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干细胞(ASCs)在急性肾损伤(AKI)动物模型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少鹏 俞小芳 +2 位作者 钟一红 郭佳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0-404,共5页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损伤组织更新、再生和修复研究的重点。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干细胞群较其他干细胞系有独特的优势。首先,脂肪组织分布广泛,容易获取,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其次,干细胞群易于分离,增殖速度快,能够快速应用于治...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损伤组织更新、再生和修复研究的重点。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干细胞群较其他干细胞系有独特的优势。首先,脂肪组织分布广泛,容易获取,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其次,干细胞群易于分离,增殖速度快,能够快速应用于治疗。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作为内科常见急症,发病率高,治疗手段相对较局限,治疗效果不理想,亟需新的治疗方法,其中细胞疗法被认为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SCs)在AKI动物模型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ascs) 急性肾损伤(AKI) 间充质干细胞 保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其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马舟涌 李放 +2 位作者 余兆仲 任大江 陈晓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21-23,F0003,共4页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脂肪干细胞(ASCs)变化,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用DMEM、DMEM/F12(2∶1)、α-MEM培养兔BMSCs和ASCs。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兔BMSCs和ASCs各分为2组后培养到...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脂肪干细胞(ASCs)变化,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用DMEM、DMEM/F12(2∶1)、α-MEM培养兔BMSCs和ASCs。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兔BMSCs和ASCs各分为2组后培养到第3代。A组:软骨诱导培养基(CM)+ASCs,B组:CM+ASCs+bFGF5ng/ml,C组:BMSCs+CM,D组:BMSCs+CM+bFGF5ng/ml。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35SO42-摄入量及羟脯氨酸浓度。结果α-MEM培养基比DMEM、DMEM/F12(2∶1)制备的BMSCs和ASCs所需时间缩短。单层培养的BMSCs和ASCs增殖较快,贴壁较牢且生成细胞集落,但经CM诱导后,细胞增殖较慢,贴壁不牢,且细胞没有集落生成。诱导后的BMSCs和ASCs的形状趋向于类圆形,B组和D的细胞数量比A组和C组的细胞多,B组、D组分别比A组、C组表达羟脯氨酸增加、35SO42-摄入量增加,而D组羟脯氨酸表达和35SO42-摄入量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添加了bFGF的CM诱导液诱导的兔干细胞生长较好,代谢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细胞培养 脂肪干细胞(ascs)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3
作者 张书力 袁峰 +4 位作者 李少军 胡焓 童胜雄 田佳玉 冯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0-476,共7页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来源广泛,增殖能力强,成为近期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ASCs可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ASCs对谷氨酸(glutam...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来源广泛,增殖能力强,成为近期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ASCs可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ASCs对谷氨酸(glutamate,Glu)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模型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CCK-8检测结果显示,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中IL-1β、TNF-α和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裂解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Glu组相比,Glu+ASCs组SH-SY5Y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细胞中IL-1β、TNF-α、IL-6浓度、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cleaved-Caspase-3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P<0.05)。总之,研究结果提示,ASCs对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炎症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矢量及趋化诱导对脂肪干细胞在PLGA电纺膜上早期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钟晓敏 陈刚 +1 位作者 张圣敏 乔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8-512,共5页
观察研究重力矢量方向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趋化诱导,在体外环境对人脂肪于细胞(ASCs)在PLGA电纺膜表面黏附和增殖活动的影响.体外原代培养从人颊脂垫提取的ASCs,根据不同重力矢量条件以及有无趋化因子PDGF将实验分为4个组.A... 观察研究重力矢量方向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趋化诱导,在体外环境对人脂肪于细胞(ASCs)在PLGA电纺膜表面黏附和增殖活动的影响.体外原代培养从人颊脂垫提取的ASCs,根据不同重力矢量条件以及有无趋化因子PDGF将实验分为4个组.A组:PDGF/重力矢量(+),含PDGF的PLGA电纺膜置于ASCs悬液底部;B组:PBS/重力矢量(+),空白(PBS)电纺膜置于ASCs悬液底部;C组:PDGF/重力矢量(-),含PDGF的PLGA电纺膜覆于ASCs悬液表面;D组:PBS/重力矢量(-),空白(PBS)电纺膜覆于ASCs悬液表面.分别于0、1、3、5、8、11d加入Alamar Blue继续孵化24 h后测OD值,对照标准曲线,计算各组Alamar Blue的下降百分比,评估ASCs的黏附增殖活动.结果显示:在重力矢量(+)组的早期(第1~4 d),无论趋化因子PDGF存在与否,Alamar Blue的下降百分比都能达到30%左右,不影响细胞的定植、黏附与增殖.但是在重力矢量(-)组,缺少趋化因子PDGF的Alamar Blue的下降百分比为25%左右,细胞将无法正常的定植与黏附.PDGF具有明显诱导ASCs趋化聚集作用,能减轻不利重力因素的影响,显著改善ASCs黏附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重力矢量 黏附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系统促进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与抑制成脂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馥如 王学智 余四九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867-2875,共9页
本研究旨在优化组织培养法分离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为研究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奠定基础。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和流式仪器检测所分离获得的间充质干... 本研究旨在优化组织培养法分离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为研究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奠定基础。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和流式仪器检测所分离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利用CRISPR-dCas9系统在快速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前提下观察其对成脂分化的影响,并通过生化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学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接种3~5 d后可见细胞从组织块周围爬出,光镜下可见细胞形态多为成纤维细胞样的梭形细胞,且形态单一均匀,具有较高的爬出率,可以大大提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效率;通过CRISPR-dCas9系统激活Runx 2和Osterix基因后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及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CRISPR-dCas9系统可以同时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通过CRISPR-dCas9-KRAB系统同时抑制成骨相关基因Runx 2和Osterix后可以促进成脂分化。本研究利用组织贴壁法成功获得了高纯度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和分化能力;利用CRISPR系统可以同时过表达Runx 2和Osterix两个基因,可以在进成骨分化的同时抑制成脂分化,表明成脂分化和成骨分化的相关性,为基因编辑在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和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 CRISPR系统 成骨诱导分化 成脂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皮下和髌下脂肪垫干细胞治疗大鼠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宋赛赛 夏国宏 +1 位作者 尹峰 汤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5-352,359,共9页
目的比较人皮下和髌下脂肪垫干细胞体外增殖、成软骨分化潜能以及体内治疗大鼠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获取上海市东方医院未患代谢性相关疾病患者的皮下和髌下脂肪垫组织,从髌下脂肪垫中分离原代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目的比较人皮下和髌下脂肪垫干细胞体外增殖、成软骨分化潜能以及体内治疗大鼠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获取上海市东方医院未患代谢性相关疾病患者的皮下和髌下脂肪垫组织,从髌下脂肪垫中分离原代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体外诱导成脂、成骨、成软骨方向分化。EdU检测人皮下脂肪干细胞(subcutaneous ASCs,Sc-ASCs)和髌下脂肪垫干细胞(infrapatellar fat pad derived stem cells,IPFP-ASCs)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标记蛋白CD34、血管相关标记蛋白CD31的表达。阿尔新蓝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Sc-ASCs和IPFPASCs体外成软骨潜能。体内实验采用8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CON)组、内侧半月板不稳术(destabilisation of the medial meniscus,DMM)组和DMM手术后Sc-ASCs治疗组,DMM手术后IPFP-ASCs治疗组,通过大体观察、番红固绿染色及OARSI评分比较体内治疗效果。结果人髌下脂肪垫组织中分离获得ASCs,形态呈长梭形,在体外具有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潜能。Sc-ASCs和IPFP-ASCs表面标记蛋白CD34和血管相关标记蛋白CD3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但人IPFP-ASCs体外增殖能力较强。阿尔新蓝染色及Western blot显示IPFP-ASCs体外成软骨能力较强。体内大鼠实验大体形态学观察显示DMM组骨赘增多,软骨表面缺损,Sc-ASCs治疗组骨赘减少,IPFP-ASCs治疗组表面较光滑,无明显骨赘生成;番红固绿染色显示DMM组软骨层出现垂直裂缝且到达钙化软骨,Sc-ASCs治疗组关节面纤维化且软骨浅表层存在垂直裂隙,IPFP-ASCs治疗组软骨层较为连续,仅存在轻微纤维化;OARSI评分显示IPFP-ASCs治疗骨关节炎疗效更好。结论人IPFP-ASCs体外增殖能力、成软骨分化潜能以及体内治疗大鼠骨关节炎的效果优于Sc-A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脂肪干细胞(Sc-ascs) 髌下脂肪垫干细胞(IPFP-ascs)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