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pects of Characterisation of Thin Coating Adhesion at the Nano-Scale
1
作者 JishengE AiyangZhang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7期5-10,共6页
In response to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in nano-science.characterisation of thin coating adhesion ona nano-scale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areas,as new coatings get ever thinner and more techn... In response to current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in nano-science.characterisation of thin coating adhesion ona nano-scale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areas,as new coatings get ever thinner and more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With a review of technology and mechanisms of evaluating the adhesion failure of coatings.three techniques,nano-im-pact,nano-scratch and nano-indentation techniques,for charactering the adhesion of thin coatings on a nano scale are described.Results of charactering the adhesion faliure of thin coatings using three different techniques indicate that the nano scratch and nano-indentation techniques are very useful tools particularly in character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in coatings under nano-abra sive wear conditions.However,results from these types of tests cannot be easily applied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coatings whose are subject to nano-erosive wear,cyclic nano-fatigue or multiple nano-impacts during service.Instead,results of the new dynamic testing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纳米尺度 结构 性质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ratum to: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plating nickel-based composite co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s and its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adhesion performance
2
作者 WANG Bo LI Jia-wei +3 位作者 XIE Zhi-hui LIU Kang XU Tao YU 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692-692,共1页
Because of an unfortunate mistake by authors,the Project(5227010679)of Foundation item was wrong.The corrected Project is shown as follows:Project(52271073).
关键词 adhesion performance electroless plating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s nickel based composite coa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tudy of the Grit-blasting Parameter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Adhesive Strength of the Plasma Sprayed Coatings
3
作者 M Heydarzadeh Sohi M Frooghieh Sh Khameneh Asl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08-109,共2页
Surface Prepar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adhesive b on ding of spray coatings to the surface of a work piece. The common practice is gr it-blasting of the surface before subjecting it to the spray coating process. In ... Surface Prepar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adhesive b on ding of spray coatings to the surface of a work piece. The common practice is gr it-blasting of the surface before subjecting it to the spray coating process. In this study, grit-blasting of an AISI 4130 steel (of different heat treatmen ts) with Al 2O 3 particles was studied. Various grit-blasting parameters such as blasting particle size, the distance between blasting nozzle and the work pi ece (25, 30 and 40 cm.), blasting pressure (3,4,5,6 and 7 bars), blasting time ( 3, 6 and 10 seconds), and the blasting angle (45° and 90°) were examined in or der to find the optimum roughness. The mean roughness (Ra) of the grit-blasted surfaces were measured and the vari ations of the roughness with respect to the above mentioned variables were studi 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increasing blasting time, surface roughness increas es up to a maximum and then slightly decreases it with further duration of t he process. On the other hand a lengthy blasting causes some undesirable results such as an increase in residual particles between surface irregularities. There fore an optimum blasting tim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creasing the blasting pr essure also provides a rougher surface, but in grit blasting of harder specimens the surface roughness decreases when the pressure reaches a certain limit. About the blasting angle, it was noticed that an angle of 45° results in less r esidual particles between the surface irregularities, in comparison to the angle of 90°. After grit-blasting, the specimens were plasma spray coated with 80% ZrO 2-20 % Y 2O 3 powder. The adhesive strength of the coating to the substrate was the n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DIN 50160 standa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a certain base metal, the adhesive strength is directl y related to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base material. Residual particles afte r grit-blasting the surface of the specimens can also have a strong deteriorati ng effect on adhesive strength. Finally, it was shown that the hardness of the b ase material had a direct effect on the adhesive strength of the sprayed coating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tudy of the Grit-blasting Parameter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adhesive Strength of the Plasma Sprayed coatin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PVD TiAlN coating deposited on cermets with different Ti(C,N)grain size 被引量:8
4
作者 XIAO Ya XIONG Ji +4 位作者 GUO Zhi-xing LIU Jun-bo ZHOU Li-ming YE Jun-liu ZHAO W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21-735,共15页
In the present work,TiAlN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Ti(C,N)-based cermet substrates by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Emphasis was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of grain size of cermet substrates on the microstructure,g... In the present work,TiAlN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Ti(C,N)-based cermet substrates by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Emphasis was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of grain size of cermet substrates on the microstructure,growth behavior,mechanical properties,adhesion strength and wear behavior of the coatings.The results show that finer Ti(C,N)grain size leads to higher nucleation density and lower growth rate of coatings,indicating the crystallite size of the TiAlN coatings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i(C,N)grain size.Nanoindentation tests show that the coatings deposited on cermets of the finest grain size exhibit the highest hardness(H),elastic modulus(E),H/E and H3/E2 of 34.5 GPa,433.2 GPa,0.080 and 0.22,respectively.The adhesion strength between coating and substrate is also enhanced with decreasing Ti(C,N)grain size by scratch test,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grain size and H/E and H3/E2 of the coating.Besides,the lower surface roughness and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ating deposited on finer grained cermet contribute to the better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grain size cermets TiAlN coating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dhesion strength wear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管桁架节点的工程应用研究
5
作者 童乐为 王甜甜 +5 位作者 徐晓明 高峰 史炜洲 周锋 武诣霖 严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705,共9页
以体育场屋盖圆钢管桁架节点为对象,开展了碳纤维(CFRP)布加固的工程应用研究,涉及CFRP布缠绕加固空间管节点的步骤策略、环境温度下CFRP布胶粘剂抗剪强度试验、钢管表面涂层对CFRP布胶粘剂粘结强度影响的试验、防火涂料在CFRP布上粘结... 以体育场屋盖圆钢管桁架节点为对象,开展了碳纤维(CFRP)布加固的工程应用研究,涉及CFRP布缠绕加固空间管节点的步骤策略、环境温度下CFRP布胶粘剂抗剪强度试验、钢管表面涂层对CFRP布胶粘剂粘结强度影响的试验、防火涂料在CFRP布上粘结强度的试验、CFRP布加固空间KT型管节点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表明环境温度改变、钢管表面原有涂层都对胶粘剂的粘结强度有影响,CFRP布加固时须选择适用的胶粘剂,打磨掉钢管表面涂层,防火涂料可以在CFRP布上直接喷涂。相比未加固的KT型节点,CFRP加固的节点承载力和延性分别提升了24%和25%。CFRP布加固圆钢管相贯焊接节点是可行和有效的,当需要适度提升承载力时,是一个富有特色的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加固方法 胶接接头抗剪强度试验 胶粘剂‒钢管表面抗拔试验 防火涂料‒碳纤维布抗拔试验 碳纤维布加固KT型管节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茅星雨 张小海 房成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现有丙烯酸酯乳液主要源自石油基原料,而基于国家“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的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获得快速发展。文中主要阐述了纤维素、木质素、植物油、松香以及其他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生... 现有丙烯酸酯乳液主要源自石油基原料,而基于国家“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的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获得快速发展。文中主要阐述了纤维素、木质素、植物油、松香以及其他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在涂料、胶黏剂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展示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在提升产品环保性、降低碳足迹方面的显著优势,指出了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原料成本高、生产技术不成熟以及产物性能差等。最后,展望了高生物基含量、高性能和多功能生物基丙烯酸酯乳液产品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 丙烯酸酯乳液 涂料 胶黏剂 可再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聚己内酯薄膜物理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天任 艾甫山·亚里坤 +4 位作者 张爱英 郭天庆 曹雪森 王成志 金海波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5,共7页
综述了静电纺丝聚己内酯薄膜物理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浸涂法、磁控溅射法、等离子体处理法、热处理法和聚多巴胺黏附法等物理改性技术的特点。根据静电纺丝聚己内酯薄膜特定的应用需求,可选择不同的物理改性技术来调控其表面性质... 综述了静电纺丝聚己内酯薄膜物理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浸涂法、磁控溅射法、等离子体处理法、热处理法和聚多巴胺黏附法等物理改性技术的特点。根据静电纺丝聚己内酯薄膜特定的应用需求,可选择不同的物理改性技术来调控其表面性质,以改善亲/疏水性、电导率、抗菌能力、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最后展望了改性静电纺丝聚己内酯薄膜在生物医学、电传感器、金属防腐、自修复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己内酯薄膜 浸涂法 磁控溅射法 等离子体处理法 聚多巴胺黏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白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8
作者 张潇 佟莉蓉 +3 位作者 王玲玲 车迪 胡燕 董宽虎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1-1466,共6页
以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材料,选用3种材料(滑石粉、蒙脱石、蛭石)组合为填充剂,不同浓度的5种材料(5%、10%、15%阿拉伯树胶,3%、6%、9%聚乙烯吡咯烷酮,2%、3%、4%聚乙烯醇,0.5%、1.0%、1.5%羧甲基纤维素钠,0.25%、0.5%、0.... 以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材料,选用3种材料(滑石粉、蒙脱石、蛭石)组合为填充剂,不同浓度的5种材料(5%、10%、15%阿拉伯树胶,3%、6%、9%聚乙烯吡咯烷酮,2%、3%、4%聚乙烯醇,0.5%、1.0%、1.5%羧甲基纤维素钠,0.25%、0.5%、0.75%甲基纤维素)为粘合剂进行试验,旨在研究防止白羊草种子表面绒毛粘连、将表面绒毛包裹住的包衣方法,提高播种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中4种种衣剂处理组胚根突破种皮的种子数目显著高于包衣对照组(P<0.05),其中填充剂(滑石粉:蒙脱石:蛭石=5:2:3)+粘合剂(6%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9.0%、20.1%;填充剂(滑石粉:蛭石=9:1)+粘合剂(1.5%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10.7%、15.8%;填充剂(滑石粉:蛭石=9:1)+粘合剂(0.25%甲基纤维素)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6.4%、15.2%;填充剂(滑石粉:蛭石=9:1)+粘合剂(0.75%甲基纤维素)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7.2%、20.0%。综上,这4种包衣配方解决了种子间绒毛粘连问题,提高了白羊草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研究结果为提高白羊草的播种便利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衣种子 种衣剂 粘合剂 填充剂 发芽率 发芽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种子包衣材料筛选及其对种子萌发影响
9
作者 吉凌鹤 何傲蕾 +2 位作者 何峰 李昌宁 姚拓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28-2736,共9页
本研究采用4种粘着剂(黄原胶、阿拉伯胶、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与3种填充材料(生物炭、硅藻土、凹凸棒土)及其复配组合,通过种子萌发试验,进一步系统地筛选出适用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包衣配方。结果表... 本研究采用4种粘着剂(黄原胶、阿拉伯胶、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与3种填充材料(生物炭、硅藻土、凹凸棒土)及其复配组合,通过种子萌发试验,进一步系统地筛选出适用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包衣配方。结果表明,1.0%聚乙烯醇为粘着剂、生物炭与凹凸棒土为填充材料按1∶4比例复配(20%生物炭+80%凹凸棒土)的包衣配方显著提升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优于其他处理组。该优选配方为进一步开发紫花苜蓿复合微生物包衣剂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子包衣 种子萌发 粘着剂 填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CrN-PEI结合强度与耐磨性增强调控
10
作者 由琪 周艳文 +3 位作者 粟志伟 闫彩波 赵卓 肖旋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8,共9页
作为手机镜头保护盖,芳香族高分子聚合物聚醚酰亚胺(PEI)的耐磨性能不足,表面涂层强化是提高其耐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高膜-基界面结合强度是增强硬质涂层有效性的必然要求。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PEI基体表面沉积氮化铬(Cr N)涂层,研究靶... 作为手机镜头保护盖,芳香族高分子聚合物聚醚酰亚胺(PEI)的耐磨性能不足,表面涂层强化是提高其耐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高膜-基界面结合强度是增强硬质涂层有效性的必然要求。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PEI基体表面沉积氮化铬(Cr N)涂层,研究靶-基距及沉积时间对沉积涂层的形貌、相结构、膜-基界面结合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靶-基距为18 cm沉积时,涂层缺陷随沉积时间的延长,即薄膜增厚而减少。缩短靶-基距至13 cm后,即增强了基体表面离子密度,薄膜表面缺陷消失。与18 cm靶-基距下最薄涂层的243.2 GPa模量和24.86 GPa硬度相比,13 cm靶-基距最厚涂层的模量和硬度升到307.3 GPa和26.22 GPa,膜-基结合强度相应改善,涂层的磨损率从基体的10^(-4)mm^(3)·N^(-1)·m^(-1)降低了一个数量级,降至10^(-5)mm^(3)·N^(-1)·m^(-1)。在靶-基距为13 cm时,受高能量离子连续轰击,PEI表面硬化层的模量和硬度平均达10.2 GPa和2.2 GPa,该硬化层与纯Cr过渡层和CrN涂层间形成平滑的模量和硬度梯度,降低了涂层与基体间力学性能差异,从而提高硬质涂层与软基体间的协同形变能力,有效增强CrN防护涂层的有效性,使PEI聚合物作为手机镜头保护盖的应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磁控溅射 CRN涂层 附着力 协同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对树脂预涂的复合材料-钛合金胶接接头强度影响研究
11
作者 郑思民 赵江铭 +1 位作者 崔九洋 郑艳萍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6,共8页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与钛合金之间的粘接结构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中,以实现轻量化和足够的强度。本研究对钛合金表面采用酸洗、阳极氧化和一种特殊的树脂预涂覆技术联合处理,以提高胶层/钛合金界面的结合强度,同时为了对比两种接头(无强...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与钛合金之间的粘接结构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中,以实现轻量化和足够的强度。本研究对钛合金表面采用酸洗、阳极氧化和一种特殊的树脂预涂覆技术联合处理,以提高胶层/钛合金界面的结合强度,同时为了对比两种接头(无强化处理和树脂预涂处理)经湿热老化后的失效情况,选取80℃/95%RH为老化环境,在老化后进行单搭接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未老化时,树脂预涂强化接头的强度提升约52.54%;经过30 d的老化,未强化接头抗拉强度下降约20.83%,而经过树脂预涂强化处理的接头抗拉强度下降约30.44%。树脂预涂处理不但增大了钛合金板/胶层界面粘接强度,而且对胶层的内聚强度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与未强化接头相比,树脂预涂处理后的接头对环境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搭胶接接头 树脂预涂 胶层失效 钛合金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张用防黏附石蜡/二氧化硅涂料的制备及涂布纸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李俊伟 安兴业 +3 位作者 鲁宾 程正柏 曹海兵 刘洪斌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本研究使用食品级原料(石蜡和气相二氧化硅)制备了一种环保高效的纸张用防黏附涂料。探究了涂布量、石蜡/改性气相二氧化硅纳米颗粒(HSNPs)质量比和热处理温度对涂布纸超疏水性的影响,研究了涂布纸的机械性能、耐酸碱盐和防黏附特性。... 本研究使用食品级原料(石蜡和气相二氧化硅)制备了一种环保高效的纸张用防黏附涂料。探究了涂布量、石蜡/改性气相二氧化硅纳米颗粒(HSNPs)质量比和热处理温度对涂布纸超疏水性的影响,研究了涂布纸的机械性能、耐酸碱盐和防黏附特性。结果表明,当涂布量8 g/m^(2)、石蜡/HSNPs质量比1∶5、热处理温度120℃时,石蜡/HSNPs涂布纸分别经过12次磨擦循环、6000次水滴冲击、20000次弯折等测试后,仍保持超疏水效果。石蜡/HSNPs涂料应用于纸杯后,涂布纸杯可对黏性流体展示出优异的防黏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材料 石蜡 二氧化硅 超疏水 防黏附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速度对钛合金表面TiB_(2)涂层高温抗铝黏着磨损行为的影响
13
作者 吴彼 高禩洋 +2 位作者 薛伟海 李曙 段德莉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5,共7页
目的研究钛合金表面TiB_(2)涂层在高温条件下与工业纯铝之间的黏着磨损行为,重点分析了不同滑动速度对其影响。通过实验探讨TiB_(2)涂层的抗铝黏着磨损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为提升涂层的高温耐磨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直流脉冲磁控溅... 目的研究钛合金表面TiB_(2)涂层在高温条件下与工业纯铝之间的黏着磨损行为,重点分析了不同滑动速度对其影响。通过实验探讨TiB_(2)涂层的抗铝黏着磨损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为提升涂层的高温耐磨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工艺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具有致密结构和优异膜基结合强度的TiB_(2)涂层,使用高温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探究滑动速度对钛合金表面TiB_(2)涂层与工业纯铝之间黏着磨损行为的影响,揭示涂层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的磨损特性及其抗铝黏着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超景深光学显微镜和接触式轮廓仪表征涂层与铝销表面磨痕形貌特征和磨损状态,并对摩擦学系统的铝黏着磨损转移程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在300℃高温下,随滑动速度提高,摩擦因数降低,TiB_(2)涂层磨痕内部的铝黏着转移层形貌发生变化,由连续的岛状丘状片层逐渐转变为分散的颗粒状锚点。同时,铝黏着转移层的平均厚度和覆盖率明显减小,表明滑动速度对铝黏着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基于TiB_(2)涂层表面铝黏着转移程度与纯铝销磨损量提出归一化的涂层抗黏着能力系数Ac,其可反映滑动速度对TiB_(2)涂层抗铝黏着转移能力的影响。随滑动速度升高,TiB_(2)涂层将体现出更加优异的抗铝黏着转移特性,抗铝黏着能力系数由0.05 m/s时的0.917降低至0.30 m/s时的0.058。结论300℃高温下TiB_(2)涂层能够抑制铝的黏着转移行为。随滑动速度的升高,工业纯铝销对TiB_(2)涂层表面铝黏着转移层的剪切去除作用增强,因此TiB_(2)涂层表面铝黏着转移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涂层 钛合金 高温摩擦磨损 滑动速度 黏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轻质防火涂料制备及其防火性能研究
14
作者 朱义洋 耿海宁 +4 位作者 李宗刚 马浩森 罗阳 陈伟 李秋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49-3060,共12页
钢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广泛,但在高温火灾环境下,钢结构的力学性能会迅速损失,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至关重要。本文以偏高岭土、矿粉为原料,1.5模钾水玻璃为激发剂,过氧化氢溶液为发泡剂,MnO_(2... 钢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广泛,但在高温火灾环境下,钢结构的力学性能会迅速损失,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至关重要。本文以偏高岭土、矿粉为原料,1.5模钾水玻璃为激发剂,过氧化氢溶液为发泡剂,MnO_(2)作为催化剂,油酸钠为稳泡剂,制备了偏高岭土基地聚物轻质防火涂料(简称防火涂料),研究过氧化氢溶液掺量对防火涂料干密度、导热系数、孔隙率、抗压强度、黏结强度的影响,并进行耐火极限测试评价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采用Micro-CT对试样耐火极限测试前后的孔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使用XRD、TG-DSC、SEM-EDX分析试样在高温火灾过程中的物相与微观结构演变,探究其防火机理。结果表明,当过氧化氢溶液掺量为1.5%(质量分数)时,试样的干密度、抗压强度、黏结强度均优于《钢结构防火涂料》(GB 14907—2018),导热系数低至0.132 W/(m·K)。防火涂料涂覆厚度为15 mm、过氧化氢溶液掺量为1.5%(质量分数)时,试样在1 300℃火焰下进行120 min耐火极限测试后钢板背面温度为162℃,具有优异的防火性能。在耐火极限测试中,防火涂料表面发生陶瓷化转变,这减轻了火焰对内部孔结构的破坏,有助于发挥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防火涂料在高温下发生陶瓷化转变,生成多种耐高温矿相,有效提高了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轻质防火涂料 孔结构 导热系数 黏结强度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O_(3)/Ni_(2)O_(3)密着剂对搪瓷涂层界面行为及密着机制的影响
15
作者 洪昊 李文生 +2 位作者 李翠霞 俞雷 张婷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92-99,191,共9页
目的以镍、钴氧化物密着剂为基础,探索其协同作用及氧化态对碳钢搪瓷涂层密着界面反应过程的影响机制,以期进一步提升搪瓷涂层的密着性能。方法采用磨加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分别含有质量分数为1%Ni_(2)O_(3)、1%Co_(2)O_(3)、0.5%Ni_... 目的以镍、钴氧化物密着剂为基础,探索其协同作用及氧化态对碳钢搪瓷涂层密着界面反应过程的影响机制,以期进一步提升搪瓷涂层的密着性能。方法采用磨加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分别含有质量分数为1%Ni_(2)O_(3)、1%Co_(2)O_(3)、0.5%Ni_(2)O_(3)+0.5%Co_(2)O_(3)和0.5%NiO+0.5%CoO密着剂(组合)的4种搪瓷涂层,通过落重冲击和拉脱附实验评价了涂层的结合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电子探针对涂层界面反应和元素扩散机制进行分析。结果Co_(2)O_(3)比Ni_(2)O_(3)密着剂更易在界面处形成沉积层,Ni_(2)O_(3)在烧结过程中释放的氧气会促进钴的密着反应,Co^(2+)/Co^(3+)向界面处扩散促进了Ni^(2+)的扩散并在界面处形成沉积层,可见同时磨加镍、钴氧化物密着剂具有一定的协同促进作用。Co^(3+)高的标准电极电位促进了釉层与基体的电偶腐蚀反应,使界面处的枝晶数量增加。结论钴密着剂具有比镍密着剂更优的密着性能,高价态氧化物有利于促进界面密着反应,因此Ni_(2)O_(3)+Co_(2)O_(3)密着剂组合比NiO+CoO具有更优的密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搪瓷涂层 CoO/Co_(2)O_(3) NiO/Ni_(2)O_(3) 密着 界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偏压对TiN涂层微观结构、化学成分以及机械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牟存礼 鲁晓龙 +4 位作者 刘建 鲁艳 张晓 郝俊英 王强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8-578,共11页
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技术在9Cr18钢等基材上沉积了TiN涂层,系统研究了不同偏压对涂层微观结构、化学成分以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偏压的增加,TiN涂层的组织结构逐渐致密,晶粒细化为不规则的三棱锥状,涂层表面的致... 采用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技术在9Cr18钢等基材上沉积了TiN涂层,系统研究了不同偏压对涂层微观结构、化学成分以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偏压的增加,TiN涂层的组织结构逐渐致密,晶粒细化为不规则的三棱锥状,涂层表面的致密度先增加后减少,而截面形貌始终保持致密结构.TiN涂层的择优取向为(200)面.涂层中Ti元素的含量在51 at%~56 at%(原子百分比)之间变化,外观颜色稳定为紫色.当偏压为-150 V时,涂层的硬度最高,约为21.2 GPa,弹性模量约为221 GPa.同时,涂层还具有最大压缩残余应力,约为2.79 GPa.在不同偏压下,涂层与基体之间存在较高的结合强度,范围为49~74 N.施加适当的负偏压可以增加基体表面受到的离子轰击能量,促进涂层的致密化,减少孔隙和缺陷,提高涂层的机械性能以及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 TIN涂层 硬度与弹性模量 膜基结合强度 基体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脲涂料的制备及其在发泡聚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尘静 丘晓琳 +2 位作者 张新昌 高书俊文 孙浩南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以氨化的聚丙烯(PP)(PP-g-NH_(2))为改性剂和交联剂,采用预聚体法将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引入聚脲(PUA)分子链中制备了改性水性PUA(WPUA)乳液,以其制备了WPUA涂膜和以发泡PP(EPP)为基材的WPUA涂层。采用FTIR、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 以氨化的聚丙烯(PP)(PP-g-NH_(2))为改性剂和交联剂,采用预聚体法将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引入聚脲(PUA)分子链中制备了改性水性PUA(WPUA)乳液,以其制备了WPUA涂膜和以发泡PP(EPP)为基材的WPUA涂层。采用FTIR、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P-g-NH_(2)含量(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醚胺D2000、DMPA、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12-十二烷二胺、PP-g-NH_(2)、三乙胺总质量计,下同)对WPUA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影响,并评价了WPUA涂膜在EPP上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当PP-g-NH_(2)含量为1.5%时,制备的1.5%-WPUA涂膜性能最佳,吸水率(14.52%)和水接触角(86.59°)均优于EPP;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0.62 MPa和233.7%;热分解温度比未经PP-g-NH_(2)改性的WPUA涂膜提高了约20℃;1.5%-WPUA涂层对EPP的附着力达到0.89 MPa,比未经PP-g-NH_(2)改性的WPUA涂层提升了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化PP 水性PUA 改性 涂膜 附着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油基自修复木器涂层的构建及其界面特性
18
作者 王钟 熊鹏飞 +2 位作者 李敏 陈小龙 汪钟凯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6,共10页
表面涂饰是提升木制品附加值和使用性能的重要手段,研究开发具有自修复功能的绿色水性木器涂料是实现木材保护和提质增值的有效途径。以桐油为原料,通过油脂分子功能化可控合成及定向调控制备木器用生物基水性聚氨酯涂料,实现木质材料... 表面涂饰是提升木制品附加值和使用性能的重要手段,研究开发具有自修复功能的绿色水性木器涂料是实现木材保护和提质增值的有效途径。以桐油为原料,通过油脂分子功能化可控合成及定向调控制备木器用生物基水性聚氨酯涂料,实现木质材料表面涂层的强化、高黏附界面和自修复功能集成。利用桐油脂肪酸长碳链段的疏水效应,有效降低聚氨酯体系中分子水敏感性,改善涂层耐湿黏附性能;侧链共轭双键的氧化交联特性可赋予涂层良好的自固化效能;采用硼酸酯键封端为聚氨酯网络结构提供动态响应单元,实现水性涂层在室温环境下高效自修复。通过系统研究涂层及其与木材间的界面特性,包括本体力学强度、界面黏附、耐磨性等,阐明涂层与木器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制备的桐油基水性聚氨酯乳液具有稳定且均一的分散特性,其Zeta电位绝对值均在30 mV以上;当引入纳米纤维素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有效提升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9.3 MPa、杨氏模量11.3 MPa、断裂能19.58 kJ/m2);室温修复效率可达98.4%(以断裂应变为参照);涂饰于木基材表面后表现良好的黏附及耐磨性能,在潮湿环境(RH 95%)下依然具有稳定的界面黏附强度(搭接剪切强度7.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水性聚氨酯 木器涂层 自修复 界面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工艺对聚碳酸酯与聚氨酯密封胶黏接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徐智宝 于壮壮 +3 位作者 陈俊宏 王萌 刘富强 丛羽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1,共6页
分别采用常压空气等离子处理技术、砂纸打磨、涂覆底涂剂(底涂)等3种方法对聚碳酸酯(PC)进行表面处理,对PC表面的接触角、官能团、微观形貌、化学元素等进行表征,以聚氨酯密封胶为胶黏剂结合剥离试验和拉伸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 分别采用常压空气等离子处理技术、砂纸打磨、涂覆底涂剂(底涂)等3种方法对聚碳酸酯(PC)进行表面处理,对PC表面的接触角、官能团、微观形貌、化学元素等进行表征,以聚氨酯密封胶为胶黏剂结合剥离试验和拉伸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对PC表面黏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进行表面处理相比,等离子处理后PC表面与水、乙二醇的接触角均减小,表面极性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表面润湿性提升;等离子处理和砂纸打磨处理后PC表面失效模式与未进行表面处理相同,为界面黏附失效,拉伸剪切强度相比未经表面处理均略有提高,但黏接性能未明显提升;底涂处理后PC的表面呈较光滑的水波状,与未表面处理相比,水接触角略有减小,表面极性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表面失效模式转变为胶黏剂内聚失效,拉伸剪切强度提高了约13倍,黏接性能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PC) 等离子处理 底涂处理 润湿性 黏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喷涂锌铝基涂层的组织与耐蚀性
20
作者 严康骅 林德源 +5 位作者 夏晓健 万芯瑗 陈云翔 韩纪层 洪毅成 陈奕扬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8,共9页
利用电弧喷涂在Q235钢基材表面分别制备了相同厚度的纯Al、Zn-Al与Zn-Al-Ni涂层,对比分析了三种涂层的微观组织,结合强度以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涂层均具有良好的电弧喷涂成型质量,其中Zn-Al-Ni涂层呈现出少量fcc-Al相弥散分布于hc... 利用电弧喷涂在Q235钢基材表面分别制备了相同厚度的纯Al、Zn-Al与Zn-Al-Ni涂层,对比分析了三种涂层的微观组织,结合强度以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涂层均具有良好的电弧喷涂成型质量,其中Zn-Al-Ni涂层呈现出少量fcc-Al相弥散分布于hcp-Zn相和fcc-Ni(Al)相的多相组织特征;在相同厚度下,Zn-Al-Ni涂层中Ni元素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与Zn-Al涂层相比,纯Al和Zn-Al-Ni涂层能够改善Q235钢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且具有良好的耐盐雾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喷涂 Zn-Al-Ni涂层 显微组织 结合强度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