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1
作者 秦宣 姜良旭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8,共1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六个坚持”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和宝贵经验的结晶,根源于条理化整合改革开放基本原则、规范化凝练治国理政重要原则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六个坚持”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和宝贵经验的结晶,根源于条理化整合改革开放基本原则、规范化凝练治国理政重要原则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独特生成逻辑。“六个坚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蕴含着站稳政治立场、维护公平正义、协调继承与发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后半程”、充分发挥法治作用、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鲜明导向。新征程上,掌握好、运用好“六个坚持”,需要全面领会“六个坚持”的核心要义与内在逻辑,准确把握贯彻落实“六个坚持”的思维方法与工作方法以及监督检验“六个坚持”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个坚持 改革原则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与现实的互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理路
2
作者 万军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1,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以史学研究钩沉国家历史,探赜文化兴替,提起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推出许多标志性史学论著,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面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生成和演进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环境紧...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以史学研究钩沉国家历史,探赜文化兴替,提起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推出许多标志性史学论著,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面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生成和演进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具有求真和致用的鲜明特质,担负着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双重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文化传统等结合起来,汲取中国史学的思想遗产,形成具有民族风格的史学类型,并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相生相长。客观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以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为方向导引,同时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提供厚重的学理支撑,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政策,切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学术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之道
3
作者 骆郁廷 唐慧颖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须坚持内涵式发展,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要从系统性、学科性、一体性建构入手,建构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自主知识体系;须以释疑解惑为重点,不断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引领,增强双向互动,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解决好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和人生发展的总开关问题;须善用“大思政课”育人,构筑“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新格局,拓展育人空间,创新育人方式,不断增强“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高质量发展 内涵式发展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 “大思政课” 时代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百年创新及其基本经验 被引量:5
4
作者 周丹 董键铭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8,共13页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南。在这一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两个结合”、活学活用等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六个必须坚持” 百年创新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历史语境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志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中国人民通过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获得了追求现代化的政治资格,由此真正迈入现代化的门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提升和跨越现代化的历史层级,从而塑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模式。由于独特的... 中国人民通过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获得了追求现代化的政治资格,由此真正迈入现代化的门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提升和跨越现代化的历史层级,从而塑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模式。由于独特的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的现代化叙事形成话语破解,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建构、一般规律认知以及现代化发展的中国特色等方面展示出现代化的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域的历史性创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种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高华 赵文钰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创新,关键在于以问题导向作为综合创新之源,进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问题域的历史性集合。作为一种思想和实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围绕“如何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类自由解放”这一问题历史地发生...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创新,关键在于以问题导向作为综合创新之源,进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问题域的历史性集合。作为一种思想和实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围绕“如何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类自由解放”这一问题历史地发生与展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则立足于具体历史情势,提出了如何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开辟现代化新道路,以此实现自由解放的历史性问题,这就开拓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问题域。基于这种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意味着立足于具体历史情势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问题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意味着根植于本民族优秀文化不断把握和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问题导向 中国式现代化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向内凝聚——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7
作者 马英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秦汉到清中期部分,以各民族政权“争治”中原的史料史实为基础,阐释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大一统”理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秦汉到清中期部分,以各民族政权“争治”中原的史料史实为基础,阐释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大一统”理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秦汉到清中期内容上承夏商周时期奠基的中华文化,下启近代以来探索形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理论联系实际,历史注解现实,以强有力的中国国情史料支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大一统 中华民族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前提与研究视域
8
作者 赵连君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3,107,共11页
现代化是近现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而现代化道路却是多样的,其具体表现为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两种模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和特征、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与国情、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毫不... 现代化是近现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而现代化道路却是多样的,其具体表现为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两种模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和特征、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与国情、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来源于伟大实践,也必将引领伟大实践,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前提。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深化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以世界眼光拓宽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以时代精神为引领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体育哲学的出场语境与理论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阐释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欣然 林雯慧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动力源。面向“思”的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在场”与“出场”生成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感性直观与感性活动的实践唯物论中,寻找体育本体论、体育认识论、体育价值论、体育伦理学、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出场语境。寻求“在”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视角,对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还有对娱乐至死、对身体静态的反思中,寻找体育存在的哲学意义与理论路向,把握体育作为人的感性实践的生命活动。体育哲学是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的感性实践”的存在论基础,从而探寻人的生命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体育哲学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骆郁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根本方法,要贯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根本方法,要贯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六个坚持”创新方法,还需要把根本方法和创新方法融合起来,转化为可以操作、运用的普遍与特殊、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批判与建构、自主与开放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方法的创新运用推动理论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认同在道教中国化中的意义--以净明忠孝道为例
11
作者 焦玉琴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5,共7页
以“天地君亲师”为代表的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力量,在道教中国化这一时代命题中具有重要意义。道教是孕育并生长于中国的宗教,因富含传统文化的元素,彰显出鲜明的本土文化特征。以发轫于江南地区(以江西为核心区域)的净明... 以“天地君亲师”为代表的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力量,在道教中国化这一时代命题中具有重要意义。道教是孕育并生长于中国的宗教,因富含传统文化的元素,彰显出鲜明的本土文化特征。以发轫于江南地区(以江西为核心区域)的净明忠孝道为例,它从前身的民间信仰许逊崇拜到后世跻身制度性宗教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皆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净明道将中国传统观念“天地君亲师”全面融摄吸收,以之作为自己义理建构、教团组织建设、道脉赓续、祭祀圈扩展的重要支撑和文化力量。净明道至今鲜活的宗教实践,祭祀教祖许逊绵延的庙会香火,均表明文化认同是道教存续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道教中国化这一时代课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中国化 文化认同 净明道 天地君亲师 西山万寿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理论创新重要论述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潞霞 徐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5,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战略高度,围绕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揭示了理论创新的重要地位,系统阐释了理论创新的科学内涵,全面阐发了理论创新的途径方法,标志着我们党对理论创新规律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战略高度,围绕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揭示了理论创新的重要地位,系统阐释了理论创新的科学内涵,全面阐发了理论创新的途径方法,标志着我们党对理论创新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思想的理论宝库,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宾为主--佛性论中国化的一个侧面
13
作者 史经鹏 刘修志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4,共9页
一般认为,佛教重视觉悟,其核心强调众生自力修行以达到解脱。但通过对印度和中国佛教佛性论的阐释,发现佛性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体现出从救济论到众生论的转化。具体而言,印度大乘佛教的如来藏佛性经论普遍强调以佛陀为中心,借助... 一般认为,佛教重视觉悟,其核心强调众生自力修行以达到解脱。但通过对印度和中国佛教佛性论的阐释,发现佛性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体现出从救济论到众生论的转化。具体而言,印度大乘佛教的如来藏佛性经论普遍强调以佛陀为中心,借助佛的加持力而救济众生,众生处于宾位。而在中国佛教中,佛性论最具特色的宗派是华严宗、天台宗和禅宗。通过对三个宗派代表人物与文献的探讨,可知华严宗的“性起”佛性论模式推重佛陀在果位引导众生修行和解脱中的核心作用,继承了印度佛教救济论的特征。与之相对,天台宗的“性具”佛性论和禅宗的随缘任运的思想,更加注重众生作为修行主体的自主性。然而,在天台宗的圆融思想中,众生论仍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这种潜能在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体系中得到充分的实现,众生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彰显。综而言之,众生的地位在印中佛性论的结构中呈现出转宾为主、宾主历然有别的基本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性论 救济论 众生论 佛教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问题探要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承波 杨月乔 石薇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无往不前,关键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主题和统领。认真学习、深入领...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无往不前,关键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主题和统领。认真学习、深入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理论与现实的契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前提;对“空间”和“时间”双重追问的回应,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动力源泉。新征程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做到立足“两个大局”、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做好“两个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两个大局 两个确立 两个维护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中国环境下的挑战与变迁——以日本在华企业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曾湘泉 苏中兴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75,共7页
为了适应来自外部劳动力市场、文化差异等方面的挑战,日本在华企业放弃了以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为核心的日本式人力资源管理,转向寻求一种市场导向和业绩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日本在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这种变迁为探索全球化背... 为了适应来自外部劳动力市场、文化差异等方面的挑战,日本在华企业放弃了以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为核心的日本式人力资源管理,转向寻求一种市场导向和业绩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日本在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这种变迁为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可供观察的视角,并且对中国企业如何构建高效能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适应性变迁 中国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华文化来源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暴力 程艳敏 白瑞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7,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生态经济思想,是中国当代生态经济理论的重要来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应时代发展,升华了“天人合一”生态经济关系认识论,吸收了尊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生态经济思想,是中国当代生态经济理论的重要来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应时代发展,升华了“天人合一”生态经济关系认识论,吸收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思想,发扬了“崇尚节俭”的生态生产生活理念,推进了传统生态经济管理方法的创新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借助传统文化阐释现代生态理念,倡导将传统文化融入美丽中国建设、在传承创新中激活其生命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学习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华文化来源,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经济 中华传统文化 生态理念 美丽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被引量:7
17
作者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特别是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论断。从马克思主义行到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特别是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论断。从马克思主义行到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时代化,在时代化的过程中也相伴着中国化。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是我们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二十大 新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创新视域与理论阐释 被引量:14
18
作者 任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自主知识体系:其一,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展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表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化之新,形成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自主知识体系:其一,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展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表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化之新,形成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其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唯物史观中国逻辑内在关联应当成为马哲史研究的重大主题,中国式现代化以新时代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深刻解答了关于现代化的“马克思之问”“列宁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其三,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本质之新和道路之新,不仅创造了与世界多元现代化类型和道路并在的一元,更是一种具有历史超越性和先进性的创新形态。其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之新源于道路之新,我们不能脱离道路之新对本质之新单向度、固化地予以阐释,要动态地、辩证地加以把握,全面揭示本质之新和道路之新对以往被超越的现代化老路内在矛盾的扬弃和发展的构序,进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自主知识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4
19
作者 俞锋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2,共8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为深刻的理论根基、文化基因和话语叙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为深刻的理论根基、文化基因和话语叙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是“第二个结合”的基础。“第二个结合”是相互契合中的双向互动、互相成就。实现“第二个结合”关键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始终以“六个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推动“第二个结合”,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坚持把握历史主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坚持讲好和合共生的中国叙事,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新形态共建人类美好新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被引量:15
20
作者 汪海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4,共12页
中国近70年来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可以从十个方面总结,包括成功地进行三次经济变革,发挥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和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双重叠加的作用,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相互促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互促进,实现丰富劳动力资... 中国近70年来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可以从十个方面总结,包括成功地进行三次经济变革,发挥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和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双重叠加的作用,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相互促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互促进,实现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大幅增长与各层次教育的迅速发展相结合,实现丰富的国土资源、广阔的天空资源与工业化、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发挥优秀文化传统的作用,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空前未有的大发展,得益于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以及发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发展经济 科学技术 工业化 现代化 城镇化 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