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育并举”构建一体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永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实现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关键,而且已经成为党中央、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关注的热点话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深切关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实现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关键,而且已经成为党中央、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关注的热点话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深切关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教育体系逐步健全、监测预警更加完善、服务保障有效提升。但是,面临数字化时代和家庭结构变化等新挑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依然突出。建议全面提升父母的教育素养,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坚持“五育并举”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构建一体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监测、评价和干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 五育并举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监测、评价和干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和启示——基于对美国、芬兰等12国经验的文献分析
2
作者 王永丽 曾盼盼 李玉华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2,共7页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挑战。我国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领域起步较晚,尚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从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机制、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数字化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三个角度全面...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挑战。我国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领域起步较晚,尚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从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机制、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数字化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三个角度全面梳理美国、芬兰等12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并提出夯实心理健康服务政策制度保障和管理机制、建构以服务全体学生为中心的循证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速对数字化赋能心理健康服务的多路径探索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心理健康服务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心理健康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研发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思杨 郭晓荣 +3 位作者 王伟军 沈晓松 陈倩 简永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7-453,共7页
目的: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开发适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评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计算机自适应测验(AMH-CAT)。方法:从14所中小学校抽取8679名学生(年龄9~19岁)。通过检验单维性、独立性、区分度和条目功能差异(DIF)构建条目库。采用R软件编... 目的: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开发适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评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计算机自适应测验(AMH-CAT)。方法:从14所中小学校抽取8679名学生(年龄9~19岁)。通过检验单维性、独立性、区分度和条目功能差异(DIF)构建条目库。采用R软件编程构建AMH-CAT算法,并通过真实与模拟数据验证信效度。以中小学心理访谈评估记录表作为效标工具,评估AMH-CAT对心理健康危机等级的预测效度。结果:条目库43个条目总体满足单维性和独立性,区分度均>0.80,在性别上无DIF。AMH-CAT在各终止规则下,ABS值<0.40、RMSE值<0.50,心理健康危机水平估计值与真值间的相关(r)>0.87(P<0.001)。真实被试在SE(θ)≤0.4终止规则下平均答10个条目,信度为0.89,与完整条目库得分正相关(r=0.95,P<0.001)。对1级、2级关注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89和0.90。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计算机自适应测验(AMH-CAT)具有理想的效度、信度和评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 项目反应理论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 心理健康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生态瞬时评估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雷昱 张变子 +1 位作者 刘萍 李海鸿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3,共6页
目的 对生态瞬时评估用于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评估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预防和管理青少年群体久坐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以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W... 目的 对生态瞬时评估用于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评估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预防和管理青少年群体久坐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以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核心集、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生态瞬时评估应用于儿童青少年久坐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30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生态瞬时评估工具包括日记、移动设备及应用程序,可对儿童青少年屏前、社交、通勤型等久坐行为进行评估,数据取样以等时间间隔为主,可突破应用场景及时间的限制,其应用形式包括单一生态瞬时评估、与回顾性问卷及客观评估工具的联合应用,且从应答率、同期效度和受试疲劳效应上体现其应用于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生态瞬时评估可对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及相关背景因素进行有效评估,并分析其因果关联。未来应对生态瞬时评估的研究设计及开展形式进一步完善,拓宽应用途径,推动个体化精准干预策略的实施,助力儿童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久坐行为 生态瞬时评估 生活方式 身心健康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价值观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潜在类别及其转换的影响:双因素模型视角
5
作者 张庆吉 郭丰波 +2 位作者 涂叶满 卿再花 宋凤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9-576,共8页
为考察青少年心理健康类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探讨劳动价值观对其潜在类别转换的影响,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采用劳动价值观问卷、抑郁-焦虑量表、攻击性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44名初中生进行3次间隔半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1... 为考察青少年心理健康类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探讨劳动价值观对其潜在类别转换的影响,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采用劳动价值观问卷、抑郁-焦虑量表、攻击性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44名初中生进行3次间隔半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心理健康可分为健康组、亚健康组和困扰组三个潜在类别;(2)劳动价值观显著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潜在类别,在横断面上个体劳动价值观越积极,其归属亚健康和困扰组概率越低;(3)劳动价值观显著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潜在类别转变,在纵向时间维度上积极劳动价值观能使个体更易朝心理健康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劳动价值观 心理健康 追踪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自愿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胁迫体验的研究
6
作者 李凌宇 刘欣怡 +2 位作者 史佳伟 程艮 邹海欧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0,共9页
目的 探讨非自愿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入院过程及住院期间的胁迫体验,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10—12月选取15例非自愿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3个... 目的 探讨非自愿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入院过程及住院期间的胁迫体验,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10—12月选取15例非自愿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10个亚主题,分别用以阐述胁迫体验的本质内容、产生原因及改善方法:胁迫体验的多维度内容(复杂的情感体验、各异的身体感受、矛盾的认知评价)、胁迫体验的多方面成因(个人准备程度不足、父母沟通程度欠缺、医护管理体系严格)、胁迫体验的分阶段改善(入院治疗前充分沟通、强制干预前耐心告知、强制干预中尊重诉求、强制干预后安慰解释)。结论 非自愿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胁迫体验的本质内容复杂,产生原因多样,需多方配合加以改善。因此,父母应尊重子女自我意愿的表露,医护人员尊重患者自主权,构建保护-约束型医患关系模式,协同互助减少强制干预的使用以提高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整体就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愿住院 胁迫体验 精神障碍 青少年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色空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性别和手机娱乐时间的调节作用
7
作者 齐兰兰 周素红 +1 位作者 张琳 刘明杨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本研究探讨了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尤其是公园广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性别差异以及手机娱乐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基于对广州市472名中学生问卷收集的数据,包括居住地、学校周边、工作日和休息日活动路径空间4种不同地理背... 本研究探讨了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尤其是公园广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性别差异以及手机娱乐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基于对广州市472名中学生问卷收集的数据,包括居住地、学校周边、工作日和休息日活动路径空间4种不同地理背景,建立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绿色空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居住地周围影响最大,其次是工作日活动路径、再次是休息日活动路径,学校周围影响最小。绿色空间对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效应在不同的地理背景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男生在居住地周围和工作日活动路径的心理健康效应高于女生,而对女生在休息日活动空间路径的效应高于男生。手机娱乐时间的增加会抑制绿色空间的心理健康效应,对女生在居住地周围的抑制效应高于男生,对男生在休息日活动路径的抑制效应高于女生。建议可以从增加绿色空间、限制手机娱乐时间以及考虑性别敏感的干预措施3个维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公园广场 心理健康 青少年 手机娱乐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时长对山东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嘉文 江靖雯 +1 位作者 罗晓蕾 韩雪梅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22,共6页
目的探究青少年睡眠时长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2020—2021学年青少年健康主题数据库数据(the Database of Youth Health,DYH),通过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 目的探究青少年睡眠时长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2020—2021学年青少年健康主题数据库数据(the Database of Youth Health,DYH),通过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睡眠时长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共纳入山东省7169名青少年,每日平均睡眠时长(6.94±1.07)h,睡眠不足8h者占比72.91%;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占比27.47%。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睡眠时长≥8h/d的青少年相比,睡眠时长<8h/d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较高,OR值为2.057(95%CI:1.797~2.355)。结论山东省青少年睡眠不足问题严重,容易引起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的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睡眠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理论、路径与干预
9
作者 王博晨 金灿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7,共12页
在全球生态危机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双重挑战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我国“五位一体”战略的重要实践,逐渐从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为促进青少年心理成长的潜在路径。在理论层面,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从自然互动与个... 在全球生态危机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双重挑战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我国“五位一体”战略的重要实践,逐渐从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为促进青少年心理成长的潜在路径。在理论层面,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从自然互动与个体发展双重视角阐释。自然互动视角下,亲生物假说、压力减少理论与注意恢复理论共同支持自然联结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个体发展视角下,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则强调生态认知、生态价值观与生态自我身份的共生性。在实践层面,其作用路径体现为认知途径的系统思维培养、情感途径的自然共情内化,以及行为途径的亲环境习惯塑造。基于此,本研究倡导家校社协同的生态文明教育干预框架。家庭以自然体验建立情感联结,学校通过系统课程融合生态与心理健康教育,社区以实践项目强化行为转化。该框架旨在实现儿童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与心理成长的双向赋能,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教育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生态文明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对焦虑的效果: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10
作者 杨同念 任杰 肖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3-888,共6页
目的评价身体活动干预对儿童与青少年(4~19岁)焦虑的效果,以及不同身体活动模式、剂量和人群因素对干预效果的潜在作用。方法遵循PRISMA和PRIOR指南,检索2019年至2025年间发表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焦虑关系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采用A... 目的评价身体活动干预对儿童与青少年(4~19岁)焦虑的效果,以及不同身体活动模式、剂量和人群因素对干预效果的潜在作用。方法遵循PRISMA和PRIOR指南,检索2019年至2025年间发表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焦虑关系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采用AMSTAR 2评估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证据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高质量4篇,中等质量2篇,低质量1篇。规律身体活动能降低儿童青少年焦虑水平,效应量为中等程度(SMD=-0.39~-0.54),抗阻训练和低强度运动可能更有效。最优身体活动剂量的证据尚不充分且存在矛盾。结论身体活动是一种极具潜力、安全、可及的非药物策略,可用于儿童青少年焦虑的预防和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焦虑 身体活动 心理健康 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心理剧治疗效果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彦茹 王希林 +2 位作者 刘华清 张晓鸣 王志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剧治疗对少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效果。方法:在某医院住院儿童病房招募精神障碍患者22例(年龄12~18岁),根据访谈提纲对连续参加4次心理剧治疗的患者(均按常规服用精神科药物)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资... 目的:探讨心理剧治疗对少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效果。方法:在某医院住院儿童病房招募精神障碍患者22例(年龄12~18岁),根据访谈提纲对连续参加4次心理剧治疗的患者(均按常规服用精神科药物)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深度分析,采用自编心理剧治疗参与感受及评价调查表调查患者参加心理剧治疗后的感受、收获或变化。结果:访谈分析发现,心理剧治疗的效果包括减轻症状、提高自尊程度、促进功能康复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个方面。自编心理剧治疗参与感受及评价调查表结果显示,排名前4位的是促进人际关系、有趣、愿意继续参加和提高自信。结论:心理剧治疗对少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可促进自尊水平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心理剧治疗 精神障碍 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关系和环境敏感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共同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倩 马青艳 +2 位作者 董莹莹 王崴 马现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6-871,共6页
目的从青少年人格-家庭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考察亲子关系及环境敏感性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共同作用。方法2023年3月-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6个地区随机选取12所中学开展横断面研究,以701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敏感儿童量表(Highly Sensi... 目的从青少年人格-家庭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考察亲子关系及环境敏感性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共同作用。方法2023年3月-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6个地区随机选取12所中学开展横断面研究,以701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敏感儿童量表(Highly Sensitive Child Scale,HSC),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和幸福指数量表分别评估青少年的环境敏感性及心理健康水平。结果①女生与男生相比,对环境更加敏感(t=-7.504,P<0.01);②在预测青少年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时,亲子冲突、支持和环境敏感性主效应显著(b=-0.263、0.237、0.332,P<0.001;b=0.201、0.220,P<0.001),同时亲子冲突与环境敏感性的交互作用显著(b=-0.072,P<0.05;b=0.092,P<0.05);③Widaman’s的验证和竞争分析发现,亲子冲突与环境敏感性对抑郁情绪和外化行为的交互作用分别支持差异敏感和素质-压力模型(BIC=2170.98、2162.6)。结论高环境敏感性的青少年更易受与父母更多冲突关系的负面影响,也更易从低水平冲突关系中获益,环境敏感性可能是一种易感因素而非脆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关系 环境敏感性 心理健康 环境敏感性模型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校园欺凌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丹丹 李芳 +5 位作者 王慧豪 官越 格桑曲珍 袁靓 燕虹 俞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究初中生校园欺凌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武汉市2所初中10~14岁7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Olweus欺凌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来测量学生的校园欺凌、心理亚... 目的:探究初中生校园欺凌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武汉市2所初中10~14岁7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Olweus欺凌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来测量学生的校园欺凌、心理亚健康和心理韧性水平。结果:受欺凌得分与心理亚健康得分正向关联(β=1.88);心理韧性得分在受欺凌得分与心理亚健康得分之间的调节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07)。结论:初中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可能与受欺凌经历有关,心理韧性在受欺凌与心理亚健康的关系间可能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校园欺凌 心理亚健康 心理韧性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正敏 蒋小剑 +4 位作者 王礼意 王伟月 葛盈琼 谭碧璨 邹书亭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4-1788,共5页
从青少年精神障碍病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定义、分类、危害、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青少年精神障碍病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少年 精神障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被引量:8
15
作者 占金苹 邹莉梅 +1 位作者 廖婧诗 王晓蕾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有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真实体验与感受的质性研究,为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帮助青少年回归家庭与社会。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到2023年6月1日有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 目的系统评价有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真实体验与感受的质性研究,为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帮助青少年回归家庭与社会。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到2023年6月1日有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定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评价,运用Meta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包含226名青少年,提炼42个研究结果,整合成11个新类别,最终归纳为3个整合结果:非自杀性自伤的导火索,非自杀性自伤多维度体验,对治疗与帮助的看法。结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早期经历各异,身心体验复杂。应加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重视,建立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互助联络网,做到信息共享、早期预防、联合应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体验 质性研究 系统评价 Meta整合 心理健康 家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盈琼 蒋小剑 +2 位作者 朱正敏 邹书亭 谭碧璨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9-934,共6页
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与精神障碍发病率持续攀升,且抑郁、焦虑、自伤等心理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也频繁出现,表明青少年精神障碍已逐渐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严重心理健康议题。现有研究证明,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对于促进青少年精... 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与精神障碍发病率持续攀升,且抑郁、焦虑、自伤等心理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也频繁出现,表明青少年精神障碍已逐渐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严重心理健康议题。现有研究证明,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对于促进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疾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关于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素养的研究较少,且评估工具尚未统一。因此,本研究将对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素养的评估工具、现状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我国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素养评估工具的开发及临床决策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精神障碍 心理健康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家庭功能障碍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文思雁 于旭晨 +5 位作者 金磊 宫俊如 张晓函 孙敬林 张杉 吕厚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1-789,共19页
当家庭无法完成相应任务或家庭不具备良好的特征时,即为家庭功能障碍。家庭功能障碍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但两者关系存在争议。为了较为全面地理解家庭功能障碍(主观与客观)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与消极)的关系,基... 当家庭无法完成相应任务或家庭不具备良好的特征时,即为家庭功能障碍。家庭功能障碍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但两者关系存在争议。为了较为全面地理解家庭功能障碍(主观与客观)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与消极)的关系,基于家庭系统理论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采用三水平元分析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检索和筛选2022年3月1日以前发表的文献,最终纳入97项研究,包括173个效应量和130227名被试。主效应检验发现,单亲通过损害积极心理健康状态、加剧消极心理健康状态影响儿童青少年,父母离异、父母服刑、父母物质滥用、父母患精神疾病、主观家庭功能障碍通过加剧消极心理健康状态影响儿童青少年。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单亲对男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大;集体主义背景下,父母服刑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不仅支持家庭系统理论,还提示需要给予家庭功能障碍儿童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健康状态更多关注,并在关注文化背景的同时,根据性别差异进行精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家庭功能障碍 心理健康 三水平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及执行功能的我国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推荐量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兴隆 王丽娟 +4 位作者 徐琪 陈欢 梁果 邱艳平 郑南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86,共12页
目的:运用最佳时区的分析方法探究我国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推荐量,验证满足该推荐量对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及执行功能的影响,并以此推荐量为标准,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的达标情况。方法:以广州、武汉、长沙三地的1736... 目的:运用最佳时区的分析方法探究我国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推荐量,验证满足该推荐量对于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及执行功能的影响,并以此推荐量为标准,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的达标情况。方法:以广州、武汉、长沙三地的1736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推荐量组和验证组,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24 h活动,24 h活动包括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低强度身体活动(light-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LPA)、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ED)、睡眠(sleep,SLP)。运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评估体质健康水平,采用调查问卷评价心理健康及执行功能。通过构建回归模型、组建24 h活动组合、预测结局变量等步骤,明确24 h活动最佳时长与区间,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24 h活动达标与结局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推荐量组样本的测试与调查结果显示,24 h活动组合与体质健康(小学生:F=11.342,P<0.05;中学生:F=15.051,P<0.001)、心理健康(小学生:F=3.613,P<0.05;中学生:F=4.315,P<0.01)及执行功能(小学生:F=4.365,P<0.01;中学生:F=6.973,P<0.001)显著相关。在关系明晰的基础上提出小学生24 h活动的最佳时长与区间为MVPA 62 min(40~70 min)、LPA 270 min(240~310 min)、SED 480 min(420~600 min)、SLP 630 min(520~650 min),中学生24 h活动最佳时长与区间为MVPA 66 min(40~80 min)、LPA 246 min(220~290 min)、SED 552 min(480~630 min)、SLP 576 min(490~610 min)。结合验证组样本进行检验发现,相对于未达标群体而言,24 h活动达标与儿童青少年的体质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小学生:β=6.17,P<0.05;中学生:β=5.32,P<0.01),与心理健康异常(小学生:β=−0.86,P<0.05;中学生:β=−1.04,P<0.001)以及执行功能障碍(小学生:β=−2.12,P<0.01;中学生:β=−1.35,P<0.01)呈显著负相关。以此推荐量为标准,在验证组中仅11.5%的小学生和7.7%的中学生4种行为同时达到了24 h活动推荐量的标准。结论:研究基于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及执行功能首次提出了我国儿童青少年的24 h活动推荐量,并验证了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可为我国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指南的制定及健康合理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24 h活动 体质健康 心理健康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困难青少年学习倦怠、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喻梦航 程文彬 +2 位作者 王亚婧 柏涌海 潘霄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1-837,共7页
目的调查学习困难青少年学习倦怠、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纠正青少年学习困难问题提供指导。方法对102名学习困难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问卷采集一般情况,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目的调查学习困难青少年学习倦怠、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纠正青少年学习困难问题提供指导。方法对102名学习困难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问卷采集一般情况,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3个标准化量表分别调查学习倦怠、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状态。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学习困难青少年在学习倦怠、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得分上的差异,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学习倦怠、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102名学习困难青少年的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总分为(55.71±9.86)分,SCL-90总均分为(2.60±0.80)分,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问题解决因子得分为(19.11±6.08)分、求助因子得分为(19.94±10.22)分、忍耐因子得分为(8.86±2.06)分、退避因子得分为(14.31±4.15)分、发泄因子得分为(10.35±3.06)分、幻想因子得分为(6.75±3.22)分。女性比男性学习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均P<0.05);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个体更倾向于使用发泄的应对方式,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个体更倾向于使用幻想的应对方式(均P<0.05);家庭关系较好的个体学习倦怠程度较轻,家庭关系较差的个体更倾向于使用发泄的应对方式(均P<0.05);来自离异家庭的个体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来自完整家庭的个体更倾向于使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均P<0.05);成长过程中间遭遇过重大变故的个体学习倦怠程度和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均P<0.05);夜间睡眠时长较短的个体学习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均P<0.05);2019年至今没有经历过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封控隔离的个体更倾向于使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家庭关系、夜间睡眠时长是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均P<0.05),夜间睡眠时长、成长变故、性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均P<0.05),家庭结构是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方式的影响因素,家庭关系是应对方式中发泄方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学习困难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学习倦怠、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性别、家庭关系、睡眠时长等因素是做好学习困难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学习困难 学习倦怠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社会支持评价量表的修订与应用 被引量:40
20
作者 辛自强 池丽萍 +2 位作者 耿柳娜 赵秀梅 王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9-381,385,共4页
目的考察所修订的Vaux等人编制的社会支持评价量表的信效度以及我国青少年社会支持的特点。方法对515名初一到高三的青少年施测。结果(1)修订后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其结构效度良好(χ2/df<5,NFI、NNFI、CF... 目的考察所修订的Vaux等人编制的社会支持评价量表的信效度以及我国青少年社会支持的特点。方法对515名初一到高三的青少年施测。结果(1)修订后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其结构效度良好(χ2/df<5,NFI、NNFI、CFI等均大于0.95);(2)青少年所评定的家庭支持比朋友和他人支持的水平要高(平均数依次为4.04、3.66、3.41,F=228.58,P<0.001),社会支持均存在年级差异(F=9.60,P<0.001)和性别差异(F=11.40,P<0.001),女性青少年知觉到的各种社会支持水平均高于男性(P<0.05)。结论修订后的SS-A量表适于测量中国青少年,且他们得到的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不同,并存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量表 青少年 心理测量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