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肝益胃合剂对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姜树民 刘冰 +5 位作者 王宝柱 单静喜 任江 孙科峰 付勇强 尤春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11-1413,共3页
目的:观察保肝益胃合剂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用四氯化碳(CC14)2mL/kg,硫代乙酰胺(TAA)200mg/kg,腹腔注射(ip),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模型;保肝益胃合剂,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甘草酸二胺胶囊(甘立欣)灌胃治疗。... 目的:观察保肝益胃合剂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用四氯化碳(CC14)2mL/kg,硫代乙酰胺(TAA)200mg/kg,腹腔注射(ip),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模型;保肝益胃合剂,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甘草酸二胺胶囊(甘立欣)灌胃治疗。测定保肝益胃合剂对肝损伤大鼠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同时观测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评价肝脏损伤程度和药物的保护作用及观察死亡率。结果:CC14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模型实验:正常对照组无死亡,保肝益胃合剂组和保肝益胃合剂+易善复组死亡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保肝益胃合剂组ALT、AST值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分别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保肝益胃合剂组大鼠肝细胞坏死评分值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与之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TAA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模型实验:保肝益胃合剂组ALT、AST值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保肝益胃合剂对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肝益胃合剂 急性肝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口服液药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军 陈澍禾 王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6-28,共3页
观察了小柴胡汤口服液的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口服液有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踝关节水肿(p<0.05),保护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急性肝功能损害,有极显著降低血清SGPT及LDH的作用(P<0.01)。对家兔发热反应也有较好的抑... 观察了小柴胡汤口服液的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口服液有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踝关节水肿(p<0.05),保护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急性肝功能损害,有极显著降低血清SGPT及LDH的作用(P<0.01)。对家兔发热反应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小柴胡汤口服液对小鼠兔疫反应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可促进小鼠碳粒廓清速率,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及增强鸡红细胞所致的迟发性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口服液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1,3-二氯-2-丙基)磷酸酯诱发肝脏损害及病理改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学彦 王思敏 +3 位作者 周启星 邵晓东 张永国 胡献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4-241,共8页
本研究观测有机磷酯阻燃剂(OPFRs)污染是否可以诱发肝脏损害,考察其发生及发展程度,并探讨其发生机理,为有机磷阻燃剂污染的防治和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实验以大鼠为动物模型,将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为5组,每组1... 本研究观测有机磷酯阻燃剂(OPFRs)污染是否可以诱发肝脏损害,考察其发生及发展程度,并探讨其发生机理,为有机磷阻燃剂污染的防治和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实验以大鼠为动物模型,将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为5组,每组12只,选取典型的氯代有机磷阻燃剂三(1,3-二氯-2-丙基)磷酸酯(TDCPP)对大鼠进行染毒,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溶剂对照组以相同体积的橄榄油灌胃,染毒组以不同剂量的TDCPP进行灌胃(125 mg·kg^(-1)·d^(-1)、250 mg·kg^(-1)·d^(-1)和500 mg·kg^(-1)·d^(-1)),每周测量体重,于第4周和第8周取血检测肝功及其他生化指标,在第8周每组抽取3只大鼠取肝脏组织做HE染色,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分析肝组织病理学改变。TDCPP对大鼠染毒8周后,结果表明:(1)体重指标在灌胃1周后开始发生差异,TDCPP处理组大鼠的体重有下降的趋势,染毒组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其中高剂量灌胃组的体重下降最为明显(**P<0.01);(2)血清肝功指标表现出显著变化,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在第8周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染毒组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P<0.01);(3) TDCPP暴露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明显,血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力显著性降低,造成氧化损伤,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4)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坏死现象明显,且高剂量组坏死更为严重。研究结果显示:TDCPP可引起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大鼠肝脏细胞损伤、合成功能下降,造成肝脏代谢功能紊乱,造成较为严重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阻燃剂 TDCPP 大鼠 肝功损害 健康效应 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化疗栓塞与经动脉灌注化疗序贯栓塞治疗肝癌对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高钦宗 李槐 +2 位作者 闫东 姚雪松 赵彦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7-331,共5页
目的评价TACE与经动脉灌注化疗序贯栓塞(TAI+TAE)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所致急性肝功能损伤及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接受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及介入治疗资料;其中TACE组111例,共接受介入治疗277例次,TAI+TAE... 目的评价TACE与经动脉灌注化疗序贯栓塞(TAI+TAE)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所致急性肝功能损伤及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接受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及介入治疗资料;其中TACE组111例,共接受介入治疗277例次,TAI+TAE组84例,共接受介入治疗250例次。结果两组间患者性别、年龄、合并肝炎、病灶类型、远处转移、门静脉癌栓、基线腹腔积液、介入治疗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血清甲胎蛋白(AF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介入治疗前,TACE组与TAI+TAE组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LB)、白蛋白(AL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01),PALB、ALB明显减低(P均<0.001)。介入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值(ΔALT、ΔAST、ΔTBIL、ΔPALB、ΔALB)中,ΔALT、ΔAST、ΔPAL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ΔTBIL、ΔAL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CE组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53.20%、33.30%、23.40%)高于TAI+TAE组(42.90%、22.60%、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 TACE较TAI+TAE所致急性肝功能损伤程度轻微,患者生存期更长,更有利于延缓肝硬化进展,改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急性肝功能损伤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再生增强因子联合肝细胞脾内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曜 袁刚 +1 位作者 孙航 刘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74-479,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rALR与新生大鼠肝细胞脾内移植联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36h后随机分为6组:(Ⅰ组:造模对照组;Ⅱ/组:脾脏注射生理盐水1ml,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d;Ⅲ组:脾脏注射rA... 目的:探讨应用rALR与新生大鼠肝细胞脾内移植联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36h后随机分为6组:(Ⅰ组:造模对照组;Ⅱ/组:脾脏注射生理盐水1ml,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d;Ⅲ组:脾脏注射rALR1ml(50μg/(kg·d)),腹腔注射rALR1ml(50μg/(kg·d));Ⅳ:脾脏移植2×10^7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d;Ⅴ组:脾脏移植2×10^7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rALR1ml;Ⅵ组:脾脏移植2×10^7新生大鼠肝细胞,腹腔注射CsA1ml(10mg/(kg·d))。比较各组生存率。术后第1、5天、14天获取肝组织,观察病理变化。术后第1、2、5、12天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Ⅱ组存活时间与Ⅰ组比较无差异。Ⅲ组最长存活时间为118h,肝脏病理及肝功能改变情况基本同Ⅰ组和Ⅱ组。Ⅳ组有部分长期存活,2周生存率为33.3%。V组两周存活率显著高于Ⅳ(75%对33.3%,P〈0.02),Ⅵ组和Ⅳ组2周存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及病理情况在Ⅳ、V、Ⅵ组有明显改善,尤以V组最为显著。)结论:应用rALR联合新生大鼠肝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改善D—gal诱导的肝衰竭大鼠的存活率,促进肝功能恢复及改善肝脏病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肝再生增强因子 新生大鼠肝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