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地梁煤矿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应用
1
作者 阚磊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4,共11页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超前液压支架支护存在作业空间受限、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以麻地梁煤矿507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代替超前液压支架的支护方案。采用TS−C1201型矿用钻孔成像仪对煤岩体内部...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超前液压支架支护存在作业空间受限、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以麻地梁煤矿507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代替超前液压支架的支护方案。采用TS−C1201型矿用钻孔成像仪对煤岩体内部裂隙进行观测,结果显示507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顶板浅部存在少量纵向裂隙,其余区域裂隙不发育,表明顶板整体完整性良好,具备实施主动式超前支护的条件。结合上述观测结果,设计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方案:顶板采用“锚杆+锚索+钢带”联合支护,布置7根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和3根锚索,配合M3型钢带;左帮布置4根全螺纹锚杆;右帮采用4根玻璃钢锚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提升了支护系统强度,满足巷道超前段支护需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507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原主动式超前液压支架支护方案,超前工作面10 m范围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垂直方向最大应力为4.5 MPa,顶板最大下沉量约为35 mm;超前工作面30 m范围,垂直方向最大应力约为5.5 MPa。采用锚杆(索)补强支护后,巷道垂直应力小幅度下降,巷道垂直应力场分布得到优化;在超前工作面10~30 m范围顶板最大下沉量无明显变化。可见,采用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代替超前液压支架可满足超前支护要求。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补强锚杆(索)受力稳定,约为81 kN;巷道顶底板及两帮最大位移分别为41,37 mm,顶板无离层现象,满足安全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 主动式超前液压支架支护 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 辅助运输巷顶板下沉量 顶板集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巷煤柱回收工作面过空巷工程实践与控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1-268,共8页
大巷煤柱作为矿山开采的遗留结构,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矿井的高效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大巷煤柱回收技术应用成为一项关键挑战。以活鸡兔煤矿12号煤层三盘区大巷煤柱回收为实际工程背景,介绍了工作面过空巷采取的柔模泵送支柱支护技术与... 大巷煤柱作为矿山开采的遗留结构,对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矿井的高效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大巷煤柱回收技术应用成为一项关键挑战。以活鸡兔煤矿12号煤层三盘区大巷煤柱回收为实际工程背景,介绍了工作面过空巷采取的柔模泵送支柱支护技术与人工假顶施工的工程实践和控顶技术,为近似采场条件盘区近距离煤层群大巷煤柱回收技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巷煤柱回收 综采工作面 柔模泵送支柱支护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开采工作面煤岩灾变的推进速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43
3
作者 杨胜利 王兆会 +1 位作者 蒋威 杨敬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594,共9页
高强度开采工作面煤岩灾变存在冲击特征,采场围岩控制困难。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方法,分析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煤岩变形破坏和围岩应变能分布特征,并揭示采场煤岩动力灾变发生机制。研究表明:煤岩属于率相关材料,... 高强度开采工作面煤岩灾变存在冲击特征,采场围岩控制困难。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综合研究方法,分析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煤岩变形破坏和围岩应变能分布特征,并揭示采场煤岩动力灾变发生机制。研究表明:煤岩属于率相关材料,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受压煤岩破坏形式由静态变为动力破坏,在后破坏阶段,存储于煤岩中的应变能降低形式以塑性功耗散转变为整体破坏后的快速释放,破坏用时减小;随着工作面推进速度提高,煤壁前方煤体中最大主应力加载速率和最小主应力卸载速率均增大,浅部煤体应变能密度升高,致使围岩发生动力灾变概率和危害程度升高;基本顶突然断裂和滑落,将贮存于顶板中的应变能快速释放并向下位煤岩传递,使煤层中应变能密度迅速升高,促使煤岩发生动压冲击性煤壁破坏;基本顶断裂前、后,煤体中应变能密度峰值点之间距离为超前段回采巷道动力灾变危险区,是采场围岩控制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采场 煤岩 灾变 应变能密度 推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采速度对综放面围岩力学特征影响研究 被引量:86
4
作者 谢广祥 常聚才 华心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63-967,共5页
以谢桥矿#13煤层综放工作面工程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为背景,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和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对不同推进速度下综放面围岩应力、位移、破坏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综放开采安全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 以谢桥矿#13煤层综放工作面工程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为背景,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和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对不同推进速度下综放面围岩应力、位移、破坏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综放开采安全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推进速度增加,工作面低应力区和周围煤岩体破坏区的范围以及位移都相应减小,而前方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向工作面煤壁靠近,峰值应力增大。现场生产实践适当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有利于保持巷道的稳定性和改善巷道维护状态,但是应做好监测工作,防止岩爆等动力灾害的发生,确保井下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面 推进速度 围岩 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顶煤综放采场冲击矿压形成机制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13
5
作者 汪华君 姜福兴 +1 位作者 温良霞 赵明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15-2621,2628,共8页
应用覆岩空间结构学术观点对孤岛顶煤综放采场冲击矿压机制及其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根据覆岩关键层的岩性、层位、范围等因素,覆岩关键层空间结构分为覆岩空间大结构和基本顶有限矿压结构。孤岛顶煤采场冲击矿压发生机制:①孤岛顶煤综放... 应用覆岩空间结构学术观点对孤岛顶煤综放采场冲击矿压机制及其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根据覆岩关键层的岩性、层位、范围等因素,覆岩关键层空间结构分为覆岩空间大结构和基本顶有限矿压结构。孤岛顶煤采场冲击矿压发生机制:①孤岛顶煤综放采场型空间大结构形成过程是集中压力逐渐增加的过程,是该时间段发生冲击矿压的力源;②采场基本顶形成最下位型空间结构后,随着工作面推进,基本顶块体产生滑落失稳,造成工作面冲击矿压现象。通过对分段来压理论、基本顶结构失稳理论和坚硬顶板预断裂理论对覆岩关键层空间结构运动的控制作用研究,提出采用覆岩空间结构理论分析、分阶段降低放煤率、坚硬覆岩预爆泄压技术、覆岩坚硬岩层破裂的微地震监测技术等方式方法预防冲击矿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煤 综放采场 冲击矿压 放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曲矿单一工作面推进度与瓦斯涌出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季文博 齐庆新 +3 位作者 李宏艳 樊少武 张浪 桑聪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5-98,共4页
为了弄清煤炭开采与煤层气开采的相互影响关系,文章以华晋焦煤集团沙曲矿242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瓦斯抽排数据的实测统计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单一工作面推进度与瓦斯涌出量的相互影响,为煤与瓦斯共采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数据和分析基础... 为了弄清煤炭开采与煤层气开采的相互影响关系,文章以华晋焦煤集团沙曲矿242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瓦斯抽排数据的实测统计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单一工作面推进度与瓦斯涌出量的相互影响,为煤与瓦斯共采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数据和分析基础,以期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产生良性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适当加快工作面推进度有利于瓦斯抽采,同时增加了煤炭生产和瓦斯抽采的效率和产量,对于煤与瓦斯共采产生的是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推进度 瓦斯涌出量 煤层气开采 煤与瓦斯共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充填开采上覆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邰阳 郝德永 +2 位作者 李俊孟 齐文跃 陈志维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38,54,共7页
针对固体充填条件下上覆巷道围岩变形受诸多因素影响的问题,基于杨庄矿3644工作面地质条件,采用ABAQUS建立了固体充填采煤上覆巷道围岩变形分析模型,研究了充实率、开切眼至上覆巷道水平距离和充填工作面长度3个因素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影... 针对固体充填条件下上覆巷道围岩变形受诸多因素影响的问题,基于杨庄矿3644工作面地质条件,采用ABAQUS建立了固体充填采煤上覆巷道围岩变形分析模型,研究了充实率、开切眼至上覆巷道水平距离和充填工作面长度3个因素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以底板累计下沉量、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3个指标作表征,得出3个巷道围岩变形指标均随充实率的增加呈线性减小,随充填工作面长度和开切眼与上覆巷道水平距离的增加呈"半抛物线型"增加的规律,并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方法拟合了底板累计下沉量、顶底板移近量、两帮移近量3个指标与3个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工程实践表明,11号监测站处上覆巷道底板累计下沉拟合值为157 mm,实测下沉值163 mm,两者仅相差6mm,实测结果验证了模拟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变形 充填开采 充实率 充填工作面长度 水平距离 上覆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物理实验 被引量:32
8
作者 姜志海 焦险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52-1857,共6页
采用盐水充当均匀围岩介质,使用玻璃槽充当巷道空间,建立了含巷道全空间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物理模型,根据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扇面扫描的数据采集方式,对柱状良导体与低阻薄板的超前探测响应特征进行了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异常体在瞬... 采用盐水充当均匀围岩介质,使用玻璃槽充当巷道空间,建立了含巷道全空间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物理模型,根据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扇面扫描的数据采集方式,对柱状良导体与低阻薄板的超前探测响应特征进行了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异常体在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扇面扫描的多测道剖面图上存在异常响应,异常响应特征与异常体的空间位置、空间形态有关;当柱状良导体位于掘进工作面正前方时,3个扫描方向响应最强,晚期道出现"双峰"异常;低阻薄板与柱状良导体的响应不同,多测道剖面图上响应值增大过程中无明显"台阶"状的跃变,响应值增大趋势与薄板倾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瞬变电磁法 超前探测 物理实验 掘进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坐标下采空区流场及遗煤瓦斯浓度场分布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彦青 张浪 +2 位作者 李伟 桑聪 王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为揭示"U"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流场及遗煤瓦斯体积浓度场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对比验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UDF接口将工作面推进过程添加到CFD计算模型中,建立基于移动坐标下的采空区遗煤瓦斯渗流计算模型,将数值... 为揭示"U"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流场及遗煤瓦斯体积浓度场分布规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对比验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UDF接口将工作面推进过程添加到CFD计算模型中,建立基于移动坐标下的采空区遗煤瓦斯渗流计算模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十矿"U"型通风下20130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快、工作面进风巷风速越小,采空区瓦斯体积浓度和回风巷瓦斯体积浓度越高,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相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现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通风方式 UDF接口 工作面推进速度 工作面进风巷风速 移动坐标 采空区遗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综采工作面设备稳定性控制技术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英志 屠洪盛 +2 位作者 袁永 孙璐璐 白庆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7,共4页
为解决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设备稳定性差、采煤机开机率低以及操作人员安全保障低的问题,采用现场实际应用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工作面设备稳定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在工作面下端头排头支架稳定的基础上,每隔8架支架安装防滑防倒和... 为解决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设备稳定性差、采煤机开机率低以及操作人员安全保障低的问题,采用现场实际应用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工作面设备稳定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在工作面下端头排头支架稳定的基础上,每隔8架支架安装防滑防倒和调架千斤顶保证整体支架的稳定;刮板输送机机头通过防滑千斤顶、锚链和地锚连接后每隔7架支架安设一组输送机防滑链实现了输送机的稳定;采煤机单向割煤速度不超过2 m/m in;同时通过安装人行道防飞矸装置保证了工作人员安全,利用改造的超前液压支架组提高了超前支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综采 排头支架 防滑防倒 超前支护 设备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综放工作面端头煤层放出率的试验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炳香 刘长友 +2 位作者 王美柱 刘瑞涛 刘春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1,共5页
为了提高综放工作面端头顶煤的放出率,进行了软厚直接顶(顶煤)条件下综放工作面端头区放煤的现场试验。实测研究了综放面端头区放煤条件下的矿压显现特征,优化了端头区放煤参数,并对放煤效果进行了实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软厚直接顶及... 为了提高综放工作面端头顶煤的放出率,进行了软厚直接顶(顶煤)条件下综放工作面端头区放煤的现场试验。实测研究了综放面端头区放煤条件下的矿压显现特征,优化了端头区放煤参数,并对放煤效果进行了实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软厚直接顶及顶煤具有较好的随动性和充填程度,利于端头放煤的安全高效实施。综放面端头区顶板压力很小,是工作面中部的6.54%。由于端头放煤后端头区顶板活动加剧,顶板压力增大了26.64%。综放面端头区放煤的顶板控制关键是"护"和"稳",改善端头支护系统的稳定性是端头区安全放煤的保障。根据综放面端头顶板的稳定性程度,合理确定了端头区的可放煤区域和双轮或三轮顺序不等量控制放煤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端头区 顶板控制 放煤 放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分析法在矿井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2
作者 段俭君 徐会军 王子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116,76,共4页
针对水文地质参数影响矿井水量预测可靠性的问题,提出利用多年矿井涌水量预测的相关因素分析法进行预测,以同煤大唐塔山煤矿为例,建立塔山煤矿充水地质模型,利用SPSS软件分析塔山煤矿矿井涌水量与累计煤炭产量、累计掘进进尺和累计采空... 针对水文地质参数影响矿井水量预测可靠性的问题,提出利用多年矿井涌水量预测的相关因素分析法进行预测,以同煤大唐塔山煤矿为例,建立塔山煤矿充水地质模型,利用SPSS软件分析塔山煤矿矿井涌水量与累计煤炭产量、累计掘进进尺和累计采空区面积的相关性,建立矿井涌水量多元回归方程,实现矿井涌水量可靠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塔山煤矿矿井涌水量与累计煤炭产量密切相关,煤矿开采3-5号煤层时的矿井涌水量为4 972 m3/d。该研究为煤矿防治水安全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涌水量 相关分析法 累计煤炭产量 累计掘进进尺 累计采空区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综采工作面缩面开采技术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强 邢天海 +2 位作者 王焕伟 朱效军 陈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12,共4页
针对煤矿井下在边角余煤及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内工作面不规则布置越来越多的现状,在济宁三号煤矿53_下08工作面通过主运输巷"S"区段时,采用了"边采边缩"开采技术,通过合理的生产控制措施,实现了工作面边生产边缩面,... 针对煤矿井下在边角余煤及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内工作面不规则布置越来越多的现状,在济宁三号煤矿53_下08工作面通过主运输巷"S"区段时,采用了"边采边缩"开采技术,通过合理的生产控制措施,实现了工作面边生产边缩面,解决了不规则工作面缩面停采影响。实践表明:采用"边采边缩"工艺,简化缩面工序,缩短工期,减少材料投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为以后的综采工作面缩面开采方式选择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工作面 综采 缩面工艺 两巷高差 工作面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前方煤体应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马海峰 朱修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67,共3页
依据试验综采工作面开采地质及技术条件,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作面在慢速和快速推进情况下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现场生产应根据其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适当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减少工作面在同一位置的滞留时间... 依据试验综采工作面开采地质及技术条件,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作面在慢速和快速推进情况下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现场生产应根据其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适当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减少工作面在同一位置的滞留时间,有利于保持巷道的稳定性和改善巷道维护状态,对保证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体应力 推进速度 应力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致裂提高块煤率的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邓广哲 齐晓华 王雷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93,共7页
为解决陕北侏罗纪浅埋厚硬煤层综采能耗大、块煤率低的问题,在优化煤层生产工艺基础上,采用煤层超前水压预裂的方法,分析了块煤制造综采面比能耗的影响因素,构建了通过脉冲水预裂技术来降低比能耗并提高厚硬煤层块煤率的方法和途径。通... 为解决陕北侏罗纪浅埋厚硬煤层综采能耗大、块煤率低的问题,在优化煤层生产工艺基础上,采用煤层超前水压预裂的方法,分析了块煤制造综采面比能耗的影响因素,构建了通过脉冲水预裂技术来降低比能耗并提高厚硬煤层块煤率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对厚硬煤层脉冲水预裂破碎机理的研究,揭示了深孔定向脉冲水预裂煤体的破坏规律,分析了不同厚硬煤层水压破岩的预裂方法和工艺参数。研究表明:煤体硬度、煤层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是影响块煤制造综采面比能耗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陕北浅埋煤层典型大采高综采面开展水压预裂的现场试验,发现工作面煤壁截割裂隙线密度增加了约2倍,煤机截割能耗降低了36%,工作面的块煤率提高了25%,煤尘浓度平均降低了35%.同时超前预裂后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减少,试验验证了脉冲水预裂技术降低比能耗提高厚硬煤层块煤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厚硬煤层 大采高综采面 定向水压预裂 块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预注超长化学浆体锚杆防治煤壁片帮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小军 韦四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30,共3页
煤壁片帮是综采工作面经常遇到的又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赵固一矿综采工作面煤层竖向裂隙发育,上部松软,下部坚硬,中间赋存一层夹矸,小角度断层比较发育,造成煤壁易于片帮,常规的治理方法影响工作面的正常推进。根据现场观测和分析,将... 煤壁片帮是综采工作面经常遇到的又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赵固一矿综采工作面煤层竖向裂隙发育,上部松软,下部坚硬,中间赋存一层夹矸,小角度断层比较发育,造成煤壁易于片帮,常规的治理方法影响工作面的正常推进。根据现场观测和分析,将工作面的片帮机理分为拉伸式和剪切式两种类型。为了加固煤壁且不影响工作面的正常回采,提出了采用波雷音在工作面两巷灌注,形成超前预注超长化学浆体锚杆防治片帮技术。化学浆体锚杆具有易切割、易分选、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且不会干扰工作面的正常生产,保证了回采的高产高效,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工作面 煤壁片帮 化学浆体锚杆 超前预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煤层综采面旋转开采方法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桂仁 任保明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9-321,329,共4页
由于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综采工作面的推进长度较小 ,影响工作面的高产高效。本文提出了在缓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与走向长壁混合布置 ,工作面旋转开采 ,加大了工作面的推进长度。分析了其巷道布置及其特点 ,为特殊条件下... 由于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综采工作面的推进长度较小 ,影响工作面的高产高效。本文提出了在缓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与走向长壁混合布置 ,工作面旋转开采 ,加大了工作面的推进长度。分析了其巷道布置及其特点 ,为特殊条件下工作面高产高效提供了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采 综采工作面 高产高效 调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三软不稳定煤层综放面推进缓慢原因与解决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贠东风 雷奇 +5 位作者 伍永平 陈广平 谷斌 杜荣华 刘柱 张袁浩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69,73,共5页
长山子煤矿1125综放工作面回采大倾角三软松散不稳定煤层,顶板围岩破碎且伴有淋水。工作面自初采以来4个月推进速度极其缓慢(机巷与风巷分别累计推进仅20 m和38.3 m),其主要原因是顶板淋水、煤层夹矸、支架倾倒以及综采队经验不足等。... 长山子煤矿1125综放工作面回采大倾角三软松散不稳定煤层,顶板围岩破碎且伴有淋水。工作面自初采以来4个月推进速度极其缓慢(机巷与风巷分别累计推进仅20 m和38.3 m),其主要原因是顶板淋水、煤层夹矸、支架倾倒以及综采队经验不足等。提出了解决1125工作面推进缓慢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三软不稳定煤层 综放工作面 工作面推进 推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煤自燃防治的综放工作面合理推进速度的确定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春 李集明 +2 位作者 程诗禹 高鑫浩 姚立洪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1,105,共5页
为了研究综放工作面推进速度对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影响规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工作面采出率、采空区应力场、孔隙率分布规律、漏风量,以及氧化带宽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工作面推进... 为了研究综放工作面推进速度对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影响规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工作面采出率、采空区应力场、孔隙率分布规律、漏风量,以及氧化带宽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各因素的函数关系,以及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合理确定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防止遗煤自燃的工作面推进速度存在下限值和上限值,当利用上限值和下限值估算的工作面合理推进速度范围存在并且具有较大变化空间时,再对采出率加以考虑,即可得到有效防止遗煤自燃的合理工作面推进速度;当此范围不存在或范围较小时,说明提高工作面推进速度不能防止遗煤自燃,这时工作面的合理推进速度应主要依据采出率进行确定。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小,与氧化带宽度的关系曲线越平缓,提高推进速度越有利于防止遗煤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推进速度 遗煤自燃 采出率 数值模拟 氧化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综放工作面巷道强力超前支护系统设计 被引量:36
20
作者 曾明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29,共4页
针对煤矿深部综放工作面巷道顶板压力大、变形严重,巷道超前压力与变形影响范围大的特点,分析深部开采巷道压力分布特点与变形规律,提出有效控制深部巷道严重变形的方法,研制出能够适应长距离、大变形深部巷道的两列两节式强力超前支架... 针对煤矿深部综放工作面巷道顶板压力大、变形严重,巷道超前压力与变形影响范围大的特点,分析深部开采巷道压力分布特点与变形规律,提出有效控制深部巷道严重变形的方法,研制出能够适应长距离、大变形深部巷道的两列两节式强力超前支架支护系统;介绍了超前支护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和主要特点,并对超前支护系统推移机构和稳定机构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此支护系统在兖矿集团东滩矿14310工作面试验,超前支护60 m。经实际测定,巷道顶底板的平均变形量为202 mm,两帮平均变形量为848 mm,与用单体支护相比,巷道的变形量大幅降低;通过试验观测结果分析可知,该支护系统支护效果好,巷道围岩变形较小,满足综放工作面深部巷道支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超前支架 强力支护 深部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