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三价铁选择性吸附的碳化聚合物点荧光及抗菌性能研究
1
作者 乔逸夫 樊飞 +2 位作者 陈琦 陆佳鑫 张曼莹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4-180,共7页
通过一步水热法以柠檬酸和聚赖氨酸制备了碳化聚合物点,通过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对其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碳化聚合物点的荧光特性进行测试;采用生长曲线法检测其对细菌生... 通过一步水热法以柠檬酸和聚赖氨酸制备了碳化聚合物点,通过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对其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碳化聚合物点的荧光特性进行测试;采用生长曲线法检测其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聚合物点在365nm处可观察到蓝色荧光;其可选择性吸附作为生物生长必要元素之一的Fe^(3+),可用于三价铁的定量检测,检出限为3.4318μmol/L,检测范围是0~100μmol/L。碳化聚合物点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E.col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是500μg/mL和25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聚合物点 荧光 三价铁吸附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测定居民厨房空气中15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路凌怡 毛亭枫 倪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2-679,共8页
使用XAD-2吸附管和玻璃纤维滤膜采集居民厨房空气样品,用乙腈提取后在ZORBAX Eclipse PAH Rapid Resolution HD色谱柱(100 mm×3.0 mm,1.8μm)上分离,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UHPLC-FLD)测定其中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 使用XAD-2吸附管和玻璃纤维滤膜采集居民厨房空气样品,用乙腈提取后在ZORBAX Eclipse PAH Rapid Resolution HD色谱柱(100 mm×3.0 mm,1.8μm)上分离,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UHPLC-FLD)测定其中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优先控制的15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结合调查问卷,利用SPSS 26.0软件分析影响PAHs产生的潜在因素。结果显示,15种PAHs的质量浓度在0.001~0.5 m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9~1.46 ng·m^(−3)。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2.0%~98.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6.0%。所调查居民厨房空气中总PAHs的质量浓度为117.1~919.1 ng·m^(−3);相对于水煮的烹饪方式,油炸和煎炒会产生更多PAHs;相对于使用橄榄油炒菜,使用花生油炒菜会产生更多PAHs;月均用油量越多的居民厨房产生的PAHs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检测器 多环芳烃 居民厨房 XAD-2吸附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点基水凝胶的合成、特性与环境应用
3
作者 刘旭亮 曹新新 +1 位作者 郭子文 朱哲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29,共5页
综述了碳点基水凝胶(CDH)的制备方法、特性及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介绍了CDH的合成方法,包括碳点的合成技术路线(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法)以及碳点与水凝胶的结合方式(独立合成与原位合成)。研究总结了CDH在检测和吸附水体污染物方... 综述了碳点基水凝胶(CDH)的制备方法、特性及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介绍了CDH的合成方法,包括碳点的合成技术路线(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法)以及碳点与水凝胶的结合方式(独立合成与原位合成)。研究总结了CDH在检测和吸附水体污染物方面的性能,探讨了荧光猝灭和增强机制,以及静电相互作用、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等吸附机理。CDH凭借荧光稳定性和高吸附能力,在重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和抗生素的检测与去除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如此,CDH在动态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传感功能的集成仍需进一步优化,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优化碳点设计、简化生产工艺、提高材料稳定性和开发配套分析技术,以推动CDH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水凝胶 荧光性 污染物 检测与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基配位聚合物的制备、荧光及染料吸附性质
4
作者 王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747-2753,共7页
以1,3,5-苯三甲酸配体合理构建了一种新的三维(3D)多孔金属-有机骨架(MOFs){[Me_(2)NH_(2)][Zn(btc)]·DMF(1)}。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PXRD)、热重分析(TGA)、等手段研究了化合物1的结构特征。首先测试了化... 以1,3,5-苯三甲酸配体合理构建了一种新的三维(3D)多孔金属-有机骨架(MOFs){[Me_(2)NH_(2)][Zn(btc)]·DMF(1)}。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PXRD)、热重分析(TGA)、等手段研究了化合物1的结构特征。首先测试了化合物1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并探索了其在水溶液中对不同阴阳离子的荧光响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能够从不同离子中有效识别Fe^(3+)和NB离子,其中Fe^(3+)和NB的检出限分别为5.52×10^(-7)和6.94×10^(-7)mol·L^(-1)。进一步测试了化合物1对水溶性染料的吸附效果,可选择性吸附刚果红(CR)染料,吸附量可达302.33 mg·g^(-1)。经过5个循环的实验,化合物1对CR的去除率仍为88.2%。因此,化合物1在处理印染废水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水热合成法 荧光检测 染料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DOM在砂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丽 张薏旸 +4 位作者 金毅 张庆 刘靖宇 卫杰 和世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的针对焦作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年限长(10 a以上)、防渗层趋于老化、渗滤液渗漏到地下水风险大的问题,方法以稀释5倍的老龄垃圾渗滤液为注入淋滤液,以填埋场粉砂土为岩土介质,在水力停留时间32 h下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 目的针对焦作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年限长(10 a以上)、防渗层趋于老化、渗滤液渗漏到地下水风险大的问题,方法以稀释5倍的老龄垃圾渗滤液为注入淋滤液,以填埋场粉砂土为岩土介质,在水力停留时间32 h下开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析老龄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0~2618 h内,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和波长254 nm单位比色皿光程下的紫外吸光度(UV254)在地下水中变化规律相似,且三者线性相关性显著,说明DOM组分以芳香族化合物为主;CXTFIT 2.1软件拟合得到DOC和COD的阻滞系数(3.01和1.96)及衰减系数均处于较低水平,说明砂土对有机质吸附作用有限;试验前期,淋出液的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一直高于淋滤原液的,说明试验前期微生物生长快速;所有样品的FI均大于1.9,说明淋出液中DOM主要为生物源;垃圾渗滤液DOM含有较多富里酸(峰A、峰C)和腐殖酸类物质(峰E)及少量类蛋白物质(峰T2);淋出液S1中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峰B)来源于试验所用砂土,S1中峰B和S2中峰T2随时间变化消失,剩下难降解的峰A、峰C和峰E,淋出液有机组分变化明显,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逐渐消失,复杂难降解的腐殖类物质逐渐累积,试验过程中淋出液单位有机碳的总荧光峰强均高于淋滤液的,说明淋滤液在迁移转化过程中芳构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均有所提高。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垃圾渗滤液处置与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溶解性有机质 地下水 三维荧光 生物降解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出水中核壳型荧光微球浓度的检测方法
6
作者 张云宝 陈丹丰 +4 位作者 张洪 李文涛 杜若飞 董宏超 杜俊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0-355,共6页
聚合物微球调驱是改善水驱效果的主要技术之一。微球在地层中的运移以及能否在采出水中有效检出会直接影响调驱效果。因此,将荧光碳点引入微球调驱剂中,起到示踪的作用。荧光核壳微球调驱剂由含荧光碳点的核心微球溶液和壳层水溶液混合... 聚合物微球调驱是改善水驱效果的主要技术之一。微球在地层中的运移以及能否在采出水中有效检出会直接影响调驱效果。因此,将荧光碳点引入微球调驱剂中,起到示踪的作用。荧光核壳微球调驱剂由含荧光碳点的核心微球溶液和壳层水溶液混合吸附而成。为了降低油水分离后采出水中的杂质对核壳荧光微球有效检出的干扰,首先对荧光微球的浓度与荧光强度进行线性拟合,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然后用硅胶对地层采出水进行吸附,通过对比采出水吸附前后的荧光发射光谱,验证硅胶吸附的实用性;最后用硅胶对采出水配制的荧光微球进行吸附,绘制荧光强度和微球浓度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在激发波长为347 nm的条件下,荧光微球的质量浓度与445 nm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判定系数(R^(2))为0.9870。经硅胶处理后,水驱采出水的荧光发射强度显著降低,硅胶吸附能有效去除采出水中的杂质。在激发波长为347 nm、荧光光谱仪狭缝为10~20 nm、微球质量浓度为1~1200 mg/L时,荧光核壳微球水分散液的质量浓度(x)与462 nm处的荧光发射峰值(y)呈正比线性关系,拟合方程为y=2497.1042+3.1847x,R^(2)为0.9972,置信度较高。荧光强度与核壳微球浓度的线性阶段可满足现场检测要求。该方法可为类似油藏荧光微球含量的定量检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调驱 采出水 硅胶 吸附 荧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钍-喹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性质表征及其碘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哲 刘一鸣 +3 位作者 王春晖 高原 何普涌 邱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5-2105,共11页
为了开发一种新型的钍基碘吸附材料,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含喹啉配体的钍基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Th(C_(9)H_(5)NOCOO)_(4)]·12H_(2)O(Th-HQCA),表征分析了其结构、组分、光谱性质,并探究了该MOF材料对碘的吸附性能及... 为了开发一种新型的钍基碘吸附材料,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含喹啉配体的钍基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Th(C_(9)H_(5)NOCOO)_(4)]·12H_(2)O(Th-HQCA),表征分析了其结构、组分、光谱性质,并探究了该MOF材料对碘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钍离子与4个喹啉上的羧基氧和另外4个喹啉上的羟基氧配位后,形成了Th-HQCA的2,8-连接的新型框架结构。荧光光谱显示Th-HQCA受紫外光激发后,展现出发射蓝光的特性。碘吸附的实验结果表明Th-HQCA可从气相和环己烷溶液中捕获碘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535、29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钍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碘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荧光检测法选择性富集和定量人体血浆中的α-细辛醚 被引量:1
8
作者 唐芃 刘铁 刘德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39,共8页
该研究采用基于共价有机框架TpBD-Me_(2)(COF-TpBD-Me_(2))的分散固相萃取/荧光检测法对人体血浆中的α-细辛醚进行选择性富集和定量检测。优化了COF-TpBD-Me_(2)对α-细辛醚的最佳吸附条件,包括吸附剂质量浓度、吸附时间、pH值、解吸... 该研究采用基于共价有机框架TpBD-Me_(2)(COF-TpBD-Me_(2))的分散固相萃取/荧光检测法对人体血浆中的α-细辛醚进行选择性富集和定量检测。优化了COF-TpBD-Me_(2)对α-细辛醚的最佳吸附条件,包括吸附剂质量浓度、吸附时间、pH值、解吸试剂和解吸时间。此外,还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实验阐明了吸附行为和机理。α-细辛醚在0.1~10µ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9,检出限(LOD)为0.0025µg/mL。该方法对人体血浆中α-细辛醚的加标回收率为92.2%~98.0%,相对标准偏差为1.9%~3.8%。实验结果证明所建方法可选择性富集人体血浆中的α-细辛醚并实现准确定量。该方法为选择性富集和快速定量复杂生物基质中的药物活性成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分散固相萃取 吸附 Α-细辛醚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多孔芳香框架材料的制备及超灵敏检测同步去除汞的双重性能
9
作者 刘星雨 张晓晶 +8 位作者 向婷婷 陈士欣 马硕 邵慧敏 崔博 夏春龙 李岩 布乃顺 李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56,共10页
Hg/Hg(Ⅱ)被认为是对人体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制备能超灵敏检测同步高效去除有毒Hg^(2+)的新材料对治理汞污染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含硫多孔芳香框架材料(LNU-19),共轭结构和灵活的噻吩连接片段显著增强了其发光能... Hg/Hg(Ⅱ)被认为是对人体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制备能超灵敏检测同步高效去除有毒Hg^(2+)的新材料对治理汞污染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含硫多孔芳香框架材料(LNU-19),共轭结构和灵活的噻吩连接片段显著增强了其发光能力,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孔隙率、比表面积及高亲和力螯合位点(噻吩基团),可实现对Hg^(2+)的双重功能应用.LNU-19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视性好及实时响应等优良的传感性能,同时对Hg^(2+)的吸附容量为121.3mg/g.通过引入噻吩位点和调控骨架结构,为优化提升多孔芳香框架制备策略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ZUKI偶联 多孔芳香框架 荧光检测 汞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季铵盐大分子药物的环境毒性评价及其实验设计
10
作者 林雅铃 吴明阳 +2 位作者 张卫 孙凯伦 张安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81,共5页
聚丙烯酰胺季铵盐(PAM-QAS)是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胺季铵盐(AM-QAS)的无规共聚物,因兼具聚丙烯酰胺的土壤改良特性和大分子季铵盐的抑菌特性,在抑制土壤病原真菌、改良和修复病土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人们对季铵盐具有较高环境... 聚丙烯酰胺季铵盐(PAM-QAS)是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胺季铵盐(AM-QAS)的无规共聚物,因兼具聚丙烯酰胺的土壤改良特性和大分子季铵盐的抑菌特性,在抑制土壤病原真菌、改良和修复病土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人们对季铵盐具有较高环境毒性的传统认识,极大地限制了这类新型大分子药物的应用。如何结合PAM-QAS的应用环境,综合、客观地评价其环境毒性,是大分子药物设计和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在PAM-QAS中修饰荧光基团直观地观察其在土壤中的吸附与淋溶特性,以及结合土壤吸附和淋溶实验用鱼类经口急性毒性实验和蚯蚓毒性实验评价PAM-QAS经土壤吸附后的实际环境毒性,为PAM-QAS的田间应用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该实验内容涉及聚合物结构表征与应用、大分子药物在复杂环境下的定性检测,以及药物的环境毒性评价等诸多环节,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探索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季铵盐 荧光基团修饰 土壤吸附特性 环境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11
作者 朱辉 徐宋瑶 +4 位作者 党雅茹 章燕 鲁彦 苑琳 李冠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9-274,共6页
表征酶与底物有效吸附是认识纤维素酶促水解反应过程、揭示预处理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成功构建了纤维素外切酶(Cel7A)、纤维素内切酶(Cel5A)和葡萄糖苷酶(BglⅠ)荧光探针,优化吸附条件,并考察其对细胞壁的吸附。结果表明,Cel7A、Ce... 表征酶与底物有效吸附是认识纤维素酶促水解反应过程、揭示预处理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成功构建了纤维素外切酶(Cel7A)、纤维素内切酶(Cel5A)和葡萄糖苷酶(BglⅠ)荧光探针,优化吸附条件,并考察其对细胞壁的吸附。结果表明,Cel7A、Cel5A、BglⅠ基因N端分别连接至荧光蛋白基因mCherry、eGFP、eBFP C端,依次连入pPICZα载体,成功在毕赤酵母(X33)菌株表达;mCherry-Cel7A、eGFP-Cel5A和eBFP-BglⅠ荧光探针的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为573、469 nm和385 nm,最佳发射波长分别为613、511 nm和447 nm;以滤纸为底物,测定最佳吸附浓度分别为0.058、0.19 U/mL和1.93 U/mL,最佳吸附时间分别为7、7 min和6 min,最佳观察时间分别为<2 min、<12 s和<12 s。纤维素酶荧光探针能够结合生物质样品,并反应出不同底物与纤维素酶亲和力的差异。上述工作为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生物质预处理、纤维素高效酶促水解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表达 纤维素酶 荧光探针 细胞壁 酶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模型对胞外聚合物吸附Cu^(2+)、Cd^(2+)的研究
12
作者 费维繁 杨英 +2 位作者 王娣 陈玉 李卫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文章利用三维模型构建出吸附曲面对活性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对Cu^(2+)、Cd^(2+)吸附行为进行研究预测,并讨论离子竞争吸附机理。在单一金属体系中EPS对Cu^(2+)(534.72 mg/g)的吸附量要高于Cd^(2+)(504.71 mg/g)。通过三维模型模拟出... 文章利用三维模型构建出吸附曲面对活性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对Cu^(2+)、Cd^(2+)吸附行为进行研究预测,并讨论离子竞争吸附机理。在单一金属体系中EPS对Cu^(2+)(534.72 mg/g)的吸附量要高于Cd^(2+)(504.71 mg/g)。通过三维模型模拟出三维吸附曲面可以看出Cu^(2+)的存在明显抑制了EPS对Cd^(2+)的吸附,但Cd^(2+)对Cu^(2+)的吸附干扰很小,EPS与Cu^(2+)的亲和力要高于Cd^(2+),其吸附过程更适用于Langmuir等温线,吸附质与吸附位点一一对应。结合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SEM-EDX分析表明,EPS在吸附前后材料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金属离子的吸附是通过羧基、羟基、酰胺等活性官能团与金属离子成键及络合作用;同时离子交换也是EPS吸附金属离子的一个重要机制。该研究为进一步发掘利用胞外聚合物及后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剂 竞争吸附 三维吸附曲面 SEM-EDX分析 三维荧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龙华 蒋昊 +3 位作者 巫侯琴 董发勤 王振 刘若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379-4384,共6页
采用吸附等温线测量、荧光探针技术以及沉降实验研究季铵盐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特性。采用溴百里酚蓝标记分光光度法测量吸附等温线,利用芘荧光探针技术从微观上描述吸附特性和吸附层结构。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0~1 mmol/L),通过离... 采用吸附等温线测量、荧光探针技术以及沉降实验研究季铵盐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特性。采用溴百里酚蓝标记分光光度法测量吸附等温线,利用芘荧光探针技术从微观上描述吸附特性和吸附层结构。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0~1 mmol/L),通过离子交换和静电作用共吸附致吸附量达到完全吸附;随着浓度增加,季铵盐的吸附量与平衡浓度呈直线关系,静电吸附为主;当浓度增大到一定范围内,吸附量增加缓慢,主要以季铵盐分子间疏水缔合作用产生吸附;当浓度达到CMC时,吸附达到平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3μmol/m2和5.0μmol/m2,而DTAC临界胶束浓度CMC(13 mmol/L)比CTAC(8mmol/L)的大,当CTAC和DTAC浓度为CMC时,沉降产率达到最大,分别为97.84%和95.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DTAC CTAC 吸附 芘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荧光法对吸附于红树叶片表面上荧蒽的测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丽 王萍 +1 位作者 刘贝贝 张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99-1303,共5页
利用光纤荧光法实现了吸附于白骨壤(Am)、海漆(Ea)、秋茄(Kc)、桐花树(Ac)和老鼠筋(Ai)叶片表面上荧蒽(Fla)的定量测定。所建方法测定吸附于Am、Ea、Kc、Ac和Ai叶片表面上Fl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500、2.0—600、4.5~1... 利用光纤荧光法实现了吸附于白骨壤(Am)、海漆(Ea)、秋茄(Kc)、桐花树(Ac)和老鼠筋(Ai)叶片表面上荧蒽(Fla)的定量测定。所建方法测定吸附于Am、Ea、Kc、Ac和Ai叶片表面上Fl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500、2.0—600、4.5~1100、15~600、3.5~450ng/spot,相应的检出限分别为0.91、0.63、1.12、3.52、1.40ng/spot,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8%(n=15),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108%、78%~95%、77%~90%、84%~108%和78%-102%。利用所建方法考察了5种红树叶片正反面吸附不同量Fla的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00min内,叶片正反面上Fla的信号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且反面的信号衰减率大于正面;5种红树叶片正反面对Fla的吸附特性均不同;吸附于叶片正面的Fla多残留在叶片表面,而吸附于叶片反面的Fla易向叶片内部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光纤 荧蒽 吸附 红树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用于流式细胞术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蕊 牟颖 +2 位作者 邹明强 吴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16-1819,共4页
自行设计并加工了玻璃微流控芯片 ,并将其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 ,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HPMC)的磷酸盐溶液为缓冲体系和鞘液 ,解决了微粒在微芯片中流动的若干问题 ,使其状态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采用自行组装的激光诱导荧光装置并结... 自行设计并加工了玻璃微流控芯片 ,并将其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 ,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HPMC)的磷酸盐溶液为缓冲体系和鞘液 ,解决了微粒在微芯片中流动的若干问题 ,使其状态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采用自行组装的激光诱导荧光装置并结合动电聚焦技术 ,实现了对荧光微球的计数 ,并可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实时观察到微通道内微球的实际流动情况 .方法简单 ,操作方便 ,并且具有仪器体积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流式细胞术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动电聚焦技术 荧光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壳聚糖对汞(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2
16
作者 侯明 胡存杰 钱建平 《桂林工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以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得水不溶性的交联壳聚糖;采用静态法研究了交联壳聚糖对水中痕量汞(Ⅱ)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pH=4~5的条件下,以KI为络合剂,交联壳聚糖对汞(Ⅱ)的吸附率在96%以上... 以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得水不溶性的交联壳聚糖;采用静态法研究了交联壳聚糖对水中痕量汞(Ⅱ)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pH=4~5的条件下,以KI为络合剂,交联壳聚糖对汞(Ⅱ)的吸附率在96%以上,饱和吸附容量17 6mg/g.吸附汞后交联壳聚糖不用解吸,可以直接用冷原子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该方法的富集倍数为100倍,线性范围为0 01~0 50μg/L;对0 1μg/L的汞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4 4%(n=11),方法的检出限为2ng/L.用于分析实际水样时,回收率可以达到92%~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壳聚糖 吸附性能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酵母微球吸附废水中的荧光增白剂-VBL及再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菲 郑佩 +3 位作者 秦昉 白波 王洪伦 索有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42-2350,共9页
采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出具有草莓结构的TiO2@酵母微球作为吸附材料,对阴离子型荧光增白剂-VBL(FWA-VBL)废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溶液p H、溶液初始浓度和TiO2@酵母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有利于TiO2@酵母微球对FW... 采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出具有草莓结构的TiO2@酵母微球作为吸附材料,对阴离子型荧光增白剂-VBL(FWA-VBL)废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溶液p H、溶液初始浓度和TiO2@酵母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有利于TiO2@酵母微球对FWA-VBL的吸附,平衡吸附量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TiO2@酵母微球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小.TiO2@酵母对FWA-VBL的吸附行为更加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在温度为323.15K下最大吸附量为167.50mg/g;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归因于光催化-吸附耦合效应,TiO2@酵母微球展现出了良好的原位再生能力.H2O2的添加有助于提高TiO2@酵母微球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荧光增白剂-VBL 等温模型 动力学 热力学 原位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粒子表面吸附染料分子的荧光增强及荧光猝灭现象 被引量:14
18
作者 司民真 苗润才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7期635-637,共3页
本文通过阴、阳离子型染料分子荧光素钠(FS)及若丹明6G(Rh6G)吸附在银胶体系内纳米银颗粒表面上,首次发现了FS的荧光增强谱及Rh6G的荧光猝灭谱.引起荧光增强及荧光猝灭的因素,除局域场和分子到金属表面能量转移这两个方面外,还... 本文通过阴、阳离子型染料分子荧光素钠(FS)及若丹明6G(Rh6G)吸附在银胶体系内纳米银颗粒表面上,首次发现了FS的荧光增强谱及Rh6G的荧光猝灭谱.引起荧光增强及荧光猝灭的因素,除局域场和分子到金属表面能量转移这两个方面外,还与纳米银表面与被吸附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颗粒 吸附 染料分子 荧光增强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N,S双掺杂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利娜 杨小华 +3 位作者 丁海阳 李梅 李守海 夏建陵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1-956,共6页
为了扩展造纸废液中的木质素磺酸钠的应用,以木质素磺酸钠和半胱氨酸为原料通过绿色的一步水热反应制备N, S双掺杂碳点,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透射电镜等表征了碳点的光学性能、结构和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检测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 为了扩展造纸废液中的木质素磺酸钠的应用,以木质素磺酸钠和半胱氨酸为原料通过绿色的一步水热反应制备N, S双掺杂碳点,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透射电镜等表征了碳点的光学性能、结构和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检测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N,S双掺杂碳点可以识别Fe^3+,在0.5~100μmol·L^-1,Fe^3+的浓度与制备的碳点的荧光猝灭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将制备的碳点用于实际水样,结果表明可实现水样中3价铁离子的检测。此荧光探针原料成本低廉,制备绿色简便,在检测领域和生物质资源的高附加值应用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原子掺杂 碳量子点 荧光探针 木质素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榴莲壳和不同炭材料对低汞溶液的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子科 陈春亮 +3 位作者 柯盛 赵利容 张际标 李剑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8,共9页
含Hg(Ⅱ)废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产生危害,目前多采用活性炭去除,而活性炭制作需要高温热解和活化,导致其使用成本较高。近年来,果皮、果渣、炉渣等废弃物也被尝试应用于直接去除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本文采用榴莲壳、椰壳活性炭和活性... 含Hg(Ⅱ)废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产生危害,目前多采用活性炭去除,而活性炭制作需要高温热解和活化,导致其使用成本较高。近年来,果皮、果渣、炉渣等废弃物也被尝试应用于直接去除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本文采用榴莲壳、椰壳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在不同条件下对低浓度Hg(Ⅱ)溶液进行吸附,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吸附溶液中剩余的Hg(Ⅱ)含量进行测定,着重对榴莲壳的吸附机理进行探索。实验结果揭示,Hg(Ⅱ)在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下,三种材料最大吸附量(Q_(m))比较结果为:活性炭纤维(5.61μg/g)>榴莲壳(1.68μg/g)>椰壳活性炭(0.96μg/g)。吸附试验和热力学方程得出三种材料对Hg(Ⅱ)的吸附均是自发进行的(ΔG<0);椰壳活性炭对Hg(Ⅱ)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ΔH>0);榴莲壳吸附为吸热过程(ΔH<0),吸附体系升温可提高榴莲壳吸附Hg(Ⅱ)的速率和吸附容量。本研究表明来源广泛的榴莲壳可以作为吸附剂处理含Hg(Ⅱ)的废水,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莲壳 活性炭 原子荧光光谱法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