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内衬硐库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冠华 王娇 +5 位作者 于显杨 易琪 朱开源 王章星 耿璇 屈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共25页
地下内衬硐库的压缩空气储能,以其发电时间长、规模大、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工程造价低、运行周期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新型储能领域展现了较强的生命力,将有力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与传统地下空间的运... 地下内衬硐库的压缩空气储能,以其发电时间长、规模大、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工程造价低、运行周期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新型储能领域展现了较强的生命力,将有力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与传统地下空间的运行特点有较大不同,在充放气过程中,储备有压缩空气的地下内衬硐库不仅需要承受交变高内压膨胀压力,同时伴随着显著的温度变化。围绕地下内衬硐库,阐述了其工作原理以及柔性密封结构的设计理念,针对高压、交变应力和温度变化等荷载特征,系统分析了地下内衬硐库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库内温压响应与密封结构传热特性、围岩应力路径与力学响应、钢筋混凝土衬砌开裂与控制标准、上覆岩体稳定性与安全埋深、密封层及密封堵头等,并对地下内衬硐库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岩石内衬硐库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2
作者 王汉鹏 武允昊 +5 位作者 张冰 范建国 李梦天 隋建才 王伟 孙德康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4,共16页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具有装机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依托层状盐穴或盐丘来建设CAES储气...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具有装机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依托层状盐穴或盐丘来建设CAES储气库,但由于选址条件苛刻等原因,CAES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近年来,随着国内矿井的大量关闭,许多地下空间资源被浪费,因此利用废弃矿井建设CAES电站就具有了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与广袤的发展前景。因此,系统梳理了CAES各类储气库建设现状与优缺点,总结了废弃矿井CAES储气库的建设与选址要求,分析了当前废弃矿井CAES储气库面临的安全风险与限制瓶颈。为避免CAES储气库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了新的储气库建设方案——管道布设型废弃矿井储气库(利用大直径无缝钢管作为储气空间,缝隙内填充松散充填体进行承压),与传统储气库建设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以下优势:极大降低了储气库对矿区地质构造、围岩渗透性、围岩稳定性等条件的选址要求,增加了选址范围;可利用现有管道施工工艺与技术装备,降低储气库建设难度;提高了储气库的密封性能,保障无气体泄漏风险;改善了围岩应力环境,提高了储气库稳定性;避免储气库受腐蚀影响,增加了储气库的耐久性能。最后以鄂庄废弃煤矿为例,给出了管道布设型储气库改造建设方案,储气库改造建设完成后,总容积可达4.5×105 m3,发电功率可达400 MW,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管道布设型废弃矿井储气库设计构想为废弃矿井CAES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地下空间利用 压缩空气储能 储气库 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粒膨润土振动密实性与恒刚度约束膨胀行为
3
作者 谈云志 吴克宇 +1 位作者 明华军 孙德安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99-2408,共10页
压缩空气地下储能是实现大规模物理储能的理想方式,关键是要保证地下储气库长期气密性,据此,提出用膨润土-薄钢板构建复合密封层的概念。为验证利用膨润土辅助构建密封层的可行性,开展膨润土团粒振实试验与恒刚度膨胀试验。结果表明:由... 压缩空气地下储能是实现大规模物理储能的理想方式,关键是要保证地下储气库长期气密性,据此,提出用膨润土-薄钢板构建复合密封层的概念。为验证利用膨润土辅助构建密封层的可行性,开展膨润土团粒振实试验与恒刚度膨胀试验。结果表明:由膨润土通过压实再破碎形成不同尺寸团粒,团粒按比例重新组合成混合物,经过振动210 s后达到稳定密实状态;以最大尺寸5 mm的团粒为例,依据Andreasen公式,取级配指数n=0.5时混合,其振动堆积密度最大可达1.35 g/cm^(3);所有双粒组团粒混合物,粗粒组含量70%时达到最大振动堆积密度,基于等粒径团粒堆积状态理论解释了该现象的原因。膨润土团粒振动离析会降低堆积均匀度,但水化膨胀蠕动后,能挤密充填团粒间的大孔隙,调整了密实度的整体均匀性,保证薄钢板与围岩的均匀受力。恒刚度约束下膨润土的膨胀变形释放了部分膨胀潜势,剩余膨胀潜势以剩余膨胀力形式展现,建立了恒刚度约束下剩余膨胀力与膨胀变形率关系,可为构建膨润土-薄钢板复合密封层提供设计参考依据,避免薄钢板发生屈曲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储能 团粒膨润土 振动密实 恒刚度 膨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多联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3E综合性能研究
4
作者 翟璇 杨志 +3 位作者 罗方 张文挺 王楠 王江峰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以分布式多联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储能系统各部件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系统热力学特性、经济性和环境性等的3E评价指标;分析了储气罐压力、储热水罐温度和季节温度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储热水罐温度的变化对系统热力学特... 以分布式多联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储能系统各部件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系统热力学特性、经济性和环境性等的3E评价指标;分析了储气罐压力、储热水罐温度和季节温度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储热水罐温度的变化对系统热力学特性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大,系统热力性能整体上冬季较好,春秋季居中,夏季最后;利用遗传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分析,获得系统最优储能密度为50.68MJ/m 3,系统往返效率为54.56%,系统度电成本为1.045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产 压缩空气储能 系统3E性能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压缩和膨胀系统启动关键过程特性研究
5
作者 张旭 李阳海 +4 位作者 王廷举 张彪 潘宏刚 孙力 王小亮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323,共8页
为了正确掌握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压缩和膨胀系统启动关键过程的特性,文章建立了300 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全工艺系统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压缩和膨胀系统启动过程的关键参数变化规律和动态响应特性,包括压缩机的防喘操作、压缩机... 为了正确掌握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压缩和膨胀系统启动关键过程的特性,文章建立了300 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全工艺系统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压缩和膨胀系统启动过程的关键参数变化规律和动态响应特性,包括压缩机的防喘操作、压缩机组的变频1拖4启动、透平机组的全自动程启、透平的配气调节特性等。研究表明:合理的防喘策略可在保证机组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启动过程中系统的效率;系统启动过程的精确评估可优化启动流程、缩短启机时间、提高系统效率,为机组的安全、高效启动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 压缩空气储能 启动关键过程 动态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6
作者 卢绪祥 刘雨菲 +2 位作者 徐航 程波 宋权斌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5-1051,1062,共8页
为研究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储能阶段和释能阶段的动态特性,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分别建立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能阶段和释能阶段的动态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储气罐和蓄水罐进行仿真,得到了其温度和压力随着时间... 为研究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储能阶段和释能阶段的动态特性,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分别建立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能阶段和释能阶段的动态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储气罐和蓄水罐进行仿真,得到了其温度和压力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然后根据各模块的传递函数建立了一次调频仿真模型,在系统中先后加入10%、8%、6%的阶跃负荷扰动和10%、8%、6%3种连续负荷扰动,分别进行了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阶跃负荷扰动下,一次调频阶段越大的扰动量会导致系统频率恢复速度更快;在连续负荷扰动下,会产生超调量,且超调量随着扰动量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动态特性 仿真模型 负荷扰动 MATLAB/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压缩空气储能的气-水直接接触换热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光磊 刘晓玲 +1 位作者 徐震 李琳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5-1603,共9页
为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提出将直接接触换热器用作再热器以充分利用系统压缩热。利用加压湿化器实验系统和空气-水体系,研究了加压条件下基于泡沫陶瓷板波纹填料的直接接触换热过程,分析了填料液泛特性,以及操作压力、水气比、进... 为提高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提出将直接接触换热器用作再热器以充分利用系统压缩热。利用加压湿化器实验系统和空气-水体系,研究了加压条件下基于泡沫陶瓷板波纹填料的直接接触换热过程,分析了填料液泛特性,以及操作压力、水气比、进口水温、进口空气比焓等参数对体积传质系数和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体积传质系数随水气比增加呈增大趋势,随进口水温的升高呈减小趋势,而效能随水气比的增加呈减小趋势,随进口水温升高呈增大趋势。进口空气比焓对直接接触换热过程的影响较小。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直接接触换热工艺设计时,水气比宜取为1.0~1.2,操作压力宜取为0.3~0.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直接接触换热 填料 传热传质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海上风能波动的水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能量转化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梦杰 刘占斌 +1 位作者 何雅玲 朱曙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为准确揭示海上风能波动性对水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先进绝热水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考虑风能波动性的海上风电-储能系统热力学模型;接着,提出关键设计参数的设计流程;最后,分析了额定工况与变工况条... 为准确揭示海上风能波动性对水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先进绝热水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考虑风能波动性的海上风电-储能系统热力学模型;接着,提出关键设计参数的设计流程;最后,分析了额定工况与变工况条件下储能系统的能量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导热油与空气质量流量之比κ_(o,a)的增加,水下输气管道散热损失与冷油罐散热损失的变化趋势相反,同时存在κ_(o,a)最优值为1.41,使得系统热损失最小,对应的最大系统能量往返效率η_(rt)为60.3%;设计工况下,储热与换热单元的(火用)损失最大,约占总损失的36.6%;稳定风速下,当风速偏离设计基础风速时,压缩机与膨胀机的效率降低,导致η_(rt)降低;扰动风速下,随着扰动风分量最大值v_(d,max)增加,受风机额定风速与切出风速的限制,v_(d,max)对储能系统平均发电功率的影响区域可分为快速增长区、增长减缓区以及降低区,3个区域内的η_(rt)均低于额定稳定工况下的设计值。研究可为水下压缩空气储能与海上风电的集成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压缩空气储能 海上风电 风能波动 能量转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压缩空气储能输气管线性能分析
9
作者 卜宪标 陈昕 +3 位作者 刘石 杨毅 舒杰 李华山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水下压缩空气储能可解决大规模海上风电配储难题,但目前对水下输气管线的性能缺乏充分了解。为明确输气管线的性能,构建了储能释能过程的热动力学模型,分析输气管线直径、长度和粗糙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输气管线直径... 水下压缩空气储能可解决大规模海上风电配储难题,但目前对水下输气管线的性能缺乏充分了解。为明确输气管线的性能,构建了储能释能过程的热动力学模型,分析输气管线直径、长度和粗糙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输气管线直径为0.5 m、绝对粗糙度为0.030 mm、储能深度为500 m时,定压和定容压缩空气储能的膨胀机发电量、能量回收效率和储能密度分别为304.72 MW·h、65.73%、6.09 kW·h/m^(3)和146.87 MW·h、59.45%、2.94 kW·h/m^(3),定压压缩空气储能表现出了优异性能;(2)储能深度1000 m,在输气管线直径0.5 m、0.7 m和不考虑输气管线阻力三种工况下,膨胀机发电量和能量回收效率分别为580.28 MW·h、51.61%,758.55 MW·h、68.34%,794.63 MW·h、69.45%,表明输气管线直径对储能系统有重要影响;(3)储能深度500 m,当输气管线粗糙度从0.005 mm增加到0.250 mm时,膨胀机发电量从319.16 MW·h降低到313.94 MW·h,能量回收效率从69.23%降低到67.94%,表明粗糙度对性能影响不大。在水下定压压缩空气储能输气管线设计和选择时,应优先考虑管线的直径而非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压缩空气储能 输气管线阻力 海上风电配储 摩擦压力损失 定压压缩空气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储能辅助压缩空气储能一次调频仿真研究
10
作者 宋顺一 乔天舒 +2 位作者 梁双印 胡三高 柳亦兵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9,共8页
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优质的电网调节电源,其调峰能力较强而调频能力较弱,为缓解可再生能源发电大量接入所带来的频率问题,利用功率型飞轮储能辅助压缩空气储能机组运行,提高压缩空气储能机组的调频能力。给出了发电机组的简化频率计算模... 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优质的电网调节电源,其调峰能力较强而调频能力较弱,为缓解可再生能源发电大量接入所带来的频率问题,利用功率型飞轮储能辅助压缩空气储能机组运行,提高压缩空气储能机组的调频能力。给出了发电机组的简化频率计算模型、飞轮储能系统及压缩空气储能机组模型、区域电网频率控制模型,对不同飞轮容量配置模型组成的区域电网频率特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飞轮储能系统的加入提高了压缩空气储能机组的一次调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 频率调整 仿真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速对等温活塞压缩系统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吴博 任腾 +2 位作者 闫泳利 许未晴 谷艳玲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5-159,179,共6页
等温活塞多孔介质和液体之间存在流动阻力,系统克服阻力做的功会抵消等温活塞由于增强换热而节省的能量,且这一现象表现出显著的转速依赖性。为了探究转速对等温活塞内部流动阻力以及压缩效率的影响规律,基于面心立方结构假设,建立流动... 等温活塞多孔介质和液体之间存在流动阻力,系统克服阻力做的功会抵消等温活塞由于增强换热而节省的能量,且这一现象表现出显著的转速依赖性。为了探究转速对等温活塞内部流动阻力以及压缩效率的影响规律,基于面心立方结构假设,建立流动阻力数学模型,定义等温活塞的节能率和系统压缩效率。通过分析转速对阻力的影响,综合评价等温活塞的节能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阻力功的变化率也随之增加,阻力功占总功的比例逐渐增大,等温活塞压缩系统的节能率和效率逐渐下降;当压缩比为7、节能率为0时,等温活塞压缩系统的最高转速为65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等温压缩 等温活塞 阻力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硐压缩空气储能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12
作者 王龙轩 张文 +4 位作者 杨晓林 丛晓明 王汉勋 王鑫雨 龙永康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5-292,共18页
在如今全球气候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实现碳净零目标,各国可再生能源需求量不断扩大。然而由于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存在着间歇性、不稳定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其规模化应用。储能技术可有效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与并网问题。其... 在如今全球气候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实现碳净零目标,各国可再生能源需求量不断扩大。然而由于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存在着间歇性、不稳定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其规模化应用。储能技术可有效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与并网问题。其中,废弃矿硐压缩空气储能(Abandoned Mine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AM-CAES)由于具备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受到了中外储能领域的广泛关注。基于此,综述了AM-CAES的相关研究,阐述了AM-CAES的基本原理及其热力学模型推导现状,研究了AM-CAES在选址适宜性、工作效率、安全性及环境影响和经济可行性4个方面的理论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外AM-CAES示范项目的特点及其生态和经济效益,对比了中外AM-CAES相关政策,最后总结并探讨了AM-CAES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尚面临的科学问题。结果表明:利用既有废弃矿硐开展压缩空气储能,一方面能够大幅降低工程投资,减少新土地资源的开发,具备较高的环境友好度;另一方面可平衡能源供需,提高电网稳定性,并促进可再生能源集成,从而降低高碳电力比重,应用前景广阔。目前,AM-CAES在储能效率、储能周期、系统规模上仍待进一步突破,投资规模和收益方式也仍需相关政策出台进行推动和完善。旨在为废弃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存储与转换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以期助力中国生态修复和能源转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废弃矿硐 压缩空气储能 环境友好 地下空间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径向进气腔室的轴流透平导叶周向非均匀分布研究
13
作者 许彬 朱阳历 +4 位作者 王星 熊军 潘现超 徐玉杰 陈海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8,共16页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透平径向进气腔室结构的存在会造成透平入口进气周向不均匀,导致透平性能下降。因此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耦合径向进气腔室的单级轴流透平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导叶周向非均匀分布对透平等熵效率及其内部流场的影响机理。...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透平径向进气腔室结构的存在会造成透平入口进气周向不均匀,导致透平性能下降。因此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耦合径向进气腔室的单级轴流透平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导叶周向非均匀分布对透平等熵效率及其内部流场的影响机理。以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获得大量样本方案,通过参数化处理及软件交互实现三维模型、网格的动态更新及模拟,实现采用正弦调制函数周向布置的非均匀导叶全过程自动化模拟。结果表明,导叶周向非均匀度小于10%时,透平等熵效率、膨胀比及质量流量等总体性能参数与初始均匀分布方案相比变化小于0.1%;导叶周向非均匀度超过15%时,会对透平内部流场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造成导叶段压损增大,透平总体膨胀比下降,质量流量增大,等熵效率呈下降趋势,最高下降约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轴流透平 径向进气腔室 非均匀导叶 自动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气体渗透性测试装置及渗透性试验研究
14
作者 王孟 徐继伟 +4 位作者 高芯燚 陈兵 李梦天 张庆松 刘人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9-1501,共13页
为探究超高气压及复杂应力对多孔介质材料气体渗透性的影响,研制一套较符合压缩空气储能(CAES)运营工况的多参数控制气体渗透性装置,该装置能够在高气压下对试样施加线性、正弦、三角、梯形等多种加载路径的长期循环荷载,模拟充放气时... 为探究超高气压及复杂应力对多孔介质材料气体渗透性的影响,研制一套较符合压缩空气储能(CAES)运营工况的多参数控制气体渗透性装置,该装置能够在高气压下对试样施加线性、正弦、三角、梯形等多种加载路径的长期循环荷载,模拟充放气时复杂受力条件。开展试验研究气体种类对混凝土渗透性影响,分析围压循环、围压及轴压同步循环条件下砂岩渗透率演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压缩空气及氮气作为渗流气体,稳态流量差值<5%。渗漏过程中流量与气压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为急降—缓降—归零的动态变化模式。围压及轴压交变工况下中砂岩的渗透率比围压交变、轴压不变工况下的略小,在循环过程中,瞬时流量变化随轴压和围压增大而减小。该装置较好地反映了多孔介质气体渗流演化规律,可为储气硐室的选址策略和密封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多孔介质 气体渗透性 三轴试验 测试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双悬臂转子动平衡方法研究
15
作者 毛豪杰 张雪辉 +3 位作者 焦瀚晖 李和平 刘彦 陈海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4-1968,共15页
压缩空气储能(CAES)系统具有规模大、效率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整体齿式压缩机作为CAES系统的核心装备之一,其双悬臂转子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解决转子两端悬挂叶轮不平衡量引起的转子振动... 压缩空气储能(CAES)系统具有规模大、效率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整体齿式压缩机作为CAES系统的核心装备之一,其双悬臂转子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解决转子两端悬挂叶轮不平衡量引起的转子振动报警,通常选用多平衡面现场动平衡,而多平面平衡操作复杂且启停次数多,为简化平衡过程、延长双悬臂转子使用寿命,本工作对CAES系统双悬臂转子不平衡特性及动平衡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压缩机双悬臂转子进行了建模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双悬臂转子的双端不平衡,可解耦为单端不平衡进行平衡,从而避免生产过程中复杂的动平衡过程。然后,通过现场一端叶轮进行现场动平衡实验,对比了不同试重对轴系动平衡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试重产生的振动幅值与相位变化量越大,计算所得配重的平衡效果越好。最后,在另一端叶轮完全模拟现场实际情况对叶轮出厂原始不平衡量进行盲平,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适性,平衡效率达到8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转子动力学分析 双悬臂转子 现场动平衡 影响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地下压缩空气储能研究进展
16
作者 葛鑫博 黄俊 +2 位作者 赵同彬 马洪岭 施锡林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103,共24页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作为一种大规模长时性物理储能技术,以其运行寿命长、储能规模大、响应速度快等显著优势,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缓解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增强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作... 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作为一种大规模长时性物理储能技术,以其运行寿命长、储能规模大、响应速度快等显著优势,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缓解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增强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作用,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研究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85—2023年地下CAES领域的相关文献,利用VOSviewer、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软件和Origin软件,回顾了地下CAES的研究背景,并对科学生产力量、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内容涵盖从盐穴到人工硐室再到废弃矿井等多种储气方式,揭示了地下CAES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研究表明,地下CAES在“双碳”目标和现代化国家能源布局升级的推动下,发展势头强劲,新型储气方式不断涌现,包括盐穴、人工硐室、废弃矿井、枯竭油气藏和地下含水层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盐穴、人工硐室和废弃矿井3种储气方式,盐穴储能因其低渗透率、优异的流变性和自愈能力,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方向。人工硐室则以密闭性好、承压能力强而逐渐受到重视,但其建库成本和技术难度较高。废弃矿井以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成为潜在储能方案,但在气密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突破。从科学网络视角分析,我国地下CAES研究团队已形成显著的国际影响力,但学者间的合作多集中于同一机构或课题组,跨机构协作有待加强。未来需强化学术合作网络,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加速技术创新与应用。政策层面,我国已逐步建立支持CAES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相关政策激励将进一步促进地下CAES的规模化发展。总体来看,地下CAES技术将在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储备能力、保障能源战略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科学知识图谱 盐穴 人工硐室 废弃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效轴流压缩机一维特性计算与改型设计研究
17
作者 覃子珍 李宇峰 +1 位作者 关淳 刘金福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0,144,共7页
基于某型多级轴流压缩机,确定了一个满足新的压缩空气储能要求的高效轴流压缩机设计方案,并优化了各级可调导叶控制规律,使喘振裕度提高了0.12%。本文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压缩机的改型设计和进一步的优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压缩机 压缩空气储能 特性计算 改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热泵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分析
18
作者 刘旭 史志杰 +1 位作者 刘健 张倩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3-570,共8页
为解决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末级膨胀机排气余热浪费问题并提高系统效率,提出一种耦合热泵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选用某120 MW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THERMOFLEX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对新型耦合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和[火用... 为解决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末级膨胀机排气余热浪费问题并提高系统效率,提出一种耦合热泵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选用某120 MW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THERMOFLEX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对新型耦合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和[火用]分析,随后研究了环境温度和导热油初温对耦合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泵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末级膨胀机排气余热,同时为热用户提供热水;与原系统相比,耦合系统的能量效率提高了3.75个百分点,[火用]效率提高了2.38个百分点;[火用]损失明显较大的部件是油气换热器1和油气换热器2;低环境温度及低导热油初温有利于系统储能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 热泵系统 能量效率 [火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下压缩空气储能的远海电淡冰冷热联产系统性能分析
19
作者 杨毅 刘石 +5 位作者 黄正 卜宪标 吴蔚 温喆然 徐军涛 李士杰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0-1167,共8页
提出了基于水下压缩空气储能的电淡冰冷热多联产系统,以解决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配储难题以及远海对电、淡水、冰和冷热获取难的问题。构建了储释能过程以及多联产过程的热动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发电、制冰、制冷以及生产淡水和热水的... 提出了基于水下压缩空气储能的电淡冰冷热多联产系统,以解决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配储难题以及远海对电、淡水、冰和冷热获取难的问题。构建了储释能过程以及多联产过程的热动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发电、制冰、制冷以及生产淡水和热水的性能。结果表明:水下定压储能的储能密度和能量回收效率较定容储能实现大幅提高。另外,通过压缩空气储能以及级间压缩热和膨胀制冷,可以在海上同时生产电能、淡水、热水、冰和冷能;级间压缩热除了加热膨胀机进气,还可以驱动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设备生产淡水同时生产60℃以上热水。对于深度500m,容积10000m^(3)的储气罐,每天的淡水产量达51.45t;抽取中间级膨胀机出口气体进行膨胀制冰制冷,当抽取50%空气流量(30.4 kg/s)时,每天可制冰30.72 t。水下压缩空气储能可以解决海上风电和光伏的不稳定难题,促进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更大规模的发展。依托水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以建立海上能源站,为远海岛屿、渔船、商船和浮动平台等提供电淡冰冷热供应,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压缩空气储能 定压储能 冷热电淡冰多联产 电淡联产 海上能源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二级压缩耦合储能装置的空气源热泵性能研究
20
作者 李勇 赵雨菲 +2 位作者 宋春雨 刘世豪 马素霞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91-1999,共9页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性能衰减问题,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准二级压缩耦合储能装置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中储能装置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的相变蓄热器,它可在相对稳定的温度区间内高效蓄热。借助实验方法测试...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性能衰减问题,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准二级压缩耦合储能装置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其中储能装置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的相变蓄热器,它可在相对稳定的温度区间内高效蓄热。借助实验方法测试了该系统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制热能力、性能系数(COP)、制冷剂质量流量、排气温度和能效方面的一系列参数,并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和制热量显著降低。然而与常见带经济器的系统相比,准二级压缩与储能装置耦合系统COP、制热量和㶲效率即使在恶劣环境温度下仍表现出强劲优势,在-30°C的环境温度下,耦合系统的COP显著提高了39.9%,制热量提升了43.46%,㶲效率改善了41.8%,日运行成本费用降低4.63元,其中严寒气候条件下日运行成本减小11%,运行成本费用合理,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在-5~-30℃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排气温度可降低4.55~12.78℃,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可增加11.8%~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二级压缩 相变储能装置 经济器 空气源热泵 制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