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ASCs的单克隆培养及干细胞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顾繁 高建华 鲁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7-1069,1075,共4页
目的通过对人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hASCs)进行单克隆培养,以获得单克隆hASCs。并比较不同克隆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方法①临床手术切取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细胞培养并传至第2代后,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形成实验。②针... 目的通过对人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hASCs)进行单克隆培养,以获得单克隆hASCs。并比较不同克隆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方法①临床手术切取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细胞培养并传至第2代后,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形成实验。②针对获得的单克隆hA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克隆CD29、CD34、CD44、CD54、CD106、ABCG2的表达。结果①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共获得10个单克隆细胞群,并成功扩增到第9代后冻存。②不同克隆细胞群体具有相似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但增殖活力各异。③干细胞相关标志检测显示:各个群体均高表达CD29(92.9±7.4%)、CD44(94.6±6.8%),低表达ABCG2(2.5±1.4%),但CD34、CD54和CD106的表达在不同群体间有明显差异。结论酶消化法获得hASCs是含有不同分化潜能干细胞以及其他多种细胞的混合群体。用单克隆培养的方法可能获得纯化的单一细胞群,不同的克隆之间的表面抗原表达既有共性和又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克隆间分化潜能的不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 组织工程 克隆形成实验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纤层蛋白LaminA/C负性调控ASCs增殖促进应力诱导脂肪再生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任婧 万玲玲 +1 位作者 鲁峰 陈曦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0-425,共6页
目的探索核纤层蛋白LaminA/C对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SCs)机械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及其在应力诱导脂肪再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鼠预扩张脂肪瓣(Expanded Prefabricated Adipose Tissue,EPAT)负压吸... 目的探索核纤层蛋白LaminA/C对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SCs)机械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及其在应力诱导脂肪再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鼠预扩张脂肪瓣(Expanded Prefabricated Adipose Tissue,EPAT)负压吸引模型,于术后1、4、8周取材制备标本,行组织免疫印迹及免疫化学检测核纤层蛋白(Lamins)表达量变化,用以分析核纤层蛋白表达与应力诱导脂肪再生的相关性;构建体外LaminA/C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转染ASCs,行体外静态拉伸ASCs处理并采用细胞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ASCs增殖程度,用以明确LaminA/C对ASCs增殖的调控作用。结果体内实验发现,负压作用早期,大鼠EPAT内ASCs增殖增多,与此同时,脂肪瓣内LaminA/C表达量明显下降,LaminB1、LaminB2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体外实验发现,过表达LaminA/C可显著抑制体外静态机械应力对ASCs增殖的促进作用。结论新型力学感受器核纤层蛋白通过负性调ASCs增殖参与应力诱导脂肪组织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纤层蛋白(LaminA/C)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机械应力 大鼠预扩张脂肪瓣(EP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ASCs)在急性肾损伤(AKI)动物模型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少鹏 俞小芳 +2 位作者 钟一红 郭佳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0-404,共5页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损伤组织更新、再生和修复研究的重点。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干细胞群较其他干细胞系有独特的优势。首先,脂肪组织分布广泛,容易获取,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其次,干细胞群易于分离,增殖速度快,能够快速应用于治...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损伤组织更新、再生和修复研究的重点。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干细胞群较其他干细胞系有独特的优势。首先,脂肪组织分布广泛,容易获取,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其次,干细胞群易于分离,增殖速度快,能够快速应用于治疗。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作为内科常见急症,发病率高,治疗手段相对较局限,治疗效果不理想,亟需新的治疗方法,其中细胞疗法被认为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SCs)在AKI动物模型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ascs) 急性肾损伤(AKI) 间充质干细胞 保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5促进hASCs细胞系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李春亮 秦凤 +7 位作者 韩雪来 齐普良 孙凯华 赵子春 唐保明 李泽清 李钊伟 王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5-741,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05通过调控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表达促进人脂肪干细胞(hASCs)细胞系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法将Lenti-miR-205、Lenti-control慢病毒液分别转染至hASCs细胞,命名为miR-205过表达组...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05通过调控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表达促进人脂肪干细胞(hASCs)细胞系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法将Lenti-miR-205、Lenti-control慢病毒液分别转染至hASCs细胞,命名为miR-205过表达组、miR-NC组,另取未处理细胞为对照组;RT-qPCR法检测转染后miR-205基因表达量,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用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细胞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转染后第3代hASCs细胞诱导分化情况,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分化2周后各组Cbfα-1、Smad3、TGF-β1、ColⅡ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转染后miR-205过表达组miR-205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miR-NC组和对照组(P<0.001)。miR-205过表达组转染后hASCs细胞培养3、7 d MTT试验吸光度(A)值高于对照组和miR-NC组(P<0.05)。诱导分化2周后,甲苯胺蓝染色显示,miR-205过表达组细胞染色呈强阳性深蓝染色,对照组和miR-NC组为微弱浅蓝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miR-205过表达组细胞及胞外基质强阳性棕黄染色,对照组和miR-NC组为弱阳性淡黄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iR-205过表达组红色荧光强度较强,对照组和miR-NC组红色荧光强度较暗淡。miR-205过表达组诱导分化后Cbfα-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和miR-NC组,Smad3、TGF-β1、ColⅡ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miR-NC组(P<0.05)。结论miR-205过表达可促进hASCs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可能通过抑制Cbfα-1、激活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干细胞 软骨细胞分化 微小RNA-205 核心结合因子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146a-IRAK轴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瘘管型克罗恩病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作用
5
作者 倪健 朱晓文 于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27,共8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瘘管型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对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信号轴的调节机制。方法:RT-PCR检测80例瘘管治疗的瘘管型CD患者术后血清中miR-146a和IRAK的mRN...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瘘管型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对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信号轴的调节机制。方法:RT-PCR检测80例瘘管治疗的瘘管型CD患者术后血清中miR-146a和IRAK的mRNA表达。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分析miR-146a和IRAK的关系。将成功制备的CD瘘管病变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Con)、ADSC干预组(ADSC)、ADSC+miR-146a-antagomir干预组(ADSC+antagomir)、ADSC+miR-146a-antagomir+siRNA-IRAK干预组(ADSC+antagomir+si),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1 h,ADSC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NC;ADSC+antagomir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ADSC+antagomir+si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siRNA-IRAK,Con组大鼠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NC;每组每日定时处理2次,连续处理14 d。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的血管新生;Western blot检测瘘管创面组织中IRAK、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miR-146a表达在CD瘘管病变患者术后的血清中明显降低,IRAK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miR-146a能靶向调控IRAK表达;与Con组相比,ADSC组、ADSC+antagomir组、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的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降低,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的数量以及Bcl-2、VEGF表达明显升高;与ADSC组相比,ADSC+antagomir组、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升高,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的数量以及Bcl-2、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与ADSC+antagomir组相比,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降低,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以及Bcl-2、VEGF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SC促进CD模型大鼠瘘管病变术后的瘘管愈合,这可能与调控miR-146a/IRAK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创面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克罗恩病 瘘管病变 创面愈合 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
6
作者 唐元瑜 池茗 +3 位作者 李柏霖 林志美 赖素玉 马华根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50-1056,共7页
目的:采用“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为开展再生医学及组织损伤修复等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无菌分离3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的脂肪垫,经消毒、漂洗、剪碎、0.1%Ⅱ型胶原酶消... 目的:采用“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为开展再生医学及组织损伤修复等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方法:无菌分离3周龄雄性SD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的脂肪垫,经消毒、漂洗、剪碎、0.1%Ⅱ型胶原酶消化30 min后,严格精准地控制低糖型DMEM完全培养液用量,进行“半悬浮”原代培养;当细胞生长融合度达到90%时进行传代扩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标志物CD分子检测、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实验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原代接种培养6~8 d后,贴壁生长的短梭形细胞铺满皿底,呈“成纤维样”漩涡式排列生长;细胞传代至第8代时其形态基本保持不变,未见明显“蝉翼样”变宽分化现象。第4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分子流式检测结果高表达CD90(97.3%)、CD73(96.7%)、CD44(84.1%),低表达CD34(0.4%)、CD45(8.1%)、CD11b/c(3.6%);诱导成脂、成骨分化实验均为阳性。结论:“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能够成功提取原代大鼠AD-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半悬浮组织器官培养法 原代培养 干细胞表面标志物 三系分化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改善衰老脂肪干细胞治疗效能的体外研究
7
作者 孙明研 朱平 +4 位作者 刘剑锋 王曙霞 孙瑾 秦邦国 张楠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324,共10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衰老脂肪干细胞(ADSCs)的治疗效能及相关机制。方法从SD大鼠腹股沟分离自体ADSCs,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并验证分化潜能。将ADSCs分为3组进行处理:对照组(Control组)、诱导衰老模型组(H_(2)O_(2)组)和姜黄素干预组(Cur-H_(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衰老脂肪干细胞(ADSCs)的治疗效能及相关机制。方法从SD大鼠腹股沟分离自体ADSCs,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并验证分化潜能。将ADSCs分为3组进行处理:对照组(Control组)、诱导衰老模型组(H_(2)O_(2)组)和姜黄素干预组(Cur-H_(2)O_(2)组)。采用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检测ADSCs衰老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Caspase-3活性,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RT1和p53的mRNA相关表达及蛋白表达,采用ELISA检测衰老相关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与H_(2)O_(2)组比较,Cur-H_(2)O_(2)组β-gal水平、细胞凋亡率、Caspase-3浓度和ROS水平均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均为P<0.01)。与H_(2)O_(2)组比较,Cur-H_(2)O_(2)组姜黄素处理缓解了SIRT1的mRNA相关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缓解了p53的mRNA相关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1)。与H_(2)O_(2)组比较,Cur-H_(2)O_(2)组衰老相关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姜黄素显著提高衰老ADSCs的细胞功能和治疗潜力,这与SIRT1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姜黄素 衰老 沉默调节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姜黄素的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皮肤损伤愈合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王苗 伏庭书 +4 位作者 陈梦炜 周宏达 柏小楠 马保华 彭莎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42-4052,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负载姜黄素(curcumin,CUR)的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DMSC-EXO)对皮肤损伤修复的效果及可行性。将小鼠和犬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ON)、外泌体治疗组(EXO... 本研究旨在探讨负载姜黄素(curcumin,CUR)的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DMSC-EXO)对皮肤损伤修复的效果及可行性。将小鼠和犬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ON)、外泌体治疗组(EXO)、姜黄素治疗组(CUR)和负载姜黄素的外泌体组(EXO-CUR)。制作直径1 cm(小鼠)和1.5 cm(犬)的背部全层皮肤损伤模型,并在第1、3、5、7、9天进行皮下注射。结果发现,相较于CON组和其他单独治疗组,负载CUR的cADMSC-EXO能够加速小鼠和犬皮肤损伤模型的伤口愈合,显著促进皮肤组织结构的恢复。其通过上调皮肤愈合相关基因(VEGFA、FGF 2)和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促进损伤修复;同时下调疤痕相关基因(SOX9、TGF-β1、Twist 1)并上调TGF-β3的表达,减少瘢痕形成。此外,小鼠血清中皮肤愈合因子(VEGF、FGF2)水平升高,氧化应激相关因子ROS减少,GSH水平增加;炎症因子(IL-1β、TNF-α)含量降低。负载CUR的cADMSC-EXO能够有效促进皮肤损伤的修复,且相较于单独使用CUR或者EXO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损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姜黄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安希凤 廖选 刘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25-1432,共8页
瘢痕是整形外科研究的重点问题,现有瘢痕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体脂肪移植是经临床证实可有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新方法。自体脂肪移植物中含有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多种活性因子,通过免疫调控炎症反应、促血管生成、促细... 瘢痕是整形外科研究的重点问题,现有瘢痕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体脂肪移植是经临床证实可有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新方法。自体脂肪移植物中含有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多种活性因子,通过免疫调控炎症反应、促血管生成、促细胞分化、重塑细胞外基质、抗氧化应激损伤等机制治疗病理性瘢痕,可有效改善瘢痕外观、质地和局部症状,具有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瘢痕的崭新领域,为瘢痕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现就自体脂肪移植在瘢痕中的应用及机制作一综述,旨为瘢痕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归纳其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自体脂肪移植 脂肪来源干细胞 再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滴鼻对抑郁小鼠行为的影响及单胺类递质释放水平的改变观察
10
作者 田梦思 郑育杰 +2 位作者 沈雅婷 郭青云 易西南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21-1129,共9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MSCs-EXO)滴鼻对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其基本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分别施加EXO或PBS,每日1次持续8周,正常对照组小鼠不造模。采用悬尾、强迫游泳实验评估抑郁行为。免疫...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MSCs-EXO)滴鼻对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其基本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分别施加EXO或PBS,每日1次持续8周,正常对照组小鼠不造模。采用悬尾、强迫游泳实验评估抑郁行为。免疫荧光观测PKH26标记的EXO入脑路径。再次行为学测试后,ELISA实验检测海马单胺类递质变化。结果:EXO滴鼻后72 h内,EXO达海马等脑区。给药8周后,CMS+EXO组小鼠抑郁行为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海马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MSCs-EXO滴鼻可改善小鼠抑郁行为,提升单胺类递质含量。EXO滴鼻可能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抑郁 行为 小鼠 单胺类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胰岛素分泌细胞化学诱导方案的研究
11
作者 李易文 陈继冰 +2 位作者 梁维萍 高宏君 徐之然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分化的有效诱导方案。方法使用不同方案的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分化ADMSC,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纯度,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苏木素-伊红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质量、性能及...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分化的有效诱导方案。方法使用不同方案的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分化ADMSC,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纯度,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苏木素-伊红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质量、性能及胰岛素相关指标,双硫腙(DTZ)与二乙酰荧光素/碘化丙啶染色检测细胞成熟度及活性,分析ADMSC向IPC分化诱导效果。结果ADMSC纯度可达99%以上,方案Ⅰ、Ⅱ、Ⅲ的成球性良好;细胞诱导质量及胰腺十二脂肠同源盒1(PDX1)、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A(MAFA)、胰岛素和C肽表达效果均为方案Ⅰ优于其它方案;DTZ染色深浅可能与IPC成熟度有关,其中方案Ⅰ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较方案Ⅱ、Ⅲ少。结论诱导方案Ⅰ能提高ADMSC向IPC的分化效率,为未来临床IPC移植应用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分泌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移植 小分子化合物 糖尿病 化学诱导 基质胶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低温保存方法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琴 朱以良 +3 位作者 陈芳 喻晶 杨丽君 张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脂肪干细胞因其独特的优势,是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种子细胞之一。寻找理想的脂肪干细胞低温保存方法是研究者们一直努力的目标。迄今为止,关于脂肪干细胞低温保存方法的研究已比较多。本文综述了基础低温生物学和脂肪干细胞低温保存的方... 脂肪干细胞因其独特的优势,是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种子细胞之一。寻找理想的脂肪干细胞低温保存方法是研究者们一直努力的目标。迄今为止,关于脂肪干细胞低温保存方法的研究已比较多。本文综述了基础低温生物学和脂肪干细胞低温保存的方法,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脂肪干细胞 细胞冻存 低温保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成纤维细胞及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13
作者 左娜 陶凯 +1 位作者 唐琪 于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Exo)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成纤维细胞,采用ADSC-Exos或PBS处理细胞,通过CCK-8和划痕实验观察ADSC-Exo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选...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Exo)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成纤维细胞,采用ADSC-Exos或PBS处理细胞,通过CCK-8和划痕实验观察ADSC-Exo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选取40只SD大鼠构建深Ⅱ度烧伤模型,分为Exo组和PBS组,Exo组于烧伤创面周边注射ADSC-Exo溶液,PBS组注射等量PBS溶液。观察2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通过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观察创面血管新生情况。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ADSC-Exo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ADSC-Exo可增强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P<0.0001)。动物实验发现,创面周边注射ADSC-Exo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P<0.0001)。与PBS组比较,Exo组大鼠烧伤创面炎症细胞浸润减少,CD31表达增加(P<0.01)。结论ADSC-Exo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并能减轻创面炎症、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 成纤维细胞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脂肪干细胞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来源外泌体对紫外线诱导裸鼠光老化皮肤皱纹的改善作用
14
作者 迪丽达尔·地里夏提 贾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1-631,共11页
目的:探讨人脂肪干细胞(hADSCs)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s)来源的外泌体(Exo)对紫外线诱导裸鼠光老化皮肤皱纹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效果。方法:分别由hADSCs和HDFs中分离Exo,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记为hADSCs-Exo和HDFs-Exo。... 目的:探讨人脂肪干细胞(hADSCs)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s)来源的外泌体(Exo)对紫外线诱导裸鼠光老化皮肤皱纹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效果。方法:分别由hADSCs和HDFs中分离Exo,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记为hADSCs-Exo和HDFs-Exo。将28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注射Hank’s平衡盐溶液(HBSS)]、hADSCs-Exo组(注射hADSCs-Exo)和HDFs-Exo组(注射HDFs-Exo),每组7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裸鼠建立背部皮肤光老化模型,4周后,观察各组裸鼠背部皮肤大体形态表现并进行皮肤皱纹等级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裸鼠皮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裸鼠皮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裸鼠皮肤组织中胶原蛋白Ⅰ(Col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3、MMP-9和MMP-1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裸鼠皮肤组织中ColⅠ、原弹性蛋白和原纤维蛋白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由hADSCs和HDFs中分离的颗粒物均表现为典型的囊泡状结构,直径为50~100 nm,CD81、CD63、热休克蛋白70 (HSP70)和肿瘤易感基因101蛋白(TSG101)均呈高表达,表明成功分离hADSCs-Exo和HDFs-Exo。对照组裸鼠背部皮肤光滑,未见松弛或皱纹;模型组裸鼠皮肤皱纹严重,可见表皮粗糙、干燥和色素沉积等损伤情况;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裸鼠背部皮肤有少量深皱纹和轻度皮肤松弛,HDFs-Exo组裸鼠背部皮肤皱纹深度明显减轻。皮肤皱纹等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裸鼠皮肤皱纹等级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皱纹等级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hADSCs-Exo组比较,HDFs-Exo组裸鼠皮肤皱纹等级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对照组裸鼠皮肤组织分层结构清晰,表皮较薄;模型组裸鼠皮肤组织分层紊乱,结构松散,表皮明显增厚;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病变减轻,且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表皮变薄,组织分层较为清晰,皮肤结构趋于正常。ELISA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裸鼠皮肤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hADSCs-Exo组比较,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裸鼠皮肤组织中ColⅠ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MMP-1、MMP-2、MMP-3、MMP-9和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ColⅠ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MP-1、MMP-2、MMP-3、MMP-9和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hADSCs-Exo组比较,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ColⅠ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MMP-1、 MMP-2、 MMP-3、 MMP-9和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裸鼠皮肤组织中原弹性蛋白、原纤维蛋白1和ColⅠ染色强度均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hADSCs-Exo组和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原弹性蛋白、原纤维蛋白1和ColⅠ染色强度均明显增强;与hADSCs-Exo组比较,HDFsExo组裸鼠皮肤组织中原弹性蛋白、原纤维蛋白1和ColⅠ染色强度更深。结论:hADSCs和HDFs来源的Exo对紫外线诱导裸鼠光老化皮肤皱纹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HDFs来源的Exo作用效果要优于hADSCs来源的Ex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干细胞 人真皮成纤维细胞 外泌体 光老化 皮肤皱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源性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高表达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
15
作者 朱清华 袁博 +5 位作者 王一伦 任淼 李晓飞 王思邈 甄子萱 付秀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4-995,共12页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SCLCs)高表达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附睾旁脂肪中提取ADSCs,通过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和成软骨诱导鉴定...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SCLCs)高表达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附睾旁脂肪中提取ADSCs,通过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和成软骨诱导鉴定ADSCs的多向分化能力。将ADSCs诱导分化为SCLCs,并通过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DSCs和SCLCs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表达水平。分离培养大鼠DRG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DRG细胞中Ⅲ类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以鉴定DRG细胞。将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共培养组),DRG细胞单独培养作为DRG组。利用甲苯胺蓝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共培养组和DRG组细胞的突起长度。采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技术敲低NGF,质粒转染技术过表达NGF,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GF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NGF蛋白表达水平。将转染后的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分为对照组、siNC/vector组、NGF敲低组(si-NGF组)和NGF过表达组(oe-NGF组),观察各组DRG细胞突起的长度。结果:原代ADSCs接种24 h后基本贴壁并留有少量脂滴,培养3 d后细胞多为短梭形、纺锤状或多角形,呈旋涡状生长,增长迅速,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鱼群状排列。ADSCs经成脂诱导培养基培养14 d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扁圆形,中间可见透亮的圆形脂滴形成,经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质中的脂滴被染成红色。ADSCs经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28 d后可见细胞呈沙粒样,形态模糊,出现钙化结节,经茜素红染色后可见钙化结节被红染,沉积在细胞外基质。ADSCs经成软骨诱导培养基立体培养28 d后可见小米粒大小的软骨球生成,对软骨球进行冰冻切片,阿利辛蓝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软骨组织中的酸性黏多糖被染色成蓝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纯化后第3代ADSCs,可见被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为绿色荧光的CD29蛋白表达阳性、被Cy3标记为红色荧光CD44蛋白表达阳性。免疫荧光法,可见GFAP被FITC标记为绿色荧光,S100β被Cy3标记为红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法,与ADSCs比较,SCLCs高表达S100β和GFAP蛋白。原代提取的DRG细胞常规培养6 h后开始贴壁,培养3 d后细胞胞体发亮呈圆形,胞体发出两条线状突起。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Ⅲ-tubulin呈阳性表达,表明分离提取的细胞为DRG细胞。与ADSCs比较,SCLCs中N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DRG组比较,DRG细胞与SCLCs以1∶2比例接种时,共培养组DRG细胞突起长度最高(P<0.05)。RT-qPCR法,与si-NC组比较,si-NGF-1、si-NGF-2和si-NGF-3组细胞中NGF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si NGF-1敲低效率最好,后续将采用si-NGF-1进行实验。ELISA法,与si-NC组比较,si-NGF-1、si-NGF-2和si-NGF-3组细胞上清中NGF水平均降低(P<0.05)。与vector组比较,oe-NGF组细胞中NGF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上清中NGF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si NC/vector组比较,si NGF组DRG细胞突起长度缩短(P<0.05),oe-NGF组DRG细胞突起长度增加(P<0.01)。结论:ADSCs可以定向分化为SCLCs,且分化后的细胞高表达NGF;敲低或过表达NGF可影响DRG细胞突起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样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背根神经节细胞 脂肪源性干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脱敏措施在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16
作者 方腾 张武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9-515,共7页
肝移植领域中由于供肝匮乏,ABO血型不合供肝作为边缘性供肝的一种类型,拓宽了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濒临死亡时的供者来源渠道。随着围手术期多种脱敏技术的不断进步,ABO血型不合肝移植脱敏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术后并发症的... 肝移植领域中由于供肝匮乏,ABO血型不合供肝作为边缘性供肝的一种类型,拓宽了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等待肝移植期间濒临死亡时的供者来源渠道。随着围手术期多种脱敏技术的不断进步,ABO血型不合肝移植脱敏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近年来,新型脱敏措施不断涌现,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疗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其作用机制和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仍需深入探究。鉴于此,本文就各种新型脱敏措施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一综述,旨在探讨不同脱敏措施在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中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佐证材料,从而改善肝移植受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脱敏措施 ABO血型不合 肝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促进脂肪干细胞在体成骨分化改善骨质疏松的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佳 舒晴 +2 位作者 张思钰 赵娟 田峻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2-1419,共8页
目的 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联合自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s)移植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A组、ADSCs组和EA+AD... 目的 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联合自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s)移植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A组、ADSCs组和EA+ADSCs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卵巢切除建立模型,在造模手术后2个月开始干预,EA组予双侧“脾俞”“肾俞”电针治疗,频率2 Hz,连续波,强度1 mA。每次10 min,每周3次,连续8周。ADSCs组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ADSCs经尾静脉移植体内。每次1×10~6个,每周1次,连续8周。EA+ADSCs组予电针治疗,联合自体ADSCs移植,干预连续8周。检测大鼠股骨骨微结构及骨组织病理变化、血清骨代谢指标,股骨Wnt3a、β-catenin和Runx2基因及蛋白表达,及Runx2/β-catenin蛋白的共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骨小梁间距变大;与模型组比较,EA组大鼠骨密度显著增高(P<0.01),骨小梁数量和厚度增加,Wnt3a、β-catenin、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Runx2/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ADSCs组Run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EA+ADSCs组骨小梁结构均优于ADSCs组和EA组,并且Runx2/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ADSCs移植联合电针可以有效改善卵巢摘除大鼠模型骨质疏松状况,这种作用可能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脂肪干细胞 骨质疏松症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托蒽醌甲磺酸盐预处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犬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宁 李巴仑 +7 位作者 韩苗 李琛琛 景远翔 寇正 李娜 彭莎 赵献军 华进联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8-1344,共17页
本研究在高脂饮食(high-fat diet, HFD)饲喂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n, STZ)注射的联合作用下成功建立小鼠及犬糖尿病模型,旨在探究米托蒽醌甲磺酸盐(mitoquionl mesylate, MitoQ)预处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 本研究在高脂饮食(high-fat diet, HFD)饲喂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n, STZ)注射的联合作用下成功建立小鼠及犬糖尿病模型,旨在探究米托蒽醌甲磺酸盐(mitoquionl mesylate, MitoQ)预处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对糖尿病动物模型治疗效果的提升作用及机制。取正常培养状态的ADMSCs及添加1μmol·L^(-1)MitoQ处理的ADMSCs,对MitoQ处理的细胞形态变化、生长、增殖、迁移及抗氧化能力等进行检测。选取48只8周龄的昆明(KM)雄性小鼠和12只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模型组(Diabetes组)、ADMSCs单独治疗组(ADMSCs组)和MitoQ预处理ADMSCs联合治疗组(MitoQ-ADMSCs组)。常规方法制作小鼠及犬糖尿病模型,对模型小鼠和犬分别进行ADMSCs和MitoQ-ADMSCs细胞静脉移植治疗,细胞数为2×10^(6)·只^(-1)(小鼠)和1×10^(7)·只^(-1)(犬),每周1次,连续3周。持续监测临床指标变化,治疗结束后1周收样,血清学、组织学、氧化应激及犬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MitoQ预处理ADMSCs不会影响其细胞形态,但能促进其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同时增强其抗氧化能力;ADMSCs和MitoQ-ADMSCs移植治疗后,发现MitoQ显著促进ADMSCs降低血糖的能力,且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血糖调节能力;ADMSCs经MitoQ预处理后有效减轻糖尿病伴发的肝代谢功能障碍和血脂代谢异常;ADMSCs可以减轻胰腺和肝组织损伤,促进胰岛素分泌,减轻肝糖原合成障碍和纤维化水平,而MitoQ处理能够显著改善ADMSCs治疗效果;MitoQ预处理ADMSCs能够有效提升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损伤,进而增强治疗效果;MitoQ预处理ADMSCs可以显著促进机体内与抗氧化相关的代谢物表达上调。结果揭示,MitoQ能够通过提高ADMSCs的抗氧化能力、加速组织损伤修复,从而更好地治疗小鼠及犬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甲磺酸盐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化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扶凝 代会博 +2 位作者 唐蕾 单云 盛梅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9-434,共6页
纤维化疾病由于其广泛性和复杂性带来了重大临床挑战,探究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并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是适用于再生医学的理想干细胞,可作为许多疾病的替代治疗方案。近年来研... 纤维化疾病由于其广泛性和复杂性带来了重大临床挑战,探究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并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是适用于再生医学的理想干细胞,可作为许多疾病的替代治疗方案。近年来研究表明,ADSC有显著的抗纤维化潜力。本文就ADSC抗组织纤维化过程中涉及的上皮⁃间充质转变、成纤维细胞活化、抗炎及免疫调节等潜在干预靶点进行综述,旨在为防治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纤维化 治疗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源非编码RNA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丽桦 刘德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9-1056,共8页
外泌体(exosomes,Exos)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主动分泌的纳米大小的膜性囊泡,通过自身含有的生物活性分子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非编码RNA(ncRNA)... 外泌体(exosomes,Exos)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主动分泌的纳米大小的膜性囊泡,通过自身含有的生物活性分子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非编码RNA(ncRNA)进入相应的靶细胞,参与细胞间通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源非编码RNA(ADSC-Exo-ncRNA)可调控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加速皮肤细胞增殖和上皮化,调节胶原重塑,从而增强创面修复能力。因此,ADSC-ExoncRNA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创面修复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对近年来ADSCExo-ncRNA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非编码RNA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