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及其在无波前自适应系统波前校正中的应用
1
作者 高世杰 王振 +3 位作者 傅星鑫 刘维 毛勇名 曹景太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1,共12页
引入一种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通过替换原有蜣螂算法中的全局搜索策略,确保种群粒子间的有效信息交流,将其应用于无波前传感自适应光学系统,用于校正大气湍流引起的光信号波前畸变。仿真比较了该算法与传统蜣螂优化算法、随机并行梯度下... 引入一种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通过替换原有蜣螂算法中的全局搜索策略,确保种群粒子间的有效信息交流,将其应用于无波前传感自适应光学系统,用于校正大气湍流引起的光信号波前畸变。仿真比较了该算法与传统蜣螂优化算法、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以及模拟退火-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在无波前传感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性能。结果表明,在达到相同校正效果的前提下,基于改进蜣螂优化算法的波前校正系统在各种湍流条件下均表现出显著优势,校正速度最低提高了80%。此外,改进后的算法展现出更强的全局搜索能力,有效抑制了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同时表现出更高的收敛稳定性和鲁棒性,进而显著提升了相干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整体通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自由空间光通信 控制算法 蜣螂优化算法 波前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由空间光通信波前校正的改进模拟退火算法
2
作者 李洪利 刘欣悦 +2 位作者 杜博军 曹景太 张恒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4-793,共10页
为了补偿大气湍流对相干自由空间光通信的影响,本文研发了一种基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旨在优化系统的混频效率和降低误码率,从而提升整体系统性能。首先,介绍了含有无波前自适应光学部分的相干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并重点... 为了补偿大气湍流对相干自由空间光通信的影响,本文研发了一种基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旨在优化系统的混频效率和降低误码率,从而提升整体系统性能。首先,介绍了含有无波前自适应光学部分的相干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并重点分析了混频效率和误码率等关键参数。随后,详细阐述了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应用。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与传统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在实验平台上收集实际数据以进一步评估算法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相比于普通模拟退火算法,迭代次数减少50%的情况下,误码率降低到10^(-9),混频效率提高到0.9。改进模拟退火算法可以减少传统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迭代次数,提高波前校正精度,满足通信系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校正 自适应光学 无波前传感 混频效率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rnike多项式波前畸变校正研究进展
3
作者 梁静远 张馨文 +1 位作者 柯程虎 柯熙政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6,共8页
光波在大气中传输时,受湍流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前畸变。自适应光学系统通过相位共轭原理将畸变波前恢复成接近理想光的状态,从而实现波前畸变校正。Zernike多项式在圆域展开的低阶模式与Seidel像差一致,通过特定的算法产生共轭相位... 光波在大气中传输时,受湍流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前畸变。自适应光学系统通过相位共轭原理将畸变波前恢复成接近理想光的状态,从而实现波前畸变校正。Zernike多项式在圆域展开的低阶模式与Seidel像差一致,通过特定的算法产生共轭相位,可实现波前畸变的有效校正。系统阐述了Zernike多项式理论及波前探测/无波前探测两类自适应光学系统,详细分析了基于Zernike多项式的8种波前畸变校正算法工作原理,并指出了各种算法的校正效果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校正 波前畸变 ZERNIKE多项式 自适应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及其在自适应光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征 穆毅 +2 位作者 梁静远 李牧 柯熙政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7,共12页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SLM)通过对液晶折射率的调制来实现对光程的控制,在自适应光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梳理了国内外LC-SLM的发展现状,对LC-SLM的工作原理和相位标定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LC-SLM在自适应光学中的应用,对国内外LC-...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SLM)通过对液晶折射率的调制来实现对光程的控制,在自适应光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梳理了国内外LC-SLM的发展现状,对LC-SLM的工作原理和相位标定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LC-SLM在自适应光学中的应用,对国内外LC-SLM关键技术研究状况进行了讨论,分析总结了西安理工大学在该领域的实验研究。最后展望了LC-SLM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波前畸变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对比度成像波前检测及校正算法研究
5
作者 陈曌瑜 张熙 王钢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6-1912,共7页
空间超高对比度成像技术是开展类地行星直接成像探测的必要条件,该技术的实现依赖于空间星冕仪系统对光学波前的精确控制,因此需要发展专用的在轨波前检测及校正算法。此类算法已在地基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广泛应用,但在空间中,受限于航天... 空间超高对比度成像技术是开展类地行星直接成像探测的必要条件,该技术的实现依赖于空间星冕仪系统对光学波前的精确控制,因此需要发展专用的在轨波前检测及校正算法。此类算法已在地基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广泛应用,但在空间中,受限于航天用CPU性能和选型限制,无法基于纯CPU运算设计。本文基于FPGA和CPU混合架构实现波前校正,在兼顾硬件资源和运算精度的条件下,能够锁定系外行星探测所需的高对比度成像暗区。上述混合架构的算法在大规模自适应光学系统中也具有显著的速度优势,针对100×100子孔径数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处理延时缩短1281.826μs,可满足为地基大口径望远镜配备的ExAO、GLAO和MCAO等自适应光学系统高速并行计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高对比度成像 波前检测及校正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 被引量:36
6
作者 姜文汉 王春红 +8 位作者 凌宁 吴旭斌 鲜浩 李新阳 官春林 李梅 龚知本 吴毅 王英俭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93-199,共7页
本文报道了我们首次利用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与精密跟瞄系统的综合装置,进行了对目标的斜程大气条件下的跟踪及自适应光学校正实验。本文着重从自适应光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自适应光学系统框图,主要的技术进展及实验结果。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系统 波前测量 波前校正 大气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技术在通信波段对大气湍流的校正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超 陈善球 +3 位作者 廖周 魏凯 李敏 鲜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05-2610,共6页
针对大气湍流引起的激光光强、相位和传输方向的随机变化对大气激光通信质量的影响,开展了用自适应光学(AO)技术校正大气湍流影响的研究。定量分析了自适应光学技术在通信波段校正大气湍流的效果。利用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 针对大气湍流引起的激光光强、相位和传输方向的随机变化对大气激光通信质量的影响,开展了用自适应光学(AO)技术校正大气湍流影响的研究。定量分析了自适应光学技术在通信波段校正大气湍流的效果。利用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安装在云南丽江高美谷观测站的1.8m望远镜和127单元AO系统,在1 550nm通信波段对不同高度角的恒星进行了大气湍流校正实验。通过采集校正后的恒星图像,分析了校正后的斯特勒尔比,同时记录下当时的大气相干长度,由此得到了在不同大气湍流条件下的校正效果。实验表明,当大气湍流强度D/r0(1 550nm)小于6.5时,校正后的波面RMS值可以小于1rad,即在中弱大气湍流条件下,该AO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大气湍流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相干激光通信 大气湍流 波面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自适应光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曹召良 李小平 +5 位作者 宣丽 穆全全 胡立发 彭增辉 刘永刚 姚丽双 《中国光学》 EI CAS 2012年第1期12-19,共8页
概述了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光机所)在液晶自适应光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液晶自适应光学技术存在的能量利用率低和校正频率慢的两大国际难题,液晶自适应光学研究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不但攻克了能量利用率低的... 概述了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光机所)在液晶自适应光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液晶自适应光学技术存在的能量利用率低和校正频率慢的两大国际难题,液晶自适应光学研究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不但攻克了能量利用率低的难题,且在校正频率方面也取得了质的飞跃。目前,系统能量利用率已从最初的5%提高到85%,基本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能量利用率相当;校正频率也从5 Hz提高到140 Hz,接近了校正大气湍流的实用化水平。利用该研究成果,分别研制了针对中科院国家天文台2.16 m望远镜和长春光机所1.2 m望远镜的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并对恒星进行了有效校正,使1.2 m望远镜对恒星的分辨能力提高至约3倍衍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液晶波前校正器 校正频率 大气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退火-爬山混合算法用于无波前传感器快速像差校正 被引量:9
9
作者 刘莹 马剑强 +2 位作者 何挺 李保庆 褚家如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3-219,共7页
为了校正激光光束波前像差,建立了一种基于压电微变形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提出了用模拟退火-爬山混合算法来控制系统中37单元单压电片变形镜,补偿激光光束波前像差,实现对光斑的快速校正。提出的混合算法先使用模拟退火算法为爬山法提... 为了校正激光光束波前像差,建立了一种基于压电微变形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提出了用模拟退火-爬山混合算法来控制系统中37单元单压电片变形镜,补偿激光光束波前像差,实现对光斑的快速校正。提出的混合算法先使用模拟退火算法为爬山法提供一个较好的校正起点,再用爬山法对像差进行精确校正,仅需要少量的模拟退火迭代过程即可提供一个好的校正起点。由于精确校正阶段的爬山法速度快,因此获得相同校正效果需要的迭代次数比普通模拟退火算法减少了50%以上;同时由于爬山法校正起点较好,大大降低了进入局部最优值的可能。最后,实验验证了模拟退火-爬山法对激光光束波前具有更佳的校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模拟退火-爬山混合算法 压电变形镜 波前像差 波前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旋光束的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技术 被引量:17
10
作者 高春清 张世坤 +1 位作者 付时尧 胡新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涡旋光束是一种具有螺旋波前的光束,其特点是其光强分布为环形,携带有与螺旋波前结构相关的轨道角动量。由于涡旋光束的角量子数可取任意整数,同时不同角量子数的光束之间相互正交,因此可提高光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但涡旋光束在自由空... 涡旋光束是一种具有螺旋波前的光束,其特点是其光强分布为环形,携带有与螺旋波前结构相关的轨道角动量。由于涡旋光束的角量子数可取任意整数,同时不同角量子数的光束之间相互正交,因此可提高光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但涡旋光束在自由空间传输时会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进而产生波前畸变,因此需要采用自适应波前校正技术对畸变后的光束进行校正。文中对现有的涡旋光束波前校正技术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笔者课题组提出的应用GS相位恢复算法和高斯光束探针相结合对涡旋光束波前畸变校正的技术及应用SPGD算法和泽尼克多项式对涡旋光束波前畸变校正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涡旋光束 波前校正 GS算法 SPG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变形镜和波前传感器共轭位置要求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华峰 饶长辉 +1 位作者 张雨东 姜文汉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4,共8页
通过对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模型的数值计算,分析了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小像差畸变波前在空间自由传播时自身的变化情况,进而给出了系统中对变形镜和波前探测器与被校正瞳面之间共轭位置关系的要求和允许范围。结果表明,波前自由传播时的变... 通过对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模型的数值计算,分析了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小像差畸变波前在空间自由传播时自身的变化情况,进而给出了系统中对变形镜和波前探测器与被校正瞳面之间共轭位置关系的要求和允许范围。结果表明,波前自由传播时的变化程度决定于像差自身的类型和大小、光束的口径以及传播的距离,大口径小像差波前近距离传播时波前变化误差很小。一般来说,变形镜和波前传感器偏离被校正瞳面共轭位置距离满足菲涅尔数大于1000时,对系统校正效果的影响可以忽略。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校正对象的特征来具体计算波前误差随传播距离的变化,从而设计波前传感器和变形镜的位置,以及选择使用4F光学系统。本文的分析可以为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整体光路设计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光学共轭 波前校正 变形镜 波前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式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抗噪能力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慧珍 王斌 +1 位作者 刘瑞明 马良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4-119,共6页
对于N单元变形镜,模型式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只需N+1次远场光斑测量,收敛速度快。使用88单元变形镜、CCD成像器件等建立自适应光学系统仿真平台,分别从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出发探讨模型式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在噪声情况下的波... 对于N单元变形镜,模型式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只需N+1次远场光斑测量,收敛速度快。使用88单元变形镜、CCD成像器件等建立自适应光学系统仿真平台,分别从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出发探讨模型式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在噪声情况下的波前校正性能。结果表明:噪声条件下,基于模型的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收敛速度保持不变;相同湍流条件时,不同噪声水平下的校正效果接近。与噪声水平50 d B时的结果相比,按照给定湍流条件从弱到强,噪声水平为30 d B时校正后平均RMS相对误差分别为4.75%、4.04%和2.58%。上述结果验证了基于模型的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校正 自适应光学系统 光电探测器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光-Ⅲ”主机装置的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系统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泽平 李恩德 +4 位作者 张小军 凡木文 施宁平 魏凌 龙国云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88,共8页
本文介绍了为"神光-Ⅲ"主机装置研制的五十套工程化自适应光学系统,包括系统技术方案,基于可拆卸技术的大口径变形镜和具有自动对准功能的哈特曼波前传感器两主要部件的性能,测量并分析了波前特性,系统校正结果表明:自适应光... 本文介绍了为"神光-Ⅲ"主机装置研制的五十套工程化自适应光学系统,包括系统技术方案,基于可拆卸技术的大口径变形镜和具有自动对准功能的哈特曼波前传感器两主要部件的性能,测量并分析了波前特性,系统校正结果表明:自适应光学系统改善了主机装置的光束质量,满足10倍衍射极限范围内激光能量大于95%的指标要求,确保"神光-Ⅲ"主机装置激光在主放大系统内的传输顺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光-Ⅲ 自适应光学 波前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镜本征模的模型式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慧珍 刘荣 刘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39-3644,共6页
模型式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以其收敛速度快、校正效果好在波前无法探测的环境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基函数的产生方法及阶数多少决定了模型式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效果和收敛速度,文中提出以变形镜本征模作为基函数。... 模型式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以其收敛速度快、校正效果好在波前无法探测的环境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基函数的产生方法及阶数多少决定了模型式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效果和收敛速度,文中提出以变形镜本征模作为基函数。分别以32、88及127单元变形镜作为波前校正元件建立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仿真模型,利用变形镜本征模作为正交基函数对波前畸变进行校正,分析其校正效果和收敛速度。结果表明,以变形镜本征模作为基函数时,由于基函数的阶数等于变形镜的单元数,无需另外确定阶数多少,且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可以获得接近理想校正时的校正效果,系统收敛所需测量的光斑强度的次数仅取决于变形镜的单元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校正 自适应光学 无波前探测 基函数 变形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倾斜镜的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玉坤 胡立发 +1 位作者 王冲冲 宣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1-779,共9页
为了提高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探测精度,研究了该系统中倾斜镜的校正方法。分析了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各环节的物理特性,利用拉格朗日方程给出了倾斜镜系统模型的基本结构;采用子空间辨识方法确定了模型参数,同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 为了提高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探测精度,研究了该系统中倾斜镜的校正方法。分析了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各环节的物理特性,利用拉格朗日方程给出了倾斜镜系统模型的基本结构;采用子空间辨识方法确定了模型参数,同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对子空间模型的频域特性进行了修正。修正后模型幅频特性均方根误差为0.024 5dB,相频特性均方根误差为1.9008°。引入Smith控制策略来解决倾斜镜校正波前整体倾斜过程中的时滞问题;利用子空间辨识出的模型分别进行Smith和PID的仿真和实验验证,得到的结果与仿真计算相吻合,即在相同稳定裕度的情况下,采用Smith补偿PID算法的误差抑制带宽比传统PID算法提高了23.97%。最后,用提出的方法对一组湍流整体倾斜信号进行了校正。结果显示:采用Smith补偿PID算法的控制精度比传统PID算法提高了21.03%,证实提出的方法优化了倾斜镜的校正精度,保证了开环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探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 波前探测 倾斜镜控制 湍流倾斜校正 子空间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波前处理器的软件测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亮 陈涛 +3 位作者 贾建禄 林旭东 曹景太 刘欣悦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199,共7页
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由于中间计算结果不易监测,对基于FPGA的波前处理器进行硬件调试比较困难。为了方便硬件调试,也避免硬件调试中的不当输出对精密的波前校正器带来损害,提出了波前处理器的主控计算机软件测试方法。首先,对波前处理器... 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由于中间计算结果不易监测,对基于FPGA的波前处理器进行硬件调试比较困难。为了方便硬件调试,也避免硬件调试中的不当输出对精密的波前校正器带来损害,提出了波前处理器的主控计算机软件测试方法。首先,对波前处理器的功能、组成和工作流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波前处理器的软件测试步骤。然后,采用判断波前处理器回复数据的方法设计了波前处理器的工作模式测试和系统参数测试;采用比较软件模拟计算值和波前处理器上传值的方法分别设计了波前处理器波前斜率计算测试、波前重构测试和波前控制测试。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方法用于97单元自适应光学波前处理器的测试,结果表明,波前处理器的硬件调试效率得到较大提高。经过软件测试后的波前处理器在自适应光学实验系统中正常工作,连续校正后系统的残余波前像差的RMS和PV分别为0.034波长和0.392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波前校正 波前控制 波前处理器 软件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眼像差在自适应光学系统矫正后的稳定性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晓琴 王雁 +3 位作者 江洋琳 戴云 赵豪欣 张雨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1-946,共6页
背景 自适应光学(AO)系统在眼科临床及基础研究中日渐重要,但人眼像差矫正后Zernike系数主要项的稳定性变化特点尚少见报道. 目的 观察AO测量人眼像差的重复性,并探讨不同像差矫正后Zernike系数稳定性的变化. 方法 纳入2014年2-4月在... 背景 自适应光学(AO)系统在眼科临床及基础研究中日渐重要,但人眼像差矫正后Zernike系数主要项的稳定性变化特点尚少见报道. 目的 观察AO测量人眼像差的重复性,并探讨不同像差矫正后Zernike系数稳定性的变化. 方法 纳入2014年2-4月在校硕士研究生及符合条件的志愿者41名.应用AO测量波前像差,分别研究并分析散光(Z2-2、Z22)、离焦(Z20)、彗差(Z3-1、Z31)、三叶草(Z3-3、Z33)和球差(Z40)的Zernike系数,第3~7阶像差、总高阶像差(HOA)及总像差(TOA)的均方根值(RMS)重复性及矫正像差后的稳定性变化.测量的重复性评估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内标准差(Sw)、重测度(r)及组内相关系数(ICC)综合分析.波前像差矫正后的稳定性变化采用非参数Friedman双向秩次方差分析. 结果 Z2-2、Z22、Z20及TOA RMS的测量显示良好的可重复性(ICC>0.9);Z1、Z3-3、Z33、Z40、3阶像差RMS、4阶像差RMS、HOARMS的测量均显示较好的可重复性(均ICC>0.75);其余参数的测量显示可重复性弱(均ICC<0.75).各波前像差中Z31的r最大,为0.163 μm;各Zernike单项系数及各阶像差RMS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阶像差矫正前后不同时间点Z2-2、Z20、Z22、Z3-3、Z3-1、Z31、Z33、Z40和HOA RMS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Z2-2、Z22在矫正后第4秒进入稳定状态,Z20在矫正后第6秒进入稳定状态;Z3-3、Z33分别在矫正后第4秒、第3秒进入稳定状态,Z3-11在矫正后第4秒进入稳定状态,Z3-1在矫正后第3秒至第9秒处于稳定状态,Z0、HOA RMS分别在矫正后第3秒、第5秒进入稳定状态.矫正5阶内像差前后不同时间点Z2-2、Z20、Z2-2、Z3-3、Z3-1、Z33、Z40和HOA RMS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Z31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2-2、Z20、Z22分别在矫正后第4秒、第5秒、第3秒进入稳定状态;Z3-3、Z33分别在矫正后第2秒、第3秒进入稳定状态,Z3-1及Z40均在矫正后第2秒进入稳定状态;HOA RMS在矫正后第5秒进入稳定状态.结论 人眼像差矫正后,不同像差达到稳定的时间不同.5阶内像差矫正后Z20、Z22、Z3-3、Z3-1、Z40比仅矫正低阶像差更早进入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系统 波前像差 重复性 矫正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程放大系统腔镜位置变形镜的面形解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万俊 胡东霞 +4 位作者 周维 刘红婕 张崑 蒋学军 景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01-2003,共3页
根据在大型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中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应用研究,将变形镜置于腔镜位置,有利于提高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动态范围。基于变口径90°翻转四程放大系统的光路特点,从理论上比较完整地解决了四程放大系统腔镜位置变形镜面形... 根据在大型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中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应用研究,将变形镜置于腔镜位置,有利于提高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校正动态范围。基于变口径90°翻转四程放大系统的光路特点,从理论上比较完整地解决了四程放大系统腔镜位置变形镜面形解的存在性问题,并对口径变换比值(缩束比)与面形求解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只要缩束比小于1,对应系统连续波前畸变的腔镜位置面形解是存在的,且随着缩束比减小,解的收敛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技术 波前校正 变形镜 面形解 四程放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惯性约束聚变领域中的波前控制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恩德 杨泽平 +5 位作者 官春林 张小军 凡木文 施宁平 魏凌 龙国云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0-50,共11页
在惯性约束聚变(ICF)高功率激光装置中,自适应光学波前控制技术是确保装置安全顺畅通光以及光束质量达标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ICF激光装置中波前控制技术从概念的提出到大规模应用的研究和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在装置不同发展... 在惯性约束聚变(ICF)高功率激光装置中,自适应光学波前控制技术是确保装置安全顺畅通光以及光束质量达标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ICF激光装置中波前控制技术从概念的提出到大规模应用的研究和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在装置不同发展阶段针对装置的需求所研究和发展的关键系统技术,包括基于远场焦斑优化的爬山法波前控制技术、基于双波前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全装置波前控制技术,以及旋转腔激光装置结构中基于双变形镜的全系统波前控制技术,并介绍了相关技术在装置上的应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神光-Ⅲ主机装置 惯性约束聚变 波前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发展综述 被引量:60
20
作者 姜文汉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共15页
自适应光学(AO)是校正动态光学波前误差的技术。本文概述了近50年来AO的发展历程,包括发展初期,"星球大战"期间美国的发展,以及在地基高分辨力成像望远镜,激光系统(特别是惯性约束聚变)以及眼科等方面的应用,此外还给出AO的... 自适应光学(AO)是校正动态光学波前误差的技术。本文概述了近50年来AO的发展历程,包括发展初期,"星球大战"期间美国的发展,以及在地基高分辨力成像望远镜,激光系统(特别是惯性约束聚变)以及眼科等方面的应用,此外还给出AO的发展趋势。通过引用每一项技术发展,首创者的首篇文献,给出了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波前校正 高分辨力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