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弧风洞中尖前缘模型的驻点热流测量方法研究
1
作者 朱新新 王辉 +2 位作者 胡德洲 黄祯君 赵文峰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6,共8页
基于电弧风洞试验中尖前缘模型驻点热流的测量需求,发展了一种适用于半径2 mm尖前缘模型的曲面零点量热计和相应的热流测量方法。对安装有3个曲面零点量热计和2个测压孔的前缘模型进行了辐射热流标定和电弧风洞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发... 基于电弧风洞试验中尖前缘模型驻点热流的测量需求,发展了一种适用于半径2 mm尖前缘模型的曲面零点量热计和相应的热流测量方法。对安装有3个曲面零点量热计和2个测压孔的前缘模型进行了辐射热流标定和电弧风洞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新发展的曲面零点量热计能够获得一维半无限大体假设模型的典型温升曲线,在不同状态下,热流稳定性与线性度均表现良好,使用前需通过热流标定确定热流修正系数。选取4种不同电弧风洞来流状态开展测试:同一来流状态下,前缘模型表面3个曲面零点量热计的热流测量值最大偏差小于10%,2个压力测点的压力值最大偏差小于5%;3个热流测点的热流平均值与数值计算结果的最大偏差小于9%,2个压力测点的压力平均值与数值计算结果的最大偏差小于8%。结果表明,新发展的曲面零点量热计和热流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准确度,可有效应用于半径2 mm尖前缘模型的驻点热流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前缘 驻点热流 零点量热计 电弧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处理厂红油可能组分丁醇及其衍生物与HNO_(3)的绝热量热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晓琴 刘巍 +2 位作者 余勇斌 吴瑞才 唐双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I0006,共9页
通过绝热加速量热仪(ARC)探究丁醇、丁醛、丁酮及丁酸四种组分与HNO_(3)的放热行为,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热危险性综合评估指数(THI指数)法评估体系危险性。结果表明:在零氧平衡条件下,丁醛-HNO_(3)体系自放热最明显,当丁醛含... 通过绝热加速量热仪(ARC)探究丁醇、丁醛、丁酮及丁酸四种组分与HNO_(3)的放热行为,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热危险性综合评估指数(THI指数)法评估体系危险性。结果表明:在零氧平衡条件下,丁醛-HNO_(3)体系自放热最明显,当丁醛含量仅0.14 g时体系的绝热温升达到118.4℃,放热量为776.6 J/g;丁醇-HNO_(3)体系在40.2℃左右时开始发生放热,自反应放热段最高温度达到145.7℃,最大压力达到34 bar(1 bar=10^(5)Pa)左右;丁酮-HNO_(3)体系从50℃开始放热至136℃结束,放热量为564.0 J/g;丁酸-HNO_(3)体系在小于140.0℃的温度范围内未观察到放热点。随着HNO_(3)浓度的增加(2.0→6.0 mol/L),丁醇-HNO_(3)体系危险性从中等增加到较高级别;丁醇、丁醛、丁酮及丁酸与4.0 mol/L HNO_(3)的反应体系的危险性分别在较高、较高、中等、中等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油 丁醇 丁醛 丁酮 丁酸 HNO_(3) 绝热加速量热仪 TH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道冷却的水卡式量热计结构优化与试验分析
3
作者 文鹏 陈连忠 +1 位作者 陈丁 陈智铭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9-996,共8页
高声速飞行器再入过程中面临严峻的气动加热环境,最高气流温度可达上万摄氏度,常用量热计在如此高的气流温度下,缺乏良好的热流测试性能和热负荷生存能力。为解决地面试验中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表面高热流的连续、精准测量难题,研发了一... 高声速飞行器再入过程中面临严峻的气动加热环境,最高气流温度可达上万摄氏度,常用量热计在如此高的气流温度下,缺乏良好的热流测试性能和热负荷生存能力。为解决地面试验中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表面高热流的连续、精准测量难题,研发了一种基于微流道冷却的新型水卡式量热计,其内部微型流道结构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通过数值仿真,确定了新型水卡式量热计的微流道尺寸与布局,与同一冷壁热流的传统水卡式量热计相比,其核心区域温升降低近50%,验证了微流道水卡式量热计在极端热环境下的测试能力和生存能力。电弧加热射流试验结果表明:微流道水卡式量热计可以同步测量压力、温度、热流数据,实现了高温流场参数的集成化辨识,并具有良好动态响应特性;最大热流测量值超过18 MW/m^(2),测量绝对偏差和平均偏差分别控制在3.44%与±1.7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学计量 微流道冷却 水卡式量热计 3D打印 电弧加热射流 集成化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4NO_3和NH_4ClO_4的绝热分解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钱新明 傅智敏 +1 位作者 张文明 冯长根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56-160,共5页
用加速热量仪研究了硝酸铵和高氯酸铵的热分解过程 ,得到了它们的绝热分解温度和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并分别计算了这两种物质的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
关键词 硝酸铵 AN 高氯酸铵 AP 绝热分解 加速热量仪 表观活化能 指前因子 a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加速量热仪研究乳化炸药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24
5
作者 傅智敏 冯宏图 +1 位作者 冯长根 钱新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25,共5页
使用加速量热仪 (ARC)研究了一种新型乳化炸药的热稳定性。得到了乳化炸药样品的热分解温度和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自热速率、分解压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分析了其热分解过程 ,计算了表观活化能 Ea 和指前因子 A。测试和分析结果表... 使用加速量热仪 (ARC)研究了一种新型乳化炸药的热稳定性。得到了乳化炸药样品的热分解温度和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自热速率、分解压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分析了其热分解过程 ,计算了表观活化能 Ea 和指前因子 A。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测试的乳化炸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炸药 热稳定性 加速量热仪 温度压力曲线 a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B及其杂质的绝热分解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高大元 徐容 +2 位作者 董海山 李波涛 吕春绪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4,共6页
用加速热量仪研究了TATB及其杂质的绝热分解过程 ,得到了绝热分解温度和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温升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根据绝热加速热量仪的温升速率方程和Arrhenius方程 ,计算了TATB绝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TATB的初... 用加速热量仪研究了TATB及其杂质的绝热分解过程 ,得到了绝热分解温度和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温升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根据绝热加速热量仪的温升速率方程和Arrhenius方程 ,计算了TATB绝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TATB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大于 2 90℃ ,反应系统最高温度大于 340℃ ,最大压力超过 1MPa ,而TCTNB和TCDNB存在多次放热反应 ,但每次放热量都很小 ,只有最后一次放热速率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B 爆炸力学 钝感炸药 绝热分解 加速热量仪 放热速率 杂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乳化炸药绝热分解安全性的加速量热法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周新利 刘祖亮 吕春绪 《火炸药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2-65,共4页
用加速量热仪研究了岩石乳化炸药的绝热分解过程,得到了绝热分解温度与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自加热速率与分解压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以及压力转化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分析了热分解过程,计算了分解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据此... 用加速量热仪研究了岩石乳化炸药的绝热分解过程,得到了绝热分解温度与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自加热速率与分解压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以及压力转化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分析了热分解过程,计算了分解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据此分析了岩石乳化炸药的安全性,表明乳化炸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乳化炸药 绝热分解 安全性 加速量热法 温度 压力 表观活化能 指前因子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的热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蒋慧灵 臧娜 +1 位作者 钱新明 傅智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798-2800,共3页
过硫酸钠(sodium supersulphate,SS)和过硫酸钾(potassium supersulphate,PS)作为引发剂、氧化剂被广泛使用,但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为保证安全生产、运输、储存,有必要对这两种物质进行热稳定性分析.目前,国际上多采用... 过硫酸钠(sodium supersulphate,SS)和过硫酸钾(potassium supersulphate,PS)作为引发剂、氧化剂被广泛使用,但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为保证安全生产、运输、储存,有必要对这两种物质进行热稳定性分析.目前,国际上多采用差热分析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进行实验研究,而这两种研究方法均有很大的局限性.绝热量热法可以克服上述两种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钾 过硫酸钠 绝热分解 加速量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热方法评价热安定性的改进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冯长根 傅智敏 钱新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研究绝热理论及其在热安定性方面的应用 .通过理论分析 ,提出了利用绝热方法评价含能材料热安定性的改进绝热温升速率方程、绝热初始放热温度及到最大温升速率所需时间的理论计算模型 ,分析了放热反应系统的热惰性因子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 研究绝热理论及其在热安定性方面的应用 .通过理论分析 ,提出了利用绝热方法评价含能材料热安定性的改进绝热温升速率方程、绝热初始放热温度及到最大温升速率所需时间的理论计算模型 ,分析了放热反应系统的热惰性因子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利用绝热加速量热方法研究黑索金绝热安定性的结果表明 ,测试数据的校正值与改进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方法 热安定性 加速量热法 含能材料 绝热放热反应 温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硝铵炸药的绝热分解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华桥 钱新明 傅智敏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6-49,共4页
用加速量热仪(ARC)对膨化铵油炸药和膨化铵梯油炸药进行了绝热安定性测试,通过数据校正和分析,发现膨化铵油炸药在加入TNT之后安定性下降,诱导时间大大缩短,而放热量却大大增加,爆炸能量和威力也显著增加。最后用速率常数法计算了两种... 用加速量热仪(ARC)对膨化铵油炸药和膨化铵梯油炸药进行了绝热安定性测试,通过数据校正和分析,发现膨化铵油炸药在加入TNT之后安定性下降,诱导时间大大缩短,而放热量却大大增加,爆炸能量和威力也显著增加。最后用速率常数法计算了两种硝铵炸药的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铵炸药 绝热分解 加速量热仪 膨化铵油炸药 膨化铵梯油炸药 绝热安定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镍钴铝酸锂/钛酸锂电池体系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明杰 杨凯 +3 位作者 段舒宁 刘皓 高飞 耿萌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21-2228,共8页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为此,采用C80微量量热仪对镍钴铝酸锂/钛酸锂电池的主要电池材料体系进行热稳定性测试,采用ARC进行镍钴铝酸锂/钛酸锂电池的热失控试验,两相结合分析镍钴铝酸锂/钛酸锂电池体系的热稳定...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为此,采用C80微量量热仪对镍钴铝酸锂/钛酸锂电池的主要电池材料体系进行热稳定性测试,采用ARC进行镍钴铝酸锂/钛酸锂电池的热失控试验,两相结合分析镍钴铝酸锂/钛酸锂电池体系的热稳定性。研究发现,电池热失控的温度(171℃)与隔膜的熔断温度(168.62℃)相近,LTO/电解液体系的活化能(75.43 k J/mol)远低于NCA/电解液体系(246.97 k J/mol),但NCA/电解液体系的发热量(908.42 J/g)却远高于LTO/电解液体系(284.63 J/g)。由此表明,镍钴铝酸锂/钛酸锂电池的热失控过程为:隔膜熔断导致正负极短路,然后负极材料与电解液反应积累热量,进而导致正极材料与电解液反应大量放热。整个过程从引发至热失控达到最高温度用时仅4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铝酸锂 钛酸锂 热稳定性 热失控 arc C80微量量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10-70℃比热容的测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毅 孙广宇 +2 位作者 谭志诚 尹安学 王文斌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中原、胜利原油以及二者以15、16、17质量比配制成的混合原油在10—70℃温度区间的比热容。并以5℃间隔给出了分度值,列出了详细的数据表。以纯水作为标准物质,在其液相区间进行了比热容测定,...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中原、胜利原油以及二者以15、16、17质量比配制成的混合原油在10—70℃温度区间的比热容。并以5℃间隔给出了分度值,列出了详细的数据表。以纯水作为标准物质,在其液相区间进行了比热容测定,确证装置的测试精密度为±0.2%,准确度在±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比热容 测定 绝热量热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量热仪研究2,4,6-三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的热分解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志伟 颜事龙 +1 位作者 刘祖亮 李洪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5-419,共5页
为研究高能量密度材料2,4,6-三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TANPyO)的热分解性能和热稳定性,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测量其在绝热条件下的热分解过程,获得了热分解的温升速率、温度和压力等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温升速率、压力随温... 为研究高能量密度材料2,4,6-三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TANPyO)的热分解性能和热稳定性,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测量其在绝热条件下的热分解过程,获得了热分解的温升速率、温度和压力等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温升速率、压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TANPyO绝热分解主要有两个放热过程,其中第二过程温升速率升降幅度较大,为主要的热分解过程。TANPyO初始分解温度高达252.7℃,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根据温升速率方程和Arrhenius公式计算出TANPyO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热分别为476.96kJ·mol-1、6.920×1042 min-1和930.84J·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6-三氨基-3 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TANPyO) 绝热加速量热仪(arc) 绝热分解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的生成焓、热容和熵(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鹏 熊伟 +2 位作者 胡善洲 李曦 谭志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17-2421,共5页
通过多种热化学方法研究了三聚氰胺的热力学性质.首先用氧弹式燃烧热量计测定了三聚氰胺在298.15K时的燃烧热,根据燃烧热结果,计算出三聚氰胺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cHmθ=(-2455.17±4.65)kJ·mol-1;△fHm... 通过多种热化学方法研究了三聚氰胺的热力学性质.首先用氧弹式燃烧热量计测定了三聚氰胺在298.15K时的燃烧热,根据燃烧热结果,计算出三聚氰胺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cHmθ=(-2455.17±4.65)kJ·mol-1;△fHmθ=(-763.38±5.16)kJ·mol-1.然后根据键焓与燃烧焓之间的关系,估算出三聚氰胺中的C≈N(此键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键能为458.30kJ·mol-1,此值介于碳氮单键键能和双键键能之间.通过绝热热量计测定了三聚氰胺从80到385K的低温热容.根据热容值,计算了此温度区间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其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另外,三聚氰胺的热稳定性也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法进行了分析,确定其分解的DSC曲线的峰顶温度为603.37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容 三聚氰胺 燃烧热 绝热热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热加速量热仪表征含能材料热感度的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颖 杨茜 +3 位作者 陈利平 何中其 陆燕 陈网桦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6-660,共5页
对现有的固体含能材料热感度表征方法进行了简述,并针对现有表征方法无法适用于液态含能材料热感度测试的局限性,提出了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表征含能材料热感度的方法。用ARC测试了4种固体含能材料太安(PETN)、黑索今(RDX)、奥克托... 对现有的固体含能材料热感度表征方法进行了简述,并针对现有表征方法无法适用于液态含能材料热感度测试的局限性,提出了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表征含能材料热感度的方法。用ARC测试了4种固体含能材料太安(PETN)、黑索今(RDX)、奥克托今(HMX)、梯恩梯(TNT)以及2种液态含能材料硝基乙烷(NE)、硝酸异辛酯(EHN)的绝热分解过程,根据所得热动力学数据计算得出了这些被测试样不同爆炸延滞期对应的爆发点。就4种固体含能材料而言,ARC测试得到的热感度排序为PETN>RDX>HMX>TNT,此结果与传统的伍德合金浴法的测试结论一致,认为ARC可以应用于固体及液态含能材料的热感度测试。6种被测试样的热感度排序为EHN>PETN>RDX>HMX>TNT>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安全工程 热感度 含能材料 绝热加速量热仪 爆炸延滞期 爆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热式炸药爆热热量计绝热性能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建灵 李正来 +1 位作者 王青枝 徐洪涛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52-54,58,共4页
通过测试绝热式热量计量热体系的冷却常数,确定量热体系与周围环境进行的热交换量,以此来衡量绝热量热仪的绝热性能。介绍了绝热式量热体系冷却常数及量热体系与周围环境热交换量的测试方法。通过测量绝热量热体系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量... 通过测试绝热式热量计量热体系的冷却常数,确定量热体系与周围环境进行的热交换量,以此来衡量绝热量热仪的绝热性能。介绍了绝热式量热体系冷却常数及量热体系与周围环境热交换量的测试方法。通过测量绝热量热体系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量可以比较绝热量热仪绝热性能的好坏,找出影响热交换量的试验因素。通过调节试验条件及试验配置,选择最合理的试验环境,减小量热体系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可以提高测量炸药爆热的试验准确度。还可根据热交换量的大小来判断量热体系设备配置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绝热式热量计 爆热 绝热性能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加速量热仪研究双基发射药的绝热分解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贾昊楠 路桂娥 +2 位作者 江路明 安振涛 江劲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81,共5页
针对固体含能材料的均相反应,用反应物质的转变分数代替反应物密度并引入了绝热升温速率方程。建立了计算绝热动力学参数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热惰性因子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用加速量热仪研究了双基发射药的绝热分解过程,得到绝热分解温... 针对固体含能材料的均相反应,用反应物质的转变分数代替反应物密度并引入了绝热升温速率方程。建立了计算绝热动力学参数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热惰性因子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用加速量热仪研究了双基发射药的绝热分解过程,得到绝热分解温度和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以及温升速率、压力上升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较大时双基发射药发生缓慢的分解反应,起始分解温度较高;较小时则发生快速的燃烧反应,放热量却大大增加。用速率常数法计算得到了不同时双基发射药绝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绝热加速量热仪 绝热分解 绝热动力学 热惰性因子 双基发射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新型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热安全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贾昊楠 安振涛 +3 位作者 路桂娥 江劲勇 陈晨 吕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2-665,683,共5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以及加速量热仪(ARC)研究了一种以高氯酸铵(AP)为氧化剂的新型改性双基推进剂GATo-3的热安全性,并将实验结果与双基发射药SF-3进行了比较。通过TG/DSC实验得到了GATo-3的热分解过程,并初步分析... 采用热重分析仪(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以及加速量热仪(ARC)研究了一种以高氯酸铵(AP)为氧化剂的新型改性双基推进剂GATo-3的热安全性,并将实验结果与双基发射药SF-3进行了比较。通过TG/DSC实验得到了GATo-3的热分解过程,并初步分析了AP等组分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DSC的测试结果显示,GATo-3的2个分解峰温分别为180.5℃和187.7℃,低于SF-3的分解峰温;ARC的测试结果显示,GATo-3在理想绝热条件下的起始分解温度为129.1℃,绝热温升为1 177.8℃,最大温升速率为58 053.5℃/min,最大压力上升速率为52.5×105Pa/min,单位质量生成气体的最大压力为112.4×105Pa/g,用速率常数法计算活化能E=116.8 k J/mol和指前因子A=5.1×1011s-1,最大反应速率达到时间为24 h时,所对应起始温度TD24=74.0℃。研究结果表明,与双基发射药SF-3相比,GATo-3的热安全性较差,爆炸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双基推进剂 GATo-3 绝热分解 热安全性 TG DSC 加速量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胍自催化热分解特性及绝热安全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凯 刘大斌 +3 位作者 徐森 蔡高文 史良煜 卜令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利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初步研究了硝基胍的热分解特性,采用Kissinger和Ozawa法计算了其热分解活化能。运用中断回归实验研究了热履历对硝基胍热分解安全性的影响,并用等温DSC实验进行了验证。利用绝热量热仪(ARC)研究了硝基胍... 利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初步研究了硝基胍的热分解特性,采用Kissinger和Ozawa法计算了其热分解活化能。运用中断回归实验研究了热履历对硝基胍热分解安全性的影响,并用等温DSC实验进行了验证。利用绝热量热仪(ARC)研究了硝基胍的绝热安全性,得到了其初始分解温度,温升速率。结果表明,硝基胍是熔融分解型含能材料,其热分解为自催化反应。热履历显著影响了硝基胍的热分解安全性,降低了其起始分解温度和峰温,使其在固态时就达到较高的热分解速率。在动态DSC实验中,其起始反应温度213.8~249.9℃,峰温215.0~255.2℃,表观活化能为111.6 k J·mol^(-1)和114.2 k J·mol^(-1)。在绝热实验中,其起始反应温度为170.6℃,最大温升速率为1.414℃·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胍(NQ) 自催化 中断回归实验 差示扫描量热(DSC) 绝热量热仪(arc)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绝热测试的压力数据计算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钱新明 刘丽 冯长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绝热量热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绝热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至今为止,绝热动力学的研究仍是以Townsend和Tou在1980年提出的绝热动力学方程为基础.他们利用反应物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建立动力学模型,从而求得了反应的活化能.但这种方法在反应体系... 绝热量热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绝热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至今为止,绝热动力学的研究仍是以Townsend和Tou在1980年提出的绝热动力学方程为基础.他们利用反应物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建立动力学模型,从而求得了反应的活化能.但这种方法在反应体系的温度效应不明显时的应用,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本文通过建立用压力表示的动力学方程,充分利用绝热量热中的压力数据,提出了一种计算反应活化能的新方法.同时用这种方法计算了过氧化二叔丁基和2-甲基-5-硝基苯磺酸的绝热分解活化能值,并与文献值和其他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能 绝热分解 压力 绝热加速量热仪(a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