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级持续性威胁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季一木 张嘉铭 +4 位作者 杨倩 杜宏煜 邵思思 张俊杰 刘尚东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检测分析是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APT检测与分析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对当前研究进行归纳梳理,总结了APT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首先,分析APT攻击威胁建模方法。其次,梳理代表性... 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检测分析是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APT检测与分析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对当前研究进行归纳梳理,总结了APT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首先,分析APT攻击威胁建模方法。其次,梳理代表性的APT攻击检测方法,包括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相关研究。然后,总结APT攻击分析方法,介绍了攻击溯源与攻击行为推理相关研究。最后,展望未来APT攻击检测与分析的研究方向,以便研究人员了解当前研究现状和拓展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持续威胁 攻击发现 攻击溯源 攻击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2
作者 王红燕 霍晓燕 郑慧芸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35-640,共6页
华北型煤田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水害等自然灾害的风险显著上升,对安全高效开采提出了严峻挑战。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技术作为一种前瞻性的解决方案,通过高精度的地面探测、多维数据分析及注浆加固等综合手段,实现对... 华北型煤田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水害等自然灾害的风险显著上升,对安全高效开采提出了严峻挑战。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技术作为一种前瞻性的解决方案,通过高精度的地面探测、多维数据分析及注浆加固等综合手段,实现对开采区域地质条件及潜在风险的全面预知与治理。本文概述了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技术,通过介绍技术概念,分析技术超前性、整体性、探查与治理一体性、先进性等特征,描述技术钻孔布置与设计、定向钻探技术、注浆工艺与材料、效果评估与监测等关键技术环节,概括技术基本原理、工作流程,总结应用范围与技术优势。基于探测技术发展、注浆技术发展、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风险评估与治理方案设计这几方面来描述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技术的发展进程。剖析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技术的应用实践效果,展望地面超前区域探查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型煤田 地面超前 探查治理 地面探测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直流电法偶极-偶极超前探测装置模拟及其应用
3
作者 岳建华 滕小振 +3 位作者 习丹阳 张河瑞 吴晓康 鲁凯亮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4-571,共8页
煤矿井下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是探查掘进工作面前方含导水构造的主要方法之一,现场实际应用时多采用基于球壳理论发展出来的三极超前探测装置,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该装置的探测精度与分辨率产生了质疑,且该装置井下施工时需布置无穷远电极,进... 煤矿井下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是探查掘进工作面前方含导水构造的主要方法之一,现场实际应用时多采用基于球壳理论发展出来的三极超前探测装置,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该装置的探测精度与分辨率产生了质疑,且该装置井下施工时需布置无穷远电极,进而造成施工效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为提高直流电法超前探测精度和现场施工效率,提出了矿井直流电法偶极-偶极超前探测装置,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偶极-偶极装置的探测能力进行研究。首先,建立全空间地电模型对直流偶极子源的电场分布特征进行正演模拟,证明了该方法在直流电法超前探测中的可靠性与可行性。然后,通过设置均匀全空间地电模型和含不同形状低阻异常体的地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单极-偶极与偶极-偶极装置的超前探测效果及对低阻异常体的响应特征。最后,通过现场试验,获得了掘进巷道工作面前方的电性响应特征,采用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工作面前方5~45 m内有一处低阻异常,经钻探验证该异常属实。结果表明:采用矿井直流电法偶极-偶极超前探测装置可以有效地探查掘进工作面前方的低阻异常体,且该方法探测精度和施工效率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直流电法 超前探测 偶极-偶极装置 数值模拟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钻井近钻头超前探测声源评价与优选
4
作者 简旭 李皋 +3 位作者 王军 王浩 王松涛 王华平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8,共8页
为了优选适用于气体钻井条件下的近钻头超前探测声源,提出了气体钻井条件下近钻头声波超前测距方法,进行了不同探测距离下的超声波测距、冲击回波共振测距、扫频声波共振测距和冲击震源测距试验,分析了4类声波测距声源的可行性,并从声... 为了优选适用于气体钻井条件下的近钻头超前探测声源,提出了气体钻井条件下近钻头声波超前测距方法,进行了不同探测距离下的超声波测距、冲击回波共振测距、扫频声波共振测距和冲击震源测距试验,分析了4类声波测距声源的可行性,并从声源特征、探测距离和分辨率3个方面优选了适用于气体钻井的近钻头超前探测声源。试验结果表明:当超声波的频率较低且尾波较短时,可从靠近声波发射源接收到的波形中识别出反射波信号,但探测距离近;冲击回波共振频率受岩性影响较大,导致入射波与反射波之间未形成理想的驻波,其共振测距的误差较大;扫频声波产生的入射波和反射波可形成较为理想的驻波,测距误差较小,但对扫频发生器的低频性能要求高;根据试验结果优选出的冲击震源可用于探测岩性界面,该冲击震源的尾波被显著衰减,有利于识别时域内的地层反射波信号。研究表明,优选出的冲击震源具有冲击能量强、频率低和尾波短的优势,可满足气体钻井条件下超前探测对声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井下声源 声波前探 分辨率 探测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gmenter:基于数据源图的事件级别入侵检测
5
作者 孙鸿斌 王苏 +3 位作者 王之梁 蒋哲宇 杨家海 张辉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2,共9页
近年来,高级可持续威胁(APT)攻击频发。数据源图包含丰富的上下文信息,反映了进程的执行过程,具有检测APT攻击的潜力,因此基于数据源图的入侵检测系统(PIDS)备受关注。PIDS通过捕获系统日志生成数据源图来识别恶意行为。PIDS主要面临3... 近年来,高级可持续威胁(APT)攻击频发。数据源图包含丰富的上下文信息,反映了进程的执行过程,具有检测APT攻击的潜力,因此基于数据源图的入侵检测系统(PIDS)备受关注。PIDS通过捕获系统日志生成数据源图来识别恶意行为。PIDS主要面临3个挑战:高效性、通用性和实时性,特别是高效性。目前的PIDS在检测到异常行为时,一个异常节点或一张异常图就会产生成千上万条告警,其中会包含大量的误报,给安全人员带来不便。为此,提出了基于数据源图的入侵检测系统Augmenter,同时解决上述3个挑战。Augmenter利用节点的信息字段对进程进行社区划分,有效学习不同进程的行为。此外,Augmenter提出时间窗口策略实现子图划分,并采用了图互信息最大化的无监督特征提取方法提取节点的增量特征,通过增量特征提取来放大异常行为,同时实现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的划分。最后,Augmenter依据进程的类型训练多个聚类模型来实现事件级别的检测,通过检测到事件级别的异常能够更精准地定位攻击行为。在DARPA数据集上对Augmenter进行评估,通过衡量检测阶段的运行效率,验证了Augmenter的实时性。在检测能力方面,与最新工作Kairos和ThreaTrace相比,所提方法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0.83和0.97,Kairos为0.17和0.80,ThreaTrace为0.29和0.76,Augmenter具有更高的精确率和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可持续威胁 数据源图 入侵检测 增量特征 异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NV系综量子实验调控的数字锁相放大器设计与实现
6
作者 邓宇轩 徐南阳 +1 位作者 陈宝 周明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文章设计一种应用于金刚石氮空位(nitrogen-vacancy,NV)系综量子实验的数字锁相放大器。为实现高速模拟与数字信号的采样、输出以及软硬件协同与同步处理能力,设计采用ZYNQ-7010芯片作为核心器件,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 文章设计一种应用于金刚石氮空位(nitrogen-vacancy,NV)系综量子实验的数字锁相放大器。为实现高速模拟与数字信号的采样、输出以及软硬件协同与同步处理能力,设计采用ZYNQ-7010芯片作为核心器件,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与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微处理器(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内核的基本架构,同时搭载双路高采样率的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和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整套系统可以同时进行多路锁相放大处理,输入模拟噪声低至1 nV/Hz 1/2,采样率高达125 MS/s,数据传输带宽可达800 Mib/s,具有集成化程度高、易操控、锁相准确性较高等特点。该设计成功应用在NV系综实验平台上,光探测磁共振(optically detected magnetic resonance,ODMR)实验及后续计算结果表明,使用文中锁相放大器的磁强计灵敏度可以达到1.23 nT/Hz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可编辑门阵列(FPGA)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微处理器(ARM) 模数转换器(ADC) 锁相放大器 光探测磁共振(OD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巷随掘地震监测技术及在袁店一井煤矿的应用
7
作者 陈辉亭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2期251-255,共5页
针对传统地球物理超前探测方法在快速掘进模式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局限性,本文聚焦袁店一井煤矿随掘地震监测工程实例,探讨了煤巷随掘地震监测技术的创新应用。随掘地震技术利用掘进机切割煤层时产生的振动,能够实现对掘进工作面前方地... 针对传统地球物理超前探测方法在快速掘进模式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局限性,本文聚焦袁店一井煤矿随掘地震监测工程实例,探讨了煤巷随掘地震监测技术的创新应用。随掘地震技术利用掘进机切割煤层时产生的振动,能够实现对掘进工作面前方地质构造进行连续、实时的监测,显著降低了施工成本与安全风险;同时,通过光纤网络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为矿山智能化建设提供了高效、绿色的解决方案。在袁店一井煤矿的应用中,成功识别了掘进作业前方的地质异常,验证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随掘地震监测技术不仅为煤矿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同时在地质监测理论与方法上也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能够为实现安全高效的智能掘进提供强有力的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掘地震 超前探测 地质构造 实时监测 煤巷掘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食品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5-羟甲基糠醛的形成、检测与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陆胜民 黄子馨 +2 位作者 李小琼 郑美瑜 韩永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8-1468,共11页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有助于形成一些热诱导毒性产物,包括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食源性AGEs在体内的积累和循环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有助于形成一些热诱导毒性产物,包括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食源性AGEs在体内的积累和循环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同时可能诱发氧化应激、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5-HMF的代谢物5-磺基氧甲基糠醛(5-sulfooxymethylfurfural,5-SMF)有潜在基因毒性和致癌性。如何控制热加工食品中这些危害物的形成已成为食品行业的关注焦点。本文从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两条途径探究了AGEs和5-HMF的形成机理,并对近5年二者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建立二者的通用检测方法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从削减前体物质的供给、阻断中间体的转化,以及去除已经生成的AGEs和5-HMF这3个方面着手,综述了近年来相应所采用的抑制策略,以期为AGEs和5-HMF在食品中的控制及热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5-羟甲基糠醛(5-HMF) 形成途径 检测方法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超前探测技术在煤矿TBM掘进巷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盛 陈召 +5 位作者 卢松 杨战标 冀畔俊 贺飞 鲁义强 刘佳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随着全断面掘进机TBM(Tunnel Boring Machine)逐渐应用于煤矿岩巷掘进,对不良地质构造进行超前准确快速预测的需求日益迫切。通过对主动源地震波超前探测方法的特点和TBM破岩震源超前探测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煤矿巷道地质和生产条... 随着全断面掘进机TBM(Tunnel Boring Machine)逐渐应用于煤矿岩巷掘进,对不良地质构造进行超前准确快速预测的需求日益迫切。通过对主动源地震波超前探测方法的特点和TBM破岩震源超前探测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煤矿巷道地质和生产条件,提出了适用于煤矿巷道TBM掘进的HSP超前探测方法。以河南平顶山首山一矿TBM掘进底板瓦斯治理巷道为工程背景,选用防爆硬件一体化设计的探测仪器在煤矿巷道中进行应用。构建了空间型观测方式对煤矿巷道近水平煤线进行探测,优化了双护盾TBM掘进巷道狭小空间检波器阵列式布置参数;基于时频分析、互相关干涉处理、反射与散射联合反演等方法处理原始信号并进行探测结果成像。研究表明:采用空间型观测方式可实现与巷道小角度斜交煤线的识别,设计震源与首检波器间距离为15 m时最优。通过时频分析提取有效信号,利用互相关干涉法获取虚拟震源道和反射特征曲线,并结合反射与散射联合反演成像得到探测区域地层反射能量分布图,能够较准确地推测得到围岩存在的不良地质构造。通过比较现场开挖揭露情况与探测结果发现两者吻合度较高,表明HSP超前探测方法可实现掘进工作面前方100 m范围内超前无损地质预测,有助于提高煤矿岩巷TBM掘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岩巷 超前探测 水平声波探测法(HSP) TBM 破岩震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中子检测技术在核工业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东风 陈忠 +6 位作者 武梅梅 李眉娟 刘晓龙 李天富 贺林峰 李玉庆 孙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24-437,共14页
中子检测技术具有深穿透性、同位素灵敏、无损及可开展原位实验等优势,在核工业材料研发领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依托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科学平台,针对核燃料元件、压水堆包壳、压力容器钢、阀杆不锈钢和堆用多组元... 中子检测技术具有深穿透性、同位素灵敏、无损及可开展原位实验等优势,在核工业材料研发领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依托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子科学平台,针对核燃料元件、压水堆包壳、压力容器钢、阀杆不锈钢和堆用多组元合金新材料等核工业关键部件和材料开展了中子无损检测研究,获得了燃料元件元素分布、锆合金包壳氢聚行为、压力容器钢焊接残余应力、阀杆老化纳米尺度演化、核级材料织构等关键信息,为核工业材料研发和关键部件性能评估提供了重要方法及关键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散射 中子成像 中子活化分析 中国先进研究堆 中子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龄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龙 安雪梅 +2 位作者 张杰 黄琳瑜 张兴玲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3-1369,共7页
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人生育观念的转变,高龄产妇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相较于适龄产妇,高龄产妇更可能因自身、家庭、工作等原因产生抑郁症状。目的系统评价我国高龄产妇(分娩时年龄≥35岁)产后抑郁检出率,为早期预防和干... 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人生育观念的转变,高龄产妇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相较于适龄产妇,高龄产妇更可能因自身、家庭、工作等原因产生抑郁症状。目的系统评价我国高龄产妇(分娩时年龄≥35岁)产后抑郁检出率,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与中国高龄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过程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样本量合计516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龄产妇产后抑郁总检出率为20.0%(95%CI=17.4%~22.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高龄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为19.5%(95%CI=13.8%~25.3%),≥40岁为40.3%(95%CI=11.4%~69.3%);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为19.7%(95%CI=11.7%~27.7%),高中及以下为30.7%(95%CI=19.1%~42.3%);初产妇为21.1%(95%CI=14.4%~27.9%),经产妇为16.2%(95%CI=12.9%~19.6%);自然分娩为16.4%(95%CI=12.2%~20.6%),剖宫产为27.8%(95%CI=20.9%~34.8%);新生儿性别男性为20.7%(95%CI=15.6%~25.8%),女性为27.3%(95%CI=20.5%~34.0%);有妊娠并发症为38.7%(95%CI=22.6%~54.8%),无妊娠并发症为11.7%(95%CI=7.6%~15.8%);有不良孕产史为29.5%(95%CI=17.9%~41.1%),无不良孕产史为27.7%(95%CI=16.6%~38.8%);发表年份为2020年以前为18.0%(95%CI=16.5%~19.4%),发表年份为2020年及以后为19.5%(95%CI=18.0%~21.0%);调查地区北方为20.4%(95%CI=18.2%~22.6%),南方为18.2%(95%CI=17.0%~19.4%);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13分为20.0%(95%CI=18.5%~21.5%),≥10分为16.9%(95%CI=15.2%~18.5%)。Egger’s检验(t=1.76,P=0.095)和Begg’s检验(Z=1.48,P=0.147)提示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结论我国高龄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较高(20.0%),其中年龄≥40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初产妇、剖宫产、新生儿性别为女性、有妊娠并发症、有不良孕产史、发表年份为2020年及以后、调查地区为北方、EPDS评分≥13分的高龄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较高,应重视以上高龄产妇的心理状况,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产后 产妇 高龄 检出率 META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井巷道掘进超前地质探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翔宇 杨仁树 +3 位作者 杨立云 段云 游帅 李东择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5-152,共8页
以掘进机为代表的机械破岩是未来竖井巷道掘进技术发展的方向,为保障竖井巷道快速机械智能化掘进的安全,超前地质探测是不可或缺的工序。从探测范围、适用条件以及优势不足等方面对常规超前地质探测技术和随掘超前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 以掘进机为代表的机械破岩是未来竖井巷道掘进技术发展的方向,为保障竖井巷道快速机械智能化掘进的安全,超前地质探测是不可或缺的工序。从探测范围、适用条件以及优势不足等方面对常规超前地质探测技术和随掘超前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类总结,常规超前探测技术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钻爆法施工环境中得到了较好地应用。在面对掘进机复杂的施工环境时,常规超前探测技术难以适用。而随掘超前探测可以实现掘进与超前地质探测同步进行,实时预测工作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是井巷机械智能化掘进超前地质探测技术研究的重点。其中,竖井全断面掘进机是综合机械化凿井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但其施工环境非常复杂,基于掘进机破岩震源地震波的超前地质探测是有效的预测方法。针对全断面竖井掘进机破岩震源超前探测方法的难点,即施工环境和破岩震源地震波场的双重复杂性,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针对震源先导信号,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去噪,压制破岩震源干扰波;对于地震记录信号,采用以互相关为核心的地震记录重构方法恢复有效波场;开展竖井全空间三维立体探测和高精度成像的研究等。此外,开展多种随掘物探方法联合反演能够提高地质判识的可靠性和解释精度。研发竖井掘进机的掘探一体化装备是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巷道 超前地质探测 随掘探测 竖井掘进机 掘探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岩巷TBM掘进随掘地震信号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党保全 郭立全 +2 位作者 张延喜 任永乐 李圣林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3,60,共9页
随掘地震超前探测技术可实现探掘平行,为巷道快速智能掘进场景下实时、精准地质保障提供了可能。随掘震源产生的是复杂、变频、连续信号,信号特征认知直接影响数据处理与成像精度,而目前针对岩巷全断面掘进机(TBM)随掘地震信号特征的认... 随掘地震超前探测技术可实现探掘平行,为巷道快速智能掘进场景下实时、精准地质保障提供了可能。随掘震源产生的是复杂、变频、连续信号,信号特征认知直接影响数据处理与成像精度,而目前针对岩巷全断面掘进机(TBM)随掘地震信号特征的认知仍不清晰,且暂时还没有针对性开展过信号处理与成像研究工作。针对上述问题,以谢桥煤矿瓦斯治理巷TBM随掘地震超前探测试验为例,分析了刀盘先导信号与岩壁接收信号的时间域、频率域及时频域特征:岩巷TBM随掘地震信号中不同振幅能量成分比例呈现金字塔形,但分布随机,不对称程度较高;机械运转信号能量较大,刀盘先导信号强度是岩壁接收信号的200倍左右;频率域变频特征明显;机械运转信号基础频率较低,刀盘先导信号频率成分主要集中在10~80 Hz与150~200 Hz,主频为36.99 Hz,岩壁接收信号频率成分主要集中在50~200 Hz,主频为137.97 Hz;刀盘先导信号较岩壁接收信号时频域能量团分布更为规则,多次震源激发现象明显,能量团之间的差异性特征表明了多次震源激发时振幅能量与持续时间的随机性。利用脉冲化算法与绕射叠加偏移成像方法对岩巷TBM随掘地震信号进行数据处理与成像试验,结果表明:(1)脉冲化等效单炮记录与利用常规震源得到的超前探测单炮记录特征一致性较强,同相轴清晰且连续性较好,可满足现场探测分析需要。(2)对探测范围内岩体情况的超前预报结果与实际揭露情况一致,说明岩巷TBM随掘地震超前探测可提供有效地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岩巷掘进 随掘地震超前探测 随掘地震信号 全断面硬岩掘进机 刀盘先导信号 岩壁接收信号 绕射叠加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稻系统中硫代砷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侯天啸 张思亮 +3 位作者 智文 李晓彤 谢雨洁 罗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2-705,共14页
硫代砷是土壤-水稻系统中砷的重要形态之一,其形态转化对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土中硫代砷的定量检测方法、存在形态、影响因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水稻吸... 硫代砷是土壤-水稻系统中砷的重要形态之一,其形态转化对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土中硫代砷的定量检测方法、存在形态、影响因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水稻吸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参考与理论依据.为减少在环境样品分析之前硫代砷的形态转化,可向样品中加入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将样品快速冷冻后低温避光保存.离子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ICP-MS)适用于环境样品中硫代砷的分离与定量检测.无机硫代砷与甲基硫代砷在形成条件、环境行为以及水稻吸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土中硫代砷的含量受pH、氧化还原环境以及还原态硫等因素的影响,环境条件的变化会驱使不同形态硫代砷之间以及硫代砷与非硫代砷之间的相互转化.相较于(亚)砷酸盐,硫代砷在铁矿物表面的吸附能力通常较弱,且在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变化时表现出更高的不稳定性.硫代砷可被水稻吸收并在籽粒中积累,其中二甲基一硫代砷酸盐(DMMTA)具有高吸收、高转运和高毒性,广泛存在于全球水稻籽粒与商品大米中.目前尚未明确水稻对硫代砷的吸收、转运与解毒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以准确评估硫代砷对水稻生长、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砷 土壤-水稻系统 定量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溯源图的网络攻击调查研究综述
15
作者 仇晶 陈荣融 +3 位作者 朱浩瑾 肖岩军 殷丽华 田志宏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29-2556,共28页
网络攻击调查是实现主动防御、溯源反制的重要手段.面向高隐蔽、强对抗的现代网络攻击,研究高效率、自动化攻击调查方法,提升己方快速响应复杂网络攻击能力,是智能网络攻防关键技术之一.现有研究通过将系统审计日志建模成可表达攻击事... 网络攻击调查是实现主动防御、溯源反制的重要手段.面向高隐蔽、强对抗的现代网络攻击,研究高效率、自动化攻击调查方法,提升己方快速响应复杂网络攻击能力,是智能网络攻防关键技术之一.现有研究通过将系统审计日志建模成可表达攻击事件因果依赖关系的溯源图,利用溯源图强大的关联分析和语义表达能力,对复杂隐蔽网络攻击进行调查,相较传统方法效果提升显著.在全面收集分析基于溯源图的攻击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溯源图利用方式及特征挖掘维度的差异,将基于溯源图的攻击调查方法划分为基于因果分析、基于深度表示学习和基于异常检测三类,总结凝练每类方法具体工作流程和通用框架.梳理溯源图优化方法,剖析相关技术从理论向产业落地的能力演变历程.归纳攻击调查常用数据集,对比分析基于溯源图的攻击调查代表性技术和性能指标,最后展望了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调查 溯源图 高级持续性威胁 深度学习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探地雷达的小保当煤矿斜井井筒围岩富水区探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旭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6-233,共8页
斜井井筒是特殊的地下工程结构,直接连通地面和井下,承担着矿井运煤、运料、通风和行人的重要任务,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斜井井筒围岩富水区分布一直是影响斜井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此,为了探清小保当煤矿斜井井... 斜井井筒是特殊的地下工程结构,直接连通地面和井下,承担着矿井运煤、运料、通风和行人的重要任务,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斜井井筒围岩富水区分布一直是影响斜井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此,为了探清小保当煤矿斜井井筒围岩富水区的分布情况,本文采用探地雷达探测的方法,分别对小保当一号煤矿和二号煤矿的主斜井井筒、副斜井井筒围岩富水区进行探测。首先,利用探地雷达稳定电流在不同介质下电流传播的差异性对斜井井筒进行探测。将探测到的雷达数据经过信号处理,得到细节较好且便于判断的剖面图。然后,通过剖面图大致圈定井壁后方围岩不良地质体的范围。随后与现场实测渗水区域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其他不良地质体(如地层交界处、围岩岩性变化交界处、壁后空区、断层和裂隙等地质构造),从而得到围岩潜在的富水区分布情况。实践表明,应用此方法判别井筒围岩富水区和实际钻孔勘探相比误差较小,能相对准确地得出富水区分布。本文研究可为煤矿井筒稳定性防护提供重要参考和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斜井稳定性 不良地质体 富水区 超前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深线圈瞬变电磁场超前探测响应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春源 张桓 +1 位作者 马洪亮 梁庆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为有效识别隧道工作面前方采空区、岩溶、导水裂隙带等不良地质情况,预防隧道开挖透水事故,开展浅埋深线圈瞬变电磁理论在隧道超前探测中应用的研究。首先,利用COMSOL软件建立浅埋深线圈超前探测模型,研究工作面前方不同方位电磁场的传... 为有效识别隧道工作面前方采空区、岩溶、导水裂隙带等不良地质情况,预防隧道开挖透水事故,开展浅埋深线圈瞬变电磁理论在隧道超前探测中应用的研究。首先,利用COMSOL软件建立浅埋深线圈超前探测模型,研究工作面前方不同方位电磁场的传播特性和异常响应特征;然后,以青岛地铁13号线嘉陵江路站-香江路站区间隧道工程为例,验证浅埋深线圈瞬变电磁法识别异常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浅埋深瞬变电磁法可有效识别工作面前方不同位置的低阻异常体;不同方位异常体对于电场响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响应强度上;瞬变电磁场可有效区别出空气域和岩体域,但受空气域的影响,电磁场在近地表的高阻围岩中衰减速度加快,导致在反演分析中实际探测工作存在高阻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线圈 瞬变电磁场 超前探测 工作面 低阻异常体 隧道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前探测技术的煤矿瓦斯异常预警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占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3,共6页
考虑到瓦斯浓度数据为非连续性序列,如果直接将原始的非连续性序列输入模型中进行瓦斯浓度预测,会导致模型对序列内部潜在的周期性、趋势和异常特征的捕捉能力较弱,影响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为此,提出基于超前探测技术的煤矿瓦斯... 考虑到瓦斯浓度数据为非连续性序列,如果直接将原始的非连续性序列输入模型中进行瓦斯浓度预测,会导致模型对序列内部潜在的周期性、趋势和异常特征的捕捉能力较弱,影响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为此,提出基于超前探测技术的煤矿瓦斯异常预警方法。通过瑞利波超前探测技术获取煤矿地质结构信息,充分考虑煤层、岩层、断层等地质特征,将可能产生高浓度瓦斯的区域作为重点监测区域,并结合安全距离和通风情况,均匀布置瓦斯传感器。通过瓦斯传感器采集煤矿内瓦斯浓度数据,使用离散小波变换分解获取的瓦斯浓度数据,获取其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后,输入至LSTM-注意力机制模型中,利用LSTM充分捕捉瓦斯浓度数据的时序关系,并将注意力机制融入LSTM模型中,使用tanh函数处理LSTM模型输出的特征信息,增强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完成浓度预测,最后通过设置阈值完成异常预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瓦斯浓度异常预测准确率最大值为97.0%,明显高于现有方法,说明其煤矿瓦斯异常预警效果更好,更适用于实际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探测技术 煤矿瓦斯异常 LSTM 注意力机制 离散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坑道直流电阻率法超前探测研究 被引量:99
19
作者 黄俊革 王家林 阮百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29-1538,共10页
坑道空腔的存在使其周围电场分布不同于全空间的电场分布.以无限大板状体为例求解全空间电场分布,提出探厚比概念以讨论超前探测极限问题.通过对比全空间与坑道内超前探测异常形态可知,坑道空腔只会影响极距较小时的视电阻率幅值,... 坑道空腔的存在使其周围电场分布不同于全空间的电场分布.以无限大板状体为例求解全空间电场分布,提出探厚比概念以讨论超前探测极限问题.通过对比全空间与坑道内超前探测异常形态可知,坑道空腔只会影响极距较小时的视电阻率幅值,不会掩盖迎头前方地质体的异常响应.大量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电阻率异常极值位置与板状体位置之间的差异在5-10倍之间,且同时受到异常体厚度、电性以及板状体倾角的影响.仅利用电阻率极值位置准确解释超前探测异常的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道 电阻率 探厚比 超前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坑道直流电阻率超前聚焦探测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45
20
作者 阮百尧 邓小康 +2 位作者 刘海飞 周丽 张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9-296,共8页
研究和提出了一种坑道直流电阻率超前聚焦探测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掌子面上设立不同功能的环状电极组,使一次场电流具有像探照灯一样的聚焦功能,可有效探测坑道掘进前方不良地质体的存在,达到超前预报的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直流电阻率... 研究和提出了一种坑道直流电阻率超前聚焦探测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掌子面上设立不同功能的环状电极组,使一次场电流具有像探照灯一样的聚焦功能,可有效探测坑道掘进前方不良地质体的存在,达到超前预报的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直流电阻率超前聚焦探测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两种聚焦观测方式.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轴对称电性介质二维异常电位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聚焦观测条件下几例坑道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异常反映明显,可进行即时解释,建议在坑道超前预报中逐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道 直流电阻率 超前聚焦探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