合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大规模簇间数据融合分析,而对簇内数据融合的研究却很少涉及.为了评估簇内数据融合性能,研究了节点可信特征以及动态车辆自组网的网络结构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纳什均衡的数据融... 针对车辆自组织网络中数据融合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大规模簇间数据融合分析,而对簇内数据融合的研究却很少涉及.为了评估簇内数据融合性能,研究了节点可信特征以及动态车辆自组网的网络结构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纳什均衡的数据融合算法,用于分析簇内节点在数据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竞争和合作关系,进而分析簇特征冗余度和网络结构变化程度的均衡关系.通过对算法进行扰动,可以得到效益最优传输策略.实验结果证明,最优效益解在数据融合精确度和网络结构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自组织网络 数据融合 博弈论 可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作博弈纳什议价的几种网络定价结构模型比较
7
作者 曹宪生 周亚平 庄宏斌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3,共6页
本文基于目前的网络资费模式,提炼出三种网络定价结构模型,研究本地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及用户之间的利润分配。首先,利用一个简化的网络业务质量(Qos)保证模型构造目标函数,说明合作博弈得到的解比非合作博弈情形下更优,合作博弈时得... 本文基于目前的网络资费模式,提炼出三种网络定价结构模型,研究本地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及用户之间的利润分配。首先,利用一个简化的网络业务质量(Qos)保证模型构造目标函数,说明合作博弈得到的解比非合作博弈情形下更优,合作博弈时得到纳什议价解与双方的相对议价权力有关。然后,从社会结构理论角度,说明议价权力取决于网络结构类型以及局中人在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相对议价权力大,获益较多;相对议价权力小,获益较少。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得到三种网络定价结构模型下的纳什议价解。结果表明,本地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合并、收购、互联有利于提高其相对议价权力,从而获益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定价 基于纳什议价的网络定价结构模型比较 社会结构理论 议价权利 合作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ABM与博弈论的武汉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与优化
8
作者 胡宏伟 施越楚 +2 位作者 王海军 陶奕宏 岳文泽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3-49,共7页
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与优化工作一直是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助于遏制城市盲目扩张,促进资源结构有序重组。文章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从模拟角度探索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与优化方法。考虑不同微观主体的偏好与目标,将多智能... 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与优化工作一直是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助于遏制城市盲目扩张,促进资源结构有序重组。文章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从模拟角度探索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与优化方法。考虑不同微观主体的偏好与目标,将多智能体模型(ABM)与元胞自动机(CA)耦合,初步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博弈论的城市开发生态冲突耦合协调机制,实现划定结果的优化。研究表明:基于ABM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可以深度刻画微观层面的智能体决策行为,且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智能体具有不同的偏好与目标;优化后城市用地面积为519.32 km2,新增城市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边缘,呈点状填充式扩展,且主城区外已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卫星城,如黄陂前川、新洲邾城等。文章的研究从开发与保护的视角出发,旨在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开发边界 博弈理论 多智能体模型(ABM) 城市模拟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