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mRNA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曲增强 吴孟超 +3 位作者 陈汉 方石岗 钱其军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40-742,共3页
目的:研究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m RNA 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及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34例肝癌组织中ICAM-1 m RNA 的表达。结果:34例肝癌中24例包膜... 目的:研究Ⅰ型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m RNA 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及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34例肝癌组织中ICAM-1 m RNA 的表达。结果:34例肝癌中24例包膜不完整、门静脉癌栓或形成转移灶,10例肝癌包膜完整,34例肝癌中21例肝癌细胞ICAM-1 m RNA表达阳性。伴门静脉癌栓或形成转移的肝癌18例中,16例ICAM-1m RNA 表达(+ + )~(+ + + );6例包膜不完整的肝癌3例表达阳性,而10例包膜完整的肝癌仅有2例表达阳性。门静脉癌栓及肝内转移灶ICAM-1 m RNA 表达强阳性。结论:肝癌细胞ICAM-1 m RNA 的表达与肝癌的侵袭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转移 ICAM-1 肿瘤侵袭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利心Ⅰ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莉 高翯 窦金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通过对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观测,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心Ⅰ号口服。采用酶... 目的:通过对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及6min步行试验的观测,观察利心Ⅰ号治疗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心Ⅰ号口服。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sICAM-1浓度,参照Vera Bittner报道的方法观测两组患者6MWT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ICAM-1浓度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ICAM-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6MW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心Ⅰ号可降低CHF患者血清sICAM-1浓度,纠正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可改善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利心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6min步行试验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成翔 汪晓莺 +2 位作者 季玉红 韩毓 吴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67-871,共5页
目的: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在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其对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TNF-α诱导... 目的: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Ⅰ,β-1,4-GalT-Ⅰ)在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其对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TNF-α诱导培养分化为DCs,采用RT-PCR、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DCs中β-1,4-GalT-Ⅰ的表达与定位;通过细胞粘附试验分析β-1,4-GalT-Ⅰ表达与细胞粘附能力的关系。用α-乳清蛋白(α-lactalbumin,LA)作为细胞表面β-1,4-GalT-Ⅰ抑制剂,研究β-1,4-GalT-Ⅰ在DCs细胞粘附以及与CD4+Th细胞形成免疫突触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在人外周血来源DCs细胞表面和细胞浆内可表达长型和短型β-1,4-GalT-Ⅰ;长型β-1,4-GalT-Ⅰ或细胞表面β-1,4-GalT-Ⅰ的表达水平与细胞粘附能力呈正相关;α-LA既可抑制DCs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又可抑制DCs与CD4+Th形成免疫突触。结论:β-1,4-GalT-Ⅰ在DCs中表达,他们作为粘附分子参与细胞粘附和免疫突触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4-半乳糖基转移酶- 树突状细胞 粘附分子 免疫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糖胺生物合成通路在血管内皮炎症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4
作者 陈伊静 许琪 +4 位作者 刘忠典 覃玲巧 陈淑萍 唐薇婷 钟秋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71-1877,共7页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病主要的病理基础,以血管内皮炎症为主要特征,因而靶向炎症相关机制是防治AS的关键。目的研究己糖胺生物合成通路(HBP)对黏附分子的影响及其在血管内皮炎症中的调控作用。方法2022年8—12月,将24只SPF级C57...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病主要的病理基础,以血管内皮炎症为主要特征,因而靶向炎症相关机制是防治AS的关键。目的研究己糖胺生物合成通路(HBP)对黏附分子的影响及其在血管内皮炎症中的调控作用。方法2022年8—12月,将24只SPF级C57BL/6雌性小鼠按体质量以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分为对照组、6-重氮-5-氧代-L-正亮氨酸(DON)组、高脂饮食(HFD)组、HFD+DON组。各组小鼠给予相应干预措施15周后,收集小鼠的血清及主动脉组织。使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干预前后小鼠的血脂水平,采用HE染色法检测主动脉根部的病理变化,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15周后,与对照组相比,HFD组LDL-C、TC水平显著性上升,而HDL-C显著降低(P<0.05);HFD组与HFD+DON组之间的血脂水平无变化(P>0.05)。HE染色结果显示,HFD组血管内膜增厚,血管平滑肌形态异常,结构紊乱,并可见大量的泡沫细胞。HFD+DON组的小鼠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内皮细胞层连续,泡沫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间隙基本正常。免疫荧光染色、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均显示,与HFD组相比,HFD+DON组的ICAM-1、VCAM-1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抑制HBP具有下调黏附分子ICAM-1、VCAM-1表达,改善血管内皮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炎症 己糖胺生物合成通路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6-重氮-5-氧代-L-正亮氨酸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泄浊汤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评价
5
作者 丁静贤 吕文君 王如容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武进中医院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分析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武进中医院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24 h urinary protein,24 h pro)、24 h尿白蛋白的排泄率(24 h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1)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24 h pro、UAER、血清β2-MG、TGF-β1、MCP-1、sICAM-1、IL-17水平、中医证候各项积分降低,且研究组水平更低(P<0.05)。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肾功能,下调炎症因子指标(血清TGF-β1、MCP-1、sICAM-1、IL-17)表达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 补肾活血泄浊汤 转化生长因子-Β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和SOD活性及其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康宇薇 杨薇 +2 位作者 马石杰 周薇 邓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2-818,共7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其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MHD患者(MHD组)的临床资料,另招募同...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其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MHD患者(MHD组)的临床资料,另招募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74名志愿者(健康体检组)。MHD组患者经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行CAC分数(CACs)评定,并将其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及SOD活性,分析不同钙化程度组患者血清中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HD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与CACs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体检组比较,MHD组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无钙化组比较,轻度、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钙化组比较,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中度钙化组比较,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和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HD患者血清SOD活性与CACs呈负相关关系(r=-0.484,P<0.01),sICAM-1和sVCAM-1水平与CACs呈正相关关系(r=0.441,P<0.01;r=0.561,P<0.01)。结论:MHD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异常,并且随着SOD活性降低和sICAM-1及sVCAM-1水平升高,MHD患者的CAC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冠状动脉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痛泰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ox-LDL、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曾清华 尹紫薇 +3 位作者 黄爱思 陈景怡 郭志华 魏佳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9-996,共8页
目的:探讨心痛泰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6~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ApoE^(−/−)小鼠72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2周进行造模... 目的:探讨心痛泰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6~8周龄SPF级健康雄性ApoE^(−/−)小鼠72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2周进行造模,另设SPF级健康雄性C57BL/6J野生小鼠12只为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各组相应药物给药8周后,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及一般情况,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ox-LDL及主动脉组织中ICAM-1和VCAM-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NADPH氧化酶4(NOX4)、NOX亚单位p22phox、核因子抑制蛋白激酶α(IKK-α)、IKK-β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5),且毛发晦暗无光泽、局部脱落,抓起反应迟钝;血清TC、TG和LDL-C上升,HDL-C下降(P<0.05),血清ox-LDL水平上升(P<0.05),主动脉ICAM-1和VCAM-1水平升高(P<0.05),主动脉NOX4、p22phox、IKK-α、IKK-β和NF-κB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小鼠体质量下降(P<0.05),且毛发脱落及反应灵活程度亦有所改善;血清TC、TG和LDL-C降低,HDL-C升高(P<0.05),血清ox-LDL水平下降(P<0.05),主动脉ICAM-1和VCAM-1水平降低(P<0.05),主动脉NOX4、p22phox、IKK-α、IKK-β和NF-κB蛋白表达减少(P<0.05)。HE及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血管内可见典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红染区域分布广泛;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以上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心痛泰颗粒可减少高脂饮食诱导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下调血清TC、TG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减少血清ox-LDL水平,下调主动脉ICAM-1和VCAM-1水平,抑制主动脉NOX4、p22phox、IKK-α、IKK-β和NF-κB蛋白的表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痛泰颗粒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ICAM-1通路探讨大黄酚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
8
作者 刘彪 郑慧军 +1 位作者 杜康 徐澳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9-764,共6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通路探讨大黄酚(Chr)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sTBI组、对照组、Chr低剂量组、Chr高剂量组、依达拉奉组、Chr高剂量+NF-κB激动剂脂多糖(LPS)组,每组1...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通路探讨大黄酚(Chr)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sTBI组、对照组、Chr低剂量组、Chr高剂量组、依达拉奉组、Chr高剂量+NF-κB激动剂脂多糖(LPS)组,每组18只。除对照组外,其它组大鼠均通过改良Freeney’s自由落体法构建sTBI模型,建模6 h后开始处理,给药1次/d,持续7 d。检测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脑含水量变化;HE染色检测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p-NF-κB p65、ICAM-1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BI组大鼠脑组织损伤严重,mNSS评分、脑含水量、脑组织中IL-6、IL-12、TNF-α水平、细胞凋亡率及Bax、Caspase-9、p-NF-κB p65、ICAM-1蛋白水平升高,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均P<0.05)。与sTBI组比较,Chr低、高剂量组、依达拉奉组脑组织细胞形态改善,mNSS评分、脑含水量、脑组织中IL-6、IL-12、TNF-α水平、细胞凋亡率及Bax、Caspase-9、p-NF-κB p65、ICAM-1蛋白水平降低,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均P<0.05)。LPS可逆转高剂量Chr对sTBI大鼠的影响。结论Chr改善sTBI大鼠神经功能,抑制神经炎症及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ICAM-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核因子κB/细胞间粘附分子-1通路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炎症 神经功能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影响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5
9
作者 沈赟 金星 +2 位作者 陶沙 蒋兰兰 吴锦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65-1667,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缓解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缓解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A组患者服用40 mg非布司他片,1片/次,1次/d;B组患者服用80 mg非布司他片,1片/次,1次/d;C组患者服用300 mg别嘌呤醇片,1片/次,3次/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结果组内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水平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248,P=0.007)。结论 40 mg非布司他、80 mg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均可降低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sICAM-1、尿酸水平,可能对改善炎症状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起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别嘌呤醇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炎症因子、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郭建恩 高飞 +4 位作者 胡亚涛 吴金洋 张树峰 佟继铭 李静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GXBD)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饲...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GXBD)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AS)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饲喂雄性Apo-E-/-小鼠建立AS模型,将AS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S)、辛伐他汀组(XFTT)、GXBD高、低剂量组,选取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ig)给药8周.末次给药24h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主动脉VCAM-1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TC、TG、LDL-C、HDL-C、及血清CRP、IL-6、TNF-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主动脉VCAM-1、ICAM-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出现明显粥样硬化斑块;GXBD各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血脂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主动脉组织VCAM-1、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主动脉组织粥样硬化病变明显减轻.结论:GXBD对Apo-E-/-小鼠AS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其调节血脂代谢、抑制炎症因子及主动脉组织VCAM-1、ICAM-1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薤白半夏汤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制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组织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武蓉 周巧玲 +3 位作者 林书典 敖翔 成小苗 杨敬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冬虫夏草制剂对其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HR22只、WKY大鼠6只(W组),SHR随机分为非干预组(S组)、冬虫夏草制剂组(C组)、福辛普利组(F...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冬虫夏草制剂对其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HR22只、WKY大鼠6只(W组),SHR随机分为非干预组(S组)、冬虫夏草制剂组(C组)、福辛普利组(F组)、冬虫夏草制剂加福辛普利组(FC组),后3组以冬虫夏草制剂4g/(kg.d)和/或福辛普利10mg/(kg.d)灌胃,S组及W组以等量清水灌胃,测血压,8周末测尿蛋白、血肌酐,取肾组织做HE,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ICAM-1,VCAM-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WKY大鼠比较,SHR尿蛋白排泄量增高,肾组织ICAM-1,VCAM-1蛋白及mRNA表达增强。与S组比较,福辛普利使大鼠血压下降,而冬虫夏草制剂无明显降压作用。但C,F,FC组均有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水平下降;肾组织ICAM-1,VCAM-1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结论:高血压造成肾脏损害时可出现肾组织ICAM-1和VCAM-1的异常表达,冬虫夏草制剂可有效改善二者的异常表达,具有良好的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肾脏损害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冬虫夏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状态下内脂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强 邓华聪 +4 位作者 冯正平 龙健 秦登优 李永玲 糜公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内脂素在高糖状态下对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0mmol/L葡萄糖处理)、生理葡萄糖组(5.5mmol/L葡萄糖处理... 目的探讨内脂素在高糖状态下对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0mmol/L葡萄糖处理)、生理葡萄糖组(5.5mmol/L葡萄糖处理)、高糖组(25mmol/L葡萄糖处理),分别用不同浓度内脂素(0、10、50、100ng/ml)培养24h。另取HUVEC,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30min后,加入内脂素(100ng/ml)及葡萄糖(0、5.5、25mmol/L)培养24h。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UVEC中p38MAPK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HUVEC中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CP-1、ICAM-1蛋白表达量。结果空白对照组、生理葡萄糖组中,内脂素促进HUVEC中p38MAPKmRNA转录、p38MAPK蛋白磷酸化以及MCP-1、ICAM-1蛋白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P<0.01);与空白对照组和生理葡萄糖组相比,高糖组内脂素进一步增强HUVEC中p38MAPKmRNA、磷酸化p38MAPK蛋白和MCP-1、ICAM-1蛋白的表达(P<0.05)。SB203580预处理后,内脂素(100ng/ml)在3种不同浓度葡萄糖状态下对HUVEC内p38MAPK蛋白磷酸化以及MCP-1、ICAM-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内脂素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HUVEC表达MCP-1和ICAM-1蛋白,并呈剂量依赖性。高浓度(25mmol/L)葡萄糖可增强内脂素促进HUVEC内MCP-1和ICAM-1蛋白表达的作用,进一步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脂素 葡萄糖 趋化因子CCL2 胞间黏附分子1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K469E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373G的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艳红 王志坚 +4 位作者 靳瑾 朱晓雯 陈玉英 陈淑滢 曹艳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2-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基因C373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子痫前期患者及健康孕妇中的分布频率,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及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基因C373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子痫前期患者及健康孕妇中的分布频率,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DNA序列测序法对110名子痫前期患者及110名健康足月孕妇ICAM-1基因K469E位点及PECAM-1基因C373G位点进行检测,同时比较两组人群中的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 ICAM-1基因K469E位点及PECAM-1基因C373G位点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ICAM-1基因K469E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PECAM-1基因C373G位点CC基因型和CG基因型在两组人群分布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CG基因型携带者患子痫前期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1.959倍(OR=1.959,95%CI:1.090-3.520,P=0.024),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该相关性独立于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及孕前BMI。C等位基因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CAM-1基因C373G位点CG基因型携带者可能与子痫前期患者较高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而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则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基因多态性 细胞间粘附分子 子痫前期 Hardy-Weinberg平衡 患者 Logistic回归分析 PE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 被引量:55
14
作者 袁亮 吴永贵 +5 位作者 郝丽 梁超 董婧 任克军 张炜 方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同时每日灌胃给予TGP(50,100,200mg·kg-1,连续8wk。结果TGP给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大鼠AER的增加。TGP给药(50mg·kg-1...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同时每日灌胃给予TGP(50,100,200mg·kg-1,连续8wk。结果TGP给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大鼠AER的增加。TGP给药(50mg·kg-1)大鼠肾小球平均容量(VG)明显低于模型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II)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P给药(100,200mg·kg-1VG与TII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肾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GP给药(200mg·kg-1)大鼠肾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Western blot显示模型组肾组织1α(IV)Ⅳ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2.7倍,TGP给药(50、100、200mg·kg-1)8wk分别可使肾组织1α(IV)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下降47.9%、60.4%与72.9%。模型组肾组织ICAM-1及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GP给药(50,100,200mg·kg-1)肾组织ICAM-1与TGFβ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TGP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部分与其抑制肾组织中ICAM-1及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白芍总苷 细胞间黏附因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5
15
作者 何蔚 刘奕明 +1 位作者 陈汇 曾繁典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探讨其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阻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 2h ,再灌注 2 4h模型。再灌注后 1h分别ip灯盏花素 5 0或...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探讨其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阻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 2h ,再灌注 2 4h模型。再灌注后 1h分别ip灯盏花素 5 0或 75mg·kg- 1,再灌注后 2 2h重复给药 1次。再灌注 2 4h后干湿重法测定脑水肿 ,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区大脑皮质和尾壳核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大脑皮质和尾壳核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 ,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 ,缺血区大脑皮质及尾壳核MPO活性和ICAM 1表示显著增加 ,灯盏花素 5 0和75mg·kg- 1治疗用药能减轻脑水肿 ,降低MPO活性和抑制ICAM 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脑缺血 脑水肿 中性粒细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超微粉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内皮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吴以岭 袁国强 +3 位作者 游佳华 梁俊清 贾振华 魏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超微粉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内皮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4组。空白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模型组饲以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饲以高脂... 目的:探讨通心络超微粉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内皮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4组。空白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模型组饲以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饲以高脂饲料同时阿托伐他汀3 mg.kg-1.d-1灌胃;通心络组饲以高脂饲料同时通心络超微粉0.31 g.kg-1.d-1灌胃,连续给药,于6周末酶法检测各组血脂水平,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NO、MDA水平及SOD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核转位情况及ICAM-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ICAM-1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TC、TG、LDL-C、HDL-C及MDA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NO水平及SOD活性低于空白组(P<0.01);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核转位、ICAM-1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多于空白组(P<0.01)。两药物干预组TC、TG、LDL-C及MDA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NO水平和SOD活性则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核转位、ICAM-1基因及蛋白表达亦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P<0.01),通心络组HDL-C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且通心络组对上述指标的作用均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P<0.01)。结论:①高脂血症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NF-κB的激活及ICAM-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异常有关。②通心络超微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上述病理损伤,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NF-κB核转位进而降低ICAM-1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内皮 血管 氧化性应激 NF-κB 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的观察及丹参的影响 被引量:40
17
作者 刘军 匡培根 +3 位作者 吴卫平 张凤英 刘洁晓 姜树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 I C A M1) 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程度的关系及丹参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S D大鼠分为3 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及丹参组。大脑中动脉缺血2 h 再灌注... 目的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 I C A M1) 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程度的关系及丹参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S D大鼠分为3 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及丹参组。大脑中动脉缺血2 h 再灌注2 h 、12 h、24 h 、48 h 、72 h 、7 d、14 d 后,分别进行 I C A M1 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 H E染色。结果 在脑缺血再灌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I C A M1 免疫反应开始逐渐增加,再灌注48 h 达到高峰,再灌注14 d 接近正常水平,同时脑缺血区中性白细胞浸润也随之增加,在时程上与 I C A M1 表达同步。丹参组,再灌注48 h 后, I C A M1 免疫阳性血管数及中性白细胞的浸润比同时间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脑缺血 I C A M1 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密切相关,丹参能降低 I C A M1 的表达,抑制中性白细胞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ICAM-1 中性白细胞 丹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及上游机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杜瑞雪 叶平 +6 位作者 颜光涛 邓子辉 梁文涛 张红红 耿淼 郭子宽 吴红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10-1614,共5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人选无症状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服用瑞舒伐他汀5~20 mg/d,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人选无症状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服用瑞舒伐他汀5~20 mg/d,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及血浆VCAM-1水平;流式细胞学检测单个核细胞ICAM-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单个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及核内蛋白表达。结果与基线时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淋巴细胞表面ICAM-1表达明显降低,单个核细胞核内PPARγ蛋白表达增加。血浆VCAM-1水平、单核细胞表面ICAM-1表达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舒伐他汀抑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ICAM-1的表达,上游机制可能与PPARγ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过氧化氢致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健 魏欣冰 +1 位作者 丁华 娄海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carved ilol)对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H2O2)致内皮细胞损伤及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2O2作为外源性自由基生成系统,模拟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建立离体培养的ECV-304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观察卡...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carved ilol)对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H2O2)致内皮细胞损伤及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2O2作为外源性自由基生成系统,模拟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建立离体培养的ECV-304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观察卡维地洛对H2O2致内皮细胞损伤及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卡维地洛各浓度组均明显改善H2O2(1.0×10-6mol.L-1)所致ECV-304细胞形态学损伤,提高细胞生存率,降低LDH释放,并可使细胞内及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亦可下调ICAM-1蛋白及细胞内ICAM-1mRNA表达水平,上述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呈增强趋势。结论卡维地洛可保护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提高内皮细胞抗氧化能力,并从转录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诱导的粘附分子表达增加,降低单核-内皮细胞粘附,有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和早期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V-304细胞 过氧化氢 氧化应激损伤 细胞间粘附分子-l 卡维地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3抑制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梗死范围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强 司良毅 +2 位作者 赵小兰 张红 唐维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 探讨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 3 (Caspase 3 )抑制剂Ac DEVD CH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后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13 2只 ,设立MIR组 ,DEVD组和假手术组并分设缺血 3 0min后再灌注 1、3、6、12及 2 4... 目的 探讨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 3 (Caspase 3 )抑制剂Ac DEVD CH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后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13 2只 ,设立MIR组 ,DEVD组和假手术组并分设缺血 3 0min后再灌注 1、3、6、12及 2 4h 5个时相点。分别检测caspase 3活性、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AI)、ICAM 1表达、PMNs浸润数和心肌梗死范围。结果 Caspase 3活性、心肌细胞AI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 ,心肌细胞AI与caspase 3活性于再灌注 12h最高 ,其后基本维持在平台状态 ;ICAM 1表达、PMNs浸润数和心肌梗死范围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 ,至 2 4h仍未见下降趋势。DEVD组上述指标虽也有相似增高趋势 ,但比MIR组明显减小 (P <0 .0 5 )。结论 Caspase 3抑制剂Ac DE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CASPASE-3 抑制剂 细胞凋亡 细胞粘附分子 中性粒细胞 大鼠 心肌梗死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